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唐-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样子,自己这次能出去带兵,竟然是太平的功劳,不禁对太平的目的产生了怀疑,但却不能说出来。于是便悄悄问道:“这几月来,咱俩夜夜颠鸾倒凤,那一百零八张图都过了一遍,你那个来过没有?”。…。

    太平一愣,掐指算算时间,惊呼一声,说道:“阿郎,这都过了十多天了,竟然没来。”

    武清大喜,说道:“这就是说,你很有可能有呢?”

    说罢,又是一阵胡天胡地,简直是饱暖思淫欲啊,却不知府外百姓饥饿。好在官府赈济及时,如今倒也没有人再饿死了。

    第二日,武清揣着圣旨。到兵部领取调兵鱼符,兵部留守人员见是武清,效率非常之快,但也折腾了许久。签了字画了押,这才领了半块调兵鱼符回到府中,之所以是半块,因为另一半在右武卫翊府中,由将军保管。

    左右武卫翊府在皇城,其实离兵部也比较近,但只是一个在京师长安的办事机构,离平康坊虽近,但府中还需要自己嘱咐一番才放心,所以武清只好第二日再去。

    武清回到府中。一一看望了下三名妾室,对于这三名妾室,武清是很歉疚的,娶了公主就等于给自己上了枷锁,不能任性而为。董小宛和秋菊已然身怀六甲,所以武清嘱咐一番后,便看望玉珑和玉儿,如今武玉儿身子复原,开始帮助太平打理府中诸事,所以武玉儿在府中相当吃得开,他走后。倒是不担心。缠绵一番后,便对武玉儿说道:“我走以后,你一定得照顾好小宛和秋菊,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啊。”。…。

    武玉儿欠身道:“奴家一定遵照阿郎吩咐。”

    第二日一早,武清身穿铠甲,拜别了老娘和太平公主等府中大小。领着武一刀等护卫,一行十人便出了武府,向着皇城打马而去。

    不过半个时辰,武清便来到了右武卫翊府之外,通禀之后。自有翊府长史迎接。

    在翊府召见右武卫两名将军、长史、中郎将等一众高级将领。先验了圣旨,而后长史取出一个特别制造的大铁盒,两名将军各执一把钥匙,然后依次插入锁眼,只听得咔咔两声,两把锁次第打开,长史立刻打开铁盒,只见里面放着半枚铜质鱼符。长史取出鱼符,武清取出铁盒,铁盒依旧上锁,武清取出钥匙,咔一声打开后,取出半枚鱼符,与那长史手中鱼符合并。在众人的注视下,只见两瓣鱼符咔一声合到了一起,果然严丝合缝。…。

    两名将军,

    都是四十余岁,正值壮年,一名叫做独孤求,另一名叫做令狐楚。武清差点没喊出独孤求败和令狐冲来,震惊之余,也明白,这两位是关陇家族的。自隋朝开始关陇贵族都是以军功著称,特别是如今的皇族,本身就出自关陇贵族。尽管多年以来不断打压关陇贵族,但在军中,关陇子弟比比皆是。。…。

    但军中自有军中规矩,武清为检校右武卫大将军,那是天皇封的钦差,军令如山,他们不得不听,本文来源:,更何况鱼符勘验完全合格,他们只有听命的份。

    武清面容冷峻,环视一周,一一从每个人的面容上扫过,说道:“圣上叫武某即日出兵云州,与薛仁贵大将军汇合,希望诸位戮力同心,打好此战,为圣上踏平突厥!”

    一众武将文官单膝跪地拱手道:“我等定遵大将军之命,踏平突厥!”

    武清继续说道:“我知诸位中有人对我这个战场新兵不认同,但武某要告诉你,军令必须服从,想要单挑切磋,随时找武某,若我败了,我便立刻请辞大将军一职,并向圣上举荐他。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谁若不服从军令,便如此案!”

    说罢,武清抽出宝剑,咔嚓一声,那书案断为两截!刚才自己这动作,怎么是潜意识当中的呢?后来思前想后,才知道这是深受东吴大帝孙权的影响。

    众人心中骤然一紧,他们才明白,这太平驸马可不简单,说不定,自己的脑袋要搬家,众人心中都有了心思,本来原先还想挑衅的,也暂时压下了冲动。。…。

    “吾等不敢,谨遵大将军之命!”

    左右武卫士卒称之为熊渠,凡是熊渠番上驻守京师,便被分到左右武卫翊卫中。熊渠士卒的战斗力不知如何,但武清知道这次出征,依太平之言,也只是镀镀金而已,所以虽然撂下了狠话,但他也不用担心右武卫士兵的战斗力。

    熊渠驻扎在耀州,但也只有五千人,必须再抽调京畿诸折冲府军约一万五千人才能够满员。

    所以在武清等人向耀州进发后,各类文书便如纸片一般飞往各折冲府。

    武清半日后便到达了熊渠兵营,一番检查后,心中无比沉重,留在熊渠的大多都是老弱残兵,青壮之兵不足一半。尽管对于这次出去历练武清也没抱多大的希望,可当真正走进兵营,看到那一个个面容枯瘦的老弱残兵时,心中总有那么点刺痛?

    这可是南衙禁军十二卫的右武卫的熊渠士兵啊,是最早为李唐打天下的军队啊,如今成了这副光景,武清大失所望。他真不知道薛仁贵是怎么打胜仗的,当然也有可能其他卫好一点。。…。

    独孤求和令狐楚一众武将去了折冲府领兵,兵营中只剩下了几名文职,武清巡视了一圈兵营后,便在军帐中奋笔疾书。只见纸上“论军队”三个大字跃然纸上。

    这不是给天皇的上疏,因为武清很清楚,自己的上疏也只有宰相和天后能看到,宰相们大多对天后都有警惕的,尽管很恭敬,但对于武氏族人都是很鄙视的。他写《论军队》只是在完善理学中的治国篇。理学的理论只是搭了一个框架,还需要用各种理论来充实,才能慢慢使之成为一部伟大学说。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出征(三)() 
忽然,武清到轻微的脚步声,有人进了军帐,武清抬头一看,竟是如今小厮打扮的玉漱,只见她端着茶走了进来。

    武清笑道:“你会煮茶?”

    玉漱顿了顿,说道:“奴婢八岁便学习大唐茶艺、刺绣、美食、服饰,自是还记得一些。”

    武清一愣,双目一凝,便问道:“你是高丽还是新罗,还是百济人?”

    玉漱放下托盘,而后欠身泣道:“回主上,奴婢是亡国之奴,不敢言家乡!”

    武清厉声道:“你是不说,还是不敢?”

    听得武清有些不满,玉漱立马跪了下来,说道:“请主上息怒,是奴婢不敢。”

    武清仔细地盯着玉漱,说道:“你一五一十,把你过去的一切都告诉我,因为如今的我就是你的一切!”

    玉漱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是高丽王室的玉漱公主,高丽被灭之时,她才九岁,她被宫中奴仆带走,并逃出了高丽,后来那奴仆把她卖给了人贩,几经转手,便正好遇到影字卫组建,她便被买下。不想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脱颖而出,身体也逐渐长成。本来影字一号早就想送给武清的,可一直没有机会。

    所以当武清要四十名影字卫时,他毫不犹豫地把整个女影一号给推了出来,果然押对了宝。

    武清盯着玉漱,思潮澎湃,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那高丽王朝有很多个玉漱公主?还是他自己是蒙毅转世?让他俩又相会呢?这太匪夷所思了。尽管武清不信那些神神道道的东西,可这接二连三的,是一种巧合吗?

    “你且起来,从今往后,你要放下仇恨,好好生活。人之一生,又是何其短暂,没有一个王朝是长盛不衰的,你可明白?”武清拉起玉漱。摸着她那粗糙的手。练武女子的手,果然是粗糙无比啊。

    玉漱点头不止。说道:“请主上放心,玉漱没有怨恨过谁,就是把我卖了的奴仆,我也不曾怨恨。”

    武清露出笑容。说道:“今后,我会好好补偿你的。嗯,先让我尝尝你煮的茶。”

    武清随即端起茶,闻了闻,说道:“清明节前豆蔻少女用唇采摘的云雾仙女茶。闻一闻,便能感受到一种特有的飘渺之感,喝一口。放佛有仙女翩翩起舞。这茶即使是今上也喝不到,只流传于民间。你是怎么得到的?”

    玉漱说道:“前段时间,清明之日,奴婢祭奠先祖。看到高山之上有几株茶树,便采摘了些。”

    武清点了点头,而后捧住玉漱的俏脸,仔细看了看,这是一张瓜子脸,是前世典型的美女脸,她眉毛清秀,一双凤目顾盼生辉,嘴唇恰到好处,琼鼻稍微有些高挺,但更让人觉得性感,别有一种风情。

    “大将军睡了吗?”帐外忽然有人问道。

    武清赶紧放开玉漱,让玉漱站立一侧,而后说道:“何事,进来说话!”

    那人进来后,只见是一个青年人,大概三十岁左右,他拱手道:“仓曹参军事高崇文见过大将军。”

    武清一愣,这仓曹跑来自己这里做什么,于是问道:“如今这么晚了,莫非有什么事情要禀告?”

    高崇文说道:“回将军,如今大军临行在即,可军中存粮不多,最多维持半月!”

    武清一惊,没粮食还去打个屁仗。便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军中竟然都没了粮食?”

    仓曹参军高崇文面露苦涩,说道:“四月关中大旱,就连天皇天后都去了东都就食,如今漕运不通,关中百姓饿死不知凡几。所以这每月户部分配的粮食就少了许多。”

    武清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户部没粮食呢?”

    “不,不,不,下官可是知道的,太仓粮食少了些,但如今百官到东都就食,太仓之粮是足够了,可如今留守在京师的仓部郎中是武承业,昨日下官去催粮,结果被赶了出来,说是长安百姓都饿死了,哪有钱粮来供给军需。下官只好向大将军您禀告,还望大将军恕罪。”

    武清面容骤然一冷,武承业是武承嗣的亲弟弟,如今竟然想坑害自己,看来正好可以整治下武承嗣他们一伙了。武清沉思片刻,便说道:“高参军你且下去,我自有主张。”

    高崇文拜了拜,而后告退,出了军帐。

    武清看向玉漱,说道:“今夜是睡不成觉了,我们连夜回京,我倒要看看这武承业是个多大的官!”

    玉漱有些担忧,便欠身答应道:“奴婢遵命。”

    武清看着一个男儿欠身,说道:“往后你若穿了男装,便不要在欠身了,看着怪别扭的。”

    玉漱一愣,随即面容一红,而后点头答应一声。

    武清带着十名护卫连夜出发,赶往长安,当进入皇城时,天已然大亮。武清等人在下马桥下马后,直奔户部。

    此时留守京师的各部职官都已经开始处理公事。武清一身铠甲,长枪在手,直入仓部官舍,瞬间吸引了这些留守官员。有人认出是武清,不禁笑着说道:“看来今日有好戏看了。”

    有人便问道:“有何好事啊,咦,武驸马不是被封为检校右武威大将军了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竟然进了仓部。”

    “你们可知那仓部郎中是谁来着?”

    “不就是武承业吗?”

    瞬间众人放佛心有灵犀一般,奸笑着互相点点头,而后说道:“有戏!”

    武清可不知道自己一伙人已经成为了户部官员的焦点,武清进了仓部官舍,见里面有五六位官员,便沉声问道:“谁是仓部郎中?”

    瞬间,所有官员把眼睛望向了一人,只见那人长相乍一看还算不错,可一对三角眼一下子让人感觉到此人绝对的是阴狠之辈。

    “武清,你带兵器擅闯仓部,是何道理,你这是藐视王法,来人了,把这莽夫给我轰出去!”武承业狠声喊道。

    但谁敢动?别说如今武清是检校右武卫大将军,就是不是,也没人敢动,他是谁?他是太平公主的驸马都尉,是长安百万人心中的偶像,更何况,谁不知道当年武清为了女人都敢打进皇城,到后来不也是屁都没事。

    所以,武承业的破锣嗓子是没用的。

    武清大喝一声,道:“老狗,你叫什么叫?”

    这一声老狗,让武承业彻底愤怒了,指着武清一连几个“你”字,却说不出话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四)() 
武清不理会武承业,

    这才拱手道:“好叫你们户部的职官们知晓,我武清奉圣上之命,出征云州,平息边患,如今军情紧急,我大军出发在即,不想这厮推脱仓廪无粮,武某就想问了,是谁给你这么大的权力,想克扣朝廷之将士粮饷,是谁给了你如此之权力,阻挠我右武卫出兵,难道你不知道边患不平,不日突厥南下,朝廷如何挡得住?你能担得起责任吗?你是圣上的臣子,还是突厥叛逆的奸细?”

    瞬间,整个户部没有了声音,这有些严重了,本文来源:,自有大唐以来,凡出兵平叛,都是大军未出,粮草先行,可如今户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让人匪夷所思。

    户部侍郎张仲早就在武清来到户部的时候就赶紧来到仓部。如今听到武清如此说,便赶紧说道:“大将军勿怪,我等办事不力,切莫生气。”而后转向武承业,说道:武郎中,还不快些办理了。”

    武清嗤笑一声,说道:“明日,若武某在兵营中见不到粮食,那我只好给圣上上奏此事了!告辞!”。…。

    武清一行人出了皇城,他并没有高兴起来,看来武承嗣等人对自己完全是敌视了,没想到自武懿宗事件之后,原本以为他们不会再有什么举动,可没想到,竟然还是如此!靠近一名护卫,低声说道:“去告诉影字一号,叫他给我监视武承嗣和武三思等武氏族人。”

    那护卫轻声答应一声便逐渐脱离了队伍。在武清包括玉漱在内的五个护卫中,有四个出自影字卫。武一刀和鸦九不会过问武清的这些神秘护卫,毕竟这不是他们该管的。

    武清一行并没有再回平康坊,便直接出城而去,大唐出兵,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按期限不出兵,将是渎职之罪,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武清必须先整肃右武卫。

    三日后,各熊渠士卒一一到来,武清命令独孤求和令狐楚二人去除老弱病残让他们留守营地,而后操练一日再兵发云州。

    中军大帐内。武清手捧圣旨和大将军印玺,还有虎符,放于案桌之上,文武将官分左右站列。

    武清凝视片刻,沉声说道:“如今,突厥反叛,自封颉跌利可汗,骚扰边民,杀我大唐百姓,今圣上已命薛仁贵将军先行抵御。我已接到薛仁贵将军书信,叫我等与他云中汇合,时不待我,明日誓师出发!”。…。

    “谨遵大将军之命!”

    武清虽然学过李绩的兵法,也看过一些先辈所著兵法。再结合前世的一点军事知识,他明白自己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这几日在兵营中熟悉了下气氛和环境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用心考察了下熊渠士兵的现状。考察完后,这让他不无忧心。

    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加上每每旱灾洪灾蝗灾发生,百姓便不得不变卖田产。而后成为佃户。使得各级军府有了严重的缺员,甚至有的军府已经废弃。那么长此以往,府军必然崩坏,像历史上开元盛世,只是崩坏前的回光返照而已。当安禄山势如破竹攻进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只能仓皇逃跑。安史之乱虽然被平息。但土地兼并问题更加严重,自此大唐也走向藩镇割据。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但此时武清也只是一个检校右武卫大将军,一个临时的大将军而已,他不能做什么!

    第二日,校场。…。

    两万士卒整齐排列着。武清站立高台,

    身后是两名将军。武清放眼望去,军容整齐,一股肃杀之气弥漫着整个校场。武清感叹一番,即使是府军日趋崩坏,但大唐士卒依旧尚武成风,就这样一站,也给人一种雄壮之感。就是不知道战斗力如何了。。…。

    武清大声吼道:“我乃右武卫大将军,武清!奉圣上旨意,出兵征讨突厥。尔等身为大唐士卒,我右武卫熊渠将士,当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不破胡虏,誓不还乡!”

    两位将军有些激动,带头喊道:“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不破胡虏,誓不还乡!”

    武清振臂喊道:“奋勇杀敌,本文来源:,建功立业!”

    校场士卒举起长矛,喊道:“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武清继续喊道:“不破胡虏,誓不还乡!”

    “不破胡虏,誓不还乡!”

    这一刻,武清的胸中充满了战意,一种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情绪充斥着脑海,两万将士的吼声激起了武清保家卫国的激情。

    武清命独孤求领五千士卒为前军,命令狐楚领五千士卒为后军,并押运粮草,他自己领一万为中军,居中策应。如此便踏上了征程。

    武清骑在马上,行走在耀州县城的大街上,如今饥荒已经有所控制,所以已经看不到饿死街头的事情了。右武卫士兵出城也引来了百姓的围观。

    武清看着那些面有菜色的百姓,心中只有长叹。这个时候经过州衙,看到一个少女被推出了门外。。…。

    武清一勒马缰,问道:“过去看看,为何如此对待一个少女?”

    片刻,士卒回报,说道:“回大将军,衙役说,那少女自称是药王孙思邈的传人,要见刺史。”

    这个时候,有录事参军说道:“这几年,冒充孙药王传人的人实在不少。我估计那少女也是一个假冒之人。”

    武清皱着眉头打马走上前,看那少女,左脸颊有一块大大的疤痕,像是被烫过一般,但右脸颊倒是光滑细腻,武清一阵恻隐之心,看向了兀自拍着布裙上泥土的少女。

    “你是药王孙前辈的传人?可有凭证?”

    那少女显然注意到了武清,那少女说道:“你可是大官?”

    武清笑道:“本将军检校右武卫大将军是也。”

    那少女嘀咕道:“大将军?听起来挺威风的。好吧,就当你是大官了。小女子姜出尘见过将军。你若是大官,那我有师傅他老人家留下的遗物,希望献给朝廷,并让其传至天下。”

    武清听到这里,不禁一愣,便问道:“那遗物在何处?”

    那少女,开心地笑了,竟然有那么一点点风情,说道:“你既然信我,那就随我来便是!”。…。

    武清传来独孤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