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尽数陷入到呆滞之中,几乎忘掉了被骑兵冲击所带来的疼痛感。
    众兵马突然四散开来,陆康率领一众庐江郡文武骑着战马缓缓而至。
    “见过陆太守”
    “见过陆太守”
    邓当和孙策几乎同时反应了过来,对着走来的陆康躬身一礼。
    周瑜看着四周那密密麻麻的庐江将士,不由得在心中长舒一口气,看来这危局算是消除了。
    “来人、送孙使者一行人返回合肥侯国”
    “诺”
    一名庐江将领对着陆康大声回复,随后一招手走出一支骑兵,出现在孙策的面前。
    众孙氏骑兵反应了过来,连忙从地上爬起,又见数十匹战马被牵到了此处于是翻身上马。恶狠狠的看向邓当以及众豫章将士,随后便收回了目光。这笔账暂且记下,尔等迟早会加倍还回来的。
    孙策对着陆康躬身一礼,带着周瑜走向两匹战马,此时不管说什么都显得太过苍白。倒不如尽数留在心中,来的更为妥当。重重拍打战马,在孙氏骑兵以及一支庐江骑兵的护送下往来时的方向快速狂奔。
    听着这渐行渐远的马蹄声,邓当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从此时开始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接下来就应该是主公和这位庐江太守的事情了。只可惜陆太守顾忌太多,白白浪费了这天赐良机。
    “本来打算迎接邓将军,想不到居然发生了如此不愉快的事情,希望尔等豫章能给本太守一个满意的交代”
    “传令下去”
    “回城”
    “诺”
    千余名庐江兵马齐声暴呵,跟在陆康身后的庐江文武尽数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好端端豫章为何要自找不痛快?斩杀来使岂不是陷我庐江于不义之地?须知世家豪族盘根错节,若行事太过狠辣,最终岂不是误人误己。
    
第四百四十六章 目光短浅() 
庐江郡府城墙之上。
    贾念和顾雍眺望着前方,彼此陷入到沉思之中。
    “世伯率兵返回又不见他和邓当同行,看来孙策十有八九已然逃离”
    “兄长为何如此忌惮孙策?”
    “难道孙氏不足以让人忌惮吗?”
    “弟倒不这么认为”
    “为何?”
    “孙氏本来就已经没落,只是因为孙长沙的突然崛起而再次复兴,别看合肥侯国驻扎的五千兵马自号孙氏精兵。其实自从孙长沙战死之后,其部下早已四散,只留下私兵三百。袁州牧以这三百兵马为骨干,招募了这支孙氏之兵。名为孙氏,其实尽归寿春。故此就算斩杀了孙策,也不能让驻守在合肥侯国的兵马溃散,不仅如此私兵部曲效忠的是孙氏,孙氏之中又岂止一个孙策?一旦孙策死在此地,势必会激起孙氏的反击,到时候岂不是得不偿失”
    顾雍的双目中露出浓浓的不解,对着贾念询问着。
    以目前孙氏的处境来看,完全找不到必杀的理由,同时也不需要找到这个理由。毕竟现在的孙氏,只是一条丧家之犬而已,在袁术的麾下苟延残喘。哪怕看起来握有兵马,但那些兵权真正所在,却是袁术而非孙氏。最少从孙策的职位,就能明白其一二。
    贾念用手轻轻敲击着城墙,对着顾雍说着。
    “假若和斩杀孙策、周瑜相比,为兄更情愿面对那些士气大涨的合肥侯国兵马以及袁术之怒”
    “这?”
    顾雍迟疑了起来,把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平心而论表兄不是一个不顾大局之人,只是在针对孙策的事情上,未免有些太过了。一旦斩杀孙策的事情被宣扬出去,到时候所造成的影响只怕会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毕竟孙策是以寿春袁州牧使者的身份前来的。
    两国交战尚且尊奉不斩来使之事,堂堂寿春使者居然死在了庐江,彼时天下人又应该如何看待?更何况陆太守的根在吴郡陆氏之中。若袁术迁怒吴郡陆氏,彼时又当如何?
    “既然注定了是你死我活的敌人,那么又何必留手?”
    “于公于私,我与那孙策只能有一人存留在这世间,表弟你可明白”
    贾念对着顾雍询问,语气中颇为遗憾,若是孙策和周瑜死于伏杀之中那不知会省下自己多少麻烦。只可惜陆康插手,让他们脱离了险境。至于对此事的后果,心中嗤之以鼻。
    难道不伏杀孙策,这些麻烦自己就不会面对了吗?难道不杀孙策,袁术就能熄灭不吞并扬州六郡之心?时代已经变了,大争之世已经来临。可笑陆康居然看不明白,还用以前的规则去行事,注定会吃上一个大亏。
    这年头袁术都已经自领州牧,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
    “也许事情并未到兄长所想象的那个地步”
    “是吗?”
    贾念对着顾雍回复,恰好看见邓当从城外骑着战马快速疾驰而来,于是便乘机选择沉默,这个话题在谈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虽说乱世已经来临,但远离风暴中心的扬州却没有太多的切肤之痛。而且就算那些所谓的有识之士,也只是对这些事情痛心疾首而已。
    毕竟那些群雄们是打着平定叛乱的旗号,肆意吞并州郡的。
    就比如袁术,他不是也扯着一面讨伐山越的旗号吗?顺便吞并扬州六郡而已。
    脚步声从后方传来,邓当对着贾念躬身一礼。
    “末将无能让孙策等人逃脱,还请主公降罪”
    “此乃庐江郡,我们终究是客人,既然其主要放虎归山你又有何罪之有”
    “是否需要传书巢湖,让人截杀孙策?”
    “不了、相较于一个孙策,世伯之意显然更为重要,大战即将爆发双方当以和为上”
    “诺”
    邓当对着贾念回复,双目中泛起不甘的神色。
    如果陆康能晚来片刻,此时孙策以及那伪巢湖长周瑜早已命丧黄泉,又哪里有这么多祸端。
    “陆太守对此事似乎颇为不悦,扬言要让我豫章给其一个交代”
    “交代?”
    贾念逐渐陷入到沉思之中,目光在前方环视。
    顾雍听见两人的交谈,对着贾念一礼,随后缓缓往旁边走去。
    虽说自己是贾太守的表弟,但却终究不是豫章郡之人,听这些事情显然有些不合规矩。
    “七千兵马难道不算是交代吗?”
    “有七千兵马在巢湖驻守,可让庐江的压力少去一半,剩下的世伯在率领三千兵马驻守郡府以及六安侯国即可”
    “难道除此之外他还需要什么交代?”
    贾念对着邓当反问,转身看向站在前面的数十名将士,双目中布满了威严。
    平心而论身处于陆康的位置,以他目光所能看到的地方,能做出这样的反应也算正常。在朝廷还未名存实亡之前,也是一种高明的选择。但现在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不去改变处理事情的方式,最终会被滚滚洪流所吞没。
    庐江郡地里位置优越,如果说寿春是抵挡北方中原的重城,掌握着江南和中原的攻守之势。那么庐江就是江南的咽喉,只要掌握了这里,就能源源不断吸纳难民,就能在大势之下滚滚南下,形成居高临下之势。
    故此庐江郡不能有失,但以目前陆康表现出来的能力来看,面对今后的形势必然会束手束脚。自己能帮其守一次难道还能帮他守百次不成?
    这个念头一出,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大敌当前怎么能生出他念?先实现吞并江南其余三郡之地的计策,在想庐江亦不迟。
    “表弟”
    “在”
    “随吾去见一下世伯如何?”
    “好”
    站在远处的顾雍对着贾念回复,随后转身往城墙下走去。
    看着顾雍的背影,贾念不假思索的跟了上去。
    但愿这位世伯能看清局势,但愿这位世伯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如若不然自己也就只能做两手准备了。虽说这样的结果不是自己想看到的,但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庐江可以失守,但巢湖和皖县不能丢,因为这是必须坚守的地方。
    
第四百四十七章 七千兵马() 
急促的脚步声在庐江太守府外响起,守在门前的士兵见是顾雍连忙躬身一礼。不用通报便迈开双腿,往里面前行。站在旁边的贾念暗暗打量着这些士兵,然后加快了速度。
    好似水滴融入湖泊中,并没有泛起任何波纹。
    穿过一排房屋,直接走向后院。
    举目望去只见前方那一颗颗杨柳在池塘旁迎风摇摆,倒也凭空添加了几分诗情画意。
    “见过太守”
    “见过世伯”
    顾雍和贾念走向杨柳林中,对着正在池塘边漫步的陆康躬身一礼。
    陆康并未转身看过来,而是环视前面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水中的游鱼。
    “贾太守擅离职守两年有余,想不到一回来就给了本太守一个惊喜”
    “世伯何出此言?”
    “难道你不知道吗?还是说你已经对豫章郡失去了控制?”
    虽然看不见陆康的表情,但是贾念却能感受到这话中的怒火。
    不等贾念出声,陆康不由得一叹。
    “罢了、看在此时并没有酿成大错的份上,就此作罢吧”
    “世伯认为小侄在此事上做错了?”
    “难道你认为此举做对了?”
    陆康反问,语气中颇有些严厉。
    贾念的眉头皱了起来,但想到目前的形势,于是对着陆康回复。
    “天下已经纷乱,自从董太师入洛阳以来,朝廷威严已然大损。又加之群雄会盟之时孙长沙斩杀州牧之事,更让其雪上加霜,故此才成了如今的局面”
    “袁术不过是一名被罢免赋闲在家的袁氏之子,但却凭借着四世三公的威望以响应讨伐董卓为名起兵。朝廷为安抚于他,于是拜他为九江太守。但其人却仗着兵强马壮,自称杨州牧,假借讨伐山越之事,吞并四郡之地。如今更是将目光落到了庐江以及豫章”
    “虽然小侄回来不久,但也听闻袁术调兵遣将,让孙氏屯兵五千驻扎在合肥侯国。又让纪灵等人统兵万余驻扎在江南三郡之中”
    “双方交战在即,袁术却让驻守在合肥侯国的大将出使庐江郡。小侄若是没有听见也就罢了,可此时既然听见自然要将其伏杀,以其头颅振奋三军将士”
    听见贾念的这番话,陆康刚刚被压下去的不悦再次升起。
    转身看向贾念,对着他说着。
    “你认为此时在我庐江郡府斩杀孙策就能振奋三军将士的士气吗?”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是他袁术的使者”
    “而且你想过没有,一旦孙策被斩,驻扎在合肥侯国的五千兵马又当如何?须知孙氏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孙策”
    说完陆康的火气变淡了几分,又感觉语气有些严厉,于是逐渐放缓。
    虽然两家是世交,但那仅仅只是世交,而且此人身为豫章太守却需要掌握分寸。
    “不管为公也好,还是为私也罢,此事都已然过去”
    “吾不想看到孙策在巢湖被杀的消息”
    “侄儿明白”
    贾念对着陆康回复。
    陆康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经此一事只怕战火就要蔓延了”
    “你我两郡就算联合不不过才一万三千之众,如何敌得过坐拥四郡之地,佣兵三万的袁州牧”
    “哪怕据城坚守,恐怕也难以抵挡”
    听着陆康的担忧,贾念不由得摇了摇头。
    目光看向那池塘中的游鱼,随口对着他询问。
    “世伯难道以为我豫章仅仅只有万余兵马吗?”
    “一郡之地供养万余兵马已经困难重重,难道贤侄还有兵马不成?”
    陆康不由得一惊,双目中隐隐约约泛起一丝期待的神色。
    贾念没有直接回复,而是反问。
    “世伯可知如今我豫章已经向皖县以及巢湖一线增兵七千”
    “七千?不是三千吗?”
    陆康听着这番话不由得疑惑了起来,哪里来的七千兵马?难道他不想要豫章郡了吗?还是说豫章有底气,仅凭三千兵马就能抵挡来至于江南三郡的攻击?
    贾念缓缓点头。
    “小侄已经让军师刘晔节制七千兵马,率领三千屯兵巢湖,剩下四千之众在皖县以及濡须口沿长江一线布防”
    “一来、三千兵马足以抵挡来至于合肥侯国的攻击,哪怕不敌也能拖延时间”
    “二来、四千兵马分别屯守在皖县以及濡须口,向北可以驰援巢湖,向南可以威慑丹阳郡,可谓是一举两得”
    “故此巢湖一线当可确保无忧”
    陆康听着这些话不仅没有释然,反而更加疑惑了几分。
    在心中不停地推演目前的扬州形势,最终还是忍不住询问。
    “豫章兵马共有万余之众,虽说把大部分兵力驻扎在皖县以及濡须口可以确保我庐江郡威慑丹阳,但是你们豫章又当如何抵挡纪灵、乔蕤所部?”
    “我以下令让甘宁所部回援豫章郡”
    “甘宁所部?”
    陆康糊涂了起来,怎么又牵扯到了甘宁所部?那么他刚刚说的七千兵马又是怎么回事?
    看着陆康疑惑得样子,贾念对着他询问。
    “世伯可是在疑惑哪里来的七千兵马?”
    “正是”
    陆康对着贾念坦言,双方联合同时面对袁术的压力。在兵力、人口以及地盘,都不如的情况下,如果还彼此隐瞒那么等待的就只能是灭亡。
    “据我庐江郡得到的情报来看,假若不是豫章军师刘晔从豫章郡内调集的兵马,那么这些兵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些年甘宁所部分兵驻守在巢湖、濡须口以及皖县,节制五千兵马”
    “假若甘宁所部回援豫章,那岂不是说这五千兵马将会离去?那么贤侄又是从哪里来的七千精锐”
    “世伯可知这些年但凡遇见巨大压力之时,庐江郡是如何保全的?”
    贾念没有回复,而是对着陆康询问。
    陆康听着这句话不由得愣在原地,隐隐约约好像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指大山之中的葛坡黄巾残部?”
    “等等、七千?”
    “葛坡黄巾是你豫章兵马?”
    霎时间所有的事情尽数通透了起来,陆康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任谁都无法想到,早在两年前,这位贤侄居然已经埋下了一支规模如此之大的伏兵。
    站在身后的顾雍哪怕在长江上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可此时却还是泛起了波澜,这七千兵马的出现确实改变了被动的局面。最少此时不在是危局而是彼此僵持。
    
第四百四十八章 布防庐江() 
听着这声惊呼,贾念心中略微有些得意,但随后便将这股情绪驱散缓缓解释。
    “世伯可知郭大胖和吕蒙二人?”
    “如何不知,一人为葛坡黄巾大渠帅,一人为葛坡黄巾渠帅。而且听闻这位郭大胖也离去了两年有余,如今大山之中的葛坡黄巾唯吕渠帅之命是从”
    陆康的话刚一出口,便想到了一件事情,心中不由得剧烈的跳动了起来。两年有余?为何大山之中的葛坡黄巾和豫章如此相似?正好是贤侄离去之时,这位大渠帅也不见了踪迹?
    “贤侄和这郭大胖有联系?”
    “实不相瞒葛坡黄巾大渠帅郭大胖正是小侄的至交好友,至于吕蒙则是邓将军的妻弟”
    “邓将军那位邓将军?可是邓当?”
    仿佛惊雷在耳边炸响,陆康的脑海一片空白。难怪、难怪每次我庐江遇见巨大的压力,大山都会有异动,原来原因在这里。七千兵马?如今七千兵马入驻皖县、濡须口以及巢湖,又被刘晔节制。若在加上庐江三千守军,那么挡住寿春,挡住九江郡并不是什么难事。
    “若此时斩杀了孙策,七千兵马就能直扑合肥侯国,世伯在率兵从六安侯国出兵拿下此地恐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可、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我庐江岂能做出此事?贤侄可不要陷吾于不仁之地”
    陆康对着贾念说着,语气不容置疑。
    自己和他完全不一样,皖县就在他的手中,而且皖县贾氏也早已覆灭。一方面没有血亲的支援,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没有牵绊?所以他能杀伐决断,但庐江却不能也不愿。
    “侄儿怎敢陷伯父于不仁之地?只是既以出手,又未斩杀孙策,只怕待他们抵达合肥侯国的时候就是大举进攻之时”
    “吾儿陆绩已经率领一千兵马奔赴六安侯国,可以和巢湖形成犄角之势,共同威慑合肥侯国”
    “况且这两年来,昌河镇经过迁移,已经在巢湖旁重建”
    “孙氏之兵想要从巢湖直扑我庐江郡,那么必会顾忌旁边的昌河镇,故此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拔掉这颗插入九江郡依托巢湖的昌河镇。以免大军进入巢湖之后,合肥侯国被抄”
    陆康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在脑海中快速思索接下来的战况。
    目光看向池塘,逐渐眯起了眼睛。
    “有一个建议不知贤侄是否能听得进去?”
    “世伯请说”
    “放弃巢湖,把兵力全部归于昌河镇,依托昌河镇的城墙之利,威逼合肥侯国”
    “同时下令驻守在濡须口的兵马,密切注视巢湖动态,假若孙氏敢从巢湖南下。那么濡须口兵马就立即出动,把孙氏之兵缠在巢湖之中。尔后传书六安侯国彼时庐江主力将会赶至,双方同时出兵夹击合肥侯国”
    “从六安以及昌河镇同时出兵夹击?”
    “正是”
    陆康语气坚定的说着,身为沙场老将,几乎在瞬间便找到了一条绝佳的计策。有昌河镇以及巢湖两根尖刺,又加之双方兵力万余,对接下来的战事自然充满了信心。
    “伯父之言在理,我豫章驻守在庐江的兵马由军师刘晔节制,假若伯父有需要我军配合的地方可以传书刘军师。小侄会让他尽量配合,确保庐江郡的安危,拖住九江兵马”
    “侄儿不亲自坐镇庐江?”
    陆康泛起了不解的目光,对着贾念询问。
    贾念嘴角露出笑意。
    “袁术想要吞并我豫章以及庐江两郡,小侄可不想仅仅只是被动防守”
    “如今守卫庐江的兵马有万余之众,待前往昌河镇一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