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唐-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一点老面团,溶解于温水里,而后掺入面粉中,和好之后,武清用一个木盖盖好,并用一块麻布包裹,如今上元县气温比较低,要等到第二日才能发好面,要是有纯净的酵母粉的话,半日就足够了。

    武清看向那些还在注视自己的少女们,说道:“你们可看清楚呢?”

    少女们答应道:“看清楚了!”

    “那就先和面,明日再来教你们做包子和油条。”武清转向武大吩咐道:“明日早些去买些菜来,正好早餐就可以自己做了!”

    第二日一早,武清带着十二名少女再次来到了食坊,武大已然买好了菜,有菘菜和韭菜,还有鸡蛋、猪肉等等。

    武清看了看发面,都很不错,指头一戳,面团上便出现一个洞,见不再长起来,武清笑道:“面已经发好了,武大先烧油,我先教你们炸油条!”

    对于食用油,武清也曾经在长安的时候纠结了好一阵子。这个时代油料作物稀少,但并不是没有,比如芝麻油、麻子油、亚麻油、荏子油、豆油等等。尽管有油,但产量低下,大多都被富裕之家和达官贵人之家垄断,要不是他皇亲国戚的身份,曾经是周国公的爵位,在自己的田地上种植了大量的芝麻等作物,自己就是想炸油条也是不可能的。

    武清从陶盆中挖出面团,取出一点面团放到一边,作为下次发面之用,而后加入适量的面粉和青盐开始揉面。武清找不到碱面,所以在油条中也就不会加入明矾了,不然会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只放入了青盐,虽然味道上有所欠缺,但热腾腾的油条还是跟后世差不多。

    待面揉好后,武清一看油开始沸腾,此时面已揉好,压成半寸厚薄饼,而后切成一寸宽的长条,两两相叠,而后用筷子中间一压,捏住两端微微一拧,形成半尺多长的长条形,缓缓放入油锅中,而后拿起两根长筷等开始上色变硬之后稍微拨动一下,而后翻过来让另一边上色,直到色泽金黄,也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油锅的温度,火候掌握好,煎炸出的油条色泽金黄,卖相好看。而在煎炸的过程中,要随时保证油锅中的油要一直沸腾。

    武清操作熟练,这也是因为前世是**丝一枚,烹饪方面学了不少,所以,很快,一根油条便出锅了,武清用筷子夹住而后放入准备好的瓷盘中。

    “好了,你们也看了油条的做法,我也讲解了一些关键步骤,你们可以慢慢动手了,不用心急,慢慢来。有什么不懂的,可随时问我。”

    于是武清到了一旁,让武大打来水,洗手。

    其中一个娇小的少女手法颇为熟练,像是曾经练过的一般,也是她第一个把面团拧成条放入了油锅中,并拉动了几下风箱,保持油温,很快油条便放入了盘中,就样子来看,几乎丝毫不差。

    武清大奇,这少女果然心灵手巧,只一遍便记住了。武清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女一施礼,说道:“回公子,奴婢叫金珠。前日公子还问过奴婢呢?”

    武清这才记起,这少女曾经是高丽皇室的宫女,于是便鼓励道:“你做的非常好,已经算是出师了,这样吧,以后你就负责你们这些人训练,等你们成为了合格的厨娘,我有大用!”

    “谨遵公子吩咐,奴婢一定不负公子所托。”少女还挺会说话。

    武清也没看这些婢女如何练习,有那叫金珠的少女示范,应该很快就能熟练,那么食坊就可以开了。本来他可以从长安和洛阳调些人过来,但最近各地新开的食坊不少,以前那些厨娘都到了各地去了,长安和洛**本没了老手,故而武清只能再次亲自教授了。

    至于蒸包子,关键是馅儿要拌好。武清看到盘中的油条差不多有四五十根,于是便说道:“先洗手,我再来说说这包子的做法。”

    等到少女们洗了手,武清便开始示范包子做法。

    武清准备做韭菜猪肉馅儿的包子,所以把韭菜切碎,也不用切成末,同时让武大把猪肉温水洗干净了剁成末,而后把韭菜和猪肉倒入陶盆中,加入鸡蛋,再加入青盐、花椒、茴香等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而后取出面团,加入适量面粉,揉好后,擀成薄饼,大小随意,而后放入馅儿,往中间一笼,一捏,便成了。依法做了四十多个后,放入蒸笼摆好,就可以蒸了,待到蒸汽直冒,便是蒸好的征兆。

    而此时,武宅的那些仆役和弟子们在秋菊和武二的带领下来到了食坊,也引起了早起的上元县百姓的注意。

    因为没有磨好的豆浆,也没有牛奶,所以只能将就着稀饭和泡菜吃了,尽管如此,但还是让众人觉得大呼过瘾,那些少女们吃过一口之后,露出了惊喜之色。

    虽然食坊没有开张,但附近的百姓已经发觉了这里的不寻常,自有人前来询问,一问之下,才知道这里是食坊。看着那些欢快的孩童,人们不禁对这里产生了好奇,只等着开张了尝个鲜。

    “茶坊怎么样呢?”武清问道。

    武大躬身说道:“公子放心,只要新订的桌凳到了,就可以择良辰吉日开张了。”

    武清点了点头,说道:“你在这里先看着,让她们再练习练习,等这些奴婢们累了,便可带她们回府。!”

    武清要去江宁仓看看,顺道给客栈中的老娘送去早餐。如今江宁仓粮仓改在已经有些日子了,就不知道如今进展情况如何,这可是他的心血,不能功亏一篑。

第一百零五章 主薄想下海() 
江宁仓坐落在清溪河畔,曾经身为金陵太仓,近百年来很少修葺,所以有些破败。江宁仓背靠清溪,离秦淮河也不远,所以火灾防范还是很不错的,而且运输也方便,不远处,便是一个小埠头。

    此时正值午时,江宁仓内炊烟袅袅,这是伙夫们正在做饭。武清走进江宁仓,便看到空地上坐满了工匠,堆放着各种木头砖石,还有脚手架等等。

    徐小樱一身胡服,看到武清后,急忙跑来见礼,而后问道:“公子要来,先打声招呼啊。”

    武清笑道:“我只顺道来看看进展,你可知道这可是我几年来的心血,我如何不关心呢?如今进展如何呢?”

    一边说着,俩人便走进了第一座仓库,这里正是酿酒作坊,武清不担心这里的水质,大唐的水质他是十万个放心的,特别是江南,地下水丰富,随便打口井,冒出来的水都很甘甜,正是酿酒的好水。看到粮仓顶部已经翻新加固,地上已经砌好了数十个发酵池,完全按照图纸来进行,武清露出了笑容,他相信不出三月,这里就能产出蒸馏酒了。

    接下来武清便来到最东端的造纸作坊。因为造纸作坊是一个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对水的污染是很严重的,虽然这一点污染对于清溪河秦淮河没什么,但他也不想让在河中淘米做饭的上元县百姓喝上脏水,不然那样太自私了。

    于是武清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循环装置,并挖了个占地半亩的蓄水池,用来储存污水,而后经过沉淀等手段后再循环利用。如今有雇工正在挖坑,武清遗憾的是这个时代没有塑料,不然完全可以防止渗析,但想到只是造纸坊的话,污染也不是很严重,只需要在坑底夯实铺上细沙就可以了。制糖作坊挨着酒作坊,如今因为工匠不够,所以还没有动工。

    就在武清视察工坊的时候,阚逢春也走进了江宁仓。

    显然,阚逢春是找武清,对于这个主薄,武清早已列为需要警惕的人物,二人相互见礼后,阚逢春仿佛有话要说,可这个时间工匠们正在吃饭,人多眼杂。

    武清笑道:“阚主簿何不到清溪河边走走呢?”

    阚逢春闻言,面露喜色,拱手道:“愿随公子一游!”

    于是二人便到了清溪河边,此时清溪缓缓西流,河边杨柳依依,微风轻拂,一股和熏之风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放下了心中的浮躁,沉浸在这春风的呢喃中。

    武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向阚逢春,说道:“这下阚主簿可以说了吧。”

    阚逢春整理了下衣衫,而后正色道:“公子,阚某当这主簿已经将近六年了,阚某也知道,想要升迁,已经很难了,而且若不升迁,便只能解官了。何县令都没升迁的机会,如今也是整日里想着捞钱,如今阚某年届三十,上有老母在堂,下有子女嗷嗷待哺,贱内每日帮人缝缝补补不得闲,阚某每日夜里还要抄书到深夜,为的还不是糊口饭吃。公子这段时间想必已经对这里有所了解,上元虽是上县,但民生凋敝,富户大都去了丹阳县和扬州,所以阚某想辞了这官职,到公子手下谋份差事,不知道公子愿不愿意?”

    武清一愣,一县主簿也算是九品官了,薪俸至少每月有一两银子,如果加上职分田和官廨田,一月的收入是足够维持一个五口之家的日常开销的,当然要过富足的生活那是不可能的。看来这阚逢春也过够了清贫的日子了。

    “主簿到了我手下做事,那不是太屈才呢?这样吧,阚大叔,你且做好你的主簿,我每月再孝敬你一两银子,你看这样可好?”

    阚逢春脸色微变,有些气愤,说道:“公子可是瞧不起在下太过贪财?公子可知道,老母多年卧病在床,每日需要拿药将养着,若不如此,恐怕早已故去。我为人子,每每看到不能让母亲过上富足的生活,内心无比沉痛,如今眼见着母亲即将离去,而我竟连买块肉都囊中羞涩,我愧对母亲啊。”

    说罢,阚逢春竟然蹲在了河边,哭泣起来。

    这一刻,武清忽然鼻子一酸,他想起了前世的母亲,自己死后不知道她该有多伤心,而他那时候也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也是一个不孝子啊,武清流下了眼泪,很骚情地流着泪,那抹浓浓地忧伤,再次出现在了武清的双眸中。

    阚逢春倒是被武清那低沉地哭声给惊住了,见武清不过一个少年,却哭得如此伤心,他反而安慰道:“公子有难处,阚某今日唐突了,阚某不会求公子了。但阚某有话要对公子说。”

    武清忍住了悲伤,而后看向阚逢春,说道:“大叔之才,不应该用在经商之上,而应该造福于民,大叔只管放心,这酒作坊即将开业,我要开家酒楼,就让你家大婶来酒楼做工便是,我不会亏待的,若懂得经营之道,我便让她当了掌柜又如何,也好过洗衣缝补之类的。这样大叔也安心。”

    尽管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阚逢春敢肯定,叫他女人去酒楼,一定不会亏待的,阚逢春深深鞠躬拜谢,而后说道:“公子此来金陵,当小心那何县令和何公子,阚某听说公子当日在码头打了那何公子,那何县令曾极为护短,如今却没有找公子麻烦,一来或许公子身份特殊,他不敢为之,二来或许还没找到由头。”

    武清眼眸中出现了一抹利芒,何县令收了他不少好处,如果还想对他不利,那他只有设法除掉了。如今自己在上元县的商业架子才铺开来,几乎投入了所有的钱,怎么能够半途而废呢。

    “多谢大叔提醒,我会注意的,若大叔平日无事,可多到我府中谈谈。”武清说道。

    阚逢春心中暗喜,果然这公子还是看中我了,他相信总有一天武清会回到长安,因为他是天后的子侄,曾被天后夸赞,此时只是一时被贬而已。

    而这一天夜里,县衙后宅,来了一名神秘客人。

    何足道见是自家儿子领进来的,便有些不悦,说道:“文书,这是何人,怎么往后宅带呢?”

    何文书刚要介绍,只听得那头戴苏幕遮的人冷哼一声,说道:“何县令,真是很不友好啊,看来我是来错地方了!”

    何足道一愣,三角眼微眯,拱手道:“阁下来自何处?”

    “洛阳!”只听得那人冷冷地说道。

第一百零六章 来自洛阳的惊喜() 
“洛阳?”

    何足道心中巨震,如今天皇临幸东都,很少居长安,从洛阳而来,并且找上了自己,这到底是何人?何足道深吸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问道:“阁下是何人?”

    神秘人嘿嘿一笑,也不理会何足道的无礼,径自坐在了客座,说道:“你无须知道,你只须知道给你任务的人是洛阳的贵人,你若事情办成,至少是一个上州刺史,当然你想调到京师也是可以的,这就看你事情办得怎么样呢?”

    听完神秘人之言,何足道眼皮蓦然一跳,小心脏跳个不停,他再次深深地了吸了口气,说他对升官没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了能升官,他可是从一个流外小吏一步步爬到这个七品县令的,但在这个县令位置上,他一呆就是六年。

    究其原因,就是朝中没人,眼看着要么升迁要么解官,他这一年多来也只有疯狂地聚敛财物,想着解官后,好好过完下半生。可如今,机会竟然来了!来得是如此地突然,如此地让人振奋。

    但何足道不是一个傻子,他从底层做起,混到今日的地步,怎么可能会被神秘人如此拙劣的手段所吸引呢,于是便问道:“既然是洛阳的贵人,那还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

    神秘人大笑,盯着何足道,说道:“何县令,你也知道,有些事情,是贵人想做却不好做的,必须有个够资格的人来替他完成,而何县令,你,刚好够这个资格。”

    何足道双眼微眯,他依旧看似风轻云淡,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如此容易答应,那么意味着他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若事成之后,那贵人来个过河拆桥或者卸磨杀驴,那最终倒霉的是自己,这可不是他愿意做的事情,也不符合他的为官之道。

第一百零七章 丐帮出手() 
丐帮!

    只见无数的叫花子,沿着秦淮河绵延而去,他们每个人一手拿着一个破碗,一手敲着棍子,嘟嘟声不绝于耳。

    秦掌柜脑袋瞬间仿佛胀大了许多,上元县什么时候出现过这么多叫花子?难道全江南道的叫花子全都来呢?他不敢自作主张,赶紧吩咐伙计,去武宅报信。

    丐帮,来历已不可考究。似乎自有穷人,便有了叫花子,随后经过千百年的演变,终于有了丐帮的称号。

    除了几位祖师爷,第一代丐帮帮主也是不可考究的,对于这样一个动辄百万弟子的帮会,一直受朝廷监视,每一个地方官员都压力甚大,朝廷考绩也有考察。

    但此时,在秦淮河岸,竟然出现了如此多的乞丐,可官府竟然没有理会,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武清正在练习枪术,最近他有一种感觉,随着身体力量的增强,他感到自己内劲强壮了不少,隐隐第七式有了将成的味道。只可惜还是火候未到,依旧只能刺出六个枪头。

    如今他除了看顾生意画画图纸外,就是练武。经历了长江帮事件,让他感悟很深,个人勇武永远不是最强的。那恐怖的合击之术,远近兵器的配合,足以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时候,武大匆匆领着一个伙计进了后宅,此时后宅没有动工,还是一片荒废之地,视野开阔,武清一眼便看到了。

    “见过公子,茶楼那里来了好几千的叫花子,秦掌柜子让小的来报信,请公子定夺。”伙计火急火燎地说道。

    “叫花子?几千?”武清剑眉一皱,双眸中闪过一抹恨意。

    他想起了当年那帮叫花子制造的文水难民造反一事,难民被杀了不知道多少,城中的百姓也遭到了很大的灾难。这帮乞丐实在可恶,前世就抢走了自己的一百元,这一世,先是文水不大不小地坑了自己一把,如今又想做什么?

    武清带上了武一刀,如今他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几千人,要是打砸抢的话,自己也制止不了,而且要是起了冲突,自己小命也能被人肉给堆死。

    远远地,武清便看到了秦淮河沿岸的乞丐,这岂止数千,至少都上万了。武清瞬间目光一凝,只见乞丐们站在原地敲着棍子,喊着乞讨号子,有些乞丐的脖子或者手臂上挽着蛇,有的肩膀上坐着一只癞蛤蟆,这是丐帮,不是普通的叫花子!

    武清瞬间作出了决定,他不能出面。很明显这是有预谋的,如今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又急于发展商业,不得不说他有点急于求成了,但时不待我,既然想要打造商业帝国,就得抓紧时间,等过几年高宗死后,天后真正掌权了,自己还能呆在这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非自己真的被天后抛弃,自己也完全不想做官,不管是哪一种,天后都不会让武清如意。

    武清领着几人绕到后巷,让武一刀把秦掌柜叫出来,而后再做打算。

    不过片刻,秦掌柜出来后,见到武清,脸上颇有忧愁,拜见了武清后,说道:“公子,这些叫花子来者不善啊,他们不要钱,也不喝茶,只是堵在门口,像是等待什么号令似的。”

    武清已经猜测了一个大概,便问道:“秦掌柜,这润州的丐帮舵主是谁?你可知他们的分舵在何处?”

    秦掌柜是秦淮河岸的老人,自然清楚一些,面露忧色,说道:“按说只是上元县,甚至是润州的叫花子没这么多,我估计他们一定是得到了什么消息才来的。在钟山下有座城隍庙,以前那里经常有叫花子活动,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了,至于丐帮舵主,说真的,这帮乞丐也颇为神秘,我也不知。”

    武清沉思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如此,秦掌柜,今日就关门歇业吧,就说茶叶受潮,需要晾晒,改日再开张。”而后转向武一刀,“大叔和我去趟城隍庙,我倒要看看,这丐帮耍什么花样!”

    钟山,前临玄武湖,六朝之时曾作为皇家园林。后来金陵城毁灭,钟山上才有许多寺庙。

    但不论如何,钟山的风景是非常美丽的,三峰相连宛如巨龙,山水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这也正是金陵为何有龙气或者王气之称的重要原因。

    武清脑海中浮现出一首伟人的诗,但此时吟咏,实在是不合时宜,他也只好作罢,一路问明了城隍庙所在地,便朝着钟山脚下赶去。

    此时的城隍庙比较破旧,自隋以来,钟山上寺庙林立,属于佛家的山头,岂容你一个小神享受香火!更何况,一帮叫花子,自己都吃不饱,谁还能修葺城隍庙?

    衰败是自然的,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