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任务系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那些幕僚们呢?

    天下太平,他们就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了。

    没准,沮授的劝说,也有他的一番小心思在里面。

    不过,哪怕沮授真有这样的心思,韩变也不会厌恶,因为,他也有这样的心思。

    如果他是平头百姓,自然希望天下太平,可是,他是诸侯之子,又有逆天的任务系统在手,又如何希望平庸一生?

    韩馥有些意动,又有些犹豫,但很快还是下定了决心。

    “那么,我就起兵一万五千人吧。”

    韩馥本身对汉朝的忠心也不高,在原来的那个时空,他甚至曾经和袁绍一起图谋,拥立刘虞为皇帝,如果不是刘虞打死都不干,说不定他就成功了。

    比起为汉室尽忠,韩馥的选择也是保存实力。

    最后,就是关于带哪些人去的问题。

    韩馥身为冀州牧,一路诸侯,是必须到场的,否则,别的诸侯都亲自前往,就他一人派了一个手下,肯定会得罪所有人,那样倒不如不去了。

    沮授主动请缨,如果没有智囊的话,以韩馥的能力,多半是被人利用的份。

    潘凤未必是韩馥手下最得力的将军,但却是韩馥最信任的,也要带上。

    他们还提到了一个儁乂将军,似乎是韩馥最倚重的,留守冀州的重任,便落在他肩上。

    最后,在韩变的安排上,却出现了分歧。

    主要是韩馥和韩变的分歧。

    “没有商量,你必须留守冀州!”

    以前对韩变一直很放任,这一次韩馥却摆了摆手,对着韩变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次面对的敌人,非常强大,你手下那点人,连点浪花都翻不起来,跟着去做什么?送死吗?”

    “而且在这冀州,我必须要留一个信任的人,除了你之外,还有谁更值得我信任?”

    韩馥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语气。

    我不跟着去,怎么完成任务?

    这话韩变不能说,他只能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沮授。

    沮授苦笑一声,思虑再三,才对韩馥说道:“明公,依某看来,守义跟着去长长见识,也未尝不可。”

    “那军中如此危险”

    “如果我们是去打硬仗的,自然会很危险,但是”

    对呀!韩馥拍了一下脑袋。

    他们本来就是去凑个数,站个队,和董卓划分界限的。

    又不是去分出个你死我活,有什么危险的?

    “那冀州呢?”

    沮授缓缓地道:“儁乂将军,可以信赖,更何况,儁乂若有问题,守义留在冀州,便能阻止他么?”

    韩馥哑口无言,他太清楚沮授所说的“儁乂”的能力了,他如果要造反,韩变留下来,还真是卵用没有。

第三章 出征前的准备() 
时间,东汉初平元年,春。

    地点,冀州,距离邺城不远的一些地方。

    人物,各个土匪头子,山寨头领。

    心情,这日子没法过了!

    自从黄巾之乱过后,不少流离失所的百姓被逼无奈,去做了那无本钱的买卖,有的成了气候,聚集了数百上千人,乃至于上万人,成了啸聚一方的贼酋。

    但更多的还是苦哈哈的,手下就那么几个几十个小喽啰,平日里也就欺负一下过路的客商行人,碰见人数稍微多点的,连躲都来不及。

    对于前一种,势力大一些的,官兵不敢惹。

    对于后一种,官兵一般却懒得管。

    因为这种几人几十人的“土匪”实在是多如牛毛,一个一个去清剿的话,根本就清剿不过来。

    而且油水也太少了,如果出动的兵力太少,有可能阴沟里翻船;而如果出动太多兵马的话,没准把土匪窝翻个底朝天,都赚不回来出兵消耗的钱粮。

    因此对于这种土匪窝,官兵们一般是碰见了,也许会顺手收拾一下,平日里多半是懒得管的。

    这也为这些土匪留下了生存的空间。

    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却被打破了,这些盗匪头子们,现在非常忧伤。

    作为一股小势力的头头,刘盛现在就很忧伤,很难过。

    因为就在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是哪个官兵统帅吃错了药,居然专门找这种土匪清剿,一出动就是几百人,人数不多,偏偏一个个打起仗来跟那条命是捡来的一样,嗷嗷叫的,战斗力高得要死。

    这样的实力,哪怕去清剿那些有上千人的大山寨也足够了,更何况他们这种人数就几十个,有战斗力就十几人的小土匪窝?

    一连几天,刘盛都能听到有那处的小山寨被人攻破的消息。

    那些人有的是他的对头,有的是他昔日的朋友,但无论是对头还是朋友的死去,如今都只能给他带来一种感受,兔死狐悲。

    那个吃错药的官兵统帅,摆明了就是找上了他这种势单力薄的小势力。

    刘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轮到他。

    要不,干脆舍了这点家业?

    一个念头陡然在刘盛心中升起,但很快就扑灭了。

    刘盛虽然姓刘,但是和这大汉王朝没什么关系,他以前只是一个有一些伙伴,喜欢在村子里厮混的人。

    等到黄巾之乱的时候,他和许多人一样,离开了家乡,开始流离失所的生活。

    因为人面比较广,刘盛比一般的流民混得好得多,到后来,他更是一咬牙,纠集了一伙兄弟,开始了这没有本钱的生意。

    几年下来,他的家业不算大,山寨的收益也很微薄,可要养活全山寨上下几十号人还是能做到的。

    如果抛弃了家业,他们还能做什么?

    他可没攒下多少家底,顶多够养活自己一家人,那山寨里面其他人的家小就吃灰去?

    性命重要,可这个时候,家底的重要性也不亚于性命。

    就在刘盛心中纠结不已的时候,一个被他早早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探子飞奔回了山寨。

    “大头领,有一伙人马,正在往这边赶来!”

    砰!

    刘盛一个踉跄,膝盖撞到了案几的角上,发出一声巨响。

    连探子都为他感到疼痛,可刘盛却仿佛一点感觉都没有。

    他的脸色一片惨白,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盘踞,他的末日,来了!

    一两个时辰过后,原本还算欣欣向荣的山寨,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士卒们一个个手上拿着从山寨里面清理出来的财货,计算着自己的功劳还能领到奖赏,一个个喜笑颜开。

    作为他们的直属上司,韩变却没有多少喜悦的表情。

    第十七个了!

    他在心中默默算了一下。

    从决定参加讨董战争之后,他就开始了对周边小山寨的清剿,短短十天时间,他已经剿灭了十七个土匪窝了。

    这些小型土匪窝里的财富本就不多,他又为了鼓励士气,缴获所得分文不取,全部分给了部下。

    也就是说,这十天的战斗,他只有支出,没有收入。

    这在许多将官看来,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可是对韩变而言,却并非如此。

    他获得的,远比付出的财物更多。

    他很早就发现了,骁果卫又到了一个瓶颈,组织度和训练度再次卡在了40,有了上次的经验,他很容易就联想到,是不是骁果卫又需要实战了。

    一试之下,果然如此。

    每次实战之后,再进行训练,骁果卫的组织度和训练度就又能上升些许,哪怕上升的幅度很小,而且有越来越小的趋势,但终归是一个好现象。

    如今,骁果卫的两项数值,已经稳定到了50。

    另外一个原因是,韩变需要任务点数,很多很多的任务点数。

    群雄讨董,天下的英豪大半都会汇集到那里,届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因此,在这之前,韩变必须要尽力提升自己。

    尽快获得任务点数的方法,自然是做日常任务,可随着韩变手上实力的提升,通读一本书,走几步路就能完成一个日常任务的好事早就没有了。

    他的日常任务,如今基本上都是一些剿匪任务。

    十七个山寨,就是十七个任务,也是十七个c级任务点数。

    加上之前韩变本身就有的二十三个c级得点,已经足够他的提升了。

    “最后一个山寨了。”

    韩变低声说道,他已经决定停止这种戕害周边小势力的行为。

    因为这种没多大难度的战斗,已经无法对骁果卫起锻炼效果了,骁果卫需要更强大的敌人。

    当然,更直观的原因是,韩馥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第二天就要出发了。

    “是时候开始强化了。”

    韩变深吸了一口气,默默念道:“强化。”

    用任务点数强化自己只需要五个,强化别人则需要十个,韩变自然不愿意做亏本的生意。

    留下十个c级得点备用,其余三十个点数全被他投进去强化自己。

    随着系统的一声声提示,韩变的脸色不停变幻。

    获得统率+2,获得武力+4,获得政治+5,获得技能“修葺”(铜),获得技能“骑术精通”(铜),获得技能“固守”(铜)。

    加了三项能力值,获得了三个技能,如今韩变的能力还不算强,可是技能在c级武将中,已经是比较多的了。

    可是有的技能在他看来,却鸡肋得很。

    像是修葺,在游戏中是可以加快修筑城墙的速度的技能,固守则是面对守城战有一定加成,在现实里面,肯定也是类似的能力。

    问题是,他现在要参加的是讨伐董卓的战斗,是攻城战,这两个技能没有任何卵用。

    倒是骑术精通,对他还有些作用,他本身就有良马,如果骑术更出色一些,如果吃了败仗逃跑也容易些吧?

    没办法,强化就是如此,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也有可能得到一些鸡肋的东西。

    这一现状,在解锁“定向强化”功能之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第四章 盟主() 
酸枣县,仅仅是陈留郡下辖17县中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小县,可是这个小小的县城,却注定要名垂青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兵马络绎不绝地赶向这里,安营扎寨,短短十几天时间,酸枣县外扎好的营寨已经排了上百里长,足足有数十万的军队驻扎在了这里。

    因为,这里是各路讨董诸侯,会盟的地方。

    酸枣县外,一个扎好的小型营寨,作为各路诸侯会面的地方,每一个诸侯都只能带不到一百人的随从保护自身安全,其余的士卒只能在各自的营寨中待命。

    韩馥就带了韩变、沮授、潘凤数人。

    带潘凤是因为上将武艺高强,尤其是最近不知为何,他的武艺大增,以往军中几位能和他打个平手的将军,如今已经全都不是他的对手。

    带沮授,是相当于随身携带另外一颗大脑,能有效防止被坑。

    而带上韩变,就纯粹是因为某人想凑凑热闹。

    某人也确实凑到了热闹。

    中军大帐之内,韩变着实见到了不少人。

    韩馥依照官职大小,身份高低,与各路诸侯打过了招呼。

    像是豫州刺史孔侑,兖州刺史刘岱这些,韩变根本没有多加关注,因为在他眼里,这些人都会很快被淘汰出局。

    他真正注意到的是这几个人。

    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一个很和气的壮年帅哥,但是如果历史不改变的话,这个蛮和气的壮年帅哥将会导致他们一家的悲剧,并且在十年之内成为天下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

    另外一个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一个年纪比袁绍略小,看上去高傲得多的帅哥。明明和袁绍是兄弟俩,但袁术似乎和袁绍很不对路子,离得对方远远的。

    再就是一个眼睛小,胡子有点长,相貌平平的壮年男子,如果不是韩馥介绍的话,韩变绝对想不到这个相貌平平的男子,会在十多年后统一整个北方。

    孙坚是一个相貌英武的中年男子,看上去很豪爽。

    著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留了一点胡茬,却依然仪表堂堂,任谁也瞧不出他就是那个戍守北方,令胡人闻之色变的白马英豪。

    各路诸侯相互见过面,打过招呼,却并没有坐下,因为他们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这个时候,一个男子发话了。

    韩变认得,那个看上去有些粗犷的中年男子,是河内郡太守王匡。

    只听见王匡说道:“我们现在奉诏讨贼,又有这么多人会盟,如果各自行事,那和一盘散沙没有区别,必然需要选出一个盟主,其他人听从盟主的派遣,再进兵讨伐董贼。”

    众诸侯一听,确实是这么个理。

    那就得了,选个盟主吧。

    选盟主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不可能是官职,在座诸侯官职最高的就是州牧州刺史这一档,可是韩馥孔侑刘岱陶谦这几个,有谁能服众?

    更不用说,他们讨伐的对象是董卓,他的官职比在座的每一个都要高得多。

    选爵位?还是不太合理。

    那干脆就选最服众的那个。

    曹操作为讨董的发起人,最有发言权,他推举的,却并不是他本人,而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绍。

    韩变并不奇怪,一来,他所知道的结果,正是曹操推举了袁绍。

    其次,如今曹操和袁绍的关系,远远没到官渡之战那个时候一样势同水火。

    甚至于,原本历史上,曹操被吕布攻占兖州之后,还是靠袁绍的帮助才反败为胜的。

    以他们的关系,曹操推举袁绍,非常正常。

    韩变明显注意到,在曹操提出袁绍的名字之后,袁术的身体抖了一下。

    众人一听,除了少数人之外,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人袁绍人面广,本事好,大多数人都服他,选他应该最好。

    袁绍推辞了几句,还是坐到了盟主的宝座上。

    韩变听到,在他身边不远处的袁术明显哼了一声。

    韩变轻笑一声,在来之前,沮授就已经跟他讲过,袁绍和袁术之间的一些恩怨。

    这两人原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然而袁术虽然年幼,却是家中嫡子,身份地位比袁绍高不少。可是袁绍却有本事,被过继到了他们伯父的家中,也成了袁氏嫡子,在身份上和袁术平起平坐,又更受长辈重视,反而比袁术混得好些。

    因此,袁术一直很看不惯这位兄长。

    如今,袁绍成了盟主,袁术就更加不爽了。

    论身份,他才是存正的袁家嫡子。

    论地位,他治下的南阳郡比渤海郡不知道富裕多少。

    况且他还是后将军。

    如今虽然许多人都被称为将军,但真正的将军数量却很少,连袁绍和曹操,在之前也不过是个校尉。

    不管怎么看,袁术都觉得这个盟主的宝座应该是他来坐。

    可是各路诸侯却不会照顾他袁术的感受,既然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袁绍就当定了这个盟主。

    韩变又看了看韩馥,如果说在座的诸侯,最不希望袁绍当盟主的,除了袁术之外,恐怕就是韩馥了。

    无关乎过节,和其他人不同,韩馥原本在名义上,是袁绍的上司,如今袁绍却成了盟主,他反而要听下属的指挥,是个人都会受不了。

    可是他发现,韩馥只是笑吟吟的,没有一点憋屈的样子。

    转念一想,韩变也想明白了,这一定有沮授的功劳在内,他多半是打好了预防针。

    袁绍坐在盟主宝座上,其他诸侯也依照位次落座,随后,袁绍开始分配任务。

    袁术本人兵精粮足,实力强大,袁绍也不管两人之间的矛盾,将总督粮草的重任交给了他。

    这个时代进兵很讲究先锋和后备,和历史一样,袁绍安排了孙坚作为先锋。

    这个时候,韩变注意到了,济北相鲍信听到这个安排之后,神色变了变,却并未马上说话,而是用目光示意他身后站着的一人。

    韩变的嘴角现出一抹笑容,他知道,他等待许久的机会,来了。

    ps:本章很多东西按照演义走的,因为这些东西主角暂时没有实力去影响,但是从下一章开始,这个现象会发生改变。另外,鞠躬感谢书友“你要努力加油哦”的热情打赏,我会努力的。

第五章 抢功?() 
鲍信其人,韩变还是有些印象的。

    在他玩的一款三国单机游戏中,在最后的一个剧本英雄集结里面,韩变不喜欢用孙刘曹这种本身就足够逆天的势力,而喜欢用一些比较冷门一点的势力。

    拥有陈留的刘岱,就是他比较喜欢玩的一个。作为君主,刘岱本身的能力不行,但是他麾下还是有两个能看的人才,五维还有技能都不差,其中一个就是鲍信。

    不过,鲍信本人的能力如何,如今和韩变的关系不大。

    对韩变而言,关系大的是另外一件事。

    因为比较痴迷三国的缘故,演义中前期很精彩的群雄讨董部分,韩变看过数次,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还是有印象的。

    其中有一条,韩变就记得一些,那就是在盟军进军初期,这位济北相鲍信,因为想要抢头功,就派出手下从小路走,去汜水关下挑战华雄,白白送了一血。

    韩变打算的,就是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商量完盟军今后的安排之后,各路诸侯也就纷纷散了,往自己的军中行去。

    韩变看得很清楚,鲍信很快就找到他之前打眼色的那人,对他耳语了几句。

    韩变快速行了两步,跟上韩馥的步伐,低声说了句:“父亲,你想要头功吗?”

    那神情,那姿态,如果有个现代人,估计会将其解读为“兄弟,要碟吗?”

    好在韩馥不知道这个,他只是愣了一下:“头功?什么头功?”

    过了一会儿,韩馥才反应过来:“你是说我们盟军的头功?”

    难道你还以为是少林的铁头功不成?

    韩变点点头。

    “头功当然想要了。”韩馥笑了一声道:“可是本初安排了孙破虏为前部先锋。孙破虏行军打仗,可是很有一手的,这头功,哪儿有我们的事。”

    “这可不一定。”韩变压低了声音,“孙文台号称江东之虎,打仗确实厉害,但是他打仗再厉害,如果没了敌人,他能打胜仗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