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原公,下官受了高王之重托,日夜兼程从晋阳赶回来,第一个来见太原公,有内情回禀。”孙腾的声音打断了高洋的沉思。

    默然坐在阴影里的杨愔仔细静听。

    “孙太保,”高洋从沉思中醒来,难得他声音平静。“太保既是承我父王之重托,归邺城应当先去见我大兄、世子大将军。即便父王有命于我,也应当世子唤我去传命。怎么太保如此心急,失了规矩?”

    高洋是一副大惑不解的样子。

    “太原公当日是因快刀斩乱麻而被高王青眼,当时何等英明果决,今日怎么糊涂起来?”孙腾霍然起身,直指高洋,“下官受的是高王遗命,晋阳和邺城即将大乱,到时候天下震动,太原公忍见高王不瞑目,高氏基业一日崩摧否?腾深受高王厚恩,尚自以为有责,愿扶太原公临危受命以继高王之基。太原公再要推辞不受,必是不信任龙雀,龙雀也只有一死以追随高王。”

    孙腾说完毫不犹疑地转身便大步向外面走去。其绝决之意不可阻挡。

    高洋听到“遗命”这两个字已经是眩晕不止。他突然兴奋之极,瞬间有种龙入深海之意。再听孙腾说愿辅之以继基业,高洋在恍惚之中猛然醒来觉得他是受了父亲的遗命,整个高氏的重托此刻就在他的身上。

    “太保!”高洋下意识地大喝道。

    他不能让孙腾走,不能让他离开。

    孙腾充耳不闻,不作停留。

    “太保留步!太保受命相辅,为何又弃我而去?”高洋也猛然起身。

    只有杨愔仍是未动,他仍坐于席上仔细看这两个人。

    孙腾并不是高澄的亲信,这点杨愔很清楚。

    孙腾终于被打动了,止步回身看着高洋,“太原公信我乎?”

    高洋离席走到孙腾面前盯着他,“太保因何弃大兄而择子进?”

    孙腾大笑道,“龙雀从未是大将军心腹。大将军也从不提携龙雀。太原公难道忘记了?当日在洛阳永宁塔下,龙雀弑杀皇帝元朗,从那时起世子便嫌弃龙雀是弑君之臣。龙雀多方亲近,后又进献舞姬,反让世子妃和世子起了嫌隙,后又世子被废这些事一一在前,大将军怎么肯再与龙雀相交好?不记恨下官,肯留下官性命已经是幸事了。”

    “太保只为保命?”高洋眸子似有火焰烧灼一般地盯着孙腾又逼问他。

    “龙雀跟着高王也是一时之贵,若是世子继位,下官连性命都不保,何来之贵?”

    “太保有何所求?”高洋还是不肯放过孙腾。

    “腾乃一俗人。在洛阳时欲求娶平原公主,世子暗中作梗,不许下官求之,下官一直抱恨在心。”孙腾突然翻出前尘往事,看来是积在心里甚深。

    “平原公主已死。”杨愔忽然站起来。

    平原公主指的就是随出帝元修西逃的元明月。

    “下官不专心于一人,只愿如高王在时富贵永相伴,也不妨另觅佳人。”孙腾坦言。

    其实听起来,孙腾和世子高澄倒也并没有什么过于尖锐的矛盾,但小小嫌隙太多,天长日久,经年累月,已经是不可挽回了。也为难孙腾一笔一笔记得如此清楚,从洛阳起一直到邺城,件件都在心里。

    “孙太保眼下有何良策?”高洋上前来挽了孙腾走到席前同坐下来。

    孙腾看到高洋并不理睬杨愔,而高王族弟高岳、高归彦这时都不在,他心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杨愔才真是高洋的心腹之人。

    “太原公放心,高王将霸府事尽付于腾,晋阳、上党军全在下官手中,愿尽献于公。唯一障碍就是世子,”孙腾咬牙道,“名不正则言不顺,公须先正其名。倒不必急于眼下,明公不必自己动手,自然有人会和世子过不去。”

    杨愔突然大笑道,“孙太保,大将军有何得罪之处,让太保如此用心地施计?”

    孙腾却正色道,“杨长史谬矣。不是大将军得罪龙雀,是龙雀见罪于大将军。”他并不理会杨愔,又向高洋道,“主上和济北王等人早就对大将军不满,若是两相争斗,必然各自损伤。万一大将军势败身死,明公不正是名正言顺了吗?”

    高洋压抑着心里的兴奋之态,笑道,“孙太保果然有良策。”

    昏暗中他笑得有些狰狞。

    杨愔暗中用目光在孙腾身上打量。能想出这样的计策,对付高澄的心思想必不是一日了。而且这计策对高澄是下手狠毒,对高洋却是有利无害。看来孙腾确是真心归附了。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随时阅读,手机用户请访问。高速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章互相利用,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第十八章:设计争宠() 
一个侍女手捧着精致美丽的锦盒进了长公主元仲华住的院子。说是郎主大将军命人送来给长公主的。

    锦盒摆在元仲华面前,不用元仲华动手,阿娈打开锦盒,里面原来是一支玉笛。

    一支完好无损的玉笛,触手生温,玉质温润。说是白玉,但又透着柔和的淡黄色,实在是别致美丽。

    元仲华已经很久不吹笛子了。也不为高澄忽然想起命人送这个来。她一直珍藏着原先那断了的玉笛,倒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很是珍爱。

    倒是奴婢们忍不住兴奋地窃窃私语。郎主对主母十分上心,最近又是换了玻璃蒙窗,又是不时地送贵重物品来,并未见有了新得的李就疏远了主母。

    元仲华看着玉笛随口问了一句,“世子呢?崔侍郎还在吗?”网不跳字。她突然有种无论如何都压抑不下去的心思,=说。他的书斋只有她才可以进去。

    “崔侍郎走了。世子也不在。主上命人召世子入宫去了。”

    “主上有事吗?”网不跳字。元仲华的注意力被吸引。

    阿娈想想道,“想也没有要紧事。只是听说柔然世子要回王庭,去拜辞主上。”

    元仲华没再问。几日之内就是新年了,宫里的宴饮多。今年因为皇后有了身孕,皇帝格外高兴,宴饮就更多了。她奇怪的是柔然世子都要回王庭了,王妃郁久闾氏还住在大将军府里?而且她好些日子没有见到月光了。

    从那天康娜宁被命去给柔然世子献舞之后,不是原因,月光不但没回晋阳,还另换了一个僻静的院子住。不是客居之处,距离后面妾室们住的地方不远。

    大将军府里的人不从时候起越来越多了。

    李昌仪是格外不适应的。

    因为她是皇帝赐给大将军高澄的妾室,和别的妾室不同。这个“李”的称呼就这么被叫下来了,也没有人阻止过。

    但李昌仪还是不适应。从前在刺史府第,她是主母。而她从不许高仲密有妾室。就算是没有妾室显不出主母的威风,她也不许。高仲密当时是心甘情愿被她一个人迷醉得忘乎所以,哪里还有心思去置妾室。

    李昌仪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她会降为妾室。而且还是高澄这种风流浪荡的妾室。高澄对她除了挑逗、利用,仔细想想从未上心过。这让李昌仪有种挫败感。

    可她不能就屈就如此。

    但是又能如何?她成了高澄妾室,住在大将军府,高澄名义上是她的夫主,却一次都没有来看过她。还不如她住在东柏堂的时候。虽然她也不愿意和那个外妇住在一起。她忽然想,听说过外妇琅琊公主倒是很得宠的。想想她可以在东柏堂时时一个人独占他,她倒真有点嫉妒了。

    她需要的是这样的独宠,她不能忍受被冷落和忘记。

    琵琶声又响起来。李昌仪不喜欢这种声音,她不喜欢龟兹乐。而且这琵琶弹奏的龟兹乐格外的苍凉、伤感,还有一种身陷绝境的心灰意冷般的情绪。她现在想要的是激荡昂扬,不是低沉失落。

    她住在这儿没几天,天天都能听到琵琶声。从来没有人问一句,也从来没有人提一句,大概都习惯了。李昌仪反觉得这琵琶声很古怪。

    屋子里昏暗,外面也天色暗沉,几乎让人不辨昼夜。再加上心情不好,李昌仪的脾气要坏到极点了。奴婢们三番两次被惩戒,都想方设法躲着这位李,生怕遭殃。

    李昌仪心烦的就是琵琶声时断时续就是不肯停。

    苦叶匆匆穿过院子,心里一边咒骂天气寒冷,一边怨念重重地觉得娘子受了薄待,只能住在这样狭小简素之处,和从前刺史府第中的居处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

    进来看到小娘子只随意挽着椎髻,身上穿着袴罗,完全一副家常的样子,简直是看得人心气皆无。苦叶觉得娘子自从进了大将军府就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这可是绝对不能有的。

    “娘子,都问清楚了。”苦叶驱散了屋子里的其他几个奴婢,走挨近了李昌仪回道。

    小娘子跪坐在席上,她就跪在李昌仪身边。这屋子里居然连个大床都没有,也太寒素了。

    “弹琵琶的是大将军的妾室,奴婢称‘康姬’,是四郎阿肃的生母。本来就是个出身低贱的酒肆胡女。听说原来在街市的肆中沽酒,后来不知偶然见到大将军,因为擅弹琵琶引得大将军注意,就收入府中了。”苦叶把打听来的消息都告诉李昌仪。

    就是因为这日日都传来的琵琶声让李昌仪烦躁不堪,才命苦叶去打探消息的。但苦叶这打听来的消息不但没有消解李昌仪心里的不满,反倒勾起了她的恐惧。胡姬、酒肆,这让她想起了那个粟特女郎。事事都一致,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

    李昌仪眼神错综复杂地盯着苦叶,苦叶也极其肯定地看着她。她做过的事没有苦叶不的,看来苦叶心里也是肯定的。

    “是她?”李昌仪犹不甘心。

    “娘子,看来就是了。”苦叶心里已经认定了。恨恨道,“这个胡女,出身卑贱又不安分,在酒肆里就敢引逗大将军。谁让她看到娘子和大将军的事?当时她就逃脱了呢?大将军究竟是和她在一起的?”

    苦叶指的是邺城酒肆中的前情。当时李昌仪在酒肆亲眼目睹了高澄和康娜宁一起弹琵琶时其乐融融的情景。李昌仪生来美貌,又是赵郡李氏高门大族,从来自视甚高,见不得别人风头盖过。

    中皇山娲皇庙,李昌仪初次遇到高澄,高澄对她百般戏谑挑逗,李昌仪本来就心里不舒服。她不高澄早在邺城街头见到过她和高仲密亲近时的样子,所以才在心里看轻了她。

    高澄对一个酒肆胡女尚能和颜悦色,同论音律,独对她没有一点真心。后来又是百般利用,甚至威逼利诱,让李昌仪心里更是懊恼痛恨不已。但偏偏就是这个结局,她又不得不再被皇帝赐给他做妾。

    更没想到的是居然身份沦落到和康娜宁这个酒肆胡女一样的地位,都成了高澄的妾室。长公主也就算了,是主上的,可她也是皇帝亲赐的,能和胡女并列?

    李昌仪还记得长公主是没有心机的样子,可是这个胡女这么容易就成了大将军的妾室,必然不是没有心机的人。而且她已经生了小郎君。

    偏偏高澄之前百般挑逗戏谑,现在连面都不露,来都不来,完全就当没有她这个人。李昌仪实在是不能甘心。

    苦叶看李昌仪久久沉吟不语,她从未见小娘子这么低沉失落的样子。于是禁不住低声怨念道,“娘子要是再这么不上心,可就连那个胡女都比不过了。”

    李昌仪被这话惊得心里一颤,猛然醒来。

    “大将军去哪儿了?”她下意识地脱口便问。唯今之计只有让高澄先留意她才好说别的。

    “大将军好像不在府里,听说是主上召大将军入宫去了。”苦叶犹豫着也没有完全肯定的答复。毕竟在大将军府里她不能像从前在刺史府第里那么颐指气使的。

    李昌仪没,有些话她是连苦叶也不愿意说的。从高仲密叛国的事她就能看出来,高澄对她多是利用的心态。这么做本身就是完全忽视她这个人的。自诩倾国美人的李昌仪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一点。

    想从前高仲密对她是百依百顺?高澄对她的态度比高仲密简直就是天渊之别。

    李昌仪心里尽管已是咬牙切齿,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要想在高澄这儿争宠,就要先让他觉得她仍然有利用价值。她是皇帝亲赐给他的妾室,他应该明白她和皇帝、宗室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

    这就是她现在唯一可以依恃的了,但是用不好会适得其反,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李昌仪深知,依高澄的纨绔脾气,如果她自恃是有靠山的,想压服,高澄不一定会服气。而且这种愚人之计她也不想用。

    暗示、威胁那对高澄就更没用了。高澄不见得会把元善见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大将军无礼的劣迹她听说的也不少。跟皇帝拳打脚踢地动手,像对待家奴似的戏弄高阳王那些人,这在邺城几乎都无人不知了。

    李昌仪眼前如梦如幻一般场景连连,都是她从与高澄相识到现在的种种。想来想去,或许还是低服哄骗最有用。不妨坦陈皇帝对她有利用之心,她也愿意为了大将军与皇帝周旋敷衍。这样服软,表示她愿与大将军一心,或可让高澄卸去心理防线,愿意利用她与皇帝和宗室相周旋。这就是她的利用价值了。

    其余如何取得夫主的宠爱,都要在此基础之上,那就是往后的事了。李昌仪这时候甚至对已经充满了信心。她就不信如此人材,日后会不得宠。她甚至还想到了高澄那些数都数不清的妻妾。

    主母元仲华是长公主,是宗室女,是皇帝的亲,眼下她当然要以礼尊为旨,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至于其他的妾室,像康姬这样的,根本不用放在眼里,这一点想必高澄也不会特别留意,因为看起来府里的这些妾室也没有哪个是被特别专宠的。

    李昌仪觉得,如果她只能是妾室,那至少也要超脱在别的妾室之上,绝不能和康姬这些出身卑贱的妾室们身份相同。那个琅琊公主,想想可以东柏堂独得一席之位,虽没有妾室的名份,只是一个外妇,可如此超然不同,李昌仪心里还是妒恨交加。

    其实她心里也并不想这样。回想从前在刺史府中做主母时,心里就更痛恨现在这种境况了。

    高澄确实不在府里。

    皇帝元善见也确实是召大将军入宫。正是在高澄和崔季舒密议孙腾回邺城不来拜见的时候,宫里来人的。

    秃突佳之前确有着急回王庭的意思,他也和高澄表示过。只这一段情势非常,别人不,秃突佳心里明白。所以他才一直慎之又慎,没有急于离开。

    至此过了腊日二十余日,感觉天气逐渐和暖起来,没有那么冷了。年头已启,皇帝元善见不知为,那股兴奋劲儿总也过不去,时常三五便在宫中大宴,还回回都要请大将军去。

    高澄倒也每召必去。

    但这一次不同。孙腾回邺城直奔高洋府第,高澄在没见到孙腾之前,不晋阳的情势,心里正是焦灼,偏偏元善见又找个宴请柔然世子的借口来烦他,让他心里格外恼怒。

    耐着性子准备着入宫,偏又有事了。

    高澄并不,他出了大将军,太保孙腾就来了。

    孙腾和高洋终于达成一致,然而他所负的重任远不止于此。要说回了邺城要拜见大将军,这是正常的,不来反不正常了。可是没想到扑了空,高澄不在府里。孙腾听说大将军入宫去了,便也急急追去。其实他心里最要紧的事是要见高澄。安抚高洋不过是让他放松警惕,以及不再关注晋阳,所以孙腾才告诉他:高王已死。

    追到宫里的孙腾不的是,高澄并没有入宫。

    正是因为去宫里的路上有林泉舍梁国湘东王萧绎命人来说,说有急事,高澄才折转了方向又去了林泉舍。

    他是只身去林泉舍的,随行的黄门侍郎崔季舒被高澄先遣入宫以应对。

    至此高澄已经有些手忙脚乱,只是表面上勉强应付自如而已。平时都隐而不发的事,偏偏在这时候全都同时发出来了,让人心里难免焦躁不堪。

    宴饮不是大事。秃突佳要回王庭也喊了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秃突佳如果真有要紧事,不会先让元善见,然后再告诉他。那相对来说,南梁的事就更重要一些。

    萧绎不是沉不住气的人。这么急着请他去林泉舍,高澄直觉里不是不值一提的小事,想必萧绎也不会有意夸大地戏弄他。所以高澄当然是先去了林泉舍。

    只是高澄没想到,他居然见林泉舍见到了一个想也没想到的人。(。)

    第十八章:设计争宠

    第十八章:设计争宠是由无*错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

第十九章:意外相见() 
司徒侯景因为邙山之功受到皇帝眷顾。在邺城盛传高王伤病危重的消息时,微妙之间侯景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皇帝元善见的宴饮,不只次次都召大将军高澄,而且每次也都少不了侯景。

    不只如此,皇帝元善见、济北王元徽等人对侯景都格外亲近友好。无形之中,这对于高澄来说就是一种示威,看在别人眼里就成了大将军的难堪。

    武卫将军侯和自从自以为是地得到了父亲的许诺,就以郡公世子自居了。因为心里不自觉地期盼着有一天也能像高澄一样籍父亲之力平步青云,所以不但不听父亲的劝告多去亲近高澄,反倒一天到晚地粘在郡公府第不肯离去。

    这天侯景是在受召入宫之前又收到了南梁临贺郡王萧正德的书信。侯景没想到远在邺城的湘东王萧绎,这以快就反映过来了。萧绎看似在林泉舍幽居之中,但不日之间就能让他受困的消息在建康上达天听,传到父亲梁帝萧衍的耳朵里,侯景真是有点惊讶,后悔自己小看了这位“七郎”以及看轻了他在梁帝心里的位置。

    更没想到梁帝秘遣的特使这么快就到了邺城,可见梁帝此人看重儿女情份。这一点倒是可以好好大加利用,侯景更决定抓紧了已经握在手中的临贺郡王萧正德,还有与其一线的太子萧纲。

    可是眼前的机会也不能放过,怎么说也要给高澄多制造些麻烦。烦多生乱,不如此不足以让高澄自乱其阵,他也就没办法从中取利了。

    侯和坐在一边观察了父亲半天。知道他看的是南梁的秘信,但他并不关心书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