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睿宗很是意外,他把一切功夫都做足了,让反对的人闭嘴了,他的手段一个接一个,让人目不暇接,堪称雷霆手段,可以说是大手笔了。到了关键时刻,姚崇却不干了,睿宗难得生气的人,一下子气怒上来,喝道:“姚崇,你这是何言?朕是大唐的皇帝,要你做中书令,你就得做!”

右手重重在御案上一拍,发出砰的一声响。

这是陈晚荣认识睿宗以来,第一次看见他发火,声势不小。

人,都有逆鳞,若是违反了,就会光火。帝王的逆鳞给逆了就要杀人,要血流成河。睿宗已经光火了,群臣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为姚崇捏着一把汗。

姚崇却不慌不忙,仿佛不知道危险有多大似的:“皇上若要臣领中书令,也无不可。只是,皇上得答应臣十个条件。若皇上不答应,臣宁死!”

谁敢向帝王讨价还价?他一开口就是十个之多,这是惊天之事。这种惊天动地的事情,姚崇肯定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太平公主巴不得姚崇不做中书令,借机喝斥:“姚崇,你以为这是菜市口,可以任由你讨价还价?圣意已决,你要么做,要么不做,何来条件之说?一开口就十个,你怎么不说一百个?”

窦怀贞他们知道太平公主是借机中伤姚崇,很是配合的讥笑附和。

姚崇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公主所言极是,臣原本想是提一百个条件。只是,臣以为这十个条件最紧要,因为臣的每一条都是一个重大弊政。若皇上不让臣处理这十项弊政,臣做中书令又有何意义?不如不做!”

众人这才恍然,睿宗一听大喜,忙问道:“姚卿,说说看。”

姚崇睿智、精明,见事透彻,他论政非常难得,群臣肃立,静听他的高见。太平公主绝对没有想到姚崇的条件居然是弊政,一下子就愣住了。

应一声,姚崇这才道:“皇上,大唐积弊数十年,弊政何其多矣。不过,臣以为当先处理十件事。一,朝廷严刑峻法治天下,冤狱不断,罚不及法,臣请皇上以仁政治天下,治理冤狱,刑赏以律法为据。”

坏法之事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她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任用周兴、来俊臣这些酷吏剪除异己,法治也就败坏了。数十年来构筑的冤狱何其多,想想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睿宗想也没想道:“姚卿,朕准了!朕希望你放开手脚,纠正冤狱!”

“二,朝廷虽有吐蕃大捷,但由于弊政太多,皇上求边功,臣以为不能同时多加征伐,应该集中力量打一个,皇上能同意么?”姚崇的第二个条件来了。

睿宗大笑道:“姚卿,这有何不可?以现在大唐的弊政,就是打一个都有些勉强,更别说多所征伐了。就依你,集中力量打一个,我们就一仗一仗的打。”

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唐朝的国力虽然雄厚,也不能多方出击,那会导致力量分散。更别说了,现在的唐朝积弊甚重,集中兵力打一个敌人是最好的抉择。

“三,自从则天顺圣皇后临朝称制以来,宦官多有欲求,干预朝政,臣请皇上不让宦官与政,皇上能行么?”唐朝的宦官很猖獗,尤其是后期,其始作俑者就是武则天了,姚崇这一提议很有远见,只是到了政衰之后,宦官又活跃起来了。

“准!”睿宗回答得特别爽快,就一个字。

“四,自从武氏宗亲窃据要职以来,继之以韦氏、安乐公主,官场混乱,臣请求皇亲国戚不在要害部门供职,以前巧立名目所得之官一律撤消。”

武则天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排挤李氏,安插武氏宗亲供职于要害部门,这为她登上帝位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韦后、安乐公主仿效她的做法,安插了不少亲信在要害部门。这些人,现在也还在,若是不把他们清除掉,危害非常大,睿宗右手重重拍在御案上是,只说了两个字:“严办!”

一连四条,条条是当务之急,姚崇论政真是让人不得不服气,人人点头赞同,就连太平公主都是轻轻点头赞许。

姚崇接着道:“五,近年来,亲近佞幸之徒触法犯科,依仗豪门贵戚,逃避惩处,臣请求依律严惩,不知道皇上能否同意?”

自从法治败坏以后,那些皇亲国戚、大臣豪门的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结,他们手眼通天,因此而不受征处的奸人不知道有多少。

姚崇这一提议虽然很有见地,就是

广,就是殿里的大臣就有不少人牵涉其中。要是这T(的话,他们就难脱干系了,不由得大是紧张,盯着睿宗,静候他的决断。

睿宗并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扫视群臣一眼,冷冰冰的道:“你们中就有好多人牵连其中,不要以为朕不清楚。姚卿这一提议非常好,朕不仅准了,还授予姚卿临机处决的权力。”解下腰间佩剑,叫内侍捧给姚崇:“这是天子剑,可斩一切不法之徒。你们,好自为之!”

姚崇刚正不阿,办起事来绝不拖泥带水,他拥有天子剑,那些作奸犯科之人就有得受了。一个不好,就会把自己给扯出来,那些心里有鬼的大臣们暗吸凉气,不由自主的看向太平公主,希望她来反对。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太平公主居然大是赞成:“姚崇,你放开手脚去做,不管是谁,严惩就是。”

要是太平公主当上皇帝的话,她也会这么做,虽然她反对姚崇复相,也不会反对这事。

连太平公主也站到姚崇那边了,这些大臣开始盘算如何摆脱干系了。

“姚崇,接着说!”睿宗问话了。

“六,近年来,豪强大族行贿方镇、公卿,臣请除租庸调以外,其余的所有税收全部禁止……”

姚崇的话还没有说完,睿宗就拍板:“准!早该这么做了。”

“七,武后造佛寺,中宗造圣善寺,皇上造金仙、玉真二观,耗费巨大,坑害百姓,臣请禁止建造佛寺道观。”这一条牵涉睿宗本人,姚崇也不知道能不能获准,打量着睿宗。

睿宗万未想姚崇这么不给面子,居然把他也扯进来,不由得一愕,继而就是大笑道:“直言,直言!直言好!朕准了,从今以后,不再建造佛寺道观。”

唐朝的皇帝姓李,以老子的后人自居,对道教大力扶持。武则天建佛寺,扶持佛教,是为了和李姓扶持的道教抗衡,为她夺取帝位创造条件。

“连这一条都准了,看来睿宗这次是真的要大干一番了!”陈晚荣在心里暗赞睿宗的气度,还真是宽广。

睿宗现在是尝到做大有为之君的甜头,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番,这就需要人才,不用姚崇还能用谁呢?

“皇上圣明!”姚崇这才放心:“八,前朝皇帝玩弄大臣,有损君臣互敬礼仪,臣请皇上对臣下以礼相待。”

臣之间本有礼仪,就是臣子犯法了,皇帝依律处置就是了,也不能损及群臣之礼。有些皇帝却不管这些,东汉明帝就是一个典型。郎中药因小事惹得明帝发火,明帝抓了一根棍子去追打药。药没地方躲,就钻到床下去藏起来。明帝站在床边吼:“你给我出来!”药就回答:“天子穆穆,诸候皇皇,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惭愧不已,饶过药不说,还很是信任,后来让药独挡一面。

睿宗不是明帝,他“谦恭孝友”,对这一提议没有任何异议,点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姚崇接着道:“九,前朝大臣进谏,因此而罹难者不在少数,忠臣寒心,臣请皇上准许大臣直谏。”

睿宗哈哈一笑道:“魏征直谏之风,诚佳话!太宗皇上怪罪过他么?朕不仅准了,还希望各位臣工忠直切谏!”

魏征的直谏千古有名,有时弄得唐太宗很恼火,不过,唐太宗气归气,却并没有治他的罪,相反还请他喝酒,信任有加。

唐太宗不会杀忠言切谏的大臣,这也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因谏事而送命的大臣不在少数,是以,朝中的大臣往往有事也不说,这很不好,也是一桩急务。

此令一下,就可以复唐太宗时的旧观了。李隆基当政之时,著名的宰相韩休老是和李隆基争论,有时争得李隆基人都消瘦了,有人就问李隆基为何要与韩休争论?李隆基就说,争论之后他就可以睡个安稳觉!

这是谏风盛行的表现。

姚崇的声音陡然提高了:“西汉、东汉,外戚乱政,后世寒心,我朝尤甚。臣请皇上下旨把后戚不得干政写入史册,成万世之法,永不复蹈!”

西汉的窦、王外戚乱政,东汉的窦氏又乱政,这让后人叹息不已。唐朝的武则天更是称制当皇帝,对中国历史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不过,对于李氏王朝来说,那是不可容忍的。

睿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朕一想到这事就难以平静,是该这么做!”

顿了顿,问道:“姚卿,你愿意做中书令?”

姚崇跪下叩头道:“皇上,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十条建议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姚崇十疏”,把当前唐朝的积弊急务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过,这十疏原本是在一年之后,姚崇向李隆基提出来的,现在,却提前了一年。

可以这样说,著名的开元盛世就是以这十疏为开端,这是开元盛世的标志。因为陈晚荣的到来,十疏提前了一年,李隆基虽然还没有登基,著名的开元盛世已经开始了!

问题是,李隆基这个开拓开元盛世的皇帝什么时间登基呢?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四 蠢蠢欲动

把朕的《罪己诏》和姚崇任中书令一事马上发布出去定敲定脚跟,即使有人反对姚崇复相,也无话可说。

太平公主原本是想等过了今天再找睿宗施压,没成想,睿宗高明,居然先敲定了,不由得心中暗生恨意,表面上却是一副古井不波之状。

睿宗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就下旨要群臣退下去歇息,晚上再赐宴。一出皇宫,就见老百姓奔走相告,传播姚崇复相的天大喜讯,陈晚荣看在眼里,感慨无已:“姚崇真人杰是也!他复相的消息一传开,老百姓高兴得跟过年似的!人生如此,还有何憾?”

姚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司马光评论他是“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他提出的“十疏”影响深远,他是著名的“开元盛世”的推手,把中国历史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姚崇居然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姚崇生于武将世家,他二十岁时父亲姚懿病逝,他就迁到外祖母家汝州广成泽居住,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广成泽是名胜之处,东汉曾将这里辟为宫苑,供游猎使用,这里的百姓尚武成风。

来到广成泽后,姚崇打猎习武,练就一身好本事,武艺高强,精通多种兵器。

后来,饱学这士张憬藏路过广成泽,在姚崇家歇脚。张憬藏发现姚崇气宇轩昂,自有一股别人所没有的灵气,远非常人所能比,很是诧异。和姚崇谈话,发现他文理不通,知识贫乏。张憬藏是个好伯乐,不仅没有瞧不起姚崇,还鼓励姚崇多读书,增长见识:“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向广成子问道。你当以文才显名,很可能做宰相这样的大官,要好好努力,不要自暴自弃!”

这一年,姚崇已经四十岁了!

四十岁的人了,还不通文墨,要是别人,肯定把张憬藏的话当作了耳边风。让人意外的是,姚崇居然接受了张憬藏的建议,开始读书。刻苦攻读,潜心修文,学业大进,考中进士,入朝为官。

姚崇入朝做地第一件事。就是负责刑狱。他办事公正。析理透彻。许多冤狱因他而得到纠正。朝野侧目。当他四十八岁时。武则天破格提升他为尚书。

一个不通文墨地山野村夫。仅仅用了八年时间就完成了学业。凭借才干博得美名。官拜尚书。那是何等地不容易!

这就是姚崇!

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自此以后。姚崇显名天下。老百姓赞誉不绝。不过。他却得罪武则天被贬了。在去职之前。他给武则天推荐了张柬之。

张柬之何人?逼迫武则天退位地就是他!要是没有姚崇地引荐。张柬之很难当上宰相。也就不可能逼迫武则天退位。

举大事之时,姚崇正在长安,也参与了此事,才有武则天不得已而传位给太子李显之事。中宗本想拜姚崇为宰相,姚崇看到武家势大,要求中宗清除武家势力,中宗没有采纳,姚崇也就没有接受宰相,外放做刺史。

后来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武三思和韦后掌权,张柬之被杀,太子杀武三思等事。直到睿宗复位后,因为姚崇曾经做过睿宗府上的长史,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睿宗拜他为相。他就建议睿宗把太平公主放到洛阳去,免得她干预朝政。睿宗当时还要借重太平公主,没采采纳。

太平公主报复姚崇,姚崇又给贬到外地做刺史。

按照历史的进度,姚崇复相应该是在唐玄宗诛杀了太平公主之后的事情。当时,唐玄宗调集二十万军队在骊山,举行一个盛大的阅兵仪式,显示他要重修唐太宗时的旧业,要征伐四夷的决心。

只可惜,军队秩序混乱,行伍不整,唐玄宗大怒,把负责阅兵的兵部尚书郭元振给罢了。唐玄宗想起了姚崇,就把他召来,姚崇赶到时,唐玄宗正在打猎,唐玄宗问他会不会打猎。

姚崇从小就学会打猎,哪有不会的,指挥军卒纵横驰骋,呼鹰放犬,很称唐玄宗之意。唐玄宗就说你可以做我的宰相。姚崇就说做宰相可以,不过得答应他十件事,这就是著名的“姚崇十疏”,从此,开元盛世正式开始了。

刘备三顾茅庐,与诸葛亮一席畅谈,诸葛亮谋划了大计方向,才有后来的“鼎足而三”,这就是非常有名的“隆中对”。

姚崇与李隆基的对答,虽然没有“隆中对”有名的影响却是无与伦比的,因为这开创了只有“汉武盛世”才能与之相比的“开元盛世”,中国的影响发展到极致。就是现在的中东地区,他们也还知道中国有一个唐朝,却不知道其他的王朝。

这和开元盛世有很大的关系,和姚崇紧密相连!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很深远。居然因为睿宗心气陡涨,要做大有为之君,把本该李隆基做的事,他却做了。

陈晚荣想起这事,就有些难以置信,心想:“睿

锐意进取,他还会禅位么?更加英明的李隆基什么时T'呢?”

开元盛世的名相姚崇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开元盛世的君主李隆基却没有登基,这还能叫开元盛世么?

“对了!姚崇复相这事,太平公主是最反对的,今天她是不敢说,过了今天她肯定有所动作,她会如何反应呢?”陈晚荣大是好奇。

“娘,你这是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病了?”武崇训很是惶急的对太平公主说道。

“训儿,别乱说,娘没病!”太平公主气哼哼的坐了下来:“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娘,到底怎么回事?”武崇训小心翼翼的亲手捧上茶水。

太平公主接过,一仰脖子喝得精光,这是牛饮,以前她绝对不会如此做,武崇训知道今天的事情不小,让她大动肝火。

果然,太平以主右手重重拍在桌子上:“姚崇复相了!”

“娘,复相就复相吧!姚崇的才干是很高,娘不是表面上恨他,暗中欣赏他么?”武崇训说笑一句:“娘不是已经打算让他将来做宰相?”

“住嘴!”太平公主喝斥一声:“姚崇复相,娘是不会反对,不过,那得让娘来做,不是你五舅来做!娘要他复相,那他就是娘的人,为娘办事!现在,他复相,就会对娘下手。仅仅一天,姚崇就大权在握,超过了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武崇训有些不明所以:“娘,这话从何说起?”

太平公主看了他一眼,尽量把语气放平缓:“姚崇给皇兄提了十疏,条条切中要害,可以说很精辟!的确是眼前的急务,不愧是姚崇!”

她虽对姚崇复相这事大是反对,对姚崇的才气却是很佩服,气怒之中都不忘了赞扬几句。接下来,把姚崇的十疏择要说了。

武崇训不住点头道:“多少年了,没有听到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说得好!姚崇不愧是姚崇!”

太平公主眉头拧在一起道:“好是好,就是对娘太不利了!他要限制皇亲国戚干政这一条,娘是首当其冲!”

要说皇亲国戚干政最厉害的就是太平公主了,姚崇这一条对她的打击最大,她能不急么?对这一条,太平公主内心里很是赞赏,只是,这涉及到她的大业,她就不得不反对了。

利益决定立场!而不是理智!

“这……”武崇训也知道这一条的厉害,不由得有些傻了。

太平公主接着道:“还有,他要整肃朝纲,查究官员的不法之事。这本身没错,娘倒是希望他好好整顿一番。可是,窦怀贞、萧至忠他们哪一个手脚干净了?哪一个屁股里没有一坨屎?要是他们出事了,娘以后还靠谁去?”

骑马,还需要一个上马石!要做皇帝,就需要垫脚石。

对窦怀贞、萧至忠他们,太平公主也不是那么满意。不过,在姚崇、张说、宋璟这些才能卓著的能臣不附她的情况下,她只能退而求其次,依赖萧至忠他们了。

他们这些人自恃是太平公主的人,就没少干坏事。对这些事,太平公主也是看不顺眼,只是现在需要他们,只能听之任之。要是姚崇把他们给整倒了,太平公主也就无能为力了。

至于她登基以后如何对待窦怀贞他们,那是另一回事。

要知道,没有了羽翼的凤凰是飞不到九霄之上的!

姚崇手握天子剑,大权在握,磨刀霍霍,她能不急么?

“娘,你就该据理力争!”武崇训也明白姚崇复相对太平公主的压力有多大,那是一座大山,太平公主很难挡得住。

“争?你以为娘就不想?”太平公主摇摇头道:“你五舅一道《罪己诏》封了所有人的嘴!娘要是今天争的话,会成众矢之的。不要说别人,到时,就是窦怀贞他们会不会支持娘都成问题。”

利益才是最根本的,要是太平公主强争的话,必然会引得群臣愤慨,到那时,群情汹汹,再有郭虔瓘他们这些武将襄助,睿宗会不会进行清洗,谁也说不清楚。

朝中的大臣,太平公主相信不会所有人都倒向睿宗。但,今天回朝的这些将士,绝对是支持睿宗的。因为,睿宗的恩旨一降下,他们对睿宗的拥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