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武大帝-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贼仰望天空,那星空格外澄净,悠远的星闪耀着,像细碎的泪花。

    咱家年近六十,只有三个女儿,老大董玉,嫁与羌族首领;老二董召,嫁给牛辅;老三董媛,嫁与李儒。

    尤其是老三,虽然年近三十,但仍然是咱家的心头肉,掌中宝。

    可如今,老三带着外孙女李依,身着白色麻布的丧服,正在自家女婿灵堂前痛哭不已。

    而女婿抬回来的时候,咽喉和嘴口连中两箭,已经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若不是死者是被女婿李儒的亲兵运回,董卓是打死也不信李儒已经身死。

    “报,相国大人,天子就要前来祭奠李中郎。”那名传令兵虽然脸带悲伤,但是内心却有一丝欣喜。

    这几日军中的传言果然是真的,当今天子已经把西凉军士当做天子亲军,要不然为什么李中郎身死,百官不来祭奠,而偏偏天子要来。

    董贼没心情的挥下手,叫退那士卒,想起这几日掌中天子的表现,更想起昨日女婿提醒他小心天子的书信。

    莫非文优之死,和天子脱不了关系,还是百官所做,或者真是由逃回来的伏兵所言,乃曹操所为。

    繁杂的信息冲击着董卓,让本来脑子不太够用的董贼,此时感到脑袋要炸开一般。

    “呜呼,文优先生,朕的子房。你如今去了,叫朕以后如何是好!”只见少年天子,大步的上前,走到李儒的灵官,唏嘘不已。

    看到棺材中,躺着的李儒,死状极其悲惨。

    刘协内心没有丝毫内疚,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若是朕输了,下场可能比这还惨。

    不过身为这个时空的政客,甚至是政客之中的头头,演技还是要爆发的。

    一秒钟不用,刘协的泪珠就在眼眶里打滚,满面凄苦。

    此时,刘协的伤感,灵前的众人皆可感受得到。

    一美艳少妇,站起身,娇娇柔柔的,擦干眼泪,至刘协边,带着一女孩拜道:“妾身董氏,携女李依参见陛下。”

    刘协伸出手,轻轻的扶起那少妇,那水蜜桃一般的尤物,竟是董贼之女,李儒之妻,真乃没天理。

    再细细一看,那少妇虽然满面凄苦,但是娇媚的眼眸中丝毫没有哀伤之意。

    握着那少妇的双手,白皙娇嫩,纤弱无骨,刘协不由得抓的紧了点,同时手心对手心的,摩擦了几下。

    少妇董媛似乎感觉到当今天子的调戏,脸色绯红,两只大眼睛像是会说话般的眨着,浓郁的悲伤中透出丝丝快意,粉红的嘴唇微微张着:“妾身代亡夫,叩谢陛下的知遇之恩。”

    说着,又要拜道。不知是少妇白白娇俏的小脚不着力,还是笔直浑圆的小腿跪着累了,董媛一下子就扑入刘协的怀中。

    少年天子顺势扶着,只感觉入怀的少妇,轻飘飘的。麻布的衣料,虽然没有柔软,但更是衬托出,少妇胸前的丰满坚挺,纤细的腰,修长的双腿。

    那丰满的身子充满了迷人的韵味,一双长睫毛下的大眼睛,水汪汪的蒙着一层迷雾,朦朦胧胧的娇媚撩人。

    不过董贼在旁,朕不好多动,否则这极品少妇今晚是跑不了的。

    “夫人,人死不可复生,请节哀顺变。以后若有何事,可与朕言。”说着,刘协将紧抱自己的少妇扶起,同时不忘在其细腻的腰肢上轻轻的捏了一把。

    “嗯~~~啊”

    这少妇难道久未经历人事,不然为何如此敏感。

    再看向这董媛,神眼娇媚,似嗔似怪,更似撩人。

    丈夫刚死,却还有心情调戏天子!

    莫非这位李儒之妻乃是汉版潘金莲······

    虽然这对奸夫奸妇的动作微小,但是董贼还是感觉有点不对劲。

    随即上前,扶住董媛道:“媛儿,咱家的心肝儿啊!放心,文优的仇,咱家此生必报。”

    说完,还带着点冷意的看着天子。

    “嘶”,这贼子,不会发现了什么吧?

    绝对不可能,如今李儒身死,贾诩心向于朕,董贼现在是无人可以为谋,怎么可能看出朕的谋划。

    那么,这应该是一次试探。

    “不知文优先生,死于何人之手,请董卿告知朕,朕即刻下诏,诛此人九族。”刘协一副恨天恨地的道。

    难道文优之死,真的与天子无关?

    “听回来的士卒说,是曹操所为,此贼在两军阵前,就是这样说的。”董卓还是有些疑心疑鬼。

    “这个曹贼,先前欲刺董卿,就罪大恶极;如今竟敢杀害朕的子房,真是找死。”刘协怒道:“来人,替朕拟昭,朕要诛杀曹操九族!”

    说完,招呼小毅太监上前,就要下旨。

    “好了,陛下,这些事情,咱家来办。”董贼挥了挥手,不复此前对刘协的溺爱,略带冷漠之色的道:“陛下请回吧,咱家还要和文优说会话。”

    冷眼的董贼,没有杀人的锋芒,也没有弑人的寒气露出,但是却让刘协背心发凉。

    稳住,朕此刻要稳住。

    “恩,董卿乃国之柱石,一切事情,卿可自决。”刘协顶住冷意的董贼,走上期,望着散发丝丝寒意的董卓,满脸真诚:“董卿还请节哀,不要劳累过度,朕的江山,还需要卿来护卫。”

    董卓不为所动,依然冷着眼,一挥手,示意天子该离开了。

    回到大鏊中的少年天子,摸了摸后背,发现背部已经湿了一大块。

    朕是第一次,真是第一次,感觉到董贼冰冷的杀意。

    如今李儒身死,虽然士卒言道,是曹操所为。

    但是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昨天下午,朕的一番撒娇打闹,扣下了徐荣,使得李儒不得不亲自伏击曹操,而导致身死。

    那么,在董贼的眼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凭借一些推断,感觉到朕是真凶;还有一种是相信“真相”,李儒死于曹操之手。

    接下来,朕就要消除董贼的疑心,让他坚信“真相”,而不是疑心疑鬼的四处怀疑。

    然而话又说回来,这个李儒真是对董贼无比重要,此人数出奇计,助董贼达到现在的地步。

    第一计就是在何进与宦官争斗之时,建议董卓进京勤王;第二计是劝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三计是建议擢用名流,以收人望,故荐蔡邕之才;第四计是示弱退兵,建议迁都长安;第五计则是,设计伏击联军,在洛水南岸,布下天罗地网,就等联军追来,而后关门打狗,一举歼灭追来之军,威震洛阳的联军,使联军不敢乱动,从而使西迁顺利。

    这李儒,何其奸贼,每出一计,就让汉室江山衰弱一分。

    朕诛李贼,真是一步妙棋也!

第五十一章:朕的女王() 
少年天子此刻在大鏊之中,思考着怎么洗脱嫌疑,再次蒙蔽住董贼,巩固好“父子之情”。

    忽然的,想起那个极品美少妇,那个刚刚丧夫的俏寡妇,那个在亲父面前、亡夫灵堂之前,勾引天子的妖媚女人。

    真是潘金莲在世啊,如此娇媚淫~荡······

    刘协之龙吊,腾的一下升起来,一时间欲火难断。

    从刚才董贼的表现来看,这位俏寡妇,乃是董贼的小女儿,深得董卓的喜爱,难道此女是他的小棉袄······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此女可堪大用。

    只要把这位东汉潘金莲收服,那么以后在蒙蔽董贼方面,甚至是诛杀董贼之时,此女可作为一个妙棋。

    既然这样,那么朕只好以身伺虎,委屈自身一下,做一个东汉西门庆。

    不过现在董卓还在李儒灵堂之前,朕现在不好对这个东汉潘金莲下手,但是······

    “小毅,你去外头看看,若是董相回到大帐之中,且有宴宾客的话,就回来禀报。”

    待小毅下去没一会儿,一只白玉般的芊芊玉手徐徐拉开帷幕,一张瓜子脸,双眉修长,姿形秀丽。

    这几日,妮子养的确实不错,原本的面黄肌瘦变成现在的容光照人,这就是爱的滋润!

    这个十八芳华的青春魅力的妮子,浑身上下竟然散发出一种成熟女性诱人的风韵。白嫩的脸颊上悬着似隐非藏的笑意,一双清澈的双眼荡漾着迷人的光芒,俏丽的眉宇间,却淡淡地倾泻出了一丝高贵典雅的气息,让人不敢轻起那亵渎之心。

    “嘭!”

    天子的龙弟再次翻腾而起,刚刚被那个少妇勾起的邪火再次爆发。

    没等妮子下跪问安,刘协就一把拉过她,拥入怀中,搂着软乎乎的身子,迫不及待的就去吻她的红唇。

    被天子调戏久了,妮子就不再害羞,玉臂勾住天子的脖子,主动的迎了上去。

    一阵长吻之后,妮子满脸春意,含笑着道:“陛下,啊~~~”

    “奴婢有事相告?”

    有事?先让朕过过嘴瘾再说!

    “朕想你了!”刘协轻声一笑,一口雪白的牙齿耀地妮子心慌;一双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更是让她心醉。

    从妮子身上飘来的阵阵处子特有的诱人体香,直熏得刘协昏昏欲醉。

    微风轻抚,一缕发丝调皮的掠过嘴角,妮子现在的神态说不出的娇羞妩媚。

    感受着胸口处传来的阵阵柔软,刘协心中泛起一丝的邪念,一双怪手上下游走。

    妮子直感觉,像是触电了一般,全身酥麻。

    不一会儿,喘息声就快要变成叫声。

    可惜朕已经立下誓言,不然肯定把你吃了。

    感觉差不多了的刘协,就没有再继续逗着妮子。

    再下去,不仅妮子受不了,朕自己也会把持不住,于是抱着妮子坐下,一双温柔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的澄澈眸子柔情地看着她:“妮子,不是朕不愿与你行周公之礼,而是朕早已立下誓言:十五岁前,绝不破身。”

    以为还要更进一步的妮子,此时突然听道天子此言,心里除了失落,更是惊喜,那双水亮的杏核眼已蓄满晶亮的水:“陛下圣明,先帝寿命三十有三,皆是过度纵欲而至。陛下若是能节制,必能超越先祖,重掌大汉。”

    “你这妮子,倒是什么都敢说。不过,朕就是喜欢你的性子,以后,这监督誓言之事,朕交由你监管。日后劝谏,不必理会朕是否在兴头上,直言而谏,才是朕的良妇。”

    天子额前两道眉毛泛起柔柔的涟漪,仿佛带着笑意,同时抬手爱怜地刮着妮子的鼻尖。

    良妇,陛下是想要将我视为结发之妻么?

    等到妮子甜蜜的“恩”下,刘协神色收敛,恢复一本正经之态:“你进鏊中,可有何要事?某非是陈姑娘那边~~~”

    “陛下圣明,奴婢也是刚刚得到陈姑娘的传讯。言:今日下去有一名叫‘邓展’的人,假扮亲军,和陈姑娘取得联系,说是此后就由两人接头,便于传达陛下之命。”

    妮子也是想起来,刚进辇时,就想禀报,没想到陛下一来就动手动脚,让她一时间忘了。

    “如此甚好,有王师傅在宫外照应,朕诛贼之事,就大有把握。”刘协心头大定,又嘱咐道:“等下传令下去,将一些侠士打入西凉军探子之中,里面会有人接应。”

    说着,刘协手指蘸了些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经典的希腊字母“π”,一脸严肃地指着道:“这是接头信号,一定要记住了。”

    再三确定妮子记住之后,刘协双眼舒展,透出满满的爱意:“妮子,你很是聪敏。不过这种情报之事,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每天反思一下,晚上跟朕说说,朕才知你进展如何。”

    “这情报之事,不是玩闹,而是关乎天下的大事,关乎大汉的未来,关乎朕的江山社稷。也关乎此后,朕与你能否修成正果,携手共建大汉。”

    良妇,携手······

    陛下今日之言,是在暗示她可以入住后宫,能与陛下一道,幸福的在这后宫之中,一直慢慢到老吗?

    可是我并没有倾世的容颜,甚至连美人都算不上,虽然有点小聪明,但也不足以让陛下看上我啊。

    还是,陛下仅仅只是打算利用我而已?

    纠结的妮子抬起头,湿着眼,朦胧的看着天子。

    却发现刘协此刻也盯着她看,那双眼珠,如夜的漆黑,但是透彻;似海的深邃,但是真诚。

    妮子的泪珠被天子轻轻的吸走,那温柔,绝非虚情假意。

    以后,我要快快成长,成为陛下希望的样子,成为陛下的良妇,成为陛下的携手共进之人。

    妮子脸上惑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坚毅。

    摸了摸妮子的耳朵,刘协也在深思。

    朕此刻绝非是在画饼,对于妮子,却是真心。

    在这国难之时,朕最不需要的就是花瓶,而是要有武则天之类的女子,在朕身边,助朕内抚群臣,外取天下。

    所以妮子,你需要成长,成为武则天一般的女王人物!

    那么朕的后宫,将会予你掌管。

    但!你可有武周之能,却不可有武周之志!

第五十二章:清河翁主(一)() 
夜幕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是缀在这毯子上的一颗颗晶莹而闪光的宝石。

    如此良夜,偌大的一处帐中,一对父女却无心欣赏,只是在轻声的交谈着。

    “父亲,没想到,当今圣上,如此大才,竟能吟出如此佳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女子,柔声细气。

    只见那女子,肤凝雪,黛若烟,一双灵瞳,如玉如珠,倒映在谁的眼眸,谁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是啊,圣上不仅聪慧,更是怜民节俭,真是我大汉百年一出的圣明天子。”蔡邕摸着稀稀的胡须,满眼爱怜之色:“我儿,你看,圣上此诗该取何名?”

    蔡琰紧蹙黛眉,像是伤感的冬天,单调的白色,萦绕着大地,让人止不住的升起爱护之情。忽的,眼角微微张开,笑意铺满,似亮丽的月光,白花瓣中滴润的珍珠花芯,铜红色花蕊,仿佛都能嗅到白茶花淡淡的清香了。

    “不如叫《悯农》,父亲你看可好?”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莲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嘴角上扬起美丽的弧度。

    蔡邕看着自己的女儿,是那么的温雅玉润、丽质天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本该是受夫爱护的。

    可是如今······真是红颜命薄!

    没等蔡邕感慨完,就听帐外一士卒言道:“蔡中郎将,国相有请?”

    “恩,知道了。麻烦跟董相说声,蔡某就来。”蔡邕对着帐外喊着,而后向着女儿说道:“我儿,等下就呆在这帐中。为父未回,不可外出!”

    有些西凉军士,残暴不仁,自家女儿天香国色,可不能被某些贼军玷污了。

    只见蔡琰扬起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轻轻的晗了下头。

    蔡邕蔡伯喈,收拾一番,就往董卓大帐前去。

    路过一火堆处,看见三个老家伙围成一团,说着什么。

    “当今天子,真乃贤明纳谏的明君”

    “是啊,圣上言:古之明君,必有三镜。”

    “不错,陛下要某盖勋为圣上的人镜,忠心劝谏,不可有私。”

    “陛下年仅十三,竟有此等开阔见识,善于纳谏。看来圣上不仅有文帝节俭之风,更有齐威王霸主之气。”

    这三人看到蔡邕过来,不由得停下,都在漠视着蔡伯喈,甚至有一断须老者,更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

    蔡邕身为一代大儒,养气功夫是十足的,而且这三位又是先皇重臣,分别是盖勋、朱儁和皇甫嵩。

    招呼三位老将一声,不管三人的冷意,依旧的向前走去。

    没等蔡邕走开,就听盖勋臭道:“堂堂一大儒,今且为坐下老狗。”

    皇甫嵩忙拉住盖猛人,一脸惧怕之色;朱儁只是在一旁苦笑着,这位老友,就是如此,直言口快。

    此等污蔑之言,蔡邕似乎没有听到一般,快速的向着董贼大帐移动。

    皇甫嵩言陛下有齐威王之风,而那齐威王乃是战国时期霸主之一,一生广开言路,纳谏无数。

    陛下所言:古之明君,必有三镜。不知下去是何言,当今圣上,看来又是有千古名言流出。明天好好的去打听一下,定要知道完整之句,好与我儿文姬探讨一番。

    “下臣蔡邕,拜见国相。今日听闻李中郎身死,望国相节哀,以国事为重。”来到董卓帐中,蔡邕一鞠而道。

    “伯喈老弟,放心,咱家知道。”董卓扶起蔡邕,指着旁边的席位:“咱家等你好久了呀,来,坐下聊聊。”

    等俩人坐下后,董卓急忙忙的问道:“伯喈老弟,学富五车,不知可有听过哪个先贤说过:古之贤君,必有三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董卓如此之急,似乎极其渴望得到答案一般,更像是想要知道那个先贤是一定存在的。

    原来如此,此言竟是这般,让人闻之,如饮美酒。看来陛下此人,纳谏之风还要高出齐威王一截。

    当今少年天子,不仅知节知俭,更是善于纳谏,真有古之明君之风。

    可是董卓,为何问是何先贤所作,莫非当今天子是在蒙蔽董卓,就像那四句悯农诗。

    “哎呀,伯喈老弟,在思考什么呢?”董卓扬了扬手,拉醒蔡邕。

    “禀国相,此乃战国时期齐威王,昔日广开纳谏之时,诏令开头之言。”蔡邕心头一跳,猛然想起什么,而后编造起来:“当时威王下令,能当面指出国君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国君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国君过失,给下赏。”

    “哎,不对啊。这个咱家也知道,只是没有‘三镜之说’,只有‘三赏之言’。”董卓盯着蔡邕。

    “国相不知,那‘三镜之说’,当年在始皇时期被焚尽,只留下‘三赏之言’。下臣是在石渠阁,偶然翻阅得知,但是不知真伪,所以没有声张。”

    蔡邕凭借强大的知识存储量,迅速脑补了这么一段故事,而其真实性差点让他自己也当真。

    “不知相国,是从何处听到此言?”蔡邕抽动着老脸,假装疑惑。

    原来如此,那石渠阁乃皇室藏书之地,当年蔡邕为议郎之时,估计是在石渠阁得知,不过就是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