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全都是大块的平板镜子,共同组成这座圆形房间的四壁,在他们头顶一盏巨大的吊灯垂下,一根根鲸脑油的蜡烛燃烧着,清亮的灯光映照着镜子环绕中的紫色天鹅绒……
当然,还有天鹅绒上的人。
“我只是想逼靖江王就范而已!”
杨庆说道。
“你以为我会相信这种鬼话?咱们都如此相对了,是不是应该更加坦诚些?”
太后不满地翻身上马说道。
“我想干什么都影响不到你,你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和她坦诚相对的杨庆说道。
“老身还是朱家的未亡人,这朱家还是以老身为尊,哪怕我自己没有子女,于情于理也不能置朱家的存亡于不顾啊!哪天老身百年后,也是要埋在熹宗皇帝陵寝的,难道还埋在你们杨家的坟里?”
太后似笑非笑地说。
“那么你告诉我如何让朱家千秋万代?”
杨庆说道。
张嫣立刻沉默了。
“自古无不亡之国,强如汉盛如唐皆成烟云,千秋万代只是笑话,帝国总会灭亡的,无一例外!因为帝国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天下不是朱家的,朱家只是这天下的一份子,江山会千秋万代,朱家也会千秋万代,但朱家的江山不会千秋万代!没有我推动最后人民也会明白这一点,黄宗羲那套东西可不是我教的,觉醒了的人民总有一天会站起来推翻皇帝。
他们为什么要皇帝?
家天下是骗人的,皇帝也不是神仙后面有神灵支持的,那么人民为什么放弃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力,去接受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统治?
他们不能自己管理国家吗?
几个月前英格兰人刚刚砍下了国王的脑袋。
罪名是叛国罪。
国王背叛了国家,国王背叛了人民,那么人民就要推翻他,人民就要砍下他的头颅,我不希望在以后有一天,大明的百姓也会站起来,高喊着皇帝背叛国家,然后把你们的头颅也斩下。
不过英国人做的仍然不彻底。
他们更像黄宗羲那些人,他们的确不要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统治,但他们要的是士绅来统治,就像广东那些人所做的一样,以士绅这个集团来统治。这样做的确也可以,甚至广东的发展不输于江浙,但随着更多的人民觉醒,这样的统治也会被推翻,毕竟他们只是把一个人一个家族的统治换成了一个集团的统治。而这个集团并不代表人民,他们只是人民中的极少数而已,皇帝是一个人的统治,他们是一小撮人的统治。
他们的确比皇帝更进步,但他们还是不能真正代表人民。
然后人民还会推翻他们。
这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我为什么不走得更远些,直接跨过这一步呢?我为什么不建立一个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国家呢?而作为朱家站在人民一边的交换,这个国家保留朱家皇位,保证朱家利益,比如说福王这些人的土地,比如说你控制的那些工商业集团。也就是说你们以权力为交换,换取皇帝的头衔和富贵荣华。
这样说不定还能千秋万代!
君权时代已经开始落幕,这是民智开化的必然结果,每一个学会独立思考的人,都会把君权视为敌人。除非你们继续愚民,但愚民的结果是让整个国家民族继续在深渊沉沦,然后在那些因开化而崛起的国家和民族脚下成为他们的踏脚石。我的确让大明摆脱了北方蛮族的阴影,但如果大明自己不通过开化而崛起,那我可没办法让它不会成为那些正在超越大明的国家和民族鱼肉的对象。
开启民智,君权落幕。
不开启民智,那就只能被开启民智的鱼肉。
我的选择是前者。
就让君权落幕吧!
那么现在你觉得我是不是足够坦诚了?”
杨庆说道。
“你这个乱臣贼子!”
张嫣一口咬在他胸前说道。
乱臣贼子就乱臣贼子吧!张嫣和她身后的太监集团,其实要的就是富贵荣华,而只要她们手中的那些企业利益可以保证,富贵荣华对她们来说就可以保证。她们只是看着最近的杨庆越来越偏激,尤其是广西土改明显属于狂暴化,所以心里都有些没底而已,毕竟打土豪这种事情是李自成的专利。杨庆之前最多搞个大狱,栽赃陷害有选择性抄家,还得这些人给了他足够借口,但南宁和廉州二府的土改是全面化的,不是针对某个士绅而是针对所有士绅。
这段时间随着桂王和靖江王控制的报纸不断报道二府的土改,然后这些报纸再被送到南京他们的盟友们手中,后者再利用自己控制的报纸在各地大肆渲染。
江南士绅一片风声鹤唳。
他们又不傻,杨庆这明显就是在做试验的,这个家伙对贾似道的公田法一向推崇都是尽人皆知的,之前的皇庄不算,毕竟皇庄本来是官田。开荒的移民开始擦边了,尤其是那些战乱区的,就算原来的士绅回去,他们的土地也不再被承认。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尤其是淮西一带南逃返回的士绅土地,就算有地契也不被承认,理由是他们弃耕太久,自动算放弃这些土地所有权,至今还有这样的士绅在为此打官司。但这个好歹还是他们放弃在先,而南宁二府就是干脆直接夺士绅田皇庄化了,不仅仅是钦州这样的,灵山的士绅主动投降,也一样没摆脱土改队的魔爪,最多把他们家里财产给留下了。
但这二府所有土地,无论以前是士绅的还是卫所的,甚至就是小自耕农的,统统都收归国有变成皇庄。
自耕农欢迎这个。
毕竟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最多,而皇庄化以后,除了最多四成实际绝大多数两三成的地租,其他苛捐杂税一个没有了,而就广西这种气候条件下的亩产量,这点地租是真正代表着丰衣足食的。
但士绅全完了。
土地士绅从某种意义上作为一个阶层彻底抹去了。
工商业士绅倒还存在,但也受到严重冲击,毕竟丰衣足食的老百姓宁可垦荒种田,也不会去他们的工厂当苦力了,垦荒还有免租期呢!种田可比给资本家当工业奴隶强,除非那些士绅增加工资,使工人的工资收入超过种田,但这样的话资本家……
那关杨庆屁事。
反正目前就两个府而已,根本不会有任何影响,最多把采购蔗糖的欧洲商人逼到广州和其他海关。
这时候广西出口的主要就是蔗糖。
葡萄牙人正在巴西和荷兰进行大规模游击战,原本历史上这场战争还得持续五年,那里是目前大明以外最主要蔗糖基地。而茶叶的涌入,又让欧洲人对蔗糖需求大幅增加,失去了台湾的蔗糖基地,爪哇的蔗糖业还没发展起来,荷兰人运往欧洲的蔗糖目前绝大多数都得从大明采购。
至于茶叶就完全是卖方市场了。
第三三七章 一个邪魔被放出了()
“诸位,大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毛奇龄严肃地说。
大同社一帮志士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他们的确被杨庆吓坏了。
无论他们立场如何,原本历史上他们都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必须承认他们这些人,全都是这个时代大明的真正精英。这里面几乎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全都是可以被后人冠以大儒甚至大师级头衔的。
他们的节操可以蔑视。
但他们的头脑是必须得承认的。
他们几乎一下子就看出,杨庆在广西玩的这套是多么可怕,甚至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他们真得承认自己还是小看了杨庆。话说这个奸臣之狡诈完全超乎想象,那歪门邪道的手段一个接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狠辣令人恐惧。皇庄已经把江浙士绅们搞得焦头烂额了,现在广西的土改简直令他们窒息,他们就像被杨庆按进水里一样感到了那种令人绝望的窒息。
这是真正的洪水猛兽。
“一个邪魔被放出了!”
万泰叹息道。
他的名气不算大,但他儿子就是那本堪称史学之耻的,张献忠屠杀四川六亿人的明史实际编造者万斯同。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这个奸臣就是在广西试行,他手下缺少干这个的人,这种倒行逆施之举,就算他敢下命令,地方官员也不会与其同流合污的。
哪怕北党那些也一样。
无论宋权,高弘图,路振飞乃至宋应星这些都不会干的。
他们还有这个底线!
故此杨庆想干也干不了,他不得已才绕开这些人,在南宁这种远到天边的地方,打着御边的幌子推行这种暴政,即可以威慑靖江王,又可以加强对越南的威慑,同时给他培养足够的党羽。这些人完成南宁和廉州的土改之后,肯定会继续向整个广西进行扩张,就算他们不想去,那些bao民也会拉着他们去。等他们把广西都搞完,逆党数量也就足够了,那时候就该杨庆撕下他的伪装,露出真面目对着江南下手了。
那时候新科举考出的,都听他话的地方官员也该充斥各地了。
有这些地方官。
有那些民兵皇庄的武力。
有这些通过广西土改训练出来的土改队,还有那些遍布各地的bao民做呼应,试想整个江南还有何人能与他相抗?”
和毛奇龄同为大同社少壮派的姜希辙说道。
“我们不能再等了!”
黄宗羲说道。
“二滨,你立刻回乡找恩师,向恩师讲明利害,由恩师出面劝说各地士绅,这时候就不要吝惜银子了,银子没了可以再赚,真要让杨庆成功那什么都没了。虽然加上桂王这些人掏的,杨庆的国债基本能卖出,但张献忠和靖江王那里都还没定下来,就算定下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得卖出去,咱们等不起了,就算能等到也还有其他花费。接下来南直和浙江至少还得多买两百万才能在年底前把圣驾迎回,两百万咱们还掏得起。”
他对姜希辙说道。
后者点了点头,这的确到了不能吝惜银子的时候了,杨庆摆明了已经开始布局掘士绅的根,这种时候还在乎银子就太不明智了。
两百万而已!
江浙士绅还掏的起。
宁波海关一年流入的白银都不只这个数字。
“大可,庄生,你们二人立刻动身去长安,向舜水和牧斋公讲明杨庆所为,之前咱们提的那些条件,不需要陛下全部答应,能让他答应多少就答应多少,只是议会和土地选议员的制度必须答应。”
黄宗羲对毛奇龄说道。
后者和吕留良同样点了点头。
这里面数他俩最年轻,吕留良才二十出头,所以去长安这种苦差事只能他俩。
“大敬去广州。”
黄宗羲对蔡仲光说道。
“你找桂王,向他讲明利害,咱们可以容两广割据,但杨庆早晚会对他们动手,他们的好日子撑不了多久的,此时咱们应该联手,桂王出一个旅精锐,咱们负责掏军饷,然后送到李自成那里作为陛下亲卫。咱们不能养兵,但陛下养多少兵都不是杨庆能管,陛下带着一支护卫南下他杨庆也不能拦着,说到底只要陛下的手里有兵,其他就都好办了。”
他接着说道。
“但桂王的兵打不过杨庆啊!”
蔡仲光说道。
的确,这个问题很令人无奈。
桂王的军队又不是没和杨庆的军队交手过,新安一战可以看出,桂军的战斗力和明军仍有不小差距。
“陆战队能打是因为都用的新式自生火铳,杨庆称其为燧发枪,这样的枪桂王那里也能造,就是产量少价格极高,桂王也无法用其大量装备自己的士兵。杨庆能是因为他有新式的炼钢法可以造优质弹簧,桂王那里在炼钢上差了一些,他们的弹簧制造更加费时费力,但这个只是银子的问题而已。更何况杨庆那里出售的一些高档工具和机器零件,也同样是这种优质钢材制造,咱们买这些然后送到桂王那里后者负责造枪,最后无非就是造价高一些,只要是钱的问题就都好说。”
张履祥说道。
“但桂王的兵也不敢保忠心,那杨庆在蛊惑人心上可很有手段,就连夏存古都能被其蛊惑。”
吕留良说道。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默然了。
的确,在拉拢人心方面他们比杨庆差得太多,夏完淳就是个例子,多好的青年竟然视他为偶像,万一桂王的那些雇佣兵武装起来到了南京,用不了多久被杨庆xi脑倒戈怎么办?
“要不联络一下北边?”
毛奇龄试探着说。
北边……
按理说北边的确是个好选择,多尔衮现在日子过得也挺难,事实上他已经没有胆量再觊觎江南了,他的最大追求就剩下自保。让杨庆倒霉无疑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如果雇佣一批清军当打手,尤其是八旗神军,多尔衮肯定举双手同意。
但这样的话……
“还是不要了,万一被杨庆知道咱们就很难说清了。”
黄宗羲说道。
杨庆可以不在意他们从桂王那里弄一批雇佣军,但要是弄一群清军换马甲那就是给他抄家的理由了。
“我倒是有个不错的选择。”
姜希辙说道。
“我们可以去倭国募兵,据说葡萄牙人就大量使用倭兵,这些人都极其听话,对雇主极其忠心,只要给他们钱就不会叛变。之前荷兰人攻打葡萄牙的马六甲,城里一多半守军都是倭国雇佣的,这些人死守城池没有一个投降的。桂王那里也有不少,让桂王把这些人单独挑出来,咱们再额外从倭国雇一批,他们连语言都和咱们不通,根本不会被杨庆蛊惑。”
他接着说道。
“此计甚妙!”
黄宗羲带着豁然开朗的表情说。
话说从倭国雇佣士兵无疑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宁波港每年无数船只往返长崎,只要愿意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拉回一船。这些倭国人吃苦耐劳而且极其听话,从桂王那里挑出他的倭籍士兵当做军官,从桂王那里订做最新式燧发枪武装这些佣兵,然后让他们充当龙兴天子的护卫。而且这些倭国人雇佣成本低,另外他们只认雇主不认别人,也就是说他们只认给他们支付军饷的江浙士绅,这样龙兴天子也更容易控制了。
至于龙兴天子为何有一群倭国护卫……
难道倭国不是大明藩属?
虽然倭国的确不这样认为,但在大明看来普天之下都是大明藩属,既然这样龙兴天子有一批自己属国的士兵有何不可,这也是倭国对龙兴天子忠心的体现。
“但如何把他们送到长安?”
吕留良说道。
“多尔衮会阻拦吗?”
毛奇龄笑着说道。
的确,多尔衮才不会阻拦呢,他会全力配合帮助这些人从他的控制区通过,然后到李自成那里去追随龙兴天子,李自成同样不介意这样一支军队到自己地盘上。至于他们的武器混在给李自成的运粮船里,同样也能轻松送到洛阳,现在除了那规定的一百万石,李自成每年还掏两百万两从江浙购买粮食运往洛阳。
杨庆对这种贸易完全不管,每年开河期从运河北上转黄河的漕船源源不断。
甚至还有走汉江西运的。
就像唐朝安史之乱时候一样,江淮粮食走水路运往汉中,直接供应汉中的李自成控制区,总之运输军火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那一个旅太少了吧?”
张履祥说道。
“那就两个,去倭国雇八千佣兵!”
黄宗羲很是大气地挥手说道。
八千佣兵而已,就倭国人那饭量一年吃不了多少,加上军饷每年也就花二十万,话说在坐的谁家没有个几万两的家业?随随便便凑一下就出来了,再说又不是一直养着,其实一直养着也不错,黄宗羲突然发现浙江士绅一直忘了还有这个选择,要是早就养一批倭寇还不至于面对杨庆时候如此被动呢!
“还有,大可去长安后,别忘了给咱们要几个官职,陛下身边岂能没有自己的朝廷。”
随后他补充道。
第三三八章 和盘托出()
“真是越败越战啊!”
玄武湖的船上杨庆感慨道。
话说大同社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是很令人意外的,他们要是原本历史上抗清时候也能这样,说不定南明还能撑住。
当然,主要是清军会屠城。
而这些人很清楚,他就算抄家也只会把男丁流放,但流放对于这些人来说没什么可怕的,哪怕流放到台湾去,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一样会给他们送银子让他们过得很好。甚至还会在士绅中留下一番美名,至于他们的家人就算被收缴田产,也照样能在亲朋好友帮助下过得很轻松。
这一点很重要。
话说江浙这些家伙都是当年和魏忠贤斗出来的,对于不会灭门的对手那经验都很丰富。
他们的确把杨庆骂成妖魔。
但他们也都清楚,杨庆恰恰是不喜欢杀人,尤其是不喜欢玩满门抄斩的,直到现在杨庆没有满门抄斩过任何一家,没有一个女人,没有一个小孩死在他刑罚下。
哪怕当年那些都玩过血溅午门的勋贵们,都照样还有继承人在南京继承他们各自的爵位。
既然这样怕个鸟啊!
话说杨庆咄咄逼人的一次次对着士绅下手,皇庄清查田产,释奴,最终一步步触及士绅们的底线。如果他们还不做出实质性的反击,用不了多久土地士绅这个名字就从大明的土地上彻底抹去了。南宁两府的土改有两年顶天了,两年时间锻炼出来的人才放出去扩散到广西全省,如果不对土司下手估计三年广西就完成了,前后五年时间杨庆就有了用于整个大明的土改队伍。然后他一纸公田法直接动手就行,五年时间也足够他把这项政策宣传得尽人皆知了,那时候各地皇庄民兵保护着土改队在各地佃农贫农欢呼中进驻各府县。
那时候各地士绅想反抗?
连跟着他们一起的人都没有啊!
他们只能在迎驾这件事上跟杨庆放手一搏,这一次不搏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可惜终究是越战越败!”
杨庆鄙夷地说。
“信公,可否开动?”
宋应星在一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