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护国公-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在杨庆看来,这些人才是最有威胁力的,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最聪明的道路。

    本质上他们与北党并无区别。

    杨庆的北党同样是利益团结起来。

    这些北方南迁的军政大臣们在南方没有土地,从一开始杨庆就反对他们以兼并土地来获得财富,而且他们也没有可兼并的,真正有价值的土地都在那些士绅手中,剩下没价值的土地兼并来何用?宋权连宋家在归德的田产都抛弃,高弘图在胶州的田产直接卖给皇庄,他们已经不再是旧的地主阶层。相反杨庆用一个个工商企业的股份,让他们获得了远比兼并土地更多的财富,从银行到海上贸易再到各种轻重工业,统统都是可以用财源滚滚形容,别的不说,光一个银行就几乎如同金山般。北党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以他为核心的,某种意义上借助权力支持形成的股份制垄断财团,所共同组成的政治集团。

    如果说北党的利益基础相当于现代那些垄断企业,那么几社这批人就代表着正在崛起的民企。

    他们当然也最有威胁力。

    这些人未必不想支持大同社,后者想要的他们也想要,比如他们就对帝国银行的独家发钞权不满,他们认为应该广开银行,每一个银行都可以发钞,反正就是个凭证,就像原本历史上美联储之前,任何一个冠以国民的银行都能发钞票,不过铸币权肯定归国家。

    但他们更狡猾,不想为这点暂时来看的小事,和杨庆直接冲突,毕竟杨庆带来的稳定和繁荣是他们同样财源滚滚的前提,万一换个皇帝回到过去那种状态谁都没得玩。

    总之他们也很矛盾啊!

    “古典农业庄园,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越来越精彩了!”

    杨庆感慨道。

    他就是玩国家社会主义。

    而大同社代表的农业庄园制,不过这个农业庄园并不一定只是种粮食而已,他们其实是一群旧时代延续下来的地主们,试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他们是最落后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他们实力反而是最强的,毕竟明末顶多算资本主义萌芽,他们是压在上面的那层土。

    几社代表的是自由资本主义。

    他们的确前途最光明,但目前来讲他们的实力反而最弱,所以他们最老实,因为他们得依靠杨庆给他们维护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旧的体制不适合他们,他们比警惕杨庆更警惕大明皇帝。如果龙兴天子真得像历史上那些逆转的明君一样,把杨庆这个权臣拿下,东林群贤会欢呼,大同社会表示有限的赞许,但几社这些人会为杨庆哭丧的。

    这就是区别。

    话说这天下已经被杨庆折腾出农奴制,自由资本主义,古典共主义,封建主义,各方对峙了,现在连大明监国控制区这一块地上又搞出三种,不得不说也的确够精彩的,大明百姓正在这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着原本历史上,跨度足有几百上千年的变革。

    当然,大明百姓才没兴趣管这些破事呢!

    吃饱饭最重要!

    “这个真没有了吗?”

    杨庆怀里的坤兴公主一脸郁闷地看着盘子里的最后一点巧克力。

    “这一批是没有了,下一批最少得半年才能送到。”

    杨庆说道。

    “可你不是说弄种子吗?”

    坤兴公主不满地说。

    “你要知道,西班牙王室把这东西的秘密藏了一百年,他们在嘉靖七年最早从南美的印第安人那里学会了制作这东西,并且在一个小岛上自己种植,但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才第一次被其他国家学会,而直到崇祯十五年才传到第三个国家,英国人不会给咱们种子的,他们自己真想要也未必能弄到。”

    杨庆摸着她脑袋说道。

    “我不管,我以后要天天吃到这个!”

    大明监国兼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大发雌威地抓住她的参谋总长兼锦衣卫指挥使肩膀,带着娇嗔说道。

    “呃,好吧,我让海军再建几艘战列舰,咱们派舰队去南美抢。”

    杨庆赶紧说道。

    “抢,必须抢!”

    监国颇有武媚娘风格地说道。

第二八九章 站队了,站队了!() 
    大明朝龙兴二年的最后几个月就在一场大狱的风波中,逐渐临近了冬至,这也是四民大会第一次全会正式开幕的日期。

    当然,也是祭天大典的日期。

    这也将成为不成文的惯例,四民大会的全会都在冬至召开,先祭天再开会,但不一定是每一年的,具体几年一次全会这个得在这次大会上正式确定。至于平常的事情则由计划中设立的常设委员会负责,常设委员会则由四民代表产生,而杨庆计划中的产生原则还是……

    抓阄。

    无论是不是不负责任,这都是避免士绅控制四民大会的最好办法。

    那些笨嘴拙舌,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佃户代表,不可能和那些士子代表公平竞争,双方起步就不一样怎么公平?虽然改选举是必须,但至少在教育普及民智开化前是不行的,教育普及之前搞选举的结果,就是士绅集团的精英化。

    然后四民大会逐渐被士绅集团夺权。

    最终变成有钱人的俱乐部。

    杨庆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他结束了大明的封建时代,然后却让那些佃户们变成资本家压榨下的工业奴隶。

    所以只有抓阄才是最公平的。

    而且是不区分地抓阄。

    无论士农工商何种代表都在一个箱子里抓,最终成为常设委员的代表里面四民比例完全听天由命。

    这的确对精英们不公平,哪怕饱读诗书的士子代表,也必须面对一个农民代表可能在常设委员会占据最大比例的可能,后者肯定会为自己争取不利于士绅的权力。话说这些代表在经历了这一年的南京之行,以及在各地的参观之后,早已经不是刚来时候那种对举人老爷还存在天然畏惧的状态了,他们都已经明白自己掌握的权力,也知道了可以争取自己的权力。

    比如不少农民代表就已经公开要求全面实行皇庄化。

    总之……

    “一切让昊天上帝来决定!”

    杨庆一脸严肃地说。

    “老身不管这些了,这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秦奶奶感慨地说。

    她是来南京治病的,有杨庆这个神医当然不能找别人,不过杨庆给她诊脉后,已经确信这个老太太肯定撑不过明年了,毕竟她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

    这已经是古稀之年。

    尤其是还打了半辈子仗,那是真正上战场的打仗,能活到这个年龄已经很难得。

    “忠勇侯,以后的事情都不是老身能看到的了,老身只求忠勇侯能善待先帝之后,不过这个有公主在估计是没什么问题的。马秦两家子孙战死者众多,已无力再为朝廷继续镇守石柱,今日老身在此正式向监国请求交上石柱宣抚使印信,请监国另选贤能之臣以代。”

    说着她拿出了石柱宣抚使的官印双手奉上。

    杨庆随即接过。

    “石柱马氏世镇石柱,老夫人尽忠于国,马祥麟,秦邦屏等子侄皆战死沙场,今以马氏之功,封马祥麟之子,石柱宣抚使马万年安陆侯,世袭罔替,封秦邦屏之子秦翼明为应城伯,世袭罔替。”

    他紧接着说道。

    “老身叩谢天恩!”

    秦奶奶立刻叩谢道。

    就这样大明第一个正式交出地盘的土司诞生了,石柱马家连同秦良玉娘家两家以石柱改土归流为交换,换取一个世袭侯爵一个世袭伯爵……

    石柱土司兵的主要将领实际上是秦良玉的娘家,浑河之战她两个弟弟战死一个弟弟血战逃出,但之后也在奢安之乱中战死,她儿子马祥麟是在守襄阳时候战死的。马秦两家为大明最后抵抗到了鞑清的顺治十六年,最终秦奶奶的孙子马万年和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才降清,这也算对得起大明了,毕竟那时候都已经可以说真得无力回天了。至于秦奶奶本人就无需封爵,她这时候就两个孙子,封一个孙子侯爵就足够,而她娘家也得到一个伯爵,也对得起那三个为大明战死的侄子了。

    其实也没多少土地。

    一个侯爵标准是五千亩,一个伯爵三千亩,两家加起来得到八千亩位于湖北之前战争破坏区的官田。

    至于耕种……

    耕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石柱周围山里有的是人,以马家在当地的影响力,估计拉出一批山民抛弃他们穷山恶水的家园,到湖广的平原沃野上生活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他们还可以买家奴。

    总之这个与杨庆无关。

    良田给了马家,你们种不了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不过他们在石柱等地原有的财产继续保留,这样马秦两家在土地上没有任何损失,反而得到更多,至于其他经济利益也不会受损,石柱最多也就是小县,无论以后的地方官还是地方百姓,都得把马秦两家这个世袭勋贵当祖宗供着。

    哪个小县出了两个勋贵,不得把他们两家当祖宗供着?

    而他们东迁后也会为石柱百姓争取一定利益,哪怕他们以世袭勋贵的身份做生意,第一还得想着带石柱人一起呢!这对他们和石柱百姓都是有利的。杨庆也得到了想要的,不但湖广那些荒地有人开垦了,还可以把石柱那些原本土司统治下的百姓完全皇庄化,纳入朝廷的直辖,然后以石柱为典型,吸引其他那些土司效仿。

    反正他有的是荒地。

    这时候黄河的安全基本上已经可以保证了,可以逐步恢复河南的人口了,这些土司就是填充河南的,虽然河南的情况不算好,但总比云贵的深山老林强。尤其是那些临河一带搞好水利建设,再推广些抗旱作物加上鸟粪肥,也就逐步变成沃野了。这些给大明一刀背刺的云贵土司,其实真要说人口没多少,估计全迁出来也就相当于江浙一个府,他们之所以在千年里成为一代代皇帝们头疼的麻烦,关键在于他们分散于深山密林,想要对付他们,不用打先废一半的战斗力。

    但到了平原上他们就无足挂齿了。

    就把他们以封爵方式,分散在河南一个个零散的居住点,先把他们由剽悍的山民变成普通农民。

    然后随着气候一步步转好,随着江南的人口不断增长,向他们周围逐步移皇庄,用皇庄把他们封在这片区域,时间久了再把这些土司封爵找罪名一个个废掉。那时候他们也没有能力抵抗,他们的手下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也不可能跟着他们进行抵抗,这样不出五十年,西南这些乱七八糟的土司统统解决。

    而云贵山区的小块平原,则全都变成皇庄,汉人百姓依靠玉米土豆之类一样可以很安宁地在这些地方繁衍生息。

    说到底那些山林没人喜欢。

    现代有玉米土豆地瓜,这些山里可以活下去,尤其是土豆,很难想象木有洋芋云贵川边该如何生活,他们不是不想到平原生活,而是本身他们就是被挤过去的,现在忠勇侯可以给他们平原,只要他们愿意出来,那就可以得到一望无边的平原。

    “忠勇侯,老身想回石柱养老如何?”

    秦奶奶试探着问。

    这意思就是你会不会对我们有什么额外的限制?

    “老夫人,大明境内您愿意去何处养老都可以,封地是封地,又不是画地为牢,别说是侯伯,就是藩王如今也是爱去哪儿去哪儿,只要不是叛国投敌就行。”

    杨庆笑着说。

    秦奶奶放心地点了点头。

    “这个老太太很聪明啊!”

    史德威看着心满意足准备返回石柱老家,等着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秦奶奶,多少有些感慨地说。

    杨庆笑而不语。

    这其实就是向他献诚的。

    说白了谁都明白,这是大明姓朱还是姓杨的决战前夜,这时候秦奶奶带这个头,就是告诉他,石柱马家和秦家和他一伙。不要小看秦奶奶,直到今天石柱和周围几个合作的土司仍旧能拉出上万精兵,否则也不会坚持十几年,哪怕这样咱大清也没敢拿下这些敢抗拒民族rong合的家伙,马家和秦家还是石柱土皇帝。说白了还是东林群贤的表现太烂,让这些外面观战的势力鄙视,根本看不到这些废物们有胜利的希望,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干脆点支持几乎稳赢的?

    马家和秦家真就得了两个爵位吗?

    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还是步兵第十七军的副统制呢,他弟弟原本历史上死于平定沙定洲的秦拱明是十七军的旅指挥使呢!秦奶奶的孙子马万年以宣抚使献土,怎么着也得弄个差不多的官职吧?哪怕文职得不到,武职的地方民兵统制一级是少不了的。

    这种时候带这个头,忠勇侯是不可能亏待他们的。

    不过杨庆真没亏待他们。

    秦家的封地下面,还有一座巨大的盐矿呢!

    “这就开始了!”

    杨庆说道。

    这就开始了,各方势力开始陆陆续续表明立场了,时穷节乃见的时候到了,支持他的,支持朱家的,都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陆续续以各种方式表面自己的立场。

    秦奶奶只是开始而已。

第二九零章 出大事了() 
    歙县。

    黄山的初冬风光中,因伤退役的明军老兵杨继云,拖着他的一条瘸腿,赶着装满地瓜的驴车,伴着头顶暖阳乐呵呵走在崎岖山路上,驴车上还坐着他的女人……

    今年因为他有军功官配的。

    据说是山东一个被镇压的汉奸家小姐,姓孙,其他就不知道了,反正跟了他就是杨孙氏,生得白白净净看着就可人。虽然刚过门时候哭得死去活来,但睡过几次也就老实了,毕竟在这徽州她连说话的都没有,他好歹在鲁西一带打仗期间,还勉强学过几句方言,虽然和她的方言其实也有差别,但至少日常能交流了。

    这就足够了,好歹也是杀过三个建奴的,除了腿上被捅过一长矛伤了骨头,所以走路不利索,但身体上其他地方都强着呢,要是连个女人都降伏不了岂不是笑话。

    他回过头嘿嘿笑着。

    后面驴车上至今没敢说出自己身份的著名汉奸孙之獬孙女,看着他这张黑脸立刻怒从心起,伸手抓起一个地瓜砸过去,那地瓜一下子砸杨继云背上,紧接着弹向路旁溪水。

    “别扔啊,都是换钱的!”

    杨继云赶紧停车跑去捡。

    但就在他从溪水中捡起那个地瓜的时候,眼前却突然多出了几条腿,他意外地抬起头,紧接着脸色略微一变,不过随即换上笑容。

    “方少爷,真巧啊!”

    他看着几个仆人身后的面孔说道。

    “是巧啊,你还认得我啊,我以为你出息了早就忘了我呢!”

    方少爷阴阳怪气地说。

    “少爷说笑!”

    杨继云下意识般弓着腰说道。

    “说笑?”

    方少爷突然抬脚踹向他。

    杨继云虽然瘸了一条腿,但那也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反应速度也是极快,他立刻一侧身,下意识般抓住那腿向旁边一拉。方少爷一下子完成了个标准劈叉,不过很显然他那养尊处优的身子骨承受不了这种动作,紧接着就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

    旁边几个家奴还没反应过来呢!

    “打死他,打死这个逃奴!”

    方少爷卡在地上尖叫着。

    那些家奴立刻一拥而上,杨继云后退一步,背靠上一棵大树,随手抄起旁边一根断枝抽在前面两个家奴的脸上,松枝折断中两个家奴脸上划出道道血痕。杨继云想趁机往那驴车上跑,但受伤的腿拖慢他的速度,另外两个家奴迅速挡在他前面。这时候还有两个家奴同时扶起方少爷,后者看着奋力抵抗的杨继云,一边疼得哆嗦着一边继续尖叫:“打死他,打死这个逃奴,他的卖身契还在,他生是方家的奴仆死是方家的死人,别以为抱上大腿就行了,抱上谁的大腿他也都是方家的逃奴……”

    紧接着他将目光转向已经吓傻了的孙小姐或者说杨孙氏。

    “他女人也是方家的!”

    方少爷劈着腿带着惊喜高喊。

    “快去叫人!”

    杨继云挥拳打倒一个家奴,焦急地朝他女人喊道。

    后者都吓傻了。

    但她下意识地一摸肚子,一下子不知道哪里生出的勇气,趴在驴车上一把抓起鞭子,狠狠抽在那头驴的背上。那差不多用一颗建奴人头的赏金换来的毛驴立刻不满地叫了一声,紧接着向前沿着原本就向下的山势狂奔起来。已经在两眼放光地被家奴架着向她而来的方少爷躲闪不及,一下子被撞倒在路边的溪水中。

    “快,别让她跑了!”

    方少爷在水里尖叫着。

    驴车继续沿着山路狂奔向前,杨孙氏吓得趴在上面手足无措。

    她叫人得到山外去。

    杨继云是在第一次北伐中受伤退役的,他虽然知道自己是逃奴,但有皇庄庇护总觉得不会出大事,所以没有申别的皇庄,毕竟这里是他的家乡,最后还是回到原本新安卫改成的皇庄。不过他也没招摇到在方家面前晃,说到底他是逃奴,尽量不露面方家就算知道,也不至于为了这件事闹大,他终究有军功,但他要是天天在外招摇,方家哪怕为了维护颜面也必须做些什么。

    所以皇庄分地时候他特意要了块偏僻的,就连家也安在那里。

    时间久了他也大意了。

    毕竟他回来已经快两年,方家肯定知道,但没做什么就意味着方家已经放过他了。

    这次是新婚得意,而且因为今年新种的地瓜丰收,所以才带着新妇运到歙县出售,这也是原新安卫下属皇庄收获的第一批地瓜。这东西目前在城里都是当果品的,他都储藏在地窖里一批批往外卖,已经往徽州府城里卖了好几次,每次都收获不菲。很显然也因为这一点遭人嫉恨,毕竟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认识他的人还是不少的,有谁跑到方家一撺掇,知道他春风得意的方家立刻不干了。

    杨孙氏当然不会知道这些。

    从小也算书香门第的她,哪知道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置,在沿着山路不断狂奔的驴车上,她只能趴在那里不停地尖叫。那驴车沿着山路不停地向前狂奔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