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炀的话里这最后的几个字,让柏卫国心里灵光一闪,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嘿,你提醒我了,谢谢了兄弟!”
柏卫国高兴的一蹦而起,在高炀肩头捣了一拳,然后打开饭盒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晚上在晚点名之后,柏卫国留下了时乐荣他们七个,在队部开个小会。
“今天下午,大队召开了党委会,在会上作出了决定,大队的所有干部将根据需要调整岗位。在座的各位,你们到特勤大队也有几天了,我不知道的是,你们对突击队有怎样一个认识。下面,我讲一下我们这支突击队的设立原则和今后的工作运作方式。
在我设计的这支突击队最终成型时,应该是一支全部由军官和军士长组成的职业化的突击队。在下属的各个连队里,将不设班排建制,而是组成数个十至十二人组成的相对固定的战斗小组。当需要出任务时,根据任务性质和实际需要,派出一个或数个战斗小组去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各个战斗小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训练后,相互间能产生默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让战友们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做。
除开伤病减员,或者因为年龄、体能等不能再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任务,原则上小组成员不会发生变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成员,在接下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或许会晋级,但却不会升职。因为,他在小组里的位置将是不可或缺的。
作为突击队的领导成员,包括我在内,都将编入各个战斗小组中,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担负起领导责任。这也是我之所以要求所有的干部与战士们一视同仁的参加各项训练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不希望看到,在战场上,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因某一个人的个人能力的原因,拖累整个小组,给小组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而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我们这支突击队将从单一的陆军突击队,通过训练,逐步成为空、地、水多栖,山地、高原、沙漠、城市等全地形全天候的突击队。这意味着,在接下来一至两年里,我们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接受残酷无比的极限训练。在这期间,如果有人在某个科目上,成绩不能通过考核,也随时将被淘汰。这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在内。
现在,我把突击队的底交待清楚了。你们每个人可以自己评估,在这次的调整机会中,是留在突击队,还是调往其他支援分队。嗯,保密守则,我想应该不需要我再次强调了。”
柏卫国没有兜圈子,直接把情况摊开在大家的面前,让在座的各人自己选择。
晚饭时,高炀的话提醒了他。老话说“公生明,廉生威”,他相信,只要他把事实公开,这些人里,绝大多数的人会自己选择离开。那么,他们也就不应该怨恨自己,而是应当感激自己。
最最起码的是,他不用担心是否得罪人的问题。而且,在应对上级机关的质询时,这也是这些干部们自己主动要求调离的,和他没什么关系。
柏卫国的话音落下,会议现场陷入了沉寂。时乐荣他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有些震惊。从柏卫国的话里,他们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支突击队要真的象柏卫国说的那样搞,确实将成为一支精锐里的精锐。可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想要最终在突击队里站稳脚跟,恐怕脱一层皮是最轻的了,没准要脱个几层皮。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支精锐部队里,若是手上没有拿得出手的硬货,光靠耍嘴皮子,是绝对呆不下去的。因为光耍嘴皮,面对那些军区首长们都会视为宝贝的精锐,绝对难以服众。而发生冲突后,首长们会偏袒谁,那还用问吗?
心思更重点的,还在想柏卫国说的那句“会晋级,但不会升职”。显然,这个晋级是要拿命去博的,但不会升职,似乎就显得有些亏了。就算熬到足够的级别,在身体条件不允许再继续呆在突击队,调往其他部门任职。那时候不仅会是一身的伤病,更重要的是,常年待在一个小圈子里,就算调出去,人际关系呢?没有人脉,在其他位置上也注定不可能再走多远。
很快,时乐荣他们几个就在心里盘算清楚了,调走绝对比留下划算。这已经无关于他们是否能在今后通过训练,在突击队里站住脚站不住脚的问题了。
最简单的盘算就是特勤大队也同样算是精锐部队不是?毕竟突击队这支精锐中的精锐还是需要大队的其他支援单位支持的,上级首长也同样会重视。可以不流血不流汗就混个好位置,为什么要去流血流汗呢?
而此刻最纠结的,绝对是谢信然和林才英两个了。他们俩个属于努力一把可以留下来,松口气可以走人的人。作为军人,能有机会进入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绝对属于荣耀!他们纠结的是他们能不能撑到最后。
多栖全地形全天候,简单的八个字,意味着无数的血与汗。他们能行吗?若是最终没能坚持下来,还有现在这样去支援部门的机会吗?现在,大队里是干部严重缺编,机会很多,以后满编了呢?
第100章 被表白了()
苏博艺看着柏卫国递过来的时乐荣他们五个人的请调报告,差点把眼珠掉出来。
在柏卫国召集的小会之后,想明白了利害关系的时乐荣、倪嘉庆他们五个很痛快的自己写了请调报告要求调离。只有谢信然和林才英决心坚持下去,他俩不想放弃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让柏卫国意外的是,写了请调报告的时乐荣他们并没有什么怨气,在把报告交给柏卫国后,脸上是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看着这几份请调报告,苏博艺对柏卫国没落入他的算计虽然有些心有不甘,但也有些无可奈何。好在总算是解决了一个自己的麻烦,还不算一无所获。尽管他也有点好奇柏卫国是怎么让几个人自己主动写了报告,可眼下的场合和面对的对象,显然都不合适开口询问。
柏卫国现在可没心思去应付他,不咸不淡的扯了几句,就拔脚走人了。
人员问题得到了大致的解决,让柏卫国不需要再花心思怎么踢这几个人出去,那么再待在学院里就没多大的必要了。陆军学院为保证这次集训选拔能顺利进行,特地把学院设在秦岭深处的一处训练基地腾了出来,作为这次选拔的营地。在学院政委冯天纵的亲自过问下,学院后勤部营房处的人正在那边做修缮和维护,汽车连也在抓紧时间往那边运输必要的物资。
作为这次集训选拔的负责人,柏卫国自然要亲自去营地看看,顺便提前熟悉一下那里的周边环境,为即将开始的集训做好准备。而且这次过去,他还要把军区警通连调来的那三十名战士也带去,让他们去负责营地的警戒和守卫,算是个警通排好了。
最终选择留下来的林才英被他临时任命兼任这个警通排的排长。对此,林才英的心里是颇不情愿的。他担心这一兼没准最后就兼成了警通连连长,这可和他选择留下来的初衷不符。好在柏卫国明白他的想法,明确的承诺,在接下来的集训训练中,会让他全程参加,林才英这才勉勉强强的答应了下来。
与柏卫国同行的,除了林才英率领的三十名战士,此外还有借调来的高炀。学院后勤部调拨了一批粮食副食和武器弹药运往训练营地,这些战士正好充当押车保卫的押运人员。
谢信然和刘明远被留下来,带着借调来的人员在学院里继续训练,他们要晚几天出发,去营地和柏卫国回合。
回到队部,柏卫国却意外的看到冯婉秋背着一个军挎站在楼门口的台阶上。这次出差回来后,柏卫国并没有去冯婉秋那里上英语课,他被连串的事情搞得团团转,除了临睡前背几个单词外,根本就没时间学。而接下去,集训开始去了集训营地,显然也不可能再到冯婉秋这里上课。看到柏卫国回来,冯婉秋大方的取下背着的军挎,递了过来。
“学英语要每天坚持,我知道你忙,但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复习下以前学的内容。还有,每天要背的单词也要尽量背。包里是一套《许国璋英语》和配套的磁带,你带去吧。”
冯婉秋盯着柏卫国的眼睛叮嘱道。说完,把军挎往柏卫国手上一塞,扭头就走。
冯婉秋的这个举动,让柏卫国有点疑惑,他本以为冯婉秋找过来,是要责怪他回来后没去她那里上课。可没想到冯婉秋只是来给他送书,而且,柏卫国发现,冯婉秋说完话走的时候脸有些红了。
“真是莫名其妙。”
柏卫国随口嘀咕了一句,打开了手上的挎包,随手掏出本书翻了翻。
只翻开第一页,柏卫国就呆住了!冯婉秋在书的扉页上,抄了一首诗在上面。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柏卫国知道这首诗,他在读步校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舒婷的《致橡树》,也明白这是首爱情诗。在这个年代,舒婷、汪国真、席慕蓉的诗集风靡神州大地,军营里也同样不例外。但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有一个漂亮美丽的女子把这首诗抄来送给自己。
这算是表白吗?看着扉页上娟秀而又工整的字迹,柏卫国在这一刻大脑似乎停止了转动。应该是了,楞了一会的柏卫国想起来,刚才,好像看到冯婉秋的脸红了,嗯,怪不得她跑那么快。
但随即,在柏卫国脑海里,又蹦出了另外一个女孩的形象,明眸皓齿。那是和柏卫国从小一起长大,住在同一个家属院的同学。柏卫国暗恋她已经好几年了,这些年分开后,也一直维持着通信,只是双方谁也没提及这方面的问题。
“哇,写的是爱情诗哎!”
柏卫国身边冒出一个脑袋,正伸长了脖子在看柏卫国手上翻开的书页。他抬头一看,是高炀这小子正探头在看扉页上写的诗,嘴里还在阴阳怪气的喊着。
“怪叫什么,准备好没?准备好了就出发。”
高炀的喊叫声把柏卫国拉回了现实。他合上书,拿书在高炀的头上拍了一下,转身朝楼里走去,留下闻声跑出来的刘明远、谢信然他们在他背后的哄笑声。
第101章 爱情小白()
陆军学院的的这处训练基地着落于人迹罕至的秦岭深处,一条简易公路蜿蜒到大山深处,在这里戛然而止。这个训练基地是学院原先作为山地拉练训练的补给站而建立,除了几座用来当库房的建筑,可以说一无所有。由于路况不好,加上靠近悬崖的地方也没什么保护,车队行进的速度很慢。
在颠簸摇晃的车里,柏卫国坐在副驾驶上,却没心情看车窗外尚未被人力破坏的纯自然的秀丽雄奇。他脑子里还在为冯婉秋题在那本书上的诗而纠结。
这套《许国璋英语》一看就是套刚买不久的新书,想来应该是冯婉秋知道柏卫国要离开陆军学院,前往集训营地驻训而特意去买的。所以,扉页上的题诗不可能是过去她在无意间偶然题上去的。特别是她把装书的军挎交给柏卫国后,近似落荒而逃的行为,更加证明了她是有意为之。
可柏卫国对此却没有任何思想上准备。
在柏卫国的思想中,并没有太多的功利想法。换个心机深沉点的人,或许会做横向比较。毕竟冯婉秋的父亲冯天纵不仅是个正师级的高级军官,还是柏卫国的直属上级首长。和他心里的女同学相比,在家庭背景上虽然只是略占优势,可在对柏卫国前途的影响力上,却不可同日而语。
女同学的父亲,和柏卫国的父亲同在一所空军军校里任教官,级别相同都是正团职,只是所处的教研室不同。他当然不可能对柏卫国的提拔能有多大的影响,毕竟军种不同,而且只是个教官而已。和柏卫国父亲柏鹿鸣一样,他们只有在课堂上课教授学生的权力,不象冯天纵这样,作为学院的政委,有干预人事任命的权力。
在家教气质上,她们俩个相比较,倒是不相仲伯。差别就是在,一个是青梅竹马,却远在天津求学,除非柏卫国的探亲假能在寒暑假期间休,不然想见一面都难,两人之间只能鸿雁传书。而冯婉秋虽然相识不久,却在同一所陆军学院工作,加上还担负了柏卫国的英语老师的任务,只要柏卫国在学院,两人可以朝夕相处。
对于对爱情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的对异性的好感和好奇,对婚姻则还从未想过的柏卫国来说,这样的选择显然是个难题。在这个时代,眼下邓丽君的歌虽然已经不再被视作靡靡之音,《庐山恋》之类的爱情电影也开始风靡神州大地。可柏卫国从小在军营中长大,随即进入步校学习,再到部队的连队中战斗生活,所处的环境始终都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于爱情,也不可避免的是个小白,单纯纯洁的象一张白纸。
“还在想冯教官?这才分开几个小时啊?”
负责开车的高炀,斜眼看了眼视线对着窗外,却没有任何焦点的柏卫国打趣道。
“注意路况,专心开车。瞎扯什么,我在想接下来的集训的事呢!”
柏卫国的思绪再次被高炀拉了回来。他掏出包烟丢在驾驶台上,故意恶狠狠的说道。
“得了吧,认识你那么长时间了,咱们谁不知道谁啊?你这个反应,就说明我说对了。车上就我们俩个,说说,你们怎么开始的?我保证不说出去。”
高炀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抓过驾驶台上的烟,用嘴从烟盒叼了一根出来,再把手上的烟丢回驾驶台,伸手向柏卫国做了个点火的手势,嘴上却毫不留情的揭开了柏卫国的假面具。
“怎么用烟也堵不住你的嘴呀。别烦我,烦着呢!这是到哪了?”
柏卫国掏出身上那只曾救了他一命,嵌着一颗弹头的打火机,打着火伸了过去,有点不耐烦的说。不过,他被高炀一再的打岔,终于让他把有关爱情的思考暂时丢到了脑后。
这次,高炀终于老实的闭嘴了。训练基地他俩都没去过,此刻他们的车是跟在学院为基地运送物资弹药的卡车后面走,对柏卫国的问题,他自然答不上来。
经过近八个小时的颠簸,傍晚时分,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跳下车的柏卫国看着眼前的这个地方,一度怀疑来错了地方。
这个名为基地的地方,地处一座山的半山腰上,除开树木掩映下的五六座红砖房,剩下的就是一块平地。这块平地是推平了一座相连的矮山的山头建立起来的。
“那几座小房子就是仓库?那么小能储存多少物资啊?接下去,这里可是要近四百人在这里驻扎训练呢。”
柏卫国拉住了从卡车上跳下来的一个后勤部的上尉问道。
“那房子只是仓库大门,库房都在房子背面的山洞里,放心吧,饿不着你们。”
上尉笑着解释道。
可柏卫国却看着这里依然直皱眉,这里缺的设施太多了。
住的营房没有没关系,可以搭建野战帐篷。没有电也没关系,多运几台发电机来就行。可没有训练设施,就是个大问题了。象四百米的障碍训练场,射击靶场,训练体能用的单双杠等等这些基础设施显然是作为一个训练基地不可或缺的。
“明天,军区直属工兵营会派来一个工兵连,最多五天,你需要的设施都能基本建好,你就放心吧,误不了你们的集训。这事,咱们冯政委亲自督办的。”
看着眉头紧锁的柏卫国,上尉放佛知道他在想什么,接着说道。
听上尉这么说,柏卫国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对一个工兵连来说,只要材料足够,五天时间,修一个训练场所需要的相关设施和一个靶场,那就太小儿科了。
“高炀,走,带你去看点好东西。”
扭头看到正在指挥战士们卸车,往仓库里搬运武器弹药的林才英,柏卫国想起了一件事,拉着高炀往武器库走。
“嗯,我也正想问呢,那些枪箱和我们平时的见过的箱子有点不一样。你这是弄来啥新玩意了?”
正盯着战士搬运的箱子出神的高炀,听到这句话,立刻积极的响应道。
“去看了就知道了。”
柏卫国神秘的笑着。
第102章 新武器()
训练基地的武器库若不是在屋子的拐角上设立的岗哨,在外观上看,就是一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红砖房。只有房子的双开大门,让这座房子看上去不像是住人的屋子,而是座库房。
房子里的一边放着两张办公桌,看起来是武器库管理人员办公的地方。另一边,一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在嗡嗡响着,看来是为这座隐藏在山腹里的武器库提供必要的电力。柏卫国从小在军营长大,大院的防空洞里下去过不是一次两次,自然知道象这样的山洞,里面的换气抽湿等设备的运转,没有电力供应可是不行。不然存放在洞内的武器装备和器材,只怕没多久就会被洞内潮湿的空气锈蚀掉。
背面紧贴着山壁上,两扇厚重的钢制滑轨大门此刻向两边被推开,露出一个足够两辆卡车进出的巨大洞口。山洞里面此刻灯火通明,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