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是是卖童奴的,莫非李小郎君要买童奴做家僮?”姜绞惊异道。
  李陶不置可否:“先看看再说!”
  童奴并不多,大概就二十几人,基本上个个都瘦骨嶙峋,有的连站也站来稳。
  “为何这些童奴都是十来岁,更小的童奴怎么不见卖呢?”李陶突然问道。
  “童奴都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不能劳作。主人一般不会让他们吃得太饱,能活下来的也瘦得没形了,至于有些撑不住的……”姜绞摇头不说了。
  李陶自然明白姜绞所说得撑不住是什么意思,他不再说话,只是负手静静地站在原地。
  一个时辰。
  两个时辰。
  李陶没有言语,如同一座雕塑一动不动,似在思考着什么。
  裴岳立在李陶身后,也没有言语。
  姜绞不知李陶是何意,几次张口欲言都被裴岳用眼色制止住了。
  这期间,除了三五个面目清秀的童奴被人买走之外,其余的童奴始终无人问津。
  终于,李陶抬眼看了看天色,扭头对裴岳吩咐道:“岳伯,你去雇几辆马车来!”
  不一会,裴岳引着几辆马车过来。
  
  
  


 第一百三十九章 童奴

  “岳伯,给他付钱,这些童奴我们全要了!”李陶再次吩咐道。
  裴岳什么也没有问,正要上前,却被姜绞拦住了,他转头对李陶道:“李小郎君,这些童奴你买来没有任何用处,看他们病恹恹的模样,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呢!”
  “姜掌柜,我知道!”李陶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
  “去吧!岳伯,接他们上马车,我们回家!”李陶对裴岳摆手道。
  裴岳和卖奴人谈好了价格付了钱,尔后将童奴一个一个扶上马车。童奴们被新主人买走,脸上既没有悲伤,也没有高兴,有的只是麻木。他们中有些人不是第一次被转卖了,有了新主人并不意味着日子会好过些。
  一个最瘦的的童奴走到马车边,他突然向裴岳跪下:“主人,求求你,把我的阿娘和阿妹也买下来吧!”
  其他童奴脸上突然变了颜色,这个要求太过份了,这哪是一个奴隶该说的话?
  裴岳把目光投向了李陶,李陶轻轻走到那个童奴面前,静静的盯着他。跪着的童奴不知是紧张还是害怕,浑身战栗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李陶终于开口了。
  “我没有名字,他们叫我狗崽子!”
  “你的阿娘和阿妹在哪里?”
  童奴没有回答,只是扭头看了一眼原来的主人。
  李陶对卖奴人说道:“他的阿娘和阿妹我也买了!”
  卖奴人将欲张嘴,李陶挥手道:“我出五倍的价钱!”
  卖奴人的话到了嘴边立刻改口了:“我会尽快把她们送到您的府上。”
  “还有他们!”李陶指了指其他童奴:“不管他们的家人在不在你的手上,只要你能送来,每一人都是五倍的价钱,我想你会有法子的!”
  卖奴人眼中闪出熠熠光彩,五倍的价钱,只要这些童奴的家人还在世上,就算掘地三尺,他也会把他们找出来。
  几辆马车排成一溜,从人市缓缓向外行去。马车上坐着二十三个衣衫褴褛的童奴,他们的脸上有了点生气。李陶刚才的做法,让他们意识到,似乎这个新主人和以往的主人不一样。
  婢女市已经没人了,不知是都卖完了还是都被卖主带回去了。最外侧的壮奴市剩下的人也寥寥无几了,只有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卖奴人和四个壮汉还在。
  李陶跳下马车笑着搭讪道:“老丈,你的壮奴都出手了?只剩下这四个了?”
  那个卖奴人愁眉苦脸道:“什么都出手了,我只带来了四个,从早上到现在一个都没卖出去!”
  “这是何故?”李陶觉得有些奇怪。
  “我这几个壮奴要价高!”
  “多少钱?”
  “八十贯!”
  人市上的壮奴大多三十几贯便可买下,最高的也不过五十贯,而此人却要价八十贯,是有些高了。
  “小郎君,买下我吧,保证会物有所值!”四个壮汉中的其中一个突然插话道。
  “啪!”卖奴人一鞭子抽在说话那位壮汉身上:“这里有你说话的地方吗?”
  那壮汉挨了鞭子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缩了缩脖子,乖巧地闭上了嘴巴。
  李陶望着壮汉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壮汉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卖奴人,一言不发。
  “小郎君问你,你好好回话!”卖奴人发话了。
  “我叫王毛仲!”
  “你说说看,买了你怎么个物有所值?”
  王毛仲振振有词:“我有一身好武艺,可以为您看家护院!”
  “哦?一身好武艺?”李陶思索道:“这我可得要验证一番,若真如你所说,你们四人我全买下了!”
  卖奴人一听来了精神,赶紧对王毛仲道:“把你的看家本领给小郎君展示一番!”
  李陶摆手道:“不必!”
  稍做思索,李陶指了指裴岳:“这样吧,给你一柱香时间,你若能打中他一拳,我便买下你们!”
  “这……”王毛仲有些犹豫。
  “怎么了?不敢?”
  “那倒不是,大唐律不准奴婢殴打主人,否则是死罪!”王毛仲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哦,是这样!你放心施展身手吧,出了问题我为你作保!”李陶笑嘻嘻道。
  “那好,我就不客气了,小郎君您可不能食言!”王毛仲卷起袖子。
  一柱香功夫很快便过去了,王毛仲累得气喘吁吁,竟然连裴岳的衣角都没有碰上。
  终于,裴岳停了下来,闪到李陶身后静静站立着。
  “这就是你的一身好武艺?”李陶忍不住调侃道。
  “我只是一天没吃饭了,若是我吃饱了……”说到这里王毛仲停口不说了,似乎他也意识到就算是吃饱了也不是裴岳的对手。
  李陶眉毛一挑,摇头对王毛仲斥道:“输了就是输了,说那么多没用的干嘛?”
  说到这里,李陶看向那个卖奴人:“就这样的你也敢要八十贯?难怪无人问津呢!”
  卖奴人早已羞得满脸通红:“小郎君说得是!”
  其余三个壮奴看向王毛仲的目光里也充斥着鄙夷。
  “好了,四个人,每人一百贯,我全要了!”
  李陶的话不仅让卖奴人愣在那里了,包括王毛仲在内的四个壮奴脸上也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还愣什么?赶紧跟上,马车可没你们坐的地方!”李陶跳上马车:“老丈,你也跟上,与我回府取钱去!”
  ……
  李陶的宅子不算小,突然多了三十多人却也拥挤了许多。那个卖奴人的确神通广大,想方设法找到了七个童奴的亲人,拿了钱高高兴兴地走了。二十三个童奴每日无事可做,李陶只是让他们吃好养身体。
  短短一个月下来,他们的身体便强壮了许多。这一个月来,李陶哪里也没有去,只是天天和童奴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童奴们都是半大孩子,心性未定,很快便喜欢上了自己的小主人。他们心中隐隐觉得,或许他们今后的人生与眼前的小主人密不可分了。
  四个壮奴李陶全部交与裴岳,让他好好观察他们,看看是否能堪大用。这四人也的确如卖奴人所说,各有所长。
  
  
  


 第一百四十章 潞州一霸

  王毛仲因为父违法全家没入官府为奴,自小便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李宜德是家生奴,父母死的早,有着一手好箭法。
  康巴是突厥人的俘虏,擅养马。
  扎勒是从吐蕃掠来的边民,他是个活地图,只要去过的地方便可过目不忘。
  只是时日尚短,四人除了王毛仲之外,都不大说话,裴岳还摸不清他们的性子。
  ……
  这一天,一大早,裴岳便来找李陶。
  “小主人,桂安明天要纳妾了!”
  “好,纳妾好,他的死期要到了!”李陶淡淡道。
  没错,桂安的确要纳妾了。
  桂安之前纳了五房小妾都没人大惊小怪,唯独这第六房,不仅让李陶格外关注,在潞州百姓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人们面上不说心里都明白:由此看来,桂安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法曹参军,但已成为潞州城中无人敢惹的一霸了!
  桂安所纳的第六房小妾,是潞州城中最美貌的娘子。她原先要嫁的人不是桂安,而是柳举人的大公子柳思绵。有时想想人这个东西也真是怪……反正这事弄得桂安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个味,于是就和柳家人较上劲,赌起气……
  事情的结果却很出人意料:柳思绵一天傍晚出城办事,回家时不幸失足落入路边一口古井,死于非命……
  看来还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句老话说得对,桂安便要当新郎了。
  但坊间对此事却还是有些传说:柳思绵那晚是遭人暗算了。因为那晚和他同路回家的人是潞州城中的一个混混,而这家伙事先早已被桂安收买……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大家看清的更是结果:连堂堂的柳举人也不是桂安的对手,他们除了巴结讨好,还能做什么?如今,桂安娶亲,包括梁德全在内的潞州的大小官员都到场了,谁还敢不去给面子捧场?大家于是争先恐后,潞州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齐刷刷都来了。
  正热闹间,桂府门口忽然来了一个化缘的尼姑。家人、主事谁都挡不住,她只一声要见施主,说是来给他祈福消灾,假若不给她五十贯钱,她扭身就走。桂安大喜的日子,谁都怕出纰漏,就报了进去。
  桂安刚拜完天地,正喜上眉梢,又见那女尼虽面皮土灰,倒也眉清目秀,最是那一脸天然稚气,更让人认定她不是个骗钱之辈,便笑问道:“菩萨光降,敢问有何分派?”
  女尼道:“施主有难,特来排解。”
  桂安疑虑道:“我大喜临门,诸事顺达,劫难何在?”
  女尼说:“施主岂不闻凡事盛极而衰?今年你三十九岁,数已至极,极则隐含困厄……”
  桂安一听,心中一惊说:“敢问菩萨可为我消弭此灾?”
  女尼道:“容贫尼为施主斋戒诵经焚香五五二十五天,祈求菩萨早为施主降福解厄……”
  桂安忙叫人打扫干净一间屋子,并设下经堂香案伺候……
  此后,院内木鱼法铃之声早晚不绝。桂安听着心里舒坦,慢慢对这女尼又多了几分敬待。
  说起这女尼诵经倒还有点特别:每天进香前,必先进屋沐浴一番,这才请出桂安膜拜陪坐。
  出家人规矩多,桂安自然不好说什么,他只是觉得奇怪:怎么这女尼的容颜一天比一天红润粉嫩?而且,她沐浴的时间似乎也一次比一次长。
  到后来,桂安只要一听见她在屋内哗啦哗啦的沐浴声,他就心乱,就仿佛那水一滴滴都浇在了桂安心上……
  而女尼的脸却又像初春的牡丹桃花,一天比一天开得妖艳……
  那女尼越是好看,那水声越是像个猫爪子一样挠得人难受,让桂安想入非非难以自持。
  一日,桂安实在禁不住好奇,趁着女尼沐浴,索性来到屋前,从门缝往里张望。这一看不打紧,可怜桂安早像只落在糖稀上的苍蝇,动弹不得。
  原来那女尼正一丝不挂,裸坐于盆,双手搓乳,口中呢喃……这哪里是沐浴,分明是一幅美女出浴图嘛!
  桂安看着,早喘起气来,而且心跳得厉害,血直往上涌,只不顾一切,贴住门挤。奇怪的是,门竞开着。
  桂安一阵狂喜,轻步移前,对着女尼道:“我的菩萨,你生生要我的命了。”
  女尼明目皓齿,微启樱桃小口道:“佛家净地,望施主自重。”
  桂安一听,只涎着脸嘿嘿笑道:“宝贝言重了,你就从了我吧……天底下就没有我桂安要不到的人……像柳思绵,还不是没挡得住我纳妾……”
  女尼突然起身道:“那柳思绵不是失足落井身亡的吗,与您何干?”
  桂安不禁有些警觉:“红尘之事,宝贝就免问了吧。”
  说着,只急不可耐,向前扑去。那女尼一旦落入桂安之手,立马就变得仿佛无骨无肉一般绵软了。
  桂安大喜,不管粉腮,也无论玉颈,只是乱啃。更让人**的是,那女尼突然轻抒猿臂,搂住了桂安的脖子。
  就在此时,桂安突然感觉到他的后脖颈仿佛被蜂蜇了似的一疼……桂安这时还顾得什么,但桂安一瞬间却觉得他的一切努力仿佛都有点力不从心了……
  女尼还是照常日日出来诵经焚香;只是不见桂安按时陪坐了。家人找遍宅院,才发现他早气绝身亡了。
  没有谁能把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尼和风云一时的潞州一霸的死联系起来。
  女尼走了。
  ……
  “女菩萨,多谢你为潞州除去了一霸!你真的要回去吗?”李陶向女尼深深做了一揖。
  “李小郎君,莫要谢我,我也是为阿弟报仇!我答应过师父,红尘中事一了,便要回去潜心修行了!”
  女尼俗名柳绿云,是柳举人的大女儿,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绿云五岁那年,柳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柳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柳家怎么会舍得送女儿出家为尼,当下便婉言拒绝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马场

  老尼也不多啰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会亏待令媛!”
  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行的妙空神尼,她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
  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始终没有看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柳家见到了绿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惜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着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不离十。
  春去春回,转眼间绿云已在梨山中度过了十载光阴。青春妙龄的绿云,在梨山清泉的滋润下,长得艳丽非凡,加上日日练功,身材尤为健美。
  可就在这时,绿云无意中得知自己的弟弟被人害死的消息,报仇的念头让她无心再修行。绿云偷偷潜下山去,临行前给妙空神尼留言:大仇一报便回来继续修行。
  望着渐行渐远的绿云,李陶叹了口气,也转身离去。
  ……
  “刘老先生,要烦请您去长安一趟了!”李陶对刘玄道。
  “可是为补桂安法曹参军缺一事?”刘玄猜出了李陶的心思。
  “没错,您去找崔湜,作为吏部侍郎,办此事对他来说并不算太难!”
  “没问题,多则一月,少则半月我便可回来!”刘玄应承道。
  “刘老先生,你不用回来了!”
  “这是为何?”刘玄不解。
  “桂安只是个开始,下面还有田中则、施敬之、梁德全,这些人的位置都要换我们的人补上。与其来回奔波,不如就住在长安!”
  刘玄点点头:“说得也是!”
  “刘老先生,到了长安您先买座宅子,再买些家丁和丫鬟,在长安安个家,适当的时候再把家人都接到长安去!钱我已经备好了,不要怕花钱,一定要买最好的!”
  刘玄惊异道:“在长安安家?这又是为何?”
  李陶踌躇满志:“刘老先生,这潞州不是我们久留之地,我们的施展身手的地方应该在长安!梁德全的事情一了,我就准备入长安了!让您在长安安家,是先去打个前站!”
  刘玄还是第一次听李陶说出自己的打算,这让他激动不已。
  “刘老先生,还有一件事情要和您商量一下!”
  “李小郎君,你说吧!”
  “刘郎君的性子不适合做生意,他本身就是读书人,我想让他补了田中则的缺,先历练历练。将来我们在长安站稳脚跟后,再设法让他入朝为官!”
  刘玄何尝听不出李陶对刘志仁的提携之意,做父亲的怎会不希望自己的的儿子博个好前程呢?
  刘玄向李陶深深一揖:“刘某替犬子谢过小主人了!”
  刘玄对李陶的称呼都改了,李陶心中明白,此时的刘玄才算是真正对自己归心了!
  ……
  刘玄前脚刚走,姜绞随后便来拜访了。
  “李小郎君,幸不辱使命,你吩咐我的事情有眉目了!”
  “真的?快说说看!”李陶迫不急待道,
  从人市回来的第二天,李陶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为那些童奴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这些童奴将来要起大作用的,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训练,李陶的宅子虽然不算小,可用来训练就不够了。再说了,仅仅凭这二十三个童奴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可再想扩充实力,没有安身之地是万万不行的!
  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容纳许多人而又不会被人怀疑呢?想来想去,李陶终于想到了一个地方—马场。
  大唐鼓励民间养马,故而马场非常多。隋末李渊晋阳起兵时,仅有兵士3万,战马千匹。尽管在后来步兵规模越来越大,可骑兵仍然很少。武德二年,全唐总计有战马三万六千七百匹。武德三年,一位影响大唐马政的关键人物降唐,这个人就是张万岁。经过张万岁多年的努力,到贞观三年李靖征突厥时,战马已经不输于突厥战马,张万岁的陇西牧马场不仅为唐军提供了十余万的良马,而且马场栏中尚存十余万匹。
  大唐对外战争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扬国威于境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唐朝有一支称雄于世的强大军队。而空前发达的马牧业为其提供源源不绝的大量高质量的战马,为军队保证了坚强的战斗力。唐朝马牧业的兴旺发达,与民间盛行私人养马和社会尚武的风气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