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将曹彬-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于此道,一知半解。”韩保升答道:“医学实非所长。”

“不必客气,既知霍乱之名,必有研究。”

“实在不是客气,此时此地,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韩保升想了想说:“伤寒论上虽也提到霍乱,语焉不详。抱朴子说:”理中四顺,可以救霍乱‘,此’四顺‘是指顺民所欲,意思是说为政自强,顺民所欲,虽国有大疫。不足为患。似与诊疾处方无关。“

“尊驾引抱朴子的话,好得很。治国如此,治病亦然。理中者扶持元气,四顺者顺其气、血、痰、郁。邪去身安,庶乎有济!”。

说罢,细心斟酌,开了一张方子;又指示了看护的方法,约定第二天上午再来覆诊。然后在仁贽和李昊、李廷硅、韩保升的不断道谢声中,出门上马;临行又关照了一句,说霍乱易于感染,大家都要当心。

刘翰去了,窦俨未走。他心里的着急,不下于孟昶的家属、旧部;因为孟昶入朝,备蒙优礼,足以显示朝廷的宽大仁厚。如果来得不多几日,生了这么一场要稽考古籍,才能得知病名的暴疾,一命呜呼,外面必有许多流言。最糟糕的是从皇弟那里赴宴归来得的病,连孟昶的家属,都不免怀疑中毒,则市井之中不明真相的人,当然更会这般相信。谣言传入南唐、北汉,就更难望他们释甲来朝了。

就为了这份不安,他要等孟昶服了药后,看看是何光景,再作道理。总算刘翰的手段高明,一服药下去,孟昶不再那么干呕,手脚亦不再那么抽筋,额上微微见汗,能够静静地睡着了。

虽然听说霍乱易于感染,有些人悄悄躲了开去,留在那里的人也还不少,看见孟昶病势好转,无不欣喜万分;尤其使他们感到安慰的是:病症的判断以及处方,是刘翰和韩保升公开讨论过的,稽考史籍,渊源有自;中毒的疑虑,一扫百空了!

守到第二天黎明,窦俨由玉津园直接上朝,奏闻其事。皇帝异常关切,面谕宰相赵普,责成翰林医官,务必强心诊治,医好孟昶的病;同时厚赐刘翰和韩保升,认为他们及时救了孟昶,是功在国家。

奉旨会诊的医官,当然仍以刘翰为首脑,止住了孟昶的上吐下泻,也为他退了烧,然后细心公拟了一张温补的方子。刘翰嘱咐孟家,看护要格外当心。

孟昶在宋朝的官位是“中书令、秦国公”,所以称为令公:“令公脾虚胃弱,切忌油腻;也不可受凉!”刘翰极郑重地告诫:“倘有反复,必致不救,切记、切记!”

于是日更一方,每天都有起色;孟家从李太后起,上上下下无不感激刘翰。同时在此一番意外的惊险中,也充分领略到了宋朝君臣的深仁厚爱;把半年以来,藏诸内心深处的疑惧不安,一扫而空了。

也许就因为这份近乎踌躇满志的心情,导致了看护疏忽,只为孟昶看花蕊夫人吃瓜嘴馋,强要了一片,病势就此反复。等把刘翰请来,一看大惊;问起经过,跺脚长叹,只说了句:“预备后事吧!”

最要紧的一件事是上遗表,依然由李昊执笔,在病塌前听孟昶口授了大意,花了夜一功夫写成:

臣闻大数有限,万化无穷;历观古今以攸同,在昔贤愚而不免。将启手以归土,再沥恳而闻天:伏念臣谬承父业,窈据坤维;数千里之山河,四十年之统摄,虽有临深之惧,且无事大之规;是以远劳王师,恭行天讨。上思老母,下念生民,潜收拒辙之心,旋露投戈之请。皇帝纳污道广,来远恩宽;遐颁彩凤之书,遽释牵羊之罪。伏自远辞锦里,获睹瑶墀,帝译天恩,曾无虚日;皇华驿骑,长是盈门,仍赐官勋,方图朝谢,不谓偶萦疹囗,遽觉沉微!乃蒙陛下轸睿念以殊深,降国医而氵存至,比冀稍闻瘳损,何期渐见弥留?将别圣朝,即归幽壤,一绝拜章子双阙,一息虽存;命易并于病躬,一五神已耗。伏惟皇帝,长新凤历,永霸鸿图。镇居四海之尊,终作兆民之庆。臣之老母,臣之遣孤,仰荷圣恩,夫复何忧?

得到孟昶病殁的凶信,皇帝叹惜不止,所能安抚死者的,只有隆重的丧礼,皇帝降敕:辍朝五日,由内库发白布一千疋,供百官制素服发哀;依从孟家的意思,葬在洛阳,派兵三千人护丧。铭族上所写的官位,已不是“中书令、秦国公”,而是“赠尚书令,追封楚王”。

25

局势的扭转,亏得曹彬的计划。他认为困守成都决非长策,“擒贼擒王”,如果能先集中全力击破成都北面的全师雄的部队,则成都以南的叛军,必定丧胆。这样全面肃清就有希望了。

王全斌起初还有些犹豫。适逢其会地来了两道诏旨,一道是以康延泽为“川东七州招安巡检使”,一道是命客省使丁德裕领兵入蜀讨贼。康延泽智勇双全,平蜀的功劳甚大,得蒙重用,大家都没有说话;丁德裕受命讨贼,隐隐然夺了王全斌的指挥权,这却令人不眼!

“我诚然没有干好,可是,丁德裕什么东西?”王全斌对他的高级将领说:“资望既不足,驭下又无恩,如果他来主持全局、此乱就难平了。”

“我看——”王仁赡苦笑道:“官家是有意撕撕我们的面皮。”

“然而,”刘光乂紧接着说:“果如所言,亦是一番激厉之意!”

“说得是!”王全斌矍然而起:“国华,我听你的话,先干他一场。祸是我们闯的,我们自己来收拾;能够收拾得下来,就无须劳动丁德裕的大驾了!”

“这是唯一长策。”刘光乂力表赞成:“官家所望者,怕正是如此!”

“等我好好想一想。”王全斌在厅中低头蹀躞、念念有词地盘算了一回,突然站住脚笑道:“我也像王昭远那样,要学一回诸葛亮。国华,你上次给我讲‘三国志’,说诸葛亮以一万人屯阳平,遇着司马懿带二十万人来攻,他是怎么应付的?”

曹彬略想一想,朗声念着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注:“‘亮意气自苦,敕军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司马懿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趋山。’都帅,”曹彬又说:“我记得我曾奉告,这段注是靠不住的。武侯不致如此行险侥幸。”

“兵不厌诈!”王全斌说:“虽靠不住,也不妨有此一说。我现在想反用其计。”

“啊,都帅!”刘光乂很注意地:“你这话有点意思了!”

“我是这么在想——”说到这里,王全斌突生警觉,格外谨慎,亲自看清楚四面没有人在偷听,才招招手叫大家聚了拢来,低声骂道。“他娘的,替全师雄当探子的太多;这一次我们得加倍小心!你们看我整他娘的龟儿子!”

听他学着本地人的话骂全师雄,大家都觉得好笑;只是不好意思笑出声来,一个个都紧闭着嘴。

“我是这么在想,外面都说我们闭城不出,胆子小得要命。如今我反用诸葛亮那一计,倾城而出,一下子把全师雄打得溃不成军!至于南面的乱党,决不会想到我们是一座空城,自然也不会来攻。你们看,我这一计如何?”

大家都不开口;是不忙开口,兹事体大,得要好好计算。

“都帅,”王仁赡问道:“那末,对北面扫荡的计划是怎么样呢?”

“对!”刘光乂接口,“先是了解了计划才能作决定,一我想,旋去旋回,中间的空隙不大,还可以试一试;时候长了怕不行”

“不会长。”王全斌说:“我的意思兵分三路,中路直取新繁去提全师雄;东面一路出新都、广汉;西南一路出郫县、灌口。两下拦截,全师雄怎么样也逃不了!”

“好计!”刘光乂赞了这一句,接着又问:“他往后逃呢?”

“两翼包抄,拦腰夹击。”

“是!”曹彬紧接着说:“中路立刻回师,保守根本重地。”

“妙极了!”王全斌猛然拍案:“我倒没有想到这一点。国华这一补充,我的计划就天衣无缝了。”

“那就请都帅分派任务吧!”王仁赡说。

“东面一路,叫康延泽去。他不是川陈七州招安巡检使吗?”

大家都点点头,认为理当如此!

“中路——”

“都帅!”刘光乂抢着说道:“中路让我跟国华去。行不行?”

“行!你的兵有锐气,我很放心。”王全斌转脸看着王仁赡和崔彦进说:“我跟仁赡就是西路。彦进看家。”

“是!”崔彦进问道:“此事要不要跟吕参政先说一说清楚?”

“当然要的。”王全斌点点头:“不过,不妨等出发了再告诉他。”

“哪一天出发?”

“这就要大家商量了。如何才能做到‘迅速机密’四个字?国华,你有什么意见?”

曹彬想了一会答道:“新繁距此五十里路,半夜出发;黎明突击;战事顺当的话,到午间就可以回师了。对我们这一路来说,哪一天都可以。”

听他说得这么有把握,王全斌便断然作了决定:“说干就干,今天晚上便动手;这样子,就算消息泄露出去,也是迅雷不及掩耳,乱党无从防备。”

大家都同意了王全斌的办法,接着便又商量会同的时间,联络的讯号;连个幕职官都不用,一切作业上的紧要事项,便已商量停当,因此,这是极端机密的一项行动。

等散出帅府,各人分头布置。刘光乂和曹彬同到营里,却另有一番密议,对于今天所获得的结果。曹彬异常兴奋;三个多月来,他一直想有所效力,对驻屯新繁、似乎有骑虎难下之感的全师雄设法招降。但刘光乂总是劝他慎重;因为秦凤路的将帅,意见分歧,彼此不和,情势本来就很复杂,犯不上插手其间。这算是明哲保身的忠告,而且刘光乂是他的直属长官,不能不加以尊重。

现在有了可以着力的机会了。“副帅,”他先这样问道:“你讨下了中路的任务,想来总胸有成竹,请先说了,我好准备。”

“新繁城小而坚,自然只可智取。”刘光乂说:“上次我们在忠州试过,石炮上发射油坛,另外再加上火箭,把它城里一烧,烧得他们非出城不可。这来,我们再用强弓硬弩,迎头痛击;我想一定可以打一场很漂亮的仗。你说,是不是呢?”

“是!”曹彬蹙着眉说:“不过杀伤太多,于心未安;亦违背了官家的意旨。”,

“兵不可内将,所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这样子,全师雄负隅顽抗,不得已用此利害的手段,我想官家亦不致怪罪。”

“当然,当然!”曹彬很宛转地说:“如果杀伤不多,亦可破敌,副帅,这不是更好吗?”

“好是好,只怕不易。”刘光乂问:“你必有所见?我倒听听你的!”

“全师雄那里的情形,我一直有谍报。此人并非有心作乱;各处乱党,亦是受裹胁的居多,不过,他们那几位,”曹彬是指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人。“杀过降人,名誉坏了,有心投降的,心存顾忌。副帅这一路从归州领兵来,投降的心诚悦服;所以我在想,用副帅名义招降,必有效验。”

听到一半,刘光乂已是不断点头。“对,对!”他说:“我未曾想到。照你的办法!用我们两个人的名义招降。你看该如何着手,请立刻准备。”

“这须请李、张两位一起来商议。”

李是李进卿、张是张廷翰。这两个步、马军的指挥官,仍在刘光乂隶属之下,精锐犹在,也就是刘光乂敢于自告奋勇,担当中路主攻重任的原因。此时请了来说明经过,很快地商定了进取的方略,各自回营下令,整顿战备,到了上灯时分,都来覆命,说是全军已在待命出发的情况之下了。

五十里路要走半夜,所以步车当先,起更时就已出发;其次是军器战备——由于秘密出击,不便征发民夫,石炮、床子弩、攻城的云梯,概用骡马载运,这一下就得减少马队,抽拨了一部分下来,正好担任成都的城防,所以虽说倾师而出,实际上只动用了三分之二。刘光乂所部只得七千人马;而新繁全师雄的人,少说些也有三万,至少是一与四的比例。

然而这众寡之势,在李进卿与张廷翰看,不算悬殊,入蜀以来,以一敌十,亦是常事;使他们微感不足的是,不能好好厮杀一场,因为曹彬已经严厉告诫,尽量少杀,特别是已在马前乞降的,倘或不能善为保护,必以军法从事。

衔枚疾走,到曙色熹微时,前队已经望得见新繁了。李进卿下令在一条小溪边休息;干粮清水,吃得一饱,再让清晨的秋风扑面一吹,个个精神抖擞,站起身来,重新把腰带扎一扎紧,待命动手。

等曹彬策马而至,与李进卿和张廷翰上了一座小山岗,细细看了形势,他预备把最要紧的石炮设在丛竹林后面,这样,城上就知道了石炮的位置,因为有竹林挡在前面,柔枝弱条、富于弹力,弩箭炮石都不足畏;是个极好的主意,李、张二人,欣然同意。

“不过这等于隔山开炮,距离要计算得好;否则打不到城里,亦归于无用。”

“这一层,都监请放心!”李进卿有把握地答道:“我那里好炮手多得很,决不致有辱使命。”

“那就行了!”曹彬轻快地说:“事不宜迟,立刻备战,早点完事,赶回成都吃晚饭。”

于是李进卿和张廷翰策骑下岗,各自部署;曹彬和刘光乂在后面督阵闲谈,提到王全斌都替他惋惜不止。

“好人不一定是好统帅。”刘光乂感叹着说:“戎马半生,又算长了一层见识。”

“这话我有进一层的看法。”曹彬接口说:“好统帅一定是好人。”

刘光乂有些不以为然,但无法驳得倒曹彬。他本人自觉并非一个坏的统帅,当然更不肯承认是坏人;而曹彬的指挥作战和做人处世,更是如此。眼前两人,就为他的话作了铁版注脚,那还能说什么?

“不过,”刘光乂笑道:“国华,你也好得太过分了。听说你连走路都在当心,怕踩死了蚂蚁。”

“那是人家挖苦我的话。”曹彬笑道:“我虽不喜杀生,又何至于如此!”

“空穴则来风,总有因由吧?”

当然有因由的。事情是这样:曹家所住的庙堂快将倒塌,家人准备雇工重新拆建,曹彬以为不可,他的理由是:时方严冬,墙壁为百虫所蛰,一拆墙则尽皆丧生,“为将杀人,事出无奈。”讲完了这段往事,曹彬又自作一个结论:“我决不以一己喜憎而杀人。平居不杀生,亦无非出于这样的想法。”

“是的。”刘光乂肃然起敬:“我最佩服你的是深体人情;这也还不难,深体人情而不悻于法,实在难得!我常拿你在徐州处置罪吏的故事教人。”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曹彬以军职治理徐州民政,属下有个小吏犯了罪,审问属实,合当杖责。曹彬不教行刑,一顿“当行杖”留到明年再打。有人奇怪,不知他何以要费此手脚?

曹彬这样为人解释,他知道这个小吏,新婚未几;如果当时行杖,他的父母必以为新妇的命不好,朝夕诟辱,这个新娘子就很难在夫家做人了,所以缓刑一年。论到终结,未尝屈法;这就是刘光乂佩眼他的原因。

“我常在想,当初如果你我各领一路;此刻已经班师回朝。现在麻烦可就大了!”刘光乂皱着眉说:“不知哪一天才得回京?回京又不知祸福如何?”

“也想不到许多!于今唯有尽力补过。盼望王都帅,今天好好打一仗。”

“就怕他无用武之地。”刘光乂说:“如果全师雄的兵,都往川东逃;王都帅岂非空等。”

“不会!决不会空等。”

“何以见得?”刘光乂问道:“其有说乎?”

“是的,有个说法。”曹彬答道:“全师雄也有各路探马,听说康延泽在东面,知道他不好惹,自然往西面逃过去!”

“这话不错。其实我们可以送个信给王都帅;就怕伤了他的自尊,反嫌我们多事。”

“副帅说得是!不过王都帅这一次是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必不疏忽;到时候我们再跟他联络,请他注意。这样,就无所谓伤他的自尊了!”

说到就做,曹彬立刻把张惠龙叫到身边,指点地形,告诉他将要出现的战事,是怎么样一种景像,到了那时候,他该做些什么?

张惠龙已阅历得很老练了,心领神会地不断称“是”,最后才说了句:“我得跟张指挥使去要一匹快马预备着。”

“对了!要一匹快马;如果张指挥使那里抽不出来,你就骑我的马去。”

“是!”张惠龙行礼告退,自去准备。

看看天色,已过拂晓;张廷翰和李进卿亦在此时接踵来报,一切部署,皆已就绪,只待令下,便可进攻。于是曹彬作了一个口头上的查察,逐项询问,得到了满意的答覆,他向刘光乂作了个请示的眼色。

“仍旧上那座小山岗!”刘光乂道:“那里四下都瞭望得到。”

“副帅,那地方太触目了。”李进卿说:“请副帅、都监,还是到竹林后面去督战。”

“竹林后面倒是万无一失,只是一无所见。”刘光乂固执地:“不要紧;城上的弩箭,射不到我,最多拿几面藤牌挡一挡箭。”

“对了!”曹彬向李进卿说。“你派二十名弟兄,跟我们一起走。”

李进卿自然遵命照办。等刘光乂和曹彬上了小山岗,二十名士兵,各奉大号藤牌,翼卫主将;刘光X 扫视四周,只见城上忙忙碌碌,全师雄的部下,也在备战,但忙得杂乱无章,旗号不整,守卒散漫,看样子不堪一击,那就不须再多作顾虑了,回头说一声:“放箭!”

于是一枝鸣镝,直上青天,发出尖锐的呼啸声;接着竹林后飞起来一只油坛,曳着纲绳,斜着抛落,落在新繁南城脚下。

“虽不中亦不远矣!”曹彬表示满意:“下一炮一定可以打到城里。”

第一“炮”原是测探距离,看着还差一点,只把石炮的绳子绞紧一些,放松时使得弹力略略增加,自然落入城内。

这时张廷翰的马军已经出动,分东西两队疾驰,铁蹄奔腾,声如密雨,掀起半天灰沙;经过新繁东、西两城门时,朝城上放了一排箭,也不问它有无着落,飞快地越过城垣,然后拨转马头,又冲回阵地。这一往返,原是示威,却也是示敌以并无真个用兵之意,所以看来像是游戏。

接下来就非戏耍了,已发射四枚油坛从竹林后面飞出来,直向新繁城中落下;接着又是四枚——八柄石炮,轮番施放;然后是左右两翼的火箭齐发;它的准头自比石炮来得有把握,十之七八射入城中,但一时没有动静,反是城上的还击,相当利害,居高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