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奇龄说道。

    “你们也想学那些乱臣贼子?”

    张国维怒道。

    这一点其实他有思想准备,毕竟这个销售额很不正常,但有思想准备和从这些原本被他视为年轻一代才俊嘴里说出来,带给他的心理感受还是不一样的。来之前他还自我催眠,告诉自己只是多心了,他们还都是大明的好臣子,他们不会和杨庆这样的乱臣贼子一样的。

    然而……

    “东阳公,乱臣贼子我们是肯定不当的,但这就跟做生意一样,我们付出了总得有回报才行,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白白送出去那也未免太蠢了。”

    黄宗羲笑着说道。

    “你们的条件呢!”

    张国维阴沉着脸说道。

    “第一,必须由圣旨来明确这笔钱是谁借的,户部不行,陛下欲反悔只需要把高弘图抄家就行,必须是圣驾以圣旨相借,这是圣驾本人借的而不是户部借的。第二,就算以后把杨庆抄家,帝国银行也不能动,而且不能归库,最多把杨庆这些人持有的股份归入户部。”

    黄宗羲说道。

    “这个没问题,无需担心,就算陛下还都,帝国银行也肯定不会废除的,至于陛下的圣旨,这个可以作为规矩,以后所有国债都由陛下以圣旨来发行!”

    张国维说道。

    这个可以接受,说白了就是怕龙兴天子回来赖账,但这种账是真不能赖的,至于帝国银行这样的好机构怎么可能废除,自从有了这家银行,户部几乎就没再受缺钱困扰过。万寿宫地下的金银本来就是库的,真要拿下杨庆肯定籍没,但籍没到库和籍没到户部不一样,作为文臣他是肯定希望籍没到户部的。说到底这样的银行不应该由某个人控制,哪怕皇帝控制也不行,必须得由朝廷的文官们控制才行,否则哪天皇帝缺钱狂印钞票就麻烦了。

    “第三,四民大会必须保留但改为议会,仿效两广以土地定选举权由士绅推选代表,但杨庆之前为四民大会所要求之权力不变。”

    黄宗羲说道。

    “内阁还是陛下任命吧?”

    张国维皱着眉头说道。

    实际上朱慈可以说最恨的就是这一条,之前钱谦益也是故意用这个来激怒他的,但现在还继续要朱慈接受这一条那无疑就打脸了。用这一条来坐实杨庆是奸臣的,如今连忠臣也这样要求,那岂不是和杨庆一样了?

    “陛下能答应杨庆,那么为何不能答应我们呢?”

    毛奇龄说道。

    张国维默然不语。

    “第四,大都督府各部总长全部退出内阁,只保留大都督一人,组织部撤销,将领任免重归兵部,各地恢复总督军务制度。第五首辅由议会提供候选人,然后交由陛下定夺,而阁臣由首辅推选候选人再交由陛下来定夺。第五,在各省省会设立省议会推选巡抚候选人由陛下定夺……”

    黄宗羲侃侃而谈。

    “你们这是趁人之危,杨庆都没你们这么过分!”

    张国维打断他们怒斥道。

    “东阳公,您别忘了,就算陛下回来,没有各地士绅支持,他一样还是什么都做不了,我们花钱,我们冒着被杨庆抄家的危险,那么总得要有所回报才行。”

    黄宗羲说道。

    “你们也不能如此贪得无厌,你们这样与杨庆有何区别?”

    张国维怒道。

    “区别当然有,区别在于一个奸臣会篡位,而我们肯定不会,我们无论提多少要求,都是为了能够与陛下君臣天长地久下去!”

    毛奇龄说道。

    “东阳公,杨庆曾经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大明已经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变是肯定不行了,祖宗之制必须得变,但如何变是最重要的。杨庆的变是为了他一己之私,是为了给他有朝一日谋篡布局,而我们的变是为了大明江山永固,是为了众正盈朝的太平盛世。陛下垂拱于上,群贤治事于下,难道这不正是大同之世?”

    黄宗羲说道。

    张国维看着面前这副看似满是真诚的面孔,然后又看了看四周,毛奇龄,吕留良,张履祥……

    这全都年轻一代的才俊啊!

    但他真没想到这些人胃口这么大。

    杨庆仅仅是给皇帝套绳索,他们这是干脆就想把皇帝变成一个纯属摆设的花瓶。按照杨庆的要求皇帝至少还有一点权力,按照他们这套皇帝直接什么权力也没有了。内阁大臣必须议会提名,地方官员必须地方议会提名,皇帝就是个盖章机器,议会把事情决定了叫过皇帝盖章就行。杨庆是一个人的篡位,他们这是一群人的篡位,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说杨庆是奸臣,这些家伙同样是奸臣。

    张国维是个很传统的人。

    他的确是东林党,他的确想斗倒杨庆,可他的原则仍旧是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忠臣,这些人已经超出他容忍的底线了。

    他根本不能接受。

    接受这些东西并转达给龙兴天子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洗不去的污点。

    他可是原本历史上自杀的。

    “老夫老了,却没想到老来失计亲豺狼,你们好自为之吧,老夫受大明三朝之恩,此生惟忠于朱氏,不想给你们做大明的掘墓者。”

    张国维站起身冷笑着说。

    说完他颇有些沧桑地转身径直离开。

    “您的确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后面黄宗羲端着茶杯说道。

    

第三一五章 皇上,您是愿意做花瓶呢还是愿意做花瓶呢?() 
长安。

    “你们这要的太多了!”

    水太凉皱着眉头说道。

    黄宗羲那些人才不会在乎张国维会不会给他们转达呢!他们在长安又不是没人,再说东林党也不只有一个张国维,既然张国维老糊涂,那就换人好了。

    “牧斋公,这只是我们的提议。”

    朱之瑜笑着说。

    “但就算是提议,这些东西提出来也会让圣驾不满,别的都好说,哪怕你们说在各省设议会也行,两广的地方咨议局也在搞,这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但哪怕两广的咨议局,也无权干涉阁臣的任免,以杨庆之猖狂,也仅仅是对陛下任免阁臣加以限制,可你们这算什么,替陛下任免阁臣吗?”

    旁边顾锡畴说道。

    他也有些不满了,这些人明显要得太多,杨庆都没这么狠呢!

    “瑞屏公,大明内阁制无错吧?”

    朱之瑜说道。

    顾锡畴点了点头。

    内阁制的确没问题,这一点是所有文臣的共识,这种制度堪称历代制度演化的最佳成果。

    “那为何又天下大乱?”

    朱之瑜说道。

    这位原本历史上要在倭国几乎登上圣坛的朱舜水紧接着说道:“内阁制度没有问题,那么出问题的就是那些阁臣,君主任贤则国安,君主任奸佞则国乱,国之安危系阁臣,阁臣贤奸系君主一心,那么大明历代皇帝任用了几个贤臣?”

    顾锡畴没说话。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

    “恐怕十中无一吧?以崇祯朝为例有几个贤能?多半皆庸碌无能之辈甚至不乏奸佞之徒,但这样的人却要治国,那国何由不乱?天下安危所系者却由君主一言决之,君主圣明都难免有被蒙蔽的,就不用说君主圣明者同样十中无一。想要避免以后阁臣尽奸佞,以至于再次天下大乱,最好的办法就是限定人选,代表着天下万民的议会先替君主筛选一遍,然后把筛选出来的贤能之臣交由君主做最后决断。

    这才能保天下持久太平。

    而天下太平则大明江山永固,这对陛下也是好事。”

    朱之瑜诚恳地说。

    “但陛下不会这样想,在陛下看来你们此举与杨庆有何区别?都不过是趁机要挟而已。就算你说的对,此事也可以徐图之,先把这议会建立起来再慢慢劝说陛下,你们还是太操之过急了!”

    顾锡畴说道。

    “若非此时,哪个皇帝会接受?”

    朱之瑜笑着说道。

    顾锡畴语塞,不过他也知道朱之瑜说的对,如果不是这种时候,哪个皇帝会接受这种条件?甚至就连议会都别想一个正常的皇帝会接受,只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跟皇帝试着谈这种问题,否则正常情况下敢提这种要求,那基本上是奔着满门抄斩去的。可他们要的真太多,这事情不好开口啊,钱谦益回来后可是刚刚用杨庆那些套刺激了龙兴天子,这相当于忠臣们自己打脸啊!

    “老朽先试探一下吧!”

    水太凉叹了口气说道。

    “那就有劳牧斋公了,请牧斋公转奏圣上,杨庆可能篡位,但议会永远忠于圣上。”

    朱之瑜说道。

    这的确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杨庆这样武将系的权臣的确有可能会篡位,但议会不会,议会推选出来的阁臣同样不会,一个当花瓶的皇位也没什么好篡的,只有实权皇帝才有吸引力。但谁想当实权皇帝,议会肯定第一个不答应,只要朱慈接受条件愿意当花瓶,那么他的确就可以江山永固。

    但是,他会愿意当花瓶吗?

    “玛的,比我还狠!”

    数千里外的杨庆感慨道。

    锦衣卫在浙江会馆的暗桩,迅速把黄宗羲等人的要求内容报告到了他这里,不得不说这些家伙的胃口连杨庆都为之惊叹。

    “他们就不怕皇帝真回来了,哪天真正控制了军权,然后再跟他们来个秋后算账,直接把这些家伙挨个满门抄斩?如果我是龙兴天子,那就痛痛快快答应他们,然后跟他们签一个密约,哄着他们一起夺权,夺得权力后再来一场大狱,秀才造反,终究不过是个笑话。”

    黎玉田笑着说。

    “这些都是浙江士绅公推的吧?”

    黄蜚说道。

    他的意思是这些人背后肯定有浙江士绅的支持,大同社的要求就是浙江士绅的要求。

    “黄尊素死的时候,浙江士绅做过什么吗?”

    黎玉田说道。

    黄蜚无话可说了。

    的确,黄宗羲他爹死的时候,江浙士绅做过什么吗?

    “这些人最好对付了,只要有军队过去杀几个带头的,其他那些立刻全都老老实实,他们的确喜欢闹事,但他们也是最胆小的。都有家有业顾虑太多,贫民反而是最难对付的,因为贫民没什么可失去的,就烂命一条只要真被逼急了,那大不了跟你同归于尽而已。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这些人不一样,都是有家有业好日子过着,闲得蛋疼了搞事情的确很热衷,可真到生死关头立刻全都老实了!”

    杨庆说道。

    他真没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都是一群眼高手低,放现代完全跟公知嘴炮一个德性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在意的?

    浙江士绅喊着他奸臣都喊四年了!

    上次大规模双规时候一个真反抗的都没有,徽州闹得那么大,民兵真杀人了瞬间散得干干净净,哪怕释奴令公布,这些家伙也最多骂几句。原以为他们会齐心协力买国债把皇帝迎回来斗奸臣,结果国债发售了居然又没人买了。

    不得不说连他都有些尴尬。

    他的算无遗策形象,居然被士绅们连续打击,哪怕他已经尽可能低估了这些家伙的节操,但真到了临事时候才知道……

    他玛的,还是高估了!

    “不管他们了,咱们玩咱们的!”

    杨庆说道。

    “闹归闹,正事不能耽误,不出意外的话函中兄会猜对的,但根据情报事情也没这么简单,咱们这位天子也在做更多准备。张献忠那里很难说会怎么样,但杨展的第十七军终究不是那么可靠,把第十七军调往山东前线,第十三军换防涪州。”

    杨庆接着说道。

    他得开始做准备工作了。

    明军目前十七个步兵军,其中第一,二,三是近卫军,也就是南京周围驻军,第四到十二是主要用于北方战场的战车步兵军,第十三到十七是古斯塔夫方阵步兵,也就是山地步兵军。另外海军陆战队两个同样的古斯塔夫方阵步兵军,只不过隶属福州都统司的陆战队第一军第一旅已经改为纯粹的线列步兵。此外还有一个骑兵军和四个战区级的野战重炮旅,这就是明军的全部陆上兵力,至于各地民兵不在其中,不过需要的话总计三十个民兵军接到命令后会全部完成动员。

    而驻守三峡以西的是第十七军。

    这个由原本秦奶奶部下和不愿意跟张献忠的杨展,马乾两部四川军整编而成,统制就是杨展,副统制是秦奶奶的侄子。

    马乾改贵州巡抚。

    但这不是杨庆的嫡系亲信。

    如果张献忠加入同盟,并且试图东下,不敢保证杨展最终会不会倒向龙兴天子,所以把这个军调离,换上绝大多数由当年那些棚民,还有江西藩王土地改编的皇庄兵所组成的第十三军。

    这些都是杨庆的狂信徒。

    他们驻扎涪州,足以锁断张献忠自重庆的南下,虽然张献忠可以绕开这个点,但只能是偏师绕开,主力是不可能的,如果仅仅以偏师绕开那是过不了夷陵的。而荆州还有同样算杨庆狂信徒的第十一军,这个是战车步兵军,安陆还有一个军,这个也是战车步兵军,武昌都统司就下属这三个步兵军,以警戒张献忠和金声桓的可能的异动。

    “把黄得功调回南京,二哥去武昌接替他。”

    杨庆对黄蜚说道。

    黄得功还是调回来吧,免得以后他难做。

    黄蜚点了点头。

    他现在是后勤部总长,一等一的肥差,不过这时候顾不上管这个,黄得功身份和他一样高,黄得功调回南京肯定得有个总长。

    “再下令给湖广民兵各军,全部转为二级战备状态。”

    紧接着杨庆又说道。

    各地民兵战备三个等级,此时就是三级,也就是一个民兵旅维持一个营的满员编制,二级战备就是两个营的满员,一级是三个营的满员,临战状态就是全旅满员。湖广因为皇庄化最高,民兵数量仅次于南直隶,总共编有八个民兵军,这个命令下达就意味着十几万民兵转入现役,再加上三个正规军,这就足够对付西线了。

    至于北线……

    “沿淮二线驻军全部转入临战状态。”

    杨庆说道。

    明军在北方一线加骑兵军是六个军的兵力,沿淮三个军二线,转入临战状态就是所有休假的全部回营待命。

    九个军足够让多尔衮清醒了。

    还有南线……

    “近卫第三军增援赣州。”

    杨庆说道。

    湖广民兵包括南线,这样衡阳都统司不需要增援,近卫第三军增援赣州足以堵住江西这条线,至于江西的民兵就不需要转入二级战备了。马上就要到开春了,江西这个粮仓的农业生产不能耽误。

    

第三一六章 老王出马() 
大明在一片诡异的平静中,终于进入了龙兴三年。

    国债还是不温不火。

    已经扩展到所有省城和江浙主要府城的国债销售,仍旧没有什么太大起色,总共加起来卖出一百万,再加上之前的捐款,这个也改成国债,最终到龙兴三年正月底的时候,秦王西征特别国债总共算是收入两百万。

    还是没赶上锦衣卫的募捐。

    这段时间在地方官员士绅合作下锦衣卫募捐收入三百万两。

    这样总计就是五百万。

    而李自成也答应了最终折价一千五百万的要求,也就是说还有一千万依旧没着落,但这种事情最初阶段肯定是收获最多的,无论国债还是募捐最初这一个多月都是大头,以后就算继续也只能越来越少。所以后续这一千万是绝对完不成的,连五百万都不可能,最终的缺口很有可能超过七百万。但财政也不可能拿出银子了,大明户部本身就入不敷出,尤其今年山东的春荒是最关键一年,挺过今年春荒到秋天就可以收获地瓜了,所以山东的救灾也绝对不能受影响。

    那这钱到底从哪儿弄呢?

    好在这不是杨庆需要头疼的。

    这段时间张国维,瞿式耜,姜曰广,袁继咸等等老头子们,天天在各省奔波忙碌,试图游说那些士绅购买国债,只可惜都收获了了,哪怕张国维亲自跑到宁波,也只是在宁波推销出去两万两。

    可怜他是东阳人啊!

    宁波是海关重地,去年一年从宁波海关通过的白银就超过两百万啊!

    姜曰广更惨。

    他以快七十的高龄,冒着风雪在南昌帝国银行江西分行大门前,最终也只推销出一万两,话说他是新建人啊!他家就在一百里外的丰城啊!作为江西在朝的文官首领,他站在那里脸上带着僵硬笑容,心里却和头顶落下的雪花一样冰凉,真就像白毛女的戏文里唱的啊!

    不过杨庆倒是收获意外之喜。

    帝国银行发生的挤兑风波居然迅速平息了。

    很显然那些观望者放心了!

    这信国公稳如泰山,东林群贤完全没戏,就这节奏龙兴天子这辈子是肯定回不来了,话说这也难怪信国公历来鄙视这些士绅,就这德性也没法不让人鄙视。连自己都没信心还指望跟杨庆斗,连自己都不想掏钱还想着搞事情,一个个嘴上喊的响,大道理讲得冠冕堂皇,一到掏钱就立刻全退缩了,这就是一帮丢人败兴的玩意还指望他们成事?

    那才真是天方夜谭呢!

    既然信国公稳如泰山,那大家还兑换个毛啊!

    “这个局面我也不想看到啊!”

    杨庆无奈地说。

    他这句话那是真可以拍着自己良心说的,他计划中真是迎回自己大舅哥的,毕竟坤兴公主守孝期很快就可以结束了,怎么着也得让自己大舅哥来把婚礼主持了,可这样的结果就真出乎他的预料了。

    “信公,咱们是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些话我就直说了,王某当初是应该跟着先帝走的,之所以留下来,就是因为圣上还在,这江山还是先帝的江山。王某不管信公做什么如何管这天下,只要皇帝还是先帝的子孙,王某就支持你,但此时王某还得请信公给一句实话,您到底想不想篡位?”

    王承恩说道。

    他已经当了三年的税务司总长。

    他在这个职位上可以说兢兢业业清正廉洁……

    至少比文官更廉洁。

    他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