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皇分身系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一点银子不给他们,是不可能的。

    朱勇相信,有了二十万两的遣散费,加上卢象升率军的威慑,这些京营将领会识趣返回各自驻地的。

    只要等他们各自返回驻地之后,朱勇就有办法,一个个的瓦解,收拾他们,不再给他们这样抱团的机会。

    日后再慢慢的按照计划,一步一步的整顿这些日渐腐朽的卫所军。

    果不其然,和朱勇想的差不多,朱勇的遣散诏令下达之后,城外的众多明军将领,虽然依旧不太满意。

    但最终他们还是服从了朱勇的诏令,分完了户部下拨的二十万两遣散费,便带着各自人马,返回各自驻地了。

第36章 水至清,则无鱼() 
36水至清,则无鱼

    【新书求收藏推荐!】

    “秦百户,你们回来了?董贼抓回来了?”

    九月一日晚上,朱勇原本准备带着彭浩等人回家的,没想到看到秦虎回来,便上前问道。

    朱勇记得,两天前秦虎等一众锦衣卫,被骆养性派出去,跟随李英汉和关宁军一起出城,追击逃走的董家人。

    现在,朱勇看到秦虎突然回京了,心里就有点猜到情况了。

    “原来是朱百户,没错,董贼落网了,被关宁军于千户大人率军在营州地界追上,一网打尽。”

    秦虎的心情很不错,对朱勇说道。

    只不过,秦虎对于朱勇在心里,还是有些提防的,这是骆养性告诫他的。

    不过,董乾被抓这件事情,不需要瞒着朱勇,因为很快消息就会传开。

    “那得提前恭喜秦兄了,这次算是立下大功了,恐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升官了。”

    朱勇笑着祝贺,对于秦虎此人,朱勇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为人忠厚耿直。

    “哈哈!希望承朱老弟吉言吧!”

    第二天一大早,朱勇的意识降临崇祯分身后,果然就听到王承恩向自己汇报,说昨夜关宁军抓回了董乾等一众董家人。

    现在,正等着朱勇亲自下达命令,该如何处置董乾,同时还有关宁军祖大乐和骆养性两人的上书。

    朱勇打开祖大乐的奏折,上面除了汇报他手下千户于实,抓住了董乾外,还汇报了截获的董家财产。

    当朱勇看到祖大乐奏折上,写着截获的董家财产的具体数目时,眼睛都瞪圆了。

    “除了三十七万银子之外,还有大批珠宝首饰,估计价值在十几万两左右,好一个董乾!”

    朱勇看着如此庞大一笔银子,心里是既愤怒,又悲哀,片刻之后,竟然还有些窃喜。

    “这下好了,侯恂该高兴了,这些户部又有钱了,朕编练新军的首笔资金,也不用愁了。”

    朱勇苦笑一下,说道。

    祖大乐在于实率军返回后,第一时间面见了祖大乐,并向祖大乐讲述了他们截获董家大批财物的事情。

    并且,连他隐晦的想要收买锦衣卫秦虎,私藏下这笔财物,但却被拒绝警告的事情,也告诉了祖大乐。

    祖大乐当场就大骂于实糊涂,并且立即上书给崇祯,将截获的董家财物,一分不少全部上缴给了户部。

    朱勇看完祖大乐的奏折后,又拿起骆养性的奏折。

    骆养性的奏折里,先汇报秦虎他们大体清点的董家财物数目,基本上和祖大乐汇报上来的没多少太大出入。

    随后,骆养性也将于实试图私藏这批财物的事情,也上报给了朱勇。

    甚至,在这份奏折中,骆养性还直接揭露了以前大明将领之间,经常私吞截获所得的情况。

    “哼,没想到还有这种猫腻。”

    朱勇看完骆养性的奏折后,脸色不太好看,冷哼一声,说道。

    “算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果然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朱勇一开始还很生气,但很快就想通了。

    连文官抄家,都能将抄获的财物,暗中截留下大半,就更别说那些大明将领在外面截获的财物了,私藏起来更容易。

    再者说,这些年,大明朝廷税收太少,以至于朝廷一直拖欠军饷,那些明军将领很多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的。

    所以,朱勇哪怕现在是皇帝,知道了这种潜规则,他想要杜绝,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朱勇既然已经知道这件事,他要是什么都不做,总觉得难受。

    最终,朱勇还是下达了一道命令。

    日后,明军外出执行任务,所缴获的钱粮,按照一定比例,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可以自留,用于将领给将士们。

    像这一次于实率领关宁军,抓住董家人,任务难度不大,但却缴获这么多财物,分给他们的比例肯定要小,一成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是在战场上,击败敌人所缴获的物资,一半上交朝廷,一半自留。

    甚至,如果己军军队损失惨重,这个比例还可以上升,比如三成上交,七成自留。

    或者全部自留,具体比例由兵部或是崇祯,根据战争规模,惨烈程度等方面来决定。

    朱勇希望以此,来激发明军将士的立功之心。

    不过,朱勇对于自己这个命令下达下去,能有多少执行度,他也没有太大信心。

    甚至,朱勇觉得短时间内,明军将领之间的这种潜规则,是不可能消除的。

    除非有一天,朝廷不再拖欠士卒军饷,正常拨给那些明军将领钱粮,或许这个命令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但朱勇相信,随着孙承宗日后开始税收改革,大明的税收会慢慢多起来的,日后这些潜规则都要废除。

    此时,朱勇也算是在未雨绸缪。

    这一次,就凭祖大乐这个态度,他也没打算再去追究那个叫于实的千户,还打算按照新的命令,给予他们奖励。

    “大伴,你通知户部,让侯恂从董家财物中,拨出十分之一给祖大乐,作为他们的奖励。

    另外再拨出十分之三,存入朕的内帑,朕后面有用,剩余的留给户部作为开支。

    至于锦衣卫那名叫秦虎的百户,这次做得更好,就赏赐他白银一百两,官升一级吧!”

    朱勇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赏罚分明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锦衣卫这边,秦虎这次能够顶住诱惑,恪尽职守,这正是朱勇需要的锦衣卫人才,岂能不赏!

    “至于董乾,还有其他一众参与叛乱的逆贼,统一交给大理寺去审理,按照朝廷律法定罪。”

    朱勇没打算插手董乾的审理,这种事情还用不着他这个皇帝去亲自负责,要不然要大理寺,刑部这些官员干什么。

    “另外,你再去告诉骆养性,他这次事情干的不错,让他加快锦衣卫的重建,尽快将情报司和督查司都构建起来。

    还有东厂曹化淳那边,也让他快点。”

    朱勇一一说道,王承恩站在旁边仔细听着,全部记下了。

    “是,圣上,微臣记住了,微臣这就是传令。”

    王承恩记下朱勇的命令,然后出宫传达命令。

    本章完

第37章 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37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新书求收藏推荐!】

    时间进入到崇祯九年的九月份,入关肆虐了好几个月的鞑子,终于全部退出了关外。

    同时,也带走了三十多万大明百姓,以及数百万两银子和几十万石粮食,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这样的结果,朱勇也没办法。

    好在,随着这次鞑子退出关外,再次留给大明喘息的时机,但朱勇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在我的记忆中,崇祯九年鞑子入关劫掠之后,下一次鞑子再次入关,就应该是十一年的时候了。

    在往后,便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那是大明和鞑子最后一次决战,明军战败,丧失松锦防线,大明精锐尽失。

    也是从那一战过后,大明彻底没了战胜鞑子的希望,只能慢慢等死。

    也就是说,留给我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五年的时间。”

    朱勇在心里想着前世的历史走向,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力。

    “我除了要准备应对鞑子以后的入侵外,还要清除国内李自成等乱寇,还要改革朝政,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朱勇一想起此时关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大明朝政一团糟,还有一群猪队友,再加上国内中原的乱局,朱勇就感觉头大。

    最终,朱勇深思熟虑之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两年目标。

    “我的最终目标,是打赢五年后的松锦之战,那是决定大明国运的一战。

    赢了,大明还有中兴的希望;输了,我便没有机会了。

    五年时间有点长,我先定下一个两年目标,就以下一次鞑子入关劫掠为期。

    在这两年内,朝政方面,我要整顿官场,逐步撤掉一些害群之马,尤其是东林党一众内斗行家,统统滚蛋。

    二是要完成初步的税改,向那些勋戚,富商和地主们征税,增加大明的税收,没钱打个屁仗。

    在军事方面,第一我要编练新军,新军将作为大明未来国防力量的主力。

    再则整顿工部,保证朝廷打造出来的武器甲胄的质量。

    最后,便是一支支的撤销卫所军,直至彻底废除卫所制度为止,这个需要的时间估计有点长。

    两年之后,我要趁鞑子入关之时,便可以带着编练的新军,上战场历练历练。”

    朱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未来两年做出了规划,定下了目标。

    朱勇知道,想要扭转大明的颓局,击败鞑子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新式势力,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

    但大明相比鞑子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体量大。

    鞑子想要蛇吞象,只能靠时间磨,一点点的削弱大明,最后完成蛇吞象。

    要不然,这个时候鞑子要想蛇吞象,说不定会把自己撑死。

    而鞑子削弱大明的时间,就是留给朱勇最后的机会。

    想完鞑子这方面的事情,朱勇有绞尽脑汁的回忆穿越前,看到的有关明朝国内中原乱寇的情况。

    “至于国内中原的乱局,我也得想办法遏制,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消除灾荒,这样用不了几年,中原的叛乱估计就会自动平息了。

    但是,明末这个操蛋的时期,正处在小冰河时代,天灾不断,想要消除灾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灾民,就会有叛乱,这是一定的。

    而且,对于那些铁了心造反的叛逆,就别想着诏安,最好杀光就好。

    所以,今后两年对付国内的叛乱,只有两个办法,一赈灾,二镇压!

    不过,我记得这个时候,中原的最大的贼寇首领,还不是闯王李自成,而是闯王高迎祥。

    并且,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乱寇,还根本不成气候,一直被孙传庭等明将压着打,甚至差点彻底剿灭。

    只是后来,那个谁采取了怀柔政策,想要诏安这些乱寇。

    结果,诏安没两年,这些休养生息,重新变得兵强马壮后的乱寇,再次叛乱,那时候大明更虚弱了,再也剿灭不了这些乱寇了。

    所以,我绝不能重蹈覆辙,对于这些叛逆,一律杀无赦,除非他愿意无条件放下武器。”

    最终,朱勇针对国内的乱寇,也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是,赈济灾民,等于切断乱寇的兵源。

    二是,武力镇压,要不无条件放下武器,要不杀无赦,绝不怀柔,绝不养虎为患。

    “在防备鞑子方面,还得依靠北面长城,山海关和松锦一带的防线。

    将领方面,只能靠两个人,一个是卢象升,另一个便是祖大寿。

    国内镇压叛乱,则交给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两人吧!

    朝政方面,就只能依仗孙承宗了。”

    其实,在北面防御鞑子方面,朱勇真的想完全交给卢象升,对于祖大寿此人,朱勇没有好感。

    但可惜,此时朱勇在松锦,山海关一带的防务,离开了卢象升可以,但却离不开祖大寿。

    此时大明东北方向的防务,基本上全被都是祖大寿在负责,而且祖大寿手下的关宁军,更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

    并且,除了祖大寿的命令,崇祯都指挥了关宁军,毕竟关宁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祖大寿提拔上来的,甚至很多都是他的家将。

    即便是,几年前崇祯肢解了关宁军,分出两部分,一部分给了祖大乐,一部分给了山海关的吴三桂。

    但祖大寿手里的关宁军,依旧是最多最精锐的。

    可以说,这些年要不是祖大寿扎在松锦,说不定鞑子早就打进关内了。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祖大寿对于大明,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但同样的,正因为祖大寿在东北边关的权势太大,已经超出了崇祯的控制,崇祯多次下诏让其入京,他都拒绝。

    当然,主要是祖大寿怕自己步了袁崇焕的后尘,不敢回京,但他也没有背叛大明,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势。

    朱勇记得,祖大寿最后背叛大明,也是在松锦之战惨败之后,他看不到大明获胜的希望,才选择投降鞑子。

    说到底,祖大寿此人对大明和崇祯的忠诚,还是有的,但他更多的还是在意自己的性命和利益。

    如果在家与国之间选择,他是会选择家的。

    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明官员的正常想法,毕竟能像卢象升这样对大明死忠的臣子,真心不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勇不太喜欢祖大寿的缘故。

    东北边防太重要了,朱勇真心希望交给卢象升,而不是祖大寿,可实际情况,他做不到。

    如果这个时候,朱勇强行下令,让祖大寿退出锦州,而是让卢象升接替他的位置。

    弄不好,随后祖大寿就会带着关宁军投奔鞑子,这点祖大寿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朱勇只能继续用着祖大寿,再说祖大寿领军作战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手下关宁军战力也极强。

    朱勇相信,只要他不下令召回祖大寿,或是撤掉他。

    在大明没有输掉五年后松锦之战,那一场国运之战时,祖大寿是太可能背叛大明的。

    既然如此,那朱勇也就只能将就着用他了,因为朱勇也没别的选择。

    “两年改良大明,五年赢下松锦之战,这是我定下的目标。

    那就先叫做‘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吧!”

    理清了思路的朱勇,心情很不错,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了,这也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

第38章 清查官场() 
38清查官场

    【新书求收藏推荐!】

    京城周围的勤王大军们,已经被朱勇遣散回原驻地了,朱勇便觉得卢象升率领的大军,不需要继续留在京城了。

    随即,朱勇给卢象升升官,封他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的军务,这也是历史上卢象升做到位置。

    朱勇记得,卢象升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成绩非常不错。

    此时,大明依旧丢失了关外的大凌河,不过东北方向的松锦防线,山海关防线都还稳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

    而这个时候,大明北面宣府和大同一带的防务,却形同虚设,蒙古人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这是巨大的隐患。

    所以,朱勇也觉得这个时候,将卢象升派到宣大一带,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那里,卢象升可以屯田练兵,拱卫大明北方边关,日后一旦有大战爆发,朱勇随时可以将他调回来。

    在卢象升领军离开京城之前,朱勇特意在皇宫内再次接见了他,君臣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

    九月七日,卢象升率领麾下天雄军主力北上,赶赴宣大一带驻防。

    而祖大乐麾下的五千关宁骑兵,并没有让朱勇派给卢象升一起前往宣大。

    而是被朱勇下令,让祖大寿前往陕西,接受孙传庭的指挥,参与剿匪作战。

    之前,祖大寿率领关宁军入关,参与国内的剿匪作战时,他们五千关宁骑兵可以追着几万乱寇杀。

    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流寇,说不好听的,绝大部分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再加上,他们很难获得大量精良武器和甲胄,别看他们人数众多,即便对上普通官兵,都很难取胜。

    就更别说,遇上祖大乐麾下这五千武装到牙齿的关宁骑兵了,完全就是砍果切菜啊!

    朱勇当然不能浪费这么一股力量了,正好加强给孙传庭,让他尽快剿灭陕西,河南一带的流寇。

    因为之前,董乾等人叛乱,让朱勇下令抄了不少参与叛乱官员的家,让户部宽裕了不少。

    朱勇便下令,拨款十万两银子和两万石粮食给孙传庭,让他加大剿匪攻势,并且派出锦衣卫监督,不许这些钱粮被朝廷官员中饱私囊。

    同样的,朱勇也没忘记清理此时的官场,他准备先从京城开始。

    “大人,这是我们调查到的,有关陈礼合的所有贪污受贿罪证,咱们是不是该动手了。”

    这一天,彭浩向朱勇请示道。

    “嗯,那就开始吧,将陈礼合的贪污罪证,上交给指挥使,剩下的,咱们就不用管了。”

    朱勇神色冷漠,对彭浩说道。

    “是,大人,我这就去办。”

    朱勇相信,等彭浩将陈礼合贪污的罪证交给骆养性后,骆养性就会上报给崇祯,到时候他便可以以此为由,正是开始清查官场。

    “小六子,我会给你报仇的,你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

    果不其然,骆养性收到彭浩的汇报后,便知道这是朱勇的意思,虽然骆养性心里很不待见朱勇,但还是决定将这件事上报给崇祯。

    因为,骆养性知道,就算他不上报,朱勇也有办法将这份情报递给崇祯,到时候他恐怕又得被崇祯骂了。

    谁让骆养性到现在为止,认定了朱勇是崇祯安插在锦衣卫的内线,他万万想不到,其实朱勇就是崇祯。

    一切都如朱勇想的一样,骆养性很快就将户部侍郎陈礼合贪污受贿的证据,上报给了崇祯。

    然后,朱勇便在皇宫内‘大发雷霆’,下令让大理寺抓人,审查,并让骆养性在京城内开展大调查,调查所有官员。

    同时,朱勇很隐晦的告诉骆养性,三品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