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刀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们的依据也让人很难反驳,因为柏卫国曾经拜高远为师。军队又不是工厂和作坊,用的着拜师么?这么做的原因,毫无疑问就是柏卫国想拉近和高远之间的关系。于是,在这些人嘴里,柏卫国就是一个不择手段刻意钻营的人。嗯,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出军队。

    这样的情况,完全打乱了大队原来的计划。有了这样的压力,大队处置轻了,肯定难以过关,但从重处理,显然大队也不愿意。

    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把矛盾上交,把决定权上交到前指去。提出这个办法的,就是大队长李洪国。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在和章太行将军汇报柏卫国的事情的时候,据他的观察,章太行将军对柏卫国很欣赏。

    只是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侦察大队来自于n集团军隶属于中央军区,柏卫国的老部队,包括他的档案关系,现在还在s集团军隶属于西北军区,前指的首长们则全部来自西南军区。一旦前指做出不利于柏卫国的决定,想要申诉,就只能申诉到军委了。可柏卫国级别太低了,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样的事情,大队也不敢贸然拿主意,何况柏卫国还是借调人员。政委刘湘山的意思,就是听听柏卫国自己怎么想,可以说,把这个决定他前途的选择,交给了他自己。

    这让柏卫国感到有些懵圈。很简单的一件事情,难道就因为他自己有个战斗英雄的身份,因为他立的功大到了整个前指都出名了,因为他冒险夺回的遗体是高远,有个显赫的特殊身份。于是他犯得这个可大可小的错误就被放大到足以开除他的军籍了?

    柏卫国之前想过他这次犯的错误会受到什么样的处分,功过相抵?剥夺荣誉称号?记过处分?行政降级?唯独没想过开除军籍!至于么?这是柏卫国当时心里的念头。

    看着柏卫国茫然无措的样子,刘湘山心里轻轻叹了口气,毕竟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半大小子,那里会明白人心的险恶?他嘱咐柏卫国再好好考虑考虑之后,就离开了。

    此刻的柏卫国多希望高远活着啊,现在,他遇到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和谁商量。端起茶缸灌了自己一大口酒,他再次点起两支烟,依然老规矩,在墓碑基座上放一支,自己抽一支。

    一串皮鞋踩在石板上特有的,清晰的“嗒嗒”声从背后传来,柏卫国没有理睬,连头都懒得回。脚步声这么大,就说明不会是渗透过来的敌人。既然不是敌人,管他来的是谁呢?

    让柏卫国有些意外的是,脚步声在他前面停了下来。

    柏卫国依然没抬头去看来人是谁,只是用眼角瞟了一眼。站在他面前的有三个人,在烈士陵园昏暗的灯光照射下,他仅仅能依稀分辨出,他们穿的都是军裤,军裤肥大的裤管,太好辨认了。嗯,一个人穿的皮鞋,还有两个穿的是军用胶鞋。来人看柏卫国没有理睬他们的意思,却并没走开,穿着皮鞋的人直接蹲了下来。这时,映入柏卫国眼帘的,是一个穿着白衬衫,外套了一件黄绿色的军用绒衣,没带帽子,剃了个寸头的五十余岁的老者,面容依稀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在那见过。

    “怎么,下午,我们就在这里见过面,这么快就不认识了?这样的眼光,怎么能当侦察兵呢?”

    老人笑着,看着柏卫国说道。

    “呃,是……是首长!”

    柏卫国终于认出来了来人是谁,慌忙要站起来敬礼。

    “不要站起来,现在,这里没有首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烈士家属,是你的战友高远的爸爸。”

    来人是高崇山,他制止了柏卫国站起来向他敬礼,但柏卫国还是站了起来,立正敬了礼才再次坐下,但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间,似乎觉得连手也没地方放了。

    “你给远儿准备的下酒菜很别致啊,双手(首),猪手加人首,介不介意我也和你们一起喝一杯?”

    高崇山看出了柏卫国的拘束,主动挑起了话题。

    “首长,不介意,不过,没杯子了。”柏卫国机械的回答道。

    “嗯,没事,我就用瓶子。我听说了你的事迹,也听说了你面临的处境。但我现在却觉得,他们在介绍你的事迹的时候,兑了太多的水。你现在的样子,我怎么也没办法和那个孤身闯入敌人巢穴,手刃一百多名敌人的铁血形象重合起来。”

    高崇山拿起地上那瓶没开的酒瓶,同样用牙咬开,先给放在高远碑前的茶缸里续了点,又给柏卫国面前的茶缸里添满,才对着瓶口喝了一口酒,开口对柏卫国说道,但言辞中却用上了激将法。

    “首长,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高远是我师傅,可我觉得叫您爷爷又不合适。”

    柏卫国到底还有些少年心性,一听到有人对他的成绩表示质疑,情急之下,立刻忘记了尊卑,说话就没了顾忌。

    “这样才对么。我家远儿就知道好为人师,不管他,我们各叫各的,我猜我应该比你爸爸大,叫我高伯伯就行。”

    高崇山看到柏卫国有些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但眼光撇到高远的墓碑,神色立刻又黯然下来。

    原本高崇山是不会到这来的,老来丧子,心里的那份痛楚却只能埋在心里。因为他也是名军人,更是一军之长,别人家的孩子能牺牲,那么他的孩子也能牺牲,他必须做出一个表率。

    高远牺牲的消息,他现在甚至不敢告诉他的老伴。所以,他不想再过来,至少不想在这里有人的时候来,他怕控制不住自己而失态。

    但晚上侦察大队政委刘湘山在例行拜访时,说起了柏卫国,说道了柏卫国现在面临的处境,让他有些坐不住。他心里明白为什么刘湘山会在他面前提起柏卫国,刘湘山是想让他,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柏卫国说些好话,想让他去章太行那里为柏卫国求个情。

    不过,他并不想那么做。柏卫国的错误他已经知道了,虽然他对柏卫国从敌人那里夺回他儿子的尸体心存感激,却没有觉得柏卫国这么做就是应该的。

    军纪就是军纪,不管因为什么!但他相信,章太行不会对柏卫国处理太重。他今晚来,就是想开导一下这个好苗子。

第55章 处分结果() 
时间进入五月,南方已经开始进入雨季。边境上的枪炮声开始稀疏下来。特别是在一线前沿阵地,由于双方的炮击,原本山坡上郁郁葱葱的丛林灌木,早已经大部分被双方的炮火炸的连根拔起。失去了树木根系的支撑,一遇到下雨,便是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肆虐。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那方想要发起进攻,都很困难。

    侦察大队也开始准备撤回,就等着接防的部队到来,就可以换防后撤了。各个中队除了例行的监听监视,其它人员在这段时间里,变得拿铁锹扫把的时间比拿枪多。驻地附近的乡镇村寨,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在铺路搭桥,帮助边民休整房舍。

    不过,这些事都与柏卫国无关,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高远遗孀俞虹和女儿高映凝的安全。在重新为高远举行了葬礼之后,高崇山只待了一天就先离开了,毕竟他是一军之长,不合适离开部队太久。

    俞虹和高映凝却留了下来,俞虹是名军医,在石门的n集团军陆军医院工作。这个年代,交通并不方便,从石门来一次南疆,经过几次转车,做火车起码需要四天四夜。

    虽然以后可以想办法把高远的墓迁回石门,可这毕竟是将来的事,谁知道能不能办成呢?自从南疆战争爆发以后,长眠在这的官兵数量并不少,要是这个头一开,带来的麻烦会不少。所以,俞虹想在这儿多待一段时间,能带着高映凝多去陪陪高远。或许,走了以后,会很多年都没时间再来看他。

    俞虹想要多待几天的要求,侦察大队无法拒绝。但这里毕竟是战区,虽然进入雨季后,战斗烈度降低了,可谁能保证敌人不会出其不意的来个袭击?所以,安全依然是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柏卫国和高远的关系,这个保护任务大队就交给了柏卫国负责。但柏卫国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大队对他的特殊照顾。

    柏卫国的处理决定,至今都还没下来。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柏卫国总是有点心不在焉,做事总是无精打采的。李洪国和刘湘山几次想找柏卫国谈话,但最终都放弃了。因为他们心里对这件事到底会出现个什么结果也同样心里没底。

    恰好俞虹提出要求要多待些日子,大队就把这个安全任务交给了柏卫国。其一,是李洪国考虑,你可以对其他事情不上心,保护高远的遗孀和女儿,你不会不上心了吧?不然的话,万一她们出点什么事,你对得起高远吗?其二则是俞虹和高映凝留在这里,平时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高远的墓地,而柏卫国也是一空下来,就往哪儿跑,这也算是假公济私了。

    那天晚上,高崇山和柏卫国之间谈其实没谈太多。因为柏卫国的迷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是对前途的迷惘,他参军的初衷,就是在部队混个干部身份后回地方安排个工作。只是现在有被开除军籍的可能,让他有点慌神,开除军籍,意味着他不仅丢了干部身份,还会背个处分。

    要命的是,这会留在档案里,让他背负一辈子。搞成这样别说出路了,那个单位看到档案里这“开除军籍”四个字后还会要他?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不当这个兵。

    但高崇山觉得这个不是问题,他只是在谈话中暗示,让柏卫国选择把问题上交。

    有人要处理柏卫国,针对的其实并不是柏卫国个人,而是侦察大队。因为他是侦察大队风头最盛,名声最大的一个。处理了柏卫国,就是变相的否认了侦察大队的一部分功劳。这是源于军队系统山头之间的固有矛盾。

    从最初的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直到建国后,在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军队系统里,各支部队由于出处不同,统帅不同,逐渐形成了无数的山头。其中最大的山头,自然就是当年从东北向南横扫的那位元帅统帅的野战军。n集团军就是那位元帅麾下的王牌军。

    在那位元帅出事后,这支野战军这一系的人,受到了全方位的压制。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个山头在风光时,也曾压制着其它的山头。这一次,由n集团军组建的侦察大队在南疆出尽了风头,自然会遭到其它山头的人的不满,他们担心这个大山头再次崛起,他们的日子又要难过了,使点小绊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过,也同样因为柏卫国的名气,处理结果不会太重。柏卫国的处理若是由侦察大队自己做出,那么那些人尽可以找各种理由来刁难。但要前指来决定的话,他们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太过分了,下面的部队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前线的中高级指挥官都知道,侦察大队有这么个牛人。

    柏卫国想不明白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他的这点说不上太严重的错误,会被人如此的上纲上线。只是柏卫国没想过,在和平时期,或者在后方,他这点错误,确实只是个不大的小错误。不假外出,又主动回来,是不会有人把这个错误往逃兵这个罪名上靠的。

    可现在这里是前线,擅自离队就可以等同与逃兵。按照战场纪律,逃兵是可以就地正法的。开除军籍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至于他离队去干什么了,最终他是自己回来的,这已经都不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高崇山也不好说什么。他不能对柏卫国说,人家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能说,这是军队系统历史遗留下来的痼疾。作为一个军长,他不可能把这种负面思想传递出去。而且,他认为,随着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将来的军官大多毕业于各级军校,这种山头的概念会随着时间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得到了高崇山暗示的柏卫国,选择了让侦察大队把问题上交这个看似危险的选择。不过,毕竟他还年轻,在等了两天还没见到结果之后,满脑子的各种念头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有那个年轻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在面对自己一生前途的选择的时候,能不患得患失?

    当时间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柏卫国的处理意见终于下来了。

    正如高崇山预料的那样,处理的结果,给的处分仅仅是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另一个不算处分的处分是,柏卫国带队执行的渗透任务的评功,大队申报的一等功被降为二等功,至于大队单独为他申报的袭击清水公安屯的一等功,则直接被取消。不过,有个意外的补偿,柏卫国获得了晋升,级别被提为正连。

    得到这样一个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的结果,是与侦察大队的大力维护分不开的。

    原本按照政委刘湘山的意思,对于柏卫国所犯的错误,是要给他一个深刻教训的。

    毕竟柏卫国今年才二十岁,已经是副连职军官,加上他的战斗英雄的光环,在同龄人中绝对属于前途远大的一拨人之一,可谓是年少得志的代表。

    但通常情况下,与年少得志相伴的,就是得意忘形,特别是那些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律就显得异常重要。纵观历史,从没有那个年少得志而又不知自律的人,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柏卫国这次的错误不算太严重,但却暴露出他冲动和视军纪如无物的苗头。刘湘山觉得,出于对柏卫国的爱护,一定要适时的对他敲响警钟,提醒他不能恃功而骄。这样,他的将来才会走得更长远。

    可当事情的发展脱离了控制之后,刘湘山和李洪国又不约而同的担心起来,他们怕因为这间事而彻底断送了柏卫国的前途。对于为什么会有人抓住柏卫国这个并不算太严重的错误不放,他们自然心知肚明。

    于是,他们也开始努力的创造条件,让柏卫国的处理尽量轻一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请功。

    柏卫国率队袭击敌特工团团部,这次战斗在评功时,柏卫国被评为一等功是理所应当。但大队把他袭击清水公安屯也报请一等功,就带有一点味道了,毕竟这是柏卫国私自行动的结果。不过,侦察大队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是私自行动,但不但带回了烈士遗体,还消灭了一百多敌人也是事实。

    李洪国他们的算计很简单,只要上级认可在清水的行动,那怕不评功只给个嘉奖,柏卫国私自离队的事,就不能处分的太重,毕竟是一件事的两面么。

    最终起作用,实际上还是章太行的态度。

    章太行的意见出发点,跳出了事件本身。现在正值轮战部队换防,若是对柏卫国这样一个功臣处理太重,新上来的部队,他们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要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吃亏的,恐怕就是他们这些前指的将领和军官了。

    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些高呼严惩柏卫国的人终于闭嘴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智者不为。于是,一个说不清是奖是罚的处理决定出台了。

第56章 要撤离了,去向?() 
部队要撤离了,这对外界来说是秘密,但在部队内部来说,却是属于近乎公开的。

    大队司令部的参谋们虽然每天还在搜集整理敌人的情报,但已经不再制定相关的作战计划。各个作战中队虽然还在进行例行的训练,可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为当地百姓服务上。

    所做的这些,既是对部队驻扎期间,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也是为部队离开后,留下一个好的口碑。

    其实,在部队驻扎期间,大头兵们没少做一些偷鸡摸狗,偷菜拔苗这类祸害百姓的事情。当然,做了这类事情又被纠察抓住,严惩是逃不了的。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事是抓不住的。虽然没抓住,大家也心知肚明这些事是那些人干的。部队临走,难免就要付出点代价,给当地做些补偿,谁让咱是人民子弟兵呢?

    老兵们一见到这种情景出现,自然就知道,部队要开拔了。

    开拔去哪?这不废话么,当然是撤回原防了。

    侦察大队和在南疆的其它部队不同,别的部队都是成建制的调过来的。在原驻地,最多设个留守处,负责照看部队开拔后留下的营房、训练场和生活设施。侦察大队所有的下属作战单位,都是从军区所属的各支部队抽调的,回原防就意味着大队建制的解散。

    大队司令部里,李洪国皱着眉头坐在桌边闷闷的抽着烟。政委刘湘山端着一盆稀饭走了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警卫员端着一摞饭盒,里面装的是咸菜和馒头。

    “老李,这大清早的,就抽烟抽这么凶,对身体可不好。怎么,这是遇到什么事了?”

    刘湘山一面在警卫员手上接过饭盒摆到桌上,一面看着李洪国问道。

    “还能有什么事?你看,x集团军c9师发来的公函,他们要柏卫国归建。”

    李洪国伸手指了指桌上一份打开的公函,语气里有些郁闷。

    柏卫国是棵好苗子,可他的成长离不开侦察大队的刻意培养。现在好苗子成材了,别人却伸手采摘果实,让李洪国怎么会不郁闷。

    “他们那么急?他们不是才接到换防命令没几天么,换防之后,还有一个半年期的封闭调整期呢。不过,咱们大队回去就撤编了,你想留住柏卫国,怕是不容易。”

    刘湘山也微感诧异。按照惯例,轮战部队撤下来后,要经过大约半年的封闭调整期,套个专业点的词,就是要对参战部队搞一个战后心里辅导。

    大头兵们在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搏杀后,这些杀过人,见过血,看着身边一个个战友倒下,已经看淡了生死,变得脾气火爆的兵,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心理扭曲。

    就像柏卫国在清水公安屯,在仇恨的支持下,那种杀人杀到麻木,状似疯魔的情况,就是一种心理扭曲的表现。

    若不经过一个调整期的调整,让他们回归到以往的正常习惯的话,退伍之后,没准就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

    “我本来想回去让他去我的d4师,担任师属侦察连连长的,现在看起来,难啦!”

    李洪国叹了口气,掐灭了手里的烟,从刘湘山摆好的饭盒里拿过一个馒头,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我看啊,就算他跟我们回去,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