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典型原始社会-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柏心中十分清楚,这一次若是他不能把握住机会,没将南山城筑好,只怕风就会立刻以此为由再次将他贬谪为农夫,这也是风为何会让他这个已经被贬谪十多年的人来做这件事负责人的原因所在。

    人手不够,手中多了商队一成的利益的高柏就想要利用这多出来的利益雇佣其他氏族的人来帮他筑城,但只拜访了一个氏族之后,高柏就立刻放弃了这个想法。

    倒不是这个氏族和高柏不对付,实在是,他来的时机太不巧了,此时,正是春耕,恰恰是一个氏族之中最忙碌的时期,他们耕种时尚且感觉人手有些吃紧,哪还有多余的人手供高柏雇用。所以,尽管内心中对高柏开出的条件十分心动,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拒绝。

    无奈之下,高柏只能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回到了筑城的地方,仅靠着跟随他而来的百余人一点一点的进行着筑城的工作。

    至于他拜访的那个氏族拒绝他时给他出的,让他去询问一下那些种了小麦的氏族能否腾出人手来的主意,他只是想了一下,便明智的选择放弃了。

    小麦这种庄稼,谁都知道是从长弓氏族传出来的,这种情况下,那些种了小麦的氏族定然和长弓氏族有着不浅的关系,他这个明显是来给长弓氏族添堵的人,只怕报了名号之后,就会立刻被人家给乱棍打出门,用来向长弓氏族示好。

    。。。

    南山城的地基在一天天的成型,原本高柏还十分担心在筑城的时候,小联盟的人会来找茬,但一连半个月过去了,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甚至连不远处的那个简陋营寨之中的战士也在几天前匆匆的离开的营寨,留下了一间间空房子。

    “难道小联盟之中发生什么灾祸了?”联想到其几天那个营寨中的战士离开时脸上的神情,高柏不禁开始猜测起来,“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这一次的麻烦估计就要少的多了。”想到这里,高柏心中开始期盼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但同时,他心中也忍不住好奇起来,会是什么样的灾祸能让小联盟放任自己不管。

    干旱,庄稼生长时最害怕遇到的情况,在刀耕火种的时代里,一切都要看天意,风调雨顺的话,那就能多收点粮食,但若是干旱或水涝了,那严重时只怕会连种子也一起赔进去。

    进入春天以来,除了最开始的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雷阵雨之外,已经有一个多月未曾下雨了,随着天上太阳散发出的热量愈发的强烈,所有人都开始心忧起田地中的庄稼。

    与这样的有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的天灾一比,高柏这个只是令人感觉有些膈应的存在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种植粟米的氏族还好,毕竟,粟米本身就比较耐旱,但种植了小麦的氏族却全都有些慌了,每天都只恨白天的时间太少,让他们无法把所有的田地都浇上一遍。

    就在这些氏族都在一边无比辛苦的通过肩挑手提的为禾苗浇水,一边在内心中祈求上天能够尽早降下大雨的时候,在几百里之外的镇苗城外围,高谷同样在向上天祈求着。

    只不过,高谷祈求的目的却和几百里外的西方氏族们截然相反,他祈求上天能够尽早结束这连绵的阴雨天气,以便让队伍尽快上路。

    我之蜜糖,彼之毒药。很多时候,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却代表着完全相反的结果。

    自从离开王都之后,高谷率领队伍抵达镇苗城外围的这一路是十分顺畅的。

    虽然在冬天的时候,有关雷电之神是他编造出来,用以震慑队伍之中战士的传言传遍了整个王都,但很多时候,人们更愿意选择相信自己看到的,或者说他们愿意相信的。

    对于高谷队伍之中的那些战士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相信雷电之神是存在的,在他们看来,那些质疑雷电之神的人之所以会心生怀疑,只是他们没有亲自经历过那种,闪电劈在不足百米外大树上时所带来的令人敬畏的感觉,只要亲自看到那一切,他们相信,所有人都不敢再对雷电之神的存在心有怀疑。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这些战士在出发之前,他们族中的高层们再三向他们强调雷电之神只是高谷编造出来的谎言,他们不用担心会受到所谓的神罚,但他们在出发后依旧像之前一般谨慎,不愿意成为第一个死在雷电之下的倒霉蛋。

    但没有了其他王都氏族战士掣肘的高谷,却在离开镇苗城的外围之后迎来了来自上天的阻拦。

    连绵的阴雨天气,让队伍只能龟缩在临时建造起来的木屋之中,无法继续前进,毕竟,天空阴云密布,时不时还会飘下不大的小雨。谁也不敢保证在离开了木屋之后,他们会不会再遇到更大的雨水。

    在有过之前的惨痛教训之后,高谷现在最害怕的就是淋湿之后有可能随之而来的伤寒,高罴的身影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在他的梦中,这让他更加不敢再心存侥幸。

    于是,在风以为高谷早已带领队伍进入荒野之中的时候,高谷一行人还为完全走出镇苗城的外围。

第七二三章 新的危机() 
    大自然不总是你善良的,或者说,以人类的观点来说,大自然并不总是善良的,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老子才会写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虽然老子贵为圣人,但仅凭他一人只能也不可能写下这样的大道,就如同后世物理力学的集大成者牛顿所说的那样,他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所站的巨人是在他之前的众多物理力学研究者们,而老子所站的肩膀却是在他之前的众多华夏圣人。

    盘古不忍天地混沌不明,以力开天,以身化万物。

    共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女娲不忍万物生灵涂炭,采石斩神龟补天。

    燧人氏和有巢氏不忍百姓在黑暗中瑟缩的躲避野兽,钻木取火,建立房屋,为百姓创造安全的居住之地。

    神农氏不忍百姓忍受疾病之苦,遍尝百草,为百姓治疗疾病。

    大禹不忍百姓为泽国所困,三过家门而不入,行走九州,率领众人劈山斩蛟,最终制服了肆虐大地的洪水。

    。。。

    与其他文明那些遇到磨难时只想着逃避和祈求神灵搭救的人们不同,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先祖们早已知晓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道理,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勇敢,一次次的化解着所遇到的种种磨难。

    炎黄部落西方的干旱还在持续着,一开始还只是那些种植小麦的氏族对此心忧不止,但随着天空中的太阳一天天的暴晒着大地,那些种植粟米的氏族同样开始心焦起来。

    粟米虽然比小麦耐旱,但其生长终归还是需要水的。而且,刚刚长出的粟苗正是最脆弱的时候,若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其蒸发的话,脆弱粟苗只怕不出两天就要彻底枯死了。

    于是,当高柏计算着各个氏族差不多已经忙完了春耕,可以有空闲的人手供自己雇佣的时候,他得到的是比上一次更加难看的脸色。相比起上一次高谷登门时,这些氏族那心动却又有些无能为力的纠结表情,这一次,高谷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则是不耐烦。

    强烈的阳光就像这些氏族的催命符一般,让包括族长在内的人都得争分夺秒的去河中取水浇灌禾苗,哪还有多余的时间去应付高柏这个希望在此时和自己争夺人手的人。

    知道了原因的高柏有些尴尬的主动离去了,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当着农夫的他,心中对这些氏族的态度倒是没有什么不满。设身处地的想一下的话,他觉得自己要是这些族长的话,只怕此刻已经瞪起眼睛骂人了。

    “哎,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算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明白这个时候前往其他氏族只能换来更多氏族对自己不满的高柏,只能无奈的返回了筑城之地,“若说这是好消息吧,在一场解决这次干旱的大雨之前,我可能连一个人都雇用不到了,可若说这是个坏消息吧,可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干旱,小联盟的那些氏族才会忙于为田地浇水而顾不上来找我的麻烦吧。这真是。。。”高柏心中在这样想着,脸上却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才能符合他此时的心情。

    高柏复杂的心情,作为对手的张岩此时是不知道的,不过,就算知道了,他只怕也没有时间与心情去做出什么回应。

    在小麦返青的时候,他心中还觉得这次的干旱应该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毕竟,在华北、华中地区的植被还未被人类破坏殆尽之前,整个中国还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眼看着其他氏族春耕播下的粟都已经长出了禾苗,天空依然是蔚蓝一片,有时出现几朵白云,也很快就消失不见,没有半分有雨落下的趋势,他心中就有些开始担心了。

    张岩的历史并不好,所以,他并不清楚现在到底处在什么时代,其实历史好也没用,毕竟,连夏朝所处的时代都没有十分明确的历史记载。

    但张岩却记得自己前世上网之时,曾经看到过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大禹治水时,华夏大地上之所以会洪水泛滥,是因为在之前的几百年正好出于小冰河时期,才会最终在华夏大地上留下如此多的洪水印记。

    “难道我真的这么倒霉,遇到小冰河时期的连年大旱了?”正午的猛烈阳光下,刚刚浇灌完两块田地的张岩躺在树荫下,看着头上的蓝天,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作为一个伪明粉的张岩,曾经详细的看过网上那些为明朝灭亡喊冤叫屈的明粉们所列举的种种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小冰期,尤其是明朝国祚最后十几年里,小冰期的作用达到最严重时期带来的各种极端天气,最终导致了满清入关。

    张岩仔细的搜索了一下脑中有关小冰期所带来的种种天灾,其中的确有连年的干旱,其中似乎尤以西北的陕、甘灾情最为严重。

    “好像李自成就是从那个地方杀出来,一直打进紫禁城的吧?”张岩摸着下巴上的胡须,继续自言自语着,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快二十年了,他还真的不敢肯定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出现偏差。“要真是这样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张岩坐了起来,倚靠着大树,神色凝重。

    易子而食。这个读起来就让张寒感觉不寒而栗的成语,一直以来就是形容灾难可怕程度的最高等级,那场直接毁了明朝国祚的饥荒,用的就是这个可怕的词汇。而这可怕的饥荒正是由连年的大旱引起的。

    “若眼下这旱情真的是由小冰期引起的连年大旱的前奏的话,我必须要想出些手段来应对了。”张岩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面对这有可能灭绝氏族,甚至人类这个族群的天灾,张岩的心还没有大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调侃。

    “看样子,今天晚上要晚睡了。”张岩站起身来,向着族长张虎家的方向走去,他决定要先向张虎说明这有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让张虎同意今天的劳作结束后,召集长老们商议一下以后该如何做才能度过这可能出现的危机。

第七二四章 我要修水渠() 
    自商鞅变法,确立了农本商末的国策之后,中国就在农业大国这一条路上走到黑了,虽然中间有两宋这样“悖逆”的朝代存在,但那也是因为比其他大一统朝代少了许多土地后,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做的无奈选择。

    虽然以后人的眼光去评判这一条农本商末的国策有些有失偏颇,但过于强调将人民束缚在土地之上的确是禁锢住了人的创造性,再加上当国者们一代又一代的为了一家之利,拼命的利用阉割、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束缚思想,最终让近千年没有太大发展的神州最终陆沉,迎来了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最黑暗、最屈辱的两百年时光,甚至遗毒到二十一世纪都不曾清理干净。

    不过,万事都有两面性,从结果上来看,农本商末的国策的确造成了后来的种种恶果,但却也是这农本商末的国策搭配着儒家大一统理论,使得整个华夏文明得以绵延至新的时代,而不是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希腊这些曾经辉煌的文明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下难辨真假的种种传说与文物,成为后来者们嘴中的谈资。

    而且,就像封建社会刚出现时,比起奴隶社会是一种进步一样,农本商末的国策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的确是十分符合战国时代的政治环境的,正是有了农本商末的国策,秦国的国力才能一跃超过山东各国,最终统一六国。

    从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乱世这件事来看,农本商末的国策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后世的华夏人民之所以会迎来那苦难屈辱的二百年时光,想来应该还是要怪罪于后来者们甘于躺在几千年前商君这些进取者们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吧。

    农本商末这个基本国策除了对神州大地、华夏民族有着大方向的影响之外,对于生活其中的民众也有巨大的影响。

    最显而易见且被广为报导的莫过于中国人的种菜文化了,军队外出维和要种菜,出国陪儿女们留学要种菜,哪怕去了冰天雪地的南极也要种菜,而在可以想见的未来,中国人应该还会在天上种菜吧。

    除了这种菜这种一直流传到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之外,另一种中国人喜好做的事情虽然流传了下来,但却和大多数的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了,那就是修水利设施。

    文明都是伴水而生的,究其原因,人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水,不提人每天需要补充的水分,单单是农业生产也少不了水的参与。更不要说在火车这种运输利器出现前,水运对人类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早熟的华夏文明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了水的重要性,而华夏文明也应该是所有文明中第一个有计划有条理修缮水利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算得上是妇孺皆知的,虽然在互联网兴起后,不少人对大鱼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孩子这件事颇多调侃,但大禹的伟大,哪怕是再怎么在嘴上调侃的人,心中也清楚,尤其是在有了诺亚方舟这个差不多时代的基督教神话作对比之后。

    海晏河清为何会被用作形容太平盛世的成语,应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禹的功劳。

    有了大禹这个先祖在前为榜样,后世的华夏民族便有样学样了,秦国为了修郑国渠,不惜隐忍三个春秋,使得腹地关中成为了秦国征战六国的粮食基地,李冰父子修都江堰,使得原本水害甚重的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一直绵延了两千多年的时光,若不是明人的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所塑造的那位杨二郎太过深入人心的话,灌江口二郎真君只怕在此时依旧姓李。

    而像鸿沟这样已经已然超脱其原有含义,成为了形容理念分歧巨大的词汇,无疑是更加生动形象的代表了华夏民族在骨子里对于修建水利设施的热衷之情。

    。。。

    “这一次,只怕我要取代大禹成为那个榜样了。”坐在议事厅中的张岩看着越聚越多的长老、官长,心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嘴角忍不住被扯出了一个弧度,“只不过,大禹他治理的是洪水,而我治理的却是干旱,这样想的话,那后世治洪水的人拜的是大禹,而治理干旱的人拜的是我?”心中早已打好了腹稿的张岩,习惯性的在正事即将开始前,发散着脑洞,“只是不知道,这个时代里,大禹还会不会再出现了啊。”

    “阿岩!”在张岩还在那里胡思乱想的时候,看着人已经到齐了的族长张虎出声向张岩喊道,“人来齐了,你过来和大家好好说一说吧。”

    “啊?哦!”回过神来的张岩也不推拒,大步走到了张虎身边。

    台下看着张岩登上台的众人,立刻停下了小声的讨论,准备仔细的听一听,张岩这一次召集他们来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

    “各位长老,叔伯,”张岩看着已然变得安静的众人,一脸严肃的开口说道,“我相信大家心中大概已经猜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事情了,所以,我在这里也不再卖关子,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为了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直持续下去的干旱问题。”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张岩一开口,底下的众人依旧骚动不安起来,张岩脸上那严肃的表情让他们心中有种不安的预感,仿佛下一刻,他就会说出什么令他们胆战心惊的话语来。

    “虽然我接下来说的事情,你们可能很难接受,但这却很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下一刻,他们的不安便成为了现实,张岩脸色沉重的继续说道,“未来,直到小麦收割之时,可能都不会再有几场雨了。”

    “这怎么可能?!”一瞬间,刚刚还掉针可闻的议事厅内爆发出了一阵哄闹声,许多人的脸上写满了怀疑与震惊。

    “安静,安静!”张虎的声音虽然苍老了许多,却依旧如洪钟一般响亮,他皱着眉头,大声的吼了两句,才终于让议事厅内再次安静下来。

    “所以,”接到张虎眼神示意的张岩继续说着自己早已打好的腹稿,“为了能够安然度过这一次的旱灾,我们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怎么行动?”这一次,长老们没有再面带慌乱的质疑,全都一脸希冀的看着张岩,希望他能够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修水渠!”张岩的回答简单的只有三个字,却掷地有声!

    整个议事厅瞬间再次变得寂静起来!

第七二五章 难啊() 
    

    未雨绸缪。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基于这两个道理,只用了极短的时间,整个长弓氏族的决策者们便做出了赞同修水渠的决定。

    虽然现在因为田地之中还生长着小麦,所以,无法在田地之中动土,但自河边到田地之间的水渠却已经可以开始挖土动工了。

    尽管不曾学过什么具体的水利施工方法,但自小和爷爷奶奶在乡下长大的张岩却十分熟悉水从湖泊直到流入田地之中的一切步骤,因为张岩的爷爷就是其所在生产队掌管这一切的负责人,张岩记得自己当时经常跟随扛着铁锹的爷爷沿着水流过的沟渠前进,寻找是否有堵塞的情况,在一块田地的水足够用了后,再填土堵上,以便让水尽快的流到下一块的田地。

    唯一让张岩有些头疼的是,哪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