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发动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斌二楼的雅间,只见里面坐着四个人,三个文士,一个武士打扮。只见中间的文士二十五六岁,明显是这群人的中心。

    李二见吴怀斌进房间,便起来说道:“可是吴怀斌,吴先生?小王李世民。”

    吴怀斌准备行礼,被李世民阻挡了。把身边的人也介绍了一遍,杜如梅,房玄龄,秦琼,尉迟恭一一介绍。坐下后,李二说道:“河间王已把你的情况写信和我说过,也说了一些事情。你曾经说文景之治只是衣食无忧,国有存粮,不知道你对治国有什么见解?”

    吴怀斌想想说:“治国不会,强国我也不会。”

    尉迟恭脸色就跨了下来,嘟囔着:“李孝恭怎么介绍一个”棒槌没有说出来,被秦琼一眼瞪回去了。

    吴怀斌在权衡自己的说法,眉头按下问李二:“秦王,一国最重是什么?”

    李二说道:“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吴怀斌不满足空洞的回答:“这太虚了,需要实际些的!”

    李二大胆的说道,:“国库充足,臣民知书达理,外则万国来朝。”

    吴怀斌说道:“这是应该的。但秦王如何开始?

    李二想了下说:“轻税减赋,兴文掩武。”

    怀斌不大懂兴文掩武这个词,也不想人李世民再说下去,毕竟时代关系,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秦王你对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你有什么见解?”

    李二想了想说到:“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吴怀斌点点头说道:“秦王,如果你给我的回答是,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立刻起身回河间王府上,终身不与你相见,和河间王李孝恭的约定解除,你的回答让我很满意。我给你说一个故事,极西之地,两国相争百年之久,一国宰相砸锅卖铁,办了千所小学,十年后,办学之国兵临敌国国都之下,结了城下之盟。秦王,你可知那胜国的统帅说了句什么?”

第二十五章第一笔生意() 
吴怀斌盯着李二的眼睛,看李二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继续说道:“我们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决定了!当然,这个小学,在大唐不只是教儒家典籍,还有百工百技。秦王,你可受的了压力?现在两千万人口,读书的六岁到十六岁,预计有四五百万,需要上万所小学,教的都是实用之技,秦王有何想法?”

    李二哪里想的到吴怀斌拉出如此之的大的计划,和李孝恭听到文景之治的评论一样,当是读书人的夸夸其谈,当然他们也见的多了。可这样大规模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必要?而且再不是以儒家为主,这个压力可想而知。

    吴怀斌说道:“秦王,现在不用思考这个,到时间我回来找你。如果你放心,可以秘密派几百到一千二十岁以下的人到义乌,我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艺。”

    杜如晦说道:“包括制取海盐?”

    吴怀斌笑道:“那只是小技巧,还有很多事情,细分很麻烦。”

    众人吸了后冷气,他们知道李孝恭二十天不到制取百万斤盐,对他们来说是神乎其技,而吴怀斌根本不当回事。

    李二说道:“为什么不能在长安?或者附近什么地方?”

    吴怀斌说道:“动静太大,远离长安才好,而且我需要回乡归族入宗,给故乡留了点东西,需要在乡里安排好。”

    李二想想:“既然如此,先生自行其是就是。”吴怀斌拱拱手就出了雅间回河间王府。

    雅间里面的五人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讨论了起来,李二问房玄龄:“玄龄你怎么看这个吴怀斌?”

    房玄龄说道:“这人很怪,学杂而神,听说他来长安无聊随手做了六个从未有人见虾笼,头天晚上居然抓了二十多斤鱼虾,以后每天皆有十几斤的收获,船工和守卫敬入神明。在扬州李都督送了两个丫头,一字不识,到长安半月居然会读春秋。更别说孔颖达李刚推崇备至,明日朝会想奏请皇上留在国子监任教。从此看来,从人言之有物。”

    杜如梅说道:“此人来历有问题,必定不是什么灵隐寺出来。他的做派,学识,及进贡物品来看,非一般的隐世家族可以培养。”

    李二:“他对时局洞若观火,非一般人能明了,此人用的好必定是一凡作为。只是感觉好像很虚的感觉,对就是虚,摸不到他的底在哪里?”

    房玄龄说道:“他说的小学,不只教儒家,还有其他什么?难道是海盐之术,实用杂学之术,对国好还是不好?”

    杜如晦说道:“实用杂学之道,对国肯定有利,只是怕以后儒学道统会分崩离析。”

    李二拍板道:“与国与民有利就是圣贤之道!”

    孔颖达和李刚又来了,两人悠闲的坐在吴怀斌住的小院里,铁了心想把吴怀斌弄到国子监。特别是李刚,感觉吴怀斌身后有噬人猛兽,把他关在国子监,自己的眼皮底下才安心。奏请吴怀斌入国子监博士的奏折已经递上去,今天来是提前再聊聊,李刚都准备把他收为关门弟子的准备。

    吴怀斌刚进自己小院,就看见李孝恭小心翼翼的陪在孔颖达和李刚身边,像极了受气的小媳妇,虽然李孝恭身为河间王,江南道大都督,权威极重,但对儒学大师还是极其尊重的。李孝恭见吴怀斌回来了,挤挤眼,一副你终于回来的样子。吴怀斌没有搭理李孝恭,向两老行了个礼,也不管两人,径直回到书房,想想回义乌要采购的东西。

    两老见怪不怪了,而李孝恭的眼珠都要掉下来了,还有人这样牛的?把儒学大师晾门口?他哪里知道前几天李刚还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李刚和孔颖达慢悠悠的进到吴怀斌的房间里,李孝恭也跟了进来,见吴怀斌苦思冥想,想半天写一点东西,想半天写一点东西,只见上面写着,铅5000斤,篆刻贡5到10人,铜版2000斤。孔颖达和李刚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只见这东西好写不知道到表达什么。

    孔颖达见李刚呶呶嘴,知道李刚想让自己问,于是说道:“小友这是何种文字?”

    吴怀斌说道:“阿拉伯数字。”在另一张纸上写下零,一,二,三到十,相对应的写下0。1。2。3。孔颖达和李刚有见惊讶,数字还有如此简单的方式?

    李刚读道:“铅五千斤,篆刻五到十人,铜板两千斤。这是做什么?”

    吴怀斌看看李刚说:“回家做点事情!”

    李刚问道:“你不留长安?”

    吴怀斌惊讶道:“留长安做什么?我要回乡,认祖归宗。”

    李刚问道:“你的拼音呢?”

    吴怀斌说道:“半年后,我会让人把书送过来,对了需要多少,我要成本的所以不白送。当然少了也不做,报个数字吧?”

    孔颖达和李刚两人商量了半天,下了很大决心说道:“两百本,按三贯一本,你做的出来吗?”

    那时候没有印刷,只有手抄本,一本书没有涂改,字迹清楚,很难得。吴怀斌憋憋嘴说:“才两百本,你们的学生这样少?这样吧,五千本,六千贯如何?”

    李刚和孔颖达算了半天才算出来一贯二一本,钱不是问题,主要是五千本需要多少人力去抄写?还有这么这样便宜,要知道纸都不只这个价。

    吴怀斌见两老头默不作声就诱惑他们下决心:“当然钱是书到再付就可以了,你们不喜欢也可以拒收!”问孝恭:“大都督何时回扬州?”

    李孝恭说道:“十天之内吧,你和我一起回扬州吧,我想吃你做的菜了,材料都备好了。”

    吴怀斌说道:“能早尽量早,都有什么菜?”

    李孝恭说道:“做你拿手菜就好,我让厨房备下了猪,鱼。各式时鲜菜。”

    吴怀斌说道:“做菜可以,我不喜欢分桌,能办到?”

    对李刚说道:“想还好了没有?一贯二一本绝对便宜。”

    李刚说道:“见书付款。”

    吴怀斌说道:“见书付款,还有点事情很你们说下!”

    李刚说道:“什么事情?”“第一个是,书是这样排列的,二是,书里都是这样断句的,到时不要用这两样当不要的理由。”吴怀斌指着自己的书本说道。

    孔颖达说道:“行,按你说的做。”

第二十六章拜师() 
李孝恭去安排餐桌,吴怀斌还在想买什么东西回义乌,两老头没有走的意思。太阳快西斜的时候,李孝恭请吴怀斌去做菜,而两老头好不客气跟吴怀斌去厨房,吴怀斌憋了半天才说:“君子远庖厨,两位大师是不是?”

    李刚没有好气的:“不学无术,君子远庖厨只是说多些怜悯之心,不是远离厨房。

    吴怀斌被噎了一下,再不敢在这两位面前掉书袋子了。吴怀斌问李孝恭几人吃饭,李孝恭想想说道:“十来人吧!”

    吴怀斌看了厨房材料,原来是头百多斤的野猪,野猪肉香,但有点柴。想了一下可以做,红烧肉,白煮肉,狮子头,干菜扣肉,红烧排骨,酱排,又看了一下,有苋菜,卷心菜,茭白,大蒜,洋葱。鱼有鳜鱼,大头鱼,黄刺鱼,虾。当然也有贵重的食材,比如熊掌,鹿肉,可惜吴怀斌不会做。盘算了一下,炒几个素菜,然后清煮河虾,煮个鱼头豆腐汤,松鼠鱼,红烧黄刺鱼,然后就是肉菜。今天吴怀斌不打算自己亲自动手,在指挥着五个厨师,七个帮厨,告诉他们大致的过程,自己在边上掌握一下味道,半时辰功夫便完成所有的菜。

    李孝恭在客厅里拼了一个可以容十四五人的桌子,两老头坐是上首位置,接下来是李孝恭,今天李孝恭的老婆也出来了,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很谦和,李崇义坐在他母亲边上。李孝恭把吴怀斌安排在李刚边上,王大山坐在吴怀斌边上,还有五六人不认识,李孝恭也没有介绍。

    李孝恭拿起酒杯向两老头一杯酒并且赔罪,原来以前都是一人一桌,今天一大桌坐一起有失礼仪。孔颖达呵呵笑道:“无妨,无妨,如此挺好,显的亲近。”李刚也点点头。

    桌子有点大,李孝恭给每个座上的人配了一个侍女夹菜。想的挺好,可是李刚在干嘛?想吃什么都让吴怀斌夹,哪怕是再近也是。吴怀斌不夹,就用胳膊肘推推吴怀斌,然后指指想吃的菜。吴怀斌无法,李刚想怎么折腾就由他去吧,反正人家辈分大。人家说老人食量小,可是李刚的胃什么做的?怎么这样会吃。半天了,吴怀斌没有吃到东西,只顾给李刚夹菜了。

    终于李刚不折腾吴怀斌,吴怀斌可以安生的吃点东西了,桌上众人都看着吴怀斌。孔颖达说道:“小子,何处学来的剔牙之术啊?”

    吴怀斌说道:“林隐寺,当年有吃就好,大业年间多灾多难,难免什么都拿来吃下去,只有变花样了。”

    吴怀斌的鬼话谁信?只是没有人追究罢了。李刚说道:“我和颖达已经上奏天子,怀斌入职国子监博士,当有消息了,你可做好准备!”

    吴怀斌还对着自己的狮子头,含含糊糊的说道:“老头,我不喜欢当官,当然也不喜欢呆国子监,谢谢你好意。何况,我要归族入宗,没有事情比这重要,孔师你说是不是?”

    吴怀斌用的到就是师,用不到就是老头李孝恭等人都是摇头,而李刚还是笑呵呵的,没有半点的不高兴。

    吴怀斌的反应并没有超出两人的预测,李刚的笑给吴怀斌一层不祥的反应。肯定哪里不对,吴怀斌也想到到,生意懒的想,李刚说道:“你拜我门下吧。”

    吴怀斌恁了一下,把嘴里的狮子头嚼了几下菜咽下去,嚓嚓嘴才说到:“老头,知道不知道做我老师并不是好事,也许会遗臭万年,也许会惹来杀身之祸,也许给家人带来不幸,但有一件事情肯定的,就是会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你想过重要的后果没有?”

    没有穿越前,经常和朋友说起这件事情,结论就是穿越到一定时候肯定与所有读书人对立。

    李刚和孔颖达相视一眼,李刚问道:“为什么?”

    吴怀斌:“老头,你没有发现现在的儒学只为家族服务吗?家天下,会成为我的脚下绊脚石,一般我都会直接砸开。李师,不值得,不值得为我背骂名。来李师敬你一杯。”

    吴怀斌拿起酒杯自顾自的喝的低朝天,李刚也是摇摇头,拿起杯子一饮而尽。做出最大的力气说道:“我做你老师。”

    吴怀斌说道:“李师何苦啊。”吴怀斌知道李刚的已经下定决定的,无可更改,说道:“做我老师要时刻随我,可否将家人送往义乌?”

    李刚问:“为何?”吴怀斌:“在义乌我才有能力保护您的家人。”

    李刚点点头“也好。”吴怀斌在众人见证下拜了李刚为师。

    拜完师后,吴怀斌说道:“明天进贡后,我准备些东西,老师需要些什么?我可以准备!”

    李刚摇摇头。孔颖达说:“把那些肉帮我包起来,我带走,不知道下次什么时间可以吃到,哈哈哈”

    对李刚看一眼说道:“羡慕你啊,可以每天好吃的。”

    吴怀斌嘿嘿笑道:“孔师你也可以和我们一起去啊。”

    孔颖达苦笑:“我就不去了,再怎么说儒家也有我孔家祖先的心血。”

    第二日早上,李孝恭带着吴怀斌上朝,见过众多的文臣武将,吴怀斌已经麻木了,加上吴怀斌是脸盲,当然心思也不在这上面。礼部官员教了一些礼仪让他在殿外等候,当日头出来,大约早上8:00的时候,一个太监让他进去。

    吴怀斌整理了一下衣物,捧着他的大红龙凤双喜水貂绒毯,上半身前倾,头和贡品平齐。小碎步进到大殿里,不敢抬头,只把礼部教的话说了出啦:“山野草民拜叩见圣上,愿圣上寿与天齐,福泽苍生。”

    李渊没有听到过这样的恭语,哈哈大笑连说:“平身,平身,爱卿,你进贡的是何物啊。”

    吴怀斌这是才敢抬起头,有点紧张的结巴说到:“是草民无意从波斯人手中得到的大红龙凤双喜水貂绒毯。”

    一个太监从吴怀斌手中接过箱子,这时抬头打量一下微微发肥胖的李渊,和李世民还真的有点像。太监大开盒子,李渊看看那纯正的大红色,如血一样,一点也不没有发暗的感觉,手摸了摸和顶级的皮毛差不多。

第二十七章李刚体() 
李渊也是军队里出来的,对好东西喜欢和别人一起鉴赏,于是叫四个侍女把毛毯打开,只见里面的龙凤活了一样,大大双喜欲发的喜庆。李渊看过后,让侍女到台阶下的文臣武将观看。只听见滋滋的赞叹声,直夸好东西。

    李渊愈发的开心了,就在刚才,扬州大都督给他进贡了一对琉璃劲酒,具李孝恭说,那酒极其浓烈,进喉似火烧,天下难寻的好酒,现在又有如此好的毯子怎能不开心?更何况吴怀斌来自战乱刚平的江南,这个意义才是最重大的。毛毯收起送回至李渊身边,李渊笑:“前几日国子监上奏,有义乌人士吴怀斌博学多才,请其为国子监博士。吴怀斌你可愿意?”

    吴怀斌拱手拜道:“启禀圣上,草民还俗不久,还未认祖归宗。另本人才疏学浅,行为乖张,不宜为人师。”

    李渊哈哈大笑说道:”认祖归宗是到要紧。那你要什么赏赐。”

    吴怀斌:“圣上,草民什么都不缺!所以就不,不要赏赐了。”

    李渊哈哈大笑的说到:”朕赐你铜百斤,锦十匹,绢五十匹。”吴怀斌跪下叩头谢恩,李渊一挥手:“下去吧。”

    吴怀斌退出大殿。问了一下边上的值日小太监,自己可以走了么!小太监点点头,并叫了另外一个小太监带他出宫门。

    吴怀斌出了宫门,见时间还早,一个人无事便想起回去要带的东西,还缺一些物品。想去西市走走,发现早上其的匆忙什么都没有带,于是无奈的回到自己的小院。只见两小姑娘在教李刚学拼音,学的相当的艰难,吴怀斌过去劝道:“老师,这是蒙童学才能比较快,老师这样年纪不大好学了。”

    李刚瞪了吴怀斌一眼说道:”你识字都不全,如何能够写好音韵?为师学了才能给你帮你把关,要不贻笑大方。“吴怀斌连连点头说是,让春花认真教,自己写要买东西的单据。

    吴怀斌又多出一样工作,每餐给李刚他们准备八九个菜,这个他们当然包括孔颖达,李孝恭一家子。还好,吴怀斌动手不多,只要指挥一下就可以了。这日,吴怀斌刚出李府装备采买东西,一个壯汉堵在前面说道:”齐王有请!“

    吴怀斌哪里对齐王有什么兴趣,更不愿意去搭理,而且李元吉来找他无非就两样,一是要晒盐法,这个李孝恭上奏后,直接李渊列为机密,扬州靠海都被封锁了。所以要晒盐发,除李孝恭,就吴怀斌知道最多。二是招揽,他从扬州来的事被传的很神,太子李建成身份太高肯定不好出面,只有这个李元吉出面了。

    吴怀斌贱贱的说到:”齐王找小人,有何吩咐啊,小人张二一定尽里办到,这位大哥你说是不是啊。大齐王会不给我封大官啊。”吴怀斌吃准前面这人不认识吴怀斌,于是插科打诨。

    那大汉惊讶:”你不是吴怀斌?”

    “吴怀斌啊?被大都督叫去做厨子了,齐王不是找我么?怎么找厨子?我也会点。”

    那大汉一脸不耐烦是说到:“滚滚,鬼才找厨子呢!”

    吴怀斌假装被大汉吓到,连滚带爬的回到李府。吴怀斌让人找来李孝恭,和李孝恭说道:“齐王李元吉刚才派人找我,被我混过去了。“

    李孝恭说到:“齐王元吉心眼相当小,你最近就不要出去了,在我府里他不敢造次,再有两日我们就回扬州,就不怕他了。“

    吴怀斌想想不放心,回到自己房间检查了下手雷,才十七枚。路上如果出现点意外,这点东西肯定不够!于是拿一枚手雷做样品,想想不够啊,现在的铁匠铺就两三人要多点肯定做不出来。于是又拿了两枚,把三枚手雷拆掉,把里面的火药钉子都倒出来。让狗子去找三大的铁匠铺子,定制三百个壳子,并买来百来斤的小钉子。

    自己让王大山的亲兵到仓库取来硝石,硫磺。好在硝石和硫磺都是上好的,并没有多少杂质,叫李府的仆人拿来鸡蛋和木炭,并且让李府定制了三十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