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巨虎氏族也坚决支持大王的决定。”得到张岩眼神示意的虎玄立刻大声的开口喊道。他的嗓门齐大,倒是不负巨虎氏族的名声。
虎啸山林,万兽震动。
虎玄一声喊叫,终究让呆愣在原地的风回过了神,不过,眼下,巨虎氏族已经开口了,原本张岩计划好的,由他说完自己的谋划,并得到了风和所有氏族代表同意后,再站出来表态支持的其他氏族,倒也不好再按照原计划进行了。
于是,有巢氏族、未一氏族。。。西方三十余个氏族依次开口表态支持,一时间倒是让那些原本还带点怀疑的八位王都氏族族长终于放下了心,嘴角露出了微笑。只是,随着开口的氏族代表越来越多,他们嘴角的笑容便渐渐的变得有些难看起来,尤其是当西方氏族的代表终于全部开口表态支持完,东方长林氏族的代表却紧跟着喊了起来之后。
八位王都氏族族长脸色难看,风的脸上倒是春风拂面,在他看来,如果说西方那些氏族是因为长弓氏族而开口表态支持的话,那东方那些氏族自然就是因为镇苗城而开口表态支持的,身为现在还掌控着镇苗城的王族之主,他对此,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不过,高兴归高兴,正事他还是没有忘的。
“有如此多的氏族支持,可见这件事的确是有利于部落,有利于氏族的,本王心中的不安,之后便可以放下了。”风赞许的扫视一圈表态支持的氏族之后,将目光投向了看着那些还在犹豫的氏族,但就在他想要开口之前,张岩的声音却抢在他之前响了起来。
“大王,虽然我们长弓氏族对建立黄帝庙的事情是支持的,可我们也有一些疑问,不知大王可否给我们解答?”
再次将目光转向张岩,风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果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啊!”
第971章()
逆流而行,向来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老子曰:“善若水”。
水不仅能够滋润万物,更拥有着难以匹敌的力量,地球几十亿年改变地形最快的自然是地心那暴烈的能量,但水却是仅次于这种能量的存在。
而普通的民之于统治者来说,也是类似于水的存在。其最出名的自然是出自荀子哀公的君舟民水,却由唐太宗李世民引申出的那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在知道王都氏族们所提出的修建黄帝庙的建议肯定会得到大多数氏族同意,形成一股大潮难以阻挡的张岩,在一开始没有像八位王都氏族族长所猜测的那样,逆流而行,而是打算做治水的大禹,顺着水流行事。
“咳,不知长弓氏族有何疑问?”虽然恨不得将张岩的嘴缝,或者直接装作听不见,可在部落所有氏族面前,风却无法装聋作哑,咳嗽了一声,以十分亲善的态度问道,毕竟,刚刚长弓氏族可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他要是只因为长弓氏族还未出口的疑问立刻恶语相向,肯定会招来其他氏族的不满和怀疑。
“启禀大王,”张岩扫视了一眼那八位神情有些紧张且不善的王都氏族族长,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这在部落四方建立黄帝庙的事情虽好,可是这建在何处却是个很大的问题啊。”
听到张岩如此说,刚刚还颇为紧张的王都氏族族长们,心登时松了口气。
“原来他只是想要去争夺这个黄帝庙的建造地点。”
哪怕是风心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之前许多氏族在得到了要在部落四方建立黄帝庙的消息后,便立刻四处拜访王都氏族,希望能够将黄帝庙建在自己氏族附近,所以,在听到了张岩的话之后,风和八位族长心都认为长弓氏族只是和那些氏族一样,想要将黄帝庙建在自己氏族而已。
可是,他们却忘记了,以长弓氏族在西方氏族之的超然地位,要只是单纯的想要让黄帝庙建在自己氏族附近的话,需要这么猴急的站出来争取吗?西方其他的氏族又有哪一个有信心和长弓氏族争夺吗?
“在我看来,这黄帝庙事关附近的几十个氏族,若是直接选定一个氏族,建在其住地之,只怕其他的氏族都会心生不满。”还未到儒家统治国的时代,人们还没有那么虚伪,争利这种事,当众说出也不会有人会以什么铜臭逼人的借口嫌弃,因此,张岩的话一说出,其余氏族的代表便纷纷点头肯定,尤其是那些因为人少住地小,而根本不可能成为备选者的边缘氏族们,更是直接出声表示支持,
“所以,”张岩立刻顺势继续说道,“为了能够让大部分的氏族满意,这新修建的黄帝庙只能建在尽量距离附近每个氏族都差不多远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十有八九是荒野。”说到这里,张岩立刻故意叹息一声,“可是,若是在荒野之建立黄帝庙,算不说庙的祭司们如何生活,会不会被荒野之的猛兽所袭扰,算是黄帝庙本身也有可能会受到损伤,这黄帝庙有如黄帝初祖的身体,这一次因为王都的大乱,已经被伤了一次,算黄帝初祖大度,体谅了我们,不会责罚,可要是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听着张岩的话,所有人面全都不由的露出肯定的神色。
是啊,黄帝初祖算再怎么大度,也不可能永远这么大度下去啊,万一建在荒野的黄帝庙再受到损伤,那他们岂不是罪责深重。
“张司空说的没错,这黄帝庙一定不能建在荒野之。”这一次,那些有实力去竞争黄帝庙建造之地的氏族,开始鼓噪起来。
“不建在荒野之,那你的意思是建在你们氏族里了?”听懂这一层意思的小氏族们纷纷大声的质问起来。
“那是当然了,不然损伤了黄帝庙,惹怒了黄帝初祖,你们能承担的起罪责吗?”二等氏族们立刻以更大的嗓门反问道,不肯在争吵辩论之落於下风。
“那凭什么建在你们氏族里,我还说,要建在我们氏族里呢。”
“呵,凭你们氏族也敢想?先保证你们氏族的人不会挨饿再说吧!”
。。。
不提那些氏族在那里鼓噪,争吵,甚至有大打出手态势的氏族代表们,风和八位族长此时已经彻底的有些懵圈了,刚刚他们还以为张岩只是想要让黄帝庙建在长弓氏族之而已,可是现在来看,似乎并不是如此啊。
长弓氏族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风和八位族长心同时浮现出了这个疑问。不过,对于长弓氏族不会反对这件事,他们心已经可以肯定了,毕竟,张岩提出的这些问题,怎么看都是为黄帝庙考虑,想要让黄帝庙更好的存在于部落之。
“诸位安静,”想了半天都想不到长弓氏族到底想要做什么,又觉得长弓氏族不会反对这件事的风,最终觉得这个问题还是由问出问题的张岩来回答为好,以他对张岩的了解,他不相信张岩会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之前抛出这些问题,“既然张司空问出这些问题,那想来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大家先听听张司空的建议。”
风大王的身份还是有着不小的威信的,更何况他给出的建议在众人听来的确是最合适的,便纷纷停止了争吵,将目光投向了张岩。
“咳,多谢大王信任。”张岩看着这么多瞬间射向自己的目光,赶紧用手遮住嘴唇,干咳一声,遮掩一下脸看戏的神情。
“正如我刚刚所说,这件事有两个互相冲突的地方,建在荒野之,虽然距离附近的氏族都差不多,对各个氏族来说也更加公平,可却容易让黄帝庙和庙的祭司们受到损伤。可若是建在某一个氏族之,虽然安全了,可对其他的氏族显得太不公平了,所以,”为这一刻已经铺垫了许久的张岩,终于图穷匕见。
“为了让所有氏族都满意,为了黄帝庙和祭司们的安全,我建议,在荒野建起黄帝庙的地方,筑起一座城池!”
第972章()
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是如同狼群一般的存在。
因为人类个体的力量虽然很强,但还是比不了虎、熊这些顶级的掠食者,所以,这种时候,聚集到一起,各自有分工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和大多数人对人类孱弱的认知不同,那个时候的人类虽然个体的力量可能比不过虎、豹、熊这些最强大的掠食者,可却绝对不逊色于狼、鬣狗这些群体狩猎的生物,现在非洲的草原之上,还存在着能够跑死羚羊、吓退狮群的猎人部落,从他们身上,就可以上溯几万年,领略到我们祖先时期的风采。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人类的强大,人类的数量便越来越多,仅靠当地的猎物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于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了。
于是迫于无奈的人类开始迁徙,离开食物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故地,向着四方迁徙,这也是差不多整个考古界对于人类是从非洲迁徙而出的认知来源。
不去管这个推论到底是真是假,总之,随着人类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发现哪怕迁徙也无法满足食物的需求之时,农业便出现了,在华夏神话之中,将这一切都归功于了神农氏这一个圣人的身上,是他尝百草,是他教会人们种植。(就算如此,这一切终归还是被归功于人的身上,而不是像其他文明一样,将这一切归功于神明,这其实也算是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最为不同的地方。只可惜,儒家这群家伙,讲什么克己复礼,只看到了先圣们的功绩,却将先圣们这种探索、实践的精神给掐了。)
可是,从猎人变成了农夫,这就引起了另一个问题。
在以狩猎为生,整个族群都是猎人的时候,对于身边的野兽,猎人们当然不会嫌弃,反而会觉得越多越好,毕竟,这些对他们来说,可都是食物。
但过渡到了种植为生之后,身边的野兽就成为了人们头疼的存在,食草的野兽会破坏农田,啃食禾苗,食肉的猛兽会威胁越来越多,且没有狩猎经验的农夫。好在,另一位圣人有巢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虽然在还在狩猎之前,有巢氏就教会了人们建造房屋以遮风避雨,可对于狩猎的猎人来说,其实山洞和房屋的效果是相同的,很多时候,山洞可能还比房屋要好,毕竟,山洞不用担心倒塌,而房子要是没有建好,还是会倒塌伤人的。
而到了种植为生的时候就不同了,无论是麦子、稻子还是粟米、糜子,平整的土地是最起码的需求,而有平整土地的地方,山洞这种原本最好的住所,自然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时候,有巢氏教会人们建造房屋的手段就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房屋建造好了,人们又发现,用木头建造的篱笆可以阻挡食草的野兽,用木头建造的围墙可以阻挡食肉的猛兽,于是,族群部落就出现了。
农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也是农业取代狩猎成为人类主流的原因,随之越来越多的人口,族群部落越来越大,最终为了更好的发展,还是只能分裂,让一部分人离开,再去寻找一处可以开垦农田的地方,建起新的部落。
就这样,人类越来越壮大,但新的问题随之再次出现了。
盐,人的身体必不可少的物质,可在能够煮海熬盐之前,人类食盐的来源就只能是那种天然的盐矿,可盐矿却并不是如肥沃的土地和水流一样分布广泛的,一开始人们建立部落还能紧靠盐矿,可随着人越来越多,族群部落越来越多,新建立的部落就很难保证这一点了。
于是,交易就出现了,紧接着,供人交易的市就存在了,当然一开始,这个市,其实就是一处很显眼,周围部落都知晓的地点,约定了时间之后,(往往都是以月亮为信号)定期的交易。
可还是那个问题,人类注定会越来越强大,渐渐的,除了盐之外,人类对其他物品的需求也出现了,这种落后的交易方式就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一个固定的无论何时抵达都能供人交易的地点就出现了,这也是城镇的雏形。
而具体到炎黄部落,一开始,这个供人交易的地点,只有王都,这也是王都之所以能够成为部落中心的真正原因。
但这一点,无论是风,还是自诩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八位王都氏族族长都不知道,他们和部落之中的其他人一样,都觉得黄帝庙才是其成为部落中心的原因。
镇苗城和镇白城的出现,已经分润了王都的地位,而张岩想要的便是类似镇苗城、镇白城这样能够分润王都地位的存在能够更多一些,之前他促成王都附近那些二等氏族建立一个供周围氏族交易的营寨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所以,在听到风和王都氏族族长们想要在部落四方修建黄帝庙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反对,反而大力支持这一切,为的,就是希望能够借助部落那些氏族不希望黄帝庙建在某一个氏族住地之中的心理,让黄帝庙修建在荒野之中,进而,以要求保护黄帝庙和庙中祭司的名义,促成所有氏族同意在黄帝庙修建的地方,建起一座城池。
这座城池不用太大,哪怕只不过将将能够包裹住黄帝庙也无所谓,因为黄帝庙会吸引大量的人前往那里,一开始也许没有人会意识到去往那里除了祭拜黄帝外还可以进行交易,可是只要有一个聪明人有了这个想法,做了这件事情,那马上,这一点火星就会变成熊熊大火。
王都氏族们奢求的是人们祭拜黄帝奉上的祭品,而张岩便想要利用他们的贪婪,让他们亲自点燃摧毁王都根基的第一把火。
张岩的建议说出,短暂的沉默之后,那些注定不可能将黄帝庙建在自己氏族的小氏族们率先站出来表示支持,对他们来说,虽然身上建设的任务比之前沉重了许多,可却比之前辛辛苦苦为别的氏族做嫁衣要强上百倍千倍。
那些有实力的氏族最终也点头同意了这个建议,毕竟,他们只是有胜算,并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能够获胜,让黄帝庙建在自己氏族,现在张岩的办法虽然没有让他们获得太多的利益,可也没有损伤的太多,而且看着数量远胜自己的小氏族们,他们心中很清楚,就算他们反对,现在也没有什么用了。
而一直在思考张岩所提的这个建议到底背后有什么阴谋的风和八位族长,看着没有任何一个氏族反对的情形,在加上实在没有想出这个建议有什么坏处,也很快紧跟着点头了。
第973章()
在部氏族同意了张岩的建议之后,原本可能还需要扯皮许久的氏族大会,变得顺利了许多,只需要商议新建的黄帝庙要建在何处,建造黄帝庙的时候,各族需要出多少的工匠、劳力就可以了。
不过,在听到西方氏族不会将黄帝庙建在镇白城这座已经建成许多年的城池,而是会选择和各族商议,在距离各族都差不多远的新地址上建起黄帝庙和一座新城池之后,原本差不多算得上是无欲无求的东方氏族们纷纷心动起来,商议着是否也学着西方氏族那样,重新建设一座新的城池和黄帝庙,毕竟,镇苗城虽好,但位置还是有些过于偏僻了,距离许多氏族显得有些太远了。
但,东方氏族们心中也知道,他们的情况和西方氏族们不同,他们想做到这一点,除了所有东方氏族都同意之外,还必须得到镇苗城现在的掌控者——王族的同意。
所以,心中有了想法的东方氏族决定个王族的族长风,正式的商议一番。
有了长弓氏族主动放弃在镇白城的建立黄帝庙机会的珠玉在前,风自然也不好态度激烈的反对,而且,在他看来,东方要是有了两座城池,对于未来逐渐将部落中心东移无疑是十分有好处的,因此,沉吟了一番之后,他选择了同意。
八位王都氏族族长对这个提议自然更加不会反对,对他们来说,镇苗城里的那座黄帝庙,因为早早建立起来,并且已经独立运作了这么久,他们就算想要插手,只怕也是困难重重,现在东方氏族们新建起另一座黄帝庙,不仅能够分润镇苗城那座黄帝庙的利益,更能够让他们更好的插手去攫取自己更多的利益,最关键的是,这建造黄帝庙和城池的物力、人力还不用他们出,实在是一个非常划算的交易。
于是,在正午之前,这一件原本在风和八位族长心目中可能要扯皮两三天才能最终定下来的事情,就大功告成了。
各个氏族作为地头蛇,对于附近的地形都很熟悉,深知哪里的地形最适合用来建造黄帝庙及其外面起到保护作用的城池,哪里有足够的材料来供自己取用,哪里是道路本就通达的地方。。。
“既然现在已然确定了地点和各个氏族需要派出的工匠、劳力数量,那在诸位返回氏族之后,准备三日,便立刻开始营建黄帝庙、城池,希望能在秋天到来之前就将这一切完成,”在将一切确定下来之后,风做了最后的总结,“然后,用秋天的收获来祭拜黄帝初祖。”
原本被风当做是最后手段的大祭司,在看到这一切之后,深深的松了口气,虽然之前在镇苗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因为风的命令而被迫演了一出戏,亵渎了黄帝,可这种事情,他却依旧无法做到心安理得,现在,不用他再去装神弄鬼就解决了,也算是解了他的心事。
只是听闻要离开王都前往其他新修建好的黄帝庙去作为祭司的那些年轻祭司们,此刻的心情有些微妙。
真正懂得祭司之道的人,早已在去年的大乱之中部死去了,他们这些不过是赶鸭子上架的半路出家者,虽然经过突击培训,但终究还是经验浅薄,心思忐忑,若是在王都跟着曾经学习过一段祭司之道的大祭司,那倒没什么,大祭司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行了,可要是离开了王都,去到各个新建立的黄帝庙中去挑大梁,他们实在是没有什么自信。
作为年轻人,他们的脸皮还没有像大祭司这样的老油条一样,厚到刀都砍不透的地步,而且将面子看得极重,这要是去到各个新建的黄帝庙中,在那些他们平素看不起的“野人”面前漏了怯,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家了。
“平日里让你们认真一点,认真一点,你们都当做是耳旁风,就想着玩耍,现在终于知道担心了?”心中心结解开了的大祭司,看到这些刚刚成为自己弟子不到一年的年轻人的脸色,哪还不明白他们心中的想法,因此,平日里本就对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