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武大帝-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那名能和吕布走上数十回合贼将,身上的绳子被天子斩断,还和他手拉着手,董卓真是魂都吓掉了。

    要是那名贼将,顺手要挟天子,那名陛下的安全将会受到极大威胁。

    急地要死的董卓,连忙向天子眨着眼,不停的暗示着。

    对于董卓的暗示,刘协不以为意。

    徐晃作为一代的名将,可不是什么莽夫之辈。

    朕如此礼待于他,明显的是想要将他收入麾下。

    徐晃能遇到如此之好的机会,来摆脱贼寇身份,从而效忠汉室。

    若是他还抓不住这样的机会,那么他也不配称为徐晃,更不配作为一代名将。

    就在董卓挤眉弄眼,暗示天子之时。

    天子拉着这两将,来到西凉军的包围圈中央。眯着眼深吸一口气,微微的抬起龙头,极目而望天:“昨夜,朕于梦中,突遇群虎袭击,在这危急之时,有数位勇士来救。”

    指着张辽:“其中一人,手持长刀,大喝着前来:雁门马邑张文远,前来救驾,圣上勿慌。”

    说着,又对着徐晃:“又有一人,手拿一人高的巨斧,也叫唤着:河东徐公明,前来护驾。”

    接着道:“还有一人,白马银枪,是为常山赵子龙也。”

    “此三人,一刀、一斧、一枪,迅速杀死数只猛虎,救下朕。”

    说了一半,刘协就顿了一顿,看着围着的众人,不少的军士散去了眼中的嫉妒。

    而董卓只是将信将疑,就是皇甫嵩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不过拙劣的演技掩盖不住皇甫老将满眼的不信。

    果然,仅仅是一个梦,怎么可能让这些久经沙场武将,久历朝堂的文臣,相信呢

    要想让这二人留在朕的身边,就需要一个足以让世人信服的说法,更重要的要的,这个说法,还要让张辽、徐晃深信不疑,从此后,为朕效死。

    既然如此,那朕只有抬出流氓老祖刘邦来了。

    老祖当年,不也是很能忽悠人的嘛什么七十二颗痣,斩白蛇起义,赤帝之子之类的

    老祖当年借助天神之力,把天下人忽悠的一愣一愣,就连四百年后的今日,不也是有诸多百姓对老祖当年的神迹,深信不已。

    老祖能借天之力,那么朕作为当今天子,借一借老祖的名头,来做一做中兴大汉之事,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刘协抬起张辽、徐晃的手,抓地紧紧的:“群虎退去后,朕只见天空中,倒映着一位隆准、龙颜、美须髯的慈祥老者。”

    皇甫嵩听着此言,不再装模作样应和着,反而两眼大睁。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而明亮。

    陛下这是要借助高祖显灵,来提升汉室威望,同时顺理成章的收下那两名武艺不错的年轻将领。

    真是圣明天子,深蕴帝王之道。

    有此等圣君在世,汉室岂能亡之

    皇甫嵩想的不错,刘协确实是有此想法。

    朕的威望不足,那么便借一借老祖的名头,拉升一下朕的名望。

    只听天子接着道:“那老者,开口道:孤乃赤帝之子,邦也。晜孙刘协,孤见汉室山河沉沦,百姓哀嚎遍野,今特派贤臣下凡,助汝中兴汉室。”

    “眼前三人,皆是良将,望汝好生用之。”

    天子此话一出,顿时在西凉军中,惊起阵阵巨浪。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陛下会如此礼遇这二人,到是高祖托梦,派良将贤臣下凡相助天子。

    本来就觉得天子甚对众人胃口的西凉军士们,此时再听到当今天子,能够得到高祖之助,上天帮忙。顿时大部分人,两眼冒着小星星,崇敬看着中间的少年天子,生出效死之心。

    一旁的董卓,听完这番话,心里是五味打翻,绞在一起,无比纠结。

    董卓对于刘协的一番话,是深信不疑的,对于高祖托梦,更是不会怀疑。

    只是为何高祖托梦,没有咱家呢

    高祖言:汉室山河沉沦,百姓哀嚎遍野。高祖皇帝是在说咱家这个国相当得不好,让天下臣民都受苦了吗

    董卓一方面称帝的野心,在上午点将台上就消散了;一方面又想为天子做些事情,帮助天子中兴汉室,扑灭诸侯之乱。

    可是听到天子说出“应梦贤臣”之类的话,竟然没有他,心里真是有点受伤

    刘协没有想到的是,此时胡乱编的一番话,不过是想名正言顺收下张辽和徐晃,同时借助高祖名号,提升一下朕的地位。

    谁能想到,还有惊喜在后头。

    大部分西凉军士,听高祖感叹百姓受苦之时,顿时也感同身受的,毕竟大家都是来自穷苦之家,底层百姓的艰难生活,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

    以前劫掠百姓,一方面是军纪不行,长官纵容;另一方面,就是群体效应,跟风之故。

    如今刘协借老祖之口,说出这些话,倒是让不少西凉军士羞愧难当,不少人都暗自下定决心,坚决不再骚扰百姓。

    看着眼前众人的反应,刘协觉得目的是达到了,不过就是还差最后一下。

    只见当今天子,松开两将的手,转过身,面对着两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掌背相交,拇指同时竖起,对着张辽和徐晃,一

    鞠而道:“张卿、徐勇士,皆是高祖托付于朕的良将。还望两位,助朕中兴大汉。”

    两人对视一眼,俱是满眼泪光,三跪九叩的向刘协立誓:“末将草民,有幸能入陛下圣眼,必当效死,为大汉,马革裹尸。”

    此时的刘协,得到两将的效忠,要说不激动,不落泪,那是不可能的。

    只见当今天子,扶起张辽、徐晃,擦干两人的泪水,同时扬起龙袍,掩住面,偷偷的拭去泪珠。

    身后的董卓,此时也该出场了。董肥肥上前,一把搂住天子,也挤着泪花道:“天子啊,咱家此生一定会护住陛下,护住汉室不倒哇。”

    说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狂撒在刘协龙袍之上。

    刘协突然被董卓袭击一下,没有慌乱,而是直起身,把董卓的猪头拉到自己的肩膀上,轻轻的拍着:“朕知道,这天下,唯有董卿才是朕的至亲之人。”

    说完,像哄孩子一般的,哄着面前的老人。

    。。。

第六十九章:应梦贤臣(四)() 
后军之中太傅马日磾,司徒王允,司空杨彪等百官,安顿好百姓后,急忙往中军这边赶来,正好在蛤蟆关前和城门校尉朱儁相遇。

    “太傅马大人,王司徒大人,天子无碍,各位同僚无须担心。”朱儁看着火急火燎的三公九卿等大臣,下马上前,出言安稳。

    一向把酱油打得极好的太傅马日磾,听到朱儁的话,慌忙的之色便迅速褪去,又恢复一贯的风轻云淡:“朱大人,不知贼军现在如何”

    “大部分已经投降,剩余的不过是些小鱼小虾,各位大人不必担忧。”

    王允可不管那么多,催着众大臣往前去,没有亲眼见到天子无碍,他是不会放心的:“校尉大人,不若随我们一同前去中军,面见圣上。”

    司徒大人的亲随马上扶着颤颤巍巍的王允,再次上马车,和众大臣的马车一道,欲往而去。

    “轰隆隆”

    中军一队骑兵正往蛤蟆关赶来,走进之后,赵风忙下马,见过三公九卿等大臣。

    “赵大人,不知去后军之中,有何要事”王司徒实在是怕了这群西凉军,怕他们又去骚扰百姓。但是当王允再次仔细看时,发现这对骑兵打着天子亲军旗帜,所以忍不住拦马询问。

    “各位大人,末将受天子之命,去慰问后军百姓,圣上有令:可开仓放军粮以充饥民。”望着依然有疑惑的百官,赵风便细说起来:“盖勋大人已经受令去安顿前军百姓,姜武校尉和末将分别受命去前、后军,代天子慰问军民。”

    “末将有令在身,不能久留,望各位大人恕罪。贼军已经完全扑灭,还请大位大人不要劳心过度。”说着,赵风向众大臣拜别。

    没等赵风说完,王司徒便闻到了一丝不同寻常:开仓放粮,董贼可不会下这样的命令,那就是说此令是天子所下,同时也是也更进一步的表明,在西凉军中,天子的话语权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王允看着赵风率领的这数千骑兵,军纪严谨,比之原洛阳守军都更甚,莫非天子已经收复了这支西凉骑军。

    压下心中的喜悦,王允同时听到赵风都说圣上无碍,那他就完全放心。这时王允也想试试这队骑兵,看他们是如何慰问百姓的。于是王允:“各位同僚,百姓刚刚遭难,需要我等前去维持好秩序。”

    说着,王允对着旁边马车之上的太傅马日磾:“太傅大人,麻烦你率领百官前去中军面圣,我和赵校尉则一同去慰问百姓。”

    蛤蟆关前,众文武官商量好后,便分头行动。

    王司徒带着赵风,并同一些文官,去后军中,代天子慰问群民,而马太傅则带着大部分百官,往天子龙辇而去。

    而这天子龙辇之中,妮子把早上吃的所有东西吐完之后,还在干呕不止。虽然从年初到现在,她遭受了极大的苦难,但是每一次,她一碰到血淋淋的场景时,总是闭着眼躲开。

    今日在帝协的要求下,她和天子一道,直面杀戮,这便让她受了极大的刺激。

    吸上一口气,闭着眼,妮子觉得眼前依然在闪耀着血色光芒,成块的尸肉和骨头仿佛在向她招手,欲带她浸入血海之中。

    “呕、呕”

    妮子又干呕起来,旁边的白洁,看到柳姑娘的痛苦,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知道拿着小手,轻轻地拍着妮子的背部。

    “尚义大人,水来了。”

    秋香姑娘把一壶清水送进辇中,这几日柳姑娘虽然极得天子宠爱,却没有摆丝毫架子,而是对她们的照顾,所以秋香忙叫小太监打了点水送上来。

    押了口水,妮子慢慢的顺过气来,看着天子龙辇,被她吐的一团糟,更是布满一股恶臭味道,连忙爬起身收拾起来。

    御前司饰,宫女秋香,扶住妮子:“尚义大人,且休息一下,这些事交给我们就行。”说着,和白洁一道,拉起帘子通通风,又拿来扫帚和新的床席帷帐,打扫着。

    在妮子眼前打扫铺设的秋香,不仅体贴懂事,做事更是不慌不乱,而且先前战斗之时更是表现的很从容。

    此女可用,妮子的心境也变得越来越接近当今天子。

    等下让陈珊着重的观察她,若秋香不是他人的探子,那么她是可以引为心腹之人。想到此,妮子心中的反胃之感减了不少,妮子在一旁休息着,一边暗中仔细观察秋香。

    “吁、吁”

    数辆马车在天子龙辇旁停下,太傅马日磾等九卿下了马车,正要往龙辇而来。

    辇中的妮子被惊醒,她不想被百官误会,连忙唤来黄门侍郎太监小毅:“徐侍郎,陛下在前方督战,麻烦你快去和众大臣说明。”

    虽然级别上,小毅比妮子高几级,所以一般意义上,应是小毅向妮子下命令,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太监,小毅可不会在乎这些,何况眼前这位柳姑娘可是深得天子宠爱,谁知道什么时候便会一转身成为主子,后宫的娘娘呢

    所以太监小毅,无比恭敬的应下,匆匆地驶向百官丛中。

    得知天子去处后,太傅马日磾带着百官转了个弯,向天子身旁飞奔而去。

    而刚收下张辽、徐晃的帝协,没等给他们两个加官进爵,便碰又碰到一个大难题。

    看着正在下跪的徐晃,以及他的苦苦要求,帝协感到牙疼。

    看到天子的纠结,董卓马上上去解围,大喝道:“徐晃你这厮,竟敢提如此无礼要求,真当陛下年幼好欺不曾”

    说着,董肥肥拿起亲随的大刀,就要一刀劈死徐晃。

    “哎呀,董卿息怒。”刘协忙拉过董卓,却发现董胖子眼中哪有怒意。

    不仅如此,董卓还不忘眨了眨眼,示意了起来。

    嘶,董卓,不会是要让朕唱白脸,他唱红脸,借此来打消徐晃的“无理”要求吧。

    “公明,朕知道你极重义气,但是也要看是重大义,还是重小义。”天子一脸无奈的劝道。

    死脑筋的徐晃,被天子一句话瞬间打蒙:“罪民愚钝,不知义为何有大、小之分”

    死倔死倔的武夫难劝服,但就是不怕武将讲道理。于是刘协摆起大道理:“大义者,为国为民;小义者,只为亲友。”

    “朕问你,若是你的好友叛国,徐晃你是为友而义,还是为国而义。”

    徐晃仍是不松口:“罪

    民当为国就义。但是陛下,这些白波军皆是良民,他们是被携裹着参战,并无大罪啊”

    说着,徐晃把头磕的砰砰响,垂泪求道:“陛下乃仁义之君,放他们回家吧”

    。。。

第七十章:应梦贤臣(五)() 
又来了,无语地看着倔强的徐晃,刘协感觉自己的龙齿又疼了起来,抬起龙眼,哀怜的望着董肥肥。。‘

    本来还对刚才天子开仓放粮的军令略有微词的董卓,看到刘协递过来的眼神时,瞬间便被软化。

    天子果然还是年少,遇事总是需要咱家的,心中装着满满的满足感的董卓,马上找到了他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只见董胖子,抬起他的猪脚,对着一旁苦苦哀求的徐晃就是一脚,将徐晃踢翻了一个跟头。

    踢完之后,董卓大骂:“你们这群贼军,还敢说是良民,胆敢伏击大汉天子和相国,这算什么良民”

    董肥肥恢复暴烈本性,骂咧咧的,又朝徐晃来了几脚。

    徐晃紧紧的握住拳头,将头埋在地面,他甘愿受此践踏,承此大辱,委曲求全地只是为了一个目的:给他昔日的战友,也就是现在的白波俘虏们,求取一个活命的机会。

    否则凭他徐晃往日的脾气,管他三七二十一,早就拿起巨斧砍过去了。

    “董卿勿恼,且听朕言。”感觉差不多了的刘协,轻轻拉了一下董卓,对着徐晃:“白波贼军乃是黄巾余孽,先前在河东作乱,如今又阻圣驾,本是罪无可恕”

    听着刘协的话,徐晃脸色刷的一下变得惨白,他本以为借着天子对他的些许宠爱,可以替白波降兵们求求情,但是听着天子之言,似乎又要大开杀戒。

    徐晃抬起倔强的头,看着天子身侧的皇甫嵩,这位大汉老将,手里可是沾染了十数万黄巾军的血。当年在中原,在河北,多少黄巾士兵死在他手里,莫非今日,要再现当年的大屠杀。

    徐公明十指紧紧的插入泥地之中,他想要改变这不公的世界,但是却只能苦苦的在世间挣扎,越是挣扎越是感觉无力反抗整个世界

    “不过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本还杀气腾腾的刘协,一瞬间变成了悲天悯人的圣人。

    只见当今天子,深吸一口气,自责地望着那群抱头跪地的白波降兵:“汉民作乱,实乃朕不敏也”

    刘协这番话,乃是君权天授之意,意思是:上天创造人类,这些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但是都不能挥出他们的善良,他们会做出坏事。所以,上天为了使他们归于善良,就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君王来维持这个社会,使他们成为善良的人,这就是天的本意。

    同时也表明,民不善,是他这个天子没有教导之过也。刘协大包大揽的接下这群犯上百姓的过错,也是在消减他们的罪过,为他们由罪民转为普通老百姓留下余地。

    天子此话一出,让本以为处在绝望之境的徐晃,瞬间看到了希望,徐晃羞愧的低着头,原来天子一直没有想要屠杀这些降兵,而是他不懂天子之意,一味的莽撞倔强,让天子下不来台,所以天子只好承当下白波叛乱之罪,为的就是救下这两万条活生生的人命。低着头的徐晃,虎泪迸将而出。

    往这边赶来的百官,俱都听到天子所言。不少大臣心中,为刘协点了一万个赞。

    太傅马日磾、司空杨彪领着百官上前跪下问安:“微臣见过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收起悲伤之色,刘协就令百官起身。

    司空杨彪出列安慰道:“陛下乃是仁德之君,何过之有也”

    “有错,也是我等臣子之错,陛下勿要伤心了。”

    说着,杨彪将头转向董卓,准备把矛头指向了董党之人。

    董肥肥老脸一红,把责任往他人身上推:“天子和我等臣子都没有错,错的是他们这群作乱之人。”

    百官之中,有不少小官正蠢蠢欲动,估计是又要对董卓冷嘲热讽一番,刘协遂打消这场无意义的争论:“好了,现在不是谈论谁对谁错的时候,目前的问题是,安顿好受伤的百姓,以及眼前这些降兵。”

    当今天子把话题引开,同时不凿痕迹的将白波贼军的身份降为降兵,再次为他们的犯上之罪降温。

    部分大臣对于失去这样嘲讽董卓的机会感到可惜,毕竟在董卓欺凌群臣的时候,无兵无权的他们只能过过嘴瘾,引经据典地对董贼冷嘲热讽,让董卓挨骂了还乐呵呵的接受。

    马日磾出列,打着哈哈,和着场:“陛下所以甚是,只是这群降兵要好生安排才是,不然又会复叛。”

    司空杨彪帐下一长吏抓住机会,上前拜道:“微臣枣祗,有一策献上。”

    枣祗,好耳熟名字

    刘协忽的反应过来,感情是这位牛人,倡实施屯田制,为曹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粮食问题的枣祗。

    “枣卿有何良策,不妨道来。”该不会还是屯田吧,刘协恶趣的想着。

    “回禀圣上,臣之策,乃是屯田。”

    枣祗之策一出,便引起百官注目,不少人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享受着众大臣的注目,枣祗微微感到自豪,在稍稍地向上望着天子,却现天子没有吃惊,而是无语中略带无奈,于是赶忙继续:“昔日武帝初通西域时,置校尉,屯田渠犁,遂渐收西域。前日微臣见函谷关附近新安县有大量荒田,正好可以将这些降兵屯田于此。如此,降兵们一则有田地耕种故不会复叛,二则正好可以解决函谷关守军的军粮问题。”

    这个枣祗,不愧是历史牛人,所献确实是良策,一举两得解决了降兵安置和军粮的问题,更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