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出六千两。”

    “七千两。”

    “八千两。”

    拍卖会进行的十分热闹,王家留下的那些盐池,遭到众多商人的疯抢,都卖出了极高的价格。

    那些普通商铺,虽然不是最受欢迎的,但也卖出的正常的市场价。

    朱勇为了防止这些商人,私底下做好约定,故意压低价格,所以朱勇再次派临汾本地那几家商人,作为搅屎棍出场了。

    但凡拍卖一处产业的时候,那些外地商人出价较低时,临汾本地几家商人就会抬价。

    特别是,朱勇让这几家临汾本地商人,重点盯着太原苗家,只要是苗家竞拍的产业,一律使劲往上抬价。

    这就造成,苗家看中的几处产业,最终成交价都被抬的特别高。

    这让苗家那位大少爷,看着临汾那几家本地商人的眼神,都泛红了,恨不得拍死他们。

    竞拍整整进行了一天,到了晚上吴达见到朱勇时,一脸的疲态。

    “吴大人幸苦了。”朱勇坐在饭桌前,微笑着说道。

    “哼,朱大人,本官在前面累死累活,你倒是在这里怪清闲的。”

    吴达没好气的说道。

    “哈哈,本官这不是知道吴兄辛苦了,特地让人备了酒水和饭菜等你呢。”

    “算你还有良心。”

    吴达坐下后,递给朱勇一本账簿,开口说道:“这是今天拍卖出去所有产业的收入总汇,你看看吧。”

    朱勇接过账簿打开,仔细看起来。

    而吴达则在旁边喝了两口茶,对朱勇继续说道:“王、赵两家除了粮食,以及留下的一千五百亩良田外,其他大大小小数百项产业,今天都拍卖出去了。

    一共拍出一百六十八万余两银子,说实话,本官在看到这个数目的时候,也被吓坏了。

    本官知道王、赵两家富有,但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富成这样,两家产业竟然能卖出一百六十多万两银子。

    要知道,我们平阳府一整年的税赋收入加起来,全部算成银子,也不过二十来万两而已。”

    朱勇抬头看了眼吴达,看到他一脸不敢相信的模样,也知道这个数目,的确惊到吴达了。

    朱勇还没告诉吴达,他从王、赵两家已经搜出了一百一十多万两银子,再加上现在拍卖获得的一百六十多万两银子。

    也就说,朱勇这次来临汾,抄了王、赵两家后,直接获得两百七十余万两银子,差不多是此时大明每年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二了。

    朱勇笑了笑,说道:“像王、赵两家这样的百年商贾世家,积攒下这些家产,也很正常。

    毕竟,就算翻遍整个晋商,能比王家还要富裕的商人,一只手也能数的过来了。”

    “那倒也是。”吴达点点头。

    “对了,另外,按照你的意思,今天竞拍可以用银子和粮食支付,实际我们只收到九十来万两银子。

    其余七十多万两银子,都是那些商人用粮食抵押的。

    经过本官和那些商人商讨大半天后,他们才同意,粮食价格,以现在临汾市场价的八折来算。

    一周内,他们便会将粮食送来。”吴达继续说道。

    “嗯,这个价格可以接受,现在朝廷赈济灾民需要粮食。

    本官会在临汾继续等一周,等这些商人将粮食送到,本官会亲自领军押赴洛阳赈济灾民。”

    “来,吴大人,我敬你一杯,这次本官来临汾,要不是得你全力配合,事情也不可能办的这么顺利。”

    朱勇端起酒杯,给吴达敬酒。

    “朱大人客气了,这是圣上的命令,本官也是依命行事。

    再说,王、赵两家罪有应得,朱大人为民除害,大快人心。”

    “哈哈,来,干了。”

    “吴大人,本官接到圣上命令,咱们拍卖获得的粮食,本官押送到洛阳。

    而那九十多万两银子,过段时间,宣大总督卢大人就会派兵过来,然后押送回京城。

    并且,圣上特批,可以给你们平阳府留下五万两银子,作为府衙支出所用。”

    最终,朱勇其实说出的这些,都是他自己做好的打算。

    “谢圣上隆恩。”吴达感激的喊道。

    这个时候,朱勇手里还有五十多万两银子,足够他组建新军使用。

    毕竟,朱勇组建的那些新军,这一年来,都是不需要支付军饷的,只需要管他们吃穿,奖励即可。

    五十万两银子,暂时够用了。

    而朝廷那边需要银子,特别是火器局,为了打造新式自发火铳,也就是燧发枪,毕懋康急需银子。

    朱勇已经打算从这九十多万两银子中,取出二十万两交给火器局。

    毕竟,未来朱勇组建的新军越来越多,需要的兵甲,火器等装备,也会越来越多,火器局规模也得扩大。

    这一夜,朱勇和吴达两人痛饮一番,最后都喝醉了,这也是他们两人在临汾的最后一聚。

    随后几日,朱勇便一直待在城外新军营地中,操练新军第三营士卒,并等待那些商人,将粮食送来。

    本章完

第64章 重刑审判,押粮入豫() 
64押粮入豫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时间到了四月初,朱勇的新军第三营,也训练的差不多了,同时他也在临汾,等来了那些外地商人送来的粮食。

    加上朱勇自己在临汾本地,敲诈本地商人,以及自己出钱采购的粮食,这一次他足足筹备了六十万石的粮食。

    四月三日,朱勇率领三个新军营上万人,还有三万多名民夫,准备离开临汾南下,前往河南洛阳,参与剿匪作战。

    民夫是朱勇在临汾招募的,负责给他们押送粮草,不然六十万石粮草,朱勇他们带不了。

    “朱大人,一路小心。”

    朱勇率军离开之日,吴达亲自带着临汾所有大小官员,众多商贾乡绅,在城门口相送。

    但其实,除了吴达是真心相送之外,其余那些商贾乡绅都是在送瘟神啊!

    三月份后半月,朱勇在拍卖会结束之后,算是彻底压榨完了商人,便开始对当地那些乡绅地主们下黑手了。

    朱勇将临汾的那些乡绅地主召集起来,这一次他没要求这些乡绅地主们捐款,而是自己出钱,向他们采购粮食。

    朱勇知道,这些乡绅地主手里都有不少存粮,便要以市场价收购。

    这些乡绅地主们手里确实有粮食,但他们不想卖啊!

    因为,一周前吴达以府衙的命令,强制打压临汾那些粮商哄抬粮价的行为,让粮食价格重新恢复了正常水平。

    这个时候,朱勇要以市场价收购他们手里的粮食,他们得少赚很多钱啊。

    这些乡绅地主们还等着,过段时间风头过去,再继续抬高粮价,到时候能多卖很多钱的。

    毕竟,在这种乱世,粮食就是硬通货,在一些地方比银子还好用。

    他们手里的粮食,根本就不愁卖的。

    但这一次,朱勇可没给他们拒绝的机会,直接根据他们每家田地的多少,分配给他们一定的份额。

    最终,这些乡绅地主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向朱勇妥协,才让朱勇凑齐这么多粮食。

    所以,此时临汾的那些乡绅地主们,和临汾的商人一样,都恨死朱勇了,巴不得他感觉滚蛋呢!

    或许有人要问,你堂堂一个穿越者,多出三百多年的眼界,又有皇帝分身这个便利,随便想个点子,不都是能赚钱的。

    何必用这种压榨人的方式捞钱呢,人家赚钱也不容易。

    对此,朱勇只能呵呵一笑,给出两个理由,一是明末这些商人,乡绅地主们,着实应该压榨压榨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对他们的优待实在是太大了,享受了太多的权利,尽的义务还不如农民多。

    现在,只是压榨他们一些钱财粮食而已。

    乱世当用重典,到了这个时候要还是对这些商人,地主们是心慈手软,那大明活该灭亡了。

    其次,朱勇心里也有很多赚钱的点子,比如银行,海商,甚至改良一些技术等等,都能赚很多钱。

    但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想要做到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啊!

    而现在,对于朱勇和大明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大明国内流寇四起,可谓是危机四伏,万一让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提前崛起,那就是亡国之祸。

    所以,剿匪不能间断,还得加强力度,争取一次性将这两头老虎打死。

    而剿匪,赈灾,都是需要银子的,朱勇要是想办法慢慢赚钱,恐怕他钱还没赚出来呢,李自成就打到京城了。

    甚至,明年鞑子就会再次入关,四年后就是决定大明国运的松锦会战。

    他要做这段时间里,整顿朝政,编练新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钱粮支撑才行啊!

    留给朱勇的时间,本就少的可怜,他只能用最快的捞钱方式,即便是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

    只有先让大明渡过亡国危机,后面才有慢慢发展的机会,不然都是白搭。

    那么,什么方式来钱最快呢,答案就是:掠夺。

    抢劫是掠夺,战争是掠夺,敲诈勒索也是掠夺,但不可否认,掠夺的方式是来钱最快的。

    也是目前为止,拯救大明最好最快的方式。

    所以,王、赵两家就成了倒霉蛋,被朱勇抓了典型,谁让他们本身就犯了重罪呢。

    至于其他商人,地主们,一个个屁股也都不干净,那家没害死个农民,强抢个土地什么的。

    朱勇现在没工夫搭理他们,是为了稳定国内局势。

    但多少等让他们出出血,算是暂时对他们的惩戒,等大明渡过危机之后,朱勇还得对他们下重手呢。

    这算是什么,只是个开头而已。

    到了明末这个时代,朱勇万万不可有任何圣母之心,而且朱勇觉得,他用的这种方式,已经足够温和了。

    他买粮食,好歹都是付钱的,对于那些地主们来说,已经足够客气的了。

    朱勇离开临汾之后,率领三营新军一路南下,这个时候朱勇的‘凶名’,也早就在晋南传开了。

    他率领大军一路南下,所有官府一路开绿灯,全力配合,晋南剩余或是新冒出来的小股流寇们,一个个也都老实下来。

    前段时间,闻喜城外数百颗脑袋还挂在那里呢,他们可不想自己的脑袋,也被挂在上面。

    所以,朱勇南下之路非常顺利,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抵达南面黄河边。

    朱勇带人在平陆休整一天后,然后渡过黄河,进入到河南河南府陕州境内。

    因为,此时陕州这一带流寇纵横,十分危险,朱勇没敢逗留,继续领军赶往洛阳。

    毕竟,他手里这批粮草太重要了,万万不能有失。

    而这个时候,陕西和河南西部的匪患,更加严重。

    原因是,在去年的时候,一直流窜在南面湖广一带的悍匪张献忠,也带着他麾下流寇,来到了河南,与闯贼们回师了。

    好在,孙传庭和洪承畴两人领军有方,数次击败流寇,甚至连闯王高迎祥都被孙传庭活抓,并杀死,沉重打击了流寇们的士气。

    才没有让陕西,河南的匪患,变得更加严重,但局势依旧十分危急。

    此时的陕西、河南,最缺的就是粮食,不仅流民缺粮食,李自成和张献忠的这些流寇们,同样缺粮食。

    万一,要是让他们知道,朱勇押送着六十万石粮食通过,他们肯定不要命的过来抢夺的。

    但可惜,朱勇这一路从临汾赶来,上万人马,数百辆大车,目标太大,想要隐藏行迹都做不到。

    所以,等朱勇领军抵达陕州的时候,他手里有大批粮食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张献忠的耳中。

    此时流窜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以及湖广北部这片区域的流寇们,势力最庞大的两股,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其余还有大大小小的流寇们,基本上都是依附于他们两家的,至于再小规模的流寇,官军都懒得去管。

    一是兵力有限,二是这些小规模的流寇们太多了,又翻不起大浪,让各地官府自己防备处理,就可以了。

    其中,李自成所部现在主要活动在,潼关以西的陕西境内。

    而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流寇,主要活动在潼关以东的河南西部,和湖广北部一带。

    所以,朱勇领军出现在陕州的消息,张献忠最早得到消息。

    “什么?有一批官军到了从山西到了陕州,还带来大批的粮食?这个消息准确吗?”

    张献忠此时正率部,在崇阳镇一带活动,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大为震惊,然后便是激动。

    张献忠激动的站起来,对着下面一名流寇将领,问道。

    “首领,千真万确,我们在陕州一带的探子,亲眼所见。

    昨天,一支官军渡过黄河,从山西境内过来,光是大车就数百辆,足足用船运了一天呢。”

    下面那名匪寇将领也是一脸激动,肯定的说道。

    “那支官军人数多少?”

    张献忠继续问道,他在心里已经盯上了朱勇这些粮食。

    “这个还不是很清楚,好像有数万人,属下收到这个消息后,就马上来报了,后续消息还没收到呢!”

    那个流寇将领支支吾吾,犹豫的说道。

    “将所有探子都撒出去,让他们探查清楚这支官军的具体人数,及时汇报。”

    张献忠下达命令。

    “是,首领,属下这就去办。”

    等那名属下离开后,张献忠想了想,又大声喊道:“来人,传几位将军前来议事。”

    很快,几名张献忠的心腹下属,便急匆匆赶到张献忠的帅帐。

    赶过来的这几名张献忠下属,其中有数人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张献忠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乃是此时张献忠的左膀右臂。

    这四人,一个比一个强,全都是军事奇才,其中李定国在后世的名声最大,也是朱勇最熟悉和敬佩的。

    除了这四个义子之外,张献忠麾下还有王尚礼,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等部属。

    不得不说,张献忠此人虽然性格暴躁,残忍嗜杀,但其军事才能实属不错。

    而他手下也可谓是人才济济,朱勇要是在这里,一定会眼红张献忠的。

    本章完

第65章 张献忠手下人才济济啊!() 
65张献忠手下人才济济啊!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什么?有一批官军到了从山西到了陕州,还带来大批的粮食?这个消息准确吗?”

    张献忠此时正率部,在崇阳镇一带活动,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大为震惊,然后便是激动。

    张献忠激动的站起来,对着下面一名流寇将领,问道。

    “首领,千真万确,我们在陕州一带的探子,亲眼所见。

    昨天,一支官军渡过黄河,从山西境内过来,光是大车就数百辆,足足用船运了一天呢。”

    下面那名匪寇将领也是一脸激动,肯定的说道。

    “那支官军人数多少?”

    张献忠继续问道,他在心里已经盯上了朱勇这些粮食。

    “这个还不是很清楚,好像有数万人,属下收到这个消息后,就马上来报了,后续消息还没收到呢!”

    那个流寇将领支支吾吾,犹豫的说道。

    “将所有探子都撒出去,让他们探查清楚这支官军的具体人数,及时汇报。”

    张献忠下达命令。

    “是,首领,属下这就去办。”

    等那名属下离开后,张献忠想了想,又大声喊道:“来人,传几位将军前来议事。”

    很快,几名张献忠的心腹下属,便急匆匆赶到张献忠的帅帐。

    赶过来的这几名张献忠下属,其中有数人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张献忠的四个义子,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和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乃是此时张献忠的左膀右臂。

    这四人,一个比一个强,全都是军事奇才,其中李定国在后世的名声最大,也是朱勇最熟悉和敬佩的。

    除了这四个义子之外,张献忠麾下还有王尚礼,冯双礼,马元利,张化龙等部属。

    不得不说,张献忠此人虽然性格暴躁,残忍嗜杀,但其军事才能实属不错。

    而他手下也可谓是人才济济,朱勇要是在这里,一定会眼红张献忠的。

    “都来了,坐吧!”

    张献忠见到心腹属下都到了后,开口说道。

    待众人入座,刘文秀第一个开口:“义父,您这么着急召集我们过来,所为何事?难道是有官军过来了?”

    众人也是纷纷看向张献忠,神色凝重起来。

    他们在张献忠的率领下,返回河南这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这一年里,他们遭到官军的疯狂围剿,败多胜少,损兵折将不少,连丧家之犬也不差不多了。

    再也没有他们两年前,攻陷凤阳,挖了老朱家祖坟时,那样的风光豪气了。

    “放心,没有官军过来。”

    张献忠挥挥手,打消了众人的担忧。

    连续遭到官军的围剿,不断战斗,不断转移,张献忠的部下此时极为疲惫,又缺衣少食,非常需要修整。

    要是这会儿被官军发现他们的踪迹,围剿过来,情况将会十分不妙。

    众人听到张献忠的话后,才将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既然不是被官军发现了,义父这么着急召集我们过来,难道还有其他急事?”

    “没错。”

    “我刚刚收到消息,有一支官军两日前从山西渡黄河,来到河南,现在就驻扎了陕州。

    最重要的是,这支官军押运着大批的粮食,这才是我这次急召集你们过来的原因。”

    张献忠说道。

    “什么!粮食!在陕州吗?消息确切吗?”

    果然,张献忠的话刚说完,李定国和孙可望他们便激动起来,纷纷站起来,激动的问道。

    这个时候,粮食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张献忠此时麾下,聚集了近二十万大军,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流民,近二十多万张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