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娘的,下次见到唐寅那烂人,老子非把他揍成猪头。”谢二剑本来就对唐伯虎这老票客瞧不顺眼,这次竟然害得妹夫被抓到宁王府中,差点就错过院试,所以心中更是恼火。

    徐晋却是明白这件事恐怕与唐伯虎无关,这个好酒贪色的家伙只是被萧玉雪利用了。

    彼此又聊了几句,谢二剑和二牛便离开了房间,各自回房休息了。

    徐晋犹豫了一下,也关上房门吹灯上床睡觉,明天五更就得起床赶到考场,还是抓紧时间休息要紧,那件事还是等考完院试再告诉孙巡抚吧!

    当时地宁王府的大牢中,南昌知府宋以方写了个“丼”字,又语言暗示了几遍,徐晋估计是府衙那口水井中藏了些极重要的东西,而宋以方的意思明显是让徐晋把这条消息告诉孙遂。

    刚才人多口杂,所以徐晋并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免得走漏了消息,准备再找机会私下了里告知孙遂。

    ……

    院试在提督学院的考场举行,五更打后,陆续有考生提着灯笼来到考场外等候入场,渐渐排起了一条数十人的队伍。

    这时,一名体形矮小的考生提着灯笼一溜小跑地赶到队伍后面,一边庆幸地道:“嘿,还好人不多,今天定能抽一个上上号。”

    排在前面那名考生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忽然眼前一亮道:“这不是延年兄吗?”

    “咦,原来是望川兄啊,你来得倒是挺早的。”

    敢情这两名书生互相认识。

    望川兄感叹道:“不早一点不行啊,之前府试我就是因为来得太迟,上号都被人抽光了,结果拿了个臭号,在下是不想再重蹈覆辙了。”

    延年兄肃然起敬道:“望川兄拿了臭号竟也能通过府试,佩服!”

    “哪里哪里,正所谓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习惯了就好。”望川兄脸上略有得色。

    话说这位望川兄乃饶州府人,府试时确实拿到了臭号,不过这家伙那会刚好有点冒感鼻塞,用嘴呼吸根本闻不到臭味,最后竟然让他吊车尾通过了院试,此后便一直拿这件事吹嘘。

    “啧啧,若是换着我,恐怕连隔夜饭都饭都能吐出来,哪还有心思做题!”延年兄揉了揉鼻孔特大的朝天鼻,这家伙的嗅觉比较灵敏。

    望川兄左右看了一眼,故作神秘地道:“延年兄,我这有件新鲜的事儿你想不想知道?”

    延年兄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上饶县徐晋知道吧?”

    “当然知道了,此子现在可出名了,前几天在藤王阁上一曲《临江仙》,还有那创新的素描硬笔画,均是惊艳四座,可惜在下无缘一见。”

    望川兄哂笑道:“其实那徐晋只不过是一名好色贪杯之徒罢了,有什么好可惜的!”

    延年兄奇道:“哦,望川兄何出此言?”

    望川兄见到附近的考生都在竖着耳朵倾听,于是便得意地爆料道:“那徐晋住的是高升客栈,而在下正好也在该客栈落脚,听客栈的掌柜说,连日来萧大家数次下帖请他均遭了拒绝。

    本人本来对他万分敬服的,谁知昨天他竟然和唐子畏一起去别院会萧大家了,并且整晚未归。我听大堂的掌柜说了,似乎是萧大家留宿了他。”

    此言一出,四下顿时哗然,本来文人士子偶尔喝喝花酒也不是多大的事,名士风流嘛,可是第二天就要参加院试,竟然还去喝花酒,而且还是过夜,这就有点说不过了。

    一名考生禁不住插嘴道:“嘿,我听说唐子畏以前也试过考前宿妓,结果被提学大宗师废了考卷,果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

    “在下闻提学大宗师许大人为人刚直,这次会不会也直接把徐晋的考卷给废了?”

    “嘿嘿,你们说徐晋会不会操劳过度,连今天的院试都不来了,那根本不用提学大宗师废黜他的考卷!”

    四周顿时响起一阵幸灾乐祸的笑声,自古文人相轻,徐晋近来风头太猛了,自然引起来其考生的妒忌,自然很多人乐意见到他出丑。

    话说这名望川兄倒不是宁王世子安排来散播谣言的,这家伙确实也住在高升客栈,昨晚二牛从萧花魁的别院跑回客栈,与谢二剑在大堂那段对话被掌柜听到了。

    正好这掌柜为人比较长舌,见到徐晋果真整晚不归,便跟这位同样长舌的望川兄透露了。

    于是乎,一众在门前等着考场开门的考生穷极无聊,便热烈地讨论起徐晋考前宿妓的这件事,甚至有人在对赌,赌徐晋今天能不能来参加院试。

    随着时间推移,赶到的考生越聚越多,徐晋考前宿妓这条桃色新闻也像滚雪球一样传播开来。

    正在大家津津乐道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大家快看,那个就是上饶县徐晋,旁边的是铅山县费懋贤和费懋中。”

    众人循声望去,整条队伍的目光齐刷地望向同一个方向。

    这时,徐晋和费家兄弟正往提督学院门前行来,身后还跟着孙遂派来护送他们的三十名亲兵。

    此时,徐晋一身浅蓝色的童生直裰,虽然个头是最矮的,但生得唇红齿白,淡定从容的气质让人的目光首先便注意到他。

    “子谦,似乎有点不对劲啊!”费懋中皱了皱眉道。

    徐晋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那些考生一个个目光怪异地看过来,就算是白痴都瞧出不对劲了。

    “啧啧,这位就是徐神童啊,长得倒是挺英俊的,再加上满腹才学,难怪受到萧大家的菁睐。”

    “不是吧,这家伙竟然还能来参加院试,难道萧花魁昨晚没把这小子榨光?”

    “嘿,说不定这小子精力旺盛呢,瞧瞧他现在还多精神,太可惜了!”

    一些考生交头接耳地低声讨论着,见到徐晋还能从萧花魁的肚皮上爬起来参加院试,显然觉得十分遗憾。

    这时信江书院的院首卫阳,带着书院一众同窗围了上来,皱着眉问道:“子谦,到底怎么回事?有传言称你昨晚留宿萧大家的别院,可有此事?”

    徐晋不禁皱了皱剑眉,难道宁王世子竟然还派人散播谣言?

    费懋中连忙道:“大师兄千万别听信了谣言,子谦昨晚上是被宁王世子抓到王府中了……”

    也不用徐晋多费唇舌,费家兄弟便把事情解释清楚了,书院一众同窗听完后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怒骂宁王世子手段卑鄙。

    “徐公子既然安全到了考场,我们这便回去向巡抚大人复命了!”亲兵队长范毅拱了拱手,带着一众弟兄转身离开。

    现场再次炸锅,敢情徐晋不是被萧花魁留宿,而是被宁王世子给抓了啊!

第145章 院试(中)() 
宁王世子在上饶县大街上调戏费阁老的侄女时,与挺身而出的徐晋起了冲突,甚至意欲仗剑杀人,最后被孙巡抚驱逐出城并遣返封地南昌。

    这件事已经是街知巷闻了,因此宁王世子与徐晋有怨是不争的事实,他在院试之前抓了徐晋便不足为奇了。

    而且,孙巡抚竟派了亲兵护送徐晋前来参加院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舆论很快就反转了,刚才还在嘲笑讽刺徐晋考前宿妓的考生们,转而纷纷对宁王世子的卑劣行径口诛笔伐,就连南昌府本地的考生也有人开骂。

    虽说文人相轻,但若是有人损害读书人的利益又不同了,宁王世子在考前把徐晋给绑了,这种行径刺痛了所有考生的神经。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改变自己的命运啊,而宁王世子如此明目张胆地绑架考生,毁人前途,自然引起所有读书人的同仇敌忾。更何况宁王世子这次可以绑了徐晋,那以后看那个考生不顺眼,是不是也可以在考前绑了他,让他没办法参加考试?

    所以一时间,提督学院前都是怒骂宁王世子的声音,有人甚至提出考完试后到巡抚衙门陈情,要求巡抚大人主持公道,严惩胡作非为的宁王世子。

    宁王世子若是看到这种情况恐怕要气得吐血了,好不容易挑起南昌府和广信府考生的争斗,从而在本地考生中刷起来的好感瞬间化为乌有,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随着三声梆子响,嘈杂的人群总算安静下来了,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院试开始入场了。

    院试是童子试三关中的最后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通过了院试就能获得秀才功名了,成为正式的“读书人”,即使以后考不上举人,在本地也能体面地生活,最不济开一间私塾也能混上一口饭,养活一家老小不成问题,而且还受人尊敬。

    正因为如此,所有考生对这场院试都极为重视,怀揣着火山一样的热忱,一个个神色凝重地等候进场,祈求一切顺利,尤其不要拿到臭号。

    然而,这些考生中注定绝大部份人将名落孙山。明朝的各州府的秀才录取名额是有严格替定的,一般是按照粮食产量来划分,产粮20万石以上的为上府,录取秀才人数五十人左右,产粮20万石以下为中府,录取秀才三十人左右,产粮10万石以下的为下府,录取秀才十数人。

    江西省一共有十三个府,录取的秀才总人数也就三百人左右,而这次参加院试的考生接近两千人,录取率不足两成,所以说注定绝大部分考生要梦碎考场。

    院试入场的程序跟府试和县试差不多,先是搜子搜身,然后是唱保,抽取号牌。

    徐晋和费家兄弟来得较迟,几乎排到最后了,等了近半个时辰才轮到进场。

    徐晋跟在费懋中的身后出示了考引,那名负责唱保的官员竟然正是监察御史刘忠,他是这次院试的同考官,唱保这种小事本来还用不着他亲自动手的。

    刘忠微笑着接过徐晋的考引,大声念道:“上饶县考生徐晋,年十五,身量四尺又八,面目清秀,皮肤白晳……”

    两名负责作保的禀生均点头确认后,刘忠把考引交还徐晋,微笑道:“徐子谦,选号吧!”

    考试座号的号牌都放在一个篓里,为以示公证,考生不能挑拣,只能伸手进去摸,摸到什么号牌就到对应的座位考试。

    徐晋伸手进牌篓中摸了一块木牌出来,刘忠瞄了一眼,只见号牌上刻着“丙三六”三个字,微笑道:“这位置还不错。”

    徐晋对着刘忠拱了拱手,拿着号牌找到了座号为“丙三六”的位置,发现位置果然还不错,光线充足,距离茅厕也挺远的。

    徐晋正想坐下,隔壁挡板后冒出了一个脑袋,竟然正是南昌府的案首袁城,之前两人在藤王阁上还针锋相对地斗过书法。

    袁城见到徐晋不禁愕了一下,随即拱手道:“原来是徐案首,咱们邻坐了。”

    徐晋微笑道:“是挺巧的!”

    尽管双方争斗过,但也不是什么深仇大恨,更何况是文比场上,没必要整得苦大仇深似的。

    袁城见状也露出了微笑,拱手道:“徐案首,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哦,何事?”徐晋不动声色地道。

    袁城有点尴尬地道:“在下身材比较魁梧,坐这里多有不便,你的位置较宽,咱们能不能对调一下?”

    这里的考场有近两千个座位,虽然成行成排,但由于位置差异,又或者受到布局的影响,每个位置的大小不尽相同,有的位置窄一些,而有些则宽松了一点。

    正好袁城的位置较窄,而他的身材有点痴肥,辗转不便,自然极不舒服,所以便向徐晋提出换座。

    徐晋自然无所谓了,反正两个座位的条件差不多,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爽快地点头道:“自无不可!”

    袁城大喜,感激地道:“袁某谢过徐兄!”

    徐晋摆了摆手道:“袁兄客气,举手之劳罢了!”

    于是乎,徐晋和袁城便交换了号牌,彼此对调了位置,这种做法并不违反规定,只要填写考卷时记得填上相应的座号就是了。

    徐晋在丙三五的位置坐下,很快便有差役拿着笔墨等考试物品,按照座位顺序派发,徐晋现在多长了个心眼,仔细地检验了笔墨没有问题,这才收下。

    五点三十分,天色已经蒙蒙亮了,所有考生都已经进场,主考官提学大宗师许逵带着一众监考官开始巡视考场。

    许逵行到徐晋的号位前,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徐晋见状忙站起来行礼道:“学生徐晋拜见大宗师!”

    许逵点了点头,随口问道:“徐子谦,昨晚可休息好?”

    徐晋点头:“还行吧!”

    “嗯!”许逵嗯了一声便行了开去继续巡视。

    附近的考生都羡慕地往徐晋这边望来。大宗师许逵总是板着脸,一副严肃的模样,一路巡视都没有停留,偏偏在徐晋的座位前驻足了,还问徐晋昨晚有没有睡好?

    许大宗师对徐晋这份“特殊”照顾自然让人浮想联翩起来,坐在徐晋后面的袁城便眼珠乱转,似乎在琢磨着什么。

    殊不知许逵对徐晋“特殊照顾”是因为他昨晚有份参与营救徐晋,知道徐晋很晚才睡,所以随口问问徐晋休息好了没有,其实并没其他意思,也没有特殊照顾的念头。

    主考院巡视完考场,稿纸和考卷陆续下发,随着梆子敲响,院试正式开始。

    徐晋本来就是竞赛型的考霸,更何况这已经是第三次参考古代的考试了,所以十分淡定,拿到考卷后先浏览一遍考题,顿时有点想笑出声。

    话说院试一共考两场,第一场考两篇八股文和策论一道。第二场考两篇八股文,然后是默写《圣谕广训》。而徐晋之所以想笑出声是因为眼前两道八股文的题目,竟然都是做过的,费阁老牛逼啊,竟然又押中题了,有这样一个老爹,难怪费懋中那小子十五岁就中了秀才。

    当然,最让徐晋意外的是,那道策论题目竟是讨论我朝目前卫所制度的利弊。

    话说之前藤王阁文会获胜后,广信府众考生在庆功宴上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徐晋提出以募兵制替代军丁世袭,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没成想院试竟然就出了类似的题目,这是巧合,还是许大宗师在故意钓鱼?

第146章 院试(下)() 
尽管两篇八股文都曾做过相同类型的,但形式还是必须得认真走一遍,因为草稿纸也是要上交存档的。

    所以徐晋先将两篇八股文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在草稿纸上进行修改,最后再小心翼翼地抄写到答卷上。

    上午完成了两篇八股文后,中午用过考场提供的午餐,稍微休息了半小时,徐晋便开始做剩下的策论题。

    策论的题目是:论本朝卫所军制的优劣。

    徐晋一开始也认为是许逵在钓鱼,但转念一想,题目至少要半个月前就定下来,毕竟以现在的印刷技术,要印近两千份试卷,不余留充足的时间可不行。

    徐晋略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在草稿纸上答起题来,先是陈述卫所制的优势,在本朝立国之初起到的巨大的积极作用,然后话锋一转,讲述目前卫所制遇到的种种问题,最后抛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徐晋不会傻到直接抛出用“募兵制”取代卫所的军丁世袭制度,要知道主考官许逵可是守旧派,这种激进的观点肯定为他所不喜,平时侃大山聊聊天可以,但院试这样作答简直就是自触霉头。

    徐晋牢记费宏的提醒,切忌标新立异,所以这道策论题答得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再加上有前面两篇八股文打底,徐晋估计这第一场是必过的。

    坐在徐晋后面的南昌府案首袁城可就不是这样想了,他的目标是院试案首,自然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万无一失!

    袁案首的答题步骤跟徐晋差不多,先是论述了卫所制度的优势,然后提出目前卫所制度遇到的严峻问题,最后抛出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以募兵制取代现有的军丁世袭制……

    袁案首旁征博引,措辞极尽华丽地批评了军丁世袭的陈旧腐朽,提出必须推陈出新才能挽救战斗力日渐低下的大明军队云云。

    袁城一气呵成地写完,又仔细检查修改了一遍,这才志得意满地抄写到答卷上。

    话说袁城的观点本来并没有这么激进的,但他见到大宗师许逵对徐晋“特殊优待”,于是便以为许逵对徐晋格外赏识,而正好徐晋那天在宴席上抛出的“募兵制”已经在考生中传开了,袁城也是有所耳闻,所以便打算讨个巧,套用了徐晋的“募兵制”观点。

    院试两场考试都是考一天,不过夜,最迟天黑前会收卷。徐晋下午四点左右便答完卷了,这个时候陆续开始有人交卷,于是徐晋也拉了绳铃要求交卷。

    很快便有两名弥封处的差役过来,检验试卷无误后,当场把考卷沿着弥封线弥封起来(即糊名),戳上座号后连带草稿纸全部收走,送到弥封处。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考卷送到弥封处整理好之后,将会送到抄录处,由专人将考卷重新抄录一份,就是为了防止考卷上留有记号,又或者阅卷人员根据笔迹作弊。

    考卷抄录完后还不行,必须经过校对处进行仔细校对,证实抄录无误,这才送到阅卷处,由负责阅卷的人员初步筛选打分,所筛选出来的考卷再由同考官过目,淘汰掉一批后交给主考官,由主考官决定排名先后。所以说其过程相当繁琐严格,现在的高考与之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在巫。

    徐晋交了卷,后面的袁城也跟着交卷了,两人一起来到出口处等待放牌离开考场。

    “徐兄考得如何?案首怕是囊中之物了吧?”袁城主动搭讪道。

    徐晋笑了笑,谦虚地道:“咱江西人才济济,院试案首又岂是好摘的,能通院试就不错了!”

    袁城呵呵笑道:“徐兄过谦了,以徐兄的才学摘取案首绰绰有余。”

    徐晋目光老辣,自然看出袁城眼底下藏着的得色,笑道:“看来袁兄考得不错,案首非你莫属了!”

    袁城微笑道:“考得尚可吧,案首则未可知!”

    正在此时,费懋贤神不守舍地行了过来,眉头轻蹙着,似乎情况有点不妙啊。

    徐晋不禁暗暗奇怪,那两道八股文的题目费师押中了,费懋贤应该也做过才对,为什么还这副表情?

    “民献,考得不顺利吗?”徐晋不禁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