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少年天子三道题一出,近万号人直接被虐出翔来。‘
但上午考完后,万余位将官,大多数人都是强拉着笑脸,“春风得意”地走出考场。
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胡车儿,都在大肆吹嘘,他在考场上,是如何神勇无敌“画蚂蚱”的。
拿过刘备递来的竹简,上面记载着籍贯和名字:凉州威武郡胡车儿,展开一看,一条虫豸映入刘协眼帘,让他有一种吃了翔的感觉。
仍在一旁,刘协心头无语,这货真是够了!
“将此人调入玄甲营,就当恶来你的副手吧!”
“诺!”
典韦随即吩咐亲兵下去,将胡车儿拉入玄甲营。
胡车儿这货甚有武力,而且脾气也对典韦的胃口,所以刘协才想要调他入玄甲营。
不过话说回来,这俩人带兵都有些不靠谱,以后还要给典韦找一个副手,最好是允文允武的。
而此次,正好可以借着文试的机会,给他们俩个挑选一个文武皆全的好搭档!
再次回过头来,刘协这次之所以一口气让万名将官一起参加考试,也是为了节省时间考虑,当然还有一点,文试的题目不好出······
这近千名军侯和军司马中,将会选出一百五十位新的军司马;而七十多位新的校尉,会从这万名将官中挑选出。
由此可见校尉的比拼,将会是何等惨烈!
这也是刘协先文试的原因,要先文试,刷掉大部分不识字,或者不符合刘协政治观点的将官。
而剩下来的那么一小撮人,可能仅仅只要几百,一千都不到的,才有资格进入武试阶段。参加下一轮的校尉选拔赛。
所以此次文试的工作量,将会无比巨大。
近万人将官,每人写十个竹简,便会有十万个竹简产生。 ‘要是让刘协一个人看,他估计会抓狂。
所以为了此次选拔,刘协特意从长安城调来数百名饱读兵书太学生,还有数十位博士,他们将会按照天子的授意。先替刘协刷一遍,挑选出符合天子要求的将官。
为了安排这群博士和太学生,刘协特意在上林苑附近开辟了一处小型军营,由魏延负责把守,他们吃喝拉撒全在里面,直到挑选出合适参加校尉比拼的人选。
再之后,他们就要入军中教授将官读书习字。
而这学习教材,刘协现在正帮他们准备着!
“哈~~~呼”
伸了个懒腰,简单吃完午膳后,刘协便趴在桌子上休息了片刻。
一觉醒来。下午笔试的时间也将来临,刘协遂在典韦和许褚的护卫下,再次来到高台之上。
当天子带着微笑出现在高台的扶手上时,下方参考的近万将官心中都有些颤抖。
他们在祈祷,求放过!
可注定,这是不可能的!
对着下方的荀悦点了下头,老头得到命令后,立马宣布第二场文试开始。
这一次,考的是算术题,也有三题。而最后一题,能够让所有人奔溃!
至于为何,偏偏要考算术?
乃是因为,为将者必须精通算术!
精通了算术。那么在战前,他们才好调度好粮草和兵器,同时将自己和敌人双方的实力转为数字,这样更容易知彼知己,方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精通了算术,那么在战时。他们才能够根据敌我的距离,计算好进攻的时间和地点。
所以每一位名将,几乎都是算术高手,比如兵仙韩信。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仅是说他极能够将兵,还有他算术的能力,也是举世无双。
当初他带15oo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看到后,二话不言,立马说出人数:1o49。 ‘
这便是名将的风采!
而算术不行的,估计也很难成就得了一代名将!
而刘协所出的第三题,和韩信点兵,还是有些关系的。
下方荀悦掀开红布后,数十位郎君将手中牌子举得高高的,四处游走,让近万名将官看的清楚。
其中第一题: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这题说真心话,不难!
放在后世大~天~朝,这就是小学生七年级,也就是初一小盆友做的题目。
做法很简单,将鸡设为x,兔设为y,二元一次方程,联立两个方程式便可求出。
当然在汉朝,是没有这些概念,但挡不住老祖宗们的智慧。
在大汉流出广泛的《九章算术》中,就同样记载类似的题目。
而刘协只是将头和脚的数目改变而已,这一万将官中,只要稍微懂点算术,那么自然可以解出第一道题。
队长李茂才,这次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大大方方地将他籍贯和真名报了上去,拿起一竹简,背面写着:建宁郡李恢。
李茂才就是李恢,他本是建宁郡俞元县人,初为建宁郡的督邮。
他的姑父爨习是建伶县的县令,一年前建伶县生洪涝,百姓饥寒交迫,而他姑父悯民,遂开仓放粮,本是仁义之举,奈何却是违反法令,所以被入狱,而李恢也受牵连被免官。
当李恢被免官后,心中一口气憋不住,年纪轻轻的他就离开家乡,誓一定要闯出一番大业。
来到洛阳后,没想到会被夹裹着入了西凉军,这一年要不是有同伴们的帮助,在那场十数路反董战役中,李恢估计会客死他乡。
自从天子诛杀董贼之后,他便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汉再兴的希望,也看到了自己功成名就回到家乡的希望,于是毅然而然参加天子举办的大演武。
今天上午。第一、第二道题,他是毫无压力地答出,至于最后那道九宫八卦阵,他也是略知大概。最后也被他图演的七七八八,算是成功。
所以现在的李恢,心中极有把握,这一次校尉之选,必有他的一份。
抬起头。看着前方的鸡兔同笼的题目,李
恢微微一笑,这题不难,他现在随随便便就可以列出两道方法。
砍足法:所有的兔子都“隐去”两只脚,则应该有:72只脚;现在有1oo只脚,故隐去了28只,则有兔子数目是:28/2=14,则得到鸡22只;
添足法:所有的鸡多长出两只假脚来,则应用有144只,现在有1oo只脚。有假脚44只,故鸡的数目是:44/2=22只,则得到兔子的数目是:14只。
将算法和正确答案写在竹简上后,李恢心中没有自得。
因为按照上午天子出题的习惯,第一道,是送给你回答的;第二道,难度会加大一倍;而第三道,没有一定的才学和天赋,根本答不到边。
做完之后,李恢四下望了望。现有很多人又在挠耳朵,心中随之微微一叹,他们很多人大字都不识,对于算术。又知晓多少呢?
数刻之后,荀悦再次将第二题拿出台面。
第二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此题一出,很多精通算术的将官内心也是奔溃的。因为这个难度,陡然增加数倍不止。
而这,其实是一个三元一次方程,设三个未知数:x、y、z,联立两个方程,便可求出好几个答案······
诚然,在这个时空,没有那么简单!
李恢看到牌子上的题目,先是一愣,再是二愣,三楞完后才回过神来,将题目抄录在竹简上。
擦了擦额头的细汗,李恢收起刚才的轻视之心,这一题在《九章算术》中没有出现过,需要全新的解法才能够解出。
一个时辰之后,李恢耗尽心神,才堪堪解出一个答案:4只公鸡、18只母鸡和78只小鸡!
几乎是精疲力倦的李恢,抬起头,看见考场上的同僚们张大了嘴,嘴里都能够塞下一个鸡蛋,而且还是一脸茫然之色。
顺着同伴们的目光,李恢看向前方的牌子上的第三题,完后直接趴下。
第三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李恢将题目抄录在竹简上,和大多数一样,两眼无神,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刘协看着下方目瞪口呆的万人,心中有些好笑,这道题,和兵仙韩信息息相关。
当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后,老祖刘邦便想要为难兵仙一把,又是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
先是每三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然后每五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最后每七人站成一排,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事后老祖刘邦,带着狡黠地笑容地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这就是兵仙的实力!
刘协一开始还在纠结,要不要用这道题来虐这万人。
但是上午考完之后,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吹~牛~逼,心中便大定。
不虐!
都对不起穿越者!
所以果断地将这道题压轴,刘协甚至都知道,在场的万人没有一个能够答出,甚至在整个大汉,都没有几个解出的人!
但是题目,还是要公布!
不单单是为了虐,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算术之重要性,便从今日开始深入大汉每个阶级。
无论是将领,还是政客,或是太学生,刘协都希望通过这次文试,能够引大汉算术的热潮。
因为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科技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是一切科学的得力助手和工具,是统一一切科学与技术的纽带,一切科学技术都与数学密不可分。
它的展,能够极大推动了科术的进步!
它!
甚至可以作为工业化大汉的敲门砖······(。)
第七十三章:即将疯狂的博士们()
“呜~呜~呜~~~”
两短一长的军号吹起,考试结束,万名将官几乎是带着哭丧的脸,泪崩地跑出考场。 ‘
此时的他们,早已没有中午吹~牛~逼的心情。
给不了你要的幸福,所以选择退出。
若是落选校尉,他们本以为可用这句话来聊以自慰。
没想到,下午的三道题竟然是算术题。
这三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算是变态,甚至很多人都理解不了最后一题是什么意思······
但身为军侯的胡车儿,非常幸运。
上午画了一个蚂蚱,便入了天子圣眼;紧接着中午就被欣喜砸晕,他被调任为典韦的副手;所以下午考试的时候,他是一身的轻松。
考完后,他便将手下两位屯长和四位队长唤过来,聚在一起。
“嘿嘿,我受陛下之命,等下就要去玄甲营那边报到。而这军侯之位,咱们要好好商量一下,由谁继任?”
“胡军侯被天子调去了玄甲营?”
几人相视一眼,满是不信,现在天子身边有三大亲卫,分别是陌刀营、玄甲营、神臂营。
这三大营,可是天子从十五万大军中,千挑万选出来的。
要不是他们已经被选为队长以上的将官,说不定也会参加三大营的选比。
“当然,这可是玄甲营主将典韦,亲口跟本军侯说的!”
胡车儿将两位屯长唤到跟前,说道:“后面这几天,天子要评卷,挑出符合人选来参加武试。正好你们明天会有空,那就再打一场,胜者可以代替我的位置!”
“哎~~~胡哥!军侯之位,可不是我们可要决定的。”李恢赶忙拉住不着调的胡车儿,军侯职位,非同小可。哪是他们随便商量就可以定夺的:“待演武结束,一切再说可好?”
“诶~~~也是!反正此次选拔,必会有一些职位空缺,到时候估计还有在演武一场!”
脑子粗大的胡车儿。也反应过来,连忙扯开话题。
数人边商量着,边回到自己的营地,再次熟悉身边的军士们。 ‘
众将离开考场后,老头荀悦便带着数百名郎官。还有近千的甲士,将这数万卷竹简依次收好,放入箱子中密封,而后抬入由太学生和博士组成的军营。
来到军营门口,就见数千天子亲军,身披盔甲,手持长枪利刃,将这里团团围住,一只苍蝇都飞之不进。
“荀公来了,快快开门!”
城门上的魏延。看到侍中荀悦的到来,连忙笑脸下楼相迎。
看着眼前的白苍苍的老人,魏延可生不出轻视之心,不说他荀氏一门现在甚得圣眷,荀攸年纪轻轻便身为少府令,为大汉九卿之一;荀彧也是不差,被封为侍中,在河东帮助徐晃度田。
还有就是荀悦此人,乃当世大儒之一,深得天子敬重。执笔于天子身侧,纪录陛下的一言一行。
魏延可不想在荀悦心里留下什么不的好印象,否则荀公小笔轻轻一挥,他就有可能会遗臭千年····
“文长将军。请验收!”
魏延告了个罪,便带着数十位亲兵依次查看箱子的密封情况,看它们有没有被破坏,里面的竹简有没有被人调换过。
按照规矩巡视一番后,魏延遂抱拳请道:“刚才按令行事,还望荀公勿怪~~~”
“文长将军多礼了。还请将这些竹简交给赵歧博士等人阅之。”
交接完后,荀悦便带着郎官和天子亲军回到御宿宫。
魏延命人抬着数百箱装满竹简的密封箱子,交给来自长安的博士和太学生们后,便告退下去。
这次阅卷的主官,乃是博士赵歧,年纪八十多岁,是京兆长陵人。
上次招贤令下达,便是他在扶风郡,鼓吹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前去长安一试。
而遍布关中的拱卫司,自然现了赵岐不同寻常的举动。
这让妮子和王越大为惊讶,居然还有人先他们一步“造谣”,将天子暗意传开······
随后刘协便知道了有这样一号牛人的存在,再问了荀悦等人后,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公,是这样一位大牛!
他是一名经学家,曾任并州刺史,又曾任过将军一职,可谓文武皆知,后因“党锢之祸”被免职。‘
撰有《孟子章句》一书,与张衡、刘褒、蔡邕同为东汉四大画家!
看完他的履历后,刘协毫不犹豫地挑选他为阅卷主官。
刘协可不仅仅是看中他的才学,更是看中了他的为人:
刚直不阿,勇毅刚强,说的就是他!
当年恒帝中期,大太监左馆的兄长左胜,推荐赵岐做河东郡太守,可三十多岁的他,面对这个极佳的升官机会,竟然头也不回地走了······
恒帝后期,太监唐衡的兄长唐玹,是京兆郡都尉,贪赃枉法而损公肥私,当时年纪五十多岁的赵岐,依然血气刚强,多次上告,揭唐玹的不法勾当。
当然,这样做必然会引来杀身之祸,当时赵岐虽然被人救出,但是他的家人却没有走利索,都被害死在监狱中。
先帝即位后,他被征召为并州刺史,但依然不知道“收敛”,随后遭遇党锢之祸被下狱,就这样又在监狱里生活了十多年······
对于这样一位和盖勋一样正直无私的名士,刘协自然不会让他窝在家里霉,而是要让他重出政坛,为大汉继续光热。
当然还有一点,便是刘协从招贤令上可以看出,赵岐对天子圣意有极强的领悟力。
既能明白天子暗意,又刚正无私,而且还是天下名士,文武具备,威望又足够!
这种人,实在是太适合作为阅卷的主官!
所有刘协便下诏,先征召他为博士,让他替天子把把脉。选出符合刘协意向的一批人,然后再由天子亲自挑选一番,选出真正能够进入下一轮武试的将官。
这样刘协的工作量,便可以减小很多。
从魏延手中。赵岐接过数百个箱子后,同时也接过了天子下午所出的三道题目。
原本在阅卷的数十位博士们,都不由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笔,逐渐围了上来。
他们是真心想要一看。
因为上午的三道题,已经让这些满腹经纶的博士惊艳了一把。
先考军令。再试宏观上的谋略,最后图演阵法。
如果能够完美回答出来这三题的,不要说做校尉了,就是当一个中郎将也是有这个资质的。
当他们聚拢过来后,凝神一看,却见是三道算术题,不由得一懵。
选军司马和校尉,还要考算术???
“邠卿兄长,天子这是欲何为?”一个年逾七旬,头戴两梁进贤冠。冠下露出了花白的鬓,拱手向赵岐问道。
看着同僚们的疑惑,赵岐微微一笑,那饱经风霜的脸,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且明亮:“为将者,须晓天时地利人和,而这算术便是根基~~~”
赵岐当年曾被司徒胡广任命做将军,平定过乌桓、鲜卑、南匈奴的叛乱,所以在这群博士中。唯有他既做过文官,又担任过武将,还出过书籍《孟子章句》。
“邠卿兄此言大妙!算术不精之将,难以战前算胜负?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连敌我的顺、逆之差都不知,何以为将?”
“妙哉!妙哉!”
数十位博士忽然有些明白,纷纷赞叹起来。
他们不仅仅是在赞同赵岐的观点,更是对少年天子充满了赞叹。
“不如我等一试,看能否解之~~~”
“好也!好也!”
博士们将天子的标准答案放在一边不看,纷纷拿起笔在竹简上计算起来。
第一题。无压力;
第二题,对于他们来说,略微有些压力,不过还是能够在片刻间解出;
第三题,很有压力!
甚至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只见数十位当朝博士,俱是六、七十岁以上饱读经书的老者,额头上那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紧紧纠结在一起,久久无法下笔。
数刻时间后,一位“年轻”的六十多岁的博士颤巍巍地问道:“可有哪位高才,解出此题?”
“这~~~”
赵岐再思索片刻后,轻轻放下笔,摇头无奈地道:“此题之难,比‘两鼠穿垣’更巨,不知天子从何处寻来此题?”
“是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