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相识的子进弟弟了。

    高洋穿着黑色的衣裳,他不喜华丽,不爱装饰,似乎总是这样一身装扮,在过于光彩照人的兄长高澄身侧,他太难引起别人的注意。当他走到元仲华面前时,给她心里形成了阴郁的暗示。原本外面的太阳那么好,这屋子里若是没有这个人也是明亮而温暖的,但是此刻这个幽闭的空间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充满了阴暗的味道。

    “太原公,”元仲华仰起脸来看着高洋不快地问道,“母妃呢?你怎么在这里?”

    “母妃早已经回晋阳了。”高洋面对元仲华的质问不急也不慌,更看不出来有一点愚笨、痴傻的样子。反倒是他的一双眸子中目光锐利,可又透着无尽的阴冷。“殿下真的和我生疏了,都叫我太原公了。”他又往上走了两步,和元仲华的距离近到了可以嗅到她身上的气息。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慢慢地呼出来,“我只愿意你还叫我子进弟弟。”

    元仲华立刻转身,提步便想向门口走。她已经听明白了,原来娄妃早就已经不在府里,根本就是高洋假传了娄妃的话设计把她哄骗来的。今日邺城的渤海王府真正的郎主已经是高洋。忽然觉得脚下一绊,裙子下摆被踩住了,事先没有防备,身子就往前倒去。

    元仲华还是想简单了。

    其实何止是渤海王府。高澄那么有心地带弟弟上位,扶着他上马又送一程,连辅助他的人都一一安排妥当。父还晋阳,兄征长安,何止是渤海王府,就是邺城也几乎快要变成高洋的天下。

    高洋当然不会任由她倒地,早就已经伸臂把她揽回来。元仲华的肚子被他这么用力一勒,人是回来了没摔倒,但同时肚子受了压迫很不舒服,慢慢开始有说不出来的坠痛感涌上来。

    “殿下要去哪儿?”高洋身子贴着她的背,揽在元仲华腹部的手臂并没有收回来,居然还用手掌轻轻地摩娑着元仲华的肚子,渐渐手臂上用力,把元仲华更紧地收进他怀里,一边低语道,“母妃说了,大将军出征在外,世子妃一个人在府里不放心,所以才接你过来方便照顾。”

    不知怎么,高洋明明是轻描淡写的语气,但就是透出了一缕阴冷。

    元仲华想推开高洋,但是她现在已经没了力气,只能转过头来气道,“母妃既然回了晋阳,我也不会留在这儿。劳太原公命人送我回大将军府。”

    趁她转头之际,高洋低下头,嘴唇几乎贴上她鬓角,很惋惜地道,“殿下怎么不领情呢?母妃在不在有什么关系?我与大兄不分彼此。在晋阳腾龙山上大兄可以照顾月光,如今大兄不在我也可以照顾长嫂。那天就是在这院子门前,长嫂也看到了,大兄对弟妇行止毫不拘泥。怎么今天长嫂就不肯了呢?子进甚是不解。”高洋完全是一副疑惑的语气。

    “你不是子进!”元仲华心里无比恐惧。见惯了夫君高澄对她处处依顺,既便喜怒不定也从不对她用这样的心机,存这样的报复,此刻更觉得高洋心里阴沉得足以让她抑郁而死,像是被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一样,甚至觉得绝望。这决不是和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那个子进弟弟,她也不知道他究竟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在晋阳相遇时李氏还不是你的新妇,你怎么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说大兄是君子?当众调戏弟妇是君子所为?”高洋的语气里竟然带上了一丝笑意。

    “既然是当众,又何来的调戏?”元仲华反问,她已经用尽了力气,还是挣脱不了高洋,而且坠痛感越来越强烈了。

    “长嫂嫁给大兄这么久还不知道大兄是什么人吗?”高洋忽然扳着元仲华的身子用力把她转过来对着他。

    他飞快地把一只手伸进衣领里,扯出被五色丝线牵着的一枚玉佩,把它伸到元仲华眼前,“我不是子进?这玉佩难道不是殿下亲手赠于我的?殿下说过不后悔。”高洋的声音忽然提高了许多,如魔似狂,“是子进欲与卿相知,不是大兄!也是子进为了殿下辗转反侧、寤寐思服,不是大兄。大兄戏我新妇,我自当还报之。”高洋忽然低头看了看元仲华的肚子。

    “你疯了!”元仲华已经没有了任何想法,只想尽快挣脱高洋。她再也看不了这张阴郁的面孔,只能用尽全力又踢又打地反抗。

    高洋一点不怜惜,用力掐住了元仲华的双肩,轻而易举地就把她固定在自己怀里,然后低下头疯狂地吻了她。他用的力气很大,元仲华完全承受不住,再加上更强烈的坠痛感,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多久,元仲华觉得自己好像清醒明白,又好像是在梦中。她想完全地清醒过来,但是做不到。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她心肺处,喘不上来气。又好像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她,在呼唤她,好像都在为她着急。她是怎么了?可唯独不见她的夫君高澄。突然在混沌之中看到一双目光如闪电的眸子,像利刃一样狠狠地劈向她。

    “夫君!”元仲华用力大呼,又觉得这呼喊根本就没有用,没有声音发出来。

    但是她忽然眼前一亮,居然看到高澄就在她面前。元仲华又惊又喜,刚才经历了那么多事,想起来都像做梦一样,好不容易看到高澄,她满心里是失而复得的欣慰。

    “夫君!”元仲华大声呼唤,一边向高澄跑去,可不知道为什么,脚下虚浮无力,一点没有那种平时踩踏行走的踏实感,感觉自己像是在被风吹着往前飘。这时她看到高澄回过头来。

    高澄一回头,元仲华更惊讶了。夫君好像是在看她,又好像不是在看她。他的眼睛眼眶红肿,一双绿色的眸子也满是忧郁,这还是她那个美姿仪的夫君吗?她从来没见过高澄这个样子。

    而这个时候再仔细一瞧,更让元仲华惊异的是高澄的衣着,既不是朝服也不是袴褶。麻衣、疏履、冠布缨,还有麻布带子的首絰、腰絰,这让元仲华觉得他看起来甚是陌生。然后再仔细一辨,心里大惊,高澄居然服的是齐衰丧服。

    还没等元仲华细问,忽然看到高澄身后来了一人,手持长剑便直奔他而去。居然是她的兄长,皇帝元善见。元善见满面杀气,向着高澄便一剑砍去。元仲华失声惊呼,幸好这一剑未砍中。但很快便有一大群人不知道从哪里涌上来,宗室、公卿、百官、将军人人都向着高澄呼喝,南人、北人,群情激昂。有的冷笑,有的大发议论,有的直接挥利刃而上,这里面有的人元仲华竟能认出来,有的人却根本没见过。

    元仲华不明白为什么忽然这么多的人都指向她夫君。眼看着高澄用手里的桐木削杖根本敌不过元善见,元善见本身也是能挟石狮子以逾墙的勇武之人。而更可怕的是那一大群的人都慢慢围拢过来,明摆着是要帮着元善见的。元仲华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她忽然被人拉住了。

    拉住她衣裳的人是高洋。高洋冷冷看着她。

    “子进,快去救他。”元仲华早就把刚才的一切忘了,反过来央及高洋。

    高洋漠然旁观,他两只手的手指相缠绕,明显是心里特别纠结。

    然而一切都晚了,这个时候忽然破空一箭射来,正中高澄当胸。高澄倒地而死,血流当场。

    “阿惠!”元仲华大呼一声。她突然清楚地感觉到,她真的呼喊出声了。

第159章 :襄助恩系兆别后事(二)() 
“阿惠!”元仲华在惊呼中醒来。

    睁开眼睛,一切都消失了,原来刚才的才是梦。床帐低垂,元仲华发现此刻她正躺在床榻上,外面有光亮透进来,好像还能听到春天的鸟叫声,这让她心情好了很多。心里暗暗庆幸刚才只是梦,但可怕的梦境还是让她惧意难消。

    元仲华很快判断出来,这里不是她在大将军府的内寝,不是她的床榻。而芙蓉帐已经被挑开了。同时元仲华微微起身时才惊觉,她已经和做梦之前截然不同了。她伸手抚了抚自己的腹部,完全平了下去。

    两个奴婢挑起床帐又自觉地退了出去,元仲华一眼看到高洋居然就坐在榻边,她心里失望至极。

    “你从未这么唤过他。”高洋和刚才比起来好像换了个人,只是稳稳地坐在那里看着元仲华,他沉静极了,表面上看起来一点没有之前的疯癫之态。

    元仲华不敢置信地看着高洋,高洋就好像是生生从她刚才的梦境中走出来的。他冷漠的眼神,还有绞缠在一起一刻不停的手指,这让人觉得他心里纠结得厉害。高洋目光锐利地死盯着她,“你叫他阿惠?若是你肯叫我一声侯尼于,我”他忽然止住了没有再说下去。

    “我的孩子呢?”元仲华问道。

    “自然很好,已经给大兄送信去了。”高洋站起身。

    “何必在这个时候让他分心?”元仲华想起身,但全身无力。

    “他该学学如何分心了。”已经站起身的高洋又恢复成了那个沉郁而有些痴滞的太原公。“这么多人看着他,谁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吗?若是有人背着他做了什么于他不利的事,他也全都能知道吗?”

    元仲华忽然想起刚才做的梦,又听高洋说这样的话,盯着他问道,“既然他不知道,难道是你知道吗?”

    原本以为高洋必不肯说,谁知道本已经要出去的高洋却立刻又转过身坐回榻边看着元仲华。“告诉殿下也无妨。大兄想必也知道自己身处危境。这样清吏治、除贪渎,于国于家都是好事,可唯独对大兄自己不见得是好事。大兄又从来耀武扬威习惯了,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那些宗室公卿,还有父王身边的旧人。又从来不屑隐忍。”高洋好像头痛一样,甩了甩头,伸手按了按太阳穴。

    元仲华越听越惊心,这分明就是解了她刚才的梦。她想起梦中的高洋,冷冷看着他脱口道,“你是会隐忍的,所以才旁观,是吗?”

    高洋听了这话把手放下来,诧异地看着元仲华。

    入夜,长安的大丞相府第里,长公主元玉英的侍女南乔在听了一个奴婢的禀报后匆匆入内,回禀长公主元玉英,那个柔然世子秃突佳在莫名其妙消失了几天之后忽然又回来了。

    元玉英其实也能猜测到大概。但是她也明白,这个时候不是计较细枝末节的一刻。只吩咐还是照旧尽府中所有供奉柔然世子,不能失了礼数,别的一概不多问。南乔对长公主的心思完全心领神会,懂得如何吩咐奴婢们。

    不过元玉英没想到,她只想着把柔然世子供奉好,同时也暗中思虑,这个时候还让柔然世子长居丞相府是不是合适。但是她还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理由让这位柔然世子迁出丞相府的时候,秃突佳就主动来找她了。

    秃突佳其实特别喜欢上次和宇文泰角抵时园子里那个叫做“亭子”的建筑物。他本来就是玩心重的年纪,总想着什么时候回草原了,也建个一模一样的亭子,就在蓝天白云之下的绿野中,不知道建成后会是什么样的风景。

    不过这个时候站在亭子里的秃突佳心里也颇有感触。事易时移,隆冬时眼前一片灰败,毫无生气的园林中倒是站在这亭子里最冷,穿堂风吹过冷得厉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丞相宇文泰不在府里的缘故,整个府第都沉寂了许多,显得冷冷清清。

    远远看到大丞相夫人、长公主元玉英,被身后的奴婢们簇拥着走来。秃突佳自然没见过长公主一身袴褶、挥剑如虹的样子。也不知道当年她追随夫君抛下洛阳的一切西入关中时又是何等的英气勃勃。在秃突佳眼中,长公主虽然面貌如绝色,但也未免过于沉闷拘谨。她总是合规制的礼服在身,行动端庄又寡言少语。

    看着丞相夫人裙幅不摇地上了亭子里,秃突佳不等她问,便抢先道,“夫人倒真是安稳。”其实他心里对元玉英相当有好感,觉得她很有汉人说的那种母仪天下的风范。

    “世子请直言。”元玉英依旧镇定沉静,却不肯和他开一句玩笑。

    秃突佳也看出来了,索性看着元玉英直言道,“不瞒夫人,我前几日去了蒲坂城。”他想看元玉英的反映。

    元玉英垂眸不语,半天听不到秃突佳再往下说,诧异地抬起头来,看秃突佳也正看着她,便问道,“世子想说什么?”

    “夫人可知道谁在蒲坂?不奇怪我去蒲坂做什么?”秃突佳看元玉英既不意外又无怒意,觉得有点失落。

    “世子不是大魏臣子,想必朔方郡公也不止是和丞相有交往吧?”经历了这么多事,元玉英显然已极有胸怀,不是个深宫中的普通妇人。柔然既然能和西魏有交往,当然也可以和东魏有交往。就算是这个时候秃突佳去见了东魏主帅,她也没什么好说的。

    秃突佳的性格,不会掖着藏着,虽有心机但不防碍他还是个爽直的人,更何况毕竟年纪小。看元玉英这么说,索性直言道,“你们所说的‘东贼’,其实是兵分三路而来”

    倒这句话吸引了元玉英的注意,扬起眸子盯着秃突佳,脱口道,“兵分三路?”

    “大将军高澄已经在蒲津关设浮桥,准备渡河。夫人想必已知道还有先锋窦泰直扑潼关。恐怕不知道,还有一路,司徒高敖曹,已经直奔上洛而去了。”秃突佳把他刚刚探知的消息告诉元玉英。

    一瞬间元玉英的眼神里掠过一丝茫然。她毕竟不是领兵的督将,地形不明,不知道东魏这三路大军的安排有什么深意。“丞相知道吗?”,在她心里的第一反映是,这事她的夫君宇文泰知道不知道,这才是第一要紧的。

    “军报应该已经送到广阳。这个时候,宫里的皇帝应该也知道了。”秃突佳有意为她解读,“如果高敖曹攻下上洛,直抄长安之背,就和窦泰、高澄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取长安如同探囊取物。”他顿了顿,颇为认真地问道,“夫人你不会不知道高敖曹吧?”

    高敖曹是一直追随高欢的得力大将,百战不败,元玉英再不懂战事也知道这个人。是因为高欢对高敖曹实在是太器重了,几乎到了无条件迁就的程度。

    “世子告诉我这个,想必心里已经有主意了吧?”元玉英尽管心里已经如同被巨石压着,又担心在广阳的夫君宇文泰,但还是勉强镇定着问道。

    “那夫人有什么主意?”秃突佳反问。

    “没什么主意,”元玉英忽然昂起头来,秃突佳在一瞬间看到了他从未在她身上看到过的英武果决,如同男子。“我答应过夫君,若真的有这一天,便亲为弓矢,以保天子,保社稷,守卫国都,以性命相报。”元玉英向着秃突佳一礼道,“多谢世子告知。”

    “若是柔然帮丞相退敌呢?”秃突佳盯着她问道。

    “世子究竟想要什么,不妨明说。”元玉英坦然相对。

    “要丞相娶柔然公主,我的妹妹做嫡夫人。”秃突佳半真半假地道。

    元玉英犹如被当头一棒,沉默了。

    两个人对视良久。

    “怎么,夫人不肯吗?”秃突佳逼问道。

    想起当初,元玉英自己也明白,她也是弟弟元修为了拉拢宇文泰才为他们赐婚的。她和宇文泰之间一直就是波折连连,总隐约觉得他心里有个地方是不会让她进去的。如今弟弟元修早已经灰飞烟灭,她这个长公主也名不符实,也许真正和这个丞相府不相宜的就是她吧。如果宇文泰娶了柔然公主,真的能让大魏强盛起来,这对于大魏社稷和宇文泰来说都是好事。她离开了也只是她一个人的心痛,还是值得的。或许她早就该离开了。

    “我答应你。”元玉英昂然直视着秃突佳。“只是不知道这话是世子说的还是柔然说的?若是柔然说的,柔然看重的是大魏,还是看重的只是宇文泰这个人?”元玉英一针血地问道。

    “你疑他?”秃突佳是极聪明的人,他有点不敢置信地问道。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如尖利的锥子,直接扎进了元玉英心里。

    “他永远是我夫君。”元玉英的声音沉缓下来,“我只能为大魏社稷而死。”

    秃突佳陡然一惊。这个长公主的心机太深了。若是宇文泰一心为社稷,他是国之柱石,那为了宇文泰就是为了大魏,可如果宇文泰和大魏社稷并不一心呢?这个问题就值得深思了。

    广阳在长安之东,渭河之南,距离长安数十里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宇文泰驻军于此就是为了迎击东魏军,以预作屏障。只是长公主元玉英和柔然世子秃突佳说的都不对,宇文泰此时此刻并不在广阳。

    其实宇文泰早已经接到军报,知道高敖曹率军直奔上洛而去。他在广阳的行辕中和于谨、赵贵等人又一次详细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不只督将们心中忐忑,宇文泰自己也知道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若真是败了,便真连翻身的机会都难再得,高欢指挥,高澄率军,一定会乘这个机会彻底迎头痛击。

    灯光照着舆图,车骑将军于谨就着灯光把西魏军的三路进攻线路又一一述说了一次。这一来东魏的进攻策略就完全明了:以西魏都城长安为目标,兵分三路,形成合围之势。

    原先预订直击窦泰的策略背景是,只知道高澄在蒲津关,窦泰攻潼关,并不知道还有高敖曹攻上洛这一路。如果只是蒲津关和潼关,高澄和窦泰之间距离不远,互为依援,但也容易被西魏军利用,打个时间差。这么说起来,轻骑突袭的策略还是可以一用的。

    现在的问题是背景发生了变化,突然又出了高敖曹一路。其实连诸督将心里都没底,能不能守得住上洛。或者根本不敢去想那个结果,高敖曹的威名西魏诸督将也知道,上洛基本是要丢了。如果这么一来,高敖曹取了上洛直奔蓝田,再后面就是长安了。按原订计划,就算打败窦泰,保住潼关,拦住了因辎重不能及时救援的高澄,可是谁去求长安?谁来抵挡高敖曹?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宇文泰身上。这些督将都是跟着宇文泰平定关中追随而至的。用不着讳言,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这个胆子去提议,毕竟关系太大。为保万一,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分兵拒之。

第160章 :蒲津关两强又相遇() 
宇文泰把目光从舆图上收了回来,回身看看齐聚他身后的几个督将,这是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心腹。

    “洛州刺史泉企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