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驾的,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趁着他还未反悔,尽量顺着他的心意一步步麻痹他,只要他能迎驾,他的所有要求都不要拒绝。哪怕我们明知他是为行不臣之事铺路,也只能先跟他虚与委蛇,等陛下回南都再徐图之。此贼之前的释奴令,已使江南各地民怨沸腾,只是无人为主,陛下回去民心所归,合江南之力足以制之。”

    水太凉说道。

    他这时候还不知道丁魁楚和张国维的密谋,人间宣言是走驿站加急送到长安,南京和长安之间有专门用于传递圣旨的驿道,但张国维的私信就没有这么快的速度了。

    如果他知道那就更简单了。

    “二卿无需再多言,朕知道该如何做!另外再传旨南京,晋忠勇侯爵宣国公,晋黄得功,郑芝龙为侯!”

    朱慈烺说道。

    “陛下,这个宣国公有些不妥。”

    顾锡畴赶紧提醒他。

    给杨庆晋爵是必须的,他现在是侯爵,再晋是郡公,但要进爵为公那还不如干脆些,直接晋爵国公,世袭罔替,这样也算让杨庆心情舒畅。事实上不算他的野心,就是单纯以他的功劳算,一个国公也是最起码,光一个保护崇祯南渡,这就已经值一个国公了。而杨庆要心情舒畅说不定还能少搞些幺蛾子,可封宣国公那就不好了,因为这是当年死鬼李善长的,你就不怕他联想些什么?

    “那顾卿以为?”

    朱慈烺沉吟一下说道。

    “当年中山武宁王最初封的那个信国公如何?”

    顾锡畴说道。

    “准!”

    朱慈烺爽快地说。

    “陛下圣明!”

    水太凉和顾锡畴赶紧说道。

    这皇帝还是虚心纳谏的,给杨庆封个世袭罔替的国公,答应他的各种要求,这就足够让他满意,总之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把他的毛捋顺。只要能把皇帝弄回去,别说国公,就是给他封个王又有何不可,有李自成的例子,大明不封活的外姓王的惯例已经打破。

    给杨庆一个郡王也没什么。

    先把他哄住,再瞅准机会给他致命一击。

    不过……

    没什么不过的。

    水太凉和顾锡畴选择性遗忘了杨庆的不死之身,然后他们同时放眼向外望去,积雪的白色中,一条大路直通城门,而城门处大批顺军骑兵正纵马狂奔入城。为首的壮汉身影分外熟悉,甚至隐约能看到他的眼罩,而在这些骑兵后面的大车上,堆满了各种野兽的死尸,最醒目的是两头猛虎。

    “这闯逆倒是逍遥!”

    水太凉恨恨地说。

    这是李自成亲自带领的狩猎队。

    粮食不足的李自成,正想尽一切办法在这个冬天增加食物补充,背靠秦岭群山,狩猎自然受重视,尤其是关中人口锐减后,这一带野兽的数量越来越多。虽然没到原本历史上老虎跑进成都逛游的地步,但野外放羊遇上虎狼也不稀罕,闲着没事的顺军和民兵,经常组织狩猎队进山打猎,同时也保障百姓安全。

    李自成同样也经常亲自带队出马。

    他现在日子过得逍遥着呢!

    尤其是马上就要有一笔横财落进口袋,基本上明年关中就可以破天荒地吃饱饭了,这种情况下他也开始享受一下生活了,打猎无疑是男人最爱的娱乐之一。这些装备了转轮打火枪和强弓硬弩的狩猎队,把太白山一带野兽都快打得绝迹了,别说鹿野猪之类,就是那些老虎豹子黑熊都成了他们的盘中餐。

    “他旁边的是谁?”

    顾锡畴看着李自成后面的人。

    这个人裹在狐皮里面,根本看不清楚,不过身材娇小得多,坐在一头老虎的死尸上,手中居然也举着一支火枪做威风状。

    “顾横波?!”

    水太凉突然惊叫道。

    “她怎么跟李自成搅在一起了?”

    顾锡畴愕然道。

    “这个女人真是水性杨花啊!”

    水太凉冷笑道。

    这还用说,肯定是顾横波贴上了李自成呗,后者虽然不好女色,但顾横波是什么人,别说男人,就是个女人恐怕她也能拿下。话说李自成再不好色,也架不住这种秦桧河上杀出来的的佼佼者啊,要说玩男人,顾横波什么手段没有!难怪之前她和李自成的王妃往来密切,原来早就已经开始布局了,至于龚鼎孳知不知道……

    都这样了,他能不知道嘛!

    但他又能怎样?

    选择原谅呗!

    一顶绿帽子压不死人!

    顾锡畴和水太凉相识苦笑,很显然又一段佳话破灭,又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现出了原形。不过也说不定是怎样,说不定还是人家龚鼎孳主动献上的呢!

第三零五章 十万秀才十万兵() 
封自己为信国公的圣旨送到杨庆手中的时候,他正面对又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士子代表终究还是失败了。

    四民大会以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反对票,否决了士子代表提出的,在杂科中增设八股文考试的提案,这种农工商三民代表合伙欺负士子代表们的行为,最终引起了士林公愤。

    这已经不是前几次了。

    第一次挨水龙浇的主要是国子监的监生们,第二次被净街虎暴打的主要是举人们。

    但这一次是真正的士林公愤。

    顺天府,南直隶,乃至上游能赶到的全来了,超过一万秀才举人甚至于在乡的退休官员,统统涌入南京汇成一片青色洪流。在冬季南京的暖阳中浩浩荡荡,头顶着崇祯牌位,孔孟牌位,朱熹牌位,居然还有抱着王阳明牌位的,抗议四民大会对士林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歧视?这个词真他玛有趣!”

    杨庆站在皇城西安门上看着这壮观场面说道。

    他们的确用了歧视一词。

    他们认为这是商人,工匠和农民联合起来歧视读书人。

    “不听他们的就是歧视,这就是恃宠而骄,被咱们大明朝历代皇帝惯出来的,以前觉得读书人都是文曲星必须尊敬的,如今一看这些人其实跟骂街的泼妇也没区别。一不顺着他们的心意,立刻就开始无理取闹,胡搅蛮缠,这明明是他们不占理,明明是他们想谋私利,如今反而就像受了多大委屈,反而觉得别人歧视他们!这人啊真不能惯着,惯着惯着就惯出毛病来了,惯着惯着就恃宠而骄!”

    郑芝龙在一旁鄙视地说。

    很显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仅仅是郑芝龙看不惯,就是两边街道上看热闹的老百姓都看不惯。

    这事明摆着士子代表理亏。

    他们就是想通过加入八股文考试来挤走其他人,然后独霸所有五科的科举,最后无论考出多少进士,都是从他们中选出,原本需要三年争那三百多进士名额的他们,一下子成功率暴涨五倍,那场景不要太美好!话说他们学了一辈子八股文,只要加入这道门槛,那其他那些只是识字但不会写八股文的农工商考生,肯定迈不过这道门槛。

    就算这时候开始学也来不及,临阵磨枪的和职业化的没法比。

    这不是农工商代表欺负他们。

    这纯粹就是他们想把农工商代表当傻子耍,人家不给他们否决掉就成真傻了,或许那些三民代表里面真有这样的傻子,但聪明人也有的是,人家怎么可能被当傻子耍。

    这种事情愿赌服输。

    既然四民大会的规则定下了,那就得按照规矩来,输了就得认,输了就撒泼打滚耍无赖算什么?

    士子们丝毫不知道他们正毁掉民间对他们最后那点敬意,依然沉浸在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梦幻中的他们,也丝毫听不到两旁嘘声,甚至看不到偶尔飞来的烂菜叶子。他们那些陈腐的大脑中,依然充满着唯我独尊的目空一切,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他们觉得自己是超越凡人的,自己是永远正确的,那些愚昧无知的蠢民蠹妇只配被统治。和这些人一起坐在四民大会堂,他们已经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侮辱,当这些人竟敢否决他们的提案后,他们终于彻底爆发了。

    你们这些刁民!

    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们才是真理吗?

    你们竟敢不听我们的?

    难道你们不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读书人就是应该比你们高贵,就是天生该俯视你们吗?

    你们竟敢否决我们?

    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随着他们浩浩荡荡走向文庙的脚步,他们身上最后一点光彩,也彻底地消逝,普通人对读书人这个名字的最后一丝敬意也荡然无存了。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杨庆冷笑着说。

    “信公,这样下去别出乱子啊!”

    郑芝龙说道。

    “乱?怕什么,乱则斩!再说他们没这胆量!南安侯,记住一点,这些人的确是最能闹的,但他们也是最软弱的,真正面对强力的时候,他们通常也是跪得最干脆的。他们敢跟我闹,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不滥杀,只要他们不越界那么我就不会拿他们怎么样,所以他们也不会蠢到给我动刀的理由。而且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向我施压,他们这是在向别人做样子的!”

    杨庆说道。

    的确,这些人敢玩示威游行就是因为知道只要不犯法,杨庆就不会动他们,而他们提交了申请,走申请好的路线,那么杨庆就不能动他们。

    他们遵守了游行示威的规则。

    而且他们的真正目的也的确不是为了科举改革。

    “看看吧,这就是力量!”

    瞿式耜在酒楼上,面对脚下的青色洪流,充满陶醉地举杯高喊。

    “而且,这力量会继续增强,十万士子,最少十万士子汇聚南京共同迎接圣驾,杨庆不是用几千四民代表来操纵民意吗?那我们就用十万士子来告诉他什么才是真正民意,大明有十万秀才,十万秀才十万兵!民意?难道他们就不是民意?杨庆有四民大会,天子有十万秀才!”

    他癫狂般喊着。

    他们鼓动这场游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号召起更多秀才,他们和其他各地士绅控制的报纸,会全力宣传这场游行,然后资助那些秀才们都到南京来准备以后迎驾。

    同时防止杨庆食言。

    等朱慈烺回来,这些秀才会成为他的后盾,一旦需要做什么,这些秀才就可以继续游行敲登闻鼓,然后朱慈烺借机以圣旨处理,如果杨庆阻止那他不但抗旨而且还违背民意。四民大会怎么了?四民大会是民意,难道这些各地来的士子就不是民意?甚至朱慈烺可以再开一个类似于四民大会的机构,直接和四民大会玩擂台,杨庆以四民大会操纵民意,那朱慈烺就以这个新的机构操纵民意。

    而这些秀才背后,是那些因为释奴令而对杨庆忍无可忍的地方士绅。

    “但他还有四十万大军!”

    丁魁楚举着酒杯说道。

    “天子也有!”

    瞿式耜说道“你们有十万,张献忠有二十万,金声桓有十万,难道这不是四十万?”

    “但他们会加入吗?”

    丁魁楚说道。

    “没有机会不会,有机会谁不会?”

    瞿式耜冷笑道。

    的确,只要有机会,谁也不会忍住的,只要朱慈烺下旨,在有机可趁的情况下,谁也不会错过按下杨庆的机会,割据势力想维持割据,那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更何况军队也不是铁板一块。

    杨庆的释奴令同样影响了大量军中将领的利益,如果有朱慈烺的皇帝大义,有秀才议会的民意,有地方士绅的经济支持,收买一些对释奴令不满的军队将领完全可能。一旦有军队将领加入倒杨,南边桂王的大军出韶关北上,那么张献忠和金声桓就不可能再忍住。

    他们不是不想干掉杨庆。

    他们想长久维持目前这种割据一方的逍遥快活,那么就必须干掉杨庆这个祸根。

    他们只不过知道斗不过而已。

    但如果南京内乱,皇帝以圣旨相召,并且给他们想要的,比如封张献忠为蜀王,封金声桓为楚王的话,他们肯定会加入,这样杨庆的军事优势瞬间瓦解。

    “为何不试试和北边联络?”

    丁魁楚说道。

    如果多尔衮能够加入,那基本上可以说稳操胜券了,只要二十万八旗南下,并且以部分土地为交换,比如说把淮北割给多尔衮,以后双方仿宋金的例子,但和宋辽一样兄弟相称维持和平。多尔衮绝对会干,否则他在杨庆的进攻中只能等死,这样却可以实现绝地逢生,而且以目前明军的实力,多尔衮也绝对没有染指淮南的能力。

    双方划淮为界可以保证。

    反正对江南士绅来说,北方根本没有价值,杨庆打下山东,就已经每年向山东补血超过两百万两,才保证了山东不再饿死人。而且以今年秋收的产量,未来很长时间里,山东依然必须不断补血,哪怕就是把地瓜推广开也一样,只是补血数量多少,但要说一点不补,完全实现自给也是不可能的。

    有地瓜并不能使山东彻底免疫饥荒。

    这北方都是这样子。

    那么这样的土地要了何用?

    以这些土地作为报酬,让多尔衮全线进攻,迫使杨庆的精锐全部北上迎敌,南边桂王大军再牵制部分,中路空虚的情况下,张献忠和金声桓联军顺流而下,再以各种方式解决黄得功,剩下就是兵临南京了。

    南京城内朱慈烺突然发难,十万秀才和群臣齐心协力,里应外合一举解决杨庆。

    就算他跑了也没什么!

    他还能带着公主,带着张嫣这些人一起跑?他的确是不死之身,可这些人不是啊!只要能把坤兴公主控制住,杨庆也就老实了。

    这是完美计划。

    然而……

    “建奴?他们还不配!”

    瞿式耜傲然说道。

    。

第三零六章 放飞思想() 
秀才大游行没出意外。

    早已经清楚杨庆风格的士子们不会给他借口的,那些严阵以待的净街虎可就等着他们呢!

    最终这场集结了一万多秀才举人和进士的游行,以文庙的祭拜划上句号,而另外一组告老官员则在皇宫前面敲登闻鼓,向监国递交了他们的请愿书。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份请愿书肯定不会被监国看到的,但这个程序还是必须要走的。

    然后他们就散伙了。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外地来的秀才们将在南京住下,等待更多秀才从各地赶来并共同迎接圣驾。

    而紧接着朱慈也在科举改革的圣旨上签字,这时候第一份转述人间宣言的圣旨,也已经开始以告示形式在各地张贴,并授权应天日报全文刊登。不过这份圣旨在民间并没引起多大的冲击,至少不像招核的人间宣言那样,说到底对于大明百姓来说这根本无足挂齿,谁都明白皇帝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道理。天命什么的不过是个遮羞布,谁相信就是傻了,话说真有天命那崇祯还会被赶出北京?真有天命龙兴还会给李自成圈养四年,甚至需要拿钱赎回来?

    不过撕了终究还是有好处的。

    撕了之后就可以彻底放飞人们的思想了。

    “院长,那么为何要有皇帝?”

    皇城的一间教室里,一个学生很勇敢地问他们的院长。

    呃,杨院长。

    这就是杨庆开的那所一定意义上的工农兵大学,正式的名称是坤兴书院,坤兴公主资助,专门教导军中殉国将士子女的义学。

    包括一间女子学院。

    昭仁公主就在女子学院上学。

    而这两座学院的学生都是各地皇庄选送,阵亡的将士子女优先,而且是完全免费的,非阵亡将士的子女需要经过考试,也就是各地皇庄的义务教育制学堂学生考试,取成绩好的进入这两座义学。阵亡将士子女免试而且免费,目前两院总共三千多个男女学生,不过以后肯定会持续增加,但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在杨庆计划中,整个皇城未来全都是校区。

    这些学生的教材杨庆自己编,包括女院的教材也是。

    理论上就他一个老师。

    不过因为他公务繁忙,只能每天抽出部分时间,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由成绩好的带领着自学,偶尔也会有如宋应星,傅青主这些人也会过来客串一下,但这些人并不受欢迎。

    他们的科学水平太低。

    毕竟杨庆编的教材已经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比他们目前懂的要多得多,而他们的思想又跟这些杨庆灌输出来的代沟太大,后来随着越来越多学生成长起来,这些老家伙们也基本上不来了。就是傅青主偶尔还到女院教那些学生,毕竟杨庆也不好亲自教自己小姨子一些东西,换一个四十多岁的名儒就好多了,这些女院学生未来绝大多数都要当护士还有一些机要岗位,或者皇庄学堂教师的。

    至于封建礼法……

    那个忽略掉就可以了!

    她们以后就算嫁人肯定也是军队内部消化的,这时候军队内部也同样流行杨庆的思想,年轻一代军官都在向杨庆看齐,他们是不会在乎自己的女人在军中做事的。

    理论上她们可是监国的学生。

    很显然杨庆教授的异端邪说实在太多了,当皇帝的天命光环,被皇帝自己以圣旨方式剥去后,这些已经被各种思想灌输得到了一个临界点的年轻一代,立刻就打开了最后的一道闸门。既然皇帝不是天命所归,既然皇帝也一样是凡人,那么为什么非得有一个皇帝呢?这些学生都知道,大明之前的糜烂,很大程度上与养活那些宗室有关,而当杨庆把宗室都踢开后财政的负担立刻卸下了。

    那么为什么非要有皇帝,非要有皇族呢?

    “那么没有皇帝该如何?”

    杨庆笑着说道。

    “学生不知!”

    这个学生很坦诚地说。

    “没有皇帝的制度的确有,比如现在的荷兰,他们只有执政官,这个执政官是推选的,英国目前也很难说有国王,因为他们的国王被议会认为是造国家的反,所以议会军正在与国王军交战。另外在欧洲南部的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些也没有皇帝或者说是国王,他们也是议会推选,他们的首领叫doge,可以翻译为总督。他们的这种制度,可以用我们古代西周厉王失国至宣王执政期间,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时期来形容,可以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