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化工大唐-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汉子斜靠在门框上打瞌睡,呼噜呼噜的鼾声整得山响,引得过往的行人侧目。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滴在羊皮围裙上,湿了一大摊。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暖阳照在身上格外温暖,在日光下打瞌睡也是一种享受,陈晚荣心想他还真懂得享受人生。

陈再荣瞧了这汉子那副酣睡模样,卟哧一声笑出来:“哥,你瞧我逗张师傅玩儿。”也不等陈晚荣发话,脚在地上一点,飞身而起,落下来已经在这汉子跟前。

铁匠铺前有一道不矮的台阶,差不多有六七尺高下,陈再荣轻轻松松就跳上去了,陈晚荣心想练武的人就是不一样,能高来高去,不免生出几许艳慕。

陈再荣左眼睁,右眼闭,舌头吐吐,一副调皮模样,踮着脚尖,没有发出一点声响来到这汉子身边,在他脖子上吹口热气。汉子咂巴着嘴巴,略微扭了扭,继续酣睡。

眨巴两下眼睛,陈再荣尖着嗓子,在汉子耳边嚷一声:“收号钱啦!”

汉子给吓了一大跳,从梦中惊醒,一蹦跳起来,声音提得老高,喝问:“谁?”

“张师傅,你住店该给号钱了。”陈再荣右手向汉子一伸,紧抿着嘴唇,一脸的调皮。

这汉子好梦被扰不说,还给吓得半死,心里很是不高兴,脸上带着几分怒色,一见是陈再荣,怒色顿时跑到爪洼国去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脸的笑意,呵呵直乐:“我说是谁呢,这么大的胆子搅我的好梦,原来是再荣。再荣,你今儿没读书了?”

“今儿不上学。张师傅,你在这里睡觉,也不怕给冻着。”陈再荣笑嘻嘻的走上去,双手搭在他肩头,用劲一压。

他就是送剑给陈再荣的张铁匠,叫张德铭,两人的关系不错,一见面就要开玩笑,嬉闹一番。

“轻点。”张德铭承受不住陈再荣的力气,身板不由得一挫,呲着牙斥责起来,右手重重一拳砸在陈再荣肚子上,发出砰的一声脆响,不住的甩手,吸着凉气:“再荣,你鼓什么劲呀?好象铁板,我手好疼。”

陈再荣捉弄了张德铭,颇为得意,笑嘻嘻的道:“张师傅,你打我,我总不会让你打吧?谁叫你使那么大的劲儿,没安好心,活该!”

“你小子的功夫又长进了,肚子硬得象铁板。”张德铭肩膀一抖,脱开陈再荣,打量着陈再荣的腰间:“你的剑呢?你可以不吃饭,不能不佩剑,你不佩剑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罗家甸,陈再荣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这张铁匠铺了,最熟悉的人就是这张铁匠,因为他的铺子里有不少兵器,陈再荣每次来罗家甸都要把他的兵器耍弄一番,尽兴而归。陈再荣人机灵,力气又大,没少帮张德铭打铁。长此以往,而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好得象亲兄弟,张德铭对陈再荣的脾性很是了解,爱剑胜过吃饭。

剑断之时,陈再荣处在领悟到武学真谛的兴奋中,倒没觉得可惜。现在,这种兴奋劲已过,张德铭一提起顿觉惋惜:“断了。”

“断了?你小子乱砍甚么?”张德铭一脸的不高兴,指着陈再荣数落起来:“剑很脆,不能乱砍,你小子也不知道疼惜。”

陈再荣分辩起来:“张师傅,你还不知道,我现在领悟到新的力量运用之道,等我练成了,你这门板我可以一拳打碎,而不是打飞。”

张德铭和陈再荣厮熟,耳濡目染之下对武学有些了解,知道把门板打飞和打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打碎而不飞难了许多,有些不信:“真的?你小子没骗人吧?”

陈再荣解释起来:“我是用剑刺木桩,结果是把剑给震断了,等我练成了,要打碎门板还不容易。”

张德铭吸口凉气,一脸的惊异:“把剑震断,这得多大力气?你小子能耐了,居然有这么大的力气。没关系,我这里正好有一块上好的精钢,再给你打一把就是了。来,你来帮手。”

陈再荣天性好武,酷爱兵器,一听这话眉梢儿飞扬,欢喜无限的道:“张师傅,真的?”

家境赤贫,剑断之后家里没有经济实力马上购买,陈再荣思量着要不要削一把木剑来将就,张德铭这话不是锦上添花的效果,是雪中送炭的美事,陈再荣高兴得差点蹦起来,这话不是说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比唱出来的还要富有喜悦之情。

两人的交情不浅,一见面就打打闹闹,昵在一起,陈晚荣反倒无所事事,打量起屋里情形。当陈晚荣看见一样别致的东西,不由得眼睛放光,格外兴奋的想:“古代的炼丹家掌握了一些初级化学反应就神吹学到了道术仙法,我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做他们的祖师都没问题,只是我想做真正的化学家。要想达到我的目的,就需要一样东西,难道说希望就在这里?”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二章 唐样大刀(中)

张德铭深知陈再荣喜爱宝剑的脾性,指着他开个玩笑:“你小子,一说起剑,连觉都睡不着。等着,我去拿钢。”转身进里屋去了。

屋里一个炉子,一个铁砧,还有一些凌乱的杂物。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兵器架,上面摆满了兵器,刀枪剑戟都有,最引人注目的是两种刀,一种是直刃双手刀,另一种是长柄双刃刀,好象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一般沉重,不下几十斤之重。

这直刃刀要是变直线型刀身为曲线,那么和鬼子的倭刀没什么区别了,这是小鬼子倭刀的鼻祖“唐朝横刀”了。那种长柄大刀,就是著名的陌刀了。

陈晚荣虽是学化工的,但是对唐刀的大名是久有所闻,知道唐刀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一共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这四种中最有名的就是横刀和陌刀了,是唐军的制式装备,大量装备军队。

横刀技术后来给小鬼子学去了,变直线刀身为曲线,这就是小鬼子的“倭刀”的由来,尽管小鬼子一再自吹倭刀是小鬼子发明的,其实是从唐朝横刀改进得来,只要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点。

陌刀五十来斤重,柄长四尺,双刃,是唐朝重步兵的制式装备,大量装备唐军。一柄陌刀就要五十斤上等好钢,唐朝数十万大军中装备这种兵器的不在少数,所耗钢铁极多,因而有人称陌刀为“冷兵器时代的豪华装备”。

也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国力是多么的强盛,在当时唐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百分之五十八,是世界的中心,名不虚传!

唐朝武风很盛,民间习武成风,兵器在民间很是流行。到了中唐,朝廷下令禁止民间私铸私藏,兵器才从民间逐渐隐退。现在是景云二年,还没到中唐,是以随处可见兵器。

陈晚荣虽不练武,但是乍见这两种盛名久享的唐刀,不由得见猎心喜,大步上去,拿起一把横刀,入手颇沉,差不多有十来斤重,仔细打量刀身,光华闪闪,刃口锋利,造型流畅,堪称一流,忍不住赞一声好。

民间私铸就有如此锻造水准,那么朝廷的兵器作坊打造的又会是什么样的水准呢?肯定比这更好!陈晚荣心头蓦地冒出一个想法:唐人的智慧我已经见识了很多,能不能造出我需要的化工设备呢?

想到这点,陈晚荣非常兴奋。

熟知科技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炼丹术比起西方先进得太多,极有可能发展成化学。当我们祖先在七世纪制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硫酸的时候,西方的炼丹家还不知道硫酸存在于何方。

炼丹术之所以没有发展成化学,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炼丹家没有造出适用的设备,他们使用得最多的设备就是木质釜器。著名的炼丹家葛洪也不能免俗,他就是凭借简陋的木质釜器发现了一些可贵的化学反应。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没有造出玻璃,炼丹家没有使用玻璃器皿,很多宝贵的化学现象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了,他们放过了一个又一个把炼丹术发展成化学的良机,诚使后人叹息。

《西游记》里孙悟空躲在八卦炉里,太上老君没有发现他在里面作祟,反而给他练成了火眼金睛。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太上老君使用的是能够很好观察里面的炉子,孙悟空还能作祟吗?他还能练成火眼金睛吗?

这很好的折射出了中国古代炼丹家受设备的限制有多大!

没有玻璃,一直使用木质釜器,没有开发出好的化工设备,是我们祖先把炼丹术发展成化学的荣誉拱手让给西方的极其重要的原因。

化工设备对于化工有多重要,陈晚荣比谁都清楚。可以这样说,要是没有合用的设备,陈晚荣尽管一肚子的化学知识,其结果很难有所改变,会步我们祖先的后尘,化工在唐朝不可能落地生根,不可能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行业。

若真是这样的话,终陈晚荣一生,也不过是小打小闹,顶多给唐人尊为“炼丹大有成就的炼丹家”而已。

是以陈晚荣无时无刻不在念着设备,咋见做工如此精良的横刀,这说明唐朝拥有优质钢材,造出化工设备的希望特别强烈。

陈再荣对兵器有着特别的喜爱,就在陈晚荣转念头的时候,拿起一把陌刀,左手握持,手腕一抖,一个漂亮的刀花出现,发出呼呼的风声,好不响亮。

五十斤重的一把刀,陈晚荣自忖就是双手握持也很吃力,他左手持刀舞得生风,一点也不觉得沉重,好象四两棉花般轻松,如此神力比起古之武将也不逊色,忍不住赞一声好。

陈再荣心气大增,头一昂,胸一挺,呵呵一笑:“哥,这算什么,就是再重点我也舞得象根稻草。哥,这陌刀在军中很是流行,是重步兵的武器,能象我这样舞弄陌刀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

他对兵器有着很深的研究,一说起兵器,话匣子打开就收不住了:“陌刀是从汉代羽林军用的斩马刀改进的。从秦汉到我大唐,华夏无时无刻不受到北方大草原的威胁。草原上的敌人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弓马娴熟,骑射非凡,可以在马背上过一辈子。他们的马匹多,骑兵机动性快,冲击力强,对我华夏的威胁非常大,汉代匈奴烧毁甘泉宫,太宗皇帝时突厥兵临便桥,都是因为草原上的敌人拥有太多的马匹。

“因而,对付敌人的马匹是我华夏的取胜关键,方法很多,远了用机弩压制敌人的骑射。敌人虽然骑**熟,但是没有我们的机弩射得远,更没有机弩射得准,这办法的效果很不错。

“等到敌人冲到近前了,就得靠这个和敌人真刀真枪的厮杀。哥,你想象一下,要是有成千上万象我这样的人握持陌刀,严阵以待,等敌人的骑兵冲到跟前,手中的陌刀一齐向敌人砍去,那会是什么样的场面?不用说,一定是人仰马翻,肢体横飞,不能成军。敌人的骑兵虽然厉害,但是在我们的陌刀面前,只有任由我们宰割的份。

“当年,太宗皇上灭突厥,破吐谷浑,败吐蕃,陌刀就大显神威。打得好,打得好啊!”

说到后来,心驰神往,不由得脸上泛红光,眼里闪烁着精芒,紧紧的握着陌刀,好象驰骋在战场上一般。

他这话深得陌刀三味,大唐帝国的兴盛,大唐军队所至无不披靡,陌刀的功劳非常大。唐朝和新兴的阿拉伯帝国争夺西域的关键之战“怛逻斯之战”,副将李嗣业就使用陌刀,据史书记载“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由此可见其威力。

这一战中,唐朝出动了西域八成以上的军队,核心是为数两万人的汉军,大量装备了陌刀,一发动进攻“如墙而进”,无坚不摧。在这一战中,阿拉伯出动了至少十万精锐军队,但是战斗打了五天,不仅没有占到便宜不说,还给唐军压着打。

要不是叛徒放开了侧面,阿拉伯帝国派骑兵抄了唐军的后路,这一仗失败的很可能是阿拉伯帝国。正是阿拉伯战场指挥官知道唐军的可怕,在唐军不得不撤退的时候也不敢追击。

张德铭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块上等好钢,他在里屋把陈再荣的话听得清清楚楚,指着陈再荣笑道:“你小子这么好的条件,要是不去从军,真是可惜了。”

这话和县馆的黄先生的评价相同,一下子触动了陈再荣的心事,不由得脸色一黯,情绪低落,暗叹一声,把陌刀放回兵器架。

陈再荣的变化没有逃过张德铭的眼睛,有点好奇的问道:“是不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我听说安北都护府正在招募材勇之士,你小子怎么不去试一下呢?我要是有你这块头,这力气,这武艺,我肯定去了。”

这话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陈再荣眼圈一红,眼泪在眼里滚来滚去,张德铭眼睛一翻:“你爹娘不准你去?安北都护府一年十二个月,有十个月在打仗,要是去了,还真不好说。”

还真给他说准了,陈晚荣一脸的笑容,好象根本就没这回事似的:“哪会呢。哪个做父母的不心疼儿女,爹娘不是不准他去,很支持他从军。只是他现在年纪还小,才十六岁,要是再读点书,学些韬略,等大点了,再去从军,比现在去不是更能报效朝廷?霍去病名垂千古,不也是十八岁才去打匈奴的么?”

陈晚荣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但是象乡下长舌妇一般,把个家长里短遇人便说,逢人便讲,那也太没水准了。家里的事家里解决,谁个家里没有一点烦恼呢?

这话很得体,张德铭大是赞同,在陈再荣肩头拍拍,安慰他道:“再荣,你爹娘看得远呢。你聪明伶俐,领悟力强,武艺娴熟,就是年纪小了点,才十六岁,是该趁这时节多点书,多学点兵法。你想想,古往今来,那些名将哪一个不是读书很多的人,我们的卫国公少年读书练武,和舅舅韩擒虎论兵法,韩擒虎赞他能与孙武论兵者,舍他其谁与欤?后来,卫公国佐太宗皇上定天下,突厥那么强横,还不是给他灭了?听你爹娘的,没错。”

卫国公就是惊才绝艳的名将李靖,一生战功卓著,战江南,南平岭南,北灭突厥,西败土谷浑,封卫国公,是唐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寻常百姓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要是唐朝有说评书的话,他的故事肯定会在茶坊酒肆间大受欢迎。

对李靖的故事,陈晚荣知道得不少,特别是他夜袭阴山灭突厥一战更是让人津津乐道。要是在其他时间提起李靖,陈晚荣肯定会赞不绝口,现在他的注意力放在张德铭手里那块与众不同的铁块上,因为这铁块对他来说是希望之所在。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十二章 唐样大刀(下)

霍去病封狼居胥,李靖夜袭阴山灭突厥,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手笔,千古流传,激励多少豪杰!一提起这两位前辈的英雄故事,陈再荣原本低落的情绪立时高涨,顺手从兵器架上抄起陌刀,舞出一个刀花,发出呼呼的风声,神采飞扬的道:“要是能追随前辈先贤破击强敌,纵战死沙场,又有何憾?骠骑将军曾疾呼‘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如今突厥寇边,百姓不得安生,我辈男儿当谨记此豪言!”

“匈奴不灭,胡以家为”一语是霍去病的铭言,千古流传,每当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大声疾呼“匈奴不灭,胡以家为”!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从此唐朝踏上了繁荣之路,国泰民安,四境安宁。然而,自从突厥反叛之后,铁蹄屡屡寇边,兵锋曾经一度深入国境千余里,抵达云州,也就是现在山西的大同市,北方从此扰攘不宁,说是盛世危机一点也不过份。

后突厥的危害虽然没有西汉时期的匈奴严重,但也足以让有识之士为之痛心疾首了,陈再荣引用霍去病的名言,道出了忧国忧民之心。

他这话立时得到张德铭的赞同,把手中的铁块重重砸在铁砧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很是气愤的道:“这突厥人真是气死人了!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反复无常,弄得北方不得安宁。想当年,卫国公夜袭阴山,破灭突厥,太宗皇上称天可汗,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而如今……”言外之意是说现在国势日下,一天不如一天,早已不复贞观之时了,这有诽议朝政之嫌,猛的发觉失言,倏然住口,四下里一张望,店外无人,这才放心。

听了他的忧心之言,陈晚荣非常感叹。张德铭虽是气愤之言,但他关心国事,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这样一个乡下铁匠对国事如此上心,也许这是唐朝能够强盛无比,唐军所至无不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再荣年轻气盛,一闻此言,顿觉大获吾心,嘴一张就要再出慷慨激昂之言,陈晚荣怕他说出不该说的话,要是隔墙有耳,给人听去,说不定会惹上不该有的麻烦,忙截住他的话头,岔开话题,指着铁砧上的铁块问道:“张师傅,你这铁块很特别,和墙边的铁不一样呢。”

这话早就想问了,只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慷慨陈词,一直不得机会。陈再荣心情激动之下,保不准就会失言,陈晚荣不得不强行切入,一是转移话头,二是问出心里的问题,一举两得。

张德铭适才失言,也不愿再谈国事,心里对陈晚荣适时岔开话题的精明很是赞赏,惊异的打量一眼陈晚荣,发现眼前的陈晚荣与以往大不一样,透着一股子精明劲,惊异的一眨眼,在铁块上拍拍:“这是镔铁,上等好钢,自然是不一样。别以为表面不明亮就看不上眼,你瞧,上面的花纹多优美。要不是给再荣做剑,我还舍不得用呢。”

陈晚荣心头一跳,心想唐朝有镔铁,说不定能做出需要的化工设备。这几天,陈晚荣一直在琢磨一件事,要想发家致富就得靠自己的化工专业。小打小闹顶多混个温饱,再差劲点说不定和江湖方士一个样,靠古人不懂的化学知识去混吃混喝。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甩开膀子大开一场,打出一片天地。

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唐朝的科技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化工上使用的反应釜、泵这些基础设备都要用到钢铁,唐朝的钢铁质不够好,不能造出自己需要的化工设备是最大限制。

并不是说所有的化工设备都需要钢铁,但是大多数化工设备要用钢材来做,占的比例非常高,没有好的钢铁化工只能是空谈。可以这样说,没有钢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化工。

更别说钢铁在化工上还有另一种妙用,就是制造“催化剂”,象合成氨要是没有催化剂,反应速度慢得出奇。钢铁是必须解决的,不一定要达到现代社会的水准,至少要达到化工刚启步时的水平才能把化工做得有声有色。

镔铁的大名陈晚荣久有耳闻,知道是一种上等钢材,有了镔铁说不定就能解决这问题,陈晚荣心里升起希冀。

“镔铁?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