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曰南掌。

    南掌者,原老挝宣慰司故地也!

    自成祖永乐元年刀线歹入贡,此后贡献不绝,犹称恭顺,世宗嘉靖年间为缅甸侵略失其符印,万历年间复入贡,其后亦贡献不绝,万历四十年神宗皇帝复赐其符印。然其以建奴做乱朝廷无暇南顾,遂生不臣之心,四十年间再无贡献,至先帝南渡大明中兴,才畏威复贡,然已不复此前之恭顺。女皇仁慈为怀,欲以恩抚之,故封其酋长索林那萨旺以南掌郡王使其镇守老挝,然终不能使其感悟。近日朝廷以缅甸不臣,未免其再次侵扰老挝,故欲于丰沙里设镇,索氏不识女皇好意公然抗旨。

    其三曰勃泥。

    勃泥者,南洋小国也。

    其先最为恭顺,勃泥王墓尚在南都,然其子孙亲近异端,两百余年忘其祖宗,自以远处南洋,朝廷鞭长莫及,虽受大明册封却私通荷兰,公然无视朝廷律法。

    其四曰柔佛。

    其先为满剌加王,自成祖永乐间郑和下西洋,满剌加王称臣纳贡,其后朝廷以倭寇袭扰实施海禁,马六甲王贡献遂绝。其后葡萄牙人入侵,马六甲为其所灭,隆庆开关之后,朝廷以马六甲亡国故不复追究,先帝南渡之后,方知其遗民另于柔佛建国,故女皇陛下复封其王为柔佛王以示大明存亡续绝之恩。然柔佛王阳为恭顺实则心怀异心,私下交结荷兰人,甚至暗中向荷兰称臣背叛大明。

    以上四藩皆须讨伐。

    否则无以威慑诸藩,显示我天朝上国之威!”

    杨庆大义凛然地说。

    话说他此刻也算一副霸权主义嘴脸了。

    人家不就是没给你儿子送百日礼嘛!

    众将无不腹诽。

    不过心里这么想可不能说,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面前这桌上的绝大多数都是南方各军的将领,也就是一直没有参加北方作战的。刘肇基,郑鸿逵,王之仁,再加上唐王朱聿键和刘文秀,都是些没能到战场上捞一把的,眼看着北方各军在灭建奴和接收北方期间捞足油水。他们也早就已经按捺不住了,而杨庆这一轮对南方的扩张,摆明了就是让他们发财的,无论是讨伐缅甸还是柔佛,甚至就是去揍南掌,那都是捞钱的。

    南掌也有好东西。

    再不济还能抠象牙呢!

    那地方名字的意思就是百万大象。

    而象牙可是奢侈品,更何况那地方其实大量出产铜,另外还有锡,总之出去揍人其实就是朝廷出钱,让将领们出去发财,顺便让士兵们跟着喝点汤。

    但主要是将军们发财。

    如果以前士兵贱命一条,死了也没人管,那么士兵们肯定不乐意,还需要担心一下军心不稳,甚至逃兵溃败之类。可现在士兵们有完善的军饷和抚恤制度,根本没有后顾之忧,相反出去却可以捞一笔,或者建个功出人头地,所以根本也不存在士兵不愿意打仗的问题。其实这时候明军士兵和将军们一样喜欢打仗,大明军队已经到了大秦军队喜战的程度,毕竟对于目前皇庄自耕农来说,打仗是出人头地的最佳途径。

    既然如此那还在乎什么,就明军的装备训练水平和士气,出去就是吊打敌人的。

    那闲着在家长毛吗?

    南方各军可都已经闲了很多年。

    “护国公,请下令吧!我大明将士会用大炮和刺刀扬威四海,让那些蛮夷都知道敢不跪伏在女皇脚下的后果!”

    王之仁说道。

    一帮将领们纷纷鼓噪。

    “好,要的就是将士们有这种气概!”

    杨庆满意地说。

    “这一次要兵分三路。

    南洋水师和陆战第一军负责讨伐勃泥和柔佛,但首先进攻柔佛,毕竟勃泥之前也是很恭顺的,说不定会自己想通,而主要就是登陆并占领龙牙门。

    我可以直说。

    柔佛有巨大的锡矿。

    第二路以第十八军为核心,从安南沿李仙江而上直插南掌,辅以第十二,十三军,但以第十八军为主,第十二,十三军负责在安南境内保护后勤并准备增援,包括给柔佛海军的增援。毕竟南掌的气候不同,此前两军都是驻衡阳和赣州,但南掌的气候要比衡阳更加湿热,而且丛林中毒虫遍地,第十八军这些年都在南宁一带驻扎,更适宜这种地域。

    不过以后南掌的贸易三军合伙。

    另外柔佛的锡矿你们也一起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片锡矿就是你们一起分也一样可以保证子孙后代富可敌国。

    第三路由云南向缅甸,目前云南的第十七军,另外调入第十四军,十五军,加四川的第二十四军,目标必须恢复原本的各大土司,尤其是孟养,孟密这两大土司,而前沿必须控制到阿瓦,但最好是从阿瓦继续南下到蒲甘以南甚至兵临东吁。

    怎么打我不管。

    我会确保各军的后勤供应。

    打仗你们自己负责,总之八个军加南洋水师,二十万大军三路讨伐南洋,两年內我要听到胜利的消息。另外设南征军总管于昆明,由唐王担任南征军总管统领各军,并兼缅甸方面军都统,以南宁都统郑鸿逵为柔佛方面军都统,以刘肇基为老挝方面军都统。

    二十万雄兵下南洋,让南洋的天空遍布我们的龙旗!”

    护国公恍如誓师的小胡子般挥舞着手臂高喊。

    “让龙旗插遍南洋!”

    唐王等人跟着高喊。

第五零四章 帝国雄心() 
喊口号归喊口号,其实大家都清楚是去做什么的……

    护国公可是爽快人。

    没听见他都把这些地方有什么好东西说得明明白白了吗?

    锡矿啊!

    锡代表什么?

    大明所有铸炮的青铜,所有军用罐头的包装,所有印刷厂的活字,全都得大量使用锡,尤其是罐头,铁皮镀锡的罐头包装支撑大明八十万大军的野战口粮。就连士兵随身带着喝水的水壶吃饭的餐盒都是锡,甚至小孩的玩具都是锡,可以说这种金属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铜。

    一座巨大的锡矿。

    打下后这些将领们和子孙后代就可以坐享财富了。

    怎么玩很简单。

    护国公以权力授予某个新成立的矿业公司勘探采矿权,而这家公司他占一部分股,剩下股份其他有资格参与的,其实就是负责打仗的将领按地位和功劳分。至于如何开采这些人不需要管,这家矿业公司会有一个经理人,这个经理人会招募工匠购买奴隶去找到并开采,参股的这些只需要等着分钱就行。这种模式在军方都已经运行多年,护国公宝剑所向,将领们带着士兵去征服,紧接着合股的公司拿下采矿权或者垄断贸易权,赚了钱分给这些股东。军费是国家出,打下的地盘最优质资产归参战将领另外分一大块给杨庆,剩下那些骨头们留给随后涌入的民间商人。

    后者同样收获不菲。

    他们可以凭借商业特权和治外法权在这些地方尽情搞商业掠夺,与上层酋长们勾结,收购粮食和土特产并倾销工业品。再穷的部落也一样能榨出利润,哪怕什么都没有的,也还有人口可以出售,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可是紧俏货。

    不需要抓捕。

    那些酋长自己就会想办法。

    就跟非洲的酋长们,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卖自己同胞一样,事实上任何地方的酋长,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明商品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抓几个自己族里的少女,把她们送到大明有钱人的后宅,送到那些越来越缺人的娱乐场所。

    哪怕只是用来换一盒子糖果。

    但无论谁都得交税。

    这个税是交给总税务司的。

    而这些税转入国家财政,用于新一轮扩张的军费,这些军费则分流到国內主要是文官和他们所代表地区士绅们的工厂。

    于是这种征服就皆大欢喜了。

    所有人都受益。

    国家税收大幅增加,军队将领发大财,军需采购给了新兴资本家,民间小商人也有骨头啃,哪怕这里面真正需要流血牺牲的士兵们,也可以建功立业出人头地,最差也能在征服过程中抢一波,不说金银珠宝,就是抓个俘虏还能卖给奴隶贩子呢!

    这年头明军打仗兼贩奴都已经成了一种标准配置。

    虽然不会宣传。

    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每一个旅的后勤处,其实都有一个名义上不是干这个的后勤官员,在默默地收购士兵抓捕的俘虏,根据男女老幼身体状况和长相,支付给士兵们相应报酬。而这些俘虏转手又卖给了追随在军队后面的奴隶贩子,赚的差价就落进了那些将领的口袋,同样奴隶贩子带着自己雇佣的保镖们把货物运回国,在那些奴隶市场上公然叫卖。一边是工业文明的烟囱,一边是农业文明的犁地耕牛,中间还夹着最古老的罪恶奴隶市场,就像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三种跨度几千年的画面,在大明的土地上越来越随处可见。

    但这就是动力。

    扩张是为了什么?杨庆可以为了他的大帝国,为了他儿子的江山,但这关其他人屁事,那是他儿子的江山又不是别人的,不贩奴不掠夺谁吃饱了撑的,跑到那些穷山恶水去拼命?

    真以为喊几句口号就热血了?

    口号不能让人热血,贪婪的欲望才能让他们义无反顾。

    “不过动手时间得选好。”

    郑鸿逵说道。

    “南洋不是这边,无论柔佛还是缅甸南掌,打仗都没什么危险,缅甸是最能打的,但真要在战场上摆开阵势,也未必能打过咱们一个军。他们最倚重的就是象兵,但这东西一顿开花弹和火箭就轰垮。真正危险的是各种疫病,这个防无可防,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开雨季,把整个作战过程放在他们的冬季也就是旱季。不过虽然说是冬季,其实也就和咱们的晚春差不多,无论南掌还是缅甸,基本上都是这样。这样的气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疫病,但一到雨季无论输赢咱们都必须得撤出,否则不用打仗也得死一半。

    不过柔佛又不同。

    那里没有气候差异,基本上一年到头都是夏天,而且是盛夏,好处是三面海,气候倒是比咱们内陆的盛夏还凉爽些,而咱们的冬季他们反而是雨季,故此对柔佛的进攻可以首先开始,三月从琼州南下开始进攻,到八月底就必须停止。

    他们的雨季是没法打仗的。

    他们旱季其实也跟咱的夏季一样多雨水,勉强能够打仗,但到雨季那就直接是天漏了。”

    郑彩给他补充。

    “这个由唐王定夺!”

    杨庆对唐王说道。

    当然,朱聿键又不是傻子,他这个总管就是个敬意,谁让他身份特殊呢!但根本不是让他真正指挥,三路大军根本无法统一指挥,他在昆明如何给南洋的舰队下命令?等他命令辗转送到柔佛恐怕人家仗都打完了,他实际上就指挥自己的缅甸方面军,其他两军都是自己说了算。

    他立刻表示完全赞同郑鸿逵上将的提议。

    “那就这样了,不过疫病仍旧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

    杨庆满意地说。

    当然,这是个小问题。

    实际上明军的防疫水平在目前世界上是最完善的,而且技术也是最先进的,南洋作战一是霍乱,这个的关键是不能喝生水,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喝开水。而且还得必须是开得时间足够长的,然后给士兵灌满他们随身携带的水壶就行,每一个伙都有一个炊事兵负责做饭烧水,其实主要是烧水,吃罐头最大限度避免了食物带来的细菌,士兵自己也可以用锡壶和饭盒烧水喝。

    这个习惯在强制性这么多年后都已经养成了。

    第二就是防蚊虫。

    这个只能靠每人一顶蚊帐了。

    南方军本来就是每人一顶,另外还有蚊香之类熏蚊子的,这个同样也是每人都有,但白天行军作战时候这个就没办法了,只能配发清凉油解决被咬后的问题。得益于护国公这个神医,清凉油,片仔癀之类热带专用药已经大量使用,而且在台湾和海南岛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成本高但这并不是问题。

    还有就是疟疾。

    这个金鸡纳霜是不可能了,哪怕这时候在南美,恐怕也只有少量能流出,而且还是在传教士控制下。

    不过好在大明有黄花篙,尽管提取青蒿素是不可能,但杨庆可以让士兵直接吃,毕竟这东西不是印第安人那当神树保护的金鸡纳树,这个在北方可以说到处都是。提取有效成分是不可能提取了,去北方大量收购黄花篙晒干,然后让前线士兵拿温水泡着当茶喝还是可以的。这东西又没什么毒性,喝多少也不会死,服一粒青蒿素能解决的,大不了让士兵一天三顿喝,虽然青蒿素不溶于水,但连泡发的黄花篙一起喝进肚子,胃酸应该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而且这个还能防痢疾,还能防中暑,还能清热解毒,总之杨庆这些年就是这么给南方军对付疟疾的。

    效果还是很明显。

    至少发病率是大幅下降了。

    还有就是虱子传播的,但这个在明军不是问题,明军在个人卫生方面是非常重视,还有脚气之类,但这个也不是问题,因为南方军在杨庆强制下是穿草鞋的,穿凉鞋式草鞋还怕脚气那就夸张了。

    另外毒虫问题。

    话说这个给云贵两广的兵难道不是用来加餐的吗?

    还有蚂蝗。

    这个每人额外带盒盐。

    这东西在水中靠体表的毛细血管直接与水中氧交换进行呼吸,离开水后靠分泌出的粘液吸收空气中的氧再与体表毛细血管交换呼吸,撒盐之后粘液立刻剥离它就直接憋死了。

    总之杨庆的考虑足够周全。

    当然,死亡依然不可避免,但这个时代就这样,打仗哪有不死人,对南洋的征服就算是死几万士兵也完全值得。这场二十万雄兵下南洋的大规模扩张,将第一次让华夏帝国的统治延伸到亚洲大陆的最南端,真正确立大明对中南半岛的统治权。同时也真正确立大明与藩属国的真正关系,不再仅仅是偶尔的贡献土特产,也不再只是象征性统治,大明女皇的旨意任何藩属都必须遵从不能违抗。他们的市场必须对大明完全敞开,他们的资源必须任由大明使用,他们也不再有对外交往的权力,任何私下与外国的交往都视为背叛大明。

    总之他们不再是羁縻的藩属。

    大明女皇将对他们,真正行使宗主权。

第五零五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 
“蜀公还能撑住吗?”

    散会之后的会议厅內,杨庆笑咪咪地问被留下的刘文秀。

    “蜀公身体康健,还不劳护国公挂念。”

    刘文秀说道。

    张献忠当然不可能身体康健。

    实际上大明四川总督兼川边经略使蜀国公张献忠都督,这时候也已经卧床不起了,倒不是说病重,而是起床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毕竟就他那肥胖程度和与之相伴的高血脂问题,真得让他的心脏已经不堪重负……

    他当然不懂这些。

    但每天美酒佳肴,欢歌宴饮的生活他也戒不掉了,他自己也颇有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意思。

    总之……

    总之他已经不管事了。

    他部下的军头们干脆自己组了一个类似议事堂的东西,李定国因为张献忠指定算主持人,剩下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人共同决策。不过实际上李定国压不住孙可望,他只是因为张献忠的指定而已,一旦张献忠死了,那么孙可望指定不会听他的,这些年孙可望自己经营重庆早就形同自立,议事会也是他派代表。而刘文秀和艾能奇两人一个倾向李定国一个倾向孙可望,好在张献忠不死他们终究还是都得听老大的,哪怕老大已经走不动路了,孙可望也没胆量违抗张献忠的命令。

    他们同样进行了整编。

    毕竟过去那种军队已经不可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战场。

    杨庆给了他们两个军的编制,陆军第二十四军和二十五军,但他们自己并没按这个编制,李定国把成都的精锐编成了一个明军式的军,顶着陆军第二十四军的编制。孙可望顶着陆军第二十五的编制,但实际上只有一万五千人,刘文秀和艾能奇一个在剑门关一个在泸州,手下各一万,四家加起来五万。不过战斗力不弱,部分装备从广东买的燧发枪,实际上也有大量从江浙购买的,这时候张献忠反而成了那些士绅的亲人,他们千方百计把军火偷运过去。毕竟杨庆本人对此也不是很在意,长江上每年无数货物运输,汉江也能运过去,就连云南的陆路都有,唐王这些云南将领也不是不趁机捞钱的。

    张献忠又不缺钱。

    他撒出高价,有的是人会想方设法给他送燧发枪。

    另外他自己也造。

    说到底燧发枪的技术含量也就那么点,有样品想仿造不过是花点时间而已,四川也不是没有好工匠,产量虽然不高,但终究能造。而且他那里还有硝洞,铜也不缺,所以新军火炮数量也不少,这些最终让他维持了一支五万人的新军。

    同样是古斯塔夫线列化。

    孙可望还在夔门修棱堡,不过只是小型的棱堡。

    不过这些并没什么用,随着杨庆一个个清理掉对手,除了已经完全没用了的靖江藩,大明剩下的真正割据势力就四川了。张献忠的五万新军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了杨庆的八十万精锐的,甚至就连自保都没戏,所以他们就像等候判决般,在四川默默等待杨庆向他们下手。然而没想到的是杨庆不但没向他们下手,反而还邀请他们一起去缅甸,虽然知道他这是想消耗他们的实力,但此举仍旧让他们有些意外。

    毕竟杨庆完全没必要。

    他就是把这二十万出去发财的大军转向四川,四川各军也绝对没有能力抵挡住。

    “你们不要总是怀疑我!

    我之前就跟李定国说过,除非你们主动请辞,否则张献忠不死我是不会做什么的,他活到什么时候你们就自己玩到什么时候,他就是再活五十年,我就再等五十年。

    我等得起!”

    护国公很霸气地说。

    “我对四川的原则很简单,就是保持那里的稳定,无论以何种方式来保持,只要四川不乱就行,其他的对我都不重要。至于你们,虽说你们之前杀了不少宗室,但李自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