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唐曲-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秘密,早晚是道门的,呵呵,殿下要保留,那就多保留几日好了。”司马承祯微笑着又重新闭上眼睛,对李璲那是叫见怪不怪了。可李璲心道这个老家伙,是越来越有耐心和洒脱了。李璲无奈,现在不是聊这个话题的时候,只能先抱歉,催着高适和李白先把《白蛇传》编出来,过一个月等《天仙配》的热度降温了就紧跟着推出。

    当晚有黄蜂卫禀报说白天有金光寺大开法会,想要捧红一个青年诗才叫王维的新科进士,但被搅合了……李璲对月畅饮,心中暗道:诗佛啊,我真不是故意的,但愿你的心在这样的打击下依旧保持恬淡安静,否则你的才华恐怕要沉沦了

    李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同样对月独饮,王维此刻就是借酒浇愁连小厮递进来的名帖也懒得看,甩在一边,沉浸在对白天闹剧般丢脸的回忆中。良久,那门外的人实在等不及了,这才不请而进。

    来者看看王维的样子,清新脱俗声名远播的一枚俊才,竟然是个面容憔悴的醉鬼,不由得皱眉奚落道:“太原王氏的子弟白日里还正襟危坐讲论佛法,才隔了半天儿就如此看不透放不下的,真是判若两人啊”

    这话等于斥责王维是虚假小人立刻令醉中的王维窜起来,恨声道:“阁下何人?太原王氏的事儿还轮不到外人评论”

    “清河崔希逸有没有资格评论太原王氏子弟,先放在一边,”来人不屑的斜着眼又扫了扫,大有恨其不争气的架势,捋着胡子教训道:“你一个新晋的进士见到上官不知礼数,这是你王家教导的吗?”

    “什么?崔希逸……”王维搜索枯肠,猛然惊醒,顿时哑火,忙掸掸袍服,不得不弯腰道:“晚辈见过吏部郎中崔大人不知大人驾到有失远迎,请大人恕罪。”

    这崔希逸可不是一般人,由于诡异的原因在新旧《唐》中都没给他立传,但他的事迹却多见于其他人的传里,总结的说就是人高洁、文武全才曾在宇文融手下做过劝农判官,将来不出意外的话还将坐到郑州刺史管理地方、迁江淮转运使整顿税赋、知河西节度使多次大败吐蕃……要不是某些事上眼光过于高远、行事过于出人意表,也不会被排挤得天下士人都不屑。

    此刻崔希逸作为监察御史领吏部郎中,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国举贤所以才会主动出现在王维的客舍之中。没想到见到的情境是如此的失望,真是见面不如闻名了。

    崔希逸也不走进王维的客舍,就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来,从各个方面开始考校王维的学识。抛开刚见面时候的不快,逐渐的崔希逸发现王维确实有出众的才华,不论诗文画音乐都有涉猎,两人相谈甚欢,崔希逸不住的点头。

    “为国举贤是本官的职责,摩诘的才华不凡,想必陛下知道了定会大喜”崔希逸欣慰自己的速度够快,王维出身太原王氏,正是忠王所需要的人才想必棣王李琰也会很有共同话题的。皇帝最喜欢有才华的年轻人,推荐了王维早晚飞黄腾达,只是这不成熟的性格还需要一些磨练啊

    王维赶紧站起身拜谢道:“王维空有报国志困守在长安好几年,放荡游历度日,幸得大人赏识,王维多谢崔大人提携若能求得一官半职也算给家族增光。”这话绝对发自内心,从小被喻为天才的人科举没进入一甲,之后空顶着进士的头衔在客馆赋闲,王维虽然不缺钱,但王氏那么高贵的家族怎么看自己?

    崔希逸点点头笑道:“摩诘不要急,锋锐的锥子总有钻出布袋的一天,本官想要举荐你也是因为你自己有才华,绝不是给太原王氏面子,这一点你要清楚。”

    “在下失言了”王维略有惶恐的样子又再躬身,倒是谦逊有礼。

    本文来自看書王小说

    :

第86章 引荐诗圣贺知章(上)() 
崔希逸起身准备离开,最后期待的叮嘱道:“还有,既然是醉心佛法之人,就多在诵经声中让你的心平和一些,情绪不稳的话将来走入庙堂也是大忌哦”

    “学生谨遵教诲”王维一旦心情好起来,自然是彬彬有礼的谦谦君子风范,搭配上英俊的相貌,以及出身名门天然自带的富家气质,要是放在后世绝对的偶像明星气质。

    “对了,你最近可有诗作?”崔希逸刚要迈步离去,又站住脚,尽心尽责的说:“不妨写来由我带回,若是获得忠王殿下的赏识,想必不日就能呈递到陛下面前了。”

    这才是重点王维心思电转间就明白了,这是告诉自己要感谢该感谢谁、将来报答时该站在哪一队呢……王维暗想忠王棣王的名声也很好、才学人都上乘,倚靠这棵大树也不算辱没了自己,也罢,狠狠心,王维坚定的说:“在下这就写来,还请崔大人在三殿下面前多多美言,在下绝不敢辜负三殿下。”

    王维略一沉思,边吟边挥毫而就: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好诗果然清新空灵之气跃然纸上”崔希逸赞赏的说道,再看看那婉丽娟秀的字迹更是喜欢,折叠好揣入怀中,又嘱咐一番就告辞离去了。

    王维终于松了一口气,人生的转折就要从今晚开始了啊正感慨间,隔墙的院中却有个桀骜不羁的声音傲然传来:“一首五绝诗里两次用春字又两次用山字,嘿嘿,还真够清新空灵的了”

    “谁?”王维大惊失色,眼神要是换成激光炮此刻定然轰碎这堵院墙了。真想不到隔墙有耳,那么刚才和崔大人的交谈岂不是都落入此人耳中了?王维忍着愤怒斥道:“过奖过奖总比偷听别人说话要清新空灵的多了。”

    “哼我在自己院中饮酒凭什么避讳你们的交谈?”那个声音又从墙的另一边透来,充满了不屑道:“若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说就该到屋内去窃窃私语,既然在院中闲聊就谈不到什么偷听兄台用那么随手的诗文去求官,还真是不畏权贵呢,哈哈”

    这话虽然不客气,但其中并无什么威胁之意,只不过是青年的桀骜不驯罢了,这样的人倒是也不屑于传扬闲话,只是作为同样高傲的文人士子,王维什么时候被人奚落过自己的诗作太过随手了?这时候,士人间的风骨和尊严可比朝堂上的隐秘重要

    王维冷笑,静下心坐下来,就隔着墙道:“哦,看来阁下的诗文造诣一定不凡了?想必每一篇都是字斟句酌的用心之作,不妨拿出一首来也好让在下知道山外有山呀”

    这是叫板不假那一边的年轻声音再没多余的话,放声大笑后吟诵出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几月前我登泰山时写的,比你那清丽的小女儿之态如何?哈哈”

    王维哑口无言,不是甘心承认自己不如,完全两种不同的风格有什么可比性了?可人家拿一首磅礴气势的诗来对比,愣说自己是小女儿之态却也说得通……等王维再想说点儿什么的时候,院墙背后已经传来打呼噜的声响了。只有期待明日过去看看是何方高人……不,何方妖孽

    但墙后面的人比王维起床早,当太阳初升的时候已经人去楼空了。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白蛇传》公演后,整座长安城的街头巷尾都在向往着水漫金山寺大多数人没去过苏杭,自然好奇那金山寺到底什么样子?是不是被水淹过只剩下断臂残垣?很少有人知道从晋朝金山寺就名声显赫了……当然,如果知道金山寺还在,那恨不能自己跑去把它淹一次

    但也不是没有不和谐的声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安城外百姓面有菜色,一墙之隔歌舞升平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真是好风光啊”这一天演出快要散场的时候,竟有这突兀的声音从安静的台下冷嘲热讽起来,若是王维在这里,定然分辨的出就是那隔墙的桀骜青年。

    这突兀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到舞台的演出,因为刚好被周围数百嘘声给压了下去……“无知小儿你懂得什么休要胡噙”、“不想看就滚出去莫在这里沽名钓誉”、“你若好心怎么不去救灾还不是在这儿一样的享乐”……铺天盖地的斥责貌似很有道理,各种味道的口水把青年喷涌到院外。这也就是在开放的唐朝,一个个紫袍金带的大佬和一个无知青年斗嘴,要是放在思想束缚的明清,早就直接锁拿了一顿板子了。

    这身袍服是恶心的没法要了青年迎着寒风脱下来满脸怒容的跩在地上,仰天悲呼:“好好好,本公子自去救灾,你们这些为富不仁者尽管继续享乐,百姓的骂声你们今日听不到,早晚骂裂你家祖坟才好”说着就迈大步要离去。

    却有一个蓬头白发满身酒气的红袍老者从院中摇摇晃晃的赶出来,一把抓住青年的衣袖放声大笑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好诗句啊好心胸快随老夫进宫去”

    “呃……您哪位啊?”青年一愣,怎么这么大岁数还有比自己还狂傲的人?再仔细打量,老者衣冠不整放浪形骸,居然说什么“进宫”,宫廷能让你进吗?用力甩脱老者的手腕,青年不悦道:“前辈醉了雪天路滑小心跌倒,在下的诗文再好也传不到宫里,在下还要出城,前辈想讨论诗文还是下次吧”

    “青年人莫要狂妄自大,你一个平头百姓能救助几个灾民?老夫给你谋个官身难道不好?”苍老的脸上志气高昂,见青年有些动容,掸掸大红袍服,拍着胸脯道:“老夫贺知章你都不识得?嘿嘿,太子殿下求贤若渴呢,你来到京城难道不是来求官的?”

    “诗狂贺知章?”青年再重新打量老人,那肮脏的红袍竟然隐隐透着深绯色,那是正四官袍啊尤其是他话语中所说只有当官才能救助更多的百姓的道理,很值得深思。桀骜青年只好深搭一躬道:“晚辈杜甫见过贺老学士。”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罓

    :

第87章 引荐诗圣贺知章(下)() 
贺知章带杜甫所进的宫当然是指太子东宫看到这一片恢宏的建筑竟有扑面的压抑,刚刚重新粉刷过的殿宇散发着金粉的味道,那是李瑛仿照李璲的做法耗巨资装潢的,美其名曰:韬晦嘛殊不知李璲是个王爷,自然要自污,以免别人说觊觎御座。 李瑛可是太子,太子就该为万民表率,一言一行符合圣人教化,简朴亲民才对。

    李瑛背道而驰了……这些话其实贺知章等人都和他分析过,但他听不进,因为他的真实想法不是什么韬晦、自污,而是嫉妒李璲住在雕梁画栋之下所以,贺知章等东宫属官叫不醒一个装睡的太子……每一道回廊上都以粉彩描绘一个上古故事的图画,窗棱上金光灿灿晃得人睁不开眼。

    杜甫此时才十六岁,正是年少轻狂时,虽然被人搅乱了时空,提前十年出现在长安城,但忧国忧民的性格是骨子里的,越往里走越皱眉……他还没有去看过仪王府呢,否则说不定忍不住当面骂街……杜甫跟在贺知章身后,冷淡的轻声说:“东宫真是奢华呀,不知太极宫是否比得过?”

    贺知章立刻听懂了他话中的冷嘲热讽,甚至是警告,停步转身道:“子美,有些话在你还没成为当朝宰辅前不必说出来,明白吗?”不等诗圣回答,诗狂摇摇头继续向前行去。

    等到了太子李瑛面前,杜甫看到的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自己十六岁桀骜些也就罢了,那高座上的人快三十岁了怎么还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跟太子李瑛比,杜甫感觉自己倒像是成熟的都快衰老了。

    给太子见礼后,贺知章兴奋的向李瑛介绍:“殿下,这少年姓杜名甫字子美,是个难得的诗才老臣特意引他来见殿下,求殿下一个恩典。”说着向杜甫努嘴示意他顺杆爬。

    李瑛正在和两个兄弟把酒用膳,没有想象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李瑛只是“哦”了一声,还算有教养的放下酒杯,淡淡的说:“有何诗才,呈上来给孤看看。”其实心道我最讨厌你们这些文人了,除了满嘴迂腐的大言不惭给自己添堵,干不了什么实在的事儿。

    贺知章用眼神示意杜甫说话,杜甫没好气的冷哼一声。贺知章干咳着只好又捅了捅杜甫的衣袖,偷偷的说了句“大丈夫该能屈能伸”,杜甫这才迈上一步,当庭而立,却开言道:“草民刚刚从城外的灾民窝棚走进殿下的恢宏殿宇,倒是得了句好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殿下以为此句如何?”说罢歪着头斜眼瞪视李瑛。

    “啪”一杯琼浆玉液就被光王李琚摔在了杜甫身前,大吼一声:“小子放肆这是什么地方容你胡噙?来人给我拿了”李琚要是手中有剑早就亲自劈过去了。

    贺知章吓得赶紧相劝:“殿下息怒,杜甫年轻不懂事,没见过世面求殿下别和他一般见识吧……”说着挥舞袍袖挡住冲进来的侍卫,把杜甫让到一旁,骤起变故也顾不得更多了,只能喝斥道:“还不快向殿下赔罪”

    杜甫梗着脖子只当没听到,直把贺知章急得冒汗。幸好另一边有鄂王李瑶解围,挥手打发了侍卫,起身笑道:“哈哈,八郎是考验少年人呢,老大人莫急,这少年这份处变不惊的气度就能看出是个人才,呵呵,来来来饮下这杯酒压压惊。那个太子哥哥,为国举贤是您的职责,既然考验合格了就赏他个职位吧?”

    说着把自己的酒杯递过来,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杜甫毕竟年纪小,看鄂王倒是个和善可亲的,忍下气,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算是平了这场冲突。

    鄂王瑶闪动着诡异的眼神,李瑛虽然不太明白内涵,但知道按照李瑶的意思做总没错,于是懒散的拉过李琚重新坐下,没精打采的说:“嗯,少年人性情耿直很好,贺老大人带他去中省参赞左拾遗吧,就说是孤的意思。”

    “多谢殿下宽宏那就不打扰三位殿下了。”贺知章深深一躬,该做的都替杜甫做了,拽着杜甫赶紧退了出来。直到出了东宫大门,才擦擦虚汗埋怨道:“子美啊,你自己的大好前途,可莫要自己毁了”

    “老大人美意,请恕杜甫让老大人为难了,哼,太子竟然……我实在忍不住”杜甫犹自心绪难平,想到自己确实是来长安求官的,不由得深深的鄙视起自己,自己的初衷就已经堕落了啊怨不得别人瞧不起。想到此处又是一声哀叹伸手向后狠狠一指道:“就是这样的前途吗?”

    贺知章心中也很矛盾,一方面是人才难得,真不想杜甫被埋没,另一方面这高傲的少年不容于世俗,太子不能用难道真让他便宜了别人?思来想去,竟然有个单薄的少年的坚定面庞出现在脑海里,那是李璲的样貌这个恍惚顿时吓了贺知章一跳,揉搓一下额头,苍老的皮肤干干的,冷静下来贺知章好似放下万钧巨力般,痛下决心豁然道:“也罢老夫就扯下面皮,带你去见仪王殿下”

    “仪王?就是醉心于歌姬舞台的仪王?传说中不读《论语》而考校百工的仪王?”杜甫没好气的说:“见他干什么”

    “你年纪小哪里能了解仪王殿下的深谋远略啊……走吧”贺知章一时间跟这狂放不羁的少年说不清楚,只能强拉着往修真坊而来。

    殊不知背后的东宫里李瑛宰了这个顶撞自己的人的心都有,正在和李瑶抱怨着:“贺知章从哪里弄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就来要官?他是不是又喝多了连个进士都没考上,胡驺几句诗就算人才往东宫里塞?当孤这里是施善堂不成……你也是,跟一个草民客气什么”

    一旁的光王琚大点其头,鄂王瑶苦笑道:“我哪里是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客气?我是和贺老大人客气他毕竟是一代文宗,德高望重,就算牵一头猪来要官也得给他面子,哈哈,贺知章此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咱们需要他的号召力嘛”

    这话总算解了李瑛的心结,旁边李琚帮腔道:“反正一个参赞左拾遗区区正九上,随他做人情去吧,以后二哥干脆签押一摞八九的任命文给贺知章揣着,随便他拿去做人情就是,哈哈,咱们喝酒”

    ……杜甫不忿的心情也有这官职级的因素中省左右拾遗听着好听,其实比中令可是差着海阔天空,中间隔着中侍郎、中舍人、左右补阙、中散大夫等,所谓拾遗其实就是整理文件档案的一般秘。杜甫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给了个参赞左拾遗,就还不是左拾遗,而是属于实习性质的。

    当然,唐朝的官员数量非常有限,一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正一的太师、司空、天策上将直到从九的各地县衙差官,总共只有不到十万人还经常性的裁撤冗员,比如唐太宗就曾经有一次一声令下,让房玄龄和魏征考核后裁撤了多一半人国家也并没有任何动荡不安,因为有全体百姓的支持

    所以,在唐朝能做官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四千比一的民官比例,这也算是唐朝空前强盛的一个侧面吧这和后世的数千万公务员队伍没法比,大概四十个百姓供养一个公务员,负担极为沉重的……或许,让国家稳定不一定非得使用扩充体制内的方法?还是走一条正道更好些吧。

    当贺知章带着杜甫从车架上下来,看到仪王府更加金碧辉煌的大门时,已经有人先一步堵在门口了……

    本書首发于看書蛧

    :

第88章 普救寺论战死和尚() 
贺知章微微皱眉上前招呼:“这不是吏部崔御史吗?怎么来仪王府公干?”话是朝着崔希逸说的,眼眸却瞟向他旁边的俊朗青年。

    那正是跟着崔希逸去见忠王李玙的诗佛王维,同样的被奚落出来,只糊弄了一个门下省右拾遗的从八上的官身,只怪他们去的不是时候……李玙一向平易近人很会笼络士子的,但今天不巧,李玙正在下象棋,那是他平生唯一的爱好王维在旁边站了一个时辰实在有些头晕不小心碰翻了棋盘……也就是李玙大度,没砍了他

    所以崔希逸叹息着造化弄人,既然不能容于主公,总不能让人才流落了,那是国家的损失所以和贺知章一样的忠良性让他决定把王维推荐到仪王府来。可仪王府却大门紧闭,做得更绝,根本不接待这让崔希逸百思不得其解……此刻见过贺知章,看到那个更年少的杜甫,心中大致就有数了,苦笑道:“谈不到公干,大概和贺学士来此的目的相同罢了,呵呵,可惜啊可惜,刚才听管事说仪王殿下出城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