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皇帝和长公主兄妹单独见见,倒也还好。无非就是她上心些,等皇帝召见过后立刻命人好好地把长公主送出宫去。

    可她这防范的意思又不能提前露出来。

    “太原公府里最近有什么事吗?”高远君的思绪已经变了。

    “未听说有事,就是太原公也足不出户呢。”小虎回道。

    高远君想了一刻,忽然恢复了平静,吩咐道,“本宫从前总是和长嫂长公主亲近,对太原公夫人难免顾此失彼有了疏失。太原公夫人生产过之后也未曾见过。既然主上有这份心思,本宫这就去仁寿殿请旨,明日与主上一同驾临太原公府第,正好把高王妃也请到太原公府第去拜见主上,岂不是一举两得?”

    小虎听了这主意,开怀笑道,“殿下这主意真好,主上本来也是高氏之婿,私底下就是一家团圆呢。”

    高远君笑了笑没再说话。

    在太原公府第,如果真出了什么事,就该高洋自己出来负责。而且既然是在他的府里,想必正因为如此,他也不敢过于肆无忌惮了。

    高远君不知道元善见突然要见元仲华是什么原因。但是不管是什么事,在太原公府第,想必元善见也不能为所欲为。

    高王妃元仲华今天遇到的事真是一件比一件奇怪。先是宫中中常侍林兴仁来传旨,说皇后请王妃明日入宫到椒房殿相见。

    元仲华早就想好了,只要说入宫,一概以身子不爽推萎。更何况椒房殿是她再也不想去的地方。于是立刻便拒绝了。

    林兴仁早防她有此说辞,便又说他是主上特命来传旨的。并只是椒房殿皇后相邀,其实是主上有事想见妹妹。

    这倒把元仲华说服心思活动了。毕竟她长兄是一国之君,她不能一点面子不给。想想也是,林兴仁是皇帝的近侍,不管椒房殿的事,必定是主上的意思。这倒不好再一口拒绝了。

    林兴仁又说,明日他亲自从宫中驾车来接王妃。陛见完了,他再把王妃亲送回来。

    说得如此郑重其事,元仲华也就信了。

    林兴仁一走,阿娈心就悬起来。这时她也无可商议之人。其实知道元仲华也无奈何。因为太医令天天来请脉,王妃好得很。皇帝也好,皇后也好,不会不知道。况且没来由得就是召见,也没有别的什么人,实在没理由抗旨。

    阿娈告诉刘桃枝。刘桃枝因为是高王把他留在邺城的。他深恨自己不能去豫州亲手杀侯景,这些日子也只能在内宅中用心。高王的吩咐不敢有半点分心,当即便表示,明日和阿娈一起,跟着王妃寸步不离。哪怕有天大的事,豁出命去,也不能让王妃有闪失。

    元仲华倒觉得他们是小题大作了,用不着这么杯弓蛇影的。毕竟不像是从前宫宴,什么人都有。

    然而入宫陛见的事刚有了定论,天将晚时忽然奴婢禀报,说公主郁久闾氏院子里的人来回禀,说公主早上出府时说出城去骑马,一日不归。这个时候才命人送回口信,请禀报王妃她已去了豫州,不必令人去寻找。

    这送口信的人是从市井里随便找的,领赏从命而已。谁都不知道这位柔然公主这时候究竟在哪儿,是不是真的像她自己说的一样去了豫州。

    元仲华倒大惊了。这比刚才说的明日要入宫陛见的事更分她的心。

    月光是不告而别就走了。她要真去了豫州,找到高澄还算好。如果万一路上有闪失又当如何?元仲华心里是又担心又懊恼。

    结果反弄得自己几乎一夜无眠,心里说不出来的不舒服。

    真是事有凑巧。

    夜半之后,椒房殿就大乱起来。不知何故,还是个小婴儿的太子大哭大闹不止。

    太常寺的太医署有专门为太子平日诊治请脉的太医令。太医令奉皇后之命急匆匆赶来给太子诊治。奇怪的是,连太医令也说不出究竟所以。

    偏这个时候仁寿殿的皇帝元善见一面不露,居然也同时病了。谁也不知道皇帝病到怎样,因为谁都没见到过皇帝。

    倒是中常侍林兴仁殷勤在椒房殿跟着奔走以供皇后驱使,看起来特别焦急。可只惜一点用没有,太子不见好转,反倒闹得更厉害了。

    一直到天亮把整个椒房殿的人折腾得人仰马翻。皇后把今日还要行幸太原公府第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好不容易太医令的药见了药效,太子算是安静下来,然后慢慢睡着了。

    到了该起驾的时候,林兴仁看到皇后都熬不住守在榻边也睡着了。

    这一夜高远君一直担心儿子,当然没心思睡觉。这时太子能安睡,她虽然一定要守在榻边,但也是撑不下去了。

    林兴仁见皇后唤不醒,只得跟皇后的宫婢小虎说,他先回仁寿殿去回禀,请皇帝定夺。

    等到中常侍一离开,小虎也试图唤醒皇后。但奇怪的是,怎么也唤不醒。想着可能是皇后实在太累了。也没有别的办法。

    连着晴了多少天的天气忽然变阴天了。天阴沉得连白天也像黑夜一样。

    中常侍林兴仁果然如他所说,亲自驾车到高王府来接王妃入宫。他来的时候并不算早,已经过了食时。侯在王府门外,看着王妃、长公主元仲华被阿娈扶着从里面慢慢走出来,林兴仁立刻满面堆笑地迎上。

    他一边盯着元仲华高高隆起来的肚子,一边笑道,“王妃真是有福泽,世子深类高王卓然不凡,这又要生儿子了,可见王妃隆宠不衰,连主上也高兴。”

    这话在元仲华听起来很刺心。但她不可能去和林兴仁解释什么。只盼着快去快回。心里也琢磨不定,不知道她的长兄、皇帝元善见究竟有什么事要和她说。

    等到元仲华上了车,林兴仁忽然拦住了阿娈,让她也跟着王妃一起乘此马车,不必拘礼。理由是长公主现在格外贵重,不容有失,要阿娈一刻不离地跟着照顾。这倒也合了阿娈的意,她就怕和元仲华分开。

    刘桃枝是一定要寸步不离地跟着。

    只是林兴仁对刘桃枝没有一点好颜色,不像待阿娈那么和气。这个苍头奴是什么人他也知道,但自始至终就好像不认识此人一样,看都不曾看刘桃枝一眼。当然也不可能让他跟着同车而行。

    马车一路上又慢又稳,元仲华也跟着就沉下心来。她倒并不怎么焦虑。

第六十一章:代饮毒酒() 
当马车停下来的时候,外面一片寂静。元仲华隐约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和阿娈两个人无声对视就各自明白了对方的心思。看来阿娈也是和她同样的感受。

    阿娈刚想先下车去看看,突然听到外面刘桃枝大声喊“王妃”,然后就是呵斥声。刘桃枝的声音渐远,慢慢听不到了。

    太原公高洋早一天就知道皇帝和皇后将要行幸于他的府第。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但他也并不惊慌,反倒是欢天喜地命人把府第里格外夸张地布置了一番。

    一大早,高洋就候在府门口。

    远远看到来了一乘马车,装饰华丽,又是宫中的仪卫,但看起来又不像是圣驾,高洋沉下心来细看。等到马车近了,居然看到是中常侍林兴仁亲自驾车,倒让他起了好奇心。

    这时太原公夫人李祖娥也一同候在府门口等着接驾。

    林兴仁跳下车来,见到太原公夫人装饰得格外华丽,看起来端庄贵气;而太原公高洋虽也是梁冠朱衣的官服但是这衣冠在他身上一点气魄都没有,倒像是穿错了别人的,怎么都觉得衣冠不整,实在是别扭至极。

    看高洋满面懵懂无知的样子,林兴仁满面是笑。他以为他笑容里那点讽刺没人能看得出来。

    林兴仁还没说话,高洋和李祖娥便看到高澄的苍头奴刘桃枝从远处下了马跟过来。

    刘桃枝一路跟随,他早看到林兴仁驾车的路线不是去宫里的路线。开始还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等到近了太原公府第才惊愕起来。但他只是个苍头奴,拦不住林兴仁。

    刘桃枝大叫“王妃”。

    林兴仁见他敢如此放肆,立刻变了脸色,令人拖开刘桃枝。刘桃枝岂能容他如此,反问林兴仁怎么把王妃带到太原公府来?

    林兴仁也算是耐了性子。怕这个奴才吵闹起来坏了大事,便告诉他主上和皇后今日行幸太原公府,就在太原公府见王妃。

    高洋听刘桃枝这么一叫喊便知道原来车里的人是元仲华。

    之前没说过高王妃今日也会来,连李祖娥都觉得有点意外。但看自己夫君不露声色,全然无关似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她也不好这个时候说什么。

    林兴仁这个理由是把刘桃枝的质问给堵回去了。刘桃枝见林兴仁往远处一指,果然是圣驾正迤逦而来。原来真是帝后降临,这下刘桃枝也无话可说了。

    林兴仁这才又改回笑脸,让高洋准备接驾。他自去请高王妃下车。

    元仲华早听到了外面的声音。等到车帘掀开,果然看到是太原公府第,高洋和李祖娥也正候在外面。林兴仁也重新解释一回,说是帝后今日行幸太原公府,就请王妃在这儿拜见主上。

    这时御辇已经到了府门口,仪仗都排开了。元仲华不得不下车接驾。好在皇帝是自己兄长,只要紧随兄长,陛见完等皇帝有事吩咐过了,便叩辞回高王府去。

    事都妥贴了,林兴仁把别人都抛开,去接主上下辇。

    元善见真是容光焕发。远远看到高洋已经匍匐在地他更得笑得和林兴仁如出一辙。

    倒是元仲华被抛在一边没有人理睬,这也奇了。

    只是没看到皇后高远君一起驾临,只有高洋如同浑然不觉。不只元仲华,李祖娥也觉得甚是奇怪。

    皇帝大模大样地往府第里面走,今天格外有帝王气度。林兴仁自然趋奉在后。

    宫中宦官奉中常侍之命簇拥着高王妃也一起进去。只是把刘桃枝隔着外面不许入府。阿娈此时方觉得身不由己。好在她心机快,趁空隙让一个不显眼的奴婢去暗中告知刘桃枝如何行事。

    高澄不在邺城,如果这个时候元仲华真遇到什么事,恐怕只有一个人才能真正救得了她了。这个人就是王太妃娄氏。

    阿娈心里揪得厉害,她总觉得今日要出什么事。

    李祖娥也见元仲华被拥入府内,她也觉出异常。好在这是太原公府第,就算有什么事她多少也能庇护一些。

    这么想着往府内走去,却不防被高洋暗中扯住。正纳罕,高洋暗自里低声叮嘱她“速速去请杨长史来,速来速来。”

    高洋的样子与刚才面对皇帝元善见的时候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刚才就是一无心的痴人,这时才是她平时私下所见的那个阴沉冷漠的夫君。

    太原公府第里面甚是深广,就好像走不到尽头一样。加上天色暗,阴沉,更让人觉得这府第里阴森森的。皇帝指定要驾幸后园,高洋便极其谄媚地引着皇帝往府第深处走。

    高洋如此听话,这倒是格外让元善见顺意的事。

    直到进了后园,高洋特意把圣驾接到了一处隐秘幽深的轩馆内。他洋洋自得、引以为傲地禀奏说这是他藏书之处。

    这简直不异于痴人说梦,听傻子说自己也读书,元善见几乎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元仲华这时反倒镇定了。不管她这兄长今天有什么要紧事要和她说,反正她自己的心意自己是明明白白的,别的也就顾不得了。

    高洋倒满面是痴笑地看着中常侍林兴仁命人将带来的食盒中的酒肴一一摆上来,然后那些宦官又都退了出去。

    元仲华的人也只有阿娈跟了进来。

    元善见笑着在林兴仁命人搬来设置好的绳床中坐下来。他坐好了向四周看了看,果然如高洋所说,真是满壁图书。

    “太原公原来也读书呵呵”元善见笑道。

    高洋立刻走过来跪下回禀道,“臣洋是陛下之忠悃之臣,不读书如何帮陛下治理天下?”

    元善见听他话说得有意思,禁不住哈哈大笑。

    唯有元仲华一点笑不出来,看一眼跪在元善见面前的高洋,又看着自己兄长问道,“陛下令中常侍逛我至此,究竟有什么要紧事有说?”

    她这时已经能确认,必定不是什么好事。不然何以要用到逛骗?

    林兴仁耐不住先笑道,“高王妃真是失礼,不解陛下一片好意。也难怪,高王常对陛下无礼,如今连高王妃也将失礼视作平常事了。高王妃可别忘了自己是主上的亲妹妹。”

    元仲华不理会林兴仁,她已经是拿定了主意,索性向元善见直言道,“陛下费了这么多心机将我逛到太原公府必定是让这个奴才来说话的。我既是高王之妇也是陛下的妹妹,陛下还记得与我一母同胞之情就不防有话直说。若真是无事,我便要叩辞回府去了。”

    阿娈一脸紧张地窥视。

    高洋仍是满面痴笑,看看元善见又看看元仲华。

    元善见倒没着急,对元仲华的不敬视而不见。他向林兴仁摆摆手,示意他下去。自己指了指满桌的酒肴笑道,“孤今日满是赤诚之心请王妃来相见,不论君臣,只说兄妹。就不说兄妹,妹妹若是把自己算作高氏之妇,孤也是高氏之婿,依旧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何妨坐下来畅饮畅叙?难道非要介怀不成?”

    元善见说着已站起身,他刚才语气里甚是动情,这时看着元仲华又像猛兽看着到手的猎物,明知她不能逃,所以他倒满怀耐心了。

    “妹妹年幼时便嫁了高子惠。但孤毕竟是妹妹的长兄,凡事看在眼里。高王待妹妹并不能一心一意,几度曾经欲废立。”他忽然看一眼高洋,然后慢慢向元仲华走过来,“倒还不如太原公尚汝真心。”

    元仲华蓦然听他把话题扯到了高洋身上,惊得后退几步,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阿娈上来扶住元仲华。可她也不敢公然反驳皇帝,况且元善见也并没有明白说什么。

    高洋这收了笑看着元仲华。他那装出来的满面痴笑一点痕迹也没有了。

    元善见完全不把高洋放在眼里,这时逼近元仲华似笑非笑地道,“既然两相不如意,长公主又何必非要一意孤行?孤今日就把尔赐于太原公做嫡夫人,李氏可居于妾室侍奉公主,想必太原公也是愿意的。”说着他看了一眼高洋。

    高洋跪下来叩首,“陛下之赐臣不敢辞。”

    元仲华又惊又怒道,“陛下在胡言乱语什么?既便陛下是大魏天子,也不能如此管到别人的家事。难道是陛下神志错乱了吗?”

    她看看这屋子门窗紧闭,林兴仁守在门口,想必外面都是他的人。刘桃枝没有跟进来。就算跟进来,一个刘桃枝能有什么用?

    此时元仲华才觉得心里悲凉无比。上一次的椒房殿风波之后高澄暴怒之际是说过要将她赠于高洋。难道这真是他的意思?自己的亲兄,又是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她就算是想推辞又如何推辞?

    低头看看跪在元善见面前的高洋,完全是一副受恩等待的样子。

    阿娈一个奴婢,她这时无力阻拦。若真是惹怒了主子被撵出去,那屋子里可就真的只剩下元仲华一个人了。

    阿娈心里急盼刘桃枝能快点回来。这恐怕是唯一的希望了。

    元仲华冷笑道,“陛下想说什么,想做什么我阻拦不住。若真是被逼迫不过,也只能陈尸于陛下面前。恕难从陛下之命。”

    元善见丝毫不惧,也冷笑道,“长公主这是威胁孤吗?”他又指了指桌子吩咐道,“中常侍,既然长公主自愿求死,孤也不得不成全她。”

    林兴仁急不可耐地上前斟酒,将耳觞杯双手捧于元仲华面前笑道,“长公主真要是死其实倒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想必公主一死高王倒真能记住公主一辈子不忘了。”他将觞杯高高捧上,转眼已是红了眼圈,换了副悲切表情,哽咽道,“长公主也知道主上处境艰难,殿下若是因不从太原公而死,高王回来自是不能放过太原公,这都与主上无关。主上也实在是无耐。”

    想来林兴仁是太急,兴奋地昏了头。

    阿娈听得却恐惧极了。她突然伸手来拿林兴仁手里的耳杯,“奴婢来替王妃饮了此酒。”

    元仲华听她这么说,急忙一把扯住阿娈。她早就心灰意冷了。兄长不像兄长,夫君不像夫君,她偏又被裹挟其中身不由己。喝了这酒一了百了倒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唯一牵挂就是菩提,还有阿肃。

    元仲华已经夺了耳杯来。

    然而谁都没料到,原本跪在地上的高洋突然站起身来,他一把夺过元仲华手中的耳杯,毫不犹疑地立刻举杯一饮而尽。

    耳杯里的酒晃洒了不少。元仲华的手指被淋到,有些烧酌的痛。可是她也顾不上了。惊讶地看着高洋。连扶着她的阿娈也惊讶地看着高洋。

    而最惊讶的还是元善见,只有他和林兴仁知道,那真的是毒酒。原本这酒是给元仲华准备的。只等元仲华一喝之后毒发身亡,外面立刻便会传出消息:就说太原公高洋将长嫂劫入府中,用强不成就毒杀了高王妃。不仅高洋,就是整个高氏也会因此蒙辱,失去人心。等到高澄回来更不用说是一场内耗巨大的萧墙之祸。

    可是可是这酒居然被高洋给抢着喝了。元仲华又没死。这样等高澄回来,事情就变成了:皇帝强将高王妃赐给太原公。事不谐要赐死高王妃,结果太原公替死。

    元仲华的口肯定是堵不住的。高洋则不管死不死都成了祸患。

    元善见顿时沉下脸来,“太原公,汝可知道这是毒酒?”

    高洋甩掉手里的耳杯道,“陛下既然早就说明,臣自然知道。”

    元善见微微颔首恨恨道,“尔自求死。”

    还是林兴仁见机快,一把扯了元善见道,“主上快走。”

    事到如今,便不能真等高洋毒发,要赶紧回宫去,然后召宗室入宫商议对策。事已至此,不得不发,容不得再耽误了。

    府门外,长史杨愔单骑而来。

    太原公夫人李祖娥也是骑马去的,但回来的时候居然没有比杨愔快。

    连杨愔的随从也被甩在后面了。

    杨愔刚下马,看到府门口的皇帝仪仗、车驾,他立刻便提着袍子下摆往里面闯去。

    恰这时元善见和林兴仁从里面急急而出,身后还跟着几个宦官。

    看到元善见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