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姚崇之人,比起听别人说起更让人感受到他的智慧!

睿宗的心情本来就好,再给姚崇这么一说,这心情就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大笑着站起道:“姚卿,快坐!今天找你来,就是有听听你的看法,你有话,放开了说!”

太平公主地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了!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一六 姚崇的睿智

对姚崇,太平公主的心情非常复杂,非常欣赏他卓越的政才,一心想收为己用,只是姚崇不附他。还处处设法限制她,这让太平公主老大不高兴,想起来就恨。有时,恨不得立时杀了姚崇,可是姚崇的政才难得,太平公主狠不下那心。

杀姚崇,太平公主舍不得;不杀,又恨得心里发痒!

这就是太平公主对姚崇的态度,现在,姚崇不仅回长安,还给睿宗召见。更重要的是,姚崇一现身就抢走了他的人如窦怀贞他们的风头,得到睿宗的嘉勉,这让太平公主很不爽。

姚崇谢一声,坐了下来。

睿宗笑呵呵的扫视一眼众人,道:“给你们说句实话,今天朕的心情非常好!这是朕自吐蕃大捷以来,最为高兴的一天!你们可知原因何在?”

陈晚荣自然是知道睿宗是因为亲眼见证了水泥的神奇而高兴。有了水泥,就可以修路了,有了畅通的道路,唐军的补给就更加便捷,唐军的战力更加强悍,一心想做大有为之君的睿宗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那么,他的功业就会一件接一件的到来,他必将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君王,让后人仰慕的明君圣主,这是帝王追求的目标,睿宗能不高兴么?

窦怀贞他们却是不清楚,,只见睿宗脸上泛着光辉,张着嘴直乐呵,这是高兴到无以复加的表现。

“你们猜不到了吧?”睿宗小小的调皮一下,眨巴着眼睛,指着混凝土道:“就是因为这个!姚卿说的对,这是人为,不是天地所孕育。这是晚荣带着军器监的良工做出来的,这东西可是宝贝!有了这东西,大唐就可以修路了。晚荣是此次远征吐蕃的监军。为何大军还没有班师,朕就把晚荣召回来了?就是为了做这个!现在,晚荣已经做出来了,朕能不高兴?”

一口一个晚荣,叫得好不亲切!

“晚荣,还是你给大家说说这东西的用处!”睿宗坐回宝座,很是欣赏的看着陈晚荣。

对水泥最了解地人。肯定是陈晚荣。由他来解说再合适不过了。陈晚荣应一声。走到混凝土旁边。扫视一眼众人道:“这东西可以叫做混凝土。是由水泥、沙、石、钢筋还有石灰做成。这些看似不要关地东西凑在一起。就成这东西了。那是因为我们有了水泥。

“长安地城墙是用夯土筑就。高大宽阔。坚硬耐用。不过。这有一个问题。就是易风化。时不时就要去修补一番。夯土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修房造屋时不时就要用用。只是。应用得不是太多。比如皇宫就没有用夯土来造宫殿。而是用木材、石头来修。为何?”

到这里。陈晚荣停了下来。扫视众人。窦怀贞笑道:“这问题都知道。那是因为夯土易剥落。时不时就会掉下来。还不如用木材来修。还有。就是夯土吸水厉害。很潮湿。”

“窦大人所言极是!窦大人可知用混凝土来修房子地话。不仅不会剥落。而且干燥洁净。宜于家居。”说到这里。陈晚荣说句小笑话:“我原本想是做好水泥后。自个修一幢小楼起来。让不信地人见识见识。现在。水泥有大用处。我只能望洋兴叹

睿宗却是非常好说话:“晚荣。你真要修。尽管修。朕要修路。也不差那一点。”

“谢皇上!不过。臣不想给人戮脊梁骨。”陈晚荣婉拒睿宗地好意道:“这是昨天下午做地。还没有干透。还没有达到最佳。就是这样。也可以在上面行车了。诸位大人亲手摸过。其硬度我就不必再说了。”

略一停顿道:“你们一定会奇怪,沙石、水泥、石灰和钢筋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为何会有如此变化?原因就在于水泥。水泥我们现在能造了,不久之后,大量的水泥就会做出来,供朝廷使用。哦,顺便提醒各位大一句:千万别问问了我也不说!”

最后是一句笑话,众人轰然大笑,太平公主地眉头舒开了,指着陈晚荣道:“晚荣,你还真能说呀!”

“今天,大伙都高兴嘛!”陈晚荣坐了下来。

睿宗接过话头道:“水泥的用途,晚荣略有交待,还没有尽述。你们知道这么多就行了。今天,把你们召集到这里,就是和你们商讨一下关于修路的事情。朕把晚荣从吐蕃召回来,就是为了造水泥。有了水泥,大唐才能修路。吐蕃一战,大唐固然是赢了,你们可知道将士们吃了多少苦?

“就是因为没有一条良好的道路!给养运不上去。晚荣率领的炮兵硬抬着火炮行军千里,他们的肩头,他们的脚板不是起泡出血,而是血肉模糊,有些炮兵更是见到骨头。要是有一条良好的道路,将士们会吃这种苦么?”

炮兵抬火炮过积石山,赶往多玛城,整个唐朝都传遍了,老百姓一提起炮兵就要竖大拇指,赞一声猛士!这是炮兵大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朕决定要修一条路到逻些城!在这之外,朕还要修一条路到北地,一条到西域。有了这些路,大军地给养就会大为改观,大唐的边境就会安宁!大食,也就不会那么猖狂了!”睿宗提到大食二字时,自从东突厥与西突厥覆灭以后,唐朝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对手。象吐谷浑、吐蕃给唐朝打得束手无策,吐蕃只能骚拢边境,吐谷浑还给唐朝灭了。及至后突厥建立,骚扰北地,曾经一度兵临云州(现大同),兵锋遥指中原腹地,整体说来,后突厥国力不行,远不如东突厥时期,也只能在边境上滋扰,拿唐朝没办法。

唯有西域的大食。唐朝拿他没办法!大食才是当时唐朝真正的对手!一提起大食,睿宗的心气陡长,想着要是把大食给击破,比起汉武帝击破匈奴一点也不逊色,那是何等的美妙?

“你们都说说,这路要如何修!”睿宗最后说。

众人并没有说话,而是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念头。不需要太高的才智都能想到,这是大事。牵涉极广的大事,得好好想清楚。

睿宗也没有催他们,只是静静地打量着。

过了一阵,萧至忠率先发言,冲陈晚荣一抱拳:“陈大人,萧某有一个疑问要请教,还请陈大人为萧某释疑。”

“请教不敢!萧大人有话请讲。”陈晚荣很是意外。

萧至忠略一凝思道:“修路这事,萧某并不反对。不过,要把路修到吐蕃。倍加艰难。陈大人是到过吐蕃当知道吐蕃山高水远,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很多,若是要修到逻些城地话,必将开山填谷,民力消耗极大,陈大人可有更好的办法?”

秦始皇修直道,用途虽然大,民力消耗也大。司马迁百年以后,循着当年直道遗址去勘查。惊讶不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立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目光集中在陈晚荣身上。

“晚荣,要是有更好的方法地话,一定要用。”睿宗颇多鼓励。

陈晚荣笑道:“萧大人所言极是有理。这开山填谷在所难免。现在要修路,比起以前轻松得多。因为我们有火药。火药不仅仅可以用来做炮弹,还可以用来开山。遇到巨石拦路。没有火药的话,只能要民夫一锤一锤地去砸。有了火炮就完全不同了。只需要挖一个洞,再把火炮装在里面,安上导线,塞紧,点燃就可以炸掉。”

都知道火药可以用来造炮弹,就是没有人想到此点,一听这话,不由得恍然,一片轻松的笑声响起。

陈晚荣接着道:“火药还可以用来采矿。我们不是一直在说铁矿石不够用么?把火药用上去,就轻松得多。”

火药地出现,不仅是促进了军事的发展,还用于采矿,用于修路,提供了很大地便“好!”睿宗击掌叫好,对火药他有了解,就是没想到火药还有这么多的用处,要他不高兴都不行:“那朕就下旨,调集民夫,准备修路

“皇上,臣有话说。”一直没有说话的姚崇突然道。

“姚卿,你有话就说。”睿宗很想听听姚崇这个智者的话语。

“皇上,臣的话有些不太好听,还请皇上恕罪!”姚崇并没有直说想法。

“哈哈!”睿宗开心的笑了,指着姚崇道:“姚卿,你要是说出好听的话,你就不是姚崇了,你就不是能臣,你就是佞人!说吧!”

都知道姚崇一颗忠心,绝对不会说好听地话,一般情况下,他只会挑毛病,这话让众人会心一笑。

太平公主对姚崇不爽,窦怀贞他们对姚崇过人的政才很是嫉妒,也是不得不承认姚崇的品德。

应一声,姚崇开始说正事了:“皇上,臣于修路一事,并不反对。不过,臣以为,以现在的情形,不宜修三条,而应该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修一条,捡最紧要的来修。”

对姚崇的话,睿宗不敢不重视,忙问道:“姚卿,你以为哪条路最重要?”

姚崇回答道:“皇上,臣以为西域这条最重要。”

“姚崇,难道吐蕃和北地要?”太平公主抓住机会反诘。

姚崇明知她是有意刁难,也不去理睬,接着道:“吐蕃这条路固然重要,相形之下,不如西域这条紧急。经过这一战,吐蕃虽未灭,也等于是亡了。即使有人怀有不轨之心,也难以兴风作浪。一是吐蕃这一战,把那些要与大唐作对的人杀得差不多了。二是朝廷推行新政,吐蕃百姓拥护大唐,即使有人想兴风作浪,也没有根基。若是臣所料不错,吐蕃在十年之内不会有事。十年,足够大唐做很多事了!”

这话,陈晚荣深表赞同道:“皇上,姚大人所言。臣也赞同。时间长了,臣不敢说,不过,臣以为,至少在三五年内吐蕃安然无事。”

在众人中,陈晚荣对吐蕃最是了解,他都如此说了,谁还敢有异议呢?

“为何北地的路不如西域的重要?”睿宗认可了姚崇地说法。

姚崇接着道:“皇上,臣以为突厥人固然可恨,不时滋扰边境。臣请问皇上。自从突厥反叛至今,虽有深入国境之事,对朝廷可成构成巨大威胁?”

后突厥建立后,国力远远不如强盛时的东突厥,对唐朝构不成实质性地威胁。几十年打下来,几乎没有什么胜仗。至于兵临云州一事,那战略之后,后突厥只能在边境上滋扰。

睿宗嘴一张。说不出话来。姚崇接着道:“再说了,几十年打下来,突厥有多少胜仗?朝廷在北地贮存的粮草军械足够使用。臣并不是说不修这条路,而是说能缓则缓一缓,集中所有力量打造西域这条通道。”

李隆基接过话头道:“父皇,姚崇所言,儿臣大为赞成。自从吐蕃一战之后,吐蕃对大唐的威胁基本解除,朝廷可以集中兵力打他一个大胜仗。汉军当年横绝大漠,直捣单于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成为千古佳话。在没有了吐蕃牵制地情况下。大唐也能横绝大漠,直捣突厥人的腹心,一战可得所欲。

“西域则不同,以儿臣所知,大食是一个强盛地大国。若没有大军西进,难有胜算。”

一句话。即使不修路,唐朝也是稳胜。

睿宗没有说话。沉吟起来。陈晚荣道:“皇上,姚大人所言。臣也赞成。有人说,一个时期只能做一件事,水泥我们刚刚试产成功,要想做出朝廷需要的水泥,暂时做不到,至少在三五年内很难做到。要是只修一条路地话,还能维持。”

技术成熟之后,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要造设备,要建些事做下来,就要费去很多时间。要做出同时修三条路需要地水泥,军器监的人就是累死也不可能。

在这方面,陈晚荣是权威,他说地话谁也无法反驳,睿宗的热情大受打击,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就先修西域这条。”

姚崇马上就道:“皇上,关于西域这条道路,臣有点想法,还请皇上准许臣说出来。”

“姚卿,你说,你说。”睿宗哪敢挡姚崇地话,他是巴不得姚崇多说点。

姚崇应一声道:“皇上,自从张骞凿空和番以来,不计其数的商人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开拓了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这条商路只能用于通商,不能用于军事。原因就在于,丝绸之路有些地方会因为沙漠与绿洲的变化而变化,很不固定。

“尽管如此,并不是说丝绸之路就没有用处。相反,有些地方是固定的,朝廷要修路,就应该好好利用一下这些固定的地段。臣的设想是,这些固定的地段先不动,把我们有限地人力、物力投入到那些不能使用的地段。只要把这些地段修好了,西域的情势就会大为改观。其他的部分,等到有条件时,再加来翻修加固。

“若真如此的话,原本近一两年时间就可以使用喃自语:“一两年,一两年……”

后面的话没有说,都明白,那就是“一两年之后唐军就可以大举西进,与大食帝国全面争夺西域!”

这事太有诱惑力!睿宗右手自然握成拳,用力一挥!

不仅睿宗兴奋,在座之人谁个不振奋?陈晚荣原本以为,就是集中所有力量来修这条路,不要十年工期,七八年总是要的。姚崇的主意一出,一两年就可以完成,这太惊人了。

当然,这种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过,也能满足要求了。

不追求最好,只追求适用,这是现实法则!

再说了,先解决了紧要地段,然后再来解决其他地部分,几年之后,长安到西域的道路将是一条坦途。更重要地是,不会担误唐军西进。

这是智者的妙策!

“好!”众人齐声赞好。就是太平公主也是笑吟吟的,不住轻轻击掌。

睿宗兴奋得站起身,不住踱步:“姚卿,你这主意委实太好了,太好了!朕要你来,是对的。你们想想,原本要十年才能用的路,我们在一两年之后就可以用了。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朝廷得抓紧时间解决突厥问题,现在,没有吐全可以集中兵力,给突厥人致命一击!”

吐蕃一战,使得唐朝的战略态势大为改观,原本防守吐蕃地军队不需要了,可以调往北地,后突厥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皇上圣明!”众人齐声颂扬。

睿宗停下来,看着李隆基道:“三郎,吐蕃一战,你筹划调度得很好。来年对突厥人地大战,还是由你来筹划调度。”

因为吐蕃一战,李隆基的声望急剧提升,根基更加稳固,太平公主哪会让李隆基独享其成道:“皇兄,打仗这事小妹还没有做过,就让小妹也来学学。”

“小妹,这事你就不用插手了!打仗要地就是专注,你一来,就会引发分岐,还是让三郎来做吧。三郎能调度好吐蕃一战,来年这一仗,三郎也会调度得很好!”睿宗摆手,直接拒绝了太平公主的要求。

太平公主先是愕然,后是惊讶,再后来就是脸色难看,可是睿宗好象没有看见似的。陈晚荣心头一跳:“睿宗有大谋划!”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一七 暗潮涌动

就在陈晚荣转念头之际,只听睿宗又道:“姚崇,你给朕出了一个好主意,朕不赏你金银,派一件差事,如何?”

居然以商量的口气说话,也太礼敬了。太平公主眉头一掀,没有说话,眼睛却睁大

姚崇平静如水:“皇上但有差遣,臣一定尽力!”

睿宗笑道:“出征的有功将士马上就要到长安了,朕需要一位德才兼具的钦差,这事就你去。”

吐蕃一战,唐朝百姓很是振奋,将士们归来,必将是万人空巷相迎,郭虔他们是百姓瞩目的焦点,同样的,迎接他们的钦差大臣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这是机会!出风头的机会!成名的机会!增加资历声望的机会!

这是个美差,窦怀贞他们无不是以得到这一差事为头等大事,没成想,却派给了姚崇,无不是眼里射出忌妒之光。

姚崇在朝中的声望本来就很高,要是再有这机会,那就是如日中天了,太平公主要想压压制他都不行,不由得心中大急,忙道:“皇兄,这事得从长计议。”

睿宗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跟开心果似的,可是他说出来的话与脸上的笑容完全不符:“小妹,就这事也需要从长计议?又不是出兵打仗,不就跑一趟路么?”

反问的口气中透露出睿宗派姚崇这差事,太平公主不会听不出来,要是拧着必然惹得睿宗不高兴,这事不能再说了。太平公主心念转动之际就想到一个分姚崇机会的办法:“皇兄所言极是!皇兄,吐蕃这一战大长华夏志气,这迎接的钦差还得再增加一两个,这样,才显得朝廷对将士们的恩遇!”

窦怀贞率先附和道:“是呀,皇上!吐蕃这一仗。与以往皆不同,这是盘古开天地来的第一次,不如此,不彰皇上之功!”

睿宗脸上地笑容依然。没有任何变化。语气却坚定得让人不敢反驳:“窦卿。姚崇是什么人。难道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不一定知道你窦卿。一定知道姚卿。哪个百姓不知道大唐有一个政才卓越地姚崇?”

姚崇地名头非常响亮。没有老百姓不知道他地。就是陈晚荣还窝在罗家甸时。就多次听人提起过他。老百姓一提起姚崇。非常恭敬。跟说起老祖宗差不多。

当时。陈晚荣就感叹“人生若此。不枉来人世一回!”

论资历。论政才。论品德。姚崇绝对是重臣中地重臣。要不是太平公主挤压他。姚崇能给贬去做刺史?他是宰相地最佳人选!众望所归地人选!

窦怀贞给睿宗一句话噎得脸色难看之极。又不能发作。不得不向太平公主望去。只色一样难看。眼睛不住转动。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睿宗仿佛没有看见太平公主地脸色。一锤定音:“这事就这么定了!姚崇。你得好好准备准备。这事。一定要做得风风光光。要彰显朝廷地恩宠!”

“遵旨!”要是别人给派上这么一个美差,肯定是乐疯了。姚崇却是平静异常,跟办普通的事情没有区别。

以姚崇的名声,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机会,睿宗其实是个精明人,不会想不到这点。他这么做肯定有深意。陈晚荣大是奇怪,猛然间想起沈榷的话。中书令非姚崇莫属,不由得在心里暗想“难道说。睿宗这是在给姚崇复相铺路?借用这次万众瞩目的机会,让姚崇复相。地确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在陈晚荣的记忆中,睿宗也有不给太平公主面子的时候,就是没有如此不给面子的时候,太平公主已经恼羞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