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普很快就来,只身前来。众人又商议了一段,最后一个挺拔的身影,跟着程普离开了皇宫,并没有什么人注意。
丁奉,丁奉退朝之后回家,然后赶马来军营。身为中郎将,又是有领兵的资格,麾下这三千人也跟了丁奉两年了。丁奉自信能控制得住,至少能控制一半,而让另一半不会反对自己。
丁奉先是召集了八个校尉,其中三个是丁奉的亲信。校尉一进军帐,外头虎的一下就围过来近百的刀斧手。
这一切,虽然丁奉没有大喝大叫,但是外头的身影却让校尉心中忐忑不安。半个时辰之后,丁奉:“如此,也不为难两位,但是今夜,两位将军还请不要离开这个军帐,明天之后,你们便可自由。”
两个显然死也不会跟着丁奉的人,低头不语,能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至少没杀自己。
东门城门,内街一排民房内,此时却早已经没有半个百姓,全部是挤得满满当当的兵甲武士。只听到一间房间内,只有三两个人,可见是将领的地方。一个声音:“主公,承渊——”
另一个声音急忙:“他会理解的,等会你麾下八个金刚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活擒他来这里。只要来到这里,一切可定。”
“那主公,日后—”
“荆州,让他先去荆州吧,事成之后,孤王为他封侯。”
听到这个,旁边的大将一惊,封侯?封侯啊,东吴,现在只有三个异姓侯爷,这是第四个吧。
第二十一章 :同盟谋荆州
丁奉没有想过要谋求什么高职位,更不是说为了什么富贵权力之类的。可是丁奉也不认为自己是大义,至少不全部是。连丁奉都觉得自己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孙坚的一个忠臣,这个忠诚甚至可以牺牲自己。
天色越来越黑,太阳一点点的下山,偌大的军营在东门之外不到五里的地方,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其内是八百被缴了械的士兵,还有两千出头整装待发的复仇之军。丁奉静静的站在辕门下,望着夕下的太阳,微微一笑,竟然感觉有一种轻松。
远方跑过来一个人:“禀将军,城中丁府一切准备就绪。”丁奉回头看了一眼军营,轻轻说了一句:“牵马。”牵马,就是出发的意思。两千大军,两千毫无征兆的大军就这样慢慢的向着寿春而去。
半个时辰前的斥候如常飞奔在大地上,而此时,却突然之间被丁奉下令斩杀或者关押,只是为了不让城中知道丁奉无令而行。其实这斥候要是不回城,一定会引起城中人的注意,只不过,时间太短,就算有人注意,估计也想不到是‘自己人’叛乱。
丁奉走得慢,所谓兵贵神速,但是丁奉却走的慢慢的。副将没有催促,他们此时心中也跟丁奉是一样,攻打自己的国家,谁也高兴不起来。尤其是他们现在目的竟然只是为了杀孙权。
没有火把,寿春城东门一片安静,只有啪啪的几个火把在墙头亮着。丁奉一回神,回头点点头,就见一群小校往后跑,各自回到队伍,低喝声就开始传过来,都是打气的话。
丁奉:“走,列阵向城门,就说本将的名号。”丁奉决定光明正大的靠近,料想现在的守城人知道是自己,警惕性一定降低,那就是自己的机会。
果然,一大群士兵黑影靠近,守城自然看得见,大惊,呼呼的火把多了起来。士兵有点混乱,丁奉不由大喝:“莫慌,副将,上前叫号。”
早先得到纷纷的副将急忙拍马上去,冲着墙上大吼:“瞎了你狗眼了,看清楚了,这是重武将军丁奉在此,竟敢搭弓向将军,今夜谁值班,出来?”
墙上一愣,继而大惊,丁奉这边大喝正气凛然的,倒让尽忠职守的守军犹豫了。丁奉一看,大喜,继续回军向前。这个时候守将才看不对啊,急忙大吼:“停,停,将军,将军,不可靠近,再靠近末将就要放箭了。”
丁奉一看,回头大叫:“全军大喊‘攻’,前进。”
“攻——”两千人怒吼的声音,可不是盖的。这是丁奉的暗号,城内就等这个了。守军大惊,守将急忙慌乱的指挥,同时大叫:“快,速速禀报大将军,丁奉造反,带兵攻城。”
就在守将指挥的时候,突然一个身影从城内跑出来,直奔守将:“将军,大将军军令,反贼攻城,守军过少,大将军特令你带兵撤出东门,往平街死守,不可让贼军冲破平街。”
守将大惊:“我部一走,贼军就进城了,大将军为何如此?”
传令的冷冷一看,说道:“小的只负责传令,将军可自便,这是军令,将军可看清楚可是有假。”
守将一看,哪里是假的,这是真的。守将左右张望,一咬牙,大将军这么说,那就意味着大将军也不会有援兵来这里,没有援兵,自己必死无疑。如今有军令在,走。守军大吼一声:“撤,平街。”
守将一撤,吓傻了一个人,那就是丁府的护卫,三百人听到外面大吼的时候,护卫急忙领人就要冲过来夺东门。不料没到城墙下,守军竟然往自己冲过来。护卫大惊,还以为是守将未卜先知,知道自己的行动,体现派人来拦自己。
副将一把拉住护卫:“头儿,不是冲我们来的,他们是逃跑。”
护卫大惊,再一看,果然,只见墙上的人纷纷往下跑。护卫大喜,叫道:“让路,让他们跑,让他们跑,我们去开城门。”
那排民房中,此时,一个声音:“主公,开始了。”
“好,下令让大军冲杀,一定要将丁奉的兵马打乱,然后八大金刚趁乱擒丁奉来此,不能让兵马发现了。”
南阳的小道上,一辆马车,哼哼哈哈的赶着一个马夫,车里面坐着一个极度丑陋的人。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庞统是也。
只见庞统脸色黑暗,失败了?成功了?对于这次事情,庞统很是不满意。那日庞统看见孙坚只身前来会孙权,而孙权却不敢动手,庞统就知道,自己输了。果断的就跑,但是跑到一半的时候,听到了东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吴王危急,孙权监国的时候。庞统又傻了,吗的,跑早了。
不过此时庞统已经不敢回去了,自己一走,孙权肯定怀疑自己。唉。庞统谈了一口气,只好回来了,回哪里?回南阳。
不日,庞统就到了宛城,马夫回头一看:“先生,进城嘛?”
庞统摇摇头:“去函谷关。”马夫竟然不惊讶,原来这个马夫,却是一个高手。
三日后,函谷关,庞统拿出了很久没有用过的令牌,直接进入了司马懿大军营。刘备攻潼关,司马懿大函谷关,大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意思。
庞统手上到底什么令牌,竟然一路来到司马懿帅帐。连近卫头子都不敢拦,庞统一把拉起就进去。抬头一看,心中大惊,脸上却毫无反应。
此时司马懿也是一愣,继而哈哈哈大笑站起来:“士元,你可回来了,哈哈哈,某还担心你呢,哈哈哈,来,坐坐。”
此时帅帐中,除了站起来的司马懿,竟然还有一个人,此人看见庞统,不比庞统心中的惊骇要小,甚至惊叫出来:“你——”然后立马守住了。
司马懿微微一笑,庞统此时也是猛地转脑子,一会,呵呵呵一笑,仿佛明白了,大大方方的顺着司马懿安排的就坐下。
司马懿一看,大喜,庞统之才,得之甚好啊。指着庞统对那人就说:“先生,来来,这个是——”
只见那人:“将军,我们认识。”
司马懿一愣,继而哈哈大笑,明白。
而庞统也不吃惊,望着那人说道:“你来此作甚?”
“取荆州。”
第二十二章 :丁奉来降
东吴自东林据巨变之后,再一惊天的消息,青年勇将,深得吴王信赖的将军丁奉起兵攻寿春皇宫,欲替吴王报仇。不幸军情泄密,被孙权一举在城中埋伏。三千兵马死伤惨重,最后要不是亲信打晕丁奉,扛着丁奉走,丁奉只怕就交代了。
失败后的丁奉收拢残兵只有四百来人,孙权下令全力围堵,可惜麾下将领也大多因为吴王的事情,阴奉阳违。居然被丁奉逃出了淮南,不知去向。
这个消息不到十天,迅速传遍天下。荆州,大将黄忠。
“最近石阳文将军处有什么军情?”
只见王平:“将军,自大王下令之后,将军也急令荆州各处加强戒备。石阳乃是我荆州唯一一个路上前线,与江夏遥遥相望。文将军此时三千兵马外加两千县兵共五千人马,将石阳守得滴水不漏。”
黄忠正色一喝:“军情大事,岂能儿戏。本将要的是石阳的军情,不是你的主官武断。王平,你乃是久经沙场之人,又深得兵法练习,就连主公都曾经夸奖过你。但是你若如此轻敌而为,断然难成大事。”
王平心中一惊,深深的为自己的轻浮自责,低下头,有骄傲的抬起头,说道:“是的,将军,末将知错了。”
黄忠点点头,王平乃是可造之才啊,绝对不比那个霍俊差,也不会比郝昭差。黄忠对这个王平很是满意,在回汉中述职的时候,陈林曾对黄忠说,年轻一辈,郝昭霍俊王平李严张薿五人,前途无量。
这五个人王平出自黄忠麾下,黄忠当然更加溺爱,但是也不乏打击磨练。
就在两人说荆州防务的时候,一声急报冲进来:“报—禀将军,石阳急报。”
黄忠大惊,与王平互相看一眼,刚刚才说起这个,石阳就来信了。黄忠急忙:“说,可是东吴入侵。”
“石阳文将军来报,东吴旧将丁奉,领两百余人来投,文将军不敢自作主张,在石阳暂时安抚丁奉,立马急令回报将军。”
黄忠这回真的惊到了,要是东吴来犯,只怕黄忠惊讶的同时一定也会高兴激动。但是这个丁奉来投,黄忠真的只有惊讶,而且还有一点难做。
王平一看:“将军,何不请刺史大人来议事。”
黄忠一愣,叫道:“对,来人,请蒯大人,就说石阳十万火急。”
传信的冲出去,王平笑着说道:“将军,你这是要吓死蒯大人啊。”
黄忠呵呵一笑,继而摇摇头:“此事你怎么看?”
王平偷看了一眼黄忠:“将军,末将以为,有人来投,若是不纳,只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往后还有谁敢来我大秦。”
然后立马:“可是若是纳了,只怕又会得罪东吴,毕竟,这个丁奉身份实在敏感啊。”
黄忠点点头:“此事,只怕蒯大人也拿不定主意,来人,速速将此事八百里加急送回南郑。”
解决不了,那就让秦王自己选择去。
不多时,蒯良衣服都没穿好就跑过来那样,黄忠一看,深感此人之尽职,心中对蒯良不由敬佩。蒯良:“将军,东吴?”
黄忠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间想开这个人的玩笑,于是很严肃的点点头,同时又做一个很紧张的样子。蒯良一看,大惊,一把扑在地图上:“哪里,哪里?东吴大军在哪里,由谁领军,有多少人?”
王平噗的一下没有忍住,笑了出来。蒯良抬头一看,见黄忠尴尬的样子,又见王平模样,顿时明白了点什么。但是这可是黄忠啊,于是摇着头不太肯定的说道:“不是进攻,对不对?”
王平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自己说话了,总不能让将军自己承认吧。于是王平上前一步:“禀大人,是东吴,是石阳,但是没有进攻。”
“好啊,黄汉升,你行啊。”笑骂一声,黄忠也是很尴尬,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个举动,虽然自己什么都没说,但是那就是骗人。
蒯良一把站直了:“石阳什么事情?”蒯良知道,没有大事,黄忠不可能要自己来的,虽然不是军事行动,只怕也蛮严重的。
说正事,黄忠点点头:“丁奉来石阳了,现在就在石阳。想不到丁奉竟然能逃出来,扬言自己将从汝南出逃,孙权在汝南方向重点追捕。突然发现江南方向有丁奉的踪迹,孙权自以为上当了,急忙往江南追。岂不料,这回孙权才是中计,两个方向都是丁奉之计,丁奉真正跑的方向竟然是重兵把守的江夏。江夏太守凌*只怕也万万没想到丁奉会从自己这里逃吧。现在文聘做不了主,本将也没主意,请大人来,问问大人可有什么看法。”
蒯良眉头一皱:“丁承渊?没死?竟然来投我大秦,这件事情,控制只有主公自己决定了,你我都不能私自乱来,闹不好,有大祸。”
得,意见统一,那就是,没有建议,一句话,让陈林拿主意。
于是乎,这件事情很快就搬到了南郑大秦皇宫。当日早朝议事,众说纷纭,有说不能要,东吴要问罪的,我们两家还是同盟呢。甚至还有说,不仅不能要,还要抓起来送去东吴。这个意见一出来,所有人纷纷翻白眼。
最后陈林:“子乔有何建议?”
答,收。有人来投,自己都不要,那谁还敢来以后,况且丁奉是大将,能比张辽等人呢。白送上门的,不要白不要。
陈林:“公台。“
答,不收为妙,但是不能交恶。给点钱给点粮什么的,让他走吧。一则不得罪东吴,二则不得罪丁奉。
陈林:“孝直。”
答,收回来,让他来汉中,然后不委以重任,对外说没有收。就算东吴要人,大秦也死活赖账,这样既收了好名声,又没必要将东吴得罪。
陈林:“文和。”
所有人都知道,问文和,那基本上就是最后决定了。
只见贾诩慢慢走出来,看了一眼陈林:“主公,此事事关重大,不如,明日再议。”
陈林一愣,继而明白,贾诩一定有用意,于是退了吧。众人散去,最后只有贾诩和陈林。当晚,一匹快马跑向荆州,第二天早朝,并没有人再提石阳的事情,丁奉的事情。有些等着今天要答案的人也不敢开口,只好闷死在心里。
一定是昨夜贾文和与主公商量了什么,而且让主公连夜实行了。
第二十三章 :文和的担忧
司马懿造反,周国内乱,这正是马超大举攻杀刘备的时候。可是突然的,马超不打了。刘备在扶风已经慢慢的放弃了,此时的刘备连同陈仓都放弃了。马超进驻这两个地方,但是却没有对刘备造成任何紧张感,因为这都是刘备主动撤退的,而马超也没有追来。
于是刘备明白了马超的意图,马超害怕大秦在背后捅刀子,所以,马超要解决天水和陇西的问题。一个郝昭,马超不放在眼中,一个成公英,马超觉得自己是可以。可是突然间,来了一个张辽。当年并州铁骑中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温侯的人。
马超就犹豫了,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在庞德的计划中,先拿下陈仓,然后是散关,只要散关在手,天水几乎对西凉没有威胁,同时散关可以断绝大秦支援天水的右路通道。大秦再想北上,还是得爬祁山,从武都过去。
这是大秦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散关守将霍俊立即写了一封详细的军情报告会南郑。说明现在马超动作如何如何,陈仓外面如何如何,马超对散关那绝对是有意图的。希望能增强散关的防御,最好增兵。
陈林:“哎呀,这个霍俊啊,可真会挑时候啊。前番上庸来说胡遵在丹水不停的挑衅我军,上庸已经要去不少支援了,现在散关又来。只怕回头就是天水陇西了吧,那孤王还休养什么啊休养。”
大秦两年的休养计划接连被打破,虽然现在没有开战,但是物资已经慢慢往外发了,就相当于打破了,陈林不由有点郁闷。
贾诩低着头:“不是霍俊会挑时候,是马超会挑。主公,诩总觉得,司马懿和马超,似乎达成了共识。”
陈林一惊,贾诩每料必中,他可不敢大意。说道:“你是说上庸的事情,跟散关的事情是有联系的?”
贾诩点点头:“主公,司马懿叛乱,刘备措手不及,按理说这个时候马超应该加速南下,占领长安彻底的与司马懿一东一西夹击刘备才对。可是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马超停止了,反而调头来陈仓,虎视散关?”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司马懿与马超有协议。刘备是司马懿和马超都希望死的人,可是司马懿要刘备死只是为了抢他地盘,而马超是生死大仇。如果司马大营就算擒住刘备也会把刘备交给马超,那么马超还需要去拼命吗?甚至,司马懿可以划定以潼关为界,平分周国。”
“而马超当然就会回头找我军的麻烦,想一句解决后顾之忧。”
贾诩基本说中,但是此事陈林不是司马懿,当然不明白司马懿是为了什么,说道:“那这样对司马懿有什么好处,非要马超对我军动手,让马超与他夹击刘备岂不是更好。”
贾诩摇摇头:“这就是司马懿的可怕的地方,司马懿看懂了我军的战略和政策,不欲我军休养强大,日后会威胁到他。所以他会尽一切可能的骚扰我军,至于刘备,在司马懿看来,只要死死的抓住潼关,不出半年,刘备不战而败。”
陈林大惊:“太可怕,这,司马懿竟然能看到一年之后的事情。难怪丹水也是一样,要骚扰我军。”
贾诩低头想了一想,说道:“主公,司马懿既然能如此,甚至现在我都不敢说能正确的看待东吴的事情。”
陈林:“你是说,东吴的事变,也有司马懿的手段?”
贾诩:“不是不可能,侯三送回来的消息中也有说道,尤其是,侯三亲自在寿春坐镇,发现一个重要的人物。主公可还记得‘卧龙凤雏’的预言,那凤雏庞统,原本是孙权的谋士,东林之时,却消失了。这个引起了侯三的注意,后来侯三查出来,庞统竟然往南阳去了。”
“孔明曾说过,庞统此人心高气傲,综合众多来看,我认为,这个庞统,已经与司马站在一起了。”
陈林大惊:“秦吴联盟,牢不可破,孙权这么一闹。不仅让吴国大乱大伤元气,也是让我大秦失去了东面强大的盟友和屏障。甚至,秦吴今后还有可能开战,这也附和文和你刚才所说的削弱我军实力的猜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个司马懿还真面面俱到啊。”
接着陈林:“文和,孤王但见你有建议,无有不用的,这次也一样,司马懿下了这么大一盘棋,孤王不得不防。文和教孤王,当如何防?”
贾诩一愣,说道:“主公,若是要动,只怕大秦休养的事情,休要再提了。”
陈林点点头,贾诩一看,陈林如此决断。说道:“主公,只有一个办法能最大的利用我们的力量,那就是蜀中的三将军和世子。”
“原本我军设想,一年之后,去西凉,再休养三年,可令蜀中百万大军出蜀,分三路平天下。一路取长安,直往东向。一路出南阳,直扑许昌,往中原。一路自荆州顺江而下,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