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刀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软禁。

    至于他们退伍复员转业后,即便出了事,也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了。至少,领导责任是肯定不用负了。

    “政委,我不是回家,我是想四处走走散散心。想去看看在战场上牺牲了的田二娃,李滨、王昊、王汉生他们的家人。”

    柏卫国不知道有那么个规定,还以为政委是在为他考虑。

    “哦,这样啊”

    马德华听柏卫国这么说,顿时有点为难。看望烈士家属,是他们部队应该做的,特别是在烈士牺牲的第一年。这不仅是体现部队对烈士家属的关心,更是关系到部队官兵的军心士气。

    柏卫国用自己的探亲假,自己花路费(部队探亲,只能报销驻地到自己家的规定档次的往返车船票),去做了部队该做的事,按理他不该拒绝。可这规定?

    “这样吧,这事啊,我去和团长商量一下,嗯,我好像听说他想让你下连队驻点呢,不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有了具体的安排。你先回去,等我的通知。”

    马德华祭起了拖字诀。不过,他的说法倒也不算是欺骗。在当初开党委会研究柏卫国的任职问题时,在发现没有合适的连长位置安排后,张国亮确实有这个打算。

    张国亮的想法是让柏卫国以驻点的名义下到连队,在经过一两个月后,对该连队的情况摸熟摸透了,再接任连长。

    但随后师里传来消息,说师首长在考虑把柏卫国调到师里去。说是师属侦察连连长因为文化低年龄又大了,一直升不上去,今年冬天可能要转业,师里的侦察处正在挑选人选,据说柏卫国的可能性很大,这才作罢。

    “老张,柏卫国想休假去走访烈士家属。喏,这是他打的休假报告。规定你也知道,这事有点难办啊。”

    打发走了柏卫国,马德华拿起柏卫国的休假报告就走进了张国亮的办公室,手里挥着报告对正拿着份文件在看的张国亮说道。

    “这狗屁规定本来就是不近人情么!我们的干部战士就觉悟那么低,出去就会打架杀人,会把人民群众当敌人?”

    一说起这个不得外出和不得休假,还不得公布的规定,张国亮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特别是半年不得休假这一条,有些今年已经确定要转业的干部,正想利用休假时间,回去跑跑关系,落实自己转业回去后的去向呢。

    干部转业后工作的安排落实,可是关系着人家后半生的大事,这种时候,谁还会有心思待在部队里?可这条规定一下来,还不能公开,这无形中让团里的工作难做了许多。

    “这事又不是光我们团这样,全师都这样。还是帮我想想怎么解决这份报告吧。”

    马德华不想让张国亮再说下去。其实,对这个规定,他比张国亮更觉得不爽,他是政委,政治思想工作是他的本职。干部的思想动态,更是重中之重。这规定一下,他比张国亮的压力更大。

    “看望烈士家属,蛮好的么,我看没什么不好解决。休假不批,让政治处派个宣传干事和他一起去,算是出公差不就行了?这个工作,我们本来就该做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做么。”

    张国亮结果柏卫国的休假报告瞄了一眼,政委口中的“探望烈士家属”几个字提醒了他,很快就想出个变通的办法。

    “咦,这倒是个办法啊,不光烈士家属,伤残军人家属也应该去看看么,咱们多派些人,分几路都去走访下?”

    张国亮的这个办法,彻底激活了马德华的思维,他想到了个解决那些转业干部回家的变通办法。借出公差的名义,让那些转业干部去家乡附近那些伤残军人家里转转,随便回家办自己的事。

    在柏卫国心里,所有牺牲的战友里面,对高远是心痛,对李滨对王昊是可惜,对王汉生是伤痛,唯独对田二娃是满心的歉疚。所以,柏卫国此行的第一站,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田二娃家。

    和柏卫国一起同行的,是政治部的笔杆子文化干事秦德业,他是毕业于师大中文系的高才生,特招入伍的文化军官。军龄和柏卫国一样,都是四年。

    这次参战,他作为战地记者也同样冒着炮火深入到了战斗的第一线,在战后的评功中,获得了二等功。如今的行政级别已经升到了副营职,比柏卫国还高。不过和柏卫国一起出差,他却把姿态放的很低,去向行程都以柏卫国的意见为主。

    田二娃的家在山东的沂蒙山老区,当柏卫国从政治处拿到他家的地址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当乘坐的公共汽车晃晃悠悠的到达县城汽车站,下车一问才知道,田二娃的家所在的地方,竟然公交车也没有,从县城走过去,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

    “柏参谋,要不我们今天先找个招待所住下来,明天找人武部弄台车再去吧。”

    听到这个消息,秦德业心里打起了小鼓。由于要连续去几个地方,他带了换洗衣物等一大包的行李,背着行李走二十里山路,他心里想想都觉得可畏。于是他向柏卫国提议等明天去找人武部。

    搞政工的就是娇气啊!柏卫国看了眼秦德业,心里感叹了一声。按他的想法,不过就二十里山路么,在侦察大队几乎就是每天早上的例行早餐。不对,早餐都算不上,侦察大队每天例行的十公里越野可是全副武装,负重三十多公斤的。他俩带的行李,加起来都不够十公斤。

    只是看到秦德业祈求的眼神,柏卫国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建议。

第59章 探访田家峪() 
部队上有事找到当地人武部寻求协助,作为地方人武部自然不会有什么推辞。而况,来找他们的部队还是当地参战烈士所在的部队。

    人武部的武部长很是豪爽的派出了他自己的坐车,一辆212北京吉普。

    其实,这也是当地人武部里唯一的一台车。

    开车的小司机小谭或许一直是给部长大人开车的,今天部长大人不在,话就多了起来。只是他的话听在柏卫国耳中,总是会产生一种揍他一拳的冲动。

    “田家峪是咱们这地方最穷的地方之一,公路没通到他们那里,等会你们还是要走一段山路。你们在那要呆多久?时间长的话,我可不能等你们,这地方,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

    小司机刚开始,只是略带试探的想要点好处。

    听了他这话,秦德业很是及时的塞了两包大重九过去。

    “呦,这可是好烟啊!还是你们部队上好啊,这烟都是不花钱白抽的吧?”

    小司机看了眼大重九烟盒上“慰问品”三个字,用略带嫉妒的语气说道。

    听到这句话,柏卫国就有些不乐意了。什么叫不花钱白抽的?这是战士们花命买的!

    “这是无数个像田二娃那样的战士,付出生命换来的。”

    柏卫国忍不住就冷冷的顶了小司机一句。

    秦德业见状,伸手拉了拉柏卫国的袖子,对柏卫国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和地方上的人计较。如今这个时候,地方上到处都在围绕着经济做文章,对于部队官兵在部队的奉献并没有人关注。

    甚至除开与军队相关的部门,地方上几乎就没人关心此刻在南疆还在持续的战争。他们对万元户的关心和兴趣,明显超过了对军人对那些牺牲在南疆的烈士以及那些英雄模范的关注。

    “对了,这个田二娃的抚恤金,还是上次和我们部长一起去送的呢。二千四百块啊,加上县里民政部门发的慰问金,小三千块呢。他们家眼下可是田家峪最有钱的人家了。”

    小谭在开车,他并没有注意到坐在汽车后座的柏卫国已经脸色越来越难看,依然在不停的絮絮叨叨。

    他说这些话或许并没有什么恶意,也不算是幸灾乐祸。作为一个月工资只有七八十元的司机来说,三千块确实已经是一笔巨款。那可是他不吃不喝也要存至少三年才能凑起来的一笔钱。

    只是他忘记了,此刻坐在车上的两个人,可都是和烈士田二娃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柏卫国就不用说了,即便是秦德业,他也经常深入战斗的第一线做采访,亲眼目睹在牺牲在他面前的烈士也同样不在少数。

    “要是田二娃还活着,他回来后,挣这三千块也不会太难吧?”

    眼看柏卫国的脸色越来越黑,双手已经紧紧的握成了拳头,似乎已经处在了爆发的边沿。秦德业急忙打断了司机小谭的话头,用一句反问堵住了小谭的嘴。

    小谭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这话对眼前车上的这两个人说很有些不合适,不由得讪笑起来,讪讪的闭上了嘴,不过他心里却很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当兵的人去打仗,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打仗就会死人,这不也是很正常的么?而且他觉得,挣三千块或许不难,可吃用开销掉之后,能积攒下三千块,那可就太难了。

    经历了这样一个不愉快的插曲,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车里的气氛就变得沉闷起来。三个人谁也没有了再次挑起话头的兴趣。

    等车到了道路尽头,原本应该陪同柏卫国他们一起前往的小谭,借口部里还要用车,在柏卫国他们下车后,开着车一溜烟的扬长而去。

    “好了,柏参谋。你也别再较劲了!我知道他这话让人听着堵心,也恨不得揍他一顿,可你觉得为这样一个人背个处分值得吗?”

    看着柏卫国依旧的一脸愤愤不平的盯着远去的吉普车,秦德业劝道。

    刚才这种情况,尽管司机小谭的话不中听,可柏卫国真要动手揍了他一顿的话,万一事情闹大,被地方人武部把状告到部队,一个处分绝对跑不了,严重的话,脱军装走人都有可能。

    柏卫国当然明白这个,不过他刚才没动手却不是怕背处分。

    而是因为小谭是司机正在开车,他可不想因为这个,把自己和秦德业的小命也一起搭进去,为那个小混蛋陪葬。

    听到秦德业的话,柏卫国才收回目光,背起行李踏上进山的小路。

    当柏卫国和秦德业来到田家峪的时候,他们被眼前见到的景象震惊了。

    田家峪是个不大的小山村,二十多户人家依山而建,稀稀落落的组成了一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是用就地取材用片石磊起来一个简易的院墙,简易的院门就是用木棍钉起来的栅栏门。

    院子里是同样用片石为墙,茅草为顶盖起来的石屋,房门上的裂缝宽得能伸进一个拳头,窗户上没有窗框,也更不要说有玻璃,几根木棍支楞着蒙上一片塑料布就当是窗户了。日晒雨淋,有些塑料布已经老化破裂,破碎的塑料布在微风中摇曳,像是一蓬乱糟糟的小旗在飘扬。

    柏卫国的眼前,又再一次的浮现出田二娃在要求参加突击队时流露着渴望的双眼。他终于明白了田二娃眼里的渴望是什么,那是希望摆脱这样的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日子的向往。

    在村民的指点下,柏卫国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田二娃的家,沿着高低不平的石头台阶来到小院门口,从栅栏门看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

    小院有四十多个平方米左右,碎石铺的地面有些凹凸不平,院子的一角堆着一个柴堆,在院子当中孤零零的矗着一具石磨,几只鸡正在院子里四散着觅食。

    房子的屋檐下,挂着几串风干的玉米,但刺痛柏卫国神经的,是破烂的房屋木门上,钉着的一块红色底子的小铝牌,牌子上“烈属光荣”四个字,像四根针一样,刺得柏卫国心里隐隐作痛。

第60章 认亲() 
“有人在家吗?”

    院子的门半开着,柏卫国伸手推开院门走了进去,嘴里询问着,但没人响应。

    “谁啊?娃他爹出去了,马上就回来,你们进来坐吧。”

    等走到虚掩的房门口,柏卫国再次出声询问时,才听到房间里传出一声女人虚弱的应答。

    听到这个回答,柏卫国和秦德业都不由得有点踌躇。这架势,田二娃家里很明显除了答话的女人之外,家里现在没别人,这样进去有点不合适啊。

    正在这时,他们身后的院门处,传来一阵“踢哒”的脚步声,几个人涌进了院子。

    “啊呀呀,这解放军同志来了。那个二娃家的人呢?哦,看起来老根出去了没在家,要不解放军同志先去村委坐一下?俺是这田家峪村的支书田德旺。”

    一个约莫五十岁左右,穿着身洗得发白的黑布褂子,戴了顶已经发黑的草帽的干瘦中年人热情的招呼道。

    “田支书,不碍事,我们就在这等会吧。”

    秦德业接口道,他拒绝了田德旺的好意。

    “那好那好,柱子,去屋里搬几条长凳出来,让解放军同志坐。问下秀英嫂子,有没有水,倒两碗水来请解放军同志喝水,顺便问问老根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柏卫国他们这么说,支书田德旺也就顺着他们的意思,回头让跟在身后的一个小伙子去屋里搬凳子倒水,一边自己急走两步到了磨盘边上,伸手用袖子在磨盘上擦了擦。

    “这老根家啊,哦,就是田二娃同志家,人多嘴多,二娃是家里老大,后面还有四个丫头。咱们这地里又种不出多少粮食,这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这二娃娘啊,身子骨本来就弱,听到二娃牺牲的消息,这一急之下就又大病了一场,这不,这么长时间了都还没好。这二娃拿命换来的那些抚恤金,倒是大半都给二娃娘看病了。哎!”

    等一起大家在院子里的磨盘边上坐了下来,田德旺就开始向柏卫国他们介绍田二娃家的情况。

    从田德旺的介绍,柏卫国就能想象出田二娃家的艰辛。一家六口,母亲生病,加上四个孩子,只有二娃父亲一个人挑起这份担子,如果田二娃不牺牲,或许他还能帮着分担点。

    想到这个柏卫国心里更内疚了。

    回头再看看眼前这座房子,漏风的门窗,空荡荡的房间,颓败的茅草屋顶,他觉得他必须要为田二娃家做点什么!

    柏卫国回头和秦德业目光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睛里读到了对方的心思。

    陆军野战部队出来的人,都受过土工作业的训练,修补房子,更是他们平时对驻地附近的老乡们经常干的事。秦德业是文职干部虽然这方面要差点,可他经常下连队采访,即便是没干过,也见过了不少次。

    想到了就做!

    当柏卫国和秦德业把他们的想法和村支书田德旺一说,田德旺不仅没反对,还答应召集村里的民兵一起来帮忙。

    其实田德旺心里想反对来着,他觉得部队上来了人,就是村子的客人,没理由让客人来干活不是?可转念一想,来的人是田二娃的战友,他们愿意帮着战友家做点事,也是正常,自己反对也不会有效。

    相反,要是自己不配合,部队上虽然不会把他怎么样,可这两人要是去县里人武部或者民政上歪歪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一顶双拥工作没做好的帽子铁定戴上了。遇到有心人拿这个做做文章的话,也是个麻烦。

    既然这样,那就支持呗!动员几个民兵帮忙,反正也不费事,就算别人不情愿,要怪也怪部队上的人去,和他没什么关系。

    有了支书田德旺的配合,柏卫国他们的动作就快了许多。秦德业在村里民兵的陪同下,去附近镇子上买来了塑料布,竹子,铁钉、油毛毡之类的建材。

    柏卫国则带着几个民兵,整理起秸秆和稻草。这是准备用来修屋顶的,虽然柏卫国很想把屋顶换成瓦的,但他带的钱不够,只能先继续用稻草来做了。

    当田二娃的父亲田老根在傍晚时分回到家时,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他揉了揉眼睛,没错,这是自己的家。可房屋的屋顶已经从早上离开时,颓败的灰黑色换成了姜黄色的新稻草,破碎的窗户也换上了崭新的透明塑料布。

    一位穿着军装的军人,正坐在磨盘边上,指导着四个女儿做作业,另有一名军人正在院子西头的厨房灶下烧火,老婆吴秀英正一只手撑在灶台上站在那里,看着村支书田德旺炒菜,脸上挂着微笑。

    田老根今天是趁着农闲,去附近的镇子上打零工去了。儿子二娃牺牲在了战场上,体弱多病的老婆受不了这个打击彻底病倒了。这让他不得不用儿子用命换来的那点抚恤金给老婆看病,尽管他从心里不想用这笔钱。

    等到老婆病愈出院,儿子的抚恤金已经用掉了一大半。田老根打算去打零工,把儿子的这笔钱补上,在他眼里,这笔钱已经不仅仅是钱,而是象征着他儿子的命。

    “呦,老根回来了,快点来帮忙,我回去把我家里那坛子酒去拿来,这是二娃部队上来人了哩!”

    听到院门口的响动,支书田德旺大声对田老根嚷道。

    “孩儿他爹,你今天去哪啦?二娃部队上的同志,今天在咱家忙乎一天了,你快来搭把手,让他们歇歇。”

    吴秀英听到田德旺的话,也转过身来,对田老根说道。

    “哎!”老实巴交的田老根答应了一声,就跑过来接过了田德旺手上的锅铲。此刻的田老根,心里无疑的万分的感动,可拙于言辞的他,此刻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晚饭摆在堂屋的那张木桌上,桌前只坐了柏卫国、秦德业、村支书田德旺和田老根四个人两只海碗里装了两碗咸菜炒鸡,几碗蔬菜,一小盆盐水花生米,加上放在小簸箕里的晒干红枣一起,放在柏卫国和秦德业的面前,

    田老根捧出一个磁罐,罐子里是田德旺拿来的自酿的地瓜酒。他给摆在桌子上的四个碗里各倒了大半碗酒,然后把其中的两只碗分别端到了柏卫国和秦德业的面前。

    “庄户人家,没啥好东西,这酒是自家酿的,尝尝!”

    田老根热情的招呼着柏卫国他们。

    柏卫国没有动眼前的酒碗,他有些疑惑。这吃饭了,其它人呢?怎么没看到?

    他站起身走出了屋子,看到院子西边的厨房哪里,田二娃的四个妹妹田引娣、田招娣、田盼娣、田来娣和二娃妈吴秀英正围着灶台吃饭。柏卫国走近一看,灶台上摆着一盘烙饼,几根大葱,两个大蒜,加上一小碟面酱。显然,这些东西就是她们的晚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