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钢刀此时终究还没完成,再锋利也没法重用,而保家卫国,只能暂时用着生锈的大刀,不能直接扔掉。

    不然下次再有‘贼’闯进家里,连个能反抗的武器都没有。

    不过,朱勇即便要继续用这柄生锈的大刀,他也得想办法,将这柄生锈大刀用磨刀石磨一遍,让他变得锋利一些。

    本章完

第47章 杀鸡儆猴() 
47杀鸡儆猴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圣上,这些微臣这一个月来,认真调查了京城周边各个京营各指挥使。

    经过微臣的认真调查,发现各个屯卫都存在着严重的克扣粮饷和吃空饷的情况,甚至不少指挥使之间还有着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等情况。

    其中,微臣发现营州左屯卫指挥使卫千,兴州后屯卫指挥使张大涛两人,在贪污受贿,克扣粮饷等方面,数额最为巨大。

    不仅如此,两人还曾经纵容士卒肆意妄为,劫掠了好几个庄堡,甚至按照要挟过往商贾,要想他们交‘过路费’。”

    朱勇意识降临崇祯分身,端坐的龙椅上,听着下面骆养性的汇报。

    随即,王承恩便将骆养性递上来的奏折,递给崇祯观看。

    彭!

    朱勇看完后,直接将奏折摔到书桌上,冷哼一声:“哼,果然每一个屁股干净的。”

    骆养性递上来的奏折里,几乎囊括了所有明军京营将领,或大或小都存在着各自问题。

    其中,最普遍的,便是克扣士卒粮饷和吃空饷,两大条。

    吃空饷,就不用说了,直白点说,就是谎报士兵数量。

    一个卫所名义上应该有五千人,但实际人数连三千人都不到。

    那少出来的两千名士卒的军饷,便可以进了明军将领的口袋。

    在骆养性递上来的奏折中,吃空饷最厉害的,就是营州左屯卫指挥使卫千了。

    这家伙,营州左屯卫理应有五千六百人,可世界上连四千人都不到,整整少了近两千人。

    如果放在其他地方卫所当中,五千多人少个两千人,其实并不算什么。

    但是,这是大明京城周围的卫所,五千多人就能少两千人,这已经是十分离谱的了。

    毕竟,京营作为大明拱卫京师的精锐,在天子脚下,他们都敢吃这么多空饷,真是胆大包天。

    这些明军将领,吃空饷还不算,还要克扣士卒的粮饷,真心贪得无厌。

    其实,这些明军将领克扣士卒粮饷,并不全是进了他自己的腰包。

    很大一部分粮饷,都被这些明军将领拿出来,组建组建的私兵了,以此为巩固自己的权势。

    毕竟,大明卫所制度发展到今天,基本上已经腐朽,卫所中的士卒,大部分顶多算是拿着武器,穿着甲胄的农夫。

    他们平日里为了节省粮食,维持体力,连训练都不训练了,不就是穿着兵甲的农民嘛!

    既然卫所中普通士卒不堪重用,那些明军将领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家的私兵上。

    大明所有的将领,基本上都组建私兵,由他们信任的家将统领。

    明军将领私兵的战斗力,真心要比那些卫所军士卒强很多。

    明末打起仗来,很多明军将领都只能指望自己的私军,而不是指望他们麾下的那些卫所军士卒们。

    明军将领吃空饷,克扣士卒粮饷,甚至贪污受贿,巧取豪夺,获得大量金钱,以此来扩编自己的私军,保护自己的权势。

    这就是目前明朝卫所军中,所面临的现状。

    这种现状,对于所有的大明将领来说,是比较好的,对朝廷来说,短期看来是无碍的,但是长期就是祸患。

    反正,他们用吃空饷,克扣士卒军饷等方式,得到的银子,养的是忠诚于他们自己的私军。

    甚至于,就算是朱勇此时知道了这种状况,他想要完全消除这些情况,也基本上不可能的。

    只要明军的卫所制度不死,这种情况一定会暗中继续发生。

    但朱勇也没打算坐视不管,他这次就准备在这些明军将领当中,抓两个典型。

    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杀杀这股邪气,不能再任由这些明军将领肆意妄为了。

    同时,也为他下一步进一步整顿明军,先迈出第一步。

    “行,就拿卫千和张大涛开刀吧。”

    朱勇看向下面的骆养性:“你回去之后,就将他们两人的罪证,提交给刑部。”

    “是,圣上。”

    骆养性听到朱勇这么说,就知道这两个家伙惨了,被抓了典型。

    等骆养性离开皇宫后,朱勇立即对王承恩说道:“大伴,你立即将李英汉召进宫内。”

    朱勇召李英汉入宫,是准备让他率领三大营的将士,亲自去将这两个卫所指挥使抓回来。

    朱勇担心这两人手里掌握有兵权,万一逼急了,就怕会狗急跳墙。

    很快,李英汉入宫,得到了朱勇的命令,随即出宫亲自率领五军营的将士,奔赴兴州和营州两地,准备将这两个指挥使抓捕回京。

    事实证明朱勇想多了,就凭两个小小的卫所指挥使,他们还不敢造反,毕竟他们还有一家老小。

    前段时间,董乾等人的叛乱,被朱勇以满门抄斩的方式结束,早就震慑了大量明朝官员。

    等到李英汉带着人马,抵达兴州后屯卫和营州左屯卫的时候,卫千和张大涛两人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他们知道,在朝廷大军下,他们那点人马反抗,根本就是徒劳。

    甚至,他们一旦反抗,必然会被视为叛逆,到时候可就不是他一个人遭殃的事了,他全族上下都难逃一劫。

    “卫金,你赶紧去京城,找鲁大人,现在只有他能救我了。”

    卫千在临被抓之前,将自己府上的心腹派往京城,准备联系吏部尚书鲁大安,让鲁大安想办法救他。

    毕竟,卫千就是东林党的官员。

    同样的,张大涛在被抓前,也让他的儿子,带着重金赶往京城,找人救他。

    这两人做指挥使这么些年,多多少少要认识不少朝廷大臣,甚至按照与不少朝中大臣都有见不得人的合作。

    五天后,两人被抓回京城,同时李英汉在也营州和兴州,查封了两人的府邸,将他们的家眷暂时看管起来。

    接下来,刑部尚书冯英便亲自过问这两人的审判,面对锦衣卫送过来的详细犯罪证据,两人再怎么喊冤,都显得无济于事。

    而在朝堂上,朱勇这次下令抓捕了两个卫所指挥使,四品官员,而且还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让不少想要求情的大臣,都不敢开口。

    毕竟,他们自己的屁股都不干净,前段时间朱勇在京城搞的清查,差点把他们吓尿了。

    幸亏,最终朱勇的第一次清查,规模有限,落马的官员并不是太多,让很多官员都躲过去一劫。

    所以,这段时间朝廷的这些大臣们,难道消停起来,再也没见到有朝廷大臣动不动就集体上书请愿,或者弹劾某人了。

    这些朝中大臣一个个的,现在尽量都让自己保持低调,不想引起朱勇的注意。

    生怕自己惹怒了崇祯,被锦衣卫查出他们以前的旧账,崇祯清算他们。

    所以,包括吏部尚书鲁大安在内的,众多朝廷重臣,在收到卫千和张大涛两人派心腹向他们发出的求救时,他们都选择了无视。

    ‘宁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就是此时朝中大部分官员的心思。

    他们一个个都想着明哲保身,谁会傻的主动朝这样的污水里跳啊!

    于是乎,被收押在刑部大牢的卫千和张大涛两人,很快就收到了某些人暗中的传话。

    “卫大人,你的事情大人说了,没办法。

    这次圣上震怒,你们的犯罪证据确凿,大人也救不了你。

    你最好守口如瓶,不要再牵连更多的人出来,这样的话,大人可以保你家中老小无恙。”

    很快,卫千就在大牢内,收到了一个狱卒的这样传话,顿时让他脸色苍白,眼神绝望。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弃子。

    而且,这个狱卒所传之话的意思,已经十分明白了,就是让他永远闭嘴,不要再牵连其他人,这样他的一家老小才会安全。

    什么人才是最能守住秘密的,当然是死人了。

    当天夜里,卫千就吞服下狱卒偷偷送进来的毒药,自杀了。

    另外一边,兴州后屯卫张大涛的情况,也基本上和卫千相似,也在狱中畏罪自杀了。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是朱勇希望看到的。

    朱勇也不想看到,他们两人揭露更多明军将领,到那时候,朱勇总不能把所有京营卫所指挥使,全都一股脑都杀了吧。

    朱勇抓出他们两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杀鸡儆猴,并没有搞大牵连的意思。

    这两人在狱中畏罪自杀,在朱勇看来,也是最好的局面。

    两人自杀后,朝廷直接宣判两人的罪行,下令查抄他们的家产,但并没有为难他们的家人。

    卫千和张大涛两人死后,京营的其他卫所指挥使,一个个也是心惊胆战的,担心他们会是下一个卫千或张大涛。

    毕竟,卫千和张大涛两人所做的,其他卫所指挥使基本上也都做过,只不过没有这两人做到离谱罢了。

    好在,接下来朝廷并没有再抓捕任何武将。

    除了,朱勇在皇宫内,下达的一份‘严查’诏书,要求日后朝廷严查所有下拨粮饷的使用情况。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动静,这让其他明朝武将渐渐放下心来。

    这些武将也不是傻子,他们自然明白,这是崇祯故意没搞大牵连,故意放过他们一马。

    但有了卫千和张大涛两人的血淋淋教训之后,那些京营卫所指挥使们,都不敢再克扣粮饷,吃空饷了。

    至少短期内,应该不会有人再作死这样做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

    但这对于朱勇来说,目的便已经达到了,他要的就是短时间内震慑这些官员,让他们别再做的太过分。

    至于以后,等他解决了大明的内忧外患,必然是要重整朝纲的。

    那时候,这些腐朽的官员统统都是要抛弃的。

    就和卫所军一样,在朱勇看来,此时大明的很多大臣,也是用来过渡的。

    只要让大明撑过这段艰难的事情,日后挑选出更多优秀的官员,再让这些老旧官员滚蛋。

    “圣上,这是查抄卫千和张大涛两人家臣的清单,请圣上过目。

    至于两家在营州和兴州的其他田地、产业,本官已经移交给户部,由他们去处理了。”

    李英汉返回京城后,便将他们查抄卫千和张大涛两家的钱粮所得,汇总报给朱勇。

    根据李英汉的上报,两家一共查抄出银两约为二十一万两,粮食一万石,并不算是很多。

    这两人虽然吃空饷,克扣粮饷,贪污腐败,甚至巧取豪夺,向商人收保护费等等,捞钱手段可谓是不少。

    但同样的,这两人将他们弄来的大部分银子,都用在养私军身上了。

    卫千的麾下,足足有近两千人的私兵,一个个都是身高体壮,训练有素,兵甲精良,这都是他用钱砸出来的。

    而一旦打起仗来,卫千也就指望他麾下这两千私兵冲锋陷阵了,至于他麾下的那些卫所士兵,早就沦为辎重队了。

    除了运送物资,战斗时摇旗呐喊,打打顺风仗之外,那些卫所军士卒们,也干不了什么了。

    张大涛麾下的私兵,也足有一千五百人,要养这么一批精锐士卒,开销是极大的,这点朱勇最近可是深有体会。

    所以,李英汉没从两人的家中,查抄出太多钱粮,朱勇也觉得解释的通了。

    这次查抄来的二十一两银子,和一万石粮食,朱勇没打算再交给侯恂的户部,而是准备截留下来,为他后面编练新军使用。

    毕竟,此时大明崇祯九年后半年的田赋,基本上已经收上来,户部这个时候并不太缺钱。

    而朱勇编练新军的开销,一开始就没有走户部拨款,是直接由朱勇出钱的。

    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

    至少,在孙承宗完成税收改革之前,是不会改变的。

    因为,税收改革没完成之前,户部也不会有太多银子的,每年光是辽饷,赈灾等开支,户部的财政都负担不起。

    朱勇要是编练新军的开支,再走户部,肯定会被朝中一些大臣劝谏的。

    而且,朱勇相信在新军数量没有太多之前,他不依靠户部拨款,只凭自己想办法捞钱,还是可以养得起的。

    一旦等朝廷税收改革完成后,户部财政压力减弱,他势必要将新军的饷银,纳入的户部拨款中。

    毕竟,到了那个时候,朱勇的新军规模,也该扩大很多了,到时候他也该养不起了。

    朱勇将这一切,都计算的很好。

    本章完

第48章 想要变革,难啊!() 
48想要变革,难啊!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朱勇的主身一直待在保定这边的军营中,训练第二批新兵,时间也悄然从崇祯九年,进入到崇祯十年。

    就在刚过完新年,陕西巡抚孙传庭就派人送来捷报,闯贼首领高迎祥被其所杀,陕西的闯贼被官军击溃,死伤惨重,四散而逃。

    朱勇收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太大惊喜,因为他记得历史上,这个时期孙传庭率领明军,在陕西一带本来就是压着流寇们打的。

    可是,朱勇知道,孙传庭杀了一个高迎祥,会有一个比高迎祥更难对付的李自成,马上就要继承高迎祥的闯王之位。

    接下来的两年,李自成也是屡战屡败,可就是没被孙传庭抓到。

    而陕西此时严重的灾情,让流民遍地,太适合这些流寇们生存了。

    陕西此时的流寇,简直就像春天的野草一般,每天都会冒出一大堆,剿灭不尽。

    “不行,想要彻底剿灭这些流寇,首先要斩断滋养他们的土壤,那就是那些数量庞大的流民啊!

    其次,就是一定要将他们的贼首抓到,只要没了这些敢带头组织造反的,那些普通百姓就是一盘散沙,不成气候。

    可是,赈灾,需要钱;剿匪,也需要钱啊!

    都是钱闹的,从老子到了这个时代,已经半年多了,就没有一天被为钱发愁的。”

    朱勇意识降临崇祯分身,坐在皇宫内,越想越生气。

    “大伴,去传孙阁老,朕有要事要问他。”

    没过多久,孙承宗便赶来皇宫。

    朱勇自然是询问他,有关新税改筹划的怎么样了。

    “回圣上,根据圣上的意思,有关新税改的方案,微臣已经筹划的差不多了。

    本来想着过几日,就交给圣上过目。”

    朱勇听到孙承宗这么说,心情也顿时好起来:“很好,孙阁老,你辛苦了,尽快将完善好的税改方案,交给朕审阅。”

    “是,圣上。”

    “圣上,微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孙阁老,你和朕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有话直说,朕恕你无罪。”

    “那老臣就说了。”

    孙承宗说完之后,竟然直接给崇祯跪下了,大声呼喊道:“微臣斗胆请求圣上,放弃这次税改。”

    本来心情很好的朱勇,听到孙承宗这么一喊,顿时脸色就垮下来。

    你丫的,老子好不容易等到你税改方案完成,正准备开干呢,你竟然要朕放弃这次税改,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勇黑着脸,半天没说话。

    旁边的王承恩等太监宫女们,也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他们也能感受到此时大殿内冷冽的气氛。

    “孙阁老,你说说,为什么要劝朕放弃这次税改。”

    半天后,朱勇才开口。

    “圣上,其实微臣的税改方案,早就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筹划的差不多了,但却迟迟没敢上奏给圣上。

    就是因为,微臣觉得一旦朝廷正式施行这份税改政策,将会让我大明现在内忧外患的情况更加严重。”

    说着,孙承宗抬头看了眼朱勇。

    朱勇冷着脸,也没有发怒,反而冷静下来,看着孙承宗:“你继续说。”

    “是,圣上。”

    孙承宗看到朱勇保持着冷静,心里也是大喜,甚至觉得此时崇祯,脾气比以前好多了。

    以前的崇祯特别容易动怒,而这半年来,崇祯的脾气似乎没以前那么大了,但似乎心比之前要狠多了。

    心要是不狠,就不会重组东厂和锦衣卫,半年内将京城官员清理掉了五分之一还多,杀的京城官员人心惶惶。

    孙承宗这个念头,只是在心里一闪而过,然后就被他遗忘了,他开始在心里组织语言,说出自己的担忧。

    “圣上,如果咱们颁布新的税法,那就等于动了全国那些勋戚,富商和地主们的利益。

    而我大明依靠的,就是这些地主大户们,维持地方的统治。

    这个新税法一旦执行,必然要遭到那些勋戚,地主大户们的反对,让国内局势更加动荡。

    圣上千万不要轻视,这些地主大户对自己利益的维护,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绝对不惜暗中搞事,甚至扇动百姓暴动。

    也就是说,如果圣上铁了心要推行新税法,就要做好各地出现动荡,镇压各地出现暴民的准备。

    圣上还记得万历年间的矿税斗争吗?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除非圣上想要依靠强力手段,推行这次税改。

    而现在我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都集中在北面边关,防备着关外鞑子。

    剩余的精锐人马,也大部分调到了陕西、河南一带,围剿那里的叛乱。

    只有地方州县的卫所士卒什么情况,圣上心里也是清楚的,他们估计连一些大家族蓄养的护卫都对付不了。

    想要依靠这些卫所军,震慑各地那些富商大户们,推行朝廷的新税法,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老臣心里是支持圣上这次新税法的,可是老臣回去仔细想了想,还是要劝圣上,不可想着一蹴而就。

    一下子将新税法推行到全国,那样是要出大问题的啊!”

    孙承宗苦口婆心的向朱勇叙说,自己内心的担忧,后面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