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面的左军骑士,得到军令后,也快速集结到了一起,迅速整队,列出横队作冲锋状,只是在奔跑中渐渐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
战马由慢跑,渐渐加速到疾驰,马雄手中的精铁长矛也已经端平,身子已经离开马鞍,向前微倾半蹲在马镫上,左手放松了缰绳,将身子又向下了压一压,几乎与地面平行了。其他御营骑士也都有样学样,和他做着一样的动作,端平长矛,身体向前微倾着。
第106 决战(三)(第一更)()
ps:晚上不出意外还有一更。
两股铁流奔腾相向,瞬间碰撞在了一起,只一瞬间,已经有数十个左军骑士惨叫着从马上被磕飞了出去。御营骑士们凭借着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大占优势,将冲击的力量拧成了一股成倍放大,任何孤立的左部骑士都不是一合之敌。
在队伍交错的过程中,除了在一瞬间被磕飞的十几人外,还有数十个左部骑士被长矛挑落马下,相比而言,御营骑士的伤亡人数就相对少多了,只被磕飞了四五骑,伤亡了六七骑,一阵劈砍厮杀后,两支队伍交错而出。然后彼此拨动马头,兜了一个大圈后,重新列队。
第一轮拼杀过后,左部骑士就伤亡了数十人,折损严重,对骑队的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不少左部骑士心下暗暗为自己捏了把汗,再次整队后,已无一开始时必胜的信心。
到了第二轮拼杀时,就在双方奔驰而至,即将再次碰撞在一起的那一瞬间,剩余的左部骑士们突然改变了进攻的方向,偏离了原来正面对冲的路线,只是侧翼的几十骑与御营骑士们擦肩而过,一阵刀矛相击后,又有不少骑士翻落马下,然后迅速拉开了距离。
在这一回合中,朱由桦等人确是看清楚了,是左兵最先变向躲开了同己方御营骑兵的碰撞,在气势上分明已经输了。
趁着己方骑兵得势的时机,朱由桦举起军刀,向前挥舞了一下:“三军听令,继续向北推进三百步!”借机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传令兵指挥呼喝之下,一万五千步骑齐刷刷的向前压进,刀枪闪亮,甲叶铿锵,随着沉闷而又富有节奏的脚步声缓缓向前行进。
左梦庚的脸色很是难看,虽然双方只交锋了两个回合,显然胜败已分,他引为自信的辽东亲骑竟然败了!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气势,都落了敌方一层,这实在让他有些难堪。自父帅起兵清君侧以来,屡战失利,简直快成了他心头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骑战对决的失利更像是一个不祥之兆。
“难道真是天欲亡我左氏?”
左梦庚心头一个悸动,顿时吓了一个哆嗦,直到对面的明军又一次移动起来,他才反应过来,赶紧收束了一下突然从脑海中升起的念头,不敢再多想。
骑兵对决胜败已分,再杀下去只会让己方更丢脸,严重影响大军的士气,左梦庚很不情愿的下令召回了剩余的游骑,对他们厉声训斥了一番后,赶紧布置阵列防备渐渐逼近的朝廷平叛大军。
朝廷的兵马每走一步,便吼一个“杀”字,一波波气浪排山倒海一般迎面扑来,左梦庚清楚地感受到了朝廷大军那咄咄逼人的气势,一时之间竟有些喘不过气来!
终于,他有些沉不住气了,大致估摸了一下双方的距离后,便大声命令炮手开炮。
想通过火炮的巨大杀伤来挽回方才输掉的气势。
飞骑传令后,左部中军三四十门中小型红夷,佛朗机火炮顿时发出了一阵轰鸣之声,几十颗炮弹从阵列中飞了出去,飞向了对面的朝廷平叛大军。
看到呼啸而来,气势骇人的炮弹,御营的步卒阵列中顿时产生一阵骚动,新军们本能的想躲避炮弹的轰击,奈何军纪森严,督兵队又在一侧牢牢监视着,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硬着头皮直面轰杀而来的炮弹。
半年多的强训,军纪的森严已经根植在了他们的心中,即便有个别贪生怕死,不顾大局的,也会被一侧监督的督兵队临阵行军法,一刀斩杀以为震慑。
由于左部的火炮质量太差外加炮手水平有限,操炮不准,等出膛的炮弹飞到了许里外的御营大军的阵列前,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杀伤力,只有少数的一些红夷炮弹依旧保持了较大的杀伤力,飞入了大军的前军阵列之中。
好在朱由桦事先早有准备,为了降低敌方炮击的伤害,大军阵列排的并不是很密集,叛军一轮炮击后,只杀伤了几十个倒霉蛋。付出的代价却是直接暴露出火炮阵地的位置。
在左军一轮炮击结束,知道了敌方火炮的大致位置后,朱由桦果断下令己方炮队还击,除了杀伤敌方步卒,目标直指叛军中军阵列里的火炮阵地。
御营的炮手早就跃跃欲试,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他们跟着那些葡萄牙洋教习们苦练了半年操炮,统规和测距这种相对这个时代来说比较高端的技术差不多大致掌握了,在打废了二十多门大小火炮后,已经能够得心应手。
军令下达后,一百多门红夷,弗朗基火炮随即开火,这一百多门火炮中,光六磅到八磅的红夷炮就有二十六门之多,叛军的步卒阵列大部分都在这些庞然巨物的有效射程之内,包括处在敌军中营大兵重重包围中的火炮阵地。
随着一阵轰隆隆的炸响,百十颗炮弹分成几波,依次飞出,其中有六十多颗四磅重的炮弹落入了左军的前军军阵之中,随即便是一阵持续不断的凄厉惨叫和呻吟声,两百多个左军步卒闪避不及,直接被炮弹砸死。步卒阵列一下子有些散乱了起来,各级军校拼命指挥呼喝,才堪堪稳住阵势。
除了对左军步卒阵地开炮的六十多门火炮外,还有二十多门六磅、八磅大炮目标则更为明确,这些射程相对较远的野战火炮就是凭借着射程的优势专门用来对付敌军的中小型火炮的。
朱由桦先前不断试图拉近彼此的距离,就是为了将敌方军阵全部覆盖在六、八磅火炮的有效射程之下。虽然因为左梦庚的突然炮击,目标没有完全达成,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至少敌方中军的火炮阵地已经暴露在了六、八磅红夷炮的有效射程之下。
这些大口径炮弹直接越过了左军前军的头顶,向他们身后的火炮阵地砸去,处在重兵包围中的火炮阵地一下子遭到了近二十颗六磅,八磅炮弹的轰击,顿时一阵人仰马翻,六七门大炮瞬间报废,百十个炮卒,卫兵直接被携带者巨大动能的铁弹碾死。任你披着几层铁甲,用着何种材质的盾牌防护都是无用,直接砸成肉沫!
第107 决战(四)(第二更)()
ps:第二更送上,求订阅支持!
堂堂正正的步兵野战,拼的就是硬实力,而硬实力具体就体现在装备的好坏和兵员整体的素质,一点都取不到巧儿。
叛军一方的红夷炮大多是些四磅,三磅类的老旧火炮,少有六磅以上的,而且他们没有合格的炮匠,没有铸炮作坊,更没有多余的财力去铸炮,仅有的几十门火炮大多是从流贼手里和朝廷那里搜刮到的,没有换代的说法,多年来一直反复使用,大多老化严重,十成的威力能发挥出五成已是不错,也就能欺负欺负连火炮都没几门的流贼或土寇。
一旦对上拥有大小百多门新式火炮的御营亲军,立马被轰的找不着北了。
双方在火炮的数量、质量及炮手的操炮技术上,明显存在着差距。没有对阵前还无法体会,对阵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等朝廷一方的火炮开火后,左军的火炮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没等几轮炮击下来,当宝贝一样供着的几十门大小火炮就基本报废了,大多丧失了攻击的能力,除了火炮,步卒阵列里的军士也损失惨重,仅片刻功夫,丧生在明军新式火炮之下的步卒就有两三千人,其余的也大多成了惊弓之鸟,军阵不再严整,歪歪扭扭的,几乎奔溃。
左梦庚郁闷得差点要吐血,原本还以为对方是个软柿子,即便有黄镇相助也没什么好担忧的,己方主力全出定能一举拿下。
先把朝廷御营新军击溃,再裹挟着溃军冲散黄部兵马,最后一举生擒皇帝,计划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也是深思熟虑的。偏偏现实不按套路走,预料中的软柿子突然摇身一变成了铁板,一下子撞得他头破血流。一百多门犀利的红夷、弗朗机大炮直接把己方的军队打懵了,双方尚未接战,局部地方已有溃散的趋势。
左梦庚现在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打探敌情的夜不收咔嚓了,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传来的情报太笼统,太少,自己现在何至于如此被动!
见对面的炮弹还在肆无忌惮的轰过来,左梦庚不敢再列阵停留了,现在的情况,退是肯定不能退的,一个不好可能会发展成为溃败,唯有顶着火炮的压力继续前进,冲出红夷炮轰击的范围才行,这一点他很清楚。
原本还想征求一下黄澍的意见,但见到对方一脸茫然无措的时候,左梦庚暗自摇了摇头,心想到底是个书生,关键时候靠不住啊!
想打赢这场战场,说到底还得靠自己!
可自己真的能赢么?
左梦庚不知道,他只知道再不调整策略,肯定会败,心念及此,他立即下令将剩余的火炮转移,躲避对方炮击,同时又命令军队前进八百步,不能再让对方的火炮这么肆无忌惮的轰下去了,在这么打下去,都不用接战己方的军心就要崩溃了。
在明军火炮持续不断的轰击下,左军士卒在各级军校的指挥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勉强保持着队列前进八百步,期间又有数百士卒死在红夷,弗朗机炮的炮弹之下,发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哀嚎,余者都是一脸的胆战心惊,士气大沮,好不容易重新组织好队列后,双方阵列的距离已经不到两百步。红夷,弗朗机火炮的射程较远,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这个距离再拉近,便是弓弩和火枪的天下了,左梦庚心想对方的火炮这么犀利,火枪总不至于也一样这么犀利吧。只是当他联想到当初攻打九江城时,城头上的那些犀利的火枪火炮的时候,心下已经没有多少底气了,仗打到现在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硬着头皮去面对!
见叛军被火炮逼得不停地向己方阵地行来,朱由桦面露微笑,来的正好!
“御营前军听令,向北推进,火枪手准备射击!盾牌手护住两翼,虎蹲炮炮子上膛!”
前军数列清一色西班牙重型火绳枪,即斑鸠铳,后面数列都是西班牙轻型火绳枪,最后才是鸟铳手。虎蹲炮则放在了队列最前面。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各种型号的火绳枪威力有所不同,西班牙重型火绳枪重约十五斤,铳身长5。5尺(每营造尺约31-32厘米),内径0。6寸(折算约19mm),用药1。3两,铅子重1。5至1。6两(约56克),极限有效射程达到了变态的八十多步,八十步内可以洞穿铁甲,射穿清兵的野战利器“盾车”。
清初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代,八旗军队使用了一种类似明军战车的一种作战车辆,自称之为“盾车”,明人也称其为牌车。时明人范景文在斩首全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牌甚厚,一层牛皮,一层铁皮,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奴以牌车推遮一车二十余人”。这种盾车可以遮蔽二十余人作战。有效的抵御了明军枪炮和弓矢。
当年建奴未使用战车时,虽小有斩获,但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直到使用盾车遮蔽明军火枪手,以近距离的弓手箭雨射向明军,才使明军不能承受,遂崩盘。建奴胜利。
西班牙重型火绳枪威力是鸟铳的数倍,四十步内命中率过半,批多少层铁甲都没用,直接洞穿,这样的变态重火枪,御营现在总共拥有三千六百多杆,分配各营头,直接带到战场上的有两千五百多杆。威力不容小觑。
西班牙轻型火绳枪重约十斤,长1。3米。内径16mm,用药18克。弹重21克。极限有效射程六七十步,即可以在五十步内洞穿铁甲,威力是鸟铳的两到三倍。
明军普遍装备的鸟铳重五到六斤,长1。3米左右。内径11mm,用药11到13克。铅弹重11克,威力较小,再精良的鸟铳也要在三十步内才能洞穿铁甲,五十步内能保持一个不错的射击精度,但是对上清兵的盾车效果就很小了,几乎无法击穿,更别说盾车后的披甲兵了。
明军对上持“盾车”而上,射术高明的清兵几乎每战必败,火器过于鸡肋是主因之一。
第108 决战(五)()
ps:今天白天忙了一天,累死本王了,只能一更了,抱歉啊。
自从数月前从澳门购进了两万三千多杆西班牙轻重型火绳枪及鸟铳后,御营新军已经逐步舍弃了弓弩和三眼铳。火枪相对上手容易,一个完全不通火器的新兵,只要练上个把月,打上几十枪,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火枪手,拉上战场也能和敌人干仗。
不像弓箭手,没个一年以上的训练,根本谈不上准头,训练周期实在太长,等不起,而且材料不好找,制造也不易,三眼铳更不用说了,有效射程只有二十步左右,实在太短了,点火也麻烦,拿一把香乱捅火眼,捅到就响,没捅到就被敌人砍翻了,简直就是鸡肋中的鸡肋。
就是这种垃圾火器,以前还被不少明军甚至边军作为主力装备使用,实在是悲哀!
一百五十步、一百四十步、一百三十步,一百二十步
随着双方阵列的不断接近,左部的前军已逐步进入斑鸠铳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
朱由桦挥动令旗叫停了大军,并下令准备进攻。
前营主将得令赶紧挥动令旗:“第一排铳手准备,点火――放!”
本来火枪的发射是要经过装药、压火、装弹、装火绳、点火等近十个步骤的。完成整个装填过程后三十息能打一发就不错了。不过御营士卒显然早已考虑到这点,预先把点火前的步骤都做好了,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点火过程的话,那速度就快了。
短短的两三息之后,砰!砰!砰!
四百多杆重型火枪同时开火射击,一阵烟雾升起后,百步外左军一方,几十个左兵立时被重火枪射出的铅弹搁到了,哀嚎声一片,斑鸠铳八十步内就能洞穿铁甲,百十步左右射杀披着轻甲的左兵简直轻而易举。
左兵前锋的装备可没有满洲八旗兵披着几层铁甲那么变态,他们只有一些棉甲和披甲护身,这还是因为作为前锋兵马需要一定的防护力而得到的特殊待遇。
后方军阵中,大部分营兵连套棉甲都穿不上,都穿着老旧的鸳鸯战袄,最多再包了一层铁网作为防护,只有一千左右的家丁亲卫和队首以上的军校才能披上铁甲,所持的火器,腰刀,长弓都是营中最精良的一批。
其中辽东嫡系营头的披甲率总体又高于陕西诸营头,至于千余家丁亲卫的力量,则是全军的真正精华所在,是绝对的主力,但又因为人数太少,不是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一般都是舍不得动用的,一旦折损严重,就真的要大伤元气了,这股力量是短时间内没法补充到的。只能靠不断的杀伐,优胜劣汰,靠时间慢慢积累培养。
按以往的情况,在一场战争中,藩镇们只要主力家丁折损不严重,等有机会劫掠到一批钱粮,再竖个招兵大旗,短时间内便又能聚集起数万人马,声威赫赫,所以藩镇们不管经历了多少场战争,只要嫡系家丁力量不散,想要东山再起并不难。在之前的几次交战中,左良玉麾下总共有三百多家丁丧身在了御营的火枪火炮及骑兵之下了,可以算是伤筋动骨了。
火绳枪这种原始的火器因为是前装滑膛的,远距离命中率很低,即便是斑鸠铳,五十步外即便杀伤力依旧很强,但准头却没什么可言了,只有许多火枪集中在一起齐射才能对敌军人马起到较大的杀伤效果,即便这样总体命中率还是不算很高,四百多杆斑鸠铳齐射,能杀伤百步外的几十名左军,效果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射完后,第一排火枪手飞速从阵列间的空隙中撤入后阵,第二排斑鸠铳兵准备火绳。
重火枪兵一共五排,交替发火,每排四百多人,在军校的令旗指挥下,横阵由疏变紧,结成了密集的长条队形。相对而言杀伤力也对应的增强了许多。
五轮齐射了一波后,左兵前军大片的刀矛手和鸟铳,三眼铳手中弹,一个个批倒在地,木制藤牌都被打穿了不少,死伤惨重,前军阵列一下子凹进去了不少,顿时变得有些混乱。
剩余的左军见状一片惊骇,没想到朝廷的火枪能射这么远,也顾不得营官的军令和手中的弓箭和鸟铳射程不够了,下意识的乒乒砰砰一阵响,朝着对面朝廷平叛大军的方向还击了过去。
可惜因为距离较远,箭矢和鸟枪的铅弹到了八十步外就基本没什么杀伤效果了,更何况御营前军的火枪手都披着铁甲,穿着铁皮战靴,戴着清一色的八瓣帽儿铁尖盔,面对飞来的铅弹和箭矢完全不惧,左兵前军的弓弩手和火器手噼里啪啦的打了半天,看起来挺热闹,却几乎没杀伤几个御营前军火枪手,硝烟散去后,看到对方军阵依旧严整如初,顿时一阵气沮。
绝对的实力差让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就连朝廷一方护卫两翼的黄得功部下,也都被御营始终严整的队列,干脆利落的攻击手段震撼到了。有这等实力,难怪敢以八千步骑对抗叛军数万大军了,先前还真是小看那些御营新军了。
不少黄得功麾下军将在见识了御营新军的表现后,心下已经暗暗收回了对他们的质疑和轻视之心,军中最重实力,只有展示出足够的肌肉,才能真正得到那些沙场老卒的认可和尊敬。亲征大军的凝聚力和士气不知不觉又增三分。
面对朝廷那边犀利的重火枪持续不断的打击,不少幸存下来的左兵吓得赶紧就想撤入后阵,左梦庚又气又急,连下了几道死令,亲卫家丁队一连斩杀了百十个人才阻止了前军的溃散。勉勉强强保持住了队形。
令盾牌兵在前持盾开路,继续往前冲,徘徊不前的就地正法。即便这样,前营士兵们还是巡梭着不敢向前,任谁都看出来,他们已经到了崩溃的零界点。
第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