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王首辅-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大人,萧大人担心天气有变,特命下官赶回来通知徐大人,加紧增派三千名劳工参与抢修大堤。”邹主薄说着舔了舔干巴巴的的嘴唇,他刚从十几里外的大堤上赶回来,官袍上沾满了烂泥,后背也被汗水打湿了。

    咕噜咕噜……

    邹主薄刚说完肚子便咕噜叫起来。

    徐晋笑道:“本官还以为真的天气有变打雷了,俗话说得好,皇帝还不差饿兵。邹主薄先下去休息填饱肚子,待挑选够人,本官便马上带人出发支援大堤。”

    邹主薄老脸微窘,拱了拱手便退出营帐,自有人领他下去吃饭。

    “这个邹廉好歹是一县主薄,咋穿着这么寒酸,也不嫌丢人,身上的味道都能把人给薰晕过去了。”黄锦松开捂住鼻子的手,夸张地猛吸几口气道。

    “黄公公,走吧,我们去挑选劳工!”徐晋淡道,不管这位邹主薄的寒酸穿着是不是故意装的,但他饿着肚子却是事实,若装清官能装到这份上,也算是奇葩一朵了。

    此刻的难民营收容了两万多人,所以根本不缺劳动力,如果不是为了节省粮食,大可以把他们都拉到大堤上帮忙。

    不过,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份是妇孺老叟,让这些人上大堤干活显然不划算,浪费粮食不说,还帮不上什么忙,所以选劳工一般只选能干活的青壮男子。

    留在难民营中,每天只能吃两碗稀粥吊命,饿得前胸贴后背的,而上大堤干活不仅有饱饭吃,每天还能分到半升粮食,所以难民都乐意到大堤干活,自己能吃饱的同时,还能给家人挣点粮食填肚子。

    所以一听说要选三千名劳工上大堤,整个难民营都沸腾了,纷纷拥上前报名,一些半大的小子,还有身体强壮的妇女都争先恐后地往前挤,希望自己能被挑上。

    “臭娘们,上大堤是俺们男人的事,你们瞎凑什么热闹,一边去凉快去。”一名被妇女们挡了道的难民青年忍不住破口骂道。

    “呸,谁说娘们就不能上大堤了,要不咱们比比力气,钦差大人,俺们也想上大堤,干活绝对不比爷们差!”一名嗓门大的壮实妇女大声道。

    “对对,俺们干活比男人勤快,钦差大人,给俺们一个机会吧,俺家还有三个娃要开饭呢!”

    “钦差大人,求求你行个好吧……”

    徐晋看着那一张张面带菜色的脸,不由暗叹了口气,洪灾无情,不知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这难民营中就有不少是母亲带着孩子逃难的,这些人都是难民中的弱势群体,在城中又难找到工作。

    “行,本钦差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之人,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能扛起一石的重量,都可以上大堤!”

    徐晋此言一出,瞬时全场欢呼沸腾!

    当下,徐晋便命人搬来一石重的沙包作为测试用,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能把沙包背起来走一圈的便录用。

    一石的重量大概就是120斤左右,一个即使不是干惯粗活的成年男子,应该都能背起来,但是别忘记了,这些难民都没吃饱,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吊命,要扛起120斤的沙包可不容易,所以排队侯选的难民淘汰率高达五成。

    幸好,排队报名的难民基数大,还是很快就选够了三千名劳工,而且其中还真有百来名妇人入选了。看着这些入选妇人脸上的雀跃笑容,徐晋的心情也是莫名的好,而且深有感触,对上位者来说举手之劳的事,对下层的贫苦百姓来说,或许就是生存的希望。

    “徐大人,已经够三千人了!”邹主薄低声地提醒道。

    徐晋摆了摆手,淡道:“继续,选够五千人,人多力量大,尽快把大堤修起来也是好了!”

    邹县丞虽然觉得不妥,但钦差大人金口开了,他这个九品小吏也只能照办。

    很快,五千名劳工终于选定了,徐晋也不急着出发,而是命人开锅做饭,每名难民都分到两个大馒头,外加一大碗热腾腾的面条。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那些入选的难民大口地吃着馒头,大口地喝着面汤,有人幸福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当生活艰难如斯,能填饱肚子无疑是一种幸福。

    五千名难民吃饱之后,一个个斗志昂扬,在徐晋率领之下浩浩荡荡地向着范县西南方向的黄河大堤开拔。

    本来,主薄邹廉对徐晋“拖延”时间的做法有些许不满,但此时却不得不承认,徐晋让众难民吃饱了再出发的决定确实相当明智。

    这些难民吃饱后,脚下像生风了似的,十几里路程大半个小时就快走完了,而且,这些难民还一个个精神饱满,扛着锄头铲子等工具,一副“士为知己”死的模样,干劲甩了大堤上那批劳工九条街。

    “徐大人,前面不到两里就是大堤缺口所在了!”邹主薄一指前方雾气蒸腾的地方,隐隐能听到隆隆的流水声,一条浑浊的黄色大河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

    徐晋左右看了一眼,一指左手侧长满树木的山坡大声道:“陈大壮,让各队队首带人去那边伐木,每队至少伐十根,全部运到大堤上。”

    徐晋将这五千劳工分为五十小队,每队一百人,设队首一人,副队首九人,负责指挥协调本队劳工干活,避免一窝蜂乱哄哄,从而拉低工作效率。

    所以此时徐晋一声令下,这些难民便在各自队首的带领冲向山坡伐木。队伍中的妇人估计为了表明女人干活不比男人差,所以都玩命地干,一条上千斤的木头,十个女人嘿哟嘿哟就扛上肩。男人们见状自然不肯落后,十个娘们抬一根木头是吧,咱男人就五个上,要不也不足以显示爷们的强大……

    邹主薄看着玩命般干活的五千劳工,不由捋着须感叹道:“没想到这种男女混合的方式,竟有这种奇效!”

    徐晋笑了笑,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可是后世的资本家们总结出来的定律!

    ps:书友们,我是陈证道,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48章 解决难题() 
“抬~起来……呦。迈~开步……喽。走~起来……呦!”

    “嘿嗬嘿嗬……并肩上,使劲干,嘿哟嘿哟……使劲干呦!”

    眼前的黄河大堤只是数公里长的土坡,但见漫山遍野的劳工正在坡上移动着,如同搬家的蚂蚁,有人往坝顶扛沙包泥袋,有人在奋力打桩,有人用抛锤夯实地面,各种方言的号子始起彼伏。

    此刻的大堤上少说也有数万之人,这种原始的劳作方式,在机械化普级的现代已经很少能见到了。尽管效率低下,但那数万人一起劳作的情景无疑十分壮观。

    “嘿,大家快看,竟然有娘们儿上大堤了!”

    “真的啊,这些娘们愣是要得,那根木头少说也有上千斤吧……”

    “嘿,你们看,那个娘们挺俊的,屁股又大……”

    徐晋和邹主薄率着五千人出现在大堤下,瞬时引起了关注,尤其是那两支完全由妇女组成百人队,特别惹人注目。那些劳工纷纷停下来观看,有些轻佻的家伙甚至吹起口哨来,结果立即被负责监工的衙役抽了一顿鞭子。

    徐晋把五千劳工交给了邹主薄指挥,自己则翻身下马,在一众锦衣卫簇拥之下,踩着烂泥浆往大堤的坝顶行去。

    徐晋等人刚登上了坝顶,一名穿着七品官服的中年男子便迎了上来行礼道:“范县县令苟放见过徐大人。”

    这位苟县令约莫四十许岁,官袍下凸起的肚腩如同怀胎八月的妇人,红光满脸,身上很干净,跟邹主薄完全是两个极端。

    徐晋点了点头问道:“苟县令,萧大人他们现在何处?”

    苟县令连忙答道:“西北方有起云的迹象,萧大人担心天气有变,正在那边亲自督促加快抢修大堤,希望今天天黑之前能把大堤缺口合拢吧。”

    徐晋抬头往西北边的天空望去,果然见到有乌云积聚。农村的老人们在晾晒谷物时,经常会盯瞩家里后辈“朝看东南,晚看西北”,下午时份如果西北方向起云,极有可能下雨,得赶紧把谷物收起来。这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至少也是经验之谈。

    “走,过去瞧瞧!”徐晋循着苟县令所指的方向行去,后者提着官袍下摆,小心翼翼地跟徐晋身后,专挑有草皮的地方落脚,难怪连鞋子都能保持得那么干净,挺着个大肚腩的胖子走路这么精细,倒是难为他了。

    徐晋沿着大堤往西行了数百米,但闻隆隆的水声传来,只见一道十几米宽的缺口出现在大堤上,浑浊的黄河水正顺着缺口咆哮倾泻而出,溅起漫天的水雾,隆隆的声响震耳欲聋。

    劳工们正不断地往缺口处投入沙包和石头,但是由于水势太大,沙包投下去立即就被洪水给冲得滚落下游,就连数百斤重的大石头也扛不了多久。

    萧淮眉头紧锁,正在和工匠们商议合拢缺口的对策,兖州知府宋驰、同知张文升正陪同在一侧。

    “萧大人!”徐晋行了上前见礼。

    萧淮见到徐晋不由露出笑意,点了点头道:“子谦倒是来得正好,如今这缺口眼看就要合拢了,可是水势太大,扔下去的沙包、石头、木头均无济于是,为之奈何?”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缺堤合拢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当大堤缺口越缩越小时,水位也会随之上升,水的流速也随之大增,在水流的强大冲击力下,扔下去的沙包根本没办法稳住。如果是在现代还有重型机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完全依靠肩扛手抬的古代,这问题却是相当让人头疼。

    旁边一名工部的官员沉声道:“萧大人,下官以为,如今唯一的办法是找几艏大船满载沙石,然后驶到缺口附近凿沉。”

    “不妥!”徐晋皱着剑眉摇了摇头,这方法固然可能管用,但也相当危险,一着不慎连人带船都得从缺口栽下去,而且估计也没人敢操船。

    那名工部官员见到徐晋摇头,有点不服气地道:“老夫参加过多次抢修大堤,最后都是这么干的,莫不成徐大人有更好的办法?”

    徐晋瞟了一眼这位工部的“技术”人员,淡道:“你说的方法固然管用,但是太危险了,谁来操船凿船?”

    这名工部官员不以为然地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自然会有人操船,更何况即使牺牲几个小民的性命,若能把大堤缺口堵上,难道不值得?”

    徐晋反问道:“那阁下来操船如何?本官自行出资三千两银子作为奖励!”

    那名工员官员顿时脸红耳赤作不得声,徐晋也懒得再理他,转身对萧淮道:“萧大人,下官有个法子值得一试。”

    萧淮眼前一亮道:“说来听听!”

    “眼见为实,下官马上命人演示一次吧!”徐晋回身跟后面的锦衣卫百户金彪吩咐了几句,后者立即跑了开去。

    很快,陈大壮便带着队伍扛了十几根巨木过来。

    知府宋驰提醒道:“徐大人,这些木头虽然粗大,但即使全部捆在一起扔下去怕也是不管用啊!”

    那名工部员外郎更是撇了撇嘴道:“这法子我们早就试过了,根本没用。”

    “我的法子跟你们的不同!”徐晋淡道,然后吩咐陈大壮等把三根木头搭成三角形,两端削出楔槽相互固定,又用竹篾扎牢固。

    一众官员都好奇地看着,那名工部员外郎则一脸的轻蔑,他自然知道木头扎成三角形稳定性好,但无论扎成什么形状,木头始终是木头,扔到水里是会浮的,最后还得被强大的水流冲得无影无踪。

    然而,当徐晋让人把几个“三角形”木架组合在一起,弄成一个立体的金字塔状时,那名工部员外郎终于收敛了轻蔑之色,他毕竟是“专业”的,这四个面的金字塔可谓把“三角形”的稳定性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不容易发生滚动。

    约莫半个时辰后,第一个“金字塔”木笼做好了,徐晋立即命人往木笼中装入石头沙包等重物。一众官员见状不禁眼前一亮,即使是脑子最笨的人这时也看出,徐晋这个方法恐怕是管用的。

    很快,金字塔木笼中便塞满了沙包和大石,估计重达上万斤。徐晋倒是不急于让人把“金字塔”推到缺口上,而是让人仔细地层层加固,免得木架子扔下去时受到巨大冲击而散开,毕竟木头不是钢铁。

    一切准备就绪,徐晋这才招来数百人,一起发力把“金字塔”抬起来。在嘹亮的号子声中,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木笼滚入了缺口的洪流之中。

    所有人都目不转目地盯着,只见木笼在洪流中缓慢地翻滚了一周,但随即就稳稳地停住了!

    哄……

    瞬时间欢呼声响彻运霄,这法子管用啊!

    萧淮捋着长须大笑,连说了三个‘好’字。

    既然这法子管用,接下来徐晋让人把伐来的数百根木头全部搬来,然后热火朝天地制作更多的“金字塔”木笼。

    邹主薄指挥着劳工搬运木头,满心都是对钦差徐大人的敬佩,什么叫未雨绸缪,人家徐大人就是雨绸缪啊,难怪半路上让劳工大动干戈地伐木头,敢情早就有腹案了。

    轰隆……

    一声闷雷从天边滚滚传来,西北边的黑云迅速往这边蔓延,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啪啪地打下……

    大雨来了!

    ps:书友们,我是陈证道,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49章 突发民变() 
一场滂沱大雨突如其来,豆大的雨滴劈头盖脸地打下,河面上如万箭齐下,入目所见白茫茫一片,百米之外不辨牛马,大堤上所有人瞬间被浇成了落汤鸡。【本章节首发、;请记住网址】

    随着大雨的持续,黄河水位明显升高了,浑黄的河水从缺口处咆哮倾泻,不断地冲涮走两边的泥土,就连刚才推下去那架金字塔木笼都有被冲散的迹象,形势蓦然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看着被大雨不断冲走的泥土,大堤的缺口缓慢地扩大,在场所有官员的脸色都有点发白,他们是碍于钦差在场才不得不陪同冒险上大堤的,谁也不想因此而搭上性命。

    “萧大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赶紧离开这里吧,否则恐有性命之忧啊!”宋知府凑到萧淮耳边大声喊道。

    萧淮自然知道危险,但若此时撤走,数日来的努力便要付储东流了,大堤一旦进一步崩溃,下游的百姓恐伤亡更加惨重,光就是范县城外就有两万多难民,所以厉声喝道:“堤在人在,堤毁人亡。所有锦衣卫听令,今日在场官员和官兵衙役,谁若敢私自撤离,先斩后奏!”

    陆兴等锦衣卫齐声应诺,寒光闪闪的绣春刀猛然拔出,杀气腾腾地环视四周。在场官员和公差都倒吸一口冷气,心里叫苦不迭。

    “都听好了,钦差大人有令,堤在人在,堤毁人亡,还想活命的便给老子玩命干,吃奶拉屎的力气都给老子使出来……”

    瞬时间,那些官差小吏都像发疯般,拼命地吆喝催促劳工般干活,挺着大肚腩的苟知县此时也顾不得弄脏官服了,披着蓑衣跑前跑后,声嘶力竭地吆喝叫骂。

    嗬嗬……冲啊!

    滂沱大雨中,数以万计的劳工扛着沙包泥袋,木桩石头在大堤上疯狂奔跑,奋力地加高加固堤坝,有人摔倒在泥浆中,有人从坝上失足滚落,有人不慎跌入河中被浑浊的巨浪卷走……

    看着眼前的情景,徐晋只觉胸中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上辈子的少年时代,在电视上看到举着旗帜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军人们,九八年那场大洪灾记忆犹新啊,用金字塔状的木笼堵大堤缺口的方法,徐晋也是那会从电视上看到的,不过人家用的是钢铁銲接成的铁笼。

    徐晋招手把金百户叫到身边,凑到他耳边说了几句,后者立即招来十几位弟兄大声吆喝:“钦差徐大人有令,搭好一架木笼便赏银十两。”

    “钦差徐大人有令,搭好一架木笼赏银十两……”

    虽然正下着滂沱大雨,但锦衣卫的吆喝一传开,一众劳工的欢呼声瞬间盖过了狂风暴雨,陈大壮等人更是玩命地干活。

    半小时后,一架金字塔木笼终于搭好了,各种石头沙包源源不断往里塞。

    轰隆……木笼被推到缺口中!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十两银子的“重赏”下,一架又一架的木笼被搭建好,然后推到大堤的缺口中,紧接着,沙包像雨点般抛掷而下。

    由于有木笼阻挡,此时往缺口扔沙包倒是不用担心被水流冲走,所以大堤缺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宋知府等人见状大喜,一个个像喝醉酒似的吆喝大叫,催促劳工加快速度扛运沙包泥袋。

    事关自身的性命,所有人都拼了!

    “嘿嘿……!”一条高瘦的身影背着沙包从坝下艰难地往上爬,身体几乎弯成了弓形,摔了十几跤才爬到了坝顶。

    待此人走近,徐晋这才发现竟然是主薄邹谦,看着大雨中乌纱歪戴,稀疏的胡子紧贴到脸上的范县主薄,徐晋瞬间被感动填满了,当官的若能做到这份上,即使是做秀,他也是做秀的好官!

    徐晋把斗笠和蓑衣脱下,往大坝下冲去,扛了一袋沙包往上爬,与劳工们一起大声吆喝着号子……

    榜样之所以为榜样,因为它有能量带动一群人,很快,又有更多年轻的官吏加入到扛运沙包的行列中去,最后连锦衣卫也脱掉飞鱼服,撸起袖子赤膊上阵……

    劳工们见状更是玩命地干,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众志成城,在数万军民的协作下,大堤终于成功合拢了。

    当大雨停下时,大堤缺口位置已经完全被沙包泥土填满,黄河水顺着它原有的河道滚滚东去。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徐晋一屁股跌坐在泥水之中,虽然累得虚脱,但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畅快。

    一些难民在泥水中搂抱在一起喜极而泣,他们是曹州一带的百姓,如今黄河缺口终于堵上,意味着他们不久后就可以重返家乡了。

    当雨后的落日完全沉入地平线时,大堤上炊烟四起,空气中弥漫着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