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一摆手:“带路!本太子要去王将军灵前上香。”

“谢太子!”众人七嘴八舌的谢恩,迎接李隆基去了灵前。

来到灵堂,李隆基拿起一炷香,点燃,祝道:“王将军为国尽忠,战阵捐躯,隆基心甚疼焉!将军请放心,本太子誓要拿下石堡城!若将军泉下有知。当可瞑目了!”把香插好,退了开去。

陈晚荣,陈再荣,王毛仲,杨思勖和高力士他们也上前上香,祷祝一番。陈晚荣有生以来,第一次祭奠战阵捐躯地将领,从心里佩服,非常真诚。

祭奠完毕。李隆基问道:“王忠嗣呢?”

王夫人一惊,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忙求情:“太子,忠嗣年纪小,不懂事,没有来迎接太子,还请太子恕罪。”紧张之极地望着李隆基,心都快跳出来了。

李隆基微微一笑,安慰道:“你别担心。本太子还不至于和一个小孩子过不去。”

“太子宽宏大量。未亡人感激不尽!”王夫人卟嗵一声跪在地上,叩头不已。

李隆基忙扶起来:“我听说王忠嗣少有奇行。聪明过人,想见一见,没别的意思。”

王夫人这才彻底放心了,对儿子地聪明劲她可是一清二楚,没想到居然连太子都知道了,心里地高兴劲自是不能言说了:“快,去叫忠嗣来。”

佣人应一声,出屋而去。不一会儿,佣人领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儿,个头不算高,也不矮了,一个六岁孩童能有如此个头,在同龄人中很少了,自有一股子难得地灵性。

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在李隆基等人身上一打量,冲李隆基行礼:“见过太子!”

李隆基并没有说话,而是冷着一张脸,打量着王忠嗣,沉声问道:“王忠嗣,你可知罪?”

王夫人惊讶之极,正要讨情,李隆基瞪了她一眼,吓得不敢说话。王忠嗣眨巴着眼睛,打量着李隆基,一脸的不解:“太子,王忠嗣自认无罪。若真有罪,还请太子明告,以释王忠嗣心中之疑。”

“本太子前来,你却不来见本太子,这也是罪。不过,本太子还不至于和你一个小孩子计较,这事就算了。”李隆基话锋一转,眼里射出冷厉的光芒:“你父亲战死,你母亲伤心不已,你居然不守在灵前,也不哭泣,你说你配做王将军地儿子么?”

王忠嗣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一个字:“配!”虽只一个字,却有天经地义之理。王夫人吓得不轻,一把拉过来,一个巴掌打下去,却给李隆基拦住。王夫人吓得快瘫在地上了,看着李隆基,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李隆基黑着一张脸,数落起来:“你还好意思说配做王将军的儿子。有你这样做儿子地么?王将军战死,你一滴眼泪都不流,跟没事似的。”

王忠嗣却说出另一番让人想不到的大道理:“太子,父亲战死,王忠嗣也悲伤,但我不会哭。”

“为何?”李隆基眼睛睁得老大,惊奇得紧。不仅他惊奇,这么多人谁不惊奇?

王忠嗣地声音提得老高:“将军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不正应当么?父亲虽是战死在石堡城,但战场死伤难免,死得其所!是以,我不哭!”

所有人的嘴巴张得老大,死死盯着王忠嗣,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四十五章 破敌之策

李隆基纵声大笑,指着王忠嗣:“早就听说你小子人小鬼大,有奇行。今日一见,果是如此。”回头对王夫人道:“此儿甚奇,必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我意要他到东宫,给他请最好的师傅教他。”

这是无上恩典,王夫人激动不已,卟嗵一声跪在地上:“谢太子,谢太子!”

“好了,起来。”李隆基把王忠嗣抱起来,在他的鼻翼上轻轻一刮,笑道:“去东宫读书,你可愿意?”

王忠嗣想都没有想,道:“听凭太子吩咐!”

李隆基打量着王忠嗣,模样非常俊俏,很是开心:“模样不错,人也机灵,本太子小时也如你这般,总要整些别人想不到的事。象我,象我,太象我了!你说,你要读哪些书?”

“都读!不过,我最爱兵书!”王忠嗣稚嫩的声音响起,颇有几分自许。

李隆基眼睛瞪得老大,笑道:“你读过兵书么?”

“读过。我读过《孙子》《吴子》《司马兵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王忠嗣不等李隆基发问,先行说出来。

这些兵书都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任何一种研究精通了,都不得了,他一个六岁小儿,居然全部读过,弥足惊人。

李隆基明显不信,脸一沉,斥道:“在本太子面前吹牛,可是要受罚的。”

王忠嗣头一昂,小脸上泛着光辉:“太子不信。你听哪一种哪一段,我背给您听。”此刻,王忠嗣不象个孩童,倒象个不服输的斗士。

李隆基兴趣大增,把王忠嗣放下来道:“那好。给我背一段《孙子》,故经之以五事,开始背。”

王忠嗣脱口背起来,熟练之极。整个屋里只有他稚嫩地童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李隆基打断:“你能背,我相信。不过,光背不行,要会用。若论兵书。赵括少有其敌,却在长平失败,你不能纸上谈兵。”

王忠嗣摇头,又来一番让人想象不到的大道理:“太子,赵括虽有纸上谈兵之嫌,有长平之败,不过我却以为,若是他能在长平大战中逃出来,必将是赵国员难得的良将。”

赵括纸上谈兵。千百年来给人笑话,却极少有人赞扬他,李隆基不由得大奇,问道:“你为何如此认为?”

这一问正是陈晚荣他们心中所想,无不是紧盯着王忠嗣,期待他给出答案。

王忠嗣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细说起赵括了:“世说赵括,必贬其身,因其纸上变兵。遭致长平之败。然则。甚少有人见到其可贵一面。李牧良将,谁发现?赵括是也!”

李牧能征善战。少有败仗,秦始皇灭赵之战,以残赵之兵硬是阻挡倾国东进的秦军,居然是赵括发现的,陈晚荣轻叹一声,没想赵括居然有识人之明的一面。

只听王忠嗣接着细数赵括的可贵之处:“太子你再想,长平之战,五十余万赵军陷入重围,没有数食。而赵括能控制住赵军,没有兵变,没有乱象,是他把赵军带入绝境的,他能做到这点,难道不能算一个奇迹么?”

王毛仲也通兵法,不由得点头道:“有理,有理,有道理!”眼睛特别明亮。

李隆基也是赞成:“是呀!赵括把赵军带入绝境,而两个月来,他还能令行禁止,赵军无怨言,这也说明赵括不是无能之辈呀。”

王忠嗣最后道:“赵括之所以轻天下之将,就在于他少小居高位,再加上才情非凡,不知苦处,养成了眼高于顶地性格,总爱轻言兵战之道。若是他一步一步的从兵士做起,一直到将军,洞悉战场之艰难,很可能是一员难得的良将。赵括之过,在于雕琢未得其法。良玉,也要良工精心雕琢,此之谓也!”

天磨大才,这道理谁都懂,可是真正能实施的又有几个呢?王忠嗣这话发人深省,李隆基轻叹一声:“好,王忠嗣,说得好。那本太子就调几个良工来好好雕琢你这块良玉。”

略一停顿,接着问道:“你说,这些兵书里面,本太子最喜欢哪一本?”

这问题只有他的亲信才能知道,就连陈晚荣都不清楚,更别说王忠嗣了。陈晚荣暗暗摇头,李隆基太会刁难人了。

然而让陈晚荣想不到的是,王忠嗣脱口而答:“必是《尉缭子》。”

话音一落,高力士很是惊疑的打量着王忠嗣。很明显,王忠嗣说对了。

李隆基惊奇的哦了一声,忙问道:“你听人说的?”

“我猜地!”王忠嗣解释起来:“所有的兵书里,只有《慰缭子》是为帝王写的,太子要做明君圣皇,非《尉缭子》不行。孙吴兵法虽好,只是写的为将之道,非为帝王而著,是以我大胆妄断,太子喜欢《尉缭子》。”话音一落,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所有人吃惊的盯着王忠嗣。一个六岁的孩童,居然有这般见识,弥足惊人了。天才二字。非他莫属。

正如他所言,《尉缭子》写地是帝王用兵之术,而孙吴兵法写的是将军用兵之法,这其间地差别,不要说一个孩童,就是那些精研兵法的人也未必能发觉此间的区别。

“谁教你的?”李隆基眼睛瞪得老大。

王忠嗣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太子,都是我自个琢磨地。不知道对不对?”

“对极了!”李隆基大笑:“尉缭当年献其兵书给秦始皇,使得秦始皇用兵之术大进。对兵事更加了解。一个小小孩童,居然能堪破此间区别,奇才!奇才!此儿必将成为大唐良将!”

陈晚荣虽不懂兵法,对李隆基这番评价很是赞同,不住点头。

历史上的王忠嗣和李隆基有不解之缘,当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战死之后,李隆基发现王忠嗣地不凡之处,收养了他,当亲儿子一般对待。与之论兵。李隆基大是赞赏,称赞他必将成为一员良将。

事实也证明李隆基这看法是对的,王忠嗣是唐玄宗时期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其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是一员能征善战的良将,还在他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对大局的把握能力让人叹服。李隆基对他信任有加,曾经一度把唐朝一半兵力归他调遣。。有人诬告王忠嗣谋反。李隆基根本就不理。

不过,他们之间也有分岐。主要是在攻打石堡城一事上,两人地分岐非常大。李隆基从全局角度考虑,准备打下石堡城,迫使吐蕃臣服,后来事实证明李隆基的判断是正确的。作为统兵将领,王忠嗣知道代价太大。不愿打石堡城,惹得李隆基发火,把他给撤了。派哥舒翰统兵,才有石堡城一战,唐朝最终收复石堡城。

当然,代价非常高昂,哥舒翰统兵六万而来,死伤三万五六千。还是在最后关头夜袭成功,应该说很幸运。要是夜袭不成功。代价绝对不可能是三万多,十万都有可能。王忠嗣用兵从不把胜利寄托在幸运二字上,正是从此点考虑,他才拒绝出战。

顺便说一句,哥舒翰就是王忠嗣发现地。只是,王忠嗣英年早逝,安史之乱发生前就病逝了。好多历史学家普遍看好他,认为要是他不是英年早逝,安史之乱时他必然统兵。以他的资历、影响力、威望。李泌提出的正面防守,派兵抄安禄山老巢范阳的战略很可能给实施。而安史之乱也许不会打八年,唐朝也许会衰败得那么严重。

李隆基对王忠嗣充满了好奇,问道:“你说,你刚才在做什么?是在读兵书?”

王忠嗣摇头道:“不是。我在研究如何打石堡城。”

语惊四座!一个六岁孩童居然研究攻打石堡城的战法,任谁都会很吃惊。李隆基大是好奇,问道:“有办法打了?”

“我只是做了一个石堡城的模型,还没想到打法。”王忠嗣很是苦恼。

为了拿下石堡城,唐朝可谓费尽了心机,多少人为之绞尽脑汁,却没有万全之策。王忠嗣虽然表现不凡,毕竟只是个孩童,没办法很正常。

不过,李隆基还是想看看他做地模型,道:“你做得好不好?可不可以给我看看?”

王忠嗣点头:“可以。”

李隆基吩咐一声:“你带路。”王忠嗣在前面带路,李隆基从后地跟去。陈晚荣也是好奇,决心要看个究竟,跟着去了。

穿过一进房屋,来到一间屋前。门半掩着,李隆基推开,抱着王忠嗣进了门。只见屋里空荡荡的,正中有几块木板拼凑在一起,上面用泥土垒成各种地形。

李隆基略一打量,赞道:“有模有样,用了不少心血吧。这和兵部做地有些差别,不够全面,不够细致。不过,一个六岁童子能做到这样,了不起了!”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陈晚荣也是不住点头。

李隆基把模型打量一阵,不住摇头:“难!要打下石堡城很难!就这么一个小城,只能驻守千把人,却能挡住几万大军,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陈晚荣虽是听说过石堡城。就是没有见过,现在见到模型,看得很专注,问道:“这离地面有多高?”

“差不多一里地。”陈再荣回答。

陈晚荣伸手在模型上量一量,沉吟不语,眼睛越来越亮。李隆基率先发现陈晚荣的异常,问道:“你可是有发现?”

“我在想,也许可以打下石堡城。”陈晚荣给惊醒过来。

李隆基眼睛一亮。充满希望,随便暗淡下去:“你不懂兵法,没打过仗,不要乱说,搅得本太子心都提起来了。”只要拿下石堡城,整个吐蕃都不足惧,这好处太多了,李隆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石堡城,这是真心话。

陈晚荣笑道:“太子说得不错。我是不懂兵法。也没打过仗,不过我可以造武器。”

“武器?什么武器?”李隆基的眼睛特别明亮,死盯着陈晚荣。

陈晚荣那感觉好象是给太阳照着一般,忙道:“火炮。我可以造火炮,对着石堡城轰炸,三五天拿不下来,可以轰他个十天半月。十天半月不行。还可以炸他个一两个月,总有把他们炸死光光地时候。”

“这火炮是什么样的?你快说说。”李隆基地心眼彻底活了。

陈晚荣点头,找来一块木炭,蹲在地上画起来。这火炮的外形很简单,一点不难,几下就画好了。陈晚荣画的是那种铜炮,这种铜炮在一些旅游景点还有。陈晚荣亲眼见过,还看得很仔细,画起来自然不是难事。

李隆基也蹲下身,打量一阵,问道:“这要怎么用?”

陈晚荣解释道:“这炮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这炮本身,另一部分是炮弹。我现在画的是炮,这我做不出来,可要太子帮忙了。”

“只要有用。能打下石堡城,要什么给你什么。哪怕是用金山银山来堆,也行。这点,你不用担心。”李隆基也不含糊:“炮弹呢?”

陈晚荣接着讲解:“这炮弹我能做。火药和引线,难不住我。只需要兵器监铸造一些弹壳就行。”现在只能做铜炮,只要达到陈晚荣在旅游景区见到的铜炮要求,也足以把石堡城拿下来了。

火药对于陈晚荣来说,一点难处也没有。原本想独自面对新月派,叫牛尚新买了很多硝石回来。现在还堆在屋里。只需要熬出来。验证一下威力就成。

李隆基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沉吟一阵。征询陈晚荣的意见:“你说说看,这火炮造出来地可能性有多大?”

陈晚荣略一思索道:“太子,这事不能问我,应该去问朝廷的良工,看他们有多少把握做火炮。至于炮弹,我有十足十的把握,这点不用担心。”

对于铸造一事,陈晚荣只是了解一些方法,没有做过。与其问陈晚荣,不如去问兵器监地大师傅们更好,李隆基点头道:“有道理,有道理。即使做出来,这火炮要怎么用?”

李隆基的心思细密,凡事要闹明白才会下决心。陈晚荣一通解说,最后道:“要打石堡城,不许要太多的火炮,有十来门就够了。架在山脚下,对准石堡城猛轰。我想,准性太差,总有些落在城里,几天功夫就可以打下来。”

站起身,踱了一阵,李隆基拍拍额头,很是希冀的道:“你先回去,好好想想,那些难题要怎么处理。我呢,现在就去兵器监,和叶天衡他们商量商量,看他们能不能造出火炮。要是能行的话,我就下令前方停战,等待火炮到来。”

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其好处不用怀疑。不过,对于李隆基来说,这种武器是不是真如陈晚荣所言那般好用,那般神奇,还需要经过兵器监的良工一齐来论证,不能仅凭陈晚荣一通说词就下令制造。

对他这种谨慎处置,陈晚荣无话可说,应道:“那好。我先回去,把火药做起来。”

这事一说好,陈晚荣作别太子,打马回府。骑在马背上,回想起适才情景,有点难以相信,要不是看见王忠嗣做地模型,陈晚荣也不会想到做火炮这事上。

世事之奇,谁又能想得到呢?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四十六章 成功了

陈晚荣回到家里,就见郑晴笑吟吟的迎来,一脸的喜色,陈晚荣心念一动,问道:“香水可是配好了?”

“是呀!”郑晴笑着点头,脖子一歪,略显调皮的道:“人家想找你确认一下,人都不在。”

陈晚荣出去忙大事去了,自然不在。陈晚荣既有些高兴,又有些歉疚:“是我不好,没能第一时间闻到你配的香水。”

郑晴听出他的意思了,笑道:“你别自责,也没什么。我还没给人闻过呢。”

于她的想法,陈晚荣很是感动,拉着她的玉手道:“在哪里,给我闻闻。我媳妇配的,肯定不错。”

郑晴既是欢喜,又有些害羞,白了陈晚荣一眼,嗔道:“又乱说了。走,给你闻闻看。”

陈晚荣跟着她来到调试香水的房间,郑晴取出香水,道:“闻闻。”

闻了闻,一股特异的清新味扑面而来,好象洁净的泉水似的,陈晚荣精神一振,脱口赞道:“好,真好!”

郑晴嫣然一笑道:“好甚好,我花了好些天才配好呢。真是慢。”

配制一种香水费时极长,她才几天就配出来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陈晚荣在她鼻翼上轻轻一刮:“别贪心了,这已经很好了。不过,这香水要试过才能确定是不是有问题。”

郑晴一双眼睛睁得老大:“还要试?”

“那是。必须得试。”陈晚荣给她解释道:“要是不试,怎么知道是不是稳定。要是不稳定,那不是在害人么?”

郑晴根本就没有想这点,不自然地张大了嘴巴,愣了愣,这才问道:“要咋试呢?”

陈晚荣拉住她,坐下来,道:“这香水涂在身上。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挥发,有些成份挥发得快些,有些成份挥发得慢些,成份已经改变,这香味自然就不同了。”

郑晴若有所悟,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配好闻着好就是了,没想到还有这番讲究。”

陈晚荣再给她解释:“香水是一种很讲究的高级用品,不能有一点差错。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能用得起香水的人都是有钱人,他们有钱,有品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