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陶明托大,战斗刚开始了就让毒牙回去,而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的宝贝,如今城内乱战,谁知道会不会从背后突然出现一个敌军,为了不让毒牙有大的伤亡,就遣派他们到外面等候了。
而陶明却留在了城内,与将士一同战斗。但是也不上前冲杀,就在后方看到哪个将士有危险,就一弩射去,一路上已经救了很多将士了。
在大部队全部进城后,陶明就命令最后进来的士兵们将城门关起,并留下百人防卫。第一,如今大局已定,为了防止溃军的逃跑,给沿途村庄造成。第二,此时陶明心中已经有了第二步棋,只看今晚最后战况如何了。
“报告将军,徐校尉叫我给将军报信,如今城中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只有敌方军营现在还在对持。”来人是丹阳精兵的一名屯将。
听到徐盛带来的话,陶明明白了徐盛的意思。说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快到军营时,陶明就看到军营周围已经被自己人包围起来。就等待陶明的指令了。而军营内的敌军,也都手握武器,但是都没有动手。
看此情景后,陶明微微一笑,来到军营门口,冲徐盛郭嘉示意一下后,向军营中的士兵喊道:“将士们,我是此次的徐州军统帅,陶明。如今广陵城中的文武官员都已经死了,而你们周围是5000丹阳精兵,如果反抗,将会无辜死很多人。所以我希望将士们不要做无谓的斗争,放下手中的武器,我保证不会伤害大家中的任何一人。并且可以承偌,加入我军后,军饷一定比原来多,伙食一定也比原来丰富。“
一番诱惑后,陶明就不再说话,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考虑。
来到徐盛的旁边说道:“子龙呢?怎么没和你在一起?”
“子龙此时应该在城中收编溃军呢”
“恩,通知子龙带几个已经投降的士兵到这里,给军营中的人说说,不要反抗了。“陶明想了想后,对徐盛说道。
“遵命,我这就安排人去通知。”
一会儿的功夫,就看到赵云骑着白马,来到了军营前,下马后向陶明行了一礼说道:“将军,人已经带到了。”
“带他们过来。”
看着来到身边的一些降兵,陶明对他们说道:“你们中的谁可以将其中的人劝降,赏银百两。去吧。”
听到陶明的承诺,降兵们争前恐后的冲着营中熟悉的人劝解。本来营中的人就无心作战,听到陶明的话后,已经颇为意动。此时这些熟悉之人的劝说,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把草。
此时,军营中的一人将武器向下一扔,说道:“跟着那群王八蛋,天天吃不饱,死了也没人管。既然他们如今又都死了,还坚持什么?我王五降了!”有了第一个表率后,其他将士也纷纷将手中武器扔在地上。
看到此时场景,陶明知道事情解决了,但是还是对着对面的将士喊道:“所有将士,刚刚说的统统算数,将手中武器扔在地上后,排队从门口走出,我们保证不伤害一人。”
说完后,向身边的徐盛说道:“之后的事情,你与军师一同处理。我先出城一趟。”
转身从一名将士那里牵过一匹马,向城外疾驰而去。
——————
城外树林中,毒牙将士们正在休息,只留了几人在四处警戒。在陶明刚刚接近后,就被发现了。
“李营长呢?叫他过来见我。”
“将军,您回来了。”李鹰从一旁来到陶明身边笑着说道。
“恩,现在城中战斗基本已经结束,但是我现在有新的任务需要交给你们完成。”
“将军请说。”听到有任务,李鹰马上变得郑重起来。
看着李鹰的表现,陶明眼中露出欣赏之色,自从这李鹰跟了自己后,就没消停过,但是却不曾有一句怨言。听到有任务,第一反应就是任务内容,根本不考虑为什么这么多任务之类的事情。
“我现在命令你,带领毒牙的将士,渡江后赶往建业城,给你们十天的时间,在城内城墙边上买一套房,从里面挖一条通往城外的地道,明白了吗?”
“属下明白,即刻便启程。”
“好,此次就你一个人带队,万事需要小心,遇事要冷静。好了,你准备一下,我返回城内了。记住计划成功后,就派人通知我。此次受伤的毒牙将士也暂且留在城中,不参加此次行动。”
说完后,又骑马返回了城中。
——————
来时,陶明也曾想过,毒牙营的将士一直都没有休息,如今又要出发,将士们会不会有不满。但是经过考虑后,陶明还是打算让他们即刻启程,第一陶明相信毒牙营的将士,同时也是在考验他们。不过单从李鹰的表现来看,结果还是让陶明很满意的。第二,陶明害怕时间久了建业那边得到消息后,会给毒牙营进城带来困难。虽然大部队攻入后就没有打开过城门,但是为了以防万一,陶明觉得哪怕累一点,总比留下危险死人要强,这其实也是在替毒牙营的将士们考虑。
返回城中后,陶明就来到了城主府,此时城主府中已经打扫完毕了。城中局势也基本稳定。
没过多久,徐盛郭嘉赵云等一干人就来到了城主府中。
“辛苦各位了,此次能一战而尽全功,全赖各位的努力,陶明在这先谢过各位了。”看着进来的众人,陶明笑着对大家说道。
众人纷纷回礼。
待大家都坐下后,陶明开口问道:“徐校尉,此次战斗的战报可有统计出来?”
“禀将军,已经统计出来,”
“讲。”
“此次攻取广陵,除毒牙营外,出动5000精兵,歼敌1200多人,收编降兵3635人,粮草十万石,以及其他若干财物,另外还发现一个军械库,但具体数量还未统计出来。本次作战我军死亡264人,伤421人。”
听到这里后,陶明的脸瞬间黑了下来,他没有想到如此顺利的战斗还是伤亡了近千人,这还是军营中有近3000人没有没有行动的情况下。
“谁给我解释一下,为何有如此大的伤亡?”
听到陶明的问话,徐盛连忙向陶明说道:“将军,此次作战是属下指挥不利,让我军将士死伤如此之多,请将军责罚。”说完,跪在了地上。
看着跪在下面的徐盛,陶明虽不忍心,但是心中却无法平静,心中不免有些对徐盛的失望。
而此时,赵云也跪在了场中,向陶明说道:“将军,此战赵云为先锋,造成如此大伤亡,赵云也有直接关系,请将军责罚。”
第九章 上下一心()
有了赵云的开头,其他将领也纷纷跪在地上。
看着眼前众人,陶明脸色阴晴不定。而郭嘉看此情景,赶紧来到了陶明身边,低声说道:“将军,此次作战,我方部队的军种单一,只有步兵,虽将军率毒牙将城门打开,但是之后进行的是巷战,本身巷战就无法将人数的优势发挥出来,再加之我军对城中情况不熟悉,相反敌方对街道非常清楚,所以才造成了如今的伤亡,这还是徐校尉与众将军拼死才能如此快速的稳定局势,不然伤亡还会更大的。”说到此处,郭嘉便不再多说,退到了一边。
本来很生气的陶明,在听完郭嘉的话后,仔细思虑了一番,郑重的对众将士说道:“此战的原因,我已知晓,却是错怪你们了,赶紧起来吧。”
看到众将起身后,陶明叹口气后又道:“此次作战,作为主帅,我有很大的责任,盲目的预判了战局,才使我军造成如此大的伤亡。是我陶明对不起众将士啊。”
“将军岂可如此说,若不是将军身先士卒,带领毒牙营将城门打开,且将城中文武大臣一网打尽,怎会有如今一战而胜的局势?将军此话,让我等如何自处啊。”
“别说了,此次确是我之过。走,去军营。”
说完,带着一干人来到了军营之中。
站在点将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的将士,其中有原来部队的将士,也有刚刚融入到部队的降兵。陶明稳定了一下情绪后,说道:“将士们,如今广陵城已经拿下,我们如今也有了在今后面临南方危险时的堡垒,让我们徐州的百姓少了一分被战火波及的危险,但是为了这些,我们有264名将士永远的留在了这里,421名将士负伤,我心痛啊!我代表徐州的百姓,感谢你们,你们是最英勇的战士。同时,我将会在广陵城中心,为牺牲的将士们树碑,让后世人永远记得,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守护着这一片土地的安宁!”
顿了顿后,陶明又继续说道:“但是,此次作战,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作为军队主帅的我,在战前错误的预估了战局,所以造成了如今这么多的伤亡,我向所有将士们道歉,并且当着所有将士的面,接受教训,绕场跑20圈自罚。”
说完,就转身走了下去,将身上铠甲交于一名将士后,绕着场地跑了起来。
台下的将士们,看着陶明如此做法,深受感动。要知道,在汉末这个时代,只要能赢,没有哪个将军会真的在乎死了多少人,顶多在战后抚恤一下,并且绝大多数牺牲的将士家里是领不到抚恤的。并且按照往常的经验,在敌我双方人数相近的情况下,有如今的战果,可以说是一场天大的胜利了。
但是如今看看自家的主帅,不但没有欢喜,没有庆功。反而要为死去的将士立碑,还亲自检讨并且接受惩罚,这在这个时代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自家的主帅却正在做着这些。让场下这些宁可流血也不流泪的七尺男儿们都纷纷眼角湿润。
随着陶明接受惩罚,徐盛也默默的跑了过来,跟在陶明的背后。随后赵云、李熊等部将。接着是从徐州带来的丹阳精兵,再后来一些降兵也加入进来。在他们看来,有如此将军,是他们的福气。
看着身后越来越大的队伍,陶明反身劝众人赶紧回去休息,却听到背后的将士们整齐吼道:“将军不回去,我们就不回去。”
听到此处,陶明赶紧转身,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将眼角的眼泪抹去。
一些没有加入进来的降将,看着眼前的情景,纷纷感叹道:“如此将军,如此将士,此战又怎能不败?”
场地边上的郭嘉,看着场中领头的陶明,眼中的神情也变得更加坚定。
——————
翌日,城主府的花园中。陶明与郭嘉二人并肩前行。
“将军,如今经过广陵这一战,已全我徐州上下,不知将军下一步将如何计划?”
“暂且先加紧训练吧,将广陵的降兵们尽快融入到我军中,尽快形成战斗力。另外,我准备分出一部分兵力组建新的兵种,不然在之后的征战中,不免有所吃亏。”说完,陶明看向了郭嘉,他知道郭嘉既然这么问他,肯定有什么打算。
郭嘉看到陶明看向自己,不由一笑,又接着问:“经过昨天将军自罚,相信降兵们的融入会很快。只是不知到时将军又如何打算?”
“南下扬州。”听到郭嘉又问,陶明坚定的说道。因为只有占据扬州后,陶明才有信心有实力在之后的局势中,应付各种威胁。
“那将军将怎样与将士说南下扬州的目的呢?又如何与扬州百姓说呢?又如何堵住天下士族的悠悠之口呢?”
“这。。”
看着此时陶明哑口无言的样子,郭嘉笑着说:“若将军出兵不具大义,将师出无名,到时赢了还好。若败了将一泻千里。而且名士也不会有人帮将军。”
“那敢问军师,如何得那大义之名?”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献帝开口了。”郭嘉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而陶明也很配合的摆出一副求教学生的样子向郭嘉问道:“可如今献帝在董卓手中,又怎么会帮助我呢?”
“若是之前,董卓肯定不会这么做,但如今董卓刚刚新败迁都长安,估计短时间内不会再与诸侯们为敌,但是也不可能任由别人欺负,这时将军承诺其不会攻打,相信董卓会知趣的给将军一点好处的。“说完,郭嘉还装出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
让看见的陶明恨不得将他丢进池中,不过陶明却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陶明仔细想了想郭嘉的计策后,觉得此策虽然可以解决眼前之事,但不免有向董卓低头的嫌疑,此时董卓可是明面上天下共诛的乱臣贼子,这样真的合适吗?
随即,便开口问道:“可如若如此,虽说经过了献帝之口,但是肯定也瞒不过一些有才学的名士啊,到时同样也会带来一些影响的吧?”说完,有些不确定的看向郭嘉。
“哈哈,将军果然英明,之前嘉只是稍稍提示一番,将军却可举一反三,果真是聪慧非凡啊。但是将军刚刚可听到嘉说过,应该这么做吗?”郭嘉一脸的阴险之色说着。
此时陶明才反应过来,这郭嘉是故意如此的。一脸不愤的指着他说道:“奉孝如此,当不人子。”
说罢后,自己便先忍不住笑了起来。
之后陶明又与郭嘉商讨了许久后,终是满意而归了。
________
解决此事后,现如今最紧要的就是练兵,以及新的兵种问题了。而此时的陶明也终是理解了,历史上不管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都是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
没办法,盘子大了,手下却没有适合之人。而且陶明还意识到自己这边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如今自己手下没有治政方面的人才,虽然郭嘉也可代劳,但术业有专攻,郭嘉明显不管从历史还是三国上来看,都属于谋臣,对于治政方面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天赋来。
想到此处,陶明心中不由的叹息一声:看来还需将抓墙角进行到底啊。
第十章 筹谋文武()
此时的陶明,嚼尽脑汁的回忆着历史上的一些名将、名士。
“如今自己在徐州,如果有徐州本地的最好了,可是徐州有哪些人物呢?”陶明自言自语道。
此时脑海中好像想到了什么,但是却一直抓不住这个灵光,让陶明苦恼不已。
坚持了半天,还是想不到,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脑海中的那个人一下就变得清晰了。
“对了,鲁肃,鲁子敬!就在自己家门口却一直发愁缺少人才,真是可气。而且史上好像记载鲁肃早年和周瑜是好友,不知是真是假。如果能买一送一,那真是赚大了。哈哈”此刻的陶明得到想要的答案后,畅快的笑了起来。
这一番大笑让门外守门的将士一头雾水,小声的低估道:“将军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人在房间里笑起来了。”
“来人!给我将李鹰。。。。算了,还是我自己去吧。”陶明刚刚准备叫有过‘绑人’经验的李鹰再去一趟临淮,却突然想到李鹰并不在此处,便打算自己去一趟。
而刚刚听到命令进来的将士更加摸不着头脑了,心想:将军今天这是怎么了?很不对劲啊。
而兴奋中的陶明却没有发现将士的疑惑,直接出门了。估计就算发现也不会告诉他自己要去呀老孙家的人了。
刚刚出门,便碰见了准备找自己的赵云说道:“子龙此时可有要事?”
“禀报将军,子龙对将士的训练有些想法,想要向将军汇报一下。”
“好,你赶紧去换一下衣服,训练的事暂且先交予手下军官,你与我出门一趟,有什么想法边走边聊。”陶明高兴的和赵云说道,说完还亲切的拍了下赵云的背。让赵云也莫名其妙。
不过赵云也没多想什么,赶紧卸甲换衣去了。
当赵云再次来到门口时,陶明已经命人牵来两匹马。只等赵云出现后,说道:“子龙,出发。”
二人就此出了城外,路途中,赵云疑惑的问道:“将军,我们这是去哪?”
陶明故作神秘的说道:“带你去见一位当世大才。”
一路上,由于一直在驾马奔行,赵云也没机会向陶明说话,索性就考虑等回去再说吧。
午时,两人便出现在了临淮郡东城外。
来到城门处后,陶明下马随便找了一名长者问道:“老人家,可知那鲁肃鲁子敬住在何处啊?”
“噢,想来你们是慕名前去的豪杰吧?那鲁庄主便住在城外向西的鲁家庄内,为人非常仗义,这次算你们来对了,快快去吧。”
听完长者说的话,陶明拜谢后,就与赵云去往了那鲁家庄处。
来到庄外,二人下马后与守门之人说道:“我二人闻得鲁庄主的侠义之名,所以特来拜见一番,可知兄弟能否通报一声?”
这是在来的路上,陶明临时起意的,打算先换个身份观察观察再说。
听到二人所说,守门之人也没多想,就说道:“你二人暂且先等候一下,待我前去通报一声。”
片刻后,那人又回来,说道:“庄主有请二位前去大厅。”说完,便返身走在前面带路。
一路上在陶明的观察中发现,这鲁肃也是名家产颇丰之人啊。
刚刚来到门口,就见一装扮儒雅之人从大厅内迎了出来亲切的说道:“二位壮士,不知找我鲁肃有何事?”
听此人自称鲁肃,陶明便仔细的观察了一番,观其年纪应该与陶明接近,长相也是俊俏,看其气度也是不凡,颇有一些名士风范。
看到此处,陶明便觉得此人是那鲁肃无疑了。
随之,抱拳说道:“我二人有幸路过此地,听人说起鲁庄主的事迹,钦佩不已,便想来见识一番,如今见面便知传言不虚啊。”
听陶明如此说,鲁肃一脸笑意的回道:“都是乡亲厚爱,鲁肃哪有什么值得夸赞之事,壮士莫要如此说了。来,快快坐下说话。”
待二人坐下后,旁边的丫环便奉上茶水退出了大厅。
鲁肃看着陶明二人说道:“不知二位壮士从哪里来,又准备往哪里去?”
听到鲁肃问话,陶明也笑着说道:“我二人本是广陵之人,闻陶公素来贤名,便打算投奔其麾下从军。”
听完陶明所说,鲁肃疑惑道:“我听得消息,那陶公之孙如今已取得广陵之地,且爱兵如子,知人善用,为何二位壮士却要远去下邳呢?”
“咦?那陶明取得广陵之事也只是昨日之事,虽此地相距不远,却不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