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匠户带来?”陈先同差点没喊出来,心里自然疑窦丛生。
“记得,来的时候要乔装打扮,把这些人混入商帮队伍里,不要被旁人发现。”没理他,朱慈煊再一次嘱咐道。
一连串的吩咐让陈先同心里塞满了疑问,他们是北上购货,又不是北上买人,太子殿下要这些人干什么?
陈娇娇也蹙着眉望向朱慈煊,一双美目转来转去,自然是一样的糊涂。
事实上,这些工匠,朱慈煊很需要,非常需要,他要靠大批的工匠建立工业基础,没这些熟练工人,一切无益于空中楼阁,连最基本的炼铁都很困难,更别说朱慈煊还想着修建一座新城池了。
所幸,交给陈先同的这项任务并不困难,明朝施行的是匠户制度,这些人自打生下来,祖祖辈辈都要干这一行,所以,匠人是身份是公开的,找到他们并不麻烦。
麻烦的是如何带来?
朱慈煊开出了他的条件,“只要他们同意南下,每人给十两银锭,到达东吁后,再分五亩土地,如果有家眷一并南下者,按人丁头目,一人发一头牛犊,免征赋税三年。”
这个条件可谓优厚至极,陈先同瞠目结舌,眼珠眯了眯,更加摸不清太子殿下的心思了。
朱慈煊自不会解释太多,一切招办即可。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朱慈煊需要用这种方式壮大自己的实力。
吴三桂大军攻占云南之后,俨然成为那里的土皇帝,为了笼络人心,他纵容部下,烧杀掳掠,大发战争财,数百万云滇百姓因此深受其害,激起了各民族的反对,一时间各地土司纷纷举兵拥戴,明里暗里都在支持明朝军队,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把普通百姓推向了朱慈煊的怀抱来。
他有信心通过这种方式招揽更多的人。
“陈先同”
“鄙人在”
“这一次北上出缅,不要走铁壁关,孤为你指一条捷径。”
朱慈煊最后的话,让本就发呆发愣的陈先同再次迷惑起来。
————————————————————————
ps1:上一章有点漏误,已经改正,问题不大,同时,欢迎大家指正,《太平洋》的成长需要我们同行。
ps2:有人问主角会不会一辈子窝在东南亚?成为酋长皇帝?哈哈,怎么可能?简介里说的很明白了,“凡日月光华拂照之地,大明永不落。。。。”,详情请看本书的简介及封面。
第五十五章 泼辣女人之怒()
天黑漆漆的,王宫四周的守备依旧森严,千人营的兵卒恪尽职守,脊背上始终绷着弦,如同黑夜里的“夜枭”,按时按点轮换着岗位。
从缅宫里一出来,陈先同没来得及长舒一口气,便脚步匆匆地向家赶去,浑身的肥肉一颤一颤的,手里却死死捧着一样东西,太子殿下说了,这东西只有他一个人能看。
什么东西呢?一个竹筒,确切是说,是一个盛放着物品的竹筒。
太子没有言明,而是让他自己看,自己领悟。
捧在手里还不够,在半道上,陈先同又把它揣在了怀里,用外衣裹着。
陈娇娇紧跟在他身后,一步不停,手里也拿着一件东西,自然是那个放有王宫特供文薄的盒子,这东西有多重要,作为商帮的接班人,陈娇娇再清楚不过了,现在想想还觉得这一晚不可思议,就像被人推到了悬崖边上,一只脚在外面悬着,然后又被同一个人拉了回来,顺便给了一点点奖励,无形的压迫感让她无法释怀,刚才在房间里,她一直冒着潾潾香汗,苦也不是,乐也不是,心情颠三倒四,考虑她那直率的性子,这种情况的确稀奇。
所以,从缅宫里出来,二人都觉的身上轻了三两斤,走起路来也健步如飞。
回到陈府,伙计和管家结结实实吓了一跳,老爷小姐居然。。。回来了,满院子的灯都亮了起来,陈先同那十几房侍妾赶紧奔了出来,抱着自家老爷就开始哭,陈先同理都没理,推开人群,一个人进了里屋,然而“啪”的一声,把门关紧。
他的心思都在怀里的竹筒上。
小心翼翼的打开盖子,把里面的东西抽了出来,借着灯光,他看清了这是什么东西,一张地图,上面弯弯曲曲画着一条路线,由南到北。
“这就是殿下。。说的捷径?”
陈先同走南闯北,自然对滇缅的地图不陌生,上面画着的正是这一地区的地图,顿时联想到太子殿下最后的话。
“这。。这条路。。。”
盯着地图,陈先同先是惊讶,然后皱起了眉头,最后啧啧称奇,这条路线巧妙的避开了铁壁关,几乎是在群山之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前所未有,他从来没见过,更没听说过。
如果走水路,再转陆路,从山道中经过,路程不仅比原先少了一半还多,所有的征税关卡都可以让开,而且,有山林掩映,他们的行踪不可能被人发现。
真是一条密道!
如此一来,那些匠户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带到东吁,想到这,陈先同长舒一口气,之前他还有所顾虑,那些人一旦被发现身份,按照东吁的法令,偷渡之人不但要判死罪,整个商帮也要连坐。
地图是太子给的,陈先同自然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不再犹豫,他当即吩咐下去,三天后,商帮正式起行。
一晚上,陈先同笑醒了好几次。
。。。。。
翌日,陈先同起了一个大早,带着人亲自到码头去。
商帮已经停工几个月了,工人先后闹了几次罢工,要瞅着就要分东西散伙了,陈先同一道命令,把他们招了回来,并且许诺他们,此行过后,不但拖欠的工钱照单全发,每人还要加三成分红。
这消息无异于平地一声雷。
不得不说,陈先同的信誉还是有的,不少船夫都在商帮里干了十几年,老太爷在的时候就给陈家卖命,一点没感情那是假的,大家一商量,决定再上一次贼船,谁叫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得了分红才能解燃眉之急,一时间,所有人都热火朝天动员了起来,往船上装填着运货的大箱子,马匹什么的也陆续赶了上去。
总算有了点做买卖的样子,陈先同心里美滋滋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那副脸皮也揉成了哈哈镜的模样。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树上的蝉吱吱叫,陈先同一早上都没觉得饿,这时候肚子却咕咕叫,所幸,府上已经备好了膳食,来之即用。
陈娇娇无精打采的从门后走来,像小猫一样伸了个懒腰,越发映衬着身姿俏美如弓,她大大咧咧坐在老爹面前,拿起筷子,忽又放下,“爹,你去码头了?商帮怎么样了?”
陈先同把一块肉填进嘴里,嘿嘿笑道:“陈府有你这位少当家在,他们敢不答应?”
“呵呵”
陈娇娇面无表情,冷嘲了一声,对陈先同的臭屁笑容置若无睹,“爹,咱们已经拖欠了二万两白银,他们还肯待着商帮里,一定是爹的脸皮厚,把他们说的无地自容。”陈娇娇昨天晚上看了一宿的账本,把陈家的家底算得清清楚楚,也自然清楚商帮的窟窿有多大,再加上软禁那几天,她一直提心吊胆,所以一觉睡过去,日上三竿才起来。
“你这丫头,没大没小。”陈先同没生气,一来是因为在他这个宝贝千金面前,他实在生不出气,二来,如果斤斤计较,事事挂怀,那他不还得气死。
“两万两算什么,这一趟下来,少说这个数。”陈先同伸出了五个手指头,神神秘秘。
“五万两?”
“还不包括那位太子小爷和佛郎机人做生意分得红利。”陈先同又伸出了三根手指头,“再加上这个数”
陈娇娇不说话,扒拉着饭,心道,那位太子殿下怎么就瞧上了老爹这份德行?
“东家!东家!”
这时,院子外忽然传来了呼喊声,老伙计来报。
“裴府的大管家来了!”
一听“裴府”二字,陈娇娇的脸顿时阴了下来,陈先同看了她一眼,没把“亲家”两个字说出口。
“见一见也好,早晚。。。。”陈先同的声音低之又低。
“要见你见!”
陈娇娇就要起身,那位裴府的管家已经来了,身后掂来了几个大箱子,一打开,都是金镯子银锭子,陈先同瞅了一眼,眼里冒金光,心道裴家的聘礼还真不少。
“给陈老爷磕头!”
裴府管家一进门,就跪在了地上,头磕的蹦蹦响。
陈先同笑意融融说道:“两家见面什么时候兴磕头礼了?你起来吧,娇娇过去之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陈娇娇跺了跺脚,把筷子甩在陈先同的碗檐上,清亮脆响。
裴府管家并没有起来,而是咽了一口唾沫,老半天才说道:“陈老爷恕罪,这是裴府的赔罪礼。”
“赔罪礼?”陈先同愣了愣,没听明白。
“二少爷身染疾碍,下不了床,已经送去了乡下静养生息,这病来的猛,大夫说没个一两年怕好不了,家主担心少爷,更担心陈老爷你,请陈老爷另择良婿,莫要误了小姐的终身大事!”裴府管家一口气说完,觉得自己都提不上来气了。
满场俱静!
站在一旁的老伙计面容呆滞,陈府的丫鬟下人一个个愣住,就连裴府随行的搬运夫也觉得自己尴尬至极,浑身淌汗,更别说作为当事人的陈先同和陈娇娇了。
身染疾碍?下不了床?任谁都能看出这个裴府退婚的托辞。
奇耻大辱!
“好你个裴世祥!”
“啪”的一声,陈先同重重拍了一下桌子,气的浑身直打颤。
“你。。给一句明白话,裴家是不是要毁这一桩婚事!”
裴府管家把脑袋摁在地上,不敢言语,深知自己这么一说,恐怕就出不了陈府的门了,这怪谁呢?陈家倒了大霉,这件事已经在阿瓦城传的沸沸扬扬,不但惹了天朝太子,还被软禁了起来,昨夜放了回来,这时候谁沾染上陈家,谁就跟着倒霉,这时候再取一位陈家的小姐,值还是不值?答案一目了然。
即便家大业大的裴家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陈老爷息怒,裴府已经带了足够的道歉礼,足够陈府渡过难关。”管家站起身来,努力笑了笑,然后躲在那些箱子后面,脸上担惊受怕,唯恐变成受气包。
然而,还是。。。
“陈家再穷,也沦落到让你们可怜的份上!”陈先同怒不可遏,大吼一声,“给我滚出去!”
“告辞。”
消息已经传达到了,裴府管家转身要走,从此之后,两家就要结下梁子了,哎,这也没办法。
“等等!”
一道冷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自是陈娇娇,她脸上既没有被羞辱后的沮丧,也没应有的愤怒。
“娇娇”
陈先同知道这时候才最让人担心,忙道:“裴府不是东西,爹发誓,以后给你找一个好的夫婿,比他陈家少爷好一万倍。”
陈娇娇没搭理,迈着步子走到裴府管家的面前,用一种几乎平淡的语气问道。
“裴府是不是要毁婚?”
这个问题,裴府管家自然没法回答,要是说出“悔婚”两个字,裴家就要背上失信的罪名,颜面扫地,话都说这个份上了,怎么就不明白呢?
“陈小姐何必。。。”
“是还是不是?”质问声再一次传来。
管家默默不答。
“好,既然你不说,那婚事还就作数,我明天就到裴府去,看看我那‘夫君’到底如何?如果真病了,守一辈子活寡也认了,要是没病。。。那我就让他永远也下不了床。”陈娇娇脸上忽然添了一抹人畜无害的笑容,瞧的人心里直发颤。
裴府管家顿时吓了一哆嗦,浑身冰凉冰凉的,陈家大小姐的威名一向远扬,说的可不是假话啊。。。
陈先同知道这事无可挽回,娇娇说的是意气话,但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看着自家宝贝那副模样,陈先同心里委实心疼的慌,都怪当初自己鬼迷了心窍。
“阿福叔,连人连东西都扔出去!”
陈娇娇转过身去,冰清无暇的脸上终于起了一丝鄙夷,“别叫我看见裴家的人再迈进来。”
裴府一行人连忙带着东西出了陈府,一路上,丢三掉四,狼狈之极。
“娇娇,爹。。。”陈先同嘴里说不出来话。
“爹,我不怪你,陈家没有儿子才会让人这么欺负。”
陈娇娇一把将头上的发饰扯了下来,两支大耳珰撞在一起清脆作响,“三天后,我要跟商帮一同北上,男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本卷完)
第五十六章 麟趾卫()
“陈先同走了?”
“禀殿下,五天前就走了。”大殿一角传来锦衣卫的汇报声。
“他腿脚都是利索儿,走到哪里?”
“瓦江北岸,距阿瓦城六十里。”
“知道了,叫咱们的人盯紧了,半月一传。”
“是”大殿内再次传来锦衣卫的应答声,“属下这就去办”
在陈先同的商帮里安插眼线,自然是朱慈煊的吩咐,他倒不是信不过这位口无遮拦的大华商,纯粹是怕中途出了岔子,小心点总不为过。
镇抚左使王猛汇报完,启身告退,留镇抚右使邢康一人在议事房内,朱慈煊还有话问他。
“麟趾卫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巩昌王从军中挑选了一千五百人,缅臣遴选了一千二百六十人,算上千人营,麟趾卫第一期一共三千八百人,十九个百户所。”邢康一五一十地答道。
朱慈煊点点头,邢康没有让他失望,这件事他挂怀了好几天。
要练兵自然需要人手,组建亲军“麟趾卫”就是第一步,其人员组成除了明朝军队外,还包括戒赤乌推荐的缅甸寒族子弟,主要以汉人居多,具体编制虽与锦衣卫相同,但不设镇抚使,官阶也比锦衣卫低一级,从一开始,它的定位就是锦衣卫的预备军团。
朱慈煊规定,从今以后,锦衣卫只有八百人,永成定制,一人不多,一人不少,下辖麟趾卫,采用上出下替的原则,也就是说锦衣卫未来的人员补充将只会来自于麟趾卫。
届时,每一个挑选上来的锦衣卫成员,都是麟趾卫三千八百人中最优秀的存在,精英中的精英,而与此同时,锦衣卫中如果有不合格者,也会被下放到麟趾卫当中,由下面的替补上来,这种淘汰机制是朱慈煊反复琢磨后才推行出的,好处自然有三,保持锦衣卫的战斗力和敏锐度,以及必需的忠诚度,最后一条至关重要。
想想,“厂卫”时代的锦衣卫也是够了。
这些设想能够付诸实践,左右镇抚功不可没,事实上,招募新卫和监听消息这两项任务,王猛和邢康早就得心应手,这些纯粹是老本行,作为随朱慈煊北上的东宫率卫,他们的忠诚度自然不必怀疑,也正因为如此,两人享有“御前不跪”“带刀上殿”等诸多特权,一开始,他们还是诚惶诚恐,到了后来也就战战兢兢的接受了,自是明白,这是殿下的信任,不可辜负。
这份信任,朱慈煊也舍得给。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忠贞为上,纪律为先,勇武不可废。”
“是!”
邢康喊得更大声,麟趾卫的练兵原则他早就记得滚瓜烂熟,殿下此前三令五申,务必遵照实施。
“退下吧”
朱慈煊摆摆手,邢康谨身退后。
今日过后,练兵将正式开始。
。。。。。
近一个月内,阿瓦城都风平浪静,特别是下了几场雨后,城外的瓦江涨的满满的,南来的,北往的,挑担的,撑船的,人流息壤,一切似乎都回到了正轨,平淡的给人一种信以为真的错觉感:当前,无战事,无穷困,无流血,天下不太平?
朱慈煊虽不是雨燕,却嗅见了宁静背后的暴风雨。
在它呼啸来袭之前,朱慈煊要搭好足够坚硬的巢穴,以及磨好利爪和尖牙。
练兵进行的井井有条,官僚系统的优化朱慈煊也没有拉下,他自然从身边做起。
白文选和李定国的军情由锦衣卫左镇抚司分类接收,然后再报到朱慈煊那里,日夜不能休息,工作量很大,前几天右镇抚司又派人南下,探查沙廉港的基本情况,来回的消息又要通过左镇抚司,再加上随陈先同北上的眼线,安置在东吁大臣周围的细探,消息传递愈加繁重,眼瞧着锦衣卫的摊子越来越大,以往那种随地办公的模式肯定不行了。
朱慈煊只能试着改造。
啊所在的行宫是个套院,有一座主殿,上下两层,左右各有一座偏殿,配有房屋八间,地方倒也宽敞,朱慈煊寻思着把左配殿腾出去,让左镇抚司入驻,朱慈煊宿在主殿内,距离也近,汇报起来也方便,每晚都有固定人值班,朱慈煊一旦有什么吩咐,直接叫人就是了,右配殿则给行宫的用人居住,设有膳食处,御医处,御药处,财物处,都有人专门管理,离主殿最近的一处房屋是侍卫处,四十五名侍卫三班倒,日夜警惕,守备行宫内部的安全,有他们在,朱慈煊倒也睡得安稳。
至于主殿,朱慈煊一时兴起,起了“昭明殿”的雅名,一楼就当做会客和起居的场所了,称“日善堂”,平时休息都在这里,主要出于安全考虑。二楼则是商讨密事的地方,设有书房,议事房,机要室,档案库,一旁还有供人休息的卧房,和一楼相对应,朱慈煊起了“月栖楼”的称呼。
里面的基本布置,朱慈煊都按自己的习惯进行了改动,当然,缅宫原本的风格也保留了一些,看起来倒像是“中夷合璧”,例如藏羊毛制成的绒毯,朱慈煊躺在上面觉得很舒服,一到晚上,二楼的小风吹着,也不觉得那么燥热。
命令吩咐下去,手下人很快就忙碌了起来,几天后,改造工作基本竣工,坐在月栖楼的议事房里,朱慈煊收到了戒赤乌传来的两封密信。
不知为何,朱慈煊觉得沉甸甸的。
第一封信的内容大致是,七天以前,他率领的缅人军队赶到了铁壁关,有东吁朝廷的调令在手,一切顺利,目前已经掌握了缅北靠近中国的防务,附近的山区和城落也在他的布控之下,几天来,并无异事发生。
第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