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人不舍得现在的富贵,洛阳刘玄德就算忠心为国,某些人能相信?这些人必定惧怕去到洛阳后威风不再。老将军迁都之举乃是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想,老将军却没有想到朝中的众位大臣。”

皇甫嵩大义凛然道:“哼,为国家岂惧这些阻挠,文远明日可愿与老夫在朝上上奏?”张辽现在虽然只有千余兵马,可是对于长安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将领,显得珍贵,同时张辽也是堂堂中郎将、侯爷,在朝廷上也不是毫无影响力。张辽心中暗叹,但是张辽乃是忠义之人,深感皇甫嵩的大义,深受感染,说道:“老将军,辽定不负老将军所望,但求问心无愧。”皇甫嵩见张辽答应,心情略好,但是想起长安的局势,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容不得不担忧啊。

同是长安城,王司徒王府,王允独自一人在想事情,最近王允相当的得意,但是王允自己永远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某些方面的变化。王允开始对别人大声的指喝,开始自命不凡,开始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功臣,别人想的永远比不上自己想的。王允现在面对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竹简,刘备上表的竹简,里面还有刘备上供的五车粮食。另一个却是一块蜀中特有的蜀锦布,长长的全是文字,陈林的上奏。

按理说这些东西都应该在皇宫之内才对啊,可是这时候却出现在王允私人的府邸之内。不是王允逾越,这是献帝特令的,这点却是真的。王允轻蔑的笑了笑,将刘备的竹简丢到一边。小小洛阳令,不值一提,不过王允也能看出刘备上供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意味着什么,威严,说明汉室威严的地方。王允真正不痛快的却是想着你刘备居然只送来这么点粮食,能解决长安的什么问题啊。王允不知道的是,这还是一个叫司马防的人出的主意,刘备才勉强从口粮中抽出五车来,要不然连这五车都没有。

王允顺手又拿起陈林的上书,再次看了一遍,只见王允叹了一口气,放下锦布,缓缓走到窗前。嘴中念叨嘀咕着一句话:“蔡伯喈啊蔡伯喈,某真的不如你吗,为何人人都眷顾于你敬仰你,我才是大汉的功臣,好,既然益州牧将你说成这样,那你就去益州吧,我倒要看看在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你还能干什么。”王允出自太原王家,乃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走到哪里都是受人尊敬的对象,可是自从王允遇到同龄的蔡邕之后,王允发现只要王允与蔡邕站在一起,别人就不会多看自己两眼,周围都是对蔡邕的赞扬。这让年轻时候的王允十分的向往,王允暗中希望能真心想蔡邕学习,不停的接触蔡邕,说实话通过与蔡邕的交往,王允还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可是渐渐地,到了董卓这里,一大反贼都对蔡邕如此看中,这让每日卖命装着顺从董卓的王允十分不爽,心想我自己那么卖力的出卖自己,都没有你整天摆着一副臭脸来得实惠,凭什么。王允开始将几十年慢慢积下来的妒忌瞬间爆发,转化为无限的怨恨,他巴不得蔡邕死,可是陈林这一封上山,却让王允不得不重视,陈林说得太毒了。治罪蔡邕就是失了天下人的心,这是王允绝对不能失去的,现在的王允必须要靠着大汉刘氏这一面旗帜,才能让自己站在天下人的头顶,蔡邕的头顶。王允心想,蔡邕你得活着,你就等着在益州那偏远的地方看我如何名留青史吧。

第二日,朝廷上,一样的场面,一样的争吵,所不同的是人们发现皇甫嵩一党竟然跟张辽不知道为什么走到了一起。皇甫嵩与张辽两人为首的提出所谓的迁都果然是一场笑话,至少其他人是当成笑话来听的。只是在其他人大声反对批驳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大殿上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皇帝微微的看了一眼一个叫董承的人。

不管司隶校尉黄婉怎么反对,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最后蔡邕还是再次被流放,流放到益州,陈林治下。没有来过益州或者说汉中郡的人,开始为蔡邕可惜,黄婉是最激烈的一个,但是王允的话几乎就是圣旨,反对又怎么样。在狱中的蔡邕听到这个消息却高兴得大叫一声,狱中的小吏十分尊敬蔡邕,这些日子对蔡邕也非常好,这时候疑惑的问道:“蔡大人,都被流放了,蔡大人为何反而这般高兴,莫不是悲愤过头了,害了病了?”

蔡邕呵呵笑道:“你有所不知,据闻相国迁都之时只带回了洛阳七十车的书籍,其余都放火烧了,可是当时为关东联军之一的伯至,哦就是益州牧,当时却足足救出了三百余车宫中重要的书籍,此必在益州,我去益州,岂不是可以正和心意。唉,试想当时关东联军个个争着抢夺其他的财物,伯至却有此心,伯献的好弟子啊,哈哈哈哈,去益州好啊,哈哈哈。”

蔡邕发自内心的话和笑声不由感染了小吏,也不再为蔡邕可惜,只是不由对这个陈林有了好奇,问道:“蔡大人可是认识这个益州牧?”蔡邕想起当年流放并州的那一年,这个刚刚出仕的小少年不远前来舍命护送自己,那个什么都不懂,整天就知道来问蔡邕问题的少年,蔡邕嘴上笑了笑,坐下来对众小吏说起:“那一年……”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人物可惜自己没见过啊。

刘备五车粮食换来一个河南伊,陈林一封洋洋洒洒的文字让蔡邕流放益州,却让汉中的陈林喜从心生,那可是蔡邕啊,大汉的名士,现在还剩几个,孔融,远在北海,蔡邕当之无愧乃是大汉第一。蔡邕未到,甚至没出长安,南郑的蔡府就开始兴建了。陈林开心不到一会,就被一个绝对的坏消息搞得大骂不止,什么坏消息呢?只见贾诩传上来的信息上有几句话:“董贼余孽,罪不可赦。”?

第三章 :董承之谋

话说长安之内,董卓死后,王允得势自不必说,董卓的死却让一个人自感暗天云开,好日子即将到来,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刘协。当所有人包括王允在内都以为刘协不过只是区区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的时候,即位以来的恐怖生涯却活生生的将刘协*炼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智。刘协无限的渴望自由,同时也变得无限隐忍和小心翼翼,可以说是谨慎也可以说是疑心特重。刘协在王允联合朝中大臣除董之时,刘协一度以为王允是忠心耿耿的老臣子,可是每当王允在朝堂上肆无忌惮的对着别的大臣咆哮的时候,刘协就想起了董卓那副狰狞的面容。王允虽然不是董卓,王允对于刘协还是毕恭毕敬,尽现臣子之道的,可是刘协心中总有一股忍不住的害怕。现在在刘协看来,唯一能信任的就是董承,这个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又将成为自己岳父的人。

董承,陇西人也,表字文继,原本董承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后来徐荣北上河东与牛辅一同镇守河东之后,董承趁机以病上表回长安。也正是这样,董承不在王允所要除掉的董卓旧部之列,同时又因为董承与刘协的关系,董承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眼见就要封侯了。董承文不成武不就属于中间类型的人物,非常时期也有急智。

董承最近心事极重,深夜入宫的权力自从董卓死后,就只有董承有这个权力和待遇了。连续几次入宫之后,董承深深的发觉汉帝并不像他以及所有人想象的那样,董承一面是高兴,汉帝有如此成长,身为臣子的岂能不开心,更何况这还是自己未来的女婿。但是董承一方面又是无限的忧虑面对当前的局势,即便刘协有通天之能也是困难重重啊。

这一夜,董承又要进宫面圣,只见刘协小小的身影一动不动的立在池塘边上,月影黑暗,刘协的肩头有一丝丝冰冷的月白。这仿佛是一个历经磨难万千的坚毅汉子,又仿佛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可怜孩子。夏虫鸣叫,宫女和宦官远远的站着,这些都是新进的奴婢,之前董卓安排统统被王允杀光,无一例外。寂静而显得孤寂的夜色中,董承缓缓走来,百步之外,董承就看到了刘协,董承心中一痛,挥手示意宦官停下,自己慢慢向刘协走去。

“爱卿来了。”没有丝毫人间的气息一般,刘协的声音传来,却不见刘协动一下,依旧直立凝视着水中的红色鲤鱼。董承急忙上前跪拜:“臣,董——”“爱卿,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你是朕唯一的亲人了。”刘协没有让董承拜完就打断说道。

董承心中再次一痛,既为臣子,又为亲人,这双重的身份让董承受着双倍的痛苦和着急。刘协微微转过头,却见董承面带悲色,刘协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一点点温情的红润。指着水中的鲤鱼说道:“爱卿,你看这水中的鱼,显得多畅快,朕常想,要是朕也是一条小小的鲤鱼多好啊。”董承哭腔不禁的响起:“陛下,臣——无能——让陛下受苦了。”

刘协反而笑了笑,说道:“都习惯了,也就好了,如今却比董贼在时好了不知多少。”后半句刘协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口的,可见董卓虽死,却难消刘协心中的恨意。顿了一顿,刘协恢复神情说道:“爱卿,朕要你去寻一人。”

董承急忙从地上爬过来,急道:“谁,陛下要找谁?”刘协眼视前方,似乎想起了什么场景,一段快乐的场景,说道:“剑师。”董承一惊,是他,顿时董承心中了然,刘协要找这个人,合情合理。董承:“遵旨,陛下,时隔数年,这几年间此人毫无踪迹,不知还在人间否,只望陛下不要抱太大希望。”

刘协眯了一下眼,黑暗中看不出表情,一会又说道:“可是,如今朕除了爱卿还能相信谁,王司徒虽然敬重朕,可是总以朕年幼为由,擅作主张,这一次竟然将蔡伯喈都贬到益州去,朝中朕可以相信谁,你告诉朕。”刘协几乎是大声吼出来,可是却要将声音压得低低的,十分的低沉。刘协如此大怒当然不是针对董承的,原本刘协想要慢慢的收拢权力,实现亲征,可是刘协发现就连吕布这个在刘协看来最深明大义最忠君的人,在刘协说话时,吕布都要先看一眼王允,这犯了刘协或者说所有帝王的大忌,在刘协心中,吕布已经成了王允一派。刘协不知道为什么,王允这个除董主谋,吕布这个亲手杀董的人,这两人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刘协还能去相信谁。可以说王允大殿上对大臣大咆哮,吕布对王允的一望,让刘协彻底的对这群大臣失去了信任。

董承一听,急忙叫道:“皇甫义真,皇甫义真,陛下,皇甫义真乃是先帝重臣,皇甫将军一门忠烈,绝对忠于陛下忠于汉室。”刘协一愣一喜,对,对,皇甫嵩,怎么能忘了皇甫嵩。刘协又疑惑得道:“可是皇甫将军日前却在朝上上奏迁都,莫非又要行使董贼之行?”董承一听,深怕刘协不信任皇甫嵩,急忙说道:“陛下,就像皇甫将军说的那样,王司徒执意不赦免董贼的旧部,如今长安至少环视二十万西凉大军,若是这些人*急了,来攻长安,那时陛下岂不是又陷危难。皇甫将军迁都之意乃是为陛下考虑之举啊,洛阳虽然被董贼火烧,然而在刘玄德治理之下,也有些繁华之状,陛下若是迁都,虽然清苦些,却不用受兵卒啊,皇甫将军乃是忠心一片啊。”

刘协一听,说道:“如此说来,目前朕最好就是迁都?”董承摇摇头:“非也,陛下,此只是说明皇甫将军之忠心,可是目前却不能迁都,且不说朝中大臣不会答应,就算是迁都,只怕现在也不是最为安全的时候。长安西面满是西凉铁骑,日行百里,若是迁都,西凉铁骑来袭,半月之内就被追上,那时候没有城池之便,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就是长安东面,华阴之地也是董贼旧部段忠明大军驻守,其人态度不明。所以此时臣以为这并不是迁都最好的时期陛下。”

刘协不懂军事,只是觉得董承说的有理,不由着急说道:“那爱卿以为目前朕要怎么做?”董承一惊,刘协学会了主动请教别人,问计与人,这太了不起了。董承心中老大的安慰,说道:“陛下,目前还是以联络朝中忠心之臣,臣以为这文武百官总有不少是忠于陛下的,只要陛下隐忍一番,暗中观察,势必越强。此外臣还决定可以联系朝外的牧守一方的大臣,如此也可有外援以为急用。”

刘协:“哦,联系外臣,不知道爱卿觉得谁人可堪一用,谁人忠于汉室?”董承:“河南伊刘玄德,陛下,此人乃是刘姓子弟,又是第一个上贡派来使者朝拜的大臣,此人忠心。况且此人兵掌河南伊,日后若是陛下要回归洛阳,此人却不是大大的有用,刘姓子弟总不至于反复刘姓江山吧。”

刘协也点点头,说道:“暗算起来此人还真是朕的皇叔,如此爱卿不妨着人试探一番,不若这般,爱卿着朕密诏而去,看刘玄德可敢兵进潼关,若是侥幸击败那段忠明,朕管不着王司徒了,径直回归洛阳。刚才爱卿说西凉大军不定,随时来攻长安,朕越想越觉得有理,长安还是不甚安全啊。”

董承一一记下,然后刘协又说道:“朕蒙难之时,关东义士不是组成大军来攻董贼吗,那时最为用心的据说一人叫江东猛虎,一人称犹如恶狼,此两人,爱卿为何不提?”董承急忙跪下:“陛下,不是臣有心瞒了两位大人的功劳,只是此时那江东猛虎是扬州人孙文台,自从被董贼击败之后,已经回退江东了,离陛下万里之遥。而西凉军中所说的恶狼,就是益州牧岚亭候陈伯至陈大人,此人在益州不毛之地,而且要来长安除非是北出阳平,击败二十万西凉大军,这,陛下这是远水救近火啊。”

刘协一叹,一听说恶狼既然是益州牧陈林,也不再说什么了,刘协对于陈林总也不是那么喜欢,毕竟益州牧原本应该是刘氏刘焉的啊,陈林攻打刘焉,不管什么原因,总有点让刘协不愿意去相信。

王允绝对没有想过此时刘协与别人正在暗算或者说猜忌自己,也没有发现董承频频出入皇宫有什么阴谋。因为王允心中并没有董卓那样的野心,王允只是忍不住的自大自负,说王允不忠,却有点过了。不仅董承,长安之内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有点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点却是像董承这样的一心为了大汉的人。也有诸如皇甫嵩一样看着长安局势恶化,却只能干着急的大汉老忠臣,大汉诗中马宇马雅海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马宇没有董承一样的身份去面见刘协,能与刘协商议国事,马宇采取了一种自认为与大汉有利的救国方法,跟董承提议的有点相似,外通掌兵重臣,却说马宇联系的大臣是谁呢,又会对大汉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四章 :西凉马腾

西凉马腾退守武威已经是陈年往事,当年马腾与韩遂造反之时兵败无奈,与董卓约定以黄河为界分治凉州。马腾据武威,韩遂在陇右,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羌人还是整日造反,大大小小的,马腾与韩遂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可是却都不约而同的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正是这些不安分的羌人,使得马腾在平羌的战斗过程立下了赫赫威名,在西凉,马家大旗的出现即让羌人钦佩畏惧,又让羌人怨恨憎恨。不仅是马腾,就连马家的几位后人都开始崭露头角,闻名西凉,人称“西凉五马”,分别是马腾本人,还有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还有一个马腾的侄子马岱。其中最年小的马铁不过十五岁,却因为一次战斗中,初生牛犊的马铁竟然一个人骑马直冲数十羌人的队伍,马铁的勇猛加上马家的威严竟然让那股羌人不战而乱,马铁趁机斩杀了一名羌人首领,从此闻名西凉。别人不知道的是,马铁却因此回去受了马腾整整五十鞭的家法。

马腾乃是大汉名将马援后人,马家世居扶风,马家传到马腾父亲马平这一代的时候,马平无大才,最高做到天水一个小县的县令。马家已经中落,马腾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樵夫,甚至要靠砍柴卖来为生。马平落魄转入西凉,因为家境不好,意外的娶了羌人的一个女儿做妻子,生下马腾与马腾兄弟,可惜马腾兄弟无福,在马家主动再次辉煌前因病去世,留下马岱给马腾领养。

要说马家的兴起却是源于多年前那场西凉大乱,北宫伯玉等人的造反,马腾就是那时候开始出仕参军的,阴差阳错的马腾最后不得不挂上反贼的头衔,真是世事难料啊。这也是马腾一直无法释怀的事情,所以在退守武威之后,马腾本着一丝愧疚之心,对于胆敢挑衅汉朝的动人员不管是汉人还是羌人,一律不手软。马家的地位在西凉如日中天,西凉马腾之名无可代替。

马家军中除了赫赫有名的西凉五马之外,还有一员智勇双全的人物,任谁也不会也不敢忘却,那就是马腾的头号部将兼智囊,庞德庞令明。庞德必马腾略小略年轻,早在马腾参军之时就开始追随马腾,多年来为马家立下汗马功劳。最近因为小小的马铁也享誉西凉,庞德的儿子庞会耐不住,执意入伍从军,这是一个与马铁同年的少年英雄人物。

庞德武力高强,擅用长刀,加上果敢骁勇,每战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深得士卒的爱戴和马腾的重用,添为校尉,乃是马家军唯一一个有权带领的人物,就连马腾之子目前都没有校尉的职务,可见庞德之得信任。庞德不仅武力了得,同时相对与马家各人而言,庞德却有着不一般的智慧,马腾每有疑惑首先想到的就是庞德。当年与董卓约定隔河相守,就是庞德建议马腾的,马腾这才向韩遂提议与董卓议和,得到了有西凉名士之称的韩遂的极力认同。但是自从发生了一件事情之后,马腾对于韩遂就有了间隙。

事情却是原由于一件小事,一件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那年马腾长子马超还年幼,为人又冲动些,马腾与韩遂以西凉人的豪情方式结成异性兄弟,聚兵在一起。韩遂军中的士兵与马腾的士兵私下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其中就有一个叫阎行表字彦明的司马,此人乃是韩遂军中一个比较武勇的小校。两方人马发生冲突,恰好撞上巡营的马超,马超年轻气盛,立即加入冲突。不料马超毕竟年幼加上经验不如久经沙场的人。马超几乎被阎行用军矛刺杀,若不是军矛折断,马超估计就成了一个默默无闻早年夭折的少年郎了,不会有今日的名声。马腾当然要找阎行算账啊,可是在韩遂一番劝解下,马腾也释怀,没有追究阎行的责任,这就是一桩军中小事。但是谁知道马腾一走,韩遂转眼竟然大力提拨了阎行,一日之后就做了将军,还将女儿嫁给阎行,韩遂对阎行说:“马家有子,我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