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呜咽的天子,把泪水和鼻涕,沾湿了李儒袖子一片。
董卓和李儒这两翁婿四目相对,俱是惊愕。
“朕应该早就要知道,董卿是为朕好,李爱卿也是如此。”只见天子痛苦流涕:“父皇驾崩后,何氏欲杀朕,如不是国相相助,朕恐怕早已见父皇去了。以往宫内宫外皆道董卿不是,蒙蔽朕听。可是朕晕厥后,唯有董相不顾繁忙公务,悉心照顾,朕错怪卿等了。”
说着,松开李儒,扑入董卓怀中,嚎啕大哭。
此时董、李二人,看道此景,心中所思,大有不同。
董卓抚摸着刘协的头,想起二十几年前夭折的儿子,也是这般大,也是一样依赖自己,若不是自己强行送他去······
董卓内心深处隐藏几十年某些东西正在被激发,年近六旬的他也是紧紧抱住刘协,眼泪噙入嘴边:“咱家此生定会好好保护陛下,但不叫陛下受一丝委屈。”
一旁的李儒看着这一切,心中无比复杂。内心深处他说,这一切都是陷阱,主公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篡位;但是看到此情景,主公与幼儿皇帝近日表现,又视乎有回旋余地。
但是主公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不是自己推动的结果吗?
为了董氏一族的未来,为了自己日后的大业,大汉皇室必须要灭亡。
不一会儿,满眼挣扎之色的李儒迅速恢复冷静之态,只是低头告退,下去布防去了。
刘协哭过一阵后,抬起脸,发现董卓双目紧闭,似乎已然睡着。拿起袖子,替董贼擦干泪水,帮他整理了一下衣服,便坐在一旁思考着。
却不知可有发现董卓那一现又隐的笑意。
不久后,董卓呼声大起。
此刻刘协方松了一口气,看来董卓是真的睡了。想着今天的表现,可能暂时稳住了董卓。
但是李儒呢?恐怕此人恐怕已经在磨刀霍霍了。
朕真的太心急了,没有摸清状况,没有分清敌我之势,就急忙的表露自我。
早就应该想到,从李儒教唆吕布洗劫皇家陵墓和公卿坟冢来看,除了是想要彻底的收服吕布之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把董卓的称帝之路,向前的推进了一大步。
看来李儒、李文优,是铁了心的打算灭亡汉室。
既然如此,那么在不久的未来,要么李儒死,要么朕亡。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灭杀李儒,除去董贼智囊,为诛杀董卓做好准备。
确定好了诛董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是跟着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去。
辇车轻摇着向前,刘协收敛住心神,反思刚才的表现。
以后,朕绝不能如此心急,如此急于暴露自我。
对敌人装傻充愣,示假于敌,但是又不能过之,因为过犹不及;对汉之忠臣,则必须显示能力,以慰臣心。
虽然大汉江山将倾,但是如果群臣知朕之贤明,则大汉再兴,不再是梦。
想到此节,刘协又哀叹自己随机应变不足,阅历不深。自己前世虽然自称………略通古今,但是作为一个在校机械硕士,交流圈子不够,又未出真正走出过校园历练。
人心险恶是知道,但又何尝经历过呢······
不过也无须心灰,灵活的手段和丰富的阅历,朕都可以获得,就是需要生活多多的历练。
按照后世阳明先生的观点就是………知行合一,知在行中的,行在知中验。运用所知,结合实践,多多反思,尽早成长,方可护住江山不倒,臣民不再枉死。
不过要命的事,容朕成长的时间已不多矣,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朕要么身死,要么再掌大权,若不能成长为一代雄主,悲剧便会尾随历史而来。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而朕要走的,便是改变或者引导历史潮流之路,一条看似通透,却是无比艰险之路。
从诛杀董卓,吞并诸侯,到一匡天下,开疆拓土,进而重开大汉盛世。这一路,不仅仅是大汉再起之路,更是自己成长之路。
这一路,要抛弃的东西,可能是前世最在乎的;而要掌握的东西,可能是以前最唾弃的······
第四章:夜宴()
在辇中,天子一边反躬自省,一边思考如何忽悠董卓。刚才董卓的表现,大有异样,具体何为,虽有不解之处,但绝对跟“亲情”有关。
董卓年近六十,却无子嗣,虽然在世间流传说:董卓………乱国奸贼,上天必降大灾罚之,断子绝孙,日后必被点天灯而死。
传言虽有所不实,但是日后董肥肥的确被点天灯,烧足了三天三夜。
根据少年的记忆,董卓本有幼子,就是但在几十年前夭折,此后便再无子出。
看是今天,董卓在某一瞬间,把朕当做其子,不然凭此獠的本性,断不会做出如此之事。
如此的话,忽悠住董卓确实有所可能。
以后一段时间,朕不仅要装孙子,更要装儿子了······
龙辇滚滚往前而过,就像时间一般,一去不复返。
路边百姓的哭声和军士的打骂声时不时传入辇中,一遍又一遍的挑战当今天子………刘协的极限,幸亏此时身旁只有一熟睡的董贼,不然天子铁青脸上的狰狞之色怕是会让董党之人惊心不已。
闭上眼,少年前世记忆中的一些片段不由再次浮现,有被贼人活活煮死,而后被董贼大快朵颐;有袁氏一族,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有都城洛阳,火光连天,哀嚎延绵数百里。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冲击着这个来自21世纪和平年代之人,纵然前世今生刘协都不是脆弱之人,但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人反胃。
屏住呼吸,刘协深深的进入沉思之中。
来此乱世,必会遇到数不清的阴谋和杀戮。若想真正的成长起来,为一代雄主,那么厮杀就不可避免,血淋淋场面也会时常看到。
如此,再次回味那些血腥的场景,刘协也觉得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是还有一丝渴望,渴望着鲜血,渴望着杀戮。
再次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杀戮之气。
朕终有一天会步入杀道之中,但决不是今天!
夜色降临,肚子在抗议,而用膳时间也将至,今晚有要事需做,而一旁的董肥肥就是关键,为了让他配合,装装儿子吧。
刘协轻轻呼唤醒董卓:“哎呀,咱家竟然在龙辇中睡着了,咱家该死,陛下恕罪。”说着翻身起来就要行礼下拜。天子伸手拖住,却发现董卓已经止住,看着脸上布满笑意的董胖子,哪有丝毫歉意。
天子不露怒气,拉起一张“真诚”笑脸:“国相为朕操劳久矣,如今又伴驾照顾朕,有所劳累,在所难免,朕岂有怪责之理。董卿如此待朕,朕岂能不尽孝。”言罢扶起董卓。
尽孝!!!陛下是口误,还是······
这几年的夙愿难道要达成了吗?一贯见过风浪的董卓,此刻内心也是止不住的激动。
“董卿,这几日朕亦是未见众位公卿大臣,怕流言将起,不若今晚宴请众大臣,以消慌恐,卿以为如何?”刘协试探的问着。
要请那群伪君子,董卓内心深处是不愿的,但是看到一脸期盼之色的天子,想起刚才天子的所作所言,为不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份美好,董卓便应下:“一切按陛下之意,咱家这就去叫人准备。”
董卓走后,刘协脸上露出久违的喜色,看来刚刚的推断是对的,想当年,董废皇兄少帝而立朕,除了显示其权势之外,当初自己的封号“董侯”以及是被董太后所养又是另一大原因。
因为董卓和董太后是同族之人,所以在董贼心里,恐怕是想凭此关系,来拉近和朕的距离,好掌控于朕。而且很有可能,在朕登基之前,董太后和董卓还达成了某种交易。
毕竟董贼废皇兄少帝,弊处何其大哉。
若是为了展示权势,而行废帝之举,何其蠢也。能混成大汉第一军阀,进而掌控洛阳,口衔天宪,令众诸侯眼红嫉妒不已的董肥肥,会看不到这些弊端?
那么董贼废帝,就是公私皆有了,于公是为大汉立一个贤明天子………朕也;于私有两个方面,一则显示权势,一则幼儿皇帝容易控制,何况这位天子未登基前还顶着一“董侯”之衔。
刘协忽的又想起一手养大自己的那个慈祥老太太,如今已撒手人间,却他没有来得及尽孝,而对前世的父母亲也是,难道注定………朕是不孝之人?
胡思乱想一阵后,只听外界礼乐大起,刘协忙收住心神。随后又有太监来引路,行至夜宴之地。只见高台之上,有两桌席位,正中央的便是天子的宴席,那么左手边略低一处就是董贼席位。
百官席位俱在下方,中间一些宫女在轻歌曼舞。
高台之下,百官俱在,有太傅马日磾,司徒王允,司空杨彪,人中吕布,也有董卓其弟董旻、侄董璜,而李儒因为要布局暗算联军,便不在场。
李儒不在,等下谋划之事便有八、九分把握,真是天助朕也。
一路走来,三公九卿大臣只是轻轻抬头看了下安好的天子,便不再有其它;反观董氏一族,俱是满面喜色,一度春风得意之感。至龙椅边,转身面向大臣,百官行礼,免礼就坐后。
刘协看着旁边的董卓,正在其座位上一反常态,不再骂骂咧咧,不再急于展示权威,反而自饮自乐。
看着这冷清而又诡异的场面,于是便道:“来人,在朕旁设一席位。”
而后对着董卓:“董卿,且到这里来。”
董卓点头后,便有太监移动坐位,董贼表谢后,拍拍屁股,大大咧咧的坐下,亦是不言语。
刘协只好作开宴之语,抬起手中的酒杯,先对着董贼,然后顺势对着百官。
“前几日,朕身体不适,到让诸卿担心了。今日夜饮,一则表董卿为国操劳之功,二则叫诸卿安心,朕已无碍。”说罢,一饮而尽。
董卓言谢后,先饮一樽,气氛才有些活跃,随后轮到百官,说的就是一些“陛下自有上天和祖宗庇佑,定然会福寿安康”之类的话。
酒桌上氛围搞起后,不论是何种场合,在哪个年代,都是热热闹闹的。
大臣们不知是假装还是确有其事,反正底下是一片热闹之声,期间还有逗比吕布耍了几把剑助兴。
有心的大臣都在默默的关注着,眼前的这个少年天子,今日行为,和往日大有不同,不知陛下今天到底想何为?
看着一脸漠然的董卓,刘协知道,装儿子的时间到了。
只见当今天子,拿起手中筷子,夹起一片猪肉,放在董卓嘴边。此时的董卓也很是意外,等到刘协扬了扬手,一脸愕然的董卓才张开嘴,吃下这道不知是恩赐,还是包含“亲情”的猪肉。
吃完肉的董卓,脸上倒是荡漾着某种幸福的色彩。
大臣们看到高台之上的权臣和幼儿皇帝,此刻宛如一对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父子,如此父慈子孝的画面让群臣更是不明所以。
末席有一面长无须者,更是一脸讶然之色。
原本有些喧闹的酒宴此刻又复平静,可是这平静之下,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却叫人不得而知。
第五章:曙光(一)()
一片小小的猪肉,当然不足以喂饱董肥肥,但是那份肉所包含的“亲情”却使得董卓心满意足,满面红光。
看着满脸真诚之色的少年天子,二十年前的场景再次浮现在董卓眼前,令其失神半刻有余。
只见刘协又欲夹起牛肉,似是想要再喂,董卓急忙先天子一步夹起牛肉:“陛下恩赐,咱家无以为报。这牛肉肥美多汁,陛下身体才好,此肉可强筋健骨,补血暖胃,陛下尝尝味道如何。”说着,缓缓送至刘协嘴边。
刘协微笑着张开嘴巴,吃下这位权臣的还礼。但是也不回谢,只是眼睛和脸部都布满笑意,似乎一副理所应当之样。
吃完牛肉,双手摆在腿边,略微打个嗝,身体轻轻前后摇了几下,轻轻的甩着腿,做出一副撒娇之相,指着桌上的一道菜,说道:“此乃何种鱼,竟如此大块。”
“陛下,这是鳖鱼,在黄河中捞起,足有百岁之龄,可谓大补之物。”董卓言罢,又一脸幸福的夹起甲鱼肉,小心的挑掉骨头,还放在嘴边,轻轻的吹下热气,一副期盼之色的送到天子嘴旁。
坐下的董氏一党这时候觉得脑袋不够用了,这样大反常规的场景真是让他们的大脑短路了,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天子这么爱护国相了,什么时候开始天子不怎么仇视我们了,一直暴戾的国相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一副慈祥之态了。
这些问题像一万头草泥马在他们面前奔腾而过,留下的只是莫名其妙。
但是底下的汉臣们可不这么想,如果说一开始陛下的表现有些奇怪,但是刚才的行为却是让在座的有识之士豁然开朗。
当今天子不仅是在忽悠董贼,也是在向众公卿大臣示意,示意作为天子的成熟与睿智,更是向大臣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先蒙蔽董贼,再徐徐而杀之。
众大臣想到此节,原本宛如一滩死水的夜宴氛围,瞬间高涨起来,觥筹交错,人人脸上笑意不止,倒是董贼的亲属有些谔谔然。
一顿宴罢,吃的众臣五味复杂。忽然外部有哭喊之声传来,接着又是一阵骚乱,只听坐上天子道:“不知发生何事,使得百姓如此哀嚎,董卿可否差人一观?”
“陛下,不过是些贱民罢了,待咱家叫人打发了,定不叫此等乱民打扰陛下兴致。”说着董卓就要吩咐吕布去驱赶百姓。
没等董卓吩咐完,刘协便执住董肥肥的手,说道:“董卿,百姓拖家带口随朕西迁,朕岂有相弃之理,不若差人前去,看百姓有何请求。”
虽然被搅了宴会的兴致,但是架不住天子的苦苦要求,董卓不知道那群任其西凉将士随意打杀之辈,天子却为何如此在意。不过刚刚和天子的“幸福”时刻打消了董卓往下想的念头,只好下令让人前去一看。
不久后,来人禀报,原来是一对夫妻相继饿死,唯有留下一女在大哭,其余百姓感同身受,也是一并伤心流涕。
“不想却是如此,昔日文帝有言: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如今百姓饥寒交迫,叫朕如何安心。”说着,坐上的少年天子掩面而泣。天子一哭,群臣自乱,不少大臣亦是跟着大哭。
“呔,有何好哭的。一群贱民而已,死了就死了。在说有咱家在这,谁敢乱来。”董卓看着底下一副哭丧的场面,不由起身大声喝到。
在董贼的淫威之下,场面一度平静,更没有大臣敢于当面驳斥其言论。
众大臣当然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董贼之过,可是早已习惯沉默的他们,谁又会为民请命呢?
喝住完众大臣,董贼又回过头,轻声安慰刘协:“陛下,不要当心。有咱家在,没人可伤圣上。咱家可不怕民变,当年黄巾之乱,咱家不也平定了。”
真不要脸啊,董肥肥。黄巾之乱时,卢植围困张角,久攻不下,然后换你丫上阵,被狠揍了一番不说,要不是刘备三兄弟赶到,你这猪头早就不保。再说,黄巾之乱平定者,乃皇普嵩也。
不理这货的无耻,刘协止住哭声,起身执董贼手:“国相息怒,不若招那名孤女上前,朕有话要问。”
董贼虽然不知道这位天子的目的,但是看到其一脸的坚毅之色,又让其想到几十年前夭折的幼子,太像了,真是太像了,怎么都是那么的倔强······
就是因为太像了,咱家当初才会不顾一切的推陛下上位,哪怕是因此得罪了整个天下,咱家也不惧。
失神中的董卓也不知为何,直直的点头应下。这倒是惊住了在座的大臣们,什么时候董贼如此好说话。
众臣举目望去,发现不少人恐怕已经猜出这位少年天子的举动,但是他们担心的是这样会打草惊蛇吗?
就在这杂想之际,有一蓬头垢面,身着麻布粗衣的瘦弱女子被人搀扶上前,只在御前低头跪下。
“朕问你,西迁之时,为何不带足粮食。”刘协假意问起。
“民女家中并无余粮”这个身材单薄之瘦弱女子,一脸漠然的答道。
当然没有余粮,这年头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何况是你一苦困之家。
“既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刘协神色极为淡然,语气轻飘飘的。
何不食肉糜?这句话一出,便让此瘦弱女子抬起其高傲的头,看着眼前风轻云淡之色的天子,一股绝望的气息涌向心头,眼泪随之而下,洗过那由炭粉抹过的双颊,留下两条白皙的肌肤莹莹生辉。
另一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众大臣,听到被寄以厚望的天子说出如此诛心之话时,无论内心作何感想,脸上表现的没有什么异常。
这就是差距啊,老百姓和政治家的差距,再过几千年也拉不平的差距。吐槽完后,刘协也不想再逗众人,尤其是那个善于自我保护的瘦弱女子。
“此诛心之语,乃弘农王兄昔日所言。朕初听闻时,虽尚年幼,然却力驳之。”刘协不要脸的道。
弘农王,就是汉少帝刘辩,刘协的皇兄,无论怎么说,刘协当初都是踩着其尸骨做上这个皇位的。向死去的兄长泼脏水,于情于理不合,可是如今天下皆思少帝,皆言少帝。到让刘协这个皇帝之位,坐得有点名不副实。
诛杀董贼之后,刘协就会重掌大权。而后与诸侯争锋之时,继承皇位的正确性就有待商榷,倘若到时候诸侯另立新帝,朕将来会很受束缚。
所以为了朕皇位的来源正确,为了大汉江山,只好将污名泼向刘辩,不仅是现在,以后也是要。
只有把刘辩彻底塑造成昏庸无能,不足以继承大统的角色,朕的皇位才来的正统。
第六章:曙光(二)()
舆论这个阵地,你不占领,敌人就会拿下!………毛太祖语录。
要想掌控好舆论,明里暗里都要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想到此,刘协决不会让此阵地落入世家大阀之手,否则日后行事定会束手束脚。
而且此刻的少年天子,已经初步定好了计策,在以后如何拿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