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现得生龙活虎,自然引起了高炀的注意。
至于雷帅和雷刃,他们本是孪生兄弟,一起当的兵。在部队,兄弟俩你追我赶的都成了部队的尖子兵,同时被转为志愿兵。实行军衔制后,又同时转为军士长。特别是两人各有所长,雷帅擅长爆破,而且鬼心眼极多,雷刃枪法如神,是突击中队现在最好的狙击手之一。由于是孪生兄弟,两人极有默契。
只有于承福和鲁志用他们两个眼下只是上等兵。在突击中队里,他们两个是少数几个战士之一。在高炀眼里,绝对是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在突击中队,百分之九十的人不是军官就是军士长,上等兵军衔的真没几个。
听到江春山有点磕绊向自己这么说,柏卫国笑了,他对于他的小队人数多少并不在意。兵贵精不贵多,虽然只是九个人的半个小队,他也有信心带成突击中队里最快的那把利刃。
只是他对高炀的选择有点感动也有点可惜,如果高炀能独自带一个小队,以高炀的能力,过个几年,破格提拔为军官也不是难事。可高炀却选择待在他的小队里,甘当他的绿叶。
“咱们每年有几个提干指标?刘明远他们这批人,还是要尽快帮他们解决干部身份。虽然我们这支部队不按军衔安排职务,可还是要考虑他们将来退伍以后的安置。我们是军内少有的职业化部队,一旦他们需要退伍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是伤病缠身,不再合适继续服役。如果不能妥善安置的话,时间一长,可是会影响部队战斗力的。”
想到高炀,柏卫国很自然就想到他们的军衔。入选突击中队,意味着这些军士长们,需要长时间在部队服役,除非伤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的转业退伍。可真要让他们不得不转业退伍的时候,安置问题就很难办。特别是以士兵身份退伍的,资格再老的军士长也依然是士兵身份,回到地方,能安排个工作就算不错了。可相对于他们的付出,似乎这样安置真有些亏待他们。
“你这是在未雨绸缪?可我们指标有限啊,今年,我们整个大队也就一个名额,不光我们中队,其它中队也不少人想争呢。比起情报、通讯、卫生这些中队,我们的战士,在文化考试上,可是吃亏不少。难办啊!”
听柏卫国这么说,江春山非常能理解。他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却没什么解决的办法。军衔制实行后,原则上提拔军官都要经过军校学习,不象过去那样,师里或军里搞个教导队学习一下,就能提为军官了。而要进军校,文化考试是必须要过的一个关口。
“文化考试?这可是你教导员要负责的事,我们的兵,文化低了可不成。就拿最简单的射击和爆破来说,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能玩好吗?指标的事,我找机会反映,考试的事,你要抓起来。”
柏卫国听到整个大队只有一个指标,心凉了半截,不过他话里却没表现出来。
由突击中队提出他们担任演习第三方的提议,通过冯天纵提交到了军区,立刻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如果要这样搞这次年度演习的话,就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红蓝对抗的模式。而反对最强烈的就是演习导演部,因为他们的预案没法做了。
以往,演习预案都是根据考核科目设立的。想要考察红方的后勤保障,那么在预案中,就会设计一次对红方后勤物资中转站的袭击,假设红方的某个物资中转站被击毁,要求红方对此作出应对。
可现在,要是突击中队搅进来,在设计的红方物资中转站被击毁的情况下,把红方的补给路线也凑巧掐断了,那红方就不用再继续演习下去了。彻底失去物资保障的部队,除了溃退还有别的选择吗?这样一来,整个演习会是个什么结果就变得谁也无法控制了。
当然,也可以对突击中队的行动做规定。可一有这个规定捆住突击中队的手脚,那么突击中队作为第三方参加演习,又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说,柏卫国的建议是从根本上推翻了一贯遵循的演习模式,让演习变得完全不可控了,这让习惯了把演习当做演戏的导演部参谋们头痛异常。
(未完待续。)
第一八七节 三个选择()
说起来也不是参谋们就真的喜欢把演习弄成演戏,实在是在演习中,有一系列的科目需要进行考核。从演习部队离开营房那一刻起,部队的开进、开进途中的防空袭、防卫星侦察、宿营、警戒、伙食供给、燃料补充等等,直至抵达演习区域后的敌情侦察、部队展开、工事构筑等等,大大小小上百个训练科目,都要进行考核评定。这势必要设计一系列的背景和突发事件,才能把演习顺利的进行下去。
虽然每次参加演习的部队数量不多,并不是全军参与,可每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演习需要进行。而有可能参演的部队的连、营、团、师各级主官们,为了能在演习中取得好成绩,每次兄弟部队参加演习后,都会找来相关的资料,看看在演习中都进行了那些科目的考核,然后根据自己部队的弱项,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演习科目的进行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和惯例了。以致导演部的参谋们,已开展演习,就已经习惯性的编排这些流程进行考核科目的增减,最终结果就是演习逐渐成为了演戏。
这一次,柏卫国的提议直接打破了这种传统演习模式,让导演部从首长到下面的参谋们都是又爱又恨。他们爱的是,这样一来,演习终于有了新内容,或许能更多的暴露出部队日常训练中存在的不足。恨的是,万一情形失控,后果就不仅仅是参演部队的主官受到批评,一个不好,在参演中出了大纰漏的军官,没准就此断了前程,这可是得罪人的活。
一般来说,象这样的大军区的年度演习,能参加的部队都是平时在日常训练中,各个军、师一级部队里的佼佼者,多数是最拿得出手的部队。而这些部队的主官,往往也是一些首长们器重看好的军官。被选为参演部队,本身就是代表着一种荣誉。
可要是这次演习规则改变,参加演习的某一方被另一方打了个底掉,怕是有很多人的脸上都要挂不住。不说下面军、师的首长,就是军区首长也会弄的没面子。因为这种大军区的年度演习,必定会有总部首长亲临观摩,要是搞的虎头蛇尾的,军区首长脸上也必定无光。
柏卫国只顾痛快的提出了建议,冯天纵也从对特勤大队有利的角度考虑表示支持,这让导演部的人实在是有些为难。在这个提议中,不管柏卫国还是冯天纵,他们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本身特勤大队就是个实验性部队,又是刚刚组建不久,即便在演习中表现不好,那也是在摸索中,犯错是正常的。冯天纵做为陆军学院的政委就更无所谓了,这是在探索军队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做为陆军学院一个人才培养机构,有这样的视野和想法就应该支持,而不是批评。
可对那些野战部队的主官们来说,这无疑有可能是一种灾难。
对导演部还有一个纠结之处,就是特勤大队在名义上,还是军区的直属部队。演习导演部的总指挥,军区参谋长蒙俊明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是特勤大队的直属领导。
在方案上报一个星期后,柏卫国奉召前往军区司令部。军区演习总指挥,参谋长蒙俊明中将想要亲自听听他这个始作俑者的真实想法。
“你的这个建议,是想借这次演习,为特勤大队出风头吗?”
蒙俊明在见到柏卫国后,半天没理睬他,自顾自的看着文件,任柏卫国站在那里。可突然间一开口,提出的问题就很诛心。
“报告首长,不是!”
柏卫国站在那里看蒙俊明对他视而不见,一时间搞不清楚叫他来是为了什么,随着时间一分分过去,竟然感到有些忐忑起来。冷不丁听到这个问题,下意识的就是否认。于是,大声的回答道。
可一回答完,他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了。他提的不过是个建议,你们做领导的觉得不合适,不采纳不久完了?何必给自己扣那么顶帽子?他没做过参谋军官,自然不会去多想以往的演习为什么要搞那些预案。
“哦,那你说说,你提出这个建议的动机是什么?觉得我们的演习安排不合理?”
蒙俊明这个问话里,后半句问话里又给柏卫国挖了个坑。
“报告首长,没有觉得不合理,我只是想,演习需要更贴近实战。”
柏卫国没上当,他首先否认了演习安排不合理的说法。这倒不是他有多精明,而是他觉得,从他参军一来,所有听说过的演习都是这么搞的,那必然有这么搞的道理。全军有那么多军官,不会大家都不如他聪明,就他看到问题,别人都看不到。虽然他觉得这样的演习没意义,可所有的演习都是这样安排的,绝对是有原因的,只是他没想到而已。所有,他坚决不承认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嗯,不要那么紧张,慢慢说,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蒙俊明的语气缓和下来。如果刚才柏卫国的回答,是愣头青那样直接认为演习安排不合理的话,他觉得问话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一个连为什么这样安排演习都没搞清楚的人,所想的问题大约也就是一拍脑瓜想一出是一出的人,对于这种人的意见,听不听的关系也不大了。因为这种人,根本就没认真想过,演习为什么要这样搞。只是他没想到,阴错阳差之下,柏卫国还真就没仔细想过演习为什么要这样搞。
“我个人认为,演习分对抗型演习和比武型演习。我们的年度演习是属于对抗型演习,那么判定标准就是其中一方获取胜利。但是有预案的演习,会限制一方指挥官的临场发挥。
每一支部队都有他擅长的方面,有的擅长平原作战,有的擅长山地作战,有的擅长城市攻坚,而指挥官在指挥作战时,应该扬长避短。因为我们的战士是有服役年限的,没有那一支部队能做到全地形全天候作战。如果有,在我们军区,我们特勤大队是唯一有可能做到的。
但在这次演习中,按照预案,我们突击中队只是单纯的作为侦察连使用,我觉得,这样无法发挥出我们突击中队的长处。”
柏卫国大声的说道,可略带紧张之下,他都没注意到,他的叙述有些混乱。
“你这么说,说来说去还是想为特勤大队出风头么?刚才不是不承认吗?”
蒙俊明听柏卫国这么说,心里暗哼一声,抓住了柏卫国话里的漏洞。想要发挥出特勤大队的长处,这不是为了特勤大队出风头是什么?
“报告,这不一样!”
柏卫国再次否认。
“有什么不一样?”
听到柏卫国再次否认,蒙俊明反倒是被勾起了点好奇。
“如果特勤大队要当做侦察连那样用,就没必要组建了。各个师属军属的侦察部队就可以胜任。”
柏卫国的话让蒙俊明有些哑然。
这个问题倒是确实被忽略了,蒙俊明暗自想到。可这能怪他吗?在军区年度演习的计划里,本来就没特勤大队的什么事,是冯天纵特意向军区首长提出来,临时硬插进演习部队序列的。当时,整个年度演习的预案已经都基本上制定好了,对这支临时插进演习序列的部队,也只好当侦察兵用了。不然的话,要针对特勤大队的特点制定新的考核科目的话,整个演习预案都要推翻重做,时间上也来不及啊。
可现在该怎么办?蒙俊明突然觉得,这当初答应让特勤大队参与演习,就是个错误。现在,他面临的选择有三个。
一个是按照原定预案继续演习,对柏卫国的提议不予理睬。在制定明年的演习预案时,再把特勤大队的相关考核科目放进去。只是,冯天纵提交的报告,得到了军区主要首长的认可,这样做,该怎么向军区主要首长报告?
一个是推翻现有的演习预案重新制定。可时间上来得及吗?距离演习时间可只有不到两个月了,就算预案来得及制定出来,下发演习部队让他们重新准备的时间也不够啊。这样一来,参演部队里,难免会有部队因为准备不充分,在演习的时候,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纰漏。这可是有总部首长前来观摩的,纰漏出的不大还好,出大了该怎么收场?
再有一个就是按照柏卫国提议的那样,不设预案演习。只是这样的风险就更大了。不过,这个选择倒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是一个新模式,可以推托是一种改革的新尝试,出现问题也有说辞。关键是,到时候前来观摩的总部首长们是不是能认可这个说辞。嗯,还有一个问题,不设预案的话,这些考核科目要怎么安排?
“不设预案的话,那么多考核科目怎么安排?”
蒙俊明心里默默的盘算着,竟然忘记了眼前还站着个柏卫国。抬头看到柏卫国还站在眼前,冲口而出就把在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我觉得,多派些人,全程记录参加演习的部队的一举一动,随时随地的把参加演习部队的情况报告给导演部,由导演部判定行动是否有效,科目随机调整,最后在演习结束后再综合评定就是了。”
柏卫国对这个问题倒是之前在提交建议时就想过,随口就回答道。
其实,就在刚才蒙俊明低头沉思的时候,柏卫国心里还产生了个想法。他觉得演习导演部这个名字本身就有问题,叫什么导演部么,又不是拍电影,还导演。直接叫裁判部就对了,只要负责对参加演习的部队的各个科目完成情况打分裁判就好了,包括对双方攻击行动中的伤亡做出裁判。
毕竟,在演习过程中,各参加演习的部队,在行动过程中,所有的动作行为都能套到相关的演习科目里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些计划中的考核科目不会涉及,但也会有不是计划里的考核科目增加进来不是?
比如他的突击中队对红军或者蓝军的司令部实行了斩首行动,端掉了司令部。那么,红军或者蓝军就应该按照战时的预备序列,重新组建司令部。
在实际作战中,各个部队都有这种准备。比如师长阵亡,副师长接替指挥,副师长也阵亡,参谋长接替指挥,师级军官全部阵亡,下属序列的团级指挥官按照序列排序接替。绝不会因为司令部被端,整支部队就失去指挥的事情出现。当然,造成部队的指挥系统暂时混乱是有可能的。
常规演习里,这类考核科目是不会被列入的,可一旦出现,导演部就应该及时调整,加入这个科目的考核。不过,这个想法他没敢直接说出来。毕竟这是演习,司令部被端这种情况,会让人很没面子的。参加演习的部队虽然不会很多,但能称之为司令部的单位里,往往坐镇的都是团以上的军官,不乏师长、军长这种高级军官。就算是演习,被端掉司令部判定阵亡,对这些高级军官们来说,也是颜面无光的事。
听到柏卫国的回答,蒙俊明未置可否。他当然清楚,这也是一个解决办法。只是这样一来,导演部不仅对整个演习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工作量却大大的增加了。特别是当演习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时,不排除参加演习部队双方出现扯皮的想象,导演部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判定,那就需要导演部要有足够的人手,随时监控整个演习的方方面面。不然演习很可能因此中断,那就要闹笑话了。
“好了,你的想法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好好准备。”
蒙俊明觉得没必要再和柏卫国继续谈下去了,开口打发柏卫国走人。
他在这三个选择里要选择那一个,做出选择前必须要先搞清楚军区主要首长的想法,最好是能搞清楚,演习举行时,总部首长是谁来。轻易做出决定,那是对自己前途的不负责任。
(未完待续。)
第一八八节 通讯问题()
不久之后,新的演习命令下达了,军区年度演习更改为不设预案的实兵对抗演练。演习依旧分为红蓝双方,但特勤大队则作为自由人参与演习。按照演习导演部的说法,在这次演习中,特勤大队这个自由人的考核科目是单独考核的,虽然他可以攻击红蓝双方的任一一方,但他也会受到红蓝双方的联合围剿。
也就是说,红蓝双方不仅不设预案,在演习中,还需要随时提防特勤大队的捣乱,为演习增加意外难度。某种程度上上,也相当于特勤大队配属给了红蓝双方。对红方来说,他要承受蓝方和特勤大队的联合打击,反之,对蓝方也是同样。
蒙俊明在做出这个最终决定前,他不仅征求了军区主要首长的意见,也征询了总部首长的意见,得到的回复是大家都对这个新颖的演习方式非常有兴趣。
不过,特勤大队接到一个额外的命令,那就是他们虽然称之为自由人,但眼镜有意识的重点打击某一方,要求特勤大队在演习中要注意平衡。
接到这个命令,由于特勤大队在演习中被单独考核,就算没有这道追加的命令,他们也不会破坏这个平衡。毕竟,他们在有意打垮一方之后,以特勤大队这点人,要独立面对去打垮剩下来的另一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毕竟他们人数太少了。
柏卫国对此兴奋异常,这下,特勤大队终于可以不受约束的大展拳脚了。他把突击中队的所有小队指挥官召集到一起,商量布置要在演习里,玩出点什么花样出来。
“可惜啊,直升机中队的建制虽然批下来了,可到演习的时候,还来不及组建起来。不然的话,我们还能玩出更多花样出来。”
聂风海有点遗憾的说道。
“这个就不要说了,就算来得及组建,我们也缺少时间进行相关训练和磨合,派不上用场。倒是这两天,我觉得我们的通讯装备差了点。前两天,我带着高炀他们去训练,我发现我们配备的对讲机,不但通讯距离短,才两公里,这电池用起来也太费了吧?九节电池,只是大半天就没电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不要说想要做出各个小队间的配合,就算每个小队间想要完美配合都存在不少的问题。”
柏卫国从军区司令部回来后,这几天都带着他的半个小队在搞配合训练,发现小队成员间,相互的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