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柱-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木的这句警告吓得骆养性一下又重新跪在了地上,诚惶诚恐、赌咒发誓地说道,“微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绝不敢欺瞒皇上!”

    “记住朕要的是绝对的真相,你派的人不只不可以包庇,也不可以随意构陷好人。”这次萧木却并没有立刻让骆养性起来,而是继续警告道,“你们大可以四处攀扯,肆意残害忠良,只是到时候,许显纯就是你的榜样!”

    皇上这突如其来的严厉警告直接吓得骆养性出了一身的冷汗,很显然,萧木的警告十分及时,让骆养性终于意识到了,锦衣卫的权势跟皇上的信任密不可分,若是权势太大,皇上自然会有所怀疑,那他这个指挥使其实反而就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了。

第三八五章 内阁() 
对骆养性“恩威并施”、“给了甜枣又打了棒子”,终于把监视浙江当地赈灾官员还有御史的差事交给了他,同时也让他谨小慎微了起来,暂时不敢学他的前任那样胡作非为,萧木这才又勉励了骆养性几句,然后便让王承恩带着他离开了,整个奏对见面的时间总共也就是半个时辰左右。

    很显然半个时辰的时间对于萧木来说实在太短,只要恢复了一个人的状态,他的脑中就充满了各种不可能想出答案的问题,而且已经从这两个胎儿本身联想到了其他的,历史上众多哲学、思想家都没有办法想通的事情上面,比方说“我从哪来,到哪里去?”、“生命是因为什么而存在?”、“是人类活在宇宙之中,还是宇宙因人类的想象而存在?”……

    而且这些问题也根本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和倾诉,跟大明本土的人物去讲显然是不合适的,说不定还会暴露身份,毕竟妃子怀孕而皇上却不是那么高兴的先例并没有过。跟林檎这个穿越者同伴去说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田妃怀孕这件事之前,林檎会怀疑萧木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说不定还会嘲讽一番,让他召太医给自己看一看,现在知道了田妃的怀孕,林檎也同样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当事人,找她去交流和倾诉显然会让问题更加的混乱。

    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让萧木又是头痛不已,他决定再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于是在王承恩送走了骆养性之后,他很快便又听到了皇上的下一个命令,“大伴,再把曹化淳给朕叫来,朕还有些事要向他交代一番……”

    既然萧木想再给自己找点事情做,那么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无疑是把刚刚跟骆养性说的话再次跟曹化淳说上一遍,然后把监视赈灾官员、御史和锦衣卫的任务交代给他,萧木估计这大概又能帮自己打发掉大半个时辰的时间。

    很快王承恩就把曹化淳请了过来,同样还是王承恩从里面关好了殿门——事实上骆养性走后,那些碍事的太监、宫女们就一直没有得到允许进来,然后萧木又开始了相同的开场白,“曹化淳,不知你能否为朕分忧?”

    ……

    半个时辰之后,王承恩便又送曹化淳离开了萧木这里,很显然萧木跟曹化淳说的话和跟骆养性说的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同样是开始问上一句“能否为朕分忧”。然后在曹化淳诚惶诚恐地表示“愿为皇上效死”之后,萧木再把这次浙江受灾的事情跟曹化淳又说上一遍,然后暗示曹化淳帮助自己监督当地的救灾情况。曹化淳得到了暗示之后便保证道一定完成任务,随后萧木又给予了曹化淳一个比较大的权力,让他在监督浙江当地官员的同时,也要监督朝廷的御史,还有骆养性派去的锦衣卫。然后给了曹化淳权力之后又是相同的套路,继续给了他一个严正的警告,要他认认真真办事,不要包庇,也不要四处株连,萧木说的话跟同骆养性说的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最后的对比对象,从许显纯换成了魏忠贤而已。

    总走了曹化淳,萧木再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就不是那么手到擒来了,但大明现在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萧木这个皇上要是想找事情做,那自然有的是——光是内阁每天进行了票拟的政务,萧木随便拿过来一点由自己亲自进行批红,就足够他忙上一整天的了。

    不过萧木很显然不会去亲自处理这些政务,因为他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些,也没有过处理政务的经验,若是原本该由内阁处理,司礼监批红,本来可以处理得很好的事务,结果却交给了萧木,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还是人为制造的问题——由萧木这个皇上亲自制造。

    所以萧木并没有选择去“干预”内阁和司礼监的政务,尽管他们处理的实际上就是萧木这个皇上的江山社稷,但为了给自己找上一些事做,萧木还是来到了内阁值房,打算看一看来宗道他们是怎么处理政务的——虽然对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不是很放心,但萧木自认没吃过猪肉,看一看猪跑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为什么萧木要来内阁值房,而不是去司礼监进行原本就属于踏着皇上的批红工作,其中的原因也十分简单,毕竟自从魏忠贤倒台以来,司礼监几乎就已经成了一个摆设,对于内阁的票拟,他们几乎都是看都不看就直接批红。毕竟有着魏忠贤这样一个前车之鉴,司礼监的宦官们自然没有人想要去当下一个魏忠贤。即便是萧木都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去司礼监跟本就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还不如来内阁值房,看看来宗道他们这些阁老们的“票拟”,到底是怎样拟出来的。

    来宗道、杨景晨等一干阁老对于皇上的到来自然也是十分意外,萧木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便表示自己只是过来随便看看,你们平日里是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样。

    萧木自己觉得可以把自己当做空气,只是静静地看着来宗道他们处理政务,但来宗道他们却很显然不敢把皇上当成空气来看待,所以萧木来了之后,整个内阁值房当中瞬间就变得有些拘谨起来,每个阁老都是一本正经——当然他们平时也是一本正经,只是这次更加正经罢了,处理起政务来也比平日里更加仔细了几分。

    不过萧木倒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他平时也没有来过内阁值房,今天来了之后便以为内阁值房平日里就是这么拘谨的,甚至还觉得自己有必要私下里建议一下来宗道,让他无事的时候多多活跃一下值房里面的气氛,毕竟阁老们总是这么拘束,处理起政务来恐怕也会更加劳累——总之,萧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最后的罪魁祸首。

第三八六章 兵变() 
不过好在来宗道还有杨景辰等诸位阁老很快就又重新投入到了他们一天的工作当中,而一旦进入了工作状态,他们此前的拘谨情况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萧木的眼中,就是内阁一片忙碌但又有条不紊的良好景象,让他也是十分满意——自己虽然是个甩手掌柜,但好在其他的伙计、长工倒是认真负责的。

    萧木在内阁值房当中百无聊赖地坐着,看着来宗道他们处理各地送上来的奏章,他的目光在每个阁老之间任意切换,一会看看来宗道,一会又看看杨景辰,萧木觉得自己这个来内阁值房的主意真的是不错,整个值房里面所有的处理政务相关的东西他以前全都没有见过,身处在一个到处都是新奇事物的空间当中,萧木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也把注意力充分地转移到了看阁老们处理奏章上面,而不是继续想那些让他头疼、无解的伦理、哲学问题。

    萧木坐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之后,他渐渐地有点摸清楚了内阁值房的运转规律——往往都是几个不同的阁老处理不同地方的奏章,每人各管一摊,一些比较小的事情(当然是相对比较小的事情,毕竟到了内阁值房里面的奏章说得全都是国家大事),负责的阁老一个人就能决断的,便直接票拟,给出解决的意见,最后交由首辅,也就是来宗道处再过目一遍,若是来宗道觉得也没问题,那便按照票拟的意见进行处置,而大部分情况下,来宗道这里往往都是挑不出什么太大的问题;而若是奏章当中涉及的事情较大或者说较为严重,那么往往便需要几个阁老之间商议一番,共同议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票拟,当然这样的情况无疑是比较少的。

    就在萧木觉得自己逐渐弄懂了内阁值房处理政务的流程的时候,他正好看到了杨景辰拿起了一本新的奏章开始阅读起来,然后萧木就发现,杨景辰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整张脸都写满了严肃的表情,甚至连萧木都能看得出来,这份奏报里面说的绝对是一件大事——这让萧木也感到有些紧张,他觉得搞不好像是类似于浙江受灾、福建兵败的事情会再多上一件。

    所以萧木也是一直紧盯着杨景辰,想知道他手上的这份奏报到底说了些什么,不过萧木接下来却发现,杨景辰脸上的神情又有了新的变化,从原本的十分严肃、紧张之色逐渐消退,又变成了一种欣慰、或者说是幸运的感觉。

    “禀皇上,宁远兵变。”杨景辰拿着这份奏章,站起身来对萧木禀报道——很显然,若是萧木不在这里的话,杨景辰的这句话无疑就该是对来宗道说的了。

    萧木听到了“兵变”这两个字之后也是震惊不已,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无疑经不起什么兵变的折腾,而且还是辽东重镇的宁远,但这么一个坏消息,而且还是特别大的坏消息,为什么杨景辰最后的表情却又变得不再那么紧张了呢?

    随后杨景辰继续说道,“这次的兵变已被袁崇焕平定,这份就是袁崇焕上的奏章。”

    原来兵变已经平定,难怪杨景辰的紧张之色会消退,但萧木对整个事件还是云里雾里,毕竟宁远的兵变的起因、经过他全都不知道,最后袁崇焕又是怎么平定的,他同样也不知道,于是他便急切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速速为朕道来!”

    见皇上发问,杨景辰赶紧答道,“回皇上,宁远驻守的湖广、四川士卒因多月未曾领到军饷,于是便谋划聚众作乱,后在其两名姓张的首领的鼓动下,终于引发了兵变,后来宁远其他十三个营的士卒全都一同作乱……”

    “什么?我大明边关的士卒都已经好几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很显然萧木对这次兵变的起因更加震惊,有了这个前提,后面出现兵变的结果就不难理解了。萧木自问若是自己没有穿越,大学成功毕业之后出去给人工作的时候,如果公司连续好几个月不给自己发工资,那自己肯定也是忍无可忍,或者说,自己根本就忍不到“好几个月”的程度,若是工资一个月不发,自己说不定就走人不干了,而且还要到劳动局举报这家无良公司。

    所以萧木知道了欠饷这个前提之后,对于那些欠饷士卒会发起兵变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毕竟换做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再有人煽动一番,肯定也会愤怒地加入到兵变索饷的行列之中。

    于是萧木顿时十分生气,大声地斥责怒道,“辽东重镇,驻守士卒数月没有军饷,让将士们拿什么抵御建奴?你们整天都在忙些什么?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他是干什么吃的?辽东缺饷的事情他难道不知道吗?速速把他给我,给朕叫过来!”

    萧木最后又是连“我”和“朕”的用法都给搞混了,可见此时的他确实十分愤怒,毕竟自己刚刚来到内阁值房的时候,见整间值房当中的阁老们工作起来有条不紊,让自己这个甩手掌柜很是放心,但结果到头来,这一切不过是一个虚假的表象,边关将士欠饷好几个月,这几个阁老们却不闻不问,还有之前的那个,在众人心中是理财专家形象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竟然也能坐视不管,这前后的巨大反差,让萧木这个甩手掌柜一时也难以接受。

    “臣等无能,请皇上责罚……”皇上盛怒之下,值房之内来宗道这些阁老门自然变得像是犯了错的小学生,除了齐刷刷地跪地认错之外,再也不敢为他们自己辩解什么——除了杨景辰之外。

    “皇上,毕大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杨景辰也并不是为他自己辩解,只见他抬起了头,鼓起了勇气对萧木说着,“这次宁远兵变,被乱兵犯上捕缚的,正是户部毕大人的亲弟弟,巡抚毕自肃。”

第三八七章 艰难() 
户部尚书毕自严被急匆匆地召来了内阁值房,但此时的萧木却已经说不出斥责他的话了。

    穿越到大明之后,萧木觉得自己对以前知道的好多成语、老话都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认识,就比方说这一次,对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的意思,萧木的理解就远远超过了以往——如果把现在的大明王朝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那萧木无疑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而户部尚书毕自严就是家里管钱的媳妇,但家里每年的收入都在一点点减少,又到处需要花钱,最后也就没有米下锅了,甚至连这个媳妇自己的孩子都饿得没有奶吃,造成这样的后果,萧木这个大家长很显然是没有理由去责怪这个媳妇的,或者说,要是把这么好的媳妇给休了,再换一个其他的来,做的恐怕还不如这个媳妇好,甚至很有可能没有其他人愿意嫁到这个家里来了。

    “臣毕自严叩见皇上,吾皇……”毕自严来到内阁值房,见到了在这里,神情凝重的皇上,自然是赶紧跪地行礼。

    “当着户部的这个差事,还真是难为毕爱卿了。”萧木当然没有让毕自严把全套的大礼做完。本来他是觉得这个毕自严要么就是贪墨了国库的银子,要么就是一个无能之辈,让大明跟后金边境的将士们断了好几个月的军饷,打算把他叫来狠狠地斥责一番,然后把他革职问罪的,但在杨景辰终于说出了实情,萧木知道了这次兵变的受害者中就有毕自严的亲弟弟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原本的两个猜想全都是大错特错,所以萧木也只能对毕自严安抚一番,然后便再也说不出其他什么了。

    “回皇上,是臣无能,有负皇上重托,上不能为君父分忧,下不能为百姓解难,臣实在是有负皇恩,还请皇上治罪。”毕自严跪在地上没有起来,也是红着眼睛说道。

    此时的萧木生怕毕自严会说出什么“臣能力平平,皇上另请高才”这样撂挑子不干的话来,事实已经证明了,毕自严绝对是现在大明户部尚书的最佳人选,出他之外,根本找不出第二个可以达到他能力的人物了,就算是有他八成本事的人,估计也是难找。

    好在毕自严并没有跟之前的来宗道一样那么喜欢辞官不干,这也终于让萧木松了口气。

    “据袁崇焕的奏报,宁远十三营的兵变已经被他平定。”萧木继续说道,“但你的弟弟毕自肃却自认治军无方,一脸多日不肯用饭,朕方才已经下旨赦他无罪,只是……”

    萧木实在有些说不下去了,因为他也知道,以大明的交通情况来看,从京城到宁远不是说到就到,就算是日行千里的快马,怎么也要一整天的时间,更何况这种快马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所以等他的赦免毕自肃无罪的消息送到宁远的时候,毕自肃的情况会怎么样他也无法确定,或者说,萧木也无法保证,他的赦免消息能保住毕自肃的性命,毕竟毕自肃已经绝食好多天。

    萧木心中十分清楚,引起这次兵变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不是毕自肃“治军无方”。而是朝廷的欠饷,从这个方面来看,毕自肃跟他的兄长毕自严一样,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型,虽说萧木用的是“赦其无罪”的话,但他的心里却十分清楚,毕自肃根本就是无罪,用不着自己这般“宽宏大量”地“赦免”。

    毕自严自然不可能会有什么埋怨的话语对皇上去说,反而还要代他的弟弟请罪,说些弟弟“治军无方”、“御下不严”的话,但萧木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毕自严的这些话完全是为了保全自己这个皇上的面子。事实上在毕自严被召来之前,萧木才了解到,毕自肃已经连续九次上疏,请求朝廷拨银给士卒发饷,但毕自严虽然是他的亲哥哥,却没有银两可发,最终才引发了这次的兵变。所以,这件事上,毕自严根本不需要代他的弟弟向萧木请罪。

    “前日在张家口抄没的通虏商人的家财,除去之前商定用于浙江救灾的之外,还剩余一百余万两,朕决定拨六十万两,运往辽东,作为军饷发给当地士卒。”萧木终于艰难地决定道,当然,这决定的艰难并不是说萧木不愿意从自己的内库往外掏钱,而是他也深深感到了一种无力感,毕竟他内库里的银子也是之前抄没范永斗、王登库他们那些商人得来的,其实就是一锤子买卖,以大明现在的状况来看,用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花光,到了那个时候,萧木可真不知道再有类似的事件,自己该怎么办了。

    同时萧木又想到了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至少从他了解的情况来看,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应该并没有得到范永斗、王登库的家财——毕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不可能跑出皇宫,接触到什么梁艳阳、杜老六这些人,也就没有顺藤摸瓜,一直查到范永斗他们私通后金的事情上了。

    想到了这里,萧木又对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充满了敬意——很显然自己在发了一笔横财之后,现在面临的情况都已经是相当糟糕的程度,让自己焦头烂额了,而原本的崇祯皇帝,无疑比自己更加缺少银两,萧木实在是无法想象,原本的崇祯皇帝是怎样坚持处理这么大的一个烂摊子,而且连续努力坚持了十六七年的。

    不管怎么说,皇上又一次从自己的内库里面拨银子来补国库的亏空,这对在场的所有大臣们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好消息,萧木的这个举动也自然相当于是一种“高风亮节”的表现,至少可以为他赢来“宽行节俭”的名声——毕竟历史上那么多的皇帝都喜欢花钱给自己修宫殿、选美女之类的,萧木非但没有这些情况,反而还自掏腰包,显然跟那些无道昏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八八章 对错() 
于是萧木顿时又听到了来宗道等人一致的“皇上英明”的回答,不过萧木对手下臣子们的奉承并没有感到十分高兴,因为这声“皇上英明”实在是贵得很,他这内库就算是金山银山,也承受不了几次这种“皇上英明”的场合。

    解决了这次宁远兵变的遗留问题,萧木终于在内阁值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