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刘琦下令:上护军张彦率军一万,西进石州!能战则战,不能战,回军银州,待拿下银州再取不迟。

看张彦的表情,不拿下石州,决不会回来的!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算到了,就赢了,算不到,也许会输掉性命呢!

算无遗策的刘琦没想到,夏军援军领兵将领就是石州都统卫慕喜本人,卫慕喜稀里糊涂地死在雀鼠谷,张彦拿下石州就变得异常顺利了。

第五卷 第六章 会战(一)

第六章会战(一)

靖康五年四月初二,统军川会战,“威远大将军”炮首次用于实战!

十门大炮,第一轮齐射,竟将夏军帅旗轰倒,夏军统帅李察哥重伤,我军士气倍增。

威远大将军,自此扬名天下。

——《靖康科学记事》

靖康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凌晨,定边军团于雀鼠谷设伏,歼灭夏国援军一万五千余人,刘琦一战成名。

该日辰时两刻,定边军团上护军张彦麾师一万,拿下石州。银州五万夏军已成瓮中之鳖。王禀的神卫军团、刘琦的定边军团包打银州,指日可下。

同日未时前后,镇戎军团攻洪州不克,突袭七十里外的宥州,一鼓而下。洪州之敌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只能龟缩不出。

积石军团全部、镇戎军团一部、萧合达部合计九万人,合攻龙州。恶战两日一夜,死伤两万余人,攻取龙州。龙州守军竟无一人投降,全部殉国,战斗之惨烈,近世罕有。

二十九日,萧合达请令,麾师疾进,进逼夏国西平府。西平府距离龙州六百里,乃夏国国都兴庆府的东方门户,焉能轻易攻取?不过,看着萧合达自信满满的样子,吴阶不想灭了人家的热情,满口应承下来。萧合达想立下大功,好向大宋皇帝邀功请赏;吴阶初战大胜,雄心万丈,得陇亦望蜀也!

三十日,银州破,洪州不战而降,宋军第一阶段战略目标全部实现,摧灭夏国三军司二十万精锐,取银州、石州、夏州、龙州、洪州、宥州、盐州,六州之地,战果辉煌。

萧合达部沿长城东北侧疾进,一日行二百里,三日到达西平府,发动突然袭击,居然顺利拿下了西平府。百里外的兴庆府,已然在望,夏国全国震恐,发倾国之兵,前来恶战。

补充兵源已毕,吴阶率五大军团西进,于距离西平府五十里的统军川扎下大营。吴阶倒是想与萧合达合兵,却是不能:夏国军队出现在面前,气势汹汹,你想过去,也要人家答应才行。

根据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夏军统帅为枢密使、晋王李察哥,麾下军队三十万,其中包括最精锐的五万中央侍卫军、五万擒生军,以及各军司的援军。这是夏国所能动员的极限,它全国人口不过200万,五十多万军队,男丁两人一兵,可不是倾国之兵吗?

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夏国骑兵十五万以上,宋军骑兵只有八万,相对处于劣势;但是宋军有轰天雷、手榴弹,器械先进,再者新胜之后气势正盛,在这两方面又压住了夏军一筹,综合分析,还是旗鼓相当的局面。

三月十七日,宋军帅帐之内,冠军大将军吴阶带着三位大总管,五位上护军,再加上捧日军都指挥使岳飞,正在商议军情。

镇戎军团上护军解元道:“夏军徒有虚名,恁地不禁打,我们三万人马打它七千人驻守的宥州,两个时辰拿下,死伤不过三千人,依我看,对面的这三十万人马,咱们一个冲锋就过去喽!”

定边军团上护军张彦打趣道:“依我看啊,对面这三十万人,只要镇戎军团发威,吼上那么一吼,贼子们都得尿裤子喽!解老哥,您说是不是?”

解元也不恼,大大咧咧地说道:“我们镇戎军团要到西平府去喝酒吃肉,先知会诸位一声,要去的有份,不去的,莫要眼馋哪!”

吴阶看着这些牛气冲天的将领,喜上眉梢,心里着实欢喜!一场大战下来,四大军团同时告捷,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如何不喜?整编之前,哪有这样旺盛的士气,哪有这么牛气的军队?说到底,军人要有些牛气,还要有些虎气,否则,一看到敌军就堆萎了,还怎么打仗?

一旁的岳飞,不动如山,而捧日军团上护军景王赵杞,眼神里尽是不服气啊!他当然不服气,作为大宋第一主力,唯一的满员骑兵军团,第一仗做了观风使,看着别人杀敌立功,心怎么能平?想来,岳飞也是不服气的,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都静一静,一会儿再吹牛,先说点正经的。”吴阶忽然道,“岳大帅,你看这个仗该怎么打啊!”

岳飞却道:“萧合达一天三次求援,看起来西平府防守吃紧,形势危急,与夏国一战,已经迫在眉睫。初战大胜,我军兵力占优,准备充分,有心算无备,胜不足喜。而今,兵力相当,夏国有灭国之险,定会殊死一战;我军骄傲自满,想胜也难。”

话说的难听,怎奈岳飞身份贵重,又有显赫的战功,轻易驳不得。再说,细细思量,岳飞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吴阶听得心中一凛,转头看着地图,苦思良策。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用奇斗险还在其次,主要拼的就是实力、耐心。一场大战下来,到底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这时,有人来报:“陛下已经进了大营!”

听到此言,吴阶“咣咣”砸着脑袋,叫苦不迭:这老爷子怎么来了呢?不是不让他来,这不是添乱嘛!

赵桓心中荡漾着太祖、太宗的如火激情,被胜利的消息激动得吃不香、睡不好,不上前线,怎耐得住啊!秦桧、何栗百般哀求,好话说了三天三夜,官家以绝食相威胁,还能怎样?君命难违,君命难违啊!

有人发愁,为官家的安全担心;有人却非常高兴!高兴之人就是以岳云、郑七郎为首的三千殿前班直。这些人不是出身名门,就是烈士子弟,还有一些立过军功的军兵,平日里护卫官家,怎一个威风了得?上了战场,前面打得热火朝天,干着急使不上劲,活活急死人咧!

终于上战场了,笼子里的鸟儿又飞上了蔚蓝的天空,那就尽情地笑吧!

参见已毕,岳飞看着官家身后的两个家伙,气不打一处来。岳飞的怒火,赵桓看出来了,笑道:“朕为他们两个求情,岳爱卿莫要责罚了!”

岳飞见礼道:“臣敢不遵命?”

听着话里的意思,十分的不情愿!

赵桓示意两个小家伙过去见礼,岳云、郑七郎立即变成了两个乖孩子,来到岳飞面前跪倒,这个叫“父亲大人”,那个叫“恩师”。岳飞沉着脸,道:“好生护卫陛下,若有差池,父子之情、师徒之义,一笔勾销!”

只要不受责罚,一切都可应承下来。两人答应得爽快,引来一阵笑声。

第五卷 第六章 会战(二)

“报,河北西路大总管有信来!”

韩世忠有信给王禀,信先是送到太原府,然后快马转来。王禀拆开观瞧,面色大变,双手呈给官家。金国五万铁骑,定于三月十三进攻太原府,真是一个惊人的消息!

信传了一圈,又回到王禀手里!此事干系重大,吴阶不敢独断,跪倒请旨:“请陛下定夺!”

太原府是不能丢的,赵桓打定主意,道:“太原不能丢!”

三月十三已经过去了,金兵未到,难道消息有误?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既然官家下旨,就一定要守稳太原。

吴阶目视王禀,道:“就请王大帅调度!”

回师太原,自然要从王禀的神卫军团调兵,太原防卫情况如何,要用到多少兵,只有王禀清楚!

王禀正在沉思,只听上护军刘希亮道:“大帅,末将请令,必保太原无虞!”

他与刘希亮一直合作得很好,有时候,他还真感激官家,给他派了这么一名好护军。更为难得的是,刘希亮从不争功。事情明摆着,这里马上就有大仗要打,太原那边未必会打起来,这不是把立功的机会留给他王禀吗?

王禀上前拉住刘希亮的手,道:“坚守一月,需要多少人马?”

“八千!”

“好!就从中军选八千人,马上出发!”

刘希亮向官家,大将军见礼,出帐去准备。抽走八千人马,实力未受大的影响,吴阶长出了一口气:还是尽快打一仗吧,鬼知道还会出什么事情啊!

三月底,消耗的军用物资补充完毕,新加入队伍的士兵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决战,万人瞩目的决战,终于可以开始了。

靖康五年四月初二,炙热的太阳照耀着观风山上的祈愿塔,照耀着祈愿塔下的统军川,照耀着几十万热血男儿。

观风山,山高二十丈,不过是一个高高的土丘而已,却因为夏国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曾经于此品茶观风而得名;祈愿塔,还的是李元昊的愿:元昊建国之初,曾经于此地与大宋鏖战,发下宏愿:如果得胜,必当赐金建塔,善待佛众。果然,李元昊胜了,也就有了如今的观风山、祈愿塔。

塔高十丈,雄伟恢弘。塔身下部为八角形楼阁建筑,中间为覆钵式塔身,顶部为十三天相轮,一天更比一天高。通体呈银白色,就如白银铸成的一般。银塔无情,漠视人间沧桑;银塔有情,护持弱小良善。银塔见证了今天的杀戮,不知十三天上的佛陀,会做何感想?

“大将军,你看:夏军阵中竟有女人!”吴阶身边的曲端小声提醒着。

不用曲端来说,吴阶也已经看到了。

羌人习俗:髪不长而无髺,须虬生而曲卷,衣左衽而皆短,多皮毛而少丝。羌人头顶上的发髻都要剔光,而周边蓄发;直须少,虬须多。衣裳短小,多用皮毛。

抬眼望去,夏军阵中,竟有几个方阵:头上具为墨染的青丝,定是女人无疑。羌人真要拼命了,连女人都披挂上阵了。

一面月白色的帅旗,猎猎起舞;旗上绣着“大夏晋王知枢密院事李”。

旗下坐着全身披挂的李察哥。李察哥头戴镏金羊首冠,披黄金连环甲,金带束腰,左带弓,右佩剑,蹬乌龙战靴。李察哥面色铁青,能安稳地坐在这儿,全靠一股气在支撑。

今天怎么没有一点风呢,没有风,观风山还是观风山吗?

“祖宗在天之灵保佑,佛陀保佑:本王若能胜了此战,定会再修一座佛塔,以敬我佛。大夏输不起,我李家更是输不起啊!”

如果不是输不起,李察哥也不会硬撑着上阵;陛下病得太厉害,否则一定会御驾亲征的。

“唉,好恨啊!”

大夏落到这般境地,皆缘于李仁忠、任德敬一伙逼反了萧合达;萧合达呀,萧合达,你这个混蛋如何就反了呢?

李察哥正在想着心事,心中一凛:宋军又有异动,推出十尊长铁桶。这是什么?难道是秘密武器?

顾不了这么多了,李察哥将手一挥,下达了作战命令。

夏军前锋闪出过道,五个女兵方队,压向敌军。女兵们着皮甲,拿单刀,举小盾,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向前。

如果不是到了最后时刻,李察哥也不会行此下策: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唤醒士兵们的战斗意志?鲜血,只有他们亲人的鲜血,他们女人的鲜血,才能把他们变成英勇的战士,噬血的恶魔。

女兵方队之后,便是步兵方队。一定要抢在宋军前面发起进攻,一旦双方咬在一起,宋军火器的优势无从发挥,或许可以……

三十万宋军,看着无畏的女兵,心中的惊恐无以复加。

吴阶不知道李察哥为什么这样做,却知道:士兵的手在颤抖,头颅在下垂,精气神在迅速黯淡。这可不行,要打仗了,这样怎么行?

吴阶提马前冲,来到全军阵前,“沧啷”一声拔出宝剑,厉声喝道:“弟兄们,羌狗卑鄙无耻,竟然派女人出来打仗,实在是猪狗不如。这片土地,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的土地;这里的人民,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的人民。今天,我们要拿回自己的东西,谁敢拦着,就杀了谁!本帅原来还想,用什么赏赐立功将士,现在不用想了。看到没有,这些女人就是奖赏。打胜这一仗,人人有钱花,人人有女人睡,听明白没有?”

“明白!”

“哦哦哦!”

“哇呀呀!”

宋军发出惊天的叫声。

吴阶满意地回归本阵,将“威远大将军”炮的都指挥使叫到身边,道:“给我把那面帅旗轰倒,能做到吗?”

都指挥使洪大炮看着远方的帅旗,道:“三轮炮击,轰不倒帅旗,我自己把自己剁了!”

“威远大将军”炮,总共十门,吴阶一直当宝贝留着,就是要用在关键时刻!威力如何,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这些炮都是官家的命根子呢!这些炮兵,与殿前班直拿一样的俸禄,五百人的编制,主官却是军都指挥使。洪大炮原来不叫洪大炮,叫洪福;官家赐名洪大炮,普天之下能有几人这般福气?所以说,这些炮,一定错不了。

吴阶横眉瞪眼,怒道:“什么三轮?第一轮炮击,就要把帅旗轰倒,否则,我砍你脑袋!”

洪大炮听到这话,火也上来了,也不回话,也不见礼,飞身就向回跑,边跑边骂:“兔崽子们听到没有?轰不倒帅旗,大将军要砍我的脑袋。干你娘的,我死之前,先砍了你们!”

炮兵们“嗷嗷”直叫,安炮座,调炮身,举着火把,就等命令!

吴阶大喝一声:“开炮!”

“开炮!”洪大炮的声音里已经带了哭腔。

宋军炮兵阵地,距离夏军帅旗至少两里之遥:随着十声巨响,夏军帅旗应声而倒,原来坐着的李察哥笼罩在浓烟之中,不知是死是活。

洪大炮摸着脖子,咧嘴哭起来。

吴阶仰天长笑,好东西,真他娘的是好东西啊!

三十万宋军齐声呐喊,如同娶媳妇那般兴奋。

夏军女兵方阵还在前面,已经进入大炮射程。几百架大炮同时发射,几百枚“轰天雷”在女兵中炸响,鲜血染红了统军川。

“轰隆!”

夏军大炮竟然抛射出类似“轰天雷”的东西,宋军前锋死伤不在少数。呀,羌人也能造出“轰天雷”了?

吴阶吃惊不小,仔细观察:夏军大炮发射的不全是“轰天雷”,还有石弹,想必即使有“轰天雷”数量也一定很少吧?

“元昊,”

“元昊,”

声声呼喊中,夏军帅旗拔地而起,一身鲜血的李察哥又出现在众人面前。

命很大吗,老子倒要看看,你能活多久!

吴阶陡然喝道:“冲锋!”

宋军两翼不动,中间的积石军团开始冲锋。

吴阶还留了后手,一是四大军团临时拼凑起来的骑兵,三万骑兵,以曲端、吴璘为帅,整装待发;而最后的杀手锏:大宋第一精锐——捧日军团还在阵后休息,还不到用他们的时候。

吴阶在等,等夏军的主力:五万中央侍卫军、五万擒生军。

以刘琦的定边军团、王禀的神卫军团守住两翼,曲端的镇戎军团相机而动。积石军团、三万骑兵再加上捧日军团,冲击敌军中央。还是百试不爽的“凿穿”战术,就看手下败将李察哥能不能接下来了。

第五卷 第七章 勇气(一)

第七章勇气(一)

宋夏两军六十人万,鏖战统军川。

上亲临观风山,众军看到圣驾,齐呼万岁,声威直冲霄汉。

上以身饵敌,临危不惧,非大智大勇,焉能如此?

——《世祖高皇帝实录》

宋军两翼首先接敌。

右翼神卫军团,“轰天雷”声声怒吼。石弹砸在地上,爆开,泻出漆黑的火油。随后发射的铁皮“轰天雷”,以及神臂弓射出的火箭,在阵地前沿200步的地方,形成了一条火蛇。夏军士兵在烈火中嚎叫、跳跃,好不惨烈。

火是红的,血是红的,日是红的!

潮水一般的夏军骑兵,超越步兵方阵,展开无畏地冲击。

头上的“轰天雷”在不停地爆炸,他们冲锋;劲驽利箭如蝗,他们冲锋;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他们冲锋;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冲锋。

终于,可以射出箭矢,可以还击,可以射杀万恶的侵略者,勇士们“嗷嗷”直叫,他们真想自己变成利箭,径直飞出去呢!

河东路大总管、神卫军团都指挥使王禀,在士兵中穿梭,不断下达着命令。这样的场景实在太熟悉了,他仿佛又回到了坚守太原的那些日子。那一次,他面对的是虎狼一般的女真人;这一次,他面对的是拼了命的羌人,都是难得的恶战啊!

迎面,飞来一枝箭,眨眼间已到面前。刀光一闪,一声爆喝,来箭化为齑粉。一声脆响过后,刀儿入鞘,王禀才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亲兵营指挥使徐长天,他的得力爱将,靖康元年死守太原时,幸存的唯一一名亲兵。

王禀满意地点头:“好小子,身手不坏!”

徐长天振声道:“谢大帅夸奖!”

有他们在,王禀可以无视一切危险,危急关头,他们会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下一切,他信。

夏国骑兵已经冲到了五十步之内,该轮到投弹手出场了。

“投弹手准备,射!”

两千投弹手仍出手榴弹,只要敌人没冲到他们身边,他们就会不停地投弹。

爆炸声混在一处,就如热锅里的爆豆,“砰砰”地震得耳朵“嗡嗡”作响。敌箭钉在巨盾之上,再弹开,“铮铮”响个不停。

三十步,敌军骑兵已在三十步之内。

“掷斧手准备,嗨!”

两千掷斧手,奋力将手里的短斧掷出。十余斤的斧头,被膂力过人的士兵掷出,就是威力无边的杀人利器。

连珠一般的顿响之后,夏军骑兵人仰马翻,血洒沃土。

“轰隆,轰隆”,中央的威远大将军炮向两翼射击,落在夏军骑兵阵中,每轮炮响过后,都是一片鲜红。

冲锋的路是那么漫长,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夏国勇士还是冲到了宋军阵前。

两千长斧壮士,头裹红巾,赤膊上阵。

敌人的短刀还在头上飞舞,他们手中的大斧已经劈到马腿上。“卡嚓”一声,马腿折断,任凭你再勇武,哪还有用武之地?

果然,密集阵列的长斧手,对抗骑兵非常有效呢!

夏军的第一轮进攻结束了,第二轮进攻已经开始。

“哼,我王铁桶的阵地也是你们能来的?”

王禀欣慰地看着面前的情景,偷偷喘口气,打量着其它地方的战局。

中央进攻不畅,左翼定边军团似乎围住了一部分夏军,正在发动最后的突击。

吴阶百试不爽的“凿穿”战术,碰到了铁板,死伤惨重。

朝夕相处的士兵在流血,积石军团左厢减员一半,右厢只剩七千人,中军也至少伤了三分之一,连敌军的第一道防线都没能突破,李察哥手中的王牌——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影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