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彦大人,此事……我自会向父亲禀明!”那原罗穆沉声道。
随后,便听周彦语气稍缓道:“罗穆王子,你也知道……我家公子武扬君阁下,脾气是不怎么好的!”
一提到魏无忌,那原罗穆便想起自己当初被其所捉住的情形,那天他甚至差点就被这位魏国公子当做无名小卒给看了头。
那是那原罗穆一生中最接近死亡的一次,可以说魏无忌是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的。
此时,再度看着武扬城外飞驰的铁甲骑兵,那原罗穆竟生一种强大的压迫感,仿佛那些魏国骑士们正打马向自己飞驰而来。
“几位大人,罗穆还有要事在身,便不做久留了!”觉得在此处压抑的那原罗穆,对周彦几人告辞道。
周彦却不知道自己的话效果会这样好,便道:“罗穆公子是该早些回去了,将事情利弊禀明东胡王,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这样,才来武扬城半天的东胡使者,便急匆匆的离开了。
城楼上,还剩有周彦张显几名都尉,还有便是胡汉三四名重装骑兵的校尉。
“周彦大人,您就这样让这位东胡王子走了?”张显有些惋惜道,他手下的拿手绝活儿还没展示出来呢。
周彦看了张显一眼,然后道:“这东胡人如今两边下注,咱们是该敲打他们一下!”
周彦这话可谓狂妄无比,就凭整个武扬城内的武装力量,便妄言敲打东胡王。
但在场众人却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他们都认为,在铁甲军面前整个东胡部族也是不堪一击的。
反倒是这时,一边的胡汉三出言道:“周彦大人,却是不知……公子何时才能返回燕山,重掌大军?”
对此,周彦却是笑道:“此事公子自有计较,尔等只需练兵备战,等待公子回归即可!”
周彦的笑是很自信的,因为他相信只有自家公子才能挽救局面,而那时也意味着整个岭北大营将彻底沦为公子的掌中之物。
“诸位,此时我军未曾加入战局,匈奴得以逞威……但诸君练兵备战亦不可有丝毫松懈,公子可是一直看着大家的!”周彦缓缓道。
他无兵权在手,作为和魏无忌联络的人,说这些话也是周彦增加自身威权的办法。
此时,张显等人尽皆将目光回转向南方,那里的北平关已经在浴血奋战,而在千里之外的更南方,那位公子也已经……
第637章 北边的战争3()
(求订阅啊!最近在忙毕业后相关档案的事情,有些忙了!!更新就少了!见谅!!)
事实上,也只有武扬城现在还能保持安宁,整个长城沿线如今都已经沸腾了起来。
特别是被匈奴人重点照顾的北平关,此时内外皆是一片森严之景,战争的阴云密布于此处。
自七月初三到如今的十七八天内,匈奴人就像是不知疲倦一般,不断驱赶着那些附庸部族的牧民,强行攻打北平关沿线。
战事一度激烈异常,可最终还是被魏军给挡了下来,毕竟现在匈奴的主力还没有动手。
然而,因为新兵训练不足的原因,魏军这边的死伤比之胡人也好不到那里去。
就比如现在,在胡人不要命的强攻之下,魏军便已显出颓势,若非主场作战恐怕已经败下阵来。
匈奴人的打发很简单,就是和魏军这边拼消耗,因为他们知道长城内的魏军已非当初那样精锐。
城墙上下喊杀声一片,北平关南两里外的魏军军帐内,伍明炎正向手下两名步军都尉下达作战命里。
这是从其他几个关卡抽调来的生力军,是伍明炎继续苦战下去的资本。
而那些被抽调兵力的关卡,如今防务便暂由燕山郡郡兵顶上去。
根据斥候发回来的奏报,伍明炎可以断定匈奴人已经没有余力再袭扰其他关卡。就算有,凭借郡兵的能力也足够应付了。
“你们两人听好了,午时用饭之后,便由你二人轮番防守北平关!”伍明炎沉声道。
要是在以前,他那里会亲自安排都尉一级军官的行止,如今却是兵少将寡不得不如此。
想到这里,伍明炎不由得心中恶气横生,就在眼下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袁明和杜俢二人还对他的军令阳奉阴违。
若非现在还不好和这两人撕破脸皮,伍明炎早就向武安上书,请求调离或直接罢免这二人了。
而眼下,除开匈奴人的进攻以及军队内部派系斗争外,还让伍明炎上火的事情便是底下某些士卒们的言论。
虽然魏无忌已经离开了大半年,可下面的士卒以及基层军吏们,却对他念念不忘。
在这匈奴人侵扰之际,军队内部便开始泛起了流言,说要是无忌公子在的话,匈奴人绝不敢胆大犯边。
这话更深一层的意思,便是将匈奴人进扰的责任,归结到了伍明炎的头上。
这让伍明炎如何能不怒,但这种流言他却是无从禁止,否则便显得他更心虚。
而这在伍明炎看来,流言的兴起绝非是偶然,定是有人在军中散布,而最大的嫌疑人同样也被他认定为袁明杜俢二人。
“柱国将军,如今北平关上战事激烈,末将恳求即刻率兵上城,协助防御胡人进攻!”此时,其中一名步军都尉对伍明炎道。
难得遇到不怯战的,伍明炎此时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一些,只听他难得用平和的语气道:“你等忠心体国,本将甚慰……”
想了想后,伍明炎便继续道:“如今胡人攻势虽猛,但城上戍军仍能抵挡……尔等此时更该好生整顿一番,以备午时交接防务!”
可伍明炎在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全面的考虑问题,更何况战场上的局面本就是瞬息万变。
就在此时,便听军帐外有斥候急报道:“柱国将军,北平关已有数段城墙失守,戍军都尉战死……”
好吧!对刚刚还劝人宽心的伍明炎来说,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
北平关上居然已经到了要失守的地步,这让伍明炎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他算是被这些天匈奴人连番的攻击给麻痹到了。
想到这一点,伍明炎甚至有些羞愧,自己纵横沙场数十年,却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来不及再想许多,北平关是绝对不容有失的,于是伍明炎立即对面前两名都尉道:“战事紧急,你二人率部赶赴北平关上,万不可让匈奴人得逞!”
前后两句话,态度和语气截然相反……但这两人来不及尴尬,在伍明炎法令后他们立即便领命而去。
而此时,伍明炎在军帐内也坐不住了,必须得去前线看着他才能安心。
但此时他也不是全无分寸,只听他立即下令道:“着北平关内所有驻军,无论骑兵步卒,尽皆备战……”
下面立即便有传令兵前去传命,此时北平关内不但有连番赶来的步兵,更有足足两万骑兵枕戈待旦。
所以,虽然被匈奴人占据的优势下了一跳,可实际上魏军这边的劣势并没有那么大。
“让亲卫营准备,立即出发前往北平关下!”伍明炎沉声道,并在此时拿起了自己的佩剑。
仔细端详这追随自己数十年的宝剑后,伍明炎心中不由念道:老兄弟啊,往后祸福难料了!
等伍明炎亲卫营集结完毕,并赶赴北平关下的时候,此时城墙上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
但是,因为生力军的加入,魏军却又占据了优势地位,城墙上的胡人几乎是被压着打,之前他们已经占据的几段城墙,也在魏军步步蚕食下逐渐丢失。
这也让城楼上的胡人彻底失去了退路,除开战死以外他们别无选择,这也让他们变得更为顽强,爆发出了更为强大的实力。
所以,尽管魏军占据了极大优势,但短时间内仍难以将城头胡人扑灭。
了解到这些后,伍明炎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但马上他就得担心往后的事了,胡人的下一次攻击又该是多久。
这时候,便有传令兵前来复命道:“柱国将军,增援北平关各部已经全部到达,还请柱国将军示下!”
现在北平关为难已解,伍明炎自不可能让这些军队都还紧绷着,于是他便对那士卒道:“告诉他们,北平关已经解围,让他们就地安营!”
说道这里,伍明炎又多问了一句道:“杜俢将军所部,现如今在何处?”
虽然北平关是匈奴人的主攻方向,但其他方向也是要防守的,所以一开始伍明炎便只安排了杜俢前来北平关。
这时候问杜俢在哪里,伍明炎也是想估计一下,这家伙究竟是有多“不听话”。
这时,便听传令兵道:“回禀柱国将军,杜俢将军所部现在北平关东南四里处!”
听到这话,伍明炎顿时便松了口气,暗道杜俢这人还是知道分寸的。
四里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讲无疑很近,这就说明杜俢是真心想来救援的,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
之前伍明炎还无法确定,在阶级矛盾面前,杜俢究竟会以家国安危为重,还是会以自身利益为重!
那么现在,伍明炎知道答案了……
而此时,伍明炎心里想的却是:若是武扬城内那支军队能用,匈奴人也不能如此猖狂了!
是的,此时伍明炎对魏无忌建立的那支骑兵也眼热得紧,他来燕山这半年多,自然也听说过这支军队的鼎鼎大名。
而且通过自己派去接管的几位副将惊叹的讲述,伍明炎也可以断定这支军队和传说一样无敌。
但是,这支军队也是伍明炎绝对无法掌握的存在,他派去的几位副将,几乎是进城没多久便被赶了出来。
“好了,你去传令吧!”伍明炎挥了挥手道。
待这传令兵走后,伍明炎才重新将目光转向北平关,现在仍在冒着硝烟的北平关,看起来沧桑务必。
“当初我还道陈万云统兵无能,致使山河破碎……如今亲力亲为,方知……”伍明炎的感慨就说到了这里。
战斗已经结束,虽然已是夏日,但此时却有风儿吹着……
只不过在伍明炎的鼻子了,这风里夹杂了太多喧嚣,还有一缕缕血腥味儿!
第638章 战神何不出1()
(各位,来点订阅吧!!或者去关注、共、中、毫:飞花逐叶)
远在燕山的战争,并非只是影响到燕山一郡之地。
毫不客气的说,虽然魏国与秦楚之间的战争规模更大,但在大多数魏人眼里还是北边的胡人更为可虑。
毕竟,秦楚两国在魏人看来,是多年来的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多年来的胜利让他们无惧这两个国家。
但北面的胡人却不然,对于他们魏国一直处于守势。虽以蛮夷轻蔑称之,但对上这些人魏国底气却不是那么足的。
毕竟,除开去年的大胜之外,魏国在北面被动防御之下,根本就没取得过像样的大胜。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北疆艰难的局面,也和去年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纷纷对岭北长城的形势感到担忧,这一点在消息四通八达的武安城内,显得尤为突出。
原本有些人还在心里埋怨陈万云的,在看了伍明炎这位柱国将军的表现后,这些人才知道自己是错过陈大将军了。
原来岭北大营这个家确实是不好的,连伍明炎这位纵横沙场数十年,有着赫赫凶名的大将军,在岭北大营防御匈奴一样左右支拙。
是的,岭北大营近期在燕山不利的局面,包括北平关差一点就失守的消息,此时已经在武安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岭北长城是魏国门户所在,那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去年匈奴人入寇造成的灾难,不只是燕山军民,整个魏国都是有目共睹的。
以前陈万云在任的时候,大家就骂陈万云无能,而此时自然就该骂伍明炎了。
而且因为他柱国将军的身份还骂得更狠,认为他枉为柱国将军的名号,人家陈大将军还支撑了那么久,还是因匈奴人用计的缘故才被破关的。
可武安城内的闲人却忘了一点,伍明炎接手的岭北大营,却比陈万云在时艰难万分。
陈万云在任的时候,岭北大营根基还在,且内部矛盾都在陈万云这个和事老面前消弭无声,岭北大营战力自然强横。
而当伍明炎接手的时候,这一切条件就不成立了,更严重的是内部矛盾也直接爆发,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
可这些普通人那里看得到,于是在一些酒肆里,这些人便根据自己浅显的理解,大谈北方战局如何。
“陈兄,之前你可曾预料到,北疆局面会急转直下?”
此时,在武安城内的山海楼内,便有一汉子对此评价道。注意,他用的是急转而下这个词,可见他对北疆局势有多悲观。
而被他称作陈兄的,此时也大为懊恼道:“谁能想得到,就在前两日,还传出了北平关差点陷落的消息!”
叹了口气后,这被陈姓男子继续道:“又是这些天过去了,还不知燕山究竟是个什么情形,千万别又让匈奴人打了进来!”
这些能在山海楼这处武安最大的酒楼吃酒的人,那腰包里自是不差钱的,而这位陈姓男子恰恰就在燕山有些资产,所以匈奴人入寇对他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和他对饮的汉子也清楚自己好友在担心什么,此时只能宽慰道:“陈兄你也不要过于担忧,我大魏在北疆的大军,也不是……”
可这人的话还没说完,便听坐在对面的陈兄道:“要是武扬君在的话,匈奴断不敢如下猖狂的!”
还想安慰自己好友的汉子听了这话后,顿时也将忍住了本就违心的话,举杯一饮而尽后,才道:“谁说不是呢!”
说实话,虽然此时魏无忌并不在武安城内,甚至于整个人在朝堂上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在民间却有无数人都记挂着他。
连这逐利而生的商人,此时都开始念起魏无忌的好来。
毕竟,这位武扬君阁下,可是连连痛击匈奴。虽然年纪轻轻,却连匈奴人至高无上的单于,都被这位给乱箭射杀。
所以在这匈奴复起为乱的时候,大家自然也都想到了这位武扬君阁下,这位自成侯以来初次被誉为大魏战神的公子。
可同时,眼前对饮二人也升起一些愤怒,对朝中那些公卿们的愤怒。
在他们看来,魏侯自然是圣明的,是这些奸佞的谗言们,才让武扬君魏无忌不得任用,这是典型的嫉贤妒能。
而这样的对话,在山海楼内并不少见,也并非是山海楼独有的景象。
此时,山海楼内的一处雅座内,正有人将下面大厅里的一幕收于眼里。
这人正是此处的负责人,同样也是沾杆处内部的中层人员。
但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山海楼掌柜,此时却对面前一黑衣男子谄媚不已。
眼前这人是新近成立的一支秘卫,直接由魏无忌手下的郑大力统领,在沾杆处内部负责监督之事,所以地位极高。
“大人,消息我等已经小心散布出去,绝不会让人查到的!”山海楼掌柜小声道。
但对面的黑衣男子却道:“绝不会让人查到?难道你还认为,沾杆处仍如当初那样隐蔽?”
如今武安内大世族几乎都知道沾杆处的存在,一旦舆论出现声援魏无忌出山的声音,他们不用想都知道是沾杆处散布的。
被这黑衣男子质问之后,山海楼掌柜却不敢顶撞,他确实忽略了这一点,而这同样是致命的。
于是山海楼掌柜连忙道:“大人,在下知错!”
黑衣男子对此不置可否,良久后才道:“你在山海楼通用,足以说明上面是看重你的,万不可疏忽大意,害人害己!”
说这话的时候,黑衣男子便想起了前几日沾杆处内部掀起的大狱,大批堪称杰出的人,都在这里折戟沉沙。
那位公子的怒火……直接就导致内沾杆处内部四十八人身死,连带其家人共二百七十余人。
这事前些日子还在武安城内掀起了风波,幸亏燕山告急的消息传来,才将此时掩盖下去。
但这才沾杆处内部无疑引起了震动,无事之人纷纷自省自察,这也是这山海楼掌柜为何如此谦卑的缘故。
而在山海楼的另一处雅座之内,同样也有人将酒楼下方的情形收于眼底。
“大人,这魏无忌在魏国根基未免也太深厚了些,难怪太子殿下如此防备于他!”雅座内,一黑脸大汉感慨道。
而在房间内,还坐着另外一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此时他正满足的品着香茶。
见这中年男子不说话,黑脸汉子便继续道:“大人,我大楚此时正于魏国鏖战,魏国由此人杰……您难道就一点都不担心?”
这时,中年男子终于放下茶杯,不紧不慢道:“你只看到魏无忌于魏国根基深厚,却不知阻挠其势力再魏国有多大,他这人杰……于魏国而言却非幸事,日后魏国非得有一场大乱不可!”
黑脸男子张了张嘴,但却什么也没说,预料未来大势他可不擅长。
但根基他自己朴素的想法,这魏无忌日后必成大楚祸患。
第639章 战神何不出2()
(来点订阅就很棒棒了!!)
“砰”的一声,一件做工精美的木制茶杯自书房内扔出,落在地上翻滚时不住发出声响。
随即,便听房内传出气急败坏的声音道:“北疆局面败坏如斯,伍明炎也太让人失望了!”
房间内几人解释白发苍苍的老者,只不过现在他们没有一丝慈眉善目的样子,更像是要择人而噬的猛兽。
这几人便是武安世族几位掌权人,自魏侯十二年到现在几经沉浮之下,如今还稳如泰山的便是谢、赵、张、王四家。
这四家虽未占据魏国文武之首,但其家族子弟以及朋党,却遍布魏国官僚的中上层,话语权不可小觑。
而这四族之中,最为显赫者便是魏夫人的家族谢家,然后便是出了廷尉赵焌的赵家,以及出了御史大夫张育的张家,最次者便是和魏无忌过节最深的王家。
而方才痛骂伍明炎的便是,谢氏一族的老家族,魏侯的老丈人谢林云。
别看伍明炎是柱国将军,但在谢林云面前却是小辈,虽然两者爵位相当,但谢林云却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