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唐-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公主说到此处,便哭泣道:“妹妹言尽于此,若三哥和四哥能把握这个机会,不失一生荣华富贵,妹妹就怕将来两位哥哥……让妹妹愧对故去的父皇……”

    李旦如何还不明白,见妹妹哭成了泪人,想起先皇的教导,不禁悲从中来,便搂住了太平公主,嚎啕大哭起来。

    李隆基和四弟李隆范并立看着亭中的父王李旦和姑姑太平公主抱着痛哭不止。他愤愤地说道:“猫哭耗子,假慈悲!”

    李隆范一愣,但没说什么,他一向以三哥马首是瞻,于是便重复说道:“对,猫哭耗子,假慈悲!”

    “隆范,你记住了,武氏,永远是我李氏的敌人!”李隆基紧握着拳头,恨恨砸在了一颗老松树上,但力道过小,老松树纹丝不动。

    李隆范似懂非懂地说道:“魏王曾帮过咱们,也是仇人吗?”

    李隆基恨恨地道:“魏王只不过利用我们罢了,你记住,他也是仇人,说不定还是大仇人!”

    “哦,我记住了,三哥!”李隆范答道。

    数日后。

    李旦上疏女皇,请求搬出东宫,降为郡王,并愿意放弃皇储之位,请立魏王武柲为太子。还有李显也肯请女皇立魏王武柲为太子,并肯请降为郡王。

    与此同时,百官纷纷上疏,请立魏王武柲为皇储,正位东宫,让臣子和百姓安心。而且,洛阳一百零九坊的百姓代表,近三万人跪于皇城之前,请立魏王为皇储。也是这一日,天下诸州,纷纷上表,请立魏王为皇储。

    一切便如水到渠成一般,最终来到了一个交汇点,但也仅仅只是一个交汇点。

    女皇心中已定,找来宰相商议,宰相一致通过。最后女皇登临端门城楼,宣敕,布告天下。

    “……册立魏王柲为国之储君……”

第四百三十章 帝王之路(一)() 
翌日,魏王武柲于万象神宫接册书、受太子印玺,叩谢皇恩,接着便祭祀太庙,告慰祖宗。

    如此,武柲便正式成为了大周皇储,但武柲并没有接受入主东宫的旨意,他以契丹未平,天策府新建为由,上疏暂居于天策府。女皇遂同意,而且也同意武柲设置天策府属官,并不定期到宫中批阅奏疏,以了解如何处理政务。

    再者还需要女皇耳提面命一番,不然偌大一个帝国交给武柲,她还真有些不放心,武柲自然应允,如此便可早些接手一些政务。

    而这,对于武柲来说,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的道路还是依旧得艰辛。

    三日后,李旦封为相王搬出东宫,其诸子诸女一并出阁,至于请封降为郡王,女皇怜皆是亲子,便没有同意。但除了李成器依旧封为永平郡王外,其余诸子诸女的爵位都一律收回。如此一来,李显和李旦诸子只能有一个继承王爵,而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没有大的贡献,那么数代之后就会成为一介平民。

    有如此结果,还是吉顼和女皇的一次深谈,吉顼虽是武柲的马前卒,但也受女皇信任,特别是如此神速得处置了这一次大案,更让女皇觉得,吉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吉顼也被授了一个郡公的爵位。

    积善坊。

    魏王府、忠王府、相王府都在这个坊内。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皇族坊,加之相王府诸子允许出阁,原相王府就必须得扩建。于是乎。便在相王府一旁一次性建筑了五座宅院,分属相王五子,如此大的工程,自然得落实到了地官、冬官、将作等部门,但建造天策府的工期十分紧张,这边建造宅院显然不是什么大事。

    地官和冬官的官员也都象征性得派了人先圈地平地再慢慢规划建造。

    相王也无奈,每日里依旧沉湎于酒色之中。偶尔到对面的忠王府看望一下三哥,尽管幼时关系不好。但如今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武柲开始着手实施于朝中设置市舶司,在广州和泉州设置市舶司衙门。但第一天的商议却让他感到一种无奈,对于新的事物,这个时代的人还是拥有着强烈的排斥之心。而且士大夫思想太过严重。

    问题很简单,就是市舶司首长的官品该如何定,武柲认为应该定在三品,与九卿同列。而诸宰相认为,九卿是朝中贵品,且官品设置应该暗合天数,不能轻易设置。“九”暗合九宫之数,多了一个,不符合天数。

    有人便建议。既然市舶司肩负港口赋税,那就归于地官,武柲直接否决。以新衙门诞生,必然要深受重视,方能安然运行下去,若归于地官,则让人有轻视之心。

    如此商议之下,令武柲深深地感到。即使如今身为皇储,但依旧掣肘不断。难以顺畅得实现心中计划。

    如此,第一天的朝议,便在不断地争论中告一段落,他随即出了政事堂,便向着宫内走去,他要到女皇身边学习如何处理政务,批阅奏疏等等。

    宫人见到武柲,都欠身唤一声,“殿下!”

    对于这样的转变,武柲也只能微微一笑,如果一切顺利,用不了几年,便要入主此宫,他将继承宫内的一切,而这些宫人也是他的财产,或许其中的一两个都会成为嫔妃也说不定。如此礼敬,也只是出于对未来皇帝的恭敬而已。

    武柲缓缓而行,要到临仙殿可还得走一段路,所以他有的是时间思考。

    如今既然身为皇储,那么首先要解决的一件事情,便是契丹问题,其次便是朝中冗官的问题,至于设置市舶司,按照女皇那急切的语气,相信很快就能落实下去。

    对于契丹问题,武柲认为这不是什么问题,也不用去考虑,他早有布置,若发动起来,一战而定。

    最麻烦的,则是朝中冗官问题,自有武周建国以来,教育几乎停滞,国子监、太学、四门学都被武氏族人和依附武氏的一些人搞得混乱不堪。因为一直以来,武氏担任着国子祭酒,以判祥瑞为本,而忘记了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数年来清心书院独占鳌头的重要原因,而且因此在各州也涌现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书院,如东篱书院,国泰书院等等。

    教育只是一个方面,但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则是充斥在拾遗、补阙官位上的两千官员,还有各部的三千员外郎,这些官员,不管是跟武氏,还是李氏,甚至如今的新兴势力二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动一发而牵全身,若一个处置不好,或是疏忽了什么,后果是很严重的,至于有多严重,武柲无法预知,但在自己没有登上皇帝宝座之前,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积蓄力量,静观其变。

    当然,朝中的积累下来的弊病实在太多,要想一一理顺,没有个两三年的时间,是很难让这个帝国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朝中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他武柲不应该去打压,也不会去用自己的权威去解决政事中异议。

    但这种有如温水煮青蛙一般的议事方式,让他很不爽,也很烦躁。只是,要是让他以自己的权威去压迫诸宰相,那么长此以往,就真没人建议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一个国家不能出现一个不同的声音,那么这意味着离独断专行,进而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一个人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更加有限,短短的几十年内要完成一个庞大的梦想计划,不应该是他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人,所有这个帝国的人一起来完成。

    宰相们的不同的意见,恰恰能够让他鞭笞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想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此,宰相便是一面镜子,让武柲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看到自己丑恶的一面。

    想着这些,武柲的心豁然开朗,他的嘴角露出了笑容。忽然,身侧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殿下!”声音有些娇媚。

    武柲侧身一看,不是韦团儿是谁呢?她一袭绿衣,洁白的肌肤让她很适合穿绿色的襦裙,而且她身材曲线柔美,特别是那一对臀瓣儿,总让武柲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

    韦团儿欠身,道:“奴婢见过圣上!”

    武柲一愣,顿时脸色一变,沉声道:“不可乱叫!”

    韦团儿本来是想讨好武柲,没有想到却看到武柲发黑的脸色,顿时打了个寒噤,双腿一软,摊在了地上。

    武柲没想到竟然能够把韦团儿吓成这样,心中有些歉意,便伸手扶起,顺便揉搓了两下那臀瓣儿,说道:“往后万不可胡乱叫本王,这宫中人多眼杂,对我不好,对你也有可能是灭顶之灾。我疼惜你,不会把你如何,可这宫中之人却不一定。”

    韦团儿点着头,脸上惨白,缓缓说道:“殿下心意,奴婢明白。”

    “好了,等这段时间忙完了,让我好好疼疼你。”武柲站起身,便要转身离去。

    “殿下,此刻二张在殿中,殿下恐怕得等一会儿。”韦团儿赶紧提醒道。

    顿时,武柲的脸上再次阴云密布,他的双手忽然紧握,一阵“咯嘣嘣”指关节响动的声音。韦团儿吓得惊呼一声,却再也不敢看武柲,低着头,饮泣不已。

    如今二张的势力扩展十分迅速,除了政事堂外,几乎所有的朝中部门都有其效忠者。就连云韶府都没有放过,让教坊使李奉孝极为头疼,在武柲面前诉了不少苦。

    云韶府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而微不足道的官署,二张都不放过,更不要说是其他部门了。

    是否可以利用契丹叛乱,除掉二张呢?

    这是一个可以研究的事情,武柲暂时收拾起心情,看到韦团儿那个楚楚可怜的样儿,顿时一股怜惜之意油然而生,进而有一种就地正法的冲动。

    此时一队宫人缓缓而来,武柲说道:“还不起来,有宫人来了!”

    “殿下,今日你好凶,吓到奴婢了!”韦团儿赶紧擦干了眼泪,起身抖掉了裙摆上的细碎的枯草。

    此时,临仙殿内,女皇调教着两个可人儿,立了皇储,她心中大定,以后也不用再烦恼继承人了,而且对于皇储她是有九分满意的,要说有剩下那一分不满,那就是武柲不是她的亲儿,是她妹妹的儿子,但世上的事,哪有事事如意的,所以女皇也就不再想这事儿,便安心调教起两个心肝宝贝了。

    “圣上,易之想编纂一部奇书,献给圣上,这样也可叫朝中人不小觑了咱们。”张易之捶着女皇的腿儿说道。

    女皇一顿,便问道:“奇书?什么奇书?”

    看到女皇感兴趣,张易之开心地一笑,说道:“圣上,您不是想让佛道儒三家平安相处吗?易之便想着,能够编撰一部奇书,叫做《三教珠英》,取三教精髓于其中,阐述陛下的治国理政的韬略。”

    女皇顿时大乐,遂伸手抚摸着张易之的脑袋瓜子,便说道:“恩,还是易之有主见,这样吧,此事你写个章程出来,朕再调派些文学之士给你听用,务必编写出这部三什么来着?”

    张易之笑道:“圣上,是‘三教珠英’!”

    “对,对,三教珠英,三教珠英,不错,不错!”女皇的眼角的鱼尾纹深深地显露了出来,她真得很开心。(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帝王之路(二)() 
时间进入三月,河北的大地上,冰雪早已融化,春水缓缓流动,河畔的枯草最先发出了白白嫩嫩的新芽,而在那枯草之下偶尔一朵荠菜已然发出了一抹绿意。

    一个少女提着裙摆蹲下身,伸出小手儿拨开一团枯草,她微微有些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随即,她小心翼翼得把一朵荠菜摘掉,放入腰间的小篮子里。

    在看那小篮子里,已然有半篮子荠菜,由此可见,少女出来采摘野菜的时间不短了。

    忽然,远处一阵呼喝声,随即一道道尘土飞扬,一声声杂乱的马蹄声传来,一队骑兵呼啸而过。少女举目凝望,她的眼眸中露出了一抹恨意。

    “兰儿!”身后传来一个少年的声音,只是这声音颇为雄浑。

    但少女双目微眯,转身嗔怒道:“你要吓死我啊!”随即便扑入了少年的怀中,说道:“昨夜梦到你回来了,一早起来,便来采摘你最爱吃的荠菜。”

    少年嘿嘿一笑,露出了憨厚的表情,说道:“还是兰儿妹妹心疼我。母亲可还好?”

    少女兰儿脸上有些不自然,说道:“自你走后,那奚族阔野部落族长几次三番来到部落,娘看起来没事,可我怕娘是怕部落的人看到,而没有表现出来罢了。你看那尘土飞扬,又是那奚族人耀武扬威,想让娘和部落屈服。”

    少年身材高大。登上了土包,看着远处纵马驰过的奚族人,他的眼中骤然闪过一抹杀意。随即便紧握双拳,道:“有朝一日,我必将灭了契丹和奚族!”

    兰儿忽然一笑,道:“这次出了远门,可是见到父亲呢?”

    少年露出笑意,道:“见过了!”

    兰儿噗嗤一笑,道:“那定是远远的看了。便没敢相认吧!”

    “兰儿,找打!”少年脸上一片赧然。伸出蒲扇大的手作势欲打。

    兰儿嫣然一笑,跑开了,笑道:“羞羞羞,裴煜哥哥羞羞羞!”

    少年郎正是裴煜。自契丹奚族反叛之后,为了部落能够存活,他的母亲告诉了他的身份,让他到扬州先找他姨母去,临走前裴煜信誓旦旦,可没想到游历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以至于颇有些木讷的他最终只是在洛阳打了个转,便又回到了部落。

    裴煜佯怒,追着少女兰儿。兰儿大喊救命,便跑进了部落。

    不多时,部落的百姓都知道裴煜历时大半年。终于回来了。

    裴煜的部落里,大多都是汉人,主要是以前边关之地被突厥掳掠后,逃跑出来的汉人,还有一些不愿意受契丹和奚族各部落族长盘剥的契丹人和奚族人,当然还有一些部落的穷苦人。

    如今部落发展到了五万人。早就引起了契丹和奚族人的注意。所以当战事一开后,两个大部落便开始吞并小部落。那么这个以汉人居多的部落,便顿时成为了两族眼中的香饽饽,只是裴煜的部落多武勇之士,而且武艺都十分了得,不到万不得已

    两个部落都不愿意以武力解决。

    而且让两族惊喜的是,这个部落的族长竟然是一个姿容秀丽的成熟妇人,顿时让两族有了心思,后来契丹疲于战事,便不再要求,而只有奚族不放过,并提出了求娶族长的要求。如此一来,部落与奚族之间关系十分紧张,部落的凡十三岁以上男儿都每日操练不已,自制皮甲,准备反抗奚族。

    裴煜身材高大,但也是一个忠厚少年,所以见部落长者问询,都是恭敬地一一作答,直到快步踏入家门。

    裴煜的部落坐落于大山坳里,大多数人从事农耕,所以这个部落并没有像游牧民族一般有着大大的毡房,而是盖了石头房,裴煜的家在部落的最里面,也是部落里最大的一家,象征着族长的地位。

    裴煜踏进门,便看到母亲和兰儿,还有众多的弟弟妹妹们等候着他,他看到母亲热切的眼神,顿时跪倒在跟前,却说不出话来。

    裴母微微笑道:“我儿这是怎么呢?”

    裴煜哭道:“孩儿让母亲挂念了!”

    裴母大笑道:“你看我可曾白了几根头发?长了几道皱纹?”

    裴煜站起身,挠了挠头,道:“母亲变漂亮呢!”

    “小兔崽子,出门才多久,便学得油腔滑调的!好了,既然回来了,那就给娘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吧!”裴母说着话,转身便朝里走去,身后一群男孩女孩围着裴煜嚷嚷个不停。听着这些欢笑之声,她突然流下了两道清泪,但很快便用手帕擦拭干净,随即便坐在了矮凳之上,等候裴煜进屋。

    不多时,裴煜进屋,便一屁股坐在矮凳上,顺手抄起茶壶倒了碗凉茶,咕咚咚灌进了肚中,说道:“娘,孩儿可想娘了,还有兰儿妹妹。娘,你是不知道,那扬州城太大了,人太多了,不过娘,这还不算什么,当孩儿来到了神都,那城墙,那房子,简直太高了……”

    看着裴煜口若悬河地吹嘘着,裴母缓缓问道:“你可曾见到你姨母呢?”

    裴煜顿时停下了吹牛打屁,他的脸上出现了一抹赧然之色,说道:“孩儿到了扬州便打听到,早在好几年前就搬走了,孩儿到了神都,你猜孩儿见到了谁?大周朝的魏王,那武艺,那体魄,顿时让人折服,而且他一点儿架子都没有,你猜他还让我当他侍卫呢?可是娘,咱是谁,怎么能当人奴才?孩儿在魏王府中大吃了一顿后,便回来了……”

    裴母的眼中闪过一道亮光,当听到这孩子闪烁其词,便知道生怕自己恼怒,于是便说道:“娘没说让你不认,娘既然让你知道他是你父亲,就希望你们父子相认。”

    “娘,孩儿只有母亲。”裴煜顿时低下了头。

    裴母叹息一声,道:“这次既然去了洛阳,可曾见到过你外公?”

    “娘,外公府宅太大,他们不让进,孩儿不曾见过,倒是魏王府的人挺谦和的……”

    魏王府。

    武柲回到府中后,便钻进了书房,天策府即将建成,这书房是呆一天少一天,而能够让他享受安宁的地方,也唯有此处。书房内没有贴身婢女已经足足超过两个月了,这让武柲越来越感到不适应,他不由得想起那个少女,李仙蕙。

    那盈弱的身姿总让他念念不忘,时不时地勾动着他心底的某一根心弦,他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从伦理上来讲,李仙蕙是太平的侄女,那么李仙蕙都要叫他一声姑父。更何况还有跟韦妃的那一段野合之情,让他无法跨出颠覆人伦的那一步。

    武柲想着李仙蕙,越想便越想见到李仙蕙,随即便跟高力士说道:“明日朝休,邀请忠王一家到城外踏青,你先去问问,看人家有没有这个意愿。”

    高力士赶紧领命,便躬身退去,如今他很少得到魏王的使唤,所以心中十分恭敬而且十分不安,但只要魏王有所命,他便心中踏实了。

    不过,高力士自前段时间跟高老太监深入探讨后,高老太监更是把浑身本事都一一传授给了高力士。就比如魏王殿下为何要邀请忠王一家踏青,这里面有什么样的目的?

    要知道,如今魏王贵为大周太子,那可是将来的皇帝,如今李显不过一忠王而已,还有必要邀请忠王一家吗,还有必要刻意笼络忠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