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宗皇帝所赐铁券在此!”
常延龄说道。
他的铁券不是朱元璋赐的,常遇春死后,大儿子郑国公常茂因为北征期间与其岳父冯胜闹翻,被冯胜摆了一道,结果贬到云南。后来还在云南娶了当地一个土司的女儿,在其舅蓝玉案之前突然死亡,甚至还因此闹出过诈死消息,差点酿成那个土司和朱元璋的战争,最终还是那个土司入朝谢罪。但朱元璋也就就坡下驴相信常茂真死了,总之这一支就在历史上神秘消失,但有说法是常茂的确诈死带着家人隐居起来。
此后朱元璋封老二常升为开国公继承常遇春。
但常升是保建文帝的,靖难之役为建文帝战死浦口,子孙被朱棣流放到云南,到明孝宗时候召回其后代并复封怀远侯,常延龄就是常升后代。
这东西一出四周全都闭嘴了。
铁券啊!
就算去应天府告有什么用?
这东西往外一摆,除非有圣旨否则谁敢动他?他都有免死牌了,他要打死个人还真就没人能管!那军官第一个后退,那些士子们虽然满脸愤慨但也知道这东西的确有效,至少对非谋反的案子的确有效,他们再愤慨也没用,告到应天府也没用,应天府最多上报而已。
“打,打死这狗东西,老夫有铁券免罪!”
常延龄举着铁券喝道。
方大猷的惨叫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下继续着……
“他有铁券在手,我又能怎样呢?”
杨庆说道。
方大猷到底还是被常延龄的家奴给乱棍打死了,而且死得很凄惨,足足挨了一百多棍,除了脑袋还保留原形,身上基本没有多少好肉了。话说乌程方家也不是普通人家,虽然比不得出过首辅的德清方家,但那也是世代簪缨的世家大族,更何况这是在浙江会馆门前打死的,这是公然打浙江士绅的脸。尤其打的还是一个革职官员,哪怕方大猷临阵脱逃那也依然是个进士,常延龄有铁券又如何,这早就不是勋贵横行的时代了,紧接着方家就告到应天府,同时都察院的御史们疯狗一样弹劾。
但常延龄身份终究不一样啊!
“铁券可以收回。”
水太凉走后,代替他主持刑部的侍郎姚思孝说道。
“那是孝宗皇帝赐的,他是开平忠武王之后,是咱们能收回的吗?哪怕监国也无权收回,这个得皇上还都以后再说!”
杨庆说道。
他才不管这个呢!
话说常延龄这是杀鸡儆猴,儆的范围也包括他,老常明显感觉到了危机,这些乱臣贼子们终于忍不住,开始对他老祖宗为朱家打下的江山动手了,作为常遇春的后代,他不能再坐视下去。不过这时候勋贵的时代早结束,他与其说是吓唬人,还不如说是这些已经落幕的过气明星那几十个观众的演唱会,纯属一种徒劳而绝望地嘶吼。他与其说是在威慑还不如说在用这种方式哀求,哀求他面前几乎整个世界的乱臣贼子们,不要忘了这还是朱家的江山,而你们还是大明的臣民,你们不能这样。
就像原本历史上,在南京所有勋贵都向咱大清投降,然后换取新朝的富贵时候,他默默带着自己的夫人和一个女儿,在一个小菜园里卖菜为生直到终老一样。
他无力回天。
那么他也只能默默以自己的方式显示他的抗争。
“但皇上若不能还都呢?”
姚思孝说道。
“那,那方家就自认倒霉呗,要不我先让怀远侯停职反省?”
杨庆说道。
姚思孝拂袖而去。
这个混蛋不但侮辱他的人格而且侮辱他的智商。
“黄宗羲那些人在干什么?”
杨庆看着他的背影,问站在一旁伺候着的徐平。
“回侯爷,黄宗羲那些人正在搞串联,据说要集会声讨,已经向五城兵马司递上了申请,按照他们报上的人数得两千多人,准备在怀远侯府门外集会。而且方家的人也都来了,就连方大猷的棺材都准备好,看样子要抬着棺材去怀远侯府外声讨,然后到登闻院敲登闻鼓向监国递请愿书。”
徐平说道。
经过了上次的教训后,黄宗羲这些人已经学乖了,他们老老实实接受了五城兵马司的新规矩,超过五百人以上的集会必须备报。倒没规定必须五城兵马司批准,但必须报上人数和路线,以便五城兵马司有足够时间调动警力维持秩序,否则就是非法集会这个会遭du气弹驱逐的。至于向监国递请愿书也必须依照程序,大明又不是没有登闻鼓,不去敲登闻鼓却直接堵承天门这本身就不合法。只要是按规矩敲登闻鼓的,锦衣卫都不会阻止的,登闻鼓院会把他们的请愿书上呈监国的。
当然,这是规矩。
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堵门示威逼着监国出来,他们的请愿书会不会到监国手中,这个得看忠勇侯的心情。
“按规矩来的就不用管了,但他们不能冲击怀远侯府,他们要是敢闯侯府那就只能抓人了,他们又不是怀远侯有铁券!”
杨庆满意地说。
这样算算常延龄闹一下也不错。
原本这样的论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发酵,但常延龄这一闹,立刻就把所有目光都吸引到这件事上,原本那些不可能会关心报纸上一个举人幻想内容的人,这一下子也都会关注他说了什么了。
这对他也有利。
黄宗羲的大同国虽然和他的计划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在民权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只不过范围不同而已,一个的民是士绅,一个是所有人。这就和此刻英国一样,只不过英国的克伦威尔是站在士绅一边的,而大明的忠勇侯是站在平等派一边的,倒是黄宗羲更像李尔本。
可这种不同不会写在纸面上。
黄宗羲的民和杨庆的民至少在字面上都一样。
而杨庆已经用民权论阐述了这个概念,然后黄宗羲再搬出他的,反而形成一种这些名儒同样也支持他的民权论的错觉。既然忠勇侯和儒生们这两个目前大明舆论权的主导者,都已经把民权视为正理,那普通老百姓当然会选择相信他们。
常延龄就成了皇权的典型。
看看,这些贵族都无法无天到什么地步了,仗着铁券护身,仗着自己有皇权保护,当街杖杀正义人士,怪不得如今连忠勇侯和士子们都支持民权呢!
我大明的确没民权
接下来就是一场民权大讨论了。
虽然这样把老常当牺牲品有点不太厚道,但谁让他已经跳出来呢,他自己都已经把自己脑门上画一个靶子了,那杨庆也就只能让大家都来射他了。
(常延龄仰天长啸,可怜我们勋贵都被祸害成什么样了?近二十家公侯伯就一个主事的啊,其他全都不超过八岁的小孩啊,剩下成年人全都在海南岛当苦力啊!)
第二四一章 大明版五四运动()
下关码头。
一个三十左右的儒生,站在船首看着逐渐拉近的码头。
“此物倒是力大!”
他看着码头上的吊臂说道。
这座仍旧以木制结构为主的吊臂并非人力,而是由旁边的牛和绞盘及滑轮组带动,粗壮的方木前端以铁链带着生铁铸造的吊钩,勾起一艘货船上棕榄捆扎的生铁毛坯,紧接着转向右侧的外秦淮河,缓缓放到一艘小船上,这艘小船上已经堆满同样的生铁毛坯。
“这是在池州铁场铸的,但池州那边只有生铁炉,熟铁炉还在建设当中,故此需运到京师的铁场。”
他身旁船工说道。
“那此为何物?”
儒生指着即将踏上的码头说道。
细雨中的地面一片水光,但却没有什么积水,而这样的水光一直向前延伸出数十丈,看着仿佛一池平静的深水,尽头处泥沙颇多,但到岸边就看不到泥沙了。
“这是新铺的水泥!”
船主说道。
就在同时这艘从武昌来的客船靠上了码头,一个比男子略小的少妇从船舱內走出,在身边打伞的丫鬟搀扶下好奇地走向船头,两个仆人带着行礼最后走出。那男子略一等待,和那少妇一同踏上了水泥地,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下,估计没有感受出有异常,这才继续迈步向前。
“客官可要进城?”
突然间一张堆满笑容的面孔出现在他前方。
那男子目光顺着这人的手臂转向左侧的马车,这辆四轮马车的车门敞开着,里面对置的两张双座长椅上柔软的棉垫在向他招手……
“一钱银子,全城送达!”
那笑脸伸着一根手指头说道。
于是他们一行坐上了出租车,不但这对小夫妻有座位,就连两个仆人都可以站在车后的专门位置,而他们的行礼则放到车顶,用油布遮盖避免被淋湿。这辆安装了减震弹簧的四轮马车很快驶出码头,在三合土铺的马路上直奔定淮门。宽阔的四车道公路中间是柳树和花丛分隔,间或有路口以供横过,有红衣的士兵拎着藤条巡逻,发现试图穿过花丛抄近路的立刻吹响哨子,气势汹汹地跑过去一顿乱抽。
“有趣!”
那儒生笑着说。
“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那温婉少妇说道。
“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所有人日常哪怕走路也必须学会懂规矩。”
那儒生说道。
这时候他们的马车到了一个十字街口,正中是一个凉亭,亭內一个同样的士兵不断吹哨,这马车的车夫迅速将原本在外侧行驶的马车转向内侧等待。在他们前方横向的道路上那些来往的马车直接驶过,略待片刻之后随着那士兵的手势,他们的马车开始转向,而外道的径直向前。
很快马车驶上定淮桥。
“这就是水泥?”
儒生看着桥旁说道。
在这座古老石桥的两侧各有一座新桥正在修筑,而此时正修筑的是桥墩,两岸一边一个,都略微向着河道延伸,用石头砌成,那些工人将搅拌好的灰黑色泥浆抹在方石上,然后直接垒砌起来。
“但这河中间如何修桥墩?”
他疑惑地说。
“不用桥墩,据说是忠勇侯和宋侍郎一起,研究出了一种新的修桥方法,用木头和铁做出架子就能横跨秦淮河,以后两边的桥走车,中间的桥走人,车人各走各的,且不会挡住下面行船。以后这京师周围所有桥两旁都修这种新桥,据说是为保护中间的石拱桥,毕竟这都是当年太祖皇帝修的。”
车夫说道。
“我倒想看看如何不用桥墩。”
那儒生说道。
他当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木制桁架和拱组合桥,瑞士人十八世纪就能把这东西建到跨度七十多米了。
马车在城门前转向一旁停下。
紧接着一名士兵牵着狗上前,那儒生把自己的路引递上,同时递上的还有一个小红本,上面赫然写着代表证三个字。那士兵立刻换上了热情的笑容,不过仍旧牵制狗绳,让这只细犬在行礼上嗅了一下,在确定没有异常后,把路引和代表证还给他,示意可以进城了。
马车紧接着驶入城门。
而那士兵走到坐在岗亭內的军官面前说了几句,后者迅速翻开一个大本子,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衡州府衡阳县士民代表王夫之抵达。
而此时衡州府衡阳县士民代表王夫之正带着自己的夫人,坐在马车上欣赏南京的风光,很显然这座城市的改变太大,都已经让他有点目不暇接了。原本的六朝古都已经是江南最繁华的都市,但和现在相比,以前的南京明显灰暗了许多。更整洁的街道更多的新式建筑更多的新式商品无不让王夫之有些目不暇接,就连街上行人脸色都明显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原本依然随处可见面带菜色的贫民已经很少看到,更多的人身上明显穿着新衣服,更别说街道两旁那些五颜六色的招牌了。
很显然这几年的改变超过了过去的几百年。
“夫君,这是?”
王夫人好奇地看着一个水果店前摆出的菠萝。
而且是切开卖的。
“停车!”
王夫之说道。
马车随即停下,他推开后面的窗子说了句,后面站着的仆人立刻过去买了六个,连车夫一人一个。
“谢客官赏,托客官福,要不小的可舍不得吃这个。”
那车夫眉开眼笑地说。
“此为何物?”
王夫之问道。
“这是凤梨,据说原本不是咱大明的东西,和地瓜一样都是从什么美洲由那些红毛人带过来的,刚刚带来也就二三十年,目前也只有福建南边有人种植,这东西怕寒,往北都没法种植。这都是南洋公司的商船从福建运过来的,之前还是贡品,后来做成罐头就开始卖了,咱们吃的这还不是新鲜的,是从罐头里拿出来单卖的,新鲜的根本不会卖,都直接送到订货的府中。”
那车夫说道。
“这岂非那红尘一骑妃子笑?”
王夫人笑着说道。
“那只是传说而已,岭南的荔枝再快也不可能完好地送到长安,驿马加急送军情也不可能两三天里跋山涉水从韶关到长安。至于这个,那是商贩所为,有利可图才干,最多只是吃的人奢靡,但他们掏钱买反而让经营此生意的从上到下都可得利,否则他们的银子也是埋地窖里。”
王夫之说道。
“荔枝罐头咱这里也常见,客官想要去罐头店买就行,天南海北的水果都有,还有各种飞禽走兽海鱼的,客官哪怕要吃海里那山一样的巨鲸肉也都有呢!”
车夫说道。
“巨鲸肉?”
王夫之愕然说道。
“就是那巨鲸肉,南京这边只有罐头,到舟山那里就可以吃鲜肉,不过味道不怎么样,全是很腻的肥肉,倒是鲸油点灯极好的,小的如今就用鲸油灯,有钱人家都用鲸烛……”
车夫说道。
“看报看报,最新的应天日报,刚死了主笔的国事报……”
这时候一个半大小子走过来挥舞着报纸卷高喊。
王夫之急忙叫住他。
后面仆人立刻给钱,各种报纸一样来了一份,王夫之打开报之,带着疑惑说道:“刚死了主笔的国事报是怎么回事,这主笔,方允升?他才五十出头怎么就死了?”
很显然他认识方大猷。
话说老方虽然人品不行,但却是明朝晚期数得上号的书画家,那画作在现代都很有市场。
“客官,您再往下看!”
那车夫笑着说。
王夫之紧接着就看到了今天的国事报,然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一首首悼诗挽文当然也少不了谴责怀远侯当街行凶的,指责官府无能,包庇凶手致使其逍遥法外的。
其他几份报纸多数如此。
也就应天日报保持中立,仅仅只是登了一首悼词,以纪念这位为言论自由而牺牲的报界同仁。
但这也足够了。
毕竟应天日报身份不一样。
“荒唐,这国法何在,大明无以言获罪者,纵然李贽何心隐之辈亦非以言而获罪。更何况这大同国不过是依先贤之言构想而已,且作者乃黄南雷而非方允升,纵然其有罪亦当付诸有司,岂有勋臣私刑杖杀者?立刻去国事报馆!”
王夫之说道。
李贽何心隐之死还真都不能说因为他们的叛经离道之言,前者是东林党为维护自己在思想上的正统性进行迫害。毕竟李贽写那些言论时候就连焦竑这样的状元都为其站台,李贽身后有一大堆非东林党的文官支持,想用这个学术明星对付东林党,说白了他是万历后期党争的牺牲品。
而后者纯粹是因为搞非法结社。
“客官,您此刻去是见不到人的。”
车夫说道。
“何故?”
王夫之问道。
“他们今天在五城兵马司递了申请,连方家的人一起,要抬着棺材去怀远侯府讨说法,要是怀远侯不给他们满意答复,他们就要去敲登闻鼓向监国请愿,请监国为他们做主,这时候估计都已经去堵怀远侯府去了。”
车夫说道。
“呃?!”
王夫之愕然……
第二四二章 火烧侯爵府()
怀远侯府。
“杀人偿命!”
“血债血偿!”
……
大门外的街道上人山人海,两千多青虫义愤填膺地高喊,中间还夹着方家女眷的嚎哭,一片白色孝服在人群中分外醒目。而一个大棺材赫然堵在侯府正门,不过这大门紧闭,倒是可以看到墙头有家奴趴着,手持棍棒一脸警惕地看着外面,但却没看到常延龄的身影。
而远处一队五城兵马司的红衣士兵远远看着。
很显然他们是不准备干涉的。
更多闲人也在远处聚集着,就连附近几个勋贵的府邸门前都满是看热闹的闲人,话说这条原本堪称南京城最奢华的街道,自从勋贵被杨庆团灭后还是头一次如此热闹。那些留下来的孤儿寡母们,全都好奇地看着这壮观场面,看着勋贵里面最后一个幸免于难的终于也倒霉了。
“方公讳大猷,字欧余,号允升,崇祯十年丁丑科二甲赐进士出身,甲申之变为北直隶井陉道……”
棺材前黄宗羲读悼词。
他旁边几个孝服的女人和小孩嚎啕大哭起来。
“杀人偿命!”
……
各种吼声再次激愤地响起。
然后一些难以控制情绪地开始朝墙里扔石头,那些原本趴在上面警戒的家奴们吓得赶紧缩回去,还有人上前砸门,尤其是几个明显是方家族人的,更是拿锤子之类砸。后面那些青虫们一片叫好,远处五城兵马司带队维持秩序的军官立刻吹哨子,不过这时候吹也没用,青虫们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就是想干预也根本无法靠近。
“这,这太失体统了吧!”
王夫之看着眼前这壮观场面说道。
很显然这种场面让他不适应。
“客官,这不算什么,这几年南京城经常有这种事,光承天门外面就堵了两回,第一回是冬天,被承天门上水龙浇散了,第二回夏天倒是没有水龙,但却被五城兵马司用du气给熏散了。不过如今有了新规矩,只要提前向五城兵马司交申请,写明人数和集会路线,而且不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