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志-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卷 第二章 天威(一)

早上,与班直一起进行训练。赵桓的运动量当然比不上那些生猛的小伙子,也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原来,都是赵桓一个人练,别人在旁边瞧着。这辈子是没什么机会成为高手,更甭说绝顶高手了。关于自己在武学方面的天赋,赵桓还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每次,赵桓练得起劲,没觉得有何不妥;一次,发现郑七郎憋的脸通红,岳云更是过分,转过脸去,压根就不看呢!

什么意思?

赵桓立住身形,板着脸问道:“七郎为何脸红,岳云到底是在看什么?”

七郎道:“他是不敢再看下去了!”

岳云说:“他是在忍着笑呢!”

不敢再看?还忍着笑?又是为了什么?

往深层一想,赵桓好像有点明白了:不是在嘲笑朕的武艺不济吧?

赵桓双手一托剑穗,右手连斩三剑,光华大作,虎虎生风,不错呀!怎么会?

赵桓慢吞吞地说道:“说说原因。”

还要说下去吗?再说下去,岂不是要露馅了?王都指叮嘱过,不能说,无论如何不能说的!

两人不说话,赵桓可不能就这样放过他们,穷追不舍:“如果不说,你们就给朕滚回家去,不用再来了!”

这怎么行?两人大急,抢着说啊!

“陛下的招式还不算太滥,但是手上没有一点力气,勉强算是中看不中用!”

中看不中用,还勉强算是!

“我若是练成这样,父亲大人会活活打死我的!有一次,我比陛下练得少说也好了十几倍,还被父亲踢了三脚,扇了一耳光呢!”

听出来了,也就是说,如果朕是岳云的徒弟,岳云早就把朕活活打死了!

都是实话,但是,听着不舒服啊!想啊,堂堂的大宋天子,九五之尊,普天之下数我最大。可是,武艺差到惨不忍睹的地步,每天看着朕练习武艺,他们一定很难受,甚至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赵桓很窝火,很丧气,将宝剑仍在地上,气冲冲地回来了。

龙颜震怒,这还了得?

皇后在一旁解劝,岳飞带着儿子来请罪,李纲上折子请杀了七郎这个畜生。弄到后来,赵桓好生没趣,非常不好意思,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灰溜溜地下来了。

从那以后,赵桓练武的时候,在一边伺候的班直都不能闲着,操练起来啊!赵桓还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的训练方法,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他挥剑猛攻,对方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但见,宝剑如风中杨柳,又似出洞的灵蛇,杀气腾腾,奇诡莫测。左一剑,右一剑,一剑紧似一剑,一剑快似一剑,想怎么杀就怎么杀!酣畅淋漓,甚是痛快!一场缠斗下来,都会出一身透汗,回来沐浴更衣,一天都是精神抖擞。时间长了,赵桓也能发现自己在进步,如果对方应付的比较容易,朕不懂,身边有高手啊,而且有很多的高手啊!想让郑七郎忙一点,就找岳云;想让岳云也出点汗,就请教郑七郎。一来二去,赵桓进步不小,有时这些所谓的高手也会由衷地赞上一句:“陛下武功大进了!”

今天,又是这话!

赵桓笑道:“这样的武艺,能不能进虎贲军团?”

说话的郑七郎卡在那里,不知怎么回答;岳云则在望天,与天上的白云说话。

“岳云,你来回答朕!”

岳云很干脆:“不能!”

“还需要多久?”

“永远都不行!”

赵桓没生气,却非常好奇,问道:“给朕一个理由!”

岳云把心一横,只能说实话,说假话他也不会:“陛下明鉴:选拔虎贲的标准非常严格,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或者是宗室亲贵,烈士子弟;或者是在战斗中杀过敌人,立过大功的人。陛下的武艺,正在进步;但是到了能进入虎贲军团的程度,陛下,陛下少说也有六十岁了。三十五岁以上的都不能做虎贲,谁要六十岁的老兵啊!”

赵桓现在已经过了三十五岁,看来,真是一辈子都没指望了。

赵桓大笑,拍着岳云的肩膀,道:“说的好,说的好!哈哈,原来朕的武艺这么滥啊!”

已经走出了几步,赵桓突然回身,再道:“如果朕六十岁的时候很年轻,就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能不能做虎贲?”

这个问题太难了,岳云回答不上来,郑七郎道:“不行!”

“为什么?”

“为了陛下的安全考虑,凡是进入虎贲军团的人,都必须有两个人推荐才行!如果陛下能找到推荐的人,负责审核的小子又不想活了,也许行!不会的,谁都没这个胆子。王大帅六亲不认,一定不行的!”

赵桓大笑,笑得异常痛快:想做一名虎贲,没丁点指望喽!

回到寝宫福宁殿,刚刚坐下,邵成章进来禀报:“宁王殿下前来请安!”

请安,今天来的挺早啊!

赵谌进来,跪倒叩头:“儿臣向父皇请安,父皇吉祥!”

“嗯,起来吧!”赵桓浑身难受,想洗澡,巴不得赵谌现在就走!

“父皇昨晚睡得可好?”

“好!”

沉默移时,却不见了下文。赵桓将茶杯放下,抬头问道:“还有事?”

赵谌深吸一口气,扑通跪倒,道:“父皇,儿臣不愿娶契丹女子为妻,恳请父皇成全!”

赵桓面色一沉,道:“可有喜欢的女子?”

“是!”

“何家女子?”

赵谌后背都是汗,窘迫得不行,但是既然决定这么做,该说的话就一定要说:“是九经书院文章文先生的女儿。”

“文灵惜?”赵桓听到过这个名字!

“是!”

“朕听说,她不是已经成婚了吗?”

“去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啪”地拍在桌子上,杯盖摔在地上,碎成无数片,茶水洒了一桌子!赵桓起身,走了一圈,又坐下,指着赵谌再问:“她可愿意?”

赵谌吓坏了,还在坚持着:“儿臣可以等!”

“哈哈,好!好!”赵桓抓起茶杯,向儿子砸过去,可惜砸偏了,没能命中目标。

“一个新寡的妇人,听你话里的意思,人家还不愿意!是吧?”赵桓气得脸都白了,“你要把她弄回来做宁王妃,啊,你说说,朕的脸往哪放,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放?”

赵谌仰头说道:“人非生来富贵,贫穷怎么啦,寡妇又怎么啦?儿子不在乎!”

“你不在乎,朕在乎!真是朕的好儿子!不行,除非朕死了!”

殿中的情况,裴谊看得清清楚楚,找来邵成章,低语几声,邵成章飞也似的去了。

平时很温顺的赵谌,也不知今天哪来勇气,恁地强硬。扬起脖子,对上父皇的目光,毫不退缩:“既然如此,儿子谁都不娶,情愿老死一生!”

赵桓吼道:“朕在外面顶风冒雪,率兵征战,你在京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竟还勾搭上了小寡妇,啊?”

“儿子是真心喜欢她,灵惜却从来没有同意过,何谈勾搭二字!”

“朕说一句,你顶一句!好,朕生的好儿子,这样的儿子不要也罢!”

赵桓怒到了极致,一眼看到了挂在墙壁上的宝剑,奔过去,拔出宝剑就要砍人。

裴谊动作更快,跑过来抱住官家的大腿,还有三四名内侍过来帮忙,赵桓根本动弹不得。

“放开朕,你们这群混账东西,放开朕!”

赵桓正与内侍们撕扯着,忽闻一阵哭声,皇后朱云萝跑进大殿。一把抱住丈夫,哭道:“陛下,再怎么说也是亲生儿子,怎么就动上刀剑了呢?”

“朕没有这个儿子!”

云萝从没见赵桓发这么大的火,扭头再骂儿子:“你个畜生,还不赔罪?”

“儿子没有错,不知如何赔罪!”

平时好脾气的丈夫要杀儿子,平时温顺的儿子象一头倔驴,朱云萝哪个都说不了,哪个都管不了。昨天全是欢笑,今天倒是怎么啦?急怒攻心,竟昏了过去!赵桓大惊,连声传御医,看到奔过来的儿子,一脚踢翻在地,骂道:“你个不孝的畜生,到外面跪着。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来见朕!”

御医到了,只说是气着了,没事的。说话的功夫,云萝醒了!

云萝垂泪道:“陛下,儿子如果有错,教训就是了,怎么能动刀剑呢?儿子死了,臣妾也不活了!啊,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啦?”

赵桓压着火气,只能说些好听的话:“是朕的不对,今后不会了。回宫好好歇着,朕下朝之后便去看你!”

皇后走了,赵桓坐在椅子里喘粗气。是啊,这到底是怎么啦?昨天还好好的,无限风光;今天却差点上演父子相残的悲惨一幕。赵桓不知道,刚才如果没有人拦着,会不会劈下那一剑!今天,火气怎么这么大呢?

早膳没心思吃,澡也不洗了,擦一把脸,上朝!

第九卷 第二章 天威(二)

每年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京城的衙门是不办公的,所以,本应该有的早朝也不必去受罪。但是,刚刚回京,事情很多,宰执们一定在垂拱殿候着了。

路上,赵桓余怒未息,看什么都不顺眼!赵谌这是怎么啦?似乎突然转了性子,变得刚强执拗起来。稍微冷静一点,想一想:原来还担心这孩子太过柔弱,恐难当人君之任,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还柔弱,差点没把老子气死,这样的孩子要是柔弱,朕小的时候就是懦弱了。这是好事,但是,婚事到底该怎么处理呢?

悔婚是不可能的,只能想办法让他回心转意。

垂拱殿到了,刚坐下,裴谊进来禀报:“启禀陛下,宰执们都在外面候着呢!”

“叫!”

“圣上有旨,宣宰执上殿啊!”

六名宰执,鱼贯而入,礼毕,落座!

李纲笑着问道:“陛下昨夜睡得可好?早膳进的香吗?”

赵桓还在想着儿子的事情,听到李纲的问话,只是听到而已,一点不过心,根本没有意识到李纲是在问他!

赵桓目光直直地望着前方,没有任何表示,李纲一愣,陛下今天这是怎么啦?

来不及细想,李纲又重复了一遍。

“哦,”赵桓终于恢复了正常,“好,睡得挺好!朕有些累了,拣要紧的事情说,其余的往后放一放!”

“是!”李纲道,“依照惯例,正月十五,陛下应该升宣德楼与万民同乐。今年适逢河西大捷,京城百姓早就在做准备!请示陛下,明日是否升楼观灯?”

赵桓答道:“照常例办,请示过太上皇没有?”

“还没有,臣立即派人去请旨!”

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张邦昌道:“河西大捷有功将士,如何封赏?恭请圣裁!”

张邦昌的意思,就是请官家定个调子,是大赏还是小赏。官家确定了原则,剩下的事情就可迎刃而解。

这个事情,赵桓在回京的路上就已经想过,话已经到了嘴边,忽然看到殿中的六名宰执都在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他们似乎在担心着什么。此时的气氛极不寻常,赵桓从早上的事情中彻底解脱出来,硬生生把想说的话压下去,话锋一转道:“宰执们都是个什么意见?”

目光有一齐转到李纲的身上,李刚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三角眼中的目光异常坚定,道:“臣以为,吴镇国封国公,其余有功人员,按功行赏。”

张邦昌道:“李相公所言极是,臣附议!”

转眼间,宰执中只剩下王禀一人没有发表意见,其余人的意见居然惊人的相似。王炳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最后还是同意了大家的意见,但是大家都清楚,王禀是说了违心的话。

赵桓的意见,吴阶封王,种无伤、岳飞晋国公,其余人按照这个意思来办就是了。按照往年的情况,这样封赏不算高也不算低,还是合适的。但是,李纲等人的意思分明是要轻赏本次立功将士,是何居心?难道,京城发生了一些朕不知道的事情?

形势明摆着,宰执们的意见一致,一般情况下,作为皇帝不应该驳回众议,只能按照大家的意思来办。赵桓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决定先放一放,了解清楚情况再说。

赵桓莞尔一笑,显得非常轻松,说道:“先让故去的人安息,咱们君臣再来商量这件事情好了!赵执政的葬礼准备的怎么样了?”

提到赵鼎,大家面色一变,殿中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赵鼎病了有一阵子了,包括赵桓在内都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是人真的去了,还是会感觉到不一样!对朝臣而言,赵鼎是一位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执政,你最好不要犯错,或者即使犯错也不要落在赵鼎的手里,否则,没什么情面可讲,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哪个来求情都没用!赵桓就不止一次的碰壁,所以,这几年已经学乖了,绝不到赵鼎那里去自讨没趣。赵鼎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有的时候,只有赵鼎敢犯颜直谏,即使官家气得要杀人了,赵鼎还在那里摆事实,讲道理。那份定力,那份胆色,大宋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情况不少,还是有很多人受了赵鼎的恩惠。

对于宰执来说,赵鼎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最要命的是,赵鼎这个人办事能力一般,挑刺的能力却是超乎寻常的强。赵鼎为人处事,严格遵循儒家经典,非正言不说,非正事不做,一生都在努力做一个正直的君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用说秦桧、张邦昌,即使李纲有时都不免自惭形秽,觉得矮了他一截。和这样的人在一起,非常不舒服,就是不舒服。

对于赵桓来说,听到赵鼎去世的刹那,赵桓隐约有那么一点欣喜:只要有那么一点错误,他就不依不饶,想想都烦呢!但是,想做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身边少不得这样的人。好听的话总听也腻,不好听的话总不听也想。赵鼎总会让赵桓响起大唐魏征,赵桓是要做唐太宗一样的君王,所以,要有一个魏征一样的臣子在身边,不时匡正得失。

心中一叹,赵桓道:“谥号定了吗?”

李纲等起身,李纲道:“文贞!”

赵桓道:“好,文贞好!拟旨:封赵鼎为鲁国公,赠太傅,谥文贞。朕要亲自去送一送!”

会议结束之前,李纲道:“陛下,一场大仗打下来,耗尽十年积蓄,能不打仗暂时还是不要打了。”

赵桓点头道:“嗯,朕也是这个意思!”

“听说,漠北草原将有异动,天武军团已经开始向边境集结了?”李纲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女真一日不能统一漠北草原,就一日不能全力南下。所以,在漠北草原一定要阻止女真人的一切企图。这么浅显的道理,李纲会不知道?难道任由女真在漠北草原呼风唤雨?

赵桓仔细思量,道:“全力支持天武军团的军事行动,枢密院行文种无伤,他没有任何援军,不能让战争升级!”

何栗道:“臣领旨!陛下,是不是您也给种无伤写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这样就更稳妥了!”

何栗的话,从另一方面也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种无伤的确是难以驾驭的人,就连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都这样认为,那就一定错不了。

赵桓点头应允,王禀道:“捧日军团都指挥使岳飞,恳请丁忧,为其母守孝三年!”

“不准!”赵桓斩钉截铁地说道,“以月带年,给他三个月时间,期限一到,立即回去带兵!”

再没有其它重要的事情,宰执们退了下去。

赵鼎去了,又缺了一位执政,谁上来更合适呢?

赵桓吃点东西,立即传召开封府尹聂山。

聂山也老了,赵桓对聂山非常亲近,态度与往日相比,大相径庭。聂山颇有那么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坐得舒服,索性还是站着回话。

“最近京城可有什么新鲜事?”

官家问的空泛,回答问题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官家想了解的到底是什么。官家心里一定很急,否则也不会今天就召他进来,那么,官家最想知道什么事情呢?

“京城里有些人,对河西大捷颇有微词,说的话很难听!”聂山先说半句话,看看官家的表情,知道可以再说,就接着说道:“有人说,我大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绝对优势的火力,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西夏,为何还是死了那么多人?有人说,官家对这些军人太宽纵了,应该严加管束才是。还有人说,军人蛮横无理,竟骑到读书人的脖子上去了,这与祖宗定下来的规矩——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相背离,一定要改回来才行!”

赵桓不动声色问道:“那些议政院代表怎么样?”

“议政院代表中,士子们与那些闲散官员多有交结,准备在夏天议政院开会的时候,集体向军人开刀。还说,一定要把军人嚣张的气焰压下去才行。”

联想到李纲等人刚才的反应,赵桓猛地想到:难道京城文官已经达成默契,要打压军队势力?如果是这样,军政两方不是要对立起来了吗?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该如何是好?

“有人在故意挑起对立情绪?”

聂山道:“没有证据表明,有人在背后引导舆论;也没有证据表明,有人想制止这种情绪的蔓延!”

聂山说的很含蓄,其实后面一句话才是重点,他想说的是,宰执在这件事情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来的早晚会来,赢得河西大捷的赵桓,有信心面对一切困难。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这样有信心。

第九卷 第二章 天威(三)

根据金国方面传回的情报,新皇帝完颜亶继位之后,各方势力积极活动,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行动。宋王、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磐军政一把抓,大权独揽,宗干隐忍不发,宗翰则蠢蠢欲动。也许,不久金国方面就会有消息传回来,赵桓希望,他们争斗的越凶越好,最好多死些人,象什么宗翰、宗磐、宗弼、宗辅统统死光,最后再闹个国家分裂,那就省事多了。

按理说,他们家务还没闹完,应该在漠北草原不会有大的行动,也不知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唉,能有个无线电报就好了,那要省多少事情啊!宋强的记忆里,有一个十分奇怪的印象,中国的皇帝都是些没有进取心,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大的兴趣,只要看好自己的地盘就万事大吉了。赵桓现在是大宋的皇帝,还是一位具有强烈进取心的皇帝。但是,他知道这其中的缘由!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武威天下,一举奠定了中华版图。中国太大了,就拿现在来说,国之南疆广南西路的西平州如果发生叛乱,报信的人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到京城,要跑二十天。消息来了,朝廷要商量应变之策,如果要出兵平叛,南兵不够调北兵,还要为大军准备粮草。大事小事都忙活的差不多了,军队到达前线,至少也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