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没什么。

    因为广州城和北京城一样,是南北两个部分,外城只是附属的,真正的主城墙在内外城之间,甚至外城里面还有一道额外的护城河,只要这道城墙还在就行。

    “走啊,兄弟们,拿起刀枪来保卫咱们的广州公社,去和护卫军血战到底!”

    老吴振臂高呼。

    然后那些工人一片沸腾的吼声。

    紧接着他们汹涌而前,奔向南城去为保卫新生的广州公社而战,至于锦衣卫立刻派人出城,去把广州工人的请愿向女皇陛下转达。

    而此时桂王已经出了小北门。

    他和陈邦彦,陈子壮带着唏嘘回过头望着身后的城门,因为这座城门没有瓮城,他们可以清楚的看见此时的城内。那些狂欢的工人正在追着他们汹涌而来,几个落在后面的护卫紧接着就被淹没,然后被无数只手拽下马……

    “大王,赶紧走吧!”

    陈子壮一脸沉痛地低声说道。

    桂王叹了口气,他也没有再多说什么,紧接着掉头催马离开,他后面的城门处,大批工人追出,不过在确定已经没法追上后,那些工人们迅速关闭了城门。而此时除了外城的各门以外,广州的各门也已经相继被那些工人关闭,但外城却因为那里的工人们绝大多数都涌入内城,而被乘坐战船赶来的护卫军步兵所占领。不过好在那些工人反应速度也很快,迅速关闭了内城南墙的大小南和归德三门,就这样护卫军和工人隔着内城南城墙分别控制着外內两城。

    不过护卫军也没立刻进攻。

    实际上带兵赶到的王得仁自己也一头雾水,他根本不知道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路上各种混乱甚至互相矛盾的消息把他都搞懵了。

    而且他第一批带来的就只有一个步兵旅,鹿步大营就骑步各一个旅而已,他的护卫第一军在虎门镇,肇庆和惠州各一个旅,军部加步骑各一个旅驻鹿步大营。得到命令后他先派出骑兵旅,实际上他也没想过广州城内会出这种事情,所以带着步兵悠闲登船作为后续,在他看来有骑兵旅进城就足够了。然而却没想到骑兵旅被工人吓得不战而逃,而且被城内工人冲散,不得不分头逃跑,至今还没收拢起来,甚至还有部分被堵在城里,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敢贸然进攻,而是给虎门镇的那个旅发去命令,要后者火速增援。

    双方的第一个夜晚,就在各自的准备中渡过,同样在这个晚上桂王跑到了王得仁的军中。

    第二天早晨佛山民团到达。

    同样被冲散的骑兵也相继收拢,甚至那些逃出城的乡贤们,也把他们的护厂队组织起来,部下兵力迅速过万的王得仁,终于向着广州内城发起了进攻。

    广州公社保卫战拉开序幕。

第四八八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四天后。

    南京。

    “此风断不可长!”

    户部尚书陈子龙坚定地说道。

    那些阁臣们纷纷点头。

    广州之变的消息在当天就送到香港,因为此时仍旧在向北的沿岸流控制下,三桅飞剪纵帆通讯舰第三天就把南洋水师的报告送到厦门。然后接力传递的通讯塔,用不到两天时间传到南京,这份报告立刻引发内阁的大讨论。很显然内阁这些家伙在这个问题上都是站在乡贤们一边的,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把广东直接送回到朝廷手中,而且他们肯定也会借此对桂王落井下石,但是……

    那也不能支持工人。

    这是一个屁股的问题。

    “不论桂王治民如何,不论广州工厂主对工人待遇如何,这种工人自行结党以罢工,游行,乃至bao乱手段破坏秩序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以儆效尤!”

    刑部尚书杨鹗说道。

    “那工人应该如何为自己争取权利?”

    杨庆问道。

    “他们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比如找工厂主协商,如果工厂主不答应他们大不了不干,工厂主肯定不想他们走的,他们的财富得靠工人的工作换来,如果工人不给他们工作,他们同样无法获得财富。双方完全可以协商一个双方满意的结果,为什么非要以这种极端方式呢,国家自有律法,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若工人皆如此国家岂不是乱了?”

    兵部尚书堵胤锡说道。

    “若工厂主就是不答应呢?”

    杨庆说道。

    “那就不干好了,广州又不只有一家工厂,就算工厂都一样,还有那些种植园可以谋生,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殖民地。”

    陈子龙说。

    “但如果走不了呢?”

    杨庆说道。

    事实上广东咨议局禁止那些工人随便出海。

    倒不是说怕他们跑去殖民地,实际上他们也鼓励工人去河仙的那个殖民地,倒是工人不愿意去,乡贤们怕的是工人都跑去朝廷控制区。

    那些乡贤们已经知道劳动力的宝贵,他们搞蚕吃人一是为了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二是把尽可能多的劳动力赶进他们的工厂。毕竟原料不是最缺乏的,丝绸产业有限,最重要可以说市场无限的是棉布,而棉花可以大量从印度进口。但工人没地方进口,尤其是本土这种聪明能干勤劳善良的工人,而杨庆在周围的土改,对他们最大的威胁就是把工人抽走。所以去河仙殖民地的只能是他们组织的真腊公司的,没有官方许可,桂藩的普通老百姓是不准出境的,那些地方民团就跟邦联的捕奴队一样就是专门抓流民。海上偷渡也在严防死守,反正渔业也控制在那些渔霸手中,就连香港岛对面都有民团在巡逻防止有人往那里跑。

    至于辞工……

    如果没有殖民地可去,那些工人就算辞工还能去哪儿?

    回乡吗?

    他们本来就是因为家乡土地被地主收回而不得不到广州谋生。

    那么剩下只有进山当逃户了。

    但逃户被民团抓住,会被直接当奴隶卖到煤窑和铁矿的。

    不要小看乡贤们的智慧,他们在剥削方面总是天赋满满,刁民们的那点小聪明,在乡贤们的智慧面前完全不够看的。更何况在广州辞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辞工得赔偿工厂主们的损失,工厂主教会了工人工作,让他们有了一技之长,却在学会后就不干了这说不过去吧?更何况一个工人辞工会造成一个岗位缺人,至少短时间內缺人耽误产量,工厂主们也是要承受损失,所以那些辞工的不但拿不到工钱,还得给工厂主们钱以赔偿损失。

    敢不给?

    人家护厂队的枪是吃素的呀?

    珠江里面天天都能看到浮尸,虽说都是自杀的,但被自杀对于乡贤控制的广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

    但是……

    “那也不能无视律法啊!”

    陈子龙说道。

    “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

    杨庆说道。

    “呃!”

    陈子龙闭嘴了。

    “诸位,老老实实承认吧!其实就是你们害怕了,你们害怕有一天你们的那些工厂里,工人也会有样学样搞罢工,搞游行,甚至干脆造你们的反!但诸位请记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年有人喊着不做安安饿殍,犹效奋臂螳螂,结果就是李自成把他们都夹出脑浆子。现在广州发生的事情也一样,既然那些工厂主把工人当牲口,那也就别怨那些工人把他们扔到脚下踩死,说到底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杨庆说道。

    “护国公何故维护乱民?”

    杨鹗很干脆地质问道。

    他们当然都已经很清楚,杨庆这次是支持那些工人的。

    但他们也并不想妥协。

    因为这种政见之争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杨庆这个人并不在乎别人在合法范畴內反对他,而广州之事也的确不能纵容,真要都像广州那些工人一样,那以后还怎么搞工厂?说到底大家都是有工厂的人,要是广州的工人不严惩,江浙的工人也学会用罢工游行来说话,那……

    那简直荒唐!

    广州的工厂工作十八小时这都是尽人皆知的,要不然人家成本怎么低呢!

    但江浙也没低于十二小时啊!

    杨庆的工厂是十小时,但杨庆的工厂都是皇庄系统,他和民间并不是一个系统,他的工厂通常只招收皇庄的工人。但其他新兴资本家们,他们的工厂一样竭尽所能压榨,他们的工厂基本上全是两班倒,一般十天轮换一次,轮换时候一个直接上二十四小时。他们的工厂也一样是监工带着鞭子巡视,想在他们那里辞工也一样是有一堆手段的,唯一的区别是他们的工钱不至于让工人吃地瓜,但也仅仅维持在比佃户略好一点的水平。

    如果说广州工厂主的心是黑的。

    那他们的心也不红啊!

    资本家都是一样,不能指望他们有谁会是大善人,他们的原则就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限度地压榨工人。

    所以……

    这件事真不能妥协。

    “维护谈不上,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但目前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尽快平息此事。”

    杨庆说道。

    那些阁臣们对此倒是赞同。

    “首先桂藩得撤了,桂王的职责就是保境安民,如今明显已经是严重失职,他都被民逐出自己藩城了,还有何资格再治民?桂藩撤藩,召桂王入京,如今建州卫各部已经开始返回其地,辽东接下来将空出,给他在辽东划一块地移藩。他与福王同为陛下堂叔,也给他和福王相同,就以广宁作为他的藩城,大凌河以北,医巫闾山以东,辽河以西,辽东边墙以南,这一片划给他作为藩地。”

    杨庆说道。

    阁臣们表示这个处置很满意。

    就这样桂王由广州的繁华都市被这些无良的家伙,一竿子支到遥远的辽西去了,可怜广宁目前基本上可以说一个活人没有啊!

    他还不能反抗。

    实际上杨庆还不知道,这时候桂藩护卫第一次反攻广州已经惨败,而且几乎看不到胜利希望。

    毕竟城里有的是粮食。

    撑一年都没问题。

    而且还有兵工厂,仓库里的弹药和原料不比韶关要塞少,这里本来就是后者的后勤基地,桂王和广东乡贤们的标准是韶关囤积不少于一年的作战物资,而广州囤积不少于两年的各种原材料,现在那些工人只需要把这些原料加工出来就行……

    这个他们最擅长。

    所以打不下广州的桂王,真没能力应付杨庆的落井下石。

    他只要不傻就会听话的。

    然后他就可以被扔到辽西开荒了。

    此时明军只是到了锦州,留下大凌河外辽阔土地,给建州卫的奴才们和科尔沁部的蒙古骑兵,负责给他们猎杀残余的神军,估计再有半年就可以清理干净了,然后建州卫的奴才们退回山林,紧接着桂王北上开荒,不过护国公不好让他一个人去的……

    “桂藩属臣辅佐失职,通通跟随桂王一起贬往藩地!”

    他说道。

    “那护卫如何处置?”

    堵胤锡问道。

    “桂藩护卫编入陆军,原本的将领统统强制退役,先让陆战第一军去广州,但不要进攻广州,把双方分隔开,无论如何处置先停战再说。我亲自南下去处理此事。”

    杨庆说道。

    这种事情必须得他亲自去。

    其他无论哪个阁臣,甚至包括他的那些大将们,去处理都有可能采取强硬手段镇压,这些家伙对广州乡贤们落井下石是一回事,但在对待工人的态度上,他们是肯定不会有什么本质差别的。在这些完全一丘之貉的新兴资本家看来,广州工人此举无异于大逆不道,不把这股歪风邪气狠狠打下去,今天广州工人能因为待遇问题造广州资本家的反,明天江浙工人就会因为待遇问题,也走上街头造他们这些人的反。

    有他的命令也没用,这些人有的是办法故意激化矛盾,然后把那些工人坐实了造反,他们再去快快乐乐地镇压杀个人头滚滚。

    让江浙工人都老实点!

    

第四八九章 杨庆经济学() 
“你为何那么维护工人?”

    女皇问道。

    很显然杨庆的做法就连她也不是很理解,毕竟自己家手中也有无数的工厂……

    真得可以说是无数了。

    钢铁,纺织,水泥……

    目前大明朝廷控制区几乎所有种类的工厂,都少不了他们家,要么自己开办要么与别人合股,更别说还有一座座矿山,南北二洋海运,捕鲸加殖民地开拓,就是目前的卷烟厂都有一大堆工人在倒班工作,日夜不停地制造一盒盒卷烟……

    他们家最低也是十小时。

    虽然监工带着鞭子巡逻这种事情并没有,但对于工作不力的,通常也是一脚踹过去。

    这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人道了。

    也就是工资高点。

    但他们的工厂同样要控制成本以避免被挤得倒闭,目前大明至少在竞争上,仍旧是符合自由资本主义,不过杨庆一家的工厂,更多是依靠新的技术和新工艺控制成本。另外也包括一定的特权,毕竟买护国公家的产品是感情投资,就算有略微便宜一点点的选择,只要不是便宜到的确令人动心的情况下,还是买护国公家的东西最划算。另外还有军队,皇庄这些内部订单,也是以杨庆的为主,他一家的工厂本来就是以吞下的原本官营工厂为主。

    但要说杨庆一家的工厂不会严格控制工人待遇,那仍旧是不可能的事情。

    谁家都得控制成本。

    如果说广州的工厂完全就是目前英国一个德性,直接把工人当牲口对待,而***营工厂已经可以接近于十九世纪早期,也就是工人每个月最多也就吃三四次肉,而且每次都很少一点。

    米饭肯定能吃上。

    但菜里的含油量仍旧得严格控制。

    不过鱼相对廉价些。

    毕竟江浙到处都是鱼,这一点要比十九世纪初的英国工人强点。

    而杨庆的工厂,则更接近于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工人水平,已经能够让工人衣食无忧,但也不能说生活得很好,至少还是很辛苦的。毕竟每天十小时工作,而且没有类似于星期天的假期,但可以请假休息,当然不会有带薪休假。

    杨庆认为这已经对得起良心了。

    包括他的工人们也认为护国公对得起自己良心了。

    毕竟别人是十二小时。

    而且工钱还比他低。

    而且因为都是从皇庄招募,这些工人并不需要担心养老,另外医疗和教育支出相对来讲也很低,毕竟皇庄有医疗所和义务教育的小学。总得来说杨庆是不用担心有人罢工的,在这个某种程度上比烂的时代,他至少是最不烂的,至于什么八小时工作,星期天,带薪休假之类都省省吧!

    但是……

    “这样终归不好,咱们倒是不用担心这个,可朝廷这边那些工厂的工人也跟着学怎么办?都这样罢工游行甚至占据城市,那不都乱套了?总得讲个规矩才行。”

    女皇忧心忡忡地说。

    “我不但要让他们跟着学,而且还要给他们竖立一个插在那里的旗帜呢!”

    杨庆逗着自己儿子说道。

    女皇疑惑地看着他。

    “首先你必须明白对一个治国者来说调控经济的关键是什么。

    就是赚钱吗?

    不,是维持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靠海外贸易吗?

    咱们的确在不停的从外面吸入金银,海外贸易带来了我们目前的繁荣昌盛。

    但你要明白外面的市场有限。

    全世界目前大概六万万人,其中超过一多半是赤贫的,消费不起任何东西,就像非洲那些黑人,他们连一件衣服都买不起,印度的人口仅仅比我们这里稍少一点,但他们同样是赤贫。真正能够消费我们产品的,只是外面很少一部分人,我们的丝绸在欧洲除了贵族没人穿得起,我们的茶叶也只是有钱人喝的。所以出口不能带动经济持续繁荣,或许它能带动一个一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繁荣,但绝对不可能带动一个一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持续繁荣。

    而我们有世界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我们的抽血会让外面的国家越来越穷。今年倭国购买白糖的数量就在减少,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钱了,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些穷鬼们购买我们越来越多的商品。

    我们不能靠外国人发展经济。

    而经济的增长却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一后退就会出大问题的,甚至整个国家的动荡,所以为了维持工业的增长,我们最有效手段就是扩大部消费。毕竟我们才是最有钱的,大明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而且我们还有一万万五千万人口,这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而扩大内部消费的首要条件,就是先让老百姓有钱。

    让他们能买得起东西。

    让他们买更多,哪怕其实不必要的东西。

    过去很多女人甚至买不起衣服。

    我们这些年的努力,让所有女人都买得起衣服了,同样这些买的起衣服的女人,带动了我们经济的第一波快速增长。现在她们都有衣服了,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她们有钱买第二身衣服,而她们有钱买第二身衣服可以保证我们的经济继续增长。然后当她们都有第二身衣服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她们买得起第三身……

    女人会嫌衣服多吗?

    如果有钱她们会不停买衣服,哪怕她买回去只穿一次,甚至连穿都不穿,话说你的很多衣服我记得自从做好就从没穿过吧?昭仁的鞋子多到需要一间屋子来专门盛放,那么你们姐妹俩养活了多少工厂?

    这就是内需。

    如果她们突然没钱买了呢?

    工厂一下子停工。

    工人一下子没工钱买粮食了,农民的余粮一下子没人买了,他们种的棉花一下子没人要了,然后农民也没钱了,然后他们也买不起油盐酱醋各种商品了,然后更多工厂停工,更多工人失业,恶行循环不断蔓延。整个社会整个经济就这样一下子崩溃,失业工人闹事,农民不满,资本家纷纷破产,整个国家陷入动荡甚至一不小心变成战乱洗牌重启。我们必须得预防这种事情,但资本家想的只是赚钱,他们不会想这些,他们只会想拼命赚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