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子很少谈利益,却一直赞成天命和仁德。有一个地方叫达巷党,那里的人这么评价孔子:孔子真伟大!他的学问渊博,不能用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后,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要专长哪个方面呢?是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看还是驾车吧!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礼帽,这样比过去更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做法。臣子拜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是符合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去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我与大家的做法不一样,可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跪拜。

    孔子能杜绝四种弊病,这四种弊病分别是:主观猜疑,一定要实现的期望,固执己见的举动,自私之心。孔子到了匡地,被当地的人围困时说道: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了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会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太宰问子贡: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他这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后来说道: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年少的时候地位低贱,所以学会了很多卑贱的技艺,君子是不会有这么多技艺的。子牢说:夫子说过,他年轻的时候没有去做官,所以会很多技艺。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我并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问题,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都不懂;我只是从问题的两个极端去问,这样就把问题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成了泡影,于是发出哀叹:凤凰不回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我这一生也就这样完了吧!孔子在遇到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即使他们很年轻,也一定会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颜回感叹道: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面前,又忽然像在身后;老师循循善诱,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全力;我总感觉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很想努力地追随上去,但却始终找不到前进的路径。

    孔子得了重病,子路派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孔子说道:子路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做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了,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出有家臣的样子,我骗谁呢?我在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伺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伺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况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我还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子贡问孔子:我这里有一块美玉,您说我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我正等着看识货的人呢。孔子想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告诉孔子:那个地方非常的落后闭塞、不开化,不适合居住;孔子听后回答:有君子去的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以后,乐才得到了整理,雅乐和颂乐也各自有了适当的安排。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了丧事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

    孔子站在河边,看着向东流去的河水,感慨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孔子说:我就没有看到过像喜好女色那样喜好仁德的人。孔子说过: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自己要停下来的;比如在平地上堆土,虽然只倒下一筐土,这时如果继续前进,那也是自己要前进的。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可惜呀!我只见他在不断地前进,从来都没有见他停止过。

    庄稼长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能结果实的情况也是有的。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谁说后一代就不如前一代呢?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默默无闻的话,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了。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会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听了都会高兴,但只有分析了它的真伪是非后,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愿意去改正错误,对于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了。

第37节 习惯成自然() 
做人,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有志之士,是不能被强迫改变志向的。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的人,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不认为这是可耻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多好呀!”子路听后,反复地背诵这句诗;孔子接着说: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但还是不能说十足的好。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大家在一起学习,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翩翩摇晃,我岂能不想念你?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没有什么是遥远的。

    (十)乡党篇

    乡党篇一共27小章,这一篇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语言容貌、衣食住行,颂扬了孔子是一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了他正直、仁德的品格。这一篇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侧面,为我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素材。

    孔子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显得非常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一样;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不过他说起话来比较谨慎。孔子在上朝的时候,此时国君还没有来,他同下大夫说话时,显得温和快乐;同上大夫说话时,看起来正直公正;国君来了之后,他又显得恭敬而不安的样子,但仪态适中。国君让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的脸色立刻变得庄重起来,加快了脚步,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作揖时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移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轻快;宾客走后,他必定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再回头张望了。

    孔子走进朝廷大门的时候,显得谨慎而恭敬,看起来像是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一样;站着的时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起路来,他也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的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了,说话好像中气不足一样;他提起衣服,向堂上走的时候,脸立刻变得恭敬谨慎了,憋住气好像不能呼吸一样;等他走下台阶,退下来之后,他的脸色便渐渐地舒展开来,显得怡然自得;走完台阶,他会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就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后,则会显得恭敬而略带不安。

    孔子出使其他诸侯国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圭,显得很是恭敬谨慎,好像举不起来似的;向上举的时候好像是在作揖,放在下面的时候又好像是在给人递东西;他的脸色庄重,略显颤栗,走起路来步子很小,好像是在沿着一条直线;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孔子显得和颜悦色;在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就更显得轻松愉快了。

    君子穿衣服时,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里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会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会短一些。睡觉时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戴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个月的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粮食要舂精,鱼和肉要切细;粮食如果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如果都腐烂了,就不吃了。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新鲜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从来都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要有姜,但也不要多吃。君子戒斋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要搬移地方,不要与妻妾同房。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会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会超过三天,超过三天,他就不吃了。孔子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即使吃的是粗米饭蔬菜汤,他吃饭前也一定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祀祖先,而且表情就像斋戒那样严肃恭敬。席子如果放得不端正,孔子就不会坐。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孔子托人向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每次都向受托人拜两次送行。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等季康子离开后,他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随便吃。(关于送药品这一句,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理解,首先我们要感谢友人送给我们的礼物,不管礼物是否对我们有用,这是对送礼者的礼貌;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对药品类的礼物,是不能随便服用的;其实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要将药品之类的东西当成礼物随便送人,以免给人增添麻烦。)

    有一次,孔子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首先问的是伤到了人没有,没问马的情况。国君赐给孔子熟食,孔子一定要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孔子生肉,他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孔子活物,他一定要先饲养起来;孔子同国君一起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他一定要提前尝一尝。孔子病了,国君来探望他,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着朝服,拖着大带子。国君召见孔子时,他每次都是不等车马架好就先步行前去。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

第38节 可以被影响但不可以被改变()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死者的敛埋,孔子知道情况后说道:丧事由我来办吧!朋友馈赠孔子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孔子睡觉时,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很是轻松自然;他平日在家里呆着的时候,也不像做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上车时,他一定要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上车;在车上,他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孔子在坎坷曲折的山间小路上行走,看到一群野鸡在前面,孔子神色一动,野鸡似乎察觉到了危险,都飞了起来,飞了一阵后落在了树上。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形说道:这些山梁上的野鸡好啊,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得其时呀!子路向这群野鸡拱了拱手,野鸡叫了几声便飞走了。

    孔子看到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也一定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到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经常在一起的,也一定非常有礼貌;在乘车时看到穿丧服的人,孔子便俯伏在车前的横木上以表示同情;看到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他也这样做以表示敬意;做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孔子会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到疾雷大风,他一定会改变神色,以表示对上天的敬畏。

    以上就是论语前十篇的内容了,怎么样,读起来还算通俗易懂吧?论语是由许多的小章组成的,每个小章的**性都非常强,前后两章之间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由于它的连贯性比较差,所以我们不容易给论语中的每一篇总结出一个合适的主题。在每一篇的开头,我都安排了一段文字作为这一整篇的大概介绍,那是仅供参考的,这么做的目的还是为了我们能更大程度地吸收论语中的营养。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仔细品味就会知道,它确实是够散的。但是论语的突出特点是哲理性强,加上它的每个小章都比较短,就像浓缩得不能再浓缩的精华一样。根据论语的成书特点,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可以把每一小章作为一句启迪心灵的格言去对待,再加上适当地总结,其实我们会收获很多的。毕竟,作为我们平日生活的参考书,论语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我们稍微休息一下,来欣赏一点其他的东西,然后再回归正题。

    *********

    不知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了“武林精神”这个词语,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武林精神。武林其实不是一个打打杀杀的世界,在武林中,我们看到众多师兄弟汇聚一堂,一方面是在练武,其实最重要的,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群体生活,展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首先我们要学会爱惜自己,其次就是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换来的是一个有滋有味的群体生活。

    很多武学宗师都说,练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伤对方,因为打伤对方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武术。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化掉自己的暴戾之气,浮躁之气,以静制动,终止争斗。习武,能更好地调控自己的气息,让气息顺畅的同时,不让气轻易地冲到头顶,扰乱自己清醒的思维,从而不让自己有冲动的举动,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不卑不亢,气场融合,本身就是恪守中道的一种体现。

    漂泊了这么多年,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天之计在于晨的意义,所以我很少睡懒觉。早起一点,就感觉能多做不少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自如。浮沉之中,我最应该修炼的,还是自己的内心。适当地放慢自己的脚步,收获的是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这样的人生,反而变得长久了。我以前很浮躁,以至于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也要听着歌,不能习惯于一点声音都没有的环境。这种躁动,现在想想,非但没有让自己实现目标,反而过度地消耗了自己的生命。

    我尝试着安静下来,趴在河边的栏杆上。回想以前,总是希望活在别人的关注之中,无风也想弄起一点浪花,唯恐自己被别人遗忘。我现在终于把自己安置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踏踏实实地做一回观众,欣赏一下别人的精彩,为别人好好地喝彩了。

    我的旁边是一对老夫妇,老头儿正坐在那里修理着车轱辘,老太太在择菜。河水静静地流淌着,河边有很多老人在钓鱼,不远处,还有炊烟袅袅。原来,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的,是我的内心焦灼了,所以才感觉这个世界也很繁乱。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片热土,曾经出现过多少英雄好汉和默默无闻的人?过客们在经过这里的时候,都多多少少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有的流血,有的流汗,有的流泪,有的留下了无比的怨恨。而这些留下来的东西,慢慢地都变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浪花。

    人这一生,过多地追求成功和失败,过多地在乎是是非非,有用处吗?拥有便会失去,放下方是拥有,愚人自愚,庸人自扰,作茧自缚。我们何曾想过,人活一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生命短暂,一切都如白驹过隙,我们何不看淡浮华,适当地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欣赏一下造物者的伟大呢?浮躁的内心,是不是让我们失去了发现美好事物的勇气和洞察力,甚至我们连快乐的能力都将不能再拥有了!

    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讲究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质。生活的品质来源于对自己的忠诚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其实是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色彩来粉饰的。我们只是意识到要快乐生活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学会了快乐生活,我们会对生活的一切都心存感激,会用乐观的方式去评价生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会快乐地生活!

第39节 孔子的思念() 
(十一)先进篇

    先进篇一共有26小章,其中有名的句子有:“还没能侍奉好人,怎么能侍奉鬼呢”;“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等等。这一篇包括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在对待鬼神、生死问题上的态度。在最后一章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反映出了孔子在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才是君子;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受教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从陈国到蔡国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了。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回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到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人先后离开孔子去其他地方任职,颜回也去世了。孔子时常想念他们,因此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孔门十哲中,德行好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子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孔子说:颜回这个孩子,不能算是对我有帮助的人,因为他对我说的话从来都是心悦诚服,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

    闵子骞是个孝顺的孩子,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南容反复地诵读诗经中的“白玉有了瑕疵,还可以磨掉;人在说话上有了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这句,于是,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