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历帝想了想,也转忧为喜,缓缓露出了笑容。
望着李国泰毕露的丑态,朱慈煊冷冷发笑,杀伐之意更盛,庄子他老人家若是知道自己的语录被一个阉人这般糟蹋,不知道会不会跳起来咬棺材板,相比之下,这个名叫皮耶耳的传教士倒是诚实得多。
弗朗机人么?
朱慈煊格外留意了起来。
。。。。。。
入夜时分,朱慈煊单独面见永历帝,就连那位李大监,也被喊了出去。
“皇儿聪颖,居然把那些东吁蛮子治的服服帖帖,朕也没想到啊。”永历帝由衷地夸耀,眼里已经不拿朱慈煊当“正常人”看了,“朕听说缅人素来蛮横,不通情理,皇儿想必下了不少的心血吧?”
“回父皇的话,缅人不是不通情理,而是风俗习性与我们不同,只要用对了办法,就能统治有方,父皇想,即便是牛马,给它套上了绳索,也能任人趋使。”朱慈煊低声道。
“好一个套上绳索,任人趋使!”永历帝哈哈笑道:“皇儿,这些都是谁交给你的?”
朱慈煊自然不会把天主那一套搬出来忽悠,而是道:“白文选,李定国,此二人文武双全,足智多谋,孩儿在他们身边大有裨益,请父皇多加亲近。”
“巩昌王和晋王是大明的股肱之臣,朕是知道的。”永历帝提了提,没再多说。
“皇儿不是有事要谈吗?”
朱慈煊心里稍稍叹了口气,听见永历帝问话,就说道:“吴三桂屯兵云南,清廷步步紧逼,随时可能南下,咱们虽在阿瓦,却也不是什么安稳之地。”
“皇儿的意思是?”
“整军备战,以抗贼师。”朱慈煊沉声道。
“确实应当如此”永历帝想了想后,点点头。
“还有一事,想请父皇恩准。。。”朱慈煊看了永历帝一眼,忽然单膝跪地,面容恭敬,然后抱拳说道:“由孩儿亲自督师练兵!”
“朕准了”
想都没怎么想,永历帝便回复道,不光如此,他还接着补充了一句,“锦衣卫也交由你统领,人虽不多,却也可用。”
经历了白天的询问,永历帝更加认定太子不凡,督师练兵,或许就是上天的旨意,又有何不可?
永历帝如此干脆,倒让朱慈煊楞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赶紧谢恩,稀里糊涂间,他就得了练兵之权,尽管锦衣卫没剩下多少人,但这个结果却比之前预料的好上太多了。
“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是时候培养一支属于自己的兵马了。”朱慈煊心里默默道。
————————————————————————————
注1:汤若望(1592…1666):神圣罗马帝国人,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47年,深受明朝官员赏识,清军入关后,继续留任宫廷,康熙封其为“光禄大夫”,官居正一品,死后葬于北京。
第四十六章 锦衣卫改制()
锦衣卫是上直二十六亲军卫之一,又是唯一的天子亲兵,御傍左右,随驾同行,是专门为皇权服务的特务机关,在历史上可谓声名狼藉,与臭名昭著的东厂一起,合称“厂卫”,其中又有南北镇抚司为锦衣卫系统内两大权力机构。
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升迁,人事,而北镇抚司则专理主上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即“诏狱”,可以不通过三法司问询,自行逮捕、刑讯、处决案犯,权限极大,故北镇抚司的权力远远凌驾于南镇抚司,此外还有一千五百零七人的大汉将军,单独成营,掌御前护驾事,入直在御座两侧,出则扶辇而行,是皇帝的贴身卫队。
不过,时过境迁,任这支天子爪牙曾经如何煊赫,如今只是拔了毛的凤凰,还不如那落汤鸡,永历帝入缅时,随行扈从共有三千余人,其中上直锦衣卫有一千五百人,仅过两年多的时间,逃散的,亡轶的,重病的达数百人,如今这支锦衣卫只剩下不到千人,还剩下多少战力也就可想而知,即便如此,它也是明皇室手里仅存的军事力量。
朱慈煊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永历帝之所以把锦衣卫交给朱慈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指挥使兼掌卫事邓子信失望透顶,阿瓦内乱当晚,此僚居然吓得不敢出战,到头来还是王有德率领这几百人赶到了缅都,和太子见了面,所以,第二天,永历帝便亲笔下旨,以“怯懦惮战”的罪名革去了邓子信一切职务,锦衣卫交由东宫太子统御,这也是给朱慈煊练兵充分让足了路。
大权在握的朱慈煊自然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事实上,锦衣卫的现状早就让他深感不满,自永历初年开始,锦衣卫就纯粹演化为权臣弄权的产物,马吉翔等人都先后掌管过锦衣卫,留职期间,专横跋扈,大搞朋党,致使庸人擅权,一时间,卫中党羽遍地,军纪日渐崩坏,到了后期锦衣卫几乎无所作为,只是跟着皇帝来回流窜。
所以,直到今日,锦衣卫内部还保留有庞大的官僚系统,指挥使底下有同知,佥事,左右镇抚,千户,百户等等,层层级级,等级森严,在权力和利益的双重催化下,这块原本为天子驱使的恶性肿瘤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不得不切除的地步。
朱慈煊的办法是一刀切,不但要猛,而且要快,随着时代的改变,锦衣卫自然要走精兵专干的道路,效率要放在第一位,所以,改革制度首当其冲。
他大笔一挥,废除同知,佥事等赘官,其他无关人员也一并撵退,原来的锦衣卫重新编为四个百户所,各两百人,每所下辖四个总旗,总旗下再设两到三个小旗,原来的东宫禁卫成员被安插在个个重要的岗位上,担任首领,这样以来,朱慈煊就可以毫无阻碍地传达自己的意志,直至每一个卫兵的耳中。
百户所之上,不再设置千户,改南北镇抚为左右镇抚,王猛和邢康各为左右镇抚使,周凛担任指挥使兼掌卫事,掌管锦衣卫大权,这三人都是实打实的东宫嫡系,如此一来,锦衣卫的高层也尽数网罗在朱慈煊的旗下。
与此相配套的,左右镇抚的职能也发生相应转变,一改原先监控臣民,恫吓百官为皇帝私人监狱的定位,避免锦衣卫再次成为权臣内斗的工具,左镇抚负责搜集情报,内外兼管,上下传通,监视侦察。右镇抚则要保护主上安危,为贴身侍卫,无论昼夜,随时听候调遣,不得擅离。
除周凛,王猛,邢康外,各百户,总旗,共二十四人,都有权直接向太子密报,不必一级一级的向上通传,情报的消息分为红,橙,蓝,白四等,密件装于竹筒里,以蜡封存,外面短步裹好,饰以不同颜色,其中红色为最高等,级别属于绝密,只有太子一人可以翻阅,其他人不得私自查看,违者当斩,当然,经过朱慈煊允许后也是可以的。
总之,改革的目的就是使职能更加明确,人员更加精练,效率更加快捷,结构也更加偏平化。
左为耳目,右为利爪,一左一右,再加上朱慈煊和周凛组成的大小中枢,如此,锦衣卫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朱慈煊改革方案倒也不麻烦,毕竟涉及的人员也不到千人,远远算不上大刀阔斧,仅仅一天,就理清了上下级的关系,东宫的那群班底也相继到位,这对战斗力的快速形成至关重要。
当然,这么做必然会触动旁人的蛋糕,这也在他的预料当中,怨声载道算不上,颇有微词还是有的,特别是那些被罢免的锦衣卫高层,背地里难免会吹阴风,朱慈煊也不去管他们,只要皇帝支持,他就会继续下去,即便有朝一日情况突然有变,朱慈煊也会义无反顾的进行,只不过方式会稍稍改变一些。
总的来说一切还都好,谁叫朱慈煊顶着一个“天主赐福”的光环,走到哪都有人关注,这也是他事前没想到的。
夜色降了下来,遥望夜空,星星点点,小风倒是吹得舒畅。
刚闲下来,朱慈煊没什么事,索性就去拜访拜访那位“皮教士”。
。。。。。。
刚搭好的牛皮帐篷里,气氛倒是暖意融融。
对于朱慈煊的到访,皮耶耳既意外又惊喜,赶紧迎了进来,小谈几句,便连连赞叹太子殿下年轻而且神采奕奕,为此,他特地翻箱倒柜,找了一罐咖啡招待来客。
杯子里“咕嘟咕嘟”冒着泡,朱慈煊抿了一口咖啡,苦丝丝的味道的确很醒脑,一直伸到牙根,这股劲儿确实好久没尝过了。
皮耶耳过几天就要南下传教,这是他在明朝驻地为数不多的停留时间,单独和太子殿下会面,他深感荣幸。
“皮教士要南下?”得知消息的朱慈煊放下杯子,有些惊奇的问道。
皮耶耳点点头,一脸诚恳地道:“东吁国的南部还没有受到福音,我要去试试,而且,在那里说不定能联系到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朱慈煊想了想,可不是吗,缅甸南部直接面临广袤的印度洋,这个时期,游弋在印度洋上的葡萄牙人船队还是比较多的。
“但愿主会保佑我。。。”
说到这,皮耶耳突然无奈起来,摆了摆手,道:“你们的皇帝陛下再三催促,要我向天主教会请求援兵,我已经连续派了多名教徒返回欧洲,至今没有回信,你们的皇帝和大臣都很着急。”
一路跟着永历帝辗转,皮耶耳很清楚明朝的处境,不仅不离不弃,还想着法的帮助大明翻身,也许,他就是那个年代信仰虔诚的基督徒,要不然也不会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翻越大洋到东方来传教。
朱慈煊心道有回信才见鬼了,那些返回欧洲的教徒要么葬身鱼腹,要么已经提前见了上帝,退一步讲,即便求援信送到了天主教皇手里,从欧洲搬救兵,也纯属痴心妄想了,现在不是中世纪,各国的宗教已经开始迈向了世俗化进程,天主教皇权威一落千丈,纯属一张漏洞斑斑的虎皮大旗,等再过一百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的时候,教皇输得连底裤都不剩了,相比之下,从葡萄牙或者西班牙那里租雇佣兵更实际些,不过,明朝手里没有足够的银子。
谈来谈去,要靠外界力量抵抗住吴三桂大军,几乎不可能,还得自己来。
“皮教士,祝贺你此番南下一切顺利。”朱慈煊伸出了手,笑道。
皮耶耳郁闷当中,总算露出了笑容,握手示意,他对这位谦逊而且聪明的明朝储君倒颇有好感。
“皮教士,如果你找到了葡萄牙人的商队,能否通过他们替大明购买一批军火,火枪或者新式火炮,大概要一千杆和五十门。”朱慈煊紧接着说道,这个时机,到东方的早期殖民者,手里都有武装,贩卖军火也早就是家常便饭,甚至还有专业的雇佣军。
皮耶耳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个道理,明朝军队势单力薄,人数上不占优势,有了这些火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现在的劣势局面。
“当然,你也可以问问他们,有没有和大明通商的意愿?”
朱慈煊很正式的问道,这句话倒让皮耶耳没想到。
第四十七章 茶叶和香料()
“通商?”
皮耶耳语出惊奇,他盯着眼前这个不大的皇室少年,脑子里一个劲儿地画问号,之所以这么惊讶,倒不是看低朱慈煊,纯粹是因为大明的现状实在跟这两个字搭不上边,他们是流亡于此的小朝廷,勉勉强强撑下去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资本和精力做生意,不过,疑惑归疑惑,出于礼貌,皮耶耳还是多问了一句:“殿下想要和西方人做生意,手里没有货物可不行,那些船队来东方可是冲着金钱来的,殿下。。。确定吗?”
皮耶耳说得很直白,朱慈煊也不打算拐弯抹角,他既然提出了这个要求,心中自然会有了准备。
“我想。。有些东西,他们会十分感兴趣的。”朱慈煊道。
看着朱慈煊自信满满的表情,皮耶耳有些疑惑了,道:“请问是。。。”
“茶叶”朱慈煊伸出了两根指头,“以及香料。”
皮耶耳睁大了眼睛,眼中流出了点点红光,即便他只是一介神甫,跟商人什么远远扯不上边,却也从这两个金灿灿的词汇中嗅出了暗含的商机,前者是风靡英伦的高级饮品,在那个年代甚至比药品更加珍贵和不菲,经过投机商人的刻意渲染,中国茶的神奇的功效被无限放大,“atea”俨然成为“包治百病”的代名词,据说英国人品尝下午茶的习惯就来源于此,一磅茶叶,几经转手便能炒出天价。
而朱慈煊说的后者。。。。
则更令人疯狂!
一个事实不容忽略,与其说,早期航海家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开辟新航道,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渴望,倒不如说是被现实逼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之后,东西方陆路贸易被阻断,阿拉伯商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香料短缺成为一个大麻烦,而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几乎让所有欧洲人发疯。
以单一肉类为主食的欧洲人,必须依靠香料保存食物,对他们来说,香料不仅仅代表味道和口感,而是和生命同价值的存在!
所以,自1500年开始,达伽马“下海”了,迪亚士“下海”了,哥伦布“下海”了,一大批航海冒险者不得不向海洋讨生活,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寻找他们梦寐以求的“印度大陆”。
尽管绝大部分人都葬身鱼腹,但。。。
黄金和香料,仍然是他们前仆后继赶往东方的源动力!
至于棉花,橡胶,棕油什么的,相比之下,都是其次事。
作为一个后现代人,朱慈煊对这一点再清楚不过。
尽管目前山穷水尽,大明危在旦夕,但身处大航海时代最鼎盛的时期,一切都有可能,朱慈煊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这才向皮耶耳提出通商的要求。
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为何就不能从东方人的手中开始?
“太子殿下打算向他们出售这两样东西?”皮耶耳端咖啡的手有些颤抖。
朱慈煊点点头,嘴角咧开了笑容,在这一刻,他心中突然横生出一种天无绝人之路的奇特感触,要知道,眼皮底下的西南地区那可是中国最主要的产茶地之一,更为有利是,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几乎独占了所有市场,放眼整个十七世纪,也只此一家,至于日后取代中国茶的印度茶,那也要等到十八九世纪,英国殖民者全面占领印度次大陆后,才从中国移植而来的。
垄断!一个金光闪闪的字眼蹦进了朱慈煊的脑海里。
“皮教士可以尝尝云滇的普洱茶,那可是上品。”朱慈煊搁下了咖啡杯,笑盈盈的说道。
“普洱茶?”
皮耶耳愣了愣,这个词汇有些拗口,他喊了几次才发对音,不过,之后他也缓缓露出了笑容,真心钦佩眼前这个少年敏锐的商业眼光,在打量过去时,不由得高看了一眼。
“至于香料嘛。。。”
朱慈煊接着道:“虽然南洋地区的湿热气候对香料种植极为有利,几个月就可以收获播种,而且单位土地的产量极高,但是,短时间内,明朝还无法大量获得香料。”东方人的饮食结构比较多元,而且东南亚主要以稻米为食,对香料的重视程度不及西方人那么迫切,所以,如果大规模种植香料,其价值将不可估量,当然这也需要时间积累,眼下朱慈煊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皮耶耳听后,点了点头,也表示理解。
“不过。。。”
突然峰回路转,朱慈煊又道:“我可以提供一种新型香料,产量虽然少,价值却远远高于一般香料,如果贩卖到欧洲,足可以赚取天价,而且,因为数量少,来回的路上也会少些损耗。”
“新型香料?”
朱慈煊侃侃而谈,皮耶耳却又吃了一惊。
广义上的香料就是调味品的代称,林林总总,足有几十种之多,欧洲人主要以肉蔻,肉桂,胡椒三类为主,在十七世纪早期,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启之时,一磅的香料销往欧洲几乎与等重量的黄金同价,虽然过了几十年,香料的来源多了些,但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谁叫这东西跨着半个地球!
这些基本常识皮耶耳还是知道的,他不知道是朱慈煊口中的新型香料,在中国待了十几年,他越发感觉自己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神秘的东方真是一个大博物园,郁金香被带到阿姆斯特丹时,万人空巷,玫瑰被移植到英格兰时,王公贵族争相追捧,这些原产于中国大山深处的神奇植物,一出世,无一不让西方人惊艳四方,当下,对朱慈煊口中之物更是好奇了,于是很小心问道:“殿下说新型香料是?”
“雄丁香”朱慈煊轻飘飘的吐出三个字。
“雄丁香?”皮耶耳重复了一遍,倒没什么特别印象。
“这是一种带有芳香气味的植物,可抑菌驱虫,对人的牙齿有特别的保护,又有开胃助消化的功能,中国人一般称之为‘南药’。”朱慈煊解释完,再一次点点头,然后,颇有些信心的说道:“我相信这个东西一定能打开销路。”
皮耶耳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久久说不出话来,他到现在都不清楚,对面这个皇族少年的信心源自何处?当然,若是知道这个叫做“雄丁香”的东西,日后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款天然“口香糖”时,那也另当别论了。
朱慈煊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要生存下去,没有钱可不行,坐山吃空,没有发展更不行,朱慈煊只能依靠这些经济作物,攒足资本,然后再一步步攀登科技树,眼下,为了快速取得利润,他需要变着法地走高端路线。
普洱茶和雄丁香,就是他最为看重的两样“宝贝”,前者滇缅一隅比比皆是,而后者更是漫山遍野的疯长。
“皮教士,这次的通商请求,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可以当做第一伙伴,当然,若是荷兰人来了,我们也欢迎。”末了,朱慈煊还特别提醒道: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要特别留意。”
“不列颠。。。”皮耶耳顿了一下,然后道:“好的殿下,我都记下了。”
“那么,祝皮教士此行顺利!”
皮耶耳站起身来,深深鞠了一躬,心里觉得茅塞顿开,乃至于交谈结束后他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若是有机会,下次定要再和这个聪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