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大海念礼单后一挥手,在四围观百姓羡慕的眼光和惊叹声中,所有嫁妆物品便遁序搬进了宅子中,把数十平方的院子给塞得满满当当的,这也是安太监考虑到徐晋家的宅子太小,没有买太多大件家具的结果,否则恐怕要把院子给塞爆。

    刚起床的谢小婉被眼前的情景惊傻了,小嘴张成了“”形久久不能合拢。

    安公公把礼单交给了徐晋,皮笑肉不笑地道:“徐公子,小婉姑娘的嫁妆已全部送到,老奴这便回去向王爷复命了,另外,老奴还得提醒一句,以后小婉姑娘便是王爷的义女了,王爷家便必须有王爷家的体面,以后切勿再让小婉姑娘抛头露面,干地些粗鄙的市井营生了。”

    徐晋暗汗,看来羊杂店以后是不能再开了,不过也好,当初要不是为形势所逼,他也不想小婉起早摸黑地干活挣钱。

    接下来徐晋也不用安太监提醒,让小婉取了些铜钱打赏给那些帮忙抬嫁妆的帮工,这些人都是安太监临时找来帮忙的,毕竟朱祐元从湖广匆匆赶来,身边不可能带那么多人,就连办嫁妆的钱也是向本地的士绅先借用的。

    话说类似于银行性质的钱庄和票号在明朝末年才出现,这个时候可没有随时存取现银的服务,而银子和铜钱都是重金属,数量一多就极重,出门外极不方便,兴王匆匆从湖广那边赶来,不可能带那么多钱在身,所以临时向上饶县本地的士绅筹借了钱银给谢小婉办的嫁妆。

    另外,大明初年虽然发行了宝钞,但这玩意官府超大量滥发,贬值得十分离谱,闹得民怨沸腾,民间早就不用这玩意了,到了正德朝干脆便废止掉,不再发行宝钞。

    安公公带着一众帮工离开,宅子总算安静下来,不过那塞满院子的嫁妆却是让人头痛了。

    另外,最令谢小婉不习惯的还是那名陪嫁小丫环。这名小丫环叫小月,年约十五六岁,长相甜美可人,乃兴王府中调教出来的丫环,本来这次随行是要照料世子朱厚熜的,结果却让朱厚熜转手送给了谢小婉作为陪嫁丫环。

    谢小婉出身贫寒,那里习惯让人服侍,偏偏小月却形影不离地跟在她后面,一口一个夫人的地叫着,让谢小婉那丫头极为不自在。

    接近中午,堆在院子中的嫁妆才被全搬进了屋去。话说受过王府正规调教的丫环果然是专业的,将上百种物品安排摆放得井井有条,倒是让谢小婉省心了。

    即将吃午饭的时候,朱厚熜便踩点进门了,这小子今天穿着崭新的衣服,一副贵公子打扮,手里还执着一把折扇,一进门便得意洋洋地“巡视”起来,见到满屋的新家具新摆设,这才满意地点头道:“姐夫,小婉姐姐,家里还缺点什么吗?回头我让安公公那老货送过来。”

    朱厚熜一边说着,还一边很自然地给自己盛了碗饭,在谢小婉旁边坐下便开吃,这让丫环小月差点下巴都惊掉。

    徐晋随口道:“世子殿下还是先送一套大宅子吧,这里塞不下了。”

    朱厚熜嘿嘿一笑:“你还别说,我确实准备送一套大宅子给小婉姐姐。”

    徐晋愕了一下:“你不会是认真的吧?”

    谢小婉不安地道:“世子殿下可别了,现在的东西已经贵重了,若再送套宅子小婉那受得起。”

    朱厚熜不以为然地道:“这有啥受不起的,我还打算把整个上饶县都送给小婉姐姐呢,可惜我没这个权力。”

    丫环小月再次差点惊掉了下巴,心中震撼不已,难怪世子殿下央求王爷收谢小婉为义女,看来对这位的感情真的很深啊。

    “别说傻话了,就算你有这个权力,姐姐要整个上饶县有什么用?”谢小婉既感动又好笑,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朱厚熜的小脑瓜。

    “过几年你就有这个权力了,那会看你送不送!”徐晋心里暗忖道。

    大家闲聊着家常吃完饭,朱厚熜得神神秘秘地从怀中摸出了一张房契,笑嘻嘻地道:“姐夫,父王给的嫁妆已经送来了,这是本世子送的,拿去吧,以后可要对小婉姐姐好好的,要不然本世子饶不了你。”说完把房契推到徐晋的面前。

    “你……还真送宅子啊!”徐晋拿起房契一瞄,顿时惊得脱口而出:“车马行!”

    朱厚熜交给徐晋那张房契赫然正是对面被封了的恒丰车马行。

    朱厚熜得意地道:“小婉姐姐不是想帮一帮车马行的那些车夫吗?我就央父王跟孙伯伯提了,以兴王府的名义把车马行买了下来送给小婉姐姐经营。”

    徐晋不禁皱了皱眉,严肃地道:“世子殿下,这份礼我们不能收!”

    朱厚熜顿时不悦地道:“为什么不能收?难道你还想小婉姐姐以后起早摸黑地经营羊杂店?车马行就不同了,你可以请人来打理,也不用小婉姐姐那么辛苦地挣钱。”

    徐晋苦笑道:“世子殿下,经营车马行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

第116章 青青子衿() 
车马行就好比现在的运输公司,而且是集货运和客运于一体的大型运输公司,这可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没有雄厚的财力和人脉背景是根本吃不下的。

    徐晋虽然是费宏的门生,现在也和兴王牵上了关系,但归根究底,依然是个毫无根基的书生罢了,跟那些在本地经营了数十上百年的家族根本没法比,无论是在财力上,还是人脉上。

    所以说,徐晋若只是想在车马行分一杯羹,那些地方毫强士绅看在兴王和费宏的面子上应该也乐见其成,但徐晋若不自量力企图独吞这块大蛋糕,那不好意思了,整你没商量,车马行就算强行开业也不会长久。

    再说,兴王的封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广安陆州,影响力到这里几近于无,相比于车马行的巨大利润,兴王这块招牌能有多少震慑力?

    至于费宏这个致仕的阁老,本地士绅会给面子,但也不会太过顾忌,毕竟费家的根基在铅山县,而且费宏现在只有名没有权。

    而孙遂虽然赏识徐晋,但作为一省巡抚,不可能干预地方的经营事务,要不是兴王跟他提起车马行,他都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更何况巡抚三年一任,任期一满他就调走了。

    朱厚熜听徐晋分析完,总算明白了其中的玄机,正如徐晋平时所讲的:没那么大的头,就不要戴那么大的帽子,步子迈太大了容易扯到蛋,帽子太重了人歪脖子。

    朱厚熜手握折扇背着双手,小大人般来回踱了几步,忽停下来道:“兴王府占四成干股,徐晋你占两成,剩下的四成选两家本地大族分了,就这么定吧!”

    “那样还行,不过世子殿下打算选哪两家?”徐晋点头答应了,其实他对车马行的利润也极为心动的,而两成的干股已经相当可观了。

    朱厚熜琢磨了一下道:“就娄家和费家吧,回头我让安公公亲自去谈,其他不用你管,不过车马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必须由你掌管,其他人本世子信不过。”

    徐晋闻言也乐得轻松,况且让他去跟费宏和山长娄纬谈生意也太尴尬了。

    朱厚熜又坐了片刻便带着一众士卫风风火火地走了,估计是回去找太监安大海下任务了。

    ……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便到了大明正德十三年五月末,大舅子谢一刀已经正式到县衙任捕头一职,而谢二剑和谢三枪两人也返回了余干县老家,热闹了一个月的宅子瞬间冷清下来。

    五月三十日,由于通贼被封掉的恒丰车马行重新开业了,不过外面的牌匾却换成了兴王朱祐元亲笔书写的:顺丰车马行。

    本来恒丰车马行的幕后老板是宁王府,但由于车马行涉嫌的罪名是通贼资贼,宁王府一推二五六,并不承认恒丰车马行是其产业,所以倒霉的车马行掌柜背了黑锅。

    毕竟车马行关乎民生,若长期关闭不仅影响众多车夫的生计,还影响百姓的生活,所以兴王朱祐元向孙遂提起时,孙遂立即便同意把车马行转给兴王府经营了,而且价格还十分便宜。

    而那天朱厚熜回去后果然立即就派了安太监上门与费家和娄家洽谈合作事宜,事情很快就敲定了,于是乎徐晋轻轻松松就成了车马行的股东,“顺丰车马行”这个名字也是他取的。

    今天车马行可热闹了,几乎全城的士绅都被邀请来参加车马行的开业仪式,炮竹声中,遮住牌匾的红绸被车马行的新任大掌柜韩鑫扯下,一众车夫欢声擂动,终于可以复工了。

    韩老板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黑色长衫,手拿算盘,满面春风对着四周作揖拱手。

    虽然朱厚熜指定车马行的经营管理权要由徐晋掌管,但徐晋不可能亲自去经营,于是便请了韩鑫为车马行的大掌柜,这奸商虽然有点贪小便宜,不过头脑灵活,无疑是个做生意的好料。

    五月三十是休沐日,所以徐晋今天并未去书院上学,不过他也没去对面参加车马行的开业仪式,而是在书房中做文章,题目都是费宏拟定的,还有两个月时间就要举行院试了,估计还要提前一个月赶去省会南昌,所以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徐晋正全神贯注地做着文章,朱厚熜那小子便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身上还沾了些鞭炮的碎纸屑,估计是刚参加完车马行的开业仪式,小脸红扑扑的。

    “哎哟,我的小祖宗,跑那么快小心摔着了!”

    朱厚熜刚进门,太监安公公便跟着一溜小跑赶了进来,徐晋只好站起来行礼:“见过世子殿下!”

    朱厚熜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免礼,安公公,本世子要和徐晋聊聊天儿,你不用老跟着,自个儿耍去吧。”

    安大海灰溜溜地退了出去。

    徐晋见安太监走了,立即坐下来继续写文章,朱厚熜那小子也不在意,熟门熟路地翻找徐晋书桌上的文稿。

    “哈哈,找着了!”朱厚熜翻出一卷最新的《射雕》手稿,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立即拉过一张凳子津津有味地起来。

    只是半炷香的时间,朱厚熜便把新卷给看完了,意犹未尽地把手稿整理好放回书案上,有点不满地嘀咕道:“才这么一点,你就不能多写点儿?”

    徐晋没好气地瞥了这小子一眼道:“站着说话不腰痛。另外,只是小道,只作闲暇娱乐消遣,沉迷其中便不好了。”

    朱厚熜这次倒没有跟徐晋抬杠,反而惆怅地道:“这结局我怕是看不着了。”

    徐晋心中一动,问道:“要走了?”

    朱厚熜点了点头道:“明天出发回湖广安陆州,孙伯伯派了一名千户护送我和护王回去。”

    徐晋点了点头道:“那跟你小婉姐姐说了没?”

    朱厚熜眼中露出一丝不舍,摇头道:“还没呢,待会再告诉她吧,对了,你这有伤药吗?”

    徐晋皱了皱剑眉问:“受伤了?”

    朱厚熜撸起衣袖,露出左手肘部一处损伤,不好意思地道:“刚才车马行开业我负责点的鞭炮,跑开时绊了一跤,磕破了点皮。”

    徐晋不禁哭笑不得,站起来在身后的书架上找出一盒伤药,正是上次费如意托费懋贤送来的那盒,一直没有用过。

    徐晋打开盒子,从里面取出一个瓷瓶,然后从瓶中挑了些药膏涂在朱厚熜肘部的伤处,这小子痛得呲牙裂嘴。

    “千万别告诉安公公,要不然那老货又要唠叨个没完没了,还会告诉父王。”朱厚熜一边放下衣袖一边道。

    “咦,这是什么?”朱厚熜忽然轻咦了一声,从装药瓶的盒子底部摸出一只小香包,闻了闻道:“好香啊!”

    徐晋愕了一下,顿时意识到什么,急忙伸手去抢,只是朱厚熜这小子机灵得很,嗖的闪了开去,笑嘻嘻地把香包打开,一边得意地道:“这瓶药膏我记得好像是如意姐姐送的,得看看里面装了啥东西。”

    朱厚熜麻利地从香包中取出一张纸条,大声念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呃……这就没了?”

    徐晋心里咯噔一下,总算明白那天费如意为什么一脸失望了,敢情这盒药下面还暗藏了玄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下一句正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人家姑娘鼓起勇气主动表达情意,结果却被自己束之高阁,也难怪费如意会失望生气,估计还很伤心吧!

    ………………

第117章 无不散之宴席() 
六月初一,兴王朱祐元启程离开上饶县,孙巡抚派了一名千户随行护送。在城外送别时,朱厚熜拉着谢小婉的手哭得唏里哗啦的,再三叮嘱徐晋一定要抽时间带小婉姐姐到安陆州探望他。

    看着眼圈红红的谢小婉,徐晋亦徒然生出一股浓浓的离愁别绪。

    明朝可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朋友亲人间如果想见面,即使是相隔万里也随时能相聚,最不济也能通个电话或者视频聊天。

    而在古代,通讯只能通过书信或熟人间口头传达,落后的交通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大部分人活了一辈子恐怕连本镇都没离开过。

    亲友之间匆匆一别,或许数年,数十年,甚至这辈子都没有再相见之日了。正因为如此,古代的诗人才写出那么多感人肺府的送别诗。

    湖广安陆州距离上饶起码有一千六百余里,即使是快马八百里加急也得跑两天两夜,若是坐马车没十天半个月也到不了。坐不起马车的老百姓靠双腿走的话,怕是要几个月时间,真的是从春天走到夏天,试问人生有几个春到夏,夏到秋?

    送走了兴王和朱厚熜不久,孙遂也离开上饶县,秘密把匪首吴三八押到南康监狱继续审问。上饶县外驻扎的明军也陆续撤走,各自返回卫所驻地,城防也交还给本地衙门。

    ……

    六月十八日,信江书院六月份的例考成绩排名出来了,亦乐堂前的布告栏跟以往般围满了学员。

    徐晋此刻亦和一众同窗站在布告栏前看榜,一身浅蓝色的童生直裰,头顶上戴着四方平定巾,身量也明显长高了,显得更加文雅俊逸,那远超年龄的沉稳从容让他在同窗中尤其突出。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八天前徐晋过了十五岁生日,信江书院举行了加冠仪式,由费阁老亲自给徐晋戴上了四方平定巾,一众书院教习和同窗观礼。自此,徐晋步入了成年男子的行列。

    “子谦的排名又上升了,徐晋的名字没有白起。”费懋贤打趣道。

    徐晋上个月月考的排名是十五,而这次更是杀到了第十名,排到了费懋中的屁股后面了。

    费懋中苦笑道:“看来我是危险了!”

    大师兄卫阳微笑道:“民受暂时还不用担心被子谦超过,因为接下来的两个你都不用参加月考。”

    一众同窗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七月中旬大家都赶去南昌准备院试了,而八月中旬正是院试的时间,这两个月的月考自然不用参加了。

    费懋中笑着道:“元正,按照子谦这种势头,你的院首位置怕也是不稳了。”

    大师兄卫阳这几个月的月考排名都稳坐上舍第一,可以说状态相当好,微笑道:“那得请子谦给我留点面子,至少等明年再抢院首。”

    一众同窗均发出善意的大笑。

    这时,旁边一名同窗忽然开口问道:“我和薛兄打算本月底就动身前往南昌,徐案首可愿与我等同行?”

    说话此人叫江运,这次府试考了第十一名,是徐晋之外,排名最高的信江书院学员,而他口中的薛兄叫薛鸿义,府试排在第十八名。

    徐晋歉然地摇了摇头道:“我恐怕要推迟半个月再去南昌,江兄和薛兄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江运闻言颇为失望地哦了一声,他和薛鸿义等人打算提前一个多月到南昌,自然是为了参加考前的各种文会刷名气了。徐晋作为广信府的府试案首,若能站出来扛大旗自是最好的,而且以徐晋的才学,有他镇场子,大家心里也更有底气。

    徐晋自然明白江运失望的愿因了,只是自己跟宁王世子有仇,而南昌又是人家的地头,自己低调都来不及了,还提前跑到南昌蹦跶装逼,那岂不是嫌命长找死?

    所以徐晋的打算是掐点赶到南昌,考完院试就立即开溜,尽量减少在南昌停留的时间,降低和宁王世子起冲突的可能。

    下午下学后,徐晋和费家兄弟结伴回城,一边走一边闲聊。二牛、茗烟、大宝三个跟班背着书篓跟在身后。

    费懋中有点怅然地道:“子谦,这个月末我们怕也要跟你辞别了。”

    徐晋不禁问:“你和民献也打算提前到南昌?”

    费懋贤和徐晋一样要考秀才,自然必须参加院试,而费懋中虽然有秀才功名,但这次的院试属于科试,所以费懋中也必须参加,这样才能获得参加明年乡试的资格。

    费懋中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我们要搬回铅山县了。”

    徐晋恍然,现在铅山的匪患已经肃清,费家的根基在铅山县,自然是要搬回原籍的。

    徐晋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惆怅,叹道:“都要走了,果真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费家兄弟闻言亦露出怅然之色,自去年底搬到上饶县,不知不觉已经大半年了,在信江书院中结识了许多同窗好友,而徐晋无疑是最要好最亲密的一个。

    “铅山县离上饶也不远,子谦届时若出发到南昌,可以先到铅山与我们会合,然后结伴前往!”费懋中提议道。

    费家和宁王府势成水火,费家兄弟自然也不想提前到南昌自讨没趣。

    徐晋点头道:“那敢情好,只是我要七月中旬才出发。”

    费懋贤笑道:“自然没问题,时间上足够了,太早去了也是没趣。”

    于是三人便商量好具体的出发日期和接头的地点。

    三人回去城中正要分道扬镳,费懋贤忽然道:“子谦,这几天抽时间带徐夫人过府玩耍吧,家里几位妹妹近来老念着呢,就当是分别前大家聚一聚,她们跟咱不一样,过几年说不定就出嫁了,以后不知还有没有机会见面。”

    徐晋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费如意那张宜喜宜嗔的俏脸,心中竟生出一丝异样的情绪,费如意今年十六了吧,这个年龄也是时候出嫁了。一想到这位美丽温柔的才女将会嫁作人妇,徐晋心中竟是怅然若失,点头道:“好的,正好小婉在家也无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